大學生的職業生涯教育與規劃,有其獨特的一面。大學生職業生涯設計教育,需要學校教師的引導與指導,家長的幫助與參考,社會力量的支持與關懷。以學校為核心,整合學校、家庭與社會的力量,保證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取得實際效果。
一、學校的系統化職業生涯設計教育
(一)課堂教學是大學生職業生涯設計教育的主渠道
課堂教學是學校的中心工作,是學生求知、強能、塑品質的主陣地,在職業生涯設計教育中,必須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
一是職業生涯教育課。這是新形式下高等教育課程體系里面的新成員,是為了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大學生就業制度的改革而設立的一門跨學科、綜合性的教育課程,是學生系統地學習生涯發展、教育學、心理學、管理學等職業生涯設計及相關理論的最主要途徑。
二是思想理論課,這是對大學生進行職業價值觀和職業理想的重要途徑。大學生在選擇職業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各種心態和價值觀念,其實質是價值觀和理想信念問題。因此,在思想理論課教育內容上要加強“三觀”教育,深入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和艱苦創業教育。
三是專業課。如果說思想理論課主要使學生學會“做人”的話,那么,專業課則著重解決“做什么人”的問題。專業課教學的內容中富含職業生涯設計教育素材,如體育教學中的耐挫折教育、意志力教育,語文課中的理想與信念教育,數學課中規劃與預測意識和技巧培養,專業課中的職業道德、理想、紀律與情感教育等。通過學習,大學生們必然會接觸到相關的職業背景知識,并對與專業相關職業的職業特點、從業要求、職業道德等有所了解,這些職業知識對于他們今后的就業意向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二)校園文化是大學生職業生涯設計教育的有效載體
高校物質文化首先指的是校園環境,高?梢酝ㄟ^精心制作校園景點,設立警示牌、宣傳語、燈箱等來宣傳積極向上的精神,用高雅的藝術造型來陶冶學生的情操。其次,校園內的教學科研、生活后勤以及環境等方面的種種設施都屬于物質構件,但它在校園內包含著文化的內涵。
高校的精神文化使學生職業生涯設計更具導向性。高校的精神文化從本質上說,是先進文化在高校中的具體化,其核心部分應該是科學理論指導下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內涵,F在一些大學生在日益嚴峻的就業壓力下,往往認為職業生涯設計比較空,不頂用,誰出的價高、工作輕松就去誰那里,往往把理想、志趣拋在一邊,怕去基層,怕工作環境太艱苦,或者找不到實惠的工作干脆在社會上“飄著”。因此只有切實加強了高校中的精神文化建設,使學生為誰服務、就什么業、如何就業、怎么去服務社會的思路更清晰,目標要求更明確,打算更切合實際,就業才會更順利。
高校的制度文化使學生職業生涯設計更具科學性。高校的制度是在黨的教育方針和國家有關政策的指導下,在學校發展過程中逐步建立和完善起來的,是校園內一切學習、工作、生活井然有序進行的依據和保障。同時這些規范性、約束性很強的制度在實踐過程中形成和具備了文化的特質。作為制度文化,對學生職業生涯設計起到了獨特的指導和規范作用。
高校的行為文化使學生職業生涯的嘗試更富于實踐性。在高校中,行為文化無處不在,無時不現。特別是在大量的社團活動中,展示和體現出行為文化的活動和發展軌跡。通過學生社團組織的專業技能比賽,許多學生直接或間接地參與和了解了與今后職業活動密切相關的技能掌握途徑,并熟悉、汲取、交流、切磋這方面的基本操作流程。這些無疑會影響他們今后的職業選擇。
(三)管理和服務是大學生職業生涯設計教育的重要途徑
大學的任務不僅是傳播知識,更重要的是考慮學生長遠的發展,培養學生的技能,以學生為中心已成為大家的共識,在高校不同的利益群體中,管理者和服務人員更側重于培養學生的技能,他們根據工作需要,從不同角度履行教育的職能。如黨團干部、教輔人員、學生工作人員、后勤服務人員,他們的工作涵蓋了學生學習、生活、就業等方方面面,包括師生關系、就業指導、學費貸款、心理咨詢、資訊服務、校友關系建立等。
二、社會的開放式職業生涯設計教育
(一)政策支持是大學生職業生涯設計教育的有力保障
在美國、德國、日本、臺灣等國家和地區,政府均頒布有“生涯教育”、“職業生涯教育”、“生計教育”、“大學生社會實踐”等制度,規范本國或本地區職業生涯設計教育,成為推動職業生涯設計教育順利開展,發揮效用的重要力量。我國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設計教育同樣離不開強有力的政策支撐。政府部門頒布實施的相關文件重點規定大學生職業生涯設計教育的地位、作用、性質、目標、任務、組織機構設置、人員配置、管理辦法、考核評估措施外,還應該對相關職能部門的責任和義務予以明確規定。教育行政部門出臺的相關規定則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設計教育的方向進行把握,過程進行監督,質量進行評估。
(二)輿論導向是大學生職業生涯設計教育的外在環境
大眾傳媒迅速而有效地滲透并影響著社會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它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也不局限于具體的形式,時刻對教育產生著影響。學生對社會的了解和認識,已越來越多地通過大眾文化傳媒渠道獲取。與高校教育相比,文化傳媒傳遞信息快捷靈便,時效性強,貼近生活,藝術感染力強,往往更容易引起學生思想和情感的共鳴,產生“先入為主”,的效應。
(三)社會實踐是大學生職業生涯設計教育的重要環節
教育是一種導向,但生活本身就是教育,就是導向。所以大學生職業生涯設計教育應當與社會生活接軌,充分考慮社會生活的導向作用,接軌的最好方法就是讓大學生廣泛地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大學生深入基層,親臨工作崗位進行鍛煉,是大學生職業生涯設計教育的重要環節。
三、家庭的潛移默化職業生涯設計教育
(一)父母的指導是大學生職業生涯設計教育的重要參考
父母是人生的第一個啟蒙教師,家庭是啟蒙教育的天然學校。在長期的共同生活中,父母的文化程度、職業、職業態度都會對大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不同文化程度的父母對子女教育的注意方面有所不同,不同文化程度的父母會為子女提供不同的教育機會、角色示范、職業知識、興趣與技能,進而影響其子女職業的發展。
家庭作為一個人成長的初始環境,對學生的成長起著定勢性作用或導向性影響。最重要的學習是在人們的孩提時代進行的。正是這一時期,形成了人們基本的價值和政治態度,而這種價值直到他們成年后仍然起作用。子女從中形成他們對社會、對人生、對職業的最初認識,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以此作為判斷的參照系。而且家庭的物質條件、情感氣氛、社會階層背景、價值觀念和處世態度等等,都會不斷對大學生的成長產生這樣那樣的影響。
(二)親朋的關懷是大學生職業生涯設計教育的有效補充
家庭是一個小社會,不但有父母的指導,還有親朋的關懷,它是大學生職業生涯設計教育的有效補充。據調查,大學生無論是選擇就讀學校還是選擇就讀專業,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親戚和朋友的影響,對于職業興趣和愛好還未完全成熟、沒有職業經歷的大學生或準大學生來況,這種關懷是十分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