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從學校人到企業人的現實路徑
一方面是大學生就業難,一方面是企業招工難。這說明學校教育與企業需求有了人才“裂縫”,說明學校需要培養能滿足社會需求的“適崗人才”。如何在短時間內實現大學生從學校人到企業人的身份轉換,正如有關專家所言:需要學校、企業、市場的共同努力。
“五一”前夕,一場專門為高校IT專業畢業生設立的招聘會在省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舉行,147家IT企業提供了近2000個需求崗位,全省IT相關專業5000余名畢業生參加了招聘會。
據省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有關負責人介紹,舉辦這次招聘會的目的,是想給大學生們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從今年一季度的統計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本科畢業生的就業簽約率并不理想,供求雙方互不滿意,“就業難,招工也難”。
信息產業是我省重點培育的新興產業,近年來每年都以20%的高速度增長,對人才的需求非常迫切。據統計,今年全省有高校畢業生22.9萬人,其中IT類畢業生約有3.02萬人,占畢業生總數的13%。
IT產業人才社會需求量這么大,高校培養了這么多畢業生,而我省卻被IT類人才緊缺、IT類畢業生就業比較困難的問題所困擾。有關專家指出,這說明我們需要培養出更多的能滿足社會需求的“適崗人才”。而在盡短時間內實現大學生從學校人到企業人的身份轉換,需要學校、企業、市場的共同努力。縮小高校教學與社會需求差距許多高校多年來在建立起優秀傳統的同時,也形成了一些不太適應科技發展、社會進步,或者說市場需求方面的東西。“就業難,招工也難”,這種典型的“結構性失衡”現象,主要原因是目前高校專業設置與快速變化的市場需求相對錯位。
省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主任劉鑄說,指導中心接到過一些畢業生的反饋,學生們覺得在學校里老師講的一些課程內容到企業一看沒有多少有用的,而在企業里深入一線搞的課題,回校后老師又不會指導。這就看出了我們的教學和社會脫節非常嚴重。
當然,不少高校已經逐漸意識到這一點,并正在做讓學生成為用人單位滿意的“適崗人才”的種種努力。有關專家指出,這要求高校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就業為導向,來調整教育內容和人才培養模式。而實現這種轉變,在操作層面,在細節上,并不是一個一蹴而就的過程。
怎樣做好高校人才培養和企業人才需求之間的銜接,給高校畢業生一個從學校人到企業人轉變的現實路徑,大連理工大學城市學院院長唐志宏認為,首先要從辦學理念進行根本轉變。
大連理工大學城市學院的教學理念是“以學生為中心,理論聯系實際”。唐志宏說,城市學院的建立不是為了別的目的,主要是想使學院的體制發生變化,使人才培養模式發生變化。高校的負責人、教師,不能總是呆在學校里面,在校園里轉是轉不出什么名堂來的。應該走向社會,了解企業需要什么樣的學生。如果我們還是按照原來的老一套,書本到書本,實驗室到課堂,這樣是不行的。要考慮學生今后的發展,考慮這門課和將來學生的工作有什么聯系。
總之,原則就是人才的培養計劃、培養方案、教學內容都要及時根據市場和企業的需求進行改動。如果還按照以前的書本講,紙上談兵,和實際嚴重脫節,效果不好,學生也不愿意學。
來自企業的先鋒集團常務副經理賈忠喜認為,企業可以把自己的需求提前反饋給學校。這樣院?梢栽跇I余時間,或者在課程中加入相應的教育內容,如基本技能、怎樣成為企業的合格員工、怎么做才能被企業所接受等,也就是提前進行校企合作。實訓基地填補人才需求“裂縫”
有需求就有市場。學校與企業間的這種無奈的人才“裂縫”,促進了一批實訓基地等培訓機構的方興未艾。參加實訓,成為加快高校畢業生從學校人變成企業人的一條更為現實的路徑。
有觀點認為,只要學校通過教育改革培養出適應企業需要的人才,就不需培訓機構的存在了。對此,沈陽航空工業學院北方軟件學院院長、沈陽格微軟件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張桂平卻不這樣認為。
既是學院院長,又是企業老總、學科帶頭人,多重身份讓張桂平對如何培養滿足企業需求的大學生深有感觸。她認為,盡管高校面向社會需求做出相應調整是必需的,但高校畢竟是基礎性的教育,它再怎樣適應市場、細化專業,也不可能如果一個企業需要5個某一專業的人,學校就能給5個人組成一個班級,但在實訓基地就可以,學生們可以在很“窄”的方向上進行學習和實踐。
張桂平說,我們看一下國外的整個產業,不管哪個產業的發展,都有崗前培訓,這種培訓是蓬勃發展的,而且市場占有規模也是相當可觀的。從學校到企業中間有一個實訓基地,是社會發展的必然,是連接高校與市場的一個必要環節,我省應加快實訓基地建設。
目前,在沈陽的“東北亞軟件外包人才培訓基地”,學生們就以基地特有的教育培訓方式進行著崗前學習;匾詫W生的就業能力、職業能力提升為主要的發展方向,采取“原生態法”的培訓方式。所謂“原生態法”就是培訓不僅使用符合國際標準的軟件開發技術培訓教材,為學生提供先進的網絡學習平臺和技術支持平臺,整個基地環境建設也完全按照軟件企業的真實場景布置,對學員的管理也按照現代化軟件企業員工的管理方式進行。
華信北方對日軟件外包人才實訓基地負責人張雪告訴記者,他們的基地在實訓過程當中,不光是承載了連接學校和企業之間在技術、語言等專業教育上的對接與融合,還在學生的管理上包括在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上,也做了很多。
業內人士指出,實訓基地,給學生提供了直接了解自己所學專業實際崗位狀況的機會,有利于讓學生在持續系統的訓練中,更加清楚地了解軟件企業的用人標準,更好地樹立職業發展目標,并快速積累崗位工作經驗,提高就業能力,早日成為符合軟件企業實際需求的“適崗人才”。
目前,我省高校畢業生實習實訓基地建設已經引起了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沈陽市建立兩個萬人實訓基地,就走在了全省各市的前面。劉鑄透露,今年我省準備在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會議上出臺相關文件,加大力度,推動實習實訓基地建設。
【從學校人到企業人的現實路徑】相關文章:
怎樣從職場人到創業人08-18
說人現實的句子11-28
人比較現實的句子09-22
現實讓人很無奈的說說02-10
人就是這樣現實的說說10-27
讓人瞬間醒悟的現實語錄11-01
讓人認清現實的勵志句子10-26
人沒錢落魄的現實句子11-02
讓人痛到心碎的句子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