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常見的求職陷阱
陷阱1:收取“保證金”
手法:以幫大學生找工作為名,收取“保證金”、“押金”,收錢后卻讓其長期等待或介紹無法滿意的單位,借此賺取一筆中介費。
提醒:合法的職介機構應當在醒目位置懸掛《人力資源服務許可證》、《營業執照》,收費事項、服務承諾上墻公開。這些信息,求職的大學生在職介機構場所很容易識別出。
陷阱2:“傍大牌”發廣告
手法:先通過網絡、手機等途徑,廣泛發布虛假招工廣告,而且大都選擇較有名的品牌為“幌子”,要求應聘的求職者交報名費、資料費等或提供個人信息,牟取非法利益。
提醒:一定要找到可靠穩妥的`網站,確定用人單位后,最好前往實地考察,防止上當受騙。
陷阱3:“高薪”小廣告
手法:街頭小廣告標榜“高薪”、“待遇優厚”吸引大學生,招聘抄寫員、宣傳員、假期家教等,承諾報酬豐厚,但完成后卻推三阻四,最終白干一場。
提醒:到正規的人力資源市場找工作,選擇有工商營業執照的用人單位,不要聽信街頭“高薪”小廣告。
陷阱4:崗位押金、服裝押金
手法:“黑職介”以收取崗位押金、服裝押金等名義騙取錢財。還有一些招聘單位向涉世不深的大學生收取所謂的服裝費、資料費、培訓費等費用。
提醒:根據法律法規的規定,職介機構不得收取服裝費、培訓費、押金等費用,崗位介紹不成功的,也不能收取中介服務費。
陷阱5:口頭承諾,事后不認
手法:剛畢業的大學生有的維權意識不強,有些企業在招聘時會對大學生許下各種口頭承諾,入職后卻不認賬。
提醒:在求職過程中,保留一些與工作有關的憑證,如工作證、上下班打卡記錄、勞動合同、工資條等。一旦遇到糾紛,這些憑證都可以作為證據。
陷阱6:無底薪無保障
招聘啟事中經常見到“有責底薪、無責底薪”等說法,很多畢業生也認為“多勞多得,少勞少得,不勞不得”,自己沒做出成績當然無權要求工資待遇。但根據我國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尤其是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最低工資規定》第12條明確規定:在勞動者提供正常勞動的情況下,用人單位應支付給勞動者的工資不得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也就是說,即便勞動者沒有做出任何業績,但只要按照公司的要求在正常工作時間提供了勞動,單位每月支付給勞動者的工資不能低于當地政府規定的最低工資標準。北京地區目前執行的最低工資標準是1260元/月。
【小心常見的求職陷阱】相關文章:
常見求職陷阱之常見的求職陷阱09-11
求職面試小心語言陷阱07-21
網絡求職需要小心的陷阱06-11
小心常見的求職陷10-24
求職常見的陷阱07-17
2016年應聘小心求職陷阱12-17
小心網絡求職背后有陷阱07-28
最常見的求職陷阱12-14
求職就業常見的陷阱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