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重點大學排名及分數線是怎樣的?鑒于不少的考生對此比較感興趣,下面為大家整理2016遼寧重點大學排名及分數線,以供參考!
遼寧重點大學排名及分數線
遼寧一本大學排名 | 學校名稱 | 錄取批次 | 錄取線差 | 分數線 | 錄取平均分 |
1 | 大連理工大學985211 | 本科一批 | 104 | 500(第一批) | 604 |
2 | 東北大學985211 | 本科一批 | 96 | 500(第一批) | 596 |
3 | 東北財經大學 | 本科一批 | 94 | 500(第一批) | 594 |
4 | 大連海事大學211 | 本科一批 | 87 | 500(第一批) | 587 |
5 | 中國醫科大學 | 本科一批 | 83 | 500(第一批) | 583 |
6 | 遼寧大學211 | 本科一批 | 67 | 500(第一批) | 567 |
7 | 大連醫科大學 | 本科一批 | 65 | 500(第一批) | 565 |
8 | 沈陽藥科大學 | 本科一批 | 55 | 500(第一批) | 555 |
9 | 遼寧師范大學 | 本科一批 | 48 | 500(第一批) | 548 |
10 | 大連交通大學 | 本科一批 | 46 | 500(第一批) | 546 |
11 | 大連外國語大學 | 本科一批 | 43 | 500(第一批) | 543 |
12 | 遼寧醫學院 | 本科一批 | 41 | 500(第一批) | 541 |
13 | 大連民族學院 | 本科一批 | 38 | 500(第一批) | 538 |
14 | 沈陽工程學院 | 本科一批 | 37 | 500(第一批) | 537 |
15 | 遼寧中醫藥大學 | 本科一批 | 34 | 500(第一批) | 534 |
16 | 沈陽師范大學 | 本科一批 | 34 | 500(第一批) | 534 |
17 | 沈陽工業大學 | 本科一批 | 31 | 500(第一批) | 531 |
18 | 大連大學 | 本科一批 | 28 | 500(第一批) | 528 |
19 | 沈陽建筑大學 | 本科一批 | 25 | 500(第一批) | 525 |
20 | 沈陽航空航天大學 | 本科一批 | 24 | 500(第一批) | 524 |
21 | 大連工業大學 | 本科一批 | 15 | 500(第一批) | 515 |
22 | 沈陽理工大學 | 本科一批 | 13 | 500(第一批) | 513 |
23 | 遼寧石油化工大學 | 本科一批 | 11 | 500(第一批) | 511 |
24 | 大連海洋大學 | 本科一批 | 11 | 500(第一批) | 511 |
25 | 遼寧科技大學 | 本科一批 | 8 | 500(第一批) | 508 |
26 | 渤海大學 | 本科一批 | 8 | 500(第一批) | 508 |
27 | 沈陽化工大學 | 本科一批 | 7 | 500(第一批) | 507 |
28 | 沈陽農業大學 | 本科一批 | 3 | 500(第一批) | 503 |
大連理工大學簡介
大連理工大學,簡稱大工,坐落于濱城大連,是中央直管、教育部直屬的副部級全國重點大學,中國著名的“四大工學院”之一,國家“211工程”、“985工程”、“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和“111計劃”重點建設的大學,“卓越大學聯盟”、“中俄工科大學聯盟”、“中歐工程教育平臺”主要成員。
大工1949年4月建校,是1949年中國共產黨為迎接新中國建設而創建的第一所正規大學;1950年7月大連大學建制撤銷,學校獨立為大連工學院;1988年3月更名為現名。
截至2013年9月,學校共有化學、物理學、材料學、工程學、環境生態學、計算機科學、生物學/生物化學、數學8個學科領域進入ESI國際學科排名前1%的行列[1] 。
截至2014年5月,學校已形成一校、兩地(大連市、盤錦市)、三區(大連凌水主校區、開發區校區、盤錦校區)的辦學格局,總占地面積433.2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54.8萬平方米,學校教科儀器設備總值142876.55萬元,圖書館藏書299.2萬余冊,中外文電子期刊5.8萬余種。學校運動場館面積21.5萬平方米;有兩院院士11人、雙聘院士20人;有全日制在校學生34764人(博士生3725人,碩士生9567人,本科生20685人,預科生72人,外國留學生數715人)。
截至2014年5月,學校有3個國家重點實驗室,3個國家級工程研究中心(聯合地方),1個國家級工程實驗室、1個國家大學科技園(大連理工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1個國家級技術轉移中心(大連理工大學國家技術轉移中心),1個國家級技術中心(大連理工大學國家振動與強度測試中心),5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7個省級重點實驗室,4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5個遼寧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2個公共技術創新平臺,7個技術創新基地,2個科技成果轉化基地,5個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基地,4個國家創新研究群體,10個教育部創新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