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稱缺乏社會經驗成四成大學生最困擾就業因素
誰來緩解大學生“實踐饑渴”
近日,湖北省總工會、湖北工業大學組成聯合調查組,對29家人力資源機構、236家用人單位、355名求職者進行了專題調查。調查結果顯示,42.1%的大學畢業生對就業狀況感到不太樂觀或很不樂觀,最困擾就業的因素為“缺乏社會經驗及實踐動手能力”。
缺少實踐導致“眼高手低”
全國政協委員、地球物理學家陳運泰院士受邀擔任過一次研究生入學考試的復試考官?吹娇忌鷮W的是測繪專業,學過“GPS全球定位系統原理及應用”的課程,就要求考生簡單概述一下GPS的使用操作,結果一連8名碩士生都答不上來。這令他連連感慨當下部分大學生的確有理論無實踐。
“很多高校,尤其是三本院校、民辦高校,所開設的專業大都是文科類的。”武漢商貿職業學院招辦主任王紅兵告訴記者,正因為很多文科類專業不需要太多的教學設備,給學生發一些教材就可以開課,這直接導致很多文科類大學生就業時,“口上有話,心中無才,很難勝任工作”。
其實,早在2008年,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就公布了一份關于技工院校基礎課程教學現狀的調查報告,結果顯示,56%的在校生對所有開設的'基礎課程總體評價不滿意,100%的學生希望增大實踐性內容的比例。
相比文科,理工科類專業實踐的機會稍多一些。去年10月曾赴三峽進行地質勘察實習的武漢大學大三學生衛沈傲告訴記者,“我們去三峽看到了很多書本上接觸不到的石頭”,但這樣外出實踐的機會在大學四年中屈指可數。湖北經濟學院一名大二學生也表示,自己身邊很多同學已開始自發地尋找實習單位,“希望在就業之前多積累經驗,增加就業砝碼”。衛沈傲說,今年暑假將會找個實習單位進行系統鍛煉,“零星、稀疏的實踐機會對我們來說很難‘解渴’”。
校企溝通學校“一頭熱”
剛從華中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畢業的張振談到自己的求職經歷時說:“大三暑假實習的經驗會在面試的時候為自己加分。”但他表示,很多同學和自己一樣,“實習并不順利”。老師原本安排的實習單位并未接洽好,原定實習計劃泡湯后,他和同學只好自己找了一家公司實習。
為提升實踐教學環節,多數高校都在校外與企業合建了實習基地,但這樣的實習鍛煉平臺對緩解當下大學生“實踐饑渴”的作用很有限。一用人單位負責人表示,與其他就業群體相比,缺乏社會實踐經驗是大學生明顯的劣勢,“所以我們每年吸納應屆畢業生的數量并不多”。
華中師范大學就業指導中心教師鐘文銳介紹,每年來咨詢的學生均有反映,實習過程中,常因“僧多粥少”而蜻蜓點水般進行專業實習,有些實習單位對實習生并不上心,他們難以參與到核心技術等重要環節中。
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招生就業指導處處長呂金華表示,社會就業形勢嚴峻,大多數工作崗位都呈現供不應求的狀態。因此,企業不愿花時間和資源培養一個業務不熟的大學生,與其“幫他人做嫁衣”,還不如直接招收一個有工作經驗的應聘者。“校企合作中,多數學?芍^‘剃頭挑子一頭熱’,如何調動企業參與人才培養的積極性是當下高校應該思考的問題。”呂金華說。
“良性共振”方能走出困境
據權威部門預計,2012屆全國大學畢業生近680萬人,比2011年增加30萬人,今年大學畢業生面對的就業壓力更為嚴酷。
對此,武漢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實踐教學指導小組組長周茂君建議,要提升大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學校應做好專業實習的文章,實踐教學環節也應“規范化”和“制度化”。
華中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博士生導師范先佐表示,要想治愈大學生實踐能力差這一內傷,不應只靠大三時短短的專業實習,還應在大學期間增加實踐類課程的開設數量并確保授課質量。“選派相關專業教師到企事業單位掛職鍛煉,企業內部高素質人才也可參與到學校教學實踐中,實現‘良性共振’,這不僅有利于老師在教學內容中做到理論與實踐案例的‘無縫對接’,對教學內容進行更好的反思、調整和創新實踐教學環節,更有利于學生在‘雙師’的指導下理論學習與實踐鍛煉兩不誤”。
王紅兵建議,高校應學會自我“造血”,利用自身科研能力等優勢吸引社會資金,“積極爭取社會力量支持,多渠道增加實踐育人經費投入,有效提高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實踐能力”。程墨 王小占
【調查稱缺乏社會經驗成四成大學生最困擾就業因素】相關文章:
近七成大學生缺乏職業規劃02-08
調查稱三成中小學生存輕度心理問題08-01
六成大學畢業生首選二線城市就業08-17
社會就業情況調查報告10-08
影響留學就業的因素11-29
大學生就業調查社會實踐報告(13篇)01-22
大學生就業調查社會實踐報告13篇01-22
測測你人生最缺乏的東西09-06
測測你的人生最缺乏什么08-29
工作經驗缺乏者怎樣寫簡歷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