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時間:2023-06-20 18:23:20 小學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精】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精】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

          《一個星期有幾天》這課的主要教學內容是學習7的乘法口訣。根據教材的設計意圖,本課旨在通過創設具體的問題情境,讓學生經歷編制乘法口訣的過程,在編口訣的過程中掌握7的乘法口訣,并能運用7的乘法口訣進行乘法計算,進而解決一些簡單的乘法問題。

          在教學中,我沒有完全放手,在整理前6句口訣后才讓學生自主探究后3句口訣。這樣做雖然照顧了自主性弱的學生,但卻影響了自主性強的學生探索的積極性。這點我將在今后的教學中加以兼顧。

          從教學內容傳送的角度講,這是一堂沒有懸念的課。甚至可以說,沒有老師的講,學生也能將7的乘法口訣倒背如流。那么這堂課的意義又在哪里呢?我想我們對于乘法口訣的理解不能僅限于熟背成誦,而是更加深入的理解乘法口訣產生的意義和如何將它運用到乘除法計算中。這節課我著重想體現的.是乘法口訣產生的意義和運用乘法口訣進行計算的便捷性。所以,我設計了三個層次的練習力圖表達我的創意。由于事先對于時間的預算不夠,第三個層次的練習沒有呈現。

          從課堂效果來看,這是一堂沒有起伏的課。從環節的實施看,沒有做到步步為營。這主要是因為備課不充分所至,再加上教者的精神狀態不佳,給聽課的人呈現了松散的教學狀態。

          從教學過程看,本堂課在每個環節都沒有做到細致。所謂課不磨不成形,計算課的教學研究才剛剛開始,我會在今后的教學中細心琢磨,認真學習,將計算課的研討進行到底。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2

          本課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已經掌握整十數加減整十數、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的基礎上教學的,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理解和掌握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在本節課在教學中,我做到了以下四點:

          1、注重知識之間的聯系。

          先復習20以內的退位減法,因為它是學習100以內退位減法的基礎。以開火車的形式把全班同學都檢查了一遍,發現孩子掌握得還不錯,都能很快說出得數。那么本節課的關鍵就是理解算理了。

          2、是比較適當的采用自主、合作等形式,強化重點、突破難點。

          本課的重點是兩位數減一位數的退位減法的口算方法,難點是它們的算理,即為什么要退位和怎么樣退位,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在教學中,因為一年級的學生年齡小,我首先給他們時間讓同學們獨立的想3-7夠減怎么辦?學生回答中,教師抓住“拿出一捆把它打開”這一句話,并讓每人都知道后,再展開同學間的.互說互擺環節,通過自想——反饋——互說——互擺——再反饋,學生已經弄清了本節課的關鍵性內容的實質。

          3、是加強算法多樣,通過比較優化算法。我通過擺小棒幫助學生理解算理。

          算法一:從10根小棒中去掉8根剩下2根,再和14根合起來是16根,即10-8=2,14+2=16

          算法二:把24根分成10根和14根,即14-8=6,10+6=16。

          算法三:從24根先拿出4根,是20根,再拿出4根還剩16根。

          算法四:從24減10等于14,14再加2等于16。

          4、是優化練習。

          克服了過去的題海戰術,強調了少而精的練習。注重了練習設計中的生活性、層次性、多樣性等。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3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觀察物體》的教學目標是:學生能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在教學本課時,我準備了許多實物作為教學教具,以此希望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達到教學目標。

          上課開始,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都被老師手中的各式各樣的物體吸引,積極回答問題,達到了我預期的效果,讓我欣喜不已,但是沒過多久,我發現有些學生開始交頭接耳,注意力開始不夠集中,這突如其來的變化讓我有些不知所措,面對此情景,最后我只能采取高壓政策,才使教室恢復了平靜,才使本節課順利完成,同時完成了教學任務,但是教學效果可想而知,并不會好到哪里去。

          課后,我反復思索著課上發生的一切,學生為什么會在后半段注意力不集中呢?最后我總結出了兩點原因導致本課出現如此局面:

          第一、課堂形式設計過于單調,使學生的學習熱情被逐漸瓦解。

          第二、疲勞,低年級學生由于年齡較小,大多堅持不下40分鐘,導致出現疲勞,注意力不集中。

          針對以上兩點,我提醒自己在以后的`教學設計過程中要注意做到以下幾點:

          1、內容合理,不易過多。

          2、課堂形式多樣,適合學生的學齡段。

          3、形式與內容合理搭配。

          4、針對不同年齡段學生設計適合學生的小游戲,以轉移學生注意力,緩解學生在課堂上的疲勞。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4

          《數學課程規范》指出:同學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實際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于同學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想、驗證、推理與交流。數學活動必需建立在同學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依據新課標提出的兩個基本理念,在教學中,我深深地體會到:

          一、用活教材,誘發學習的動機

          教材出現給我們是一個靜態的知識,它所創設的情境有些離本地同學的生活實際較遠。在備課時,教師要吃透教材的編寫意圖,發明性地使用教材,創設同學熟悉的生活情境和問題情境。找準“知識的最近生長區”,誘發同學學習的內在動力。在本節課中,我先讓同學交流平時購物中的一些發現,同學學會了認識商品的質量標注,從而感受到克和千克的知識是真實的、親切的,就在我們的生活中,為同學學數學建立了充分的信心。

          二、為同學提供“做數學”的機會

          保守的教學中,知識形成的過程是由教師講的。教師的講授代替了同學的操作與思維,同學無法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

          在本節課中,我充沛地給同學提供了“做數學”的機會,讓同學積極、主動地去建構知識。同學通過掂一掂、猜一猜、稱一稱的活動,形成了克和千克的表象認識,然后又充沛地去掂量、去感受并例舉了生活中許多大約重1克的物品。同學通過大量的操作:稱一稱2分硬幣、數學書、1千克重的食鹽、書包等,對克與千克的質量觀念是越來越清晰,越來越深刻。同學由最初的表象“克很輕”、“1千克有點重”逐步發展到用彈簧稱稱物品、估測物品、認識物品的質量,這些生活中的數學不是由教師教的,而是小朋友們自身體驗到的,并形成了一定的技能,獲得了積極的情感體驗。

          三、拓寬同學體驗的自由空間

          同學們對克和千克的認識假如僅僅停留在“1個2分硬幣重1克”、“兩袋鹽重1千克”的'認識上,是遠遠不夠的。教學中,教師要發揮同學學習的潛能,調動多種感官積極參與,拓寬同學的體驗空間。

          在本節課中,同學稱了2分硬幣,又稱了數學書、文具盒等缺乏1千克重的物品,接著又分小組稱了稱超越1千克重的物品。在小組活動中,同學們分工合作,有的同學換物品,有的同學看指針,活生生的一幅“購物局面”得到了再現。更可喜的是,在交流知識的過程中,在思維的碰撞中,同學們體會到同是1千克重的物品,有的體積大,有的體積小,從而拓寬了同學體驗的空間。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5

          本節課是學習100以內數的讀和寫。通過教學,力求讓學生初步知道數位及數位意義,理解十進制計數法的基本原理,學會并掌握100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進一步培養學生數感,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信趣。

          在教學設計時,我先復習數數、數的組成,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學習教材例4,探究幾十幾的讀法和寫法。讓孩子們用小棒擺數(教師報數,孩子們擺數),其中讓學生兩人一組擺出24根小棒,先說說它的組成,然后想一想,2捆(即20根)應擺在計數器的哪個數位上?4根呢?孩子們帶著這樣的疑問在計數器上撥珠表示24,邊撥珠邊敘述:2個十在十位上撥2顆珠,4個一在個位上撥4顆珠。這樣使學生通過感受具體的事物(小棒)到半具體半抽象的事物(計數器)到抽象的數這個過程,來學習100以內數的讀、寫。通過學生觀察、思考、對比,加深了他們對數位上的數所表示的意義的理解。教學讀法和寫法時,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經驗,在體驗中學習,在操作中學習,逐步學會自己掌握學習規律,并從中歸納知識,注意由易到難,逐步引導學生擺小棒、撥珠、讀數,由直觀到抽象,增強學生數感。

          在例5的教學中讓學生自已先撥珠再寫數,或直接看圖寫數。體會當個位上一個也沒有時,應用“0”占位。加深了對數位意義的理解。

          在例6的教學中,通過在計數器上的十位撥珠邊撥邊數,1個十,2個十,3個十……10個十,“10個十是100,在數器上還可以怎樣表示?”請他們表示100,他們想出一個新的'數位——百位。通過操作,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了十進制計數法的基本原理。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充分尊重學生,讓學生用自己的經驗,自己的方法,動手、動腦去讀數,寫數,從直觀到抽象,逐步感知十進制記數方法,加強對計數單位“個、十、百”的理解,同時培養學生積極探索,主動發展,自主構建知識的良好學習態度和習慣。教師應盡量給學生“動”起來的機會,通過以“動”促思,以“說”促思,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力,培養他們進行自主學習的興趣,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這里需要進一步的讓學生去說,撥出數并說一說它的組成。但是這一點我做得還不到位。在這節課上,教學環節之間需要進一步聯系密切,整節課在師生的互動上還有點欠缺,教學效果不是很明顯。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6

          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萬以內數的認識”并非一無所知,他們在以前學習的基礎上或生活中已經積累了大量萬以內的數的知識,有的甚至能夠讀出萬以內的數,只是尚未形成系統的認知,通過本節課的學習,進行歸納總結,逐漸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

          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在原有知識基礎上,整理歸納新知,為了有效地突出重點,我把教程從三個方面進行分解:

          一、聯系生活,感知大數。

          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數學強化生活性,讓學生學習有價值數學,使生活材料數學化,數學教學生活化,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因此,在本節課,我首先將生活數學化,通過讓學生課前調查發現生活中的大數,課堂交流生活中的大數,從而感受到生活中原來有這么多大數,進而產生研究生活中的大數、學習數學的必要性。再讓學生探索,將生活化的大數抽象成數學知識。

          二、動腦思考,體會十進制關系。

          學習萬以內數的認識之前,通過數一數讓學生先認識計數單位“千”,通過數大正方體的方法到數出大正方體的個數這樣的過程,重新將數學知識回歸到生活,將數學生活化,讓學生在交流中體驗學習數學的實際意義,進一步感受學習數學的必要性。其中在數大正方體時,引導學生數的方法尤其重要,并在其中讓學生感知10個一是1個十,10個十是100,10個一百是1000,由此得出大數:一千。并使用課件演示一個個、一條條、一片片數的過程,加深對“千”的認識,體會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系。為認識萬以內數的`認識做好鋪墊。

          三、以活動的形式,激發學生的數感。

          學生在數一數活動中,經歷數數的過程,繼而認識計數單位“萬”和10000以內的數,能用具體的數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如果用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簡單地交給學生“10個一百是一千、10個一千是一萬”,過于生硬和說教,學生很難掌握個、十、百、千、萬之間的關系。為此,在本節課安排以活動,促進學生數感地發展,豐富學生對數的認識。首先,課前讓學生調查發現生活中的大數,課堂交流中生活中的大數。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對大數有了初步的認識與感受。接著,安排“猜一猜?”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出“一個小正方體是大正方體的一份子”,給學生估計地標準,進而估計“大正方體有多少個小正方體?”讓學生在估計中思維得以碰撞。學生對“萬”的認識是困難的,如何突破這一難點,讓學生建立“萬”的理解呢?在學生認識“十個一百是一千”“一個大正方體里有1000個小正方體.” 緊接著我通過活動:觀察1本100頁的書,再把10本100頁的書放在一起,讓學生體會感知1000頁到底有多少。那么10個大正方體合起來一共有多少個小正方體?”讓學生建立“十個一千是一萬”的初步認識,而“一萬”究竟是多少呢?學生還是模糊的。我再通過體會“猜學校的人數”,幫助學生理解大數的含義,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我們二年級每班大約有50名學生,有10個班,全年級大約一共有500人。全校有6個年級,每個年級有500人,全校大約一共有3000名學生,3000還差7000才到一萬。學生會覺得全校學生看起來已經很多人了,但是全校人數3000人距10000人還差那么多,說明一萬這個數很大。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7

          一、數學學困生形成的原因分析

          數學學困生形成的原因是復雜的、也是多方面的。我認為大部分學困生是后天形成的,主要集中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缺乏興趣

          進入初中以后,由于課程增多,對于數學基礎差的學生來說學習的困難就更大了,書看不動,題不會解。再說數學是一門比較抽象,邏輯性較強的學科,學生容易覺得枯燥無味,從而喪失學習興趣。

          2學習目的不明確

          學困生由于升學無望,認為讀書無用,無心學習。因此缺乏進取心,沒有樂觀向上、積極進取的良好心態。上課不愿聽講甚至違反紀律,對自己失去信心,自暴自棄,結果導致數學成績越來越差。

          3學習意志不堅強

          進入初中以后,有的學生適應能力比較差,表現在學習情感脆弱,意志不夠堅強,遇到困難和和挫折就退縮,甚至喪失信心。

          4學習品質差

          學習品質是決定數學成績好壞的一個重要因素。有的學生在學習上缺乏主動,不能持續的聽課,自控能力差,學習被動,無自覺性,情緒不穩定,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平時貪玩好動,態度消極,敷衍應付。

          5父母因素

          現在初中生獨生子女占比例較大,一方面家長“望子成龍,盼女成鳳”心切,他們對子女期望過高,超出學生現有能力,特別是在農村,家長忙于掙錢忙于農活對孩子教育不夠,沒有好的`教育方法,成績差就實行暴力。另一方面又過分溺愛,造成學生復雜的心理矛盾,形成自私、蠻橫的不良習慣,沒有吃苦耐勞的、刻苦學習的精神。

          二、數學學能的轉化對策

          1抓好入門知識,降低難度

          在教學中,在入門出我適當放慢進度,降低難度。適當對教材作處理,從具體入手,從簡單入手,在一步步提高難度。

          2.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數學課要善于創設情境,滿足不同學生的心理要求,使每一個學生充滿強烈的求知欲.例如,我在上《軸對稱圖形》時,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在一段筆直的公路兩旁有a、b兩個村莊,為了方便果農賣果,收購商定在公路旁設一個收購點 p,使點p到兩個村莊a、b的距離相等,收購點p應設在何處呢?你會畫嗎?”學生通過自己探究,他們發現要解決這個問題,用前面的知識是無法完成的,必須學習新知識,利用新知識才能解決新問題,這樣學生就有了學習的動力。

          3.關愛學生,用感情喚起學生學好數學的熱情

          別林斯基曾經說過:“愛是教育的工具和媒介,對孩子的信任是教育成功的保障.”學困生在心理上更需要教師的關愛、呵護、理解和信任.課堂上教師的目光應多投向學困生,充滿信任和期望,發現和欣賞每個學困生的閃光點、關注他們的進步.同時注重師生的情感交流,課后多找學困生談心,關心他們的學習和生活,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用愛心與真情喚起他們學好數學的熱情.

          4.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使學生體會成功喜悅

          以人為本,構建和諧師生關系是保證和促進學習的重要因素.學生往往是因為不喜歡某任科教師而放棄對該科的學習.因此,要善于用愛心去感染學困生,對他們熱情輔導,真誠幫助,與他們進行心理交流,和他們交朋友,從精神上多鼓勵,學法上多指導.當他們有所進步,及時給予肯定、表揚和鼓勵,使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喜悅,讓他們嘗到收獲的甜頭,使他們感到“我能行”,“我并不比別人差”.從而培養了他們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的,達到逐步轉化學困生的目的.

          5.教給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

          學困生之所以學習困難,重要的原因是因為學習意志不強,沒有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學,更不知道如何去學.教學中要特別注意教給學困生學習的方法,“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給他們如何預習、聽課、復習、做作業、觀察、歸納等方法,對他們進行耐心、細致的指導,有意識地培養正確的數學學習方法,加強學法指導和學習心理輔導,促使他們愿學、想學,最后達到愛學、會學的目的.

          總之,轉化學困生是一個長期而又艱巨的任務,在數學教學中只要找準學困生的成因,認真分析他們的心理因素,采取有效措施,積極做好學困生的轉化工作.把愛心獻給每一個學困生,通過努力,絕大部分學困生是可以轉化的,教師所付出的勞動也會有回報的.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8

          通過統計與猜測<生日>一課,重在發展學生的統計活動的經驗,特別是通過學生自己出主意想辦法進行數據的調查,體驗調查方法的多樣性,進一步獲得統計數據的經驗。

          通過圖片出示班級同學過生日的照片,讓全班學生都想到自己的生日,讓學生很快的進入課堂中。課堂上讓學生欣賞美麗的的四季圖片,感受到了自然的美,營造了和諧、平等的學習氛圍,從而激發了學生參與的興趣。

          本節課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親身經歷了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過程,學生了解了數據的'收集方法。他們認真思考,根據自己統計的數據,學生看到自己的生日的季節人數最多時,那種高興得心情溢于言表。讓學生在快樂中掌握知識,在快樂中學習成長。

          統計的內容要為學生所熟悉、了解感興趣。更重要的是要學生明白統計就在我們身邊,只要你認真的發現,做數學學習的有心人,就會發現生活中的統計。所以在課程最后情景延伸為班級統計同學喜愛的書籍,使學生親身感到了統計在日常生活中的必要性。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9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在已有的知識上結合具體的情境,初步體會化繁為簡的數學思想方法,并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本節課,我盡量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時間和空間,搭建自主探究的平臺,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在探究數學知識的過程中,從中獲得數學學習成功的體驗,點燃學生創新的思維火花。

          1、選取學生熟悉的教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本節課,我在不改變例題呈現形式的前提下,把例題中的種樹問題換成校門口的植樹,他們感到十分親切,參與學習的'積極性高漲。

          2、充分發揮小組合作作用,培養學生交流、糾錯的能力。

          教學時,我設計先讓學生自己獨立畫線段圖,然后在組內進行交流。交流中,不同的解法引發了學生的思維沖突,在經過交流思考后,學生不僅找出了問題,并改正了錯誤。這一教學環節的設計,充分發揮了小組合作的作用,還培養了學生語言表達和自我糾錯的能力。

          3、重視發展學生思維。

          數學課要重視發展學生的思維。重視發散學生的思維是本節課最成功之處。在最后的課堂練習中,除了完成教材設計的兩題,還增設了兩題發展學生思維的拓展題,幫助學生靈活應用新知解決實際問題。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0

          學生自學9的乘法口訣能夠準確地填寫算式和口訣,掌握了初步的編制口訣的方法,可見學生雖然年齡小但是一樣可以對其進行自學能力的培養,但這必須有一個先決條件,即所講內容適合自學的情況下。

          這節課的教學也存在一些遺憾:學生介紹口訣時個別后進生的表達力較差,對教師的要求聽不明白,讓其回答問題時浪費的時間較多。教學之后感到有得有失,正是由于讓學生自學及回答問題時占用時間較多,所以課尾安排的只是拓展環節沒有時間了,只有忍痛割愛 ,沒有向學生介紹只有放到自習課上了,象我意料的一樣,學生對這樣的知識很感興趣。

          另外,在介紹課后練習中的一道了解規律的題目時,由于時間關系,學生觀察的并不是很細致,如果有時間,聰明的學生會在老師的引導下自己找到規律,其實這樣的規律并不是要求學生掌握運用,而是通過教師的引導,能夠讓學生對數學有一個了解,將數學的方法進行滲透,培養學生對數學的`思考能力,從而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的有趣,進而想學習數學。

          課后我想如果課堂上學生自學的能力再強些,回答問題在順利些,或許這節課上的會比這精彩,但是課堂上發生的情況有時是不在我們的預設范圍之內的,所以,只有利用好課堂中隨時出現的問題,把教學效果爭取做到最好,這也是我的教學中一直追求的目的,一直想達到的最佳境界,我會一直努力下去!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1

          在本課的學  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設施,形象直觀地對物體進行觀察,提高學  培養、發展人的主體性,是教育改革的一個主題,也是深化當前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突破口;谶@一指導思想,本課的設計始終圍繞著“自主參與──獨立學  本節課注重為學生營造探究條件,一方面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自己帶自己喜歡的玩具刀課堂上來;另一方面我也參與到學生的探究活動之中,同學生一起觀察,這樣的操作活動既能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又能通過他們的探索逐步體會到成功的喜悅。

          (三)實踐性。

          對于這節課,我準確把握了教學要求,每個學生我準備了學具,切實組織好活動,使每個學生都能真正參與進來,學生通過,操作,觀察,比較,強化了視圖與實物的認識,做到不以教師的演示來替代學生的操作,不以對教材中的插圖觀察來替代對實物的'觀察。數學是一種工具,一種將自然、社會運動現象法則化、簡約化的工具。

          數學學  :

          5的乘法口訣是學生第一次接觸乘法口訣。但是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經過暑假的學整理5的乘法口訣時,應該讓學生說說怎么想的,為什么這么編?巧妙地加以引導,啟發學生從各方面思考,比如“一只手有5個手指”所以一五得五!2張5元是10元”所以二五一十。讓學生從具體直觀的角度去理解乘法口訣的含義,更加符合學生的心理,不但有利于學生快速地記憶口訣,而且對學生理解乘法問題。解決乘法問題很有幫助。

          記憶口訣是本節課的一個重點,不能只讓學生單純的背,更多的體現在練  學生自己練篇課,教給學法,課堂上讓學生動起來,讓學生在樂中學、趣中學,是我自己從這節課中獲得的重要啟示。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2

          二年級的數學課堂,有時需要采用比賽的方法組織教學。這一次,我照舊把全班分成南隊和北隊,先給兩隊各加100分作為基礎分,并說明:下面,哪隊表現好,就給哪隊加分。

          開始上課了。“南隊發言踴躍,加10分!”“北隊聽講認真,也加10分!”就這樣,一來二往,兩隊各加了50分。為了能奪取勝利,學生都表現出了最佳狀態。“兩個隊都非常棒,再各加10分!”孩子們見自己隊又加到了分數,高興得直拍手。

          看著他們樂不可支的樣子,我心里暗暗發笑:你們只看到自己隊加到了分數,可另一隊也加到了同樣的分數,最后相差的分數不還是一樣嗎?這一點簡單的數學規律都不明白,還樂成這樣子。

          為了能說明問題,我臨時調整教學內容,每隔一段時間就請他們算一算自己隊里的總分。幾次算下來,兩隊的總分都一樣。

          師:小朋友們,你們發現了什么?

          生:兩隊的'分數都是一樣的。

          生:我們各加10分,這樣,我們的分數還是一樣的。

          師:既然一樣,你們為什么還這樣高興?你們并沒有超過對手啊。

          生:可是,我們都超過了自己。老師,你不是說過,超過自己就是勝利嗎?

          我愕然。的確,在我根深蒂固的潛意識里,我人為地把這場比賽當成一種敵我雙方的橫向較量,并一直用這樣的心態去影響學生?墒,在學生的思維方式和精神世界里,他們竟然對此有著如此獨特而又發人深思的想法。

          人的一生中會有許多比賽,不斷戰勝自我的人才是最終的贏家。這個道理很多人都懂,但是在真正實踐的時候,很多人卻讓浮躁的世風蒙蔽了雙眼。教育過程中也會有很多這樣的比賽,我們也都知道“發展性評價”比“甄別性評價”更有力量,但由于功利主義的教育形勢,我們卻無法真正去做好。

          看來,在這場看似平常,卻又寓意深遠的比賽中,我“輸”給了孩子。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3

          《平均分》是人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第二單元第一節課的教學內容,平均分在本單元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是學習除法的`基礎。

          本節課,我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設計了各種生活情境,先通過觀察初步感受“每份同樣多”,引出“平均分”,再放手讓學生動手分一分,從而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為今后學習除法打好基礎。在此過程中,學生的積極性非常高,合作得非常好,特別是分一分時,學生們都要自己的分法,體現了分法多樣化,但最后還是覺得用乘法口訣最快最方便,這一思維的提升,鍛煉了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增強了學生應用數學的自信心。

          在鞏固練習的環節中,我精心設計練習,從基礎題——感受“平均分”,到提高題——辨析“平均分”,最后回歸生活——升華“平均分”。

          40分鐘的課堂轉眼結束了,師生在民主、活潑地氣氛中學習著、成長著。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4

          1, 創設情景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根據學生喜歡動物的特點,在導入新課時用簡短的語言告訴學生,我們中國有許多物種正面臨著滅絕的危險,培養學生保護生態王環境的意識,同時讓學生更加關注我國部分物種瀕危和受威脅動物的種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根據低,中年級學生好動,好玩,好奇心強,注意力不穩定的特點,鞏固練習時設計了"奪紅旗"比賽的游戲,從而活躍了課堂的氣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寓教于樂,提高學生的計算速度和正確率。

          2, 合作探索

          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在討論,辯論中使學生的思維活動得到充分發展,使學習過程成為一種特殊的研究活動。本課在新授課時,留下足夠的時間讓學生獨立思考,獨立完成,然后通過小組充分討論,最后得出多位數加多位數的估算和筆算的方法。充分展示了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是在教師的點撥指導下,通過主動探索,交流合作中學會的,而不是教師把知識強加給學生的'。在這種活動中學生不僅獲取了知識,更重要的是發展了能力,培養了主體參與意識。

          3, 利用舊知

          培養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對于筆算加法的注意事項與進位的思想和技巧,學生已經掌握,三位數加三位數連續進位加,主要是把例1連續進位加的原理進行推廣的結果。課本第18頁"做一做"最后一題是連續進位加和超過1000,也是要求學生運用類推進行計算。這樣通過本課的學習,培養了學生的遷移類推的能力。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5

          《認識線段》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較抽象,學生不太好理解。對此我將教學過程大體分四個層次來進行。第一個層次,想辦法將一根毛線拉直,兩手之間的這段就是一條線段。引入線段,使學生感知“線段是直的,有兩個端點”這兩個特征;進而呈現線段的圖形,使學生初步建立線段的直觀表象。第二個層次,結合學生熟悉的物體,讓學生明白直尺、黑板、課本的邊以及紙的折痕等都可以看成線段,在此基礎上,通過讓學生折出不同長短的折痕,引導學生體會“線段是有長短的”,從而既使學生豐富了對線段的感知,又使學生進一步完善了對線段的認識。第三個層次,教學用直尺或其它合適的工具畫線段。第四個層次,用學生感興趣的方式來完成課后“想想做做”,進一步鞏固對線段的認識。

          這節課講完,我感覺比較成功,學生掌握的較好,并且每個在課堂上表現非常踴躍,思維不止一次達到升華。

          我認為本節課有三個亮點,

         。1)想辦法拉直毛線,體現線段的“直”和“有兩個端點”的特征,

         。2)畫線段,用合適的工具畫線段,比比誰畫得對、畫得多。體現線段的'特征,還告訴學生線段可以橫著畫、豎著畫、斜著畫;

          (3)數線段,這個環節是由課堂中的一個“小錯誤”引出的,在比賽完畫線段以后,進行反饋。我發現在一條線段中間點了一個點,我就和同學一起數他畫的線段,并且了解該同學是不是真的這樣想的,當他說出是自己出錯了,我在表揚他誠實的基礎上,也感謝他給了我們一次探討數線段的機會。即在一條線段上點兩個點、三個點……一共有幾條線段?接著繼續探討平面上的三點、四點、五點,每兩個點連起來,一共有幾條線段?這時學生興趣積極性高漲,很輕易地得出數線段的規律——一個奧數中問題。

          課堂教學就是這樣一個靈動的、讓師生共同進步的過程。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學教學反思11-10

        小學數學教學的反思12-14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11-06

        小學數學的教學反思11-15

        數學小學二年級教學反思02-13

        小學二年級的數學教學反思04-18

        小學課堂數學教學反思04-21

        小學數學個人教學反思04-21

        小學數學教學個人反思04-04

        小學數學《方程》教學反思04-08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