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清明節假期有幾天及習俗
引導語:你們是不是想知道清明節放假幾天呢?是不是想知道會不會下雨呢?下雨這事嘛,說不準,哈哈,小編只能告訴你清明放假幾天。
清明節放假時間為4月2日~4月4日,與周末連休,共3天。
雖然是愚人節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 。中國漢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受漢族文化的影響,中國的滿族、赫哲族、壯族、鄂倫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瑤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個少數民族,也都有過清明節的習俗。掃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題。
清明,農歷二十四節氣之一。每年4月5日前后太陽到達黃經15°時開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三月節……物至此時,皆以潔齊而清明矣。”故清明節總是在公歷4月4日、4月5日、4月6日三天中的一天。清明節是一個祭祀祖先的節日,傳統活動為掃墓。2006年5月20日,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6年11月30日,中國“二十四節氣”正式列入聯合國非遺名錄。
清明節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清明節是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6天。
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后叩頭行禮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現在人們已經改為用鮮花祭拜故去的親人,這是一種很好的文明祭祀方法。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蕩秋千、放風箏、插柳、牽鉤、射柳、蹴鞠、斗雞、蠶花會、拔河等一系列風俗活動。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的悲痛,又有踏青游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掃墓祭祖
清明節習俗
中國歷史上,寒食禁火[1],祭奠先人,早已蔚為習俗。唐朝之后,寒食節逐漸式微,于清明節掃墓祭祖成了此后持續不斷的節俗傳統。唐朝大詩人白居易《寒食野望吟》詩云:"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累累春草綠。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生死離別處。冥漠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宋朝詩人高菊卿也曾于一詩中描寫道:"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日落狐貍眠冢上,一滴何曾到九泉!"就是到了今天的社會,人們在清明節前后仍有上墳掃墓祭祖的習俗:鏟除雜草,放上供品,于墳前上香禱祝,燃紙錢金錠,或簡單地獻上一束鮮花,以寄托對先人的懷念。
插柳
清明節是楊柳發芽抽綠的時間,民間有折柳、戴柳、插柳的習俗。人們踏青時順手折下幾枝柳條,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編成帽子戴在頭上,也可帶回家插在門楣、屋檐上。諺語有“清明不戴柳,紅顏成皓首”“清明不戴柳,死后變黃狗”的說法,說明清明折柳在舊時是很普遍的習俗。據說柳枝具有辟邪的功用,那么插柳戴柳不僅是時尚的裝飾,而且有祈福辟邪之效了。清明插柳也可能跟過去寒食節以柳枝乞取新火的的習俗有關。今天看來,隨意折取柳枝是對樹木的一種損害,是不宜提倡的。
清明節插柳植樹的風習,據說是紀念發明各種農業生產工具并曾"嘗百草"的'神農氏;另一說是介子推死時所抱的柳樹后來復活,晉文公賜名為清明柳,并折柳成圈戴在頭上,此習俗后傳入民間。雖然有著不同的典故源流,但這些風俗仍不離人們對春回大地的喜悅。
踏青
清明之時,正值春回大地,人們乃因利趁便,掃墓之余亦一家老少在山鄉野間游樂一番,回家時順手折幾枝葉芽初綻的柳枝戴在頭上,怡樂融融。也有的人特意于清明節期間到大自然去欣賞和領略生機勃勃的春日景象,郊外遠足,一抒在嚴冬以來的郁結心胸,這種踏青也叫春游,古代叫探春、尋春。其含義,就是腳踏青草,在郊野游玩,觀賞春色。
清明前后正是踏青的好時光,所以成為清明節俗的一項重要內容。古時婦女平日不能隨便出游,清明掃墓是難得的踏青的機會,故婦女們在清明節比男人玩得更開心,民間有“女人的清明男人的年”之說。
蕩秋千這是我國古代清明節習俗。秋千,意即揪著皮繩而遷移。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為了避忌諱,改為秋千。古時的秋千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栓上彩帶做成。后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
蹴鞠
鞠是一種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這是古代清明節時人們喜愛的一種游戲。相傳是黃帝發明的,最初目的是用來訓練武士。
踏青又叫春游。古時叫探春、尋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時光。我國民間長期保持著清明踏青的習慣。
植樹
清明前后,春陽照臨,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自古以來,我國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有人還把清明節叫作“植樹節”。植樹風俗一直流傳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會規定,每年三月十二日為我國植樹節。這對動員全國各族人民積極開展綠化祖國活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放風箏
也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的活動。每逢清明時節,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夜里在風箏下或風穩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象閃爍的明星,被稱為“神燈”。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掛紙
“掛紙”在臺灣的習俗中稱為“壓墓紙”。掛紙時,先要將生長在祖先墳墓上的野草,用鋤頭或鐮刀整理清除,在用小石頭或磚塊將墓紙壓在墳上,表示這個墳是有后嗣的,否則很容易被人誤以為是無主的孤墳,而受到破壞。墓紙分為白色、紅色、黃色的古仔紙以及五色紙(紅黃藍白黑)兩類,現在則多用五色紙,其用意是蓋厝瓦或表示子孫已祭拜過。至于傳統的客家人掛紙時比較慎重,先用鋤頭挖一塊綠色的草皮,并把帶來一迭滴有雞血的黃紙,用草皮壓在墳上,然后在墳地四周擺上十二張銀紙,除了掛墓紙的目的外,還有血祭的象征。
關于清明節學生放假前安全工作教育有哪些
1. 注意交通安全。清明節外出掃墓行走小心,遵守交通規則。不隨意在馬路上追逐,不并排行走,不坐三無危險車,更不準騎自行車。
2. 注意用火安全,自覺保護環境。同學們回去告訴家人,不要在街道小區、公路等場所燒紙,嚴禁在樹林、草坪或建筑物下燒紙。到墳前墓地掃墓燒錢的更要注意,一定要等到香燭紙錢等燃盡之后方可離開墓地、以防止發生火災
3. 注意人身安全。不和陌生人打交道,防止被壞人拐騙,現在的社會比較復雜,我們要提高警惕性,凡事不貪、不饞、不輕信,多動腦筋學會自我保護。隨家長外出踏青游玩時,千萬不要攀爬樹枝和登上危險建筑物。不成群結隊外出游玩,不到河邊、鐵路邊玩耍,杜絕危險事故的發生。
4. 預防春季傳染病。春季是多種傳染病流行的季節,同學們要注意個人衛生,飯前便后要洗手,家里勤通風。堅決不去購買路邊小吃,流動攤販的食品,不暴飲暴食,以免發生食物中毒和誘發腸道傳染病。同學在家期間要注意保暖,要堅持體溫檢測,盡量不到人員密集的地方。一旦發現有發燒、流感、腮腺炎、手足口病、風疹等傳染病發生,要立即向家長報告并去醫院治療,避免傳染病蔓延。
5. 不到池塘、水庫、江河等危險水域玩耍,更不得下水游泳,如果發現有人溺水,一定要大聲呼喊,不盲目施救,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6. 合理安排作息時間,既要學習好,完成好假期作業,做好復習,又要休息好,適當地進行一些健康有益的體育活動,在活動前要做好準備工作,謹防意外傷害事故的發生。
1、對幼兒進行交通安全教育,教育幼兒嚴格遵守交通規則。 2、教育幼兒注意飲食安全,不喝不干凈的水,不喝生水,不吃涼菜生食,不吃霉變過期食品,不吃小商小販兜售的食品。
3、教育幼兒對春季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流感、風疹等春季傳染病的預防,盡量避免去人多擁擠的地方,注意身體保暖。
4、教育幼兒沒有家長陪同不準單獨到溪邊、水庫和池塘邊玩耍、釣魚,防止溺水。
5、教育幼兒不玩火,不玩電。
6、教育引導幼兒崇尚科學,文明祭祀,上墳祭祖時,不燒紙錢,不燃放鞭炮,提倡用植樹、送花等有益于保護生態環境的文明方式祭奠。
7、提倡清明節期間幼兒在家長陪同下去瞻仰先賢,接受傳統教育,培養誠實守信、勤勞節儉的良好品質。
【清明節假期有幾天及習俗】相關文章:
今年清明節假期有幾天07-07
2017清明節的假期是幾天07-02
國慶節有幾天假期08-29
中秋節有幾天假期06-04
清明節假期安排及習俗11-30
五一放幾天假期07-05
有哪些清明節習俗04-02
清明節的習俗有什么03-17
國慶節是幾天假期08-29
清明節的習俗禁忌有哪些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