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打工被騙了,該如何維權?
現實生活中,許多大學生往往利用暑假的兩個月時間打“暑期工”,借此增長社會知識、為日后謀職積累經驗,同時增加一些收入,減輕家里負擔。然而,一些不良用人單位設下的騙局、陷阱往往讓他們防不勝防。近來,不少同學向本報咨詢暑期打工時遭遇侵權該如何維權。為此,本報小編在咨詢相關法律專家后,整理出本版內容,希望能對大家提供幫助。
不得向勞動者收取財物
案例 大三學生郭薇 (化名)為能通過打“暑期工”賺得下半年的學費,讓身在農村的父母省心,在縣城通過路邊廣告找到了一家公司。公司方告訴郭薇,雖然工作的待遇較高,但要求也很嚴格,且必須繳納500元押金,如違反公司的規章制度則沒收押金。自幼吃苦耐勞的郭薇認為自己能夠做到,當即答應。誰知僅過了2天,公司便以郭薇擅自將衣服曬在他人宿舍門口為由將其解聘。至此,郭薇才知道,公司的目的就是為了騙取押金。
評析 我國《勞動合同法》規定:“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不得扣押勞動者的居民身份證和其他證件,不得要求勞動者提供擔保或者以其他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財物。”大學生打“暑期工”時,如果遭遇收取押金等財物的情形,不僅應更多地考慮其真實動機,而且完全可以予以拒絕。一旦押金被扣留而使自身權利受損,則可以按照《勞動合同法》中“勞動者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有權要求有關部門依法處理,或者依法申請仲裁、提起訴訟”之規定實現維權。
用人單位承擔培訓費用
案例 胡琳(化名)等5名大學同學,約定利用打“暑期工”的方式開展社會實踐。經對街頭招聘廣告進行比較,他們最后選定了一家裝潢公司,因為裝潢設計與他們所學專業相近。
應聘時,公司提出他們每人必須繳納500元的培訓費,經培訓合格之后才能上崗,離職時全部退還。胡琳等5人認為自己曾學過相關知識,確保培訓合格不成問題,便答應下來。不料,經不著邊際的“培訓”之后,考試的題目全為偏題怪題,5人無一人及格。他們被騙了。
評析 《勞動法》規定:“用人單位應當建立職業培訓制度,按照國家規定提取和使用職業培訓經費,根據本單位實際,有計劃地對勞動者進行職業培訓。從事技術工種的勞動者,上崗前必須經過培訓。”《企業職工培訓規定》:“企業應將職業培訓列入本單位的中長期規劃和年度計劃,保證培訓經費和其他培訓條件。”即對勞動者進行培訓是用人單位自己的事,費用也應由用人單位承擔。故姑且不論這家公司是否存在欺騙,但至少必須退費。
招聘中兜售產品屬欺詐行為
案例 從網聊中得知大多數同學均在打“暑期工”后,有心“長長見識”的大二學生何婷(化名)獨自來到市區,通過招聘廣告覓得一份抄寫員工作。一周下來,公司都閉口不提抄寫的事,何婷便主動要求盡快進入角色。而公司以員工必須熟悉本公司產品為由,要何婷先購買公司價值3900元的產品,經體驗、試用,獲得一定的認識、感受之后才能開展工作。“抄寫跟此根本就是兩碼事,怎么能附加這樣的條件?”何婷方知自己掉入陷阱。
評析 《勞動合同法》規定:“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或者變更勞動合同的”,勞動合同無效或者部分無效。這家公司以招聘為名行兜售之實,明顯當屬欺詐,即合同無效。同時,《勞動合同法》明確:“勞動合同被確認無效,勞動者已付出勞動的,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勞動報酬。勞動報酬的數額,參照本單位相同或者相近崗位勞動者的勞動報酬確定。”故何婷雖沒開展抄寫員的工作,但公司仍應支付其工資。
【暑期打工被騙了,該如何維權?】相關文章:
展會專利維權該如何提前準備08-25
面試被挑刺該如何應對08-21
暑期打工求職如何避免合同陷阱07-01
面試被拒絕該如何是好09-14
年底被拖欠工資怎么維權11-24
網站原創內容如何維權08-20
暑期打工如何避免進入騙子的“圈套”?08-08
暑期打工“陷阱重重”!08-02
面試被拒后該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態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