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很多人來說,包括學生和已工作的成年人,選擇職業規劃目標是一件困難的(甚至是不可能的)事情。盡管確立職業生涯目標是職業生涯規劃過程當中關鍵的一步,可是現實中,不論是尚未就業的年輕人,還是已經有了一定職業經歷的人,對個人發展的道路是什么?目標該如何設定?往往卻是茫然的。
選擇職業規劃目標被看作職業生涯管理過程當中的首要任務,那就可以認為,職業生涯目標決策中的困難不僅搞不好職業生涯規劃,還有害于職業生涯規劃。
因為對職業生涯規劃而言,最重要的就是方向,也就是目標。如同駕駛汽車,如果把方向搞錯了跑得再快,也難以到達目的地。許多人是完美主義者,但把握方向的能力卻很差:本該圍繞著自己的最強優勢來規劃戰略目標,但往往卻是看到別人以某種模式中成功了,就覺得是否也應該這么去做。今天這個成功了就學這個,明天那個成功了又想學那個,結果迷失了方向。等找到了方向,又遲遲做不出決定,總想著先規劃好每個細節再開始行動,這樣不僅會錯過大好時機,而且還會喪失自己最核心的優勢,最終自己消耗了自己。
當我們理解了職業生涯目標決策困難的重要性以后,我們需要考查困難的原因,以求在職業規劃中排除障礙。
職業規劃專家,經過對高中生、大學生和大量成年員工的調查表明:職業生涯目標決策的因難主要有7個原因:
1.缺乏對自己的了解,反映出人們不了解自己的興趣、長處、價值觀和生活方式偏好。他們不明白最需要從工作中得到什么(例如,大量的金錢、充分的責任、旅行)。
2.缺乏對內部工作信息的了解,這反映出人們對本組織內部的職業機會和工作的可能性了解不夠,不清楚組織在未來5-10年中將往何處發展。
3.缺乏對外部工作環境的了解,反映出人們對本組織之外的工作機會缺乏足夠的了解,包括別的職位、組織和行業的機會;蛟S換個老板,他們就能很好地抓住任何適合自己的工作機會。
4.缺乏作決策的自信,反映出人們在作出有關職業生涯的決策時不具備足夠的自信,不能確信自己能作出適合自己的職業生涯決策。
5.害怕決策和對決策有憂慮,反映了人們在進行職業生涯決策中,由于害怕和憂慮而不敢作出決策。
6.非工作的需要,反映出人們的職業生涯愿望與來自非工作(例如家庭)的壓力之間的沖突。家庭的壓力與我期望的職業生涯發展方向互相矛盾。
7.客觀因素的制約,反映了人們職業規劃決策要受收入狀況、年齡和在既定職業中工作年限的影響。例如,他們可能想,我在現在的職位上已經干了這么多年,其他工作即使很吸引人,也不去想了。
總體上,前3個原因——缺乏自我了解,對工作環境的內部信息不了解,對工作環境的外部情況不了解——對職業規劃方法中自我分析和職業環境分析是一個支持。它表明,對自我和工作環境的認知是職業生涯決策中重要的一步。而缺乏自信、害怕決策和對決策的憂慮則與上述3個關乎信息的原因相反,更多地反映了深層次的個性錯位和心理狀況(它們可以通過增加開發活動而解決)。
最后,非工作需要和客觀因素的制約也會對個人規劃職業生涯目標和期望有所限制,可能會削弱職業生涯目標的設定,也可能會給已選定的目標帶來重大的不確定性和不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