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語錄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語錄吧,語錄具有引起共鳴的、發人深省的教育意義。究竟什么樣的語錄才是優秀經典的語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道德經》語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道德經》語錄1
1、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結繩而用之。
2、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3、圣人常無心,以百姓心為心。
4、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為道。
5、圣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
6、有,是萬物之所始;無,是萬物之所母。
7、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8、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9、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10、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11、慎始如終,則無敗事。——老子《道德經》
12、慎始如終,則無敗事。
13、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
14、為大于其細;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是以圣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15、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16、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做。常常帶著世界一無所有,還有一些東西,還不足以帶著世界。
17、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為而不爭。
18、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19、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
20、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21、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也,曰余食贅形,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22、是以圣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
23、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
24、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25、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道德經》
26、道勢術,以勢養道,以術謀勢。有道無持,道乃虛空,有恃無道,其恃也忽。欲動天下,當動天下之心。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義所在。
27、不如守中——老子《道德經》
28、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
29、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30、萬物之始大道至簡,衍化至繁。
《道德經》語錄2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3、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4、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
5、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6、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
7、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8、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9、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后相隨。恒也。
10、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11、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12、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13、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滅,木強則折。強大處下,柔弱處上。
14、天之道,其猶張弓歟?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馀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馀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15、圣人常無心,以百姓心為心。
16、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17、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
18、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成之熟之;養之覆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19、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鄉,其德乃長;修之于邦,其德乃豐;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20、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
21、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22、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23、言有宗,事有君。夫唯無知,是以不我知。
24、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25、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26、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若使民常畏死,而為奇者,吾得執而殺之,孰敢?
27、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饑。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輕死。夫唯無以生為者,是賢于貴生。
28、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
29、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人多利器,國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盜賊多有。故圣人云:“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
30、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
31、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32、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也。正復為奇,善復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33、治人事天,莫若嗇。
34、治大國,若烹小鮮。
35、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則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則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過欲兼畜人,小邦不過欲入事人。
36、夫兩者各得所欲,大者宜為下。
37、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
38、圖難于其易,為大于其細;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是以圣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39、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圣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
40、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41、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42、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43、是以圣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
44、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
45、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46、和大怨,必有馀怨;報怨以德,安可以為善?
47、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結繩而用之。
48、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49、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50、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為而不爭……
51、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52、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53、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圣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54、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55、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56、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57、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思寡欲,絕學無憂。
58、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59、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
60、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多,多則惑。
61、是以圣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62、希言自然。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63、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64、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
65、重為輕根,靜為躁君。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66、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67、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68、無狎其所居,無厭其所生。夫唯不厭,是以不厭。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故去彼取此。
69、勇于敢則殺,勇于不敢則活。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惡,孰知其故?
70、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之。
71、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
72、禍莫大于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若,哀者勝矣。
73、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74、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75、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76、民不畏威,則大威至。
77、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78、吉事尚左,兇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之眾,以悲哀泣之,戰勝以喪禮處之。
79、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80、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81、譬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于江海。
8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83、將欲歙之,必故張之;將欲弱之,必故強之;將欲廢之,必故興之;將欲取之,必故與之。是謂微明。
84、柔弱勝剛強。魚不可脫于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85、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86、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無為而有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義,失義而后禮。
87、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88、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89、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為天下正。
90、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
91、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92、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93、人之所惡,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為稱。
94、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
95、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
96、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97、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
98、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99、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100、靜勝躁,寒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101、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于郊。
《道德經》語錄3
1、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
2、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4、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也。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5、大國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為下。故大國以下小國,則取小國。小國以下大國,則取大國。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國不過欲兼畜人。小國不過欲入事人。夫兩者各得所欲,大者宜為下。
6、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常德不離,復歸于嬰兒。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于無極。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于樸。
7、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8、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9、慎始如終,則無敗事。
10、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1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
12、安其居,樂其業
1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4、天之道,其猶張弓歟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余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15、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6、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17、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寵為上,辱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為我有身,及我無身,吾有何患!故貴身于天下,若可托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者,若可寄天下。
18、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19、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
20、大方無隅,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大隱無名。大直若曲,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勇若怯,大辯若訥,大美若臭,大善若惡,大真若假,大忠若奸,大賢若癡
21、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22、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籥(tuó yuè)乎?虛而不淈(qū),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若守于中。
天地不情感用事,對萬物一視同仁,圣人不情感用事,對百姓一視同仁。天地之間,不正像風箱一樣嗎?雖空虛卻不會窮竭,越動,它的風就越大。政令繁多反而使人困惑,更行不通,只會加速失敗,不如保持虛靜任其自然發展。
23、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
24、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臺。我濁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嬰兒之未孩;儽儽兮,若無所歸。眾人皆有余,而我獨若遺。我愚人之心也哉!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澹兮其若海,飂兮若無止。眾人皆有以,我獨頑且鄙。我獨異于人,而貴食母。
《道德經》語錄4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吨芤住
譯:天(即自然)的運動剛強勁健,相應于此,君子處世,應像天一樣,自我力求進步,剛毅堅卓,發憤圖強,永不停息;大地的氣勢厚實和順,君子應增厚美德,容載萬物。
這兩句話前呼后應闡述了才能與德行之間的對應關系,君子不但要有與眾不同的濟世才能,還要有高尚的品德,具有造福萬眾的奉獻精神。也就是強調有才有德,德才兼備。
2、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三國志》 譯:對任何一件事,不要因為它是很小的、不顯眼的壞事就去做;相反,對于一些微小的,卻有益于別人的好事,不要因為它意義不大就不去做。
3、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荀子·勸學》
譯:不把半步、一步積累起來,就不能走到千里遠的地方,不把細流匯聚起來,就不能形成江河大海。
4、千經萬典,孝悌為先。 ——《增廣賢文》
譯:千萬種經典講的道理,孝順父母、友愛兄弟是最應該先做到的。
5、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莊子》 譯:君子之間的交往,像水一樣的平淡、純凈,這樣的友誼才會持久;小人之間的交往像甜酒一樣的又濃又稠,但不會長久。
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
譯:尊敬、愛戴別人的長輩,要像尊敬、愛戴自己長輩一樣;關心、愛護別人的兒女,也要像關心、愛護自己的兒女一樣。
7、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宋·范仲淹《岳陽樓記》
譯:在天下人憂愁之前先憂愁,在天下人快樂之后才快樂。意思就是把國家,民族的利益擺在首位,為祖國的前途、命運擔憂分愁,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汗、流血。
8、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 人恒敬之!睹献印
譯:仁愛的人愛別人,禮讓 的人尊敬別人。愛別人的人,別人也經常愛他;尊敬別人的人,別 人也經常尊敬他。
9、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趨避之!謩t徐 譯:只要是對國家有益的, 哪怕是要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不能因為個人的富貴榮辱和得失而去逃避和推卸責任。
10、贈人玫瑰,手有余香!V語
譯:當我們贈送他人玫瑰的時候,我們的手上也一定還彌漫著愛的芳香。
《道德經》語錄5
1、真理的發見,或道德責任的完成,都引起我們的歡欣,使我們整個生命震顫……--克羅齊
2、只有以愛情為基礎的婚姻才是合乎道德的。--恩格斯
3、最高的道德就是不斷地為人服務,為人類的愛而工作。--甘地
4、音樂是唯一可以縱情而不會損害道德和宗教觀念的享受。--愛迪生
5、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唐·韓愈《原道》
6、有兩樣東西,我思索的回數愈多,時間愈久,它們充溢我以愈見刻刻常新刻刻常增的驚異和嚴肅之感,那便是我頭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康德
7、在我們的社會中,勞動不僅是經濟的范疇,而且是道德的范疇。--馬卡連柯
8、在一切道德品質中,善良的.本性是世界上最需要的。--羅素
9、在重視勞動和尊重勞動者的基礎上,我們有可能來創造自己的新的道德。勞動和科學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兩種力量。--高爾基
10、真誠的十分理智的友誼是人生的無價之寶。你能否對你的朋友守信不渝,永遠做一個無愧于他的人,這就是你的靈魂性格心理以至于道德的最好的考驗。--馬克思
11、真誠的愛情,并不等于娓娓動聽的甜言蜜語,慷慨陳詞的海誓山盟,如膠似漆的接吻擁抱。愛情是一種高尚美麗純真的感情,應當以忠實誠懇取代虛偽欺詐,以互尊互敬取代利己自私,以道德文明取代輕率行動。--黃少平
12、真理和美德是藝術的兩個密友。你要當作家,當批評家嗎?請首先做一個有道德的人。--狄德羅
13、知識欲的目的是真,道德欲的目的是善,美欲的目的是美。真善美,即人間理想。--黑田鵬信
14、只有道德上的矮子才會要求得到應有的體面的對待。--佚名
15、只有那不論公私都以道德為上一心要做出高貴的事的人,方可算是最可尊崇的人。--喬叟
16、只有心地善良的人才能易于接受道德的熏陶。誰要是沒有受到過善良的教育,沒有感受過與人為善的那種歡樂,誰就不感覺到自己是真實而美好的事物的堅強勇敢的衛士,他就不可能成為集體的志同道合者。--蘇霍姆林斯基
17、只有在不僅消滅了階級對立,而且在實際生活中也忘卻了這種對立的社會發展階段上,超越階級對立和超越這種對立的回憶的真正人的道德才成為可能。--恩格斯
18、智識欲的目的是真,道德欲的目的是善,美欲的目的是美。真善美,即人間理想。--黑田鵬信
19、自古圣賢,皆以心地為本。--宋·朱熹《朱子全書·學二》
20、最有道德的人,是那些有道德卻不須由外表表現出來而仍感滿足的人。--帕拉圖
21、遵照道德準則生活就是幸福的生活。--亞里士多德
22、一種美德的幼芽蓓蕾,是最寶貴的美德,是一切道德之母,這就是謙遜;有了這種美德我們會其樂無窮。--加爾多斯
23、意志來自道德感和自身利益這兩個因素。--林肯
24、因為有這種種假文學,所以我近來不看人的文章,只看人的行徑。這樣把道德與文章混為一談,似乎不合理,但是此中有個分別。創作的文學之高下為標準,但是理論的文學,卻要看其人能不能言顧其行。我很看不起阮大鋮之為人,但是仍可以喜歡他的《燕子箋》。這等于說比如我的廚子與人通奸,而他做的點心仍然可能很好吃。--林語堂
25、應該熱心地致力于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談道德。--德謨克利特
26、庸庸碌碌心安理得地過下去是不道德的。而自動從戰斗中退縮的人則是一個懦夫。--羅曼·羅蘭
27、友誼是精神的融合,心靈的聯姻,道德的紐結。--佩恩
28、有兩種基督教道德,一種是私德,一種是公德。這兩種道德如此不同,如此不相干,以致彼此之間像大天使和政客一樣毫無關系。一年中美國公民有三百六十三天恪守基督教公德,使國家的完美性質保持純潔無瑕;然后,在余下的兩天,他把基督教私德留在家里……竭盡全力去破壞和毀滅他整整一年的忠實而正當的工作。--馬克吐溫
29、有些人,就連兒童文學都能使他們腐化,他們帶著特殊的樂趣閱讀《詩篇》和《索洛門寓言》里那些挑動人心的章節。政論家律師醫生等,摸透人類罪惡的全部秘密,卻并不以不道德出名;現實主義作家常常比寺院方丈更有道德。--契訶夫
30、有學問而無道德,如一惡漢;有道德而無學問,如一鄙夫。--羅斯福
31、有真道德,必生真膽量。凡怕天怕地怕人怕鬼的人,必是心中有鬼,必是品行不端。--宣永光
32、在世界上一切道德品質之中,善良的本性是最需要的。--羅素
《道德經》語錄6
1、以百姓心為心。
2、勇于不敢則活。——老子《道德經》
3、禍莫大于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若,哀者勝矣。
4、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5、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6、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7、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
8、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9、萬物之始,大道至簡,衍化至繁。
10、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為道。
11、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1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
14、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15、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16、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17、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
18、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19、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之。
20、以萬物為芻狗——老子《道德經》
21、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蔂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2、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鄉,其德乃長;修之于邦,其德乃豐;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2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献印兜赖陆洝
24、圖難于其易,為大于其細;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是以圣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25、勇于敢則殺,勇于不敢則活。
26、天欲其亡,必令其狂。
27、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28、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29、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30、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結繩而用之。
《道德經》語錄7
1、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老子《道德經》)
2、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老子《道德經》)
3、圣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老子《道德經》)
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為而不爭。(老子《道德經》)
5、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也曰∶馀食贅形。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老子《道德經》)
6、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子孫以祭祀不輟。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馀。修之於鄉其德乃長。修之於邦其德乃豐。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老子《道德經》)
7、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
8、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論語》
9、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墩撜Z》
10、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論語》
11、子曰:“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論語》
12、子曰:“不學禮,無以立! 《論語》
13、子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 《論語》
14、子曰:“君子博學與于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 《論語》
15、子曰:“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 《論語》
16、子曰:“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論語》
1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論語》
18、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
19、孟子曰:“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梁惠王下》
20、孟子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
21、、孟子曰:“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離婁下》
22、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孟子?盡心上)
23、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孟子
24、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博奕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25、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既昏便息,關鎖門戶,必親自檢點。
26、一粥一 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27、自奉必須儉約,宴客切勿留連。器具質而潔,瓦缶勝金玉。飲食約而精,園蔬勝珍饈。
28、大凡敦厚忠信,能攻吾過者,益友也;其謅媚輕薄,傲慢褻狎,導人為惡者,損友也。
29、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
30、涵養、致知、力行三者,便是以涵養為首,致知次之,力行又次之。
31、自敬,則人敬之;自慢,則人慢之。
32、日省其身,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33、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朱熹名言
34、施惠勿念,受恩莫忘。凡事當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35、人有喜慶,不可生妒忌心 .人有禍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見,不是真善.惡恐人知,便是大惡。見色 而起淫心,報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禍延子孫。
36、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37、為學正如撐上水船,一篙不可緩。
38、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學記)
39、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尚書)
40、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41、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三國?劉備)
42、君子之修身也,內正其身,外正其容。(歐陽修)
43、眾人皆以奢靡為榮,吾心獨以儉樸為美。 (司馬光) 正心以為本,修身以為基。(司馬光)
44、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45、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
46、善氣迎人,親如弟兄;惡氣迎人,害于戈兵。 —— 管仲
47、文明就是要造就有修養的人——羅斯金(英國)
48、良好的禮貌是由微小的犧牲組成!獝勰
凡人之所以貴于禽獸者,以有禮也!蛾套哟呵铩
49、在宴席上最讓人開胃的就是主人的禮節!勘葋
50、無禮是無知的私生子!吞乩
51、人不能象走獸那樣活著,應該追求知識和美德。 —— 但丁
52、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于人。 —— 劉備
53、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恥祿之不伙,而恥智之不博。 —— 張衡
54、土扶可城墻,積德為厚地。 —— 李白
55、一個人最傷心的事情無過于良心的死滅。 —— 郭沫若
56、應該熱心地致力于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談道德。 —— 德謨克利特
57、良心是由人的知識和全部生活方式來決定的。 —— 馬克思
58、我深信只有有道德的公民才能向自己的祖國致以可被接受的敬禮。 —— 盧梭
59、不是不能見義,怕的是見義而不勇為。 —— 謝覺哉
60、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 諸葛亮
61、強本而節用,則天不能貧。 —— 荀況
62、侈而惰者貧,而力而儉者富。 —— 韓非
63、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64、非寧靜無以致遠。 —— 諸葛亮
【《道德經》語錄】相關文章:
作業道德經典勵志語錄精選10-31
有關老子道德經的經典哲理語錄12-18
道德經里的佛語經典語錄10-27
道德經典名言集萃10-25
道德經原文05-12
《道德經》全文01-26
道德經勵志名言09-19
道德經典誦讀活動總結07-13
道德經名言名句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