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五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實用(15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那要怎么寫好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五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五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1
方程的意義這部分內容是學生初步接觸了一點代數知識之后進行教學的,重點是“方程的意義”。設計的意圖是想通過觀察天平“平衡現象→不平衡到平衡→不確定現象”三個直觀活動,抽象出相關的數學式子,再通過觀察這些數學式子的特征,抽象出方程的概念,即由“式子→等式→方程”的抽象過程,然后通過必要的練習鞏固加深對方程概念的理解和應用。因此本課設計了活動探索、自主分類、抽象概括、靈活運用4個環節,讓學生通過觀察、分析、抽象、概括,建立起方程的`概念,明確方程與等式的關系。
根據兒童思維發展的遞進性,設計了三個層次的活動,一是通過學生觀察,抽象出相應的數學式子,建立起“平衡—相等、不平衡—不相等”的概念;二是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使不同能力的學生都得到有效發展;三是引導學生對“等式”觀察,將等式分為“含有未知數”和“不含未知數”兩類,然后抽象出方程的概念。最后通過判斷與獨立創作方程兩個學生活動,進一步理解了方程的意義,明確方程與等式的關系。教學實施中的不足之處:教師在教學中用語不夠準確精練,對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指導欠缺,對學生的發言教師傾聽程度不夠,未能很好把握課堂教學中生成的課堂教學資源。
小學五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2
“中位數”是《數學課程標準》對小學數學新增的一個教學內容。這是一節概念課,主要是讓學生明白一組數據的一般水平不僅能用“平均數”來反映,在一些情況下,“中位數”能更合適的反映出數據組的一般水平。并且能在實際情境中認識并會找一組數據的中位數,能解釋其實際意義。
我首先從例題4入手,讓孩子們思考:用什么數據表示第3組同學的擲沙包水平呢?既復習了平均數的意義,又復習了平均數的計算方法。然后讓孩子們思考用平均數27.7表示孩子們的水平好不好?為什么?孩子們通過觀察發現:由于較大數的影響,平均數偏高,這個時候是不適合用平均數來表示第3組同學的'擲沙包的水平了。這個時候再提出“用什么數來表示7個同學跳繩成績更合適呢?學生在矛盾沖突中尋找到的這個“合適”的數正是——中位數。這樣的教學設計能讓孩子們體會中位數在表示一般水平的合理性。
課堂上我繼續利用這組數據,提出:如果再增加一個同學(中等個),中位數是多少?讓學生自己嘗試找中位數,體驗到如果數據是偶數個求中位數的方法。
一堂課下來,孩子們總是在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再提出問題,再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激發孩子們的思維,達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數學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我不斷為學生創設生活情景,給學生充足的自主探究的時間,培養孩子們自主學習,主動思考的習慣,達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小學五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3
本節課擔負著雙重任務,不僅要引導學生正確分析等量關系,學會列方程,同時還要教會他們解形如ax±b=c的方程,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注意節奏的調控,重難點處應把握好輕重緩急。
在嘗試用算術方法解答此題過程時,我班學生錯誤頻頻。有的用20÷2-4,還有的用(20—4)÷2……。當然,也正是由于有了這些錯誤才使得學生對方程充滿期待,正是因為這些錯誤才使學生倍感方程的“好”、“順”、“易”。所以,錯誤并不可怕,合理利用它可以成為課堂的“催化劑”、“助動器”。
《稍復雜的'方程(一)》練習課教學反思
通過昨天課堂練習發現,方程僅僅在例題基礎上稍加變化許多學生就束手無策!4X-3×9=29”這類方程學生總體掌握情況不太好,所以特別在今天基礎練習環節中補充相應習題進行輔導。但在教學中發現其實只需稍加點拔,學生便可很好掌握。為何學生處處都這么“依賴”老師呢?難道只有老師教過的題他們才會解答嗎?我該如何讓學生主動、大膽、正確地由“依賴”逐漸走向成熟呢?
小學五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4
優點;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讓學生通過動手、動腦,合作交流,匯報展示,使學生積極的參與到數學學習活動中,進一步體會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不足;學生能夠根據所學的知識初步判斷生活當中的問題,課下應該多鼓勵學生多到生活中學習。
改進措施;今后教學中應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數學,發現數學。
小學五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5
《數的世界》是一節數學概念課,即教學因數和倍數。在老教材中是先建立整除的概念,再在此基礎上認識因數倍數;而現在是在未認識整除的情況下用乘法算式直接認識倍數和因數。數學中的“起始概念”一般比較難教,而這部分內容學生是初次接觸,對于學生來說是比較難掌握的。根據本節課知識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在教學中我注重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新理念,努力為學生的探究發現提供足夠的空間。
由于這是節概念課,因此有不少東西是由老師告知的,比如因數和倍數的概念。在認識了各類數之后,我創設有效了數學學習情境,讓學生動手操作把12個小正方形擺成不同的長方形,再讓學生寫出不同的乘法算式,借助乘法算式直接告知因數和倍數的意義。這樣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上,從動手操作,直觀感知,使概念的揭示突破了從具體到抽象,讓學生自主體驗數與形的結合,進而形成因數與倍數的意義,使學生初步建立了“因數與倍數”的概念。
為了突破本課的難點,我通過變式拓展,實踐應用,促進了學生的智能內化。
在理解因數和倍數中,我認為有兩個關鍵性的問題是學生比較容易混淆的。
第一就是因數和倍數的范圍(非零自然數),我是這樣處理的:通過一組算式讓學生說誰的誰的因數,誰是誰的`倍數,如3×5=15 6×8=48 9×4=36 12×5=60等,學生越說越順口,越說越有勁,我突然拋出了1.5×6=9這個算式,結果有同學陷入了沉思(我認為這些同學感覺到了與剛剛的哪些算式有點不一樣),但也有同學還是舉手這樣答道:1.5和6是9的因數,9是1.5和6的倍數,話一說完,就見那些沉思的同學有幾個高高舉起了手,迫不及待的說:我們說研究因數和倍數是在非零的自然數范圍里,可這里的1.5不是自然數,所以不可以說1.5和6是9的因數,9是1.5和6的倍數。
我就趁熱打鐵,組織學生進行熱烈的討論,同學們統一了認識,真正認識到了因數和倍數的范圍,從而為理解概念打好了堅實的基礎。而第二個關鍵性的問題我認為就是因數和倍數的相互依存的關系,我采取了幾個遞進的環節進行處理:一開始我就直接告知,讓學生鸚鵡學舌。如通過學生寫的3×4=12這個算式,我就說,這時3和4是12的因數,12是3和4的倍數。
通過一些類似的乘法算式讓學生試著說,很快學生就有了第一感性認識;接著我用一個游戲讓學生理解因數和倍數的相互依存,我舉了三個數字卡片,分別是3、6和12,讓學生很快說出誰是誰的因數,誰是誰的倍數?
為什么?
學生很快找到了3是6和12的因數,6也是12的因數;6和12都是3的倍數。我追問:那我說,6是因數,12是倍數可以嗎?通過這個例子,學生認識到6相對于12是因數,而相對于3卻是倍數;而12相對于6才是倍數,它相對于其他的數就說不定了,通過這個環節,學生很容易就理解了相互依存的含義,更好的理解了概念的;最后我讓同坐兩人一組,一人說任意一個自然數,另一個同學則找出它是誰的因數,誰的倍數?并說出判斷的依據。
由于答案不同,學生思考問題的空間很大,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本節課,學生都沉浸在自己的角色體驗中,享受到了數學思維的快樂,我想這才算是真正的“有效教學”。
小學五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6
優點;本課以游戲貫穿整個課堂,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年齡特征,使學生深入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在愉快的活動中獲得知識,并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注重數學方法的滲透,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合作意識、估計意識,培養學生學習的科學性和嚴謹性。在游戲中既可復習統計知識與數的組合,又可獲得新知,充分體現實踐活動的綜合性,對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很有幫助。
不足;在小組討論的時候,有的學生發言不夠積極,
改進措施;注重每一個學生的發展,讓他們都有機會發言。
小學五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7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結合具體情境體會小數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進一步體會小數除法的意義。
2、利用生活經驗和自己已有的知識,經歷探索小數除法的意義過程,發展推理能力。
3、正確掌握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能利用這些方法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問題。
過程與方法
本節課主要通過情景激發興趣,聯系生活實際進行引導,動腦思考幫助學生理解除數是整數的計算方法和意義。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熱愛數學,熱愛生活,感受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小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
難點:被除數是小數時,如何試商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復習舊知,引入新知
1、我們一起來到浦口小商品市場來看一下人們在談論些什么
買3個籃球花了177元
買2個足球花了184元
買6個排球花了210元
通過人們談論的這些話,你能提出那些數學問題?用什么樣的方法去解決你剛才提出的數學問題?
2、學生列式計算,并利用投影集體校對,重點說說177除以3你是怎樣算的
3、你能解決這個問題嗎?買了4個乒乓球用了四塊四?說說你是怎樣解決的?
4、真不錯,你能從人們簡單的話語當中通過解決問題獲得有用的數學信息。
(二)提出課題,探究新知
1、人們經常去三角小商品市場批發一些商品來賣,你們想不想當一回店小老板?買了8個鉛筆盒共用去43.2元,如果你是店小老板還有什么樣的數學問題需要你解決的?
2、我們需要解決
每個鉛筆盒的批發價是多少?
每個鉛筆盒的賣價定為多少比較合適?
3、我們先來解決第一個問題,你準備如何去解決第一個問題?提出課題:像這樣的小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我們以前沒有遇到過,我們來作為一個課題來研究一下。板書:小數除以整數
a)、估計一下43.2除以8大概會是多少?你是怎樣想的?
b)、根據已有的經驗嘗試去解決這道題,能用一種方法解決了還要去探究一下還有沒有跟簡捷的方法。完成的同學可以小組交流一下。
c)、反饋:教師板書強調
d)、你學會用豎式解決這道題目了嗎?你能在草稿本上在算一遍嗎?說說你在計算過程中那些地方映像比較深?那些地方特別要值得注意的?
4、想想,每個鉛筆盒的賣價定為多少比較合適?
5、小結:看來學會小數除以整數還能幫助我們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我們來做幾道練習看看我們學會了沒有
(三)鞏固練習
1、豎式計算
25.2÷6 34.5÷15 44.8÷2
2、出示一板牙刷25個,進價是32.5元。如果你是小老板,需要解決哪些數學問題?
(四)課堂總結: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何收獲?
小學五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8
昨天我上小數乘小數的時候,學生列豎式問題很大。有的同學在計算小數乘法時,索性去掉小數點列成整數豎式,而后直接利用積的變化規律在橫式上點上幾位小數。也有的學生受小數加減法影響,喜歡把小數點對齊,而不是末尾對齊?伤麄兊拇鸢敢舱_。照教材要求小數乘法要先按整數乘法的方法進行計算,自然豎式也要象整數乘法的豎式一樣,末尾對齊。我在《小學數學教學》這個雜志上,也曾經看到一篇文章說:學生在乘數是多位數的乘法豎式中,有的'學生是用上面因數每一位分別去乘下面因數各個數位上的數,這樣豎式也是合理性。那么我在想小數乘法中是否也允許他這樣寫呢。豎式本來就是為了計算方便,學生覺得小數點對齊,看起來也很整齊很清楚,那為什么一定要他把豎式寫成末位對齊呢?
昨天我在小學數學教學論壇上發了這個帖子,版主說:我想是不可以吧?梢膊徽f為什么一定不可以。雖然心里還是疑惑著,但還是盡量讓學生規范寫豎式。
今天我把幾個怎么教也要寫錯的同學,讓他們把數位多的數寫在上面,數位少的寫在下面,Z這樣一說豎式也正確了,計算正確率也提高了。
小學五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9
效果分析:
本節課的練習設計主要以化簡比為主,主要考察學生對化簡比的方法掌握程度和運用能力,通過第一道練習發現多數學生已經掌握化簡比的方法,只是還不能熟練的選擇簡便的方法,第二道判斷題是想提醒學生做題時要仔細,不要犯同樣的錯誤,第三道在鞏固化簡比的基礎上,向學生滲透愛國主義教育,第四題可以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的好習慣。通過學生的做題情況,總的來說本節課的知識掌握還是不錯的。
觀評記錄:
王霞老師:今天聽了楊老師執教的《比的基本性質》一課。楊老師圍繞活動主題,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思想,注重學生為教學主體,教師為教學的引導者、合作者,教學方法靈活,教學效果良好。
1、課堂教學中都體現了轉化的思想,上課伊始對分數基本性質、除法商不變性質的復習,在教學中,這些由舊知的復習到新知的引入與理解,充分體現了數學中的類推思想和轉化思想,不僅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更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學效果良好。
2、教學中做到了分散難點,抓住重點,突破難點,在課堂教學中,抓住了理解比的基本性質,讓學生對比的基本性質得到了充分的理解,并在教學中,有效建立分數的基本性質、商不變性質與比的基本性質的關系,分散了教學的難點,抓住重點,突破了難點,教學收到良好的效果。
建議:是否可以把化簡比和求比值進行對比。
課后反思:
比的基本性質這一課,我充分利用學生的已有知識,從把握新舊知識的相互聯系開始,從分析它們的相似之處入手,通過讓學生聯想、猜測、觀察、類比、對比、類推、驗證等方法探討“比的基本性質”這一規律。由于在推導比的基本性質時要用到比與除法、分數的聯系,除法的商不變性質,分數的基本性質等知識,因此教學新課時對這些知識做了一些復習,引導學生回憶并運用這兩條性質,為下一步的猜想和類推做好了知識上的準備。事實也證明,成功的鋪墊有利于新課的開展。學生通過比與除法、分數的聯系,通過類比,很快地類推出比的`基本性質。這樣一來節省了很多的時間,二來也讓學生初步感知了新知識。
整節課無處不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無時不滲透著學生主動探索的過程,不論是學生對比的基本性質的語言描述,還是對化簡比的方法的總結,都留下了學生成功的腳印。同時采用講練結合、說議感悟、對比總結、質疑探索、概括歸納的方法,掌握知識、應用知識、深化知識,形成清晰的知識體系,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探索精神。學生學的輕松,教師教的愉快!
小學五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10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是:理解“方程的解”、“解方程”兩個概念;會運用天平平衡的道理解簡單的方程。在教學環節的設計和安排上,盡量為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服務,因此我進行了大膽的嘗試,在講解方程的解時,給學生一個明確的目的,告訴他們:“解方程就是為了求出“方程的解”而“方程的解”是一個神奇的數,由此引起了學生的'好奇心,通過練習讓學生充分感知“方程的解”的神奇之處。
1.本課主要對解方程進行了解題練習。通過搶奪小紅花等游戲的形式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樂趣和興趣!
2、通過本課的作業檢測,有少量學生還是對本課的內容練習不是很到位。需要教師在課下不斷的指導。
3、學生對于方程的書寫格式掌握的很好,這一點很讓人欣喜.
小學五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11
這是一節普通的計算課,為的是以平常的教學內容為載體,研究怎樣體現“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我認為,一節課,無論它采用何種教學模式,華麗也好,樸實也好,最基本的知識和學習的技能必須得傳授下去。這節課重點是要求學生理解分數除法的意義和掌握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課內和課后的學生反饋可見,這一目標得以實現。
2、過程與方法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什么途徑讓學生獲得?就是過程與方法的實施。這需要老師提供機會,引導學生深度參與數學活動。我把例題的.數據 改成 ,目的是提供更多的切入點,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從舊知遷移、轉化到新知的可能性。鼓勵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體驗最優化。這節課學生在一系鞏固練習中充分體會到分數除以整數的最優計算方法是轉化成乘這個分數的倒數。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這一目標并不是單獨存在,它其實滲透在每一個教學環節中,更不能簡單地以為它代表著德育教育。本節課,學生有困惑、有驚喜、有自豪、他們有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 能夠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分享他人的喜悅,這才是數學課的魅力所在。
小學五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12
一、注重有關知識、方法的復習,為梯形面積公式的理解和運用做好充分的準備。
在復習引入環節,讓學生會議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感受梯形面積與它的上底、下底和高有關系,為學生計算梯形的面積做好認知準備,有利于他們利用已有知識推動新知學習。
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題作用,讓學生自主運用梯形面積計算公式。
在學生運用梯形面積公式的'活動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他們以小組為單位,通過學具的割補、拼擺,共同探索將梯形轉化成會計算面積的平行四邊形或三角形各種辦法。在展示匯報中,一方面讓學生進行全班**流,使學生感受到應用梯形面積計算公式的不同方法,另一方面,使學生從各種的方法中,發現相同的地方,從而熟練運用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三、嘗試運用與練習反饋相結合,促使學生對梯形面積計算的掌握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
在出示梯形面積公式后,為了讓學生能更好地運用公式計算梯形的面積,培養學生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教學中,先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感受到梯形面積計算在現實生活的實用性,通過情境促使他們對問題的理解,最后才讓學生獨立進行計算。在反饋練習中,把教師的指導和學生的獨立練習結合起來,既提高了練習的有效性,又培養了學生運用知識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不足之處:
在計算過程中,一些學生由于粗心,出現了一些錯誤。還有個別學生出現漏算、多算的現象。今后還應重點培養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小學五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13
優點: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師是學生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另外,新《課程標準》同時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根據以上認識以及五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我把整堂課設計成“摸球游戲”活動課,設計了體驗操作、猜測驗證和綜合應用三個活動來學習“可能性”。學生掌握的很好。
不足:這節課的教學內容是讓學生初步體會事物的不確定性和事件發生的`可能性,認識事物出現的隨機性。在這個基礎上,再讓學生體驗可能性大小的問題。
改進措施:讓學生在生活中體驗有些事可能,有些事不可能。
小學五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14
優點;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詞語來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學生對本部分內容掌握的很好。
不足;應照顧到全體學生。
改進措施;應讓每個學生都能有發言的機會。
小學五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15
“認識小數”是新教材小學五年級數學上冊的內容。小數的內容學生第一次接觸,是學生認數領域上的一次飛躍。但是由于小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大多數的學生對于小數并不陌生,因此,在教學中我采用了有意義接受學習的方式,讓學生討論交流,再配以適度的講解,這樣的設計符合知識的類型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生活背景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實際問題應用的過程。聯系生活講數學,把生活問題數學化,數學問題生活化,體現“數學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的思想。在教學小數這節課時,我把重點落在小數的讀法及表示長度的小數的意義的教學上。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學習特點,設計了三個層次的知識鏈:一、說說生活中的小數,并說出表示價格的小數的實際意義;二、認識表示長度的小數,并知道它們所表示的意義;三、用小數表示身高,多方面了解小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整節課下來,感覺學生對于表示價格的小數的實際意義和用小數表示身高這兩方面掌握得不錯,學生參與積極性高,學得輕松,也掌握得較好。自我反思,以下幾方面做得比較好:
一、聯系生活,調動認知。
小數在現實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尤其是超市里隨處可見的商品價格。因此在課的一開始我就讓學生說說印象中的小數、找身邊的小數,得出要研究的'素材,這樣一開始孩子們就處于積極的學習狀態,他們必須去搜索知識庫中與本課知識有關的所有認知,為學習做好了必要的知識準備,同時能讓他們很深切地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讓學生在熟悉的情景中加強對小數的認識,感悟以元為單位的小數表示的實際含義,使學生在課堂上感受到生活的氣息,并由此總結歸納小數的讀法。
二、由易到難,充分體驗。
接下來,我引導學生學習本課的重點,也是難點——以米為單位的小數表示的實際含義。我通過創設測量和購物的情境(課前讓沈佳浩、孫靜等分組進行測量和購物,把數據記錄下來),把幾分米是十分之幾米、幾角是十分之幾元和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作為新知識的生長點,讓學生初步理解小數是十進分數的另外一種寫法。在組織教學時,我注意把握住教材的重難點,講練結合,讓學生充分體驗。圍繞第一道例題的教學(即認識零點幾),我設計測量書桌、認識尺上的小數、根據正方形中的涂色部分寫小數、在正方形中表示出相應的小數等活動,讓學生經歷觀察、操作的過程,獲得對小數的直觀經驗,豐富對小數的感知,知道十分之幾可以表示成零點幾,零點幾就是十分之幾。
圍繞第二道例題的教學(即認識幾點幾),我先是讓學生認識0.3元,感知3角還可以寫成0.3元。我通過形象的一元硬幣和十張一角的紙幣,讓學生說其中的一角是十張一角的幾分之幾,也就是一元的幾分之幾。讓學生建立起了小數的模型。其次是認識1.2元,這是本課的重點,也是難點。教材之所以采用價格問題作為學習素材,正是基于學生對價格有較豐富的生活經驗,有利于學生通過合作交流的形式從“先分再合”的角度感悟1.2元的含義。接著是認識3.5元,這是對形如幾點幾的一位小數的再次認知,強化了對小數的認識。
以上幾個層次,由易到難,很好地突破了幾點幾是幾和十分之幾合起來的數這一教學難點。一堂課下來,即使像學困生王云、趙麟等也能認讀小數,了解小數的意義,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小學五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五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05-20
小學五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05-26
(優秀)小學五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07-01
小學五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熱門)06-15
(合集)小學五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05-26
小學五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15篇01-16
小學五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精選15篇01-16
小學五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推薦】07-03
(熱)小學五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15篇05-22
小學五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匯編【15篇】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