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年,有一個叫弗蘭克•帕森斯的美國人,為了幫助年輕人和成年人梳理不斷復雜的職業選擇過程,在波士頓一個街道的一棟住宅樓里創建了職業局。這項新計劃指導求職者(尤其是新來的移民)去審視他們自己的個性特點,調查當地的就業狀況,然后選擇可能的最佳機會。正如我們今天所知,這就是生涯規劃咨詢過程的開始。
讓我們回到現在。今天規劃的生涯道路和一百年前有何不同呢?在中國,這也只是和二十年前的不同。
首先,社會的飛速發展影響著我們今天的生活,并已觸及生涯發展過程的核心。社會的巨變波及我們每一個人,影響著我們的工作時間、方式、地點和工作內容,進而又影響到我們對職業生涯的規劃和追求。
隨著“國際競爭國內化”和“國內競爭國際化”態勢愈演愈烈,以及技術、社會與體制改變提出的空前嚴峻挑戰,組織為了有效地生存不得不通過合并、縮減及重新設計等方式來不斷調適,從而一方面使得組織無法給員工提供穩定的、有保障的職業;另一方面也使得傳統的組織化職業安排,即通過將員工提升到管理層來承認其專家和技術人員價值的方法難以為繼。
工作的基本性質正在發生變化。過去,人們進入一家公司或機構后就忠于職守直到退休,這樣的日子已一去不復返。這種觀念已不再適合大多數工作者的生活現實。
傳統職業生涯是以工作安全感為主的心理契約。忠誠會以經濟安全作為回報。如果你對組織很忠誠且為組織生產產品和提供服務做貢獻,那么組織將會一直聘用你,并在退休時為你支付退休金。而新的心理契約則以增強個人的就業力為基礎。生產力已成為企業在市場購買的一種商品。忠誠和長期的承諾不再是工作者和組織之間社會心理契約的主流。
個體從對工作或就業的安全感,轉移到對可就業能力的安全感上。工作者更忠實于他們的工作技能和他們的合作者。勞資雙方的這種結合,將在彼此需要動態平衡的基礎上呈現出多樣性和不確定性特征。絕對的組織忠誠將逐漸讓位于相對的職業忠誠、專業忠誠和可雇用性忠誠,并且雙方都將愈發強調即期收益的性質、質量、多寡及對彼此長遠發展的終極影響。
工作和組織機構在范圍上已日趨國際化,而不是僅限于一個國家內。今天的公司不再是中國的或者美國的,而是實行跨國經營。工人像燃料和電力一樣被視為一種商品。人們可以從成本和收益的角度對一個中國工人和一個墨西哥工人或一個美國工人進行比較。
除了每周四十小時的有薪工作之外,許多人的日程表中排滿了兼職的、彈性的、臨時的和應急的工作,像遠程工作或其他工作安排,這些工作通常沒有收入可言。這些新生而靈活的工作日程安排使生涯構建的復雜性日益增加。
工作場所的多樣性對工作和生涯造成了極大的沖擊。同樣,人力資源的國際化和移民,包括勞動力的地區性流動,都對職業世界造成影響。例如,在美國工業機構中的主要勞動力構成反映了近年來中南美洲、亞洲和東南亞的移民浪潮。這股移民潮在規模上遠遠勝過20世紀初跨洋而來的歐洲移民潮。又如,到中國任職業的外籍人員也在不斷增加。
人們跳槽除薪資因素之外,最主要的原因是感覺在企業內部已無發展機會。這種“發展受限”除職位晉升外,還包括管理知識成長與生涯發展的瓶頸。這就使得個人對組織無法給予長期的承諾。于是,個人不再秉持“從一而終”的理念,會因個人興趣、能力、價值觀及工作環境的改變,而不斷地尋找新的工作機會和新的職業機會,并經常加以改變。
從個人采取的生涯策略來看:一是工具性取向的生涯策略,即工作成為個人達到其他目的的工具;二是走馬燈式的生涯轉換策略,個人通過轉換工作來增加學習各種工作技術的機會,從而增強自己終身的可雇用性。從社會表征來看則是跨專業的職業生涯和短暫性的職業生涯日漸流行,社會發展進入所謂的“易變性職業生涯”時代。
性別與工作之間的平衡正在發生變化。當然,這種現象與當前人們的家庭生活觀念有關。但是,越來越多的婦女在職業世界貢獻力量,這一事實導致了工作機構和日常家庭生活的重大轉變;并隨著女性職業地位的提升,也迫使人們以更平等的眼光來看待男女兩性的家庭角色。既然母親在家庭外忙事業,人們就期望父親也來分擔做飯、家務勞動、撫養兒童和料理家務的責任:
最后,人們用來做出規劃生涯和選擇職業的資料和資源已極大豐富。生涯專家稱之為生涯干預,包括為人們的生涯發展提供幫助的計算機系統、問卷量表、書籍、視聽材料、印刷材料以及專業人士和非專業的輔助人員,F在,各種生涯干預比以往豐富得多,但對使用者來說也就更難了解在特定情境下選擇哪個最合適。
總之,作為社會經濟生活急劇變化的產物,生涯規劃已成為一項頗具挑戰性的任務,如果你完成得好,職業發展就好,人生會更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