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精選18篇)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那么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 1
今天上的“時間的計算”是建立在學生已經掌握了時間單位“時、分、秒”的概念上進行教學的。本節課教材設計了兩個例題——例1:2時=()分,簡單的單位換算;例2:7:30到7:45中間經過了多長時間。
對于例1的教學,我是這樣處理的:除了教學教材中的例題,還增加了一些其他的單位換算,如:120分=( )時、150秒=()分()秒。這兩道題的出示,大大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尤其是最后一題,充分給學生討論的時間,發展學生的思維,學生在思考、討論、交流,這一系列的活動中,不僅更好的掌握了時間之間的單位換算,而且也培養了能力。
本節課,我還注重將新課的教學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結合起來。如:對于例2的教學,我將題目變成實際的情境,讓學生置身其中,很快學生便發現了計算中間經過的時間的方法。還有學生利用我手中的鐘表,發現了用“數大格”的方法計算出經過的時間。對于例2的教學,我并沒有就此停止,而是借此機會將怎樣計算“從家出發”的'時間、怎樣計算咱們這節數學課“下課”的時間。由于學生有了親身的體驗,所以,學生們很快就發現了求“開始時刻”、“結束時刻”的計算方法。
為了幫助學生進一步拓寬知識,本節課我還增設了一道判斷題——體育課上跑400米,小明用了1分48秒,小力用了1分54秒,誰跑得快?快多少秒?這一題大大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而且多數學生也正確解答出了此題。
總之,本節課我覺得上的比較成功,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較高,教師結合教材將內容進行了拓寬,教學效果也較好,師生配合和諧,是一節成功的數學課。
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 2
不足及啟示:
一、課前復習占用時間太多,沒有做到好的開頭作用。
二、教學內容較于簡單化,解決的問題過于單一。
對于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教材呈現的雖然是學生新接觸的學習內容,但豎式的書寫學生早已不陌生,甚至用豎式的計算有些學生也已掌握,這一內容已經不能夠成為學生愿意主動去探索的問題。
啟示:可加大教學內容的難度。
教學中教師可以把一次進位的兩位數、三位數乘一位數教學內容加入進來,可以在完成12×3、23×2、123×2之后,再回到最初的情境中,把12枝彩筆換成18枝彩筆讓學生計算他們一共有多少枝彩筆?從而可以使教學內容有一定的層次性,深度性,也使學生有濃厚的學習興趣。
三、學習提示太繁瑣,課堂氣氛不活躍
根據學習提示,匯報展示環節不夠理想。教師一味地反復強調筆算乘法的方法這一問題,沒有提出新的問題激起學生的求知欲,使得他們沒有被教師所提出的.問題吸引,失去學習的興趣,促使課堂氣氛顯得沉悶而不活躍。
啟示:可增加比賽,從而增進學生的學習熱情。
計算教學的算理、算法很重要,學習起來也很枯燥無味。在教學上如果能夠設計一些激發學生挑戰的形式將會激發他們學習熱情。比賽這一形式就是一個好的辦法?梢蚤_展口算比賽,比哪個小組算得多且算得準;可以開展口算積分比賽,比哪個小組搶到的口算題最多,并算得準等。
這樣補充設計后,教學內容就會充實些,教學難就會深刻些,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濃厚些,課堂的教學效果就會活躍些。
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 3
一學期即將過去,可以說緊張忙碌而收獲多多?傮w看,全體數學教師認真執行學校教育教學工作計劃,轉變思想,積極探索,改革教學,在繼續推進我校“自主——創新”課堂教學模式的同時,把新課程標準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數學課堂教學的新思路、新設想結合起來,轉變思想,積極探索,改革教學,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課程標準走進教師的心,進入課堂
我們怎樣教數學,《國家數學課程標準》對數學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評估教育價值觀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許多新的要求。無疑我們每位數學教師身置其中去迎接這種挑戰,是我們每位教師必須重新思考的問題。開學初組織攻關教師和教研組長參加處組織的新課程標準及新教材培訓學習,并參加處研究性學習培訓。在各年級組織認真學習的基礎上全體數學教師集中由黃麗娜陳艷紅兩位教師二次分學段培訓,鮮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標,有效的學習對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設計思路,課程目標,內容標準及課程實施建議有更深的了解,本學期各年級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教育教學改革躍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二、課堂教學,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共同發展。
本學期我們每位數學教師都是課堂教學的實踐者,為保證新課程標準的落實,我們把課堂教學作為有利于學生主動探索的數學學習環境,把學生在獲得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都能夠充分發展作為教學改革的基本指導思想,把數學教學看成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在有限的時間吃透教材,分工撰寫教案,以組討論定搞,每個人根據本班學生情況說課、主講、自評;積極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公開輪講,反復聽評,從研、講、聽、評中推敲完善出精彩的案例。年級教研組《認識面積》一課成功的展示,收到良好的效果得到領導和老師的肯定。實踐表明,這種分合協作的備課方式,既照顧到各班實際情況,又有利于教師之間的優勢互補,從而整體提高備課水平,課前精心備課,撰寫教案,實施以后趁記憶猶新,回顧、反思寫下自己執教時的切身體會或疏漏,記下學生學習中的閃光點或困惑,是教師最寶貴的第一手資料,教學經驗的積累和教訓的吸取,對今后改進課堂教學和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是十分有用。課前準備不流于形式,變成一種實實在在的研究,教師的群體智慧得到充分發揮,課后的反思為以后的教學積累了許多有益的經驗與啟示,4月下旬,2位教師參加了全國的學習培訓,聆聽名師的`專題講座,觀摩其示范教學,領悟名師的高尚師德,探究名師精湛的課堂教藝,并在全校公開教學,受到老師認可和聽課教師的一致好評。作為一個契機,我們在總結成績的同時,不斷反思教學,以科研促課改,以創新求發展,不斷地將公開課上的精華延伸運用于日常教學實踐,把仍在困惑這我們的許多問題,有個再認識。努力處理好數學教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努力處理好應用意識與解決問題的重要性,重視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重視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創新能力。
常思考,常研究,?偨Y,以科研促課改,以創新求發展,進一步轉變教育觀念,堅持“以人為本,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打好基礎,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以“自主——創新”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與運用為重點,努力實現教學高質量,課堂高效率。
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 4
成功之處:
1、注意從學生的已有經驗出發,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方式。 建構主義的學習觀認為,學習不是簡單的信息積累,更重要的是新舊知識經驗的沖突以及由此而引發的認知結構重組。如在導入環節中,我設計了利用長方體、(正方體)中的一個面是長方形(正方形)來導入本課,從學生的已有知識入手,使學生在親切中自然進入本課;另外,就找長方形和正方形邊和角的特征而言,學生能很快說出長方形與正方形都有四條邊、四個角,這是學生進一步學習長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基礎。因此我在設計時,就以這種經驗為基礎,引導學生充分動手操作,在折、量、比等過程中感知長方形與正方形的邊和角的特征,這樣,讓學生自主的建構知識,培養學生自主探索、主動建構的學習方式。
。、創設學習活動情景,把課堂變成數學活動探索的場所。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教師應該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學習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猜想、操作、交流等活動。這節課,我給學生充分的活動時間和空間,把知識點的教學融入到學生的操作活動中,讓學生體驗和學習數學。如通過折一折量一量說一說這些活動,讓學生自主探索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并且發現了兩者的異同;通過變魔術的活動,讓學生在推一推、拉一拉、折一折的過程中,發現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關系;通過猜一猜,讓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進一步加深對長方形、正方形的認識。
。、注重交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學生在數學課堂上,不應該僅僅獲得一些知識,更重要的是掌握一些學習的方法。所以我將研究圖形特征所采用的方法定位為這節課的重點。一開始就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用什么方法研究長方形的邊和角?在學生得出長方形的特征后,緊接著小結剛才我們是用什么方法研究的?然后放手讓學生利用自己總結出的方法研究正方形的特征。其次,在引導學生練習數長方形與正方形比賽的這一環節中,我設計了先由學生自己數第一幅圖,再指導學生數出第二幅圖后師生共同找出數這類圖形的規律,從而由學生依照規律完成后面習題的教學思路。再次,本課結束前,我又一次引導學生回顧了這一節課研究圖形進所采用的'方法,并且加以延伸、拓展,讓學生學會總結學習方法,并且能利用所學的方法自主學習。
。础⒆⒅貏撛O情境,合理運用電教手段。 從開始的課題引入到練習活動的各頂比賽,我都給學生創設了輕松愉快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活動中感悟新知,而生動的課件演示恰到好處,更讓學生直觀形象地體驗新知。
不足之處:
。、研究、理解教材的的編寫意圖不夠深入透徹,如在驗證正方形的特征時,只簡單的說明先用研究長方形的方法就可以了,只把四條邊都折兩次,再用對角折一次。而沒有說清楚對邊折是驗證對邊相等的、對角折是驗證臨邊相等的方法。
2、在變魔術研究長方形與正方形的關系環節的演示過程中,操作欠細致,學生沒有很好的領略在這個演示過程中的奧秘。
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 5
《購物》這一課的主要內容是在解決實際問題過程中,進一步理解乘法的意義,探索兩、三位數乘一位數(不進位)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進行計算。在具體的情景中,能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計算對孩子來說是干巴巴的,既單調又枯燥。我想怎樣創設“購物”這一情境,把學生熟悉并十分感興趣的“購物”這一生活情境引入課堂。首先,我以談話的形式導入:同學們,新學期開始了,圖書館需要添置一些物品,淘氣作為圖書助理員想邀請我們三(6)班的同學一起去,但是有一個小小要求,需要做對他出的口算題,在這兒很自然的'對舊知進行了復習,同時也為新課奠定了基礎。
教學時,我通過和淘氣一起購置柜子,桌子和椅子引入,讓學生進入情境,讓學生體會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并由學生自己理解所給信息,并提出數學問題,在解決學生提出的4把椅子多少錢的時候,我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索,去交流,去合作,去展示,學生出現了多種算法:(1)12+12+12+12=48,(2)畫圖(3)口算(4)通過列豎式進行計算12X4=48。根據學生的4種解答,我先鼓勵學生的做法,讓學生體會哪種算法既簡單又不會出現錯誤,由學生交流后最后得出列豎式,并結合教具來理解豎式計算的算法,讓學生了解算理,從而學會了本節的新知。
看了孩子們能自己提出問題又能自己解決問題,我心里不知有多高興,真的孩子的能力是無法估計的。我真是笑在臉上,喜在心里呀!因為,這節課不僅讓學生在解決問題中學會了計算,體會了算法多樣化,達到了本節課預定目標。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知道了如何進行小組交流;如何傾聽、借鑒、反思,達到算法的優化;如何進行相互評價;如何學習數學等等。同時,也讓我明白了:課堂中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交流中能進行更有效的學習。
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 6
本節課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角是一個抽象圖形,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的認識角,形成角的表象。我設計了一個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數學、動手做中發現數學的課堂。通過讓學生感知角、找角、畫角、做角演示角、欣賞角一系列活動來進行,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
感悟:
一、數學離不開現實生活
角這一內容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在我們生活中學生都能找出角,陌生是到底什么樣的圖形是角,在學生腦中的表象只留在生活中的實物上,沒有一個具體的幾何圖形的概念。因此我結合教材內容從生活中一些常見的物體出發,讓學生來初步感知角,并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我們的生活中,生活離不開數學。這一節課主要目標之一,就是引導學生把生活經驗中的角逐步提升為數學上的角。因此,在喚起學生已有經驗的基礎上,通過動態的過程把這些角抽象出來,學生感知數學上的角的形象。
二、數學離不開細心觀察
在從具體物體上抽象出角后我引導學生及時的觀察、對比與發現,組織學生討論: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引導學生得出角各部分的名稱――頂點、邊(邊是直直的)。逐步引導學生在頭腦中建立角的完整表象――有一個頂點和兩條直直的邊,然后再來指導學生正確的指角的方法。然后及時完成判斷練習,通過辯認與說理,再次加深對角的本質特征的認識。
三、數學離不開有序活動
通過找一找、指一指、說一說、畫一畫的體驗活動,讓他們在身邊的書本上、三角尺上尋找角,并通過同桌互相指一指、說一說的活動過程,再次加深了學生對角的本質特征的.認識。動手做一活動角是本課一個重要的環節,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通過做一個角,然后再來指一指這一個角,這里鞏固了角的各部分的認識,然后再通過引導學生想辦法把手里的角做得大一些或變小一些來體會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叉開的程度有關。最后再通過觀察生活中的活動角:即扇面(或剪刀)上角的大小與扇子(或剪刀)的打開與合攏有關。
本節課我始終堅持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悟,不僅主動獲取新知,堅持以活動促發展的教學思想。
不足之處:
1、在角的大小比較中我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與語言來描述比較的方法,沒有特別強調和總結,當學生在個別問題的回答上語言表述還不完整不精確時,老師沒有及時指出和糾正,因此這部分的內容有些學生表達不夠清晰,理解的不是很透徹。
2、教師要作一名好的引導者、組織者并不是那么容易,個別同學比較活動角時學生思考、交流組織不夠高效,因此在今后組織教學活動中一定要能夠靈活調控,緊緊抓住數學本質性的東西進行交流,要引導好學生進行有目的的活動,讓學生有思考、有觀察、有交流,同時要保證學生的參與面要廣。
3、教師的數學語言不夠精煉嚴謹,這些都有待于今后的不斷積累和探索。
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 7
講有“余數除法”時,我讓學生先復習了“4×()<9,5×()<43,()里最大能填幾”和“8÷4、40÷5”等能整除的豎式計算,為講新課做好準備。講新課時,我沒有直接講什么叫有余數的除法,而是先讓每個學生把事先準備好的10根小棍拿出來,我帶領他們做分小棍的練習:“有10根小棍,每2根1份,可以分幾份?每5根1份,可以分幾份?”當然,學生做這道題不困難。接著我不做任何提示,讓學生繼續分:“每3根1份,可以分幾份呢?”學生以為可以分完,可是分到最后,每人手里都剩了一根,這時,他們都發現了“分不完”的情況,于是我才開始講:在日常生活和生產中,平均分一些東西,不一定都能分完,而且分不完的情況是大量存在的,此時引出了課題,和學生一起進行討論。
在討論到計算方法時,我抓住幾個關鍵的問題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得出結論。如例1:“有9個蘋果,每盤放4個,可以放幾盤?還剩幾個?”不少學生知道要用除法計算,可是又覺得9個蘋果沒有分完,還剩1個,好像用已學過的除法計算解釋不通。然而,這正是學生將要理解有余數除法的關鍵之處,我仍沒有直接告訴學生算理,而是啟發他們去想:“為什么這道題要用除法計算呢?”學生都愿意自己把這個問題回答出來,于是就都積極地思考起來。想了一會兒,一個學生終于正確地答出:這題是要求9里面有幾個4,所以用除法計算,這樣通過討論,既復習了舊概念,又學了新知識,還培養了學生認真思考問題的好習慣。
在討論“9÷2”的試商方法時,學生都知道要商4,但對為什么商4的問題,不少人是這樣想的:因為放兩盤,所以商4。我問:如果書上沒有圖或者題目中數目很大,怎么辦呢?這時,我努力激發他們想解決問題的積極性,說:你們想想過去學的本領,看哪個同學能夠把學過的本領用上。一個學生很快舉起手來,說:4乘以2等于8,最接近9。我說:有道理,誰能說得更明確些?黑板上復習的內容就有你們要用的知識。這時一個同學很準確地答出:因為4乘以2等于8,8<9,所以商2。
在講第二個例題“43÷5”時,我就先放手讓每個學生在練習本上做,然后針對他們出現的錯題,組織大家進行分析。例如,一個學生的計算結果是,43除以5商6余13,我問大家:他錯在哪兒呢?一個學生說:他的`商太小。我問:你怎么一眼就看出他商小了?答:因為他沒有取最大的商,13里面還有2個5呢。這樣,學生對為什么余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進一步加深了理解。在這個基礎上,我才和學生一起總結出“做題時一定取最大的商,做完題后要把余數和除數比一比,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的方法。這樣學生對新知識不僅理解得深,而且記得非常牢。
《倍的認識》對于學生來說是一個全新的概念,學生對倍的認識比較陌生,建立倍的表象認識有一定的難度。
本節課的教學可以分成兩個部分:一是認識倍,理解倍的意義;二是在此基礎上,學習“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解決問題。在教學中,第一部分我重視學生的感知,通過圈圈畫畫,讓學生在學習了相差關系的基礎上進入對倍數關系的學習。第二部分的處理上是通過一定的情境,讓學生感知到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可以用除法來計算。
因此,我在設計時重視了學生的操作、觀察,充分建立直觀形象。通過比較黃花朵數與藍花朵數的數量關系,引導學生擺一擺,圈一圈,說一說,使學生初步感知“倍”的含義。
學生能從圖中看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但為什么用除法計算還是難以理解的。在這里我先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實物,用“一份有2朵”,和“8朵能分成這樣的幾份”來幫助學生探索算法。然后又發展到一個數里面有幾個幾,是因為這樣的表述能更鮮明地表達相比較的兩個數與“倍”之間的關系,使學生加深對“倍”的含義理解。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后,練習鞏固中,進一步理解倍的意義。通過練習,鞏固求一個數是另一數的幾倍的問題用除法解決。
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 8
在學習這個內容之前,學生已經知道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幾份,其中的一份用幾分之一來表示。而這節課是研究把一些物體看成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用幾分之一來表示?紤]到這一點,我在教學例題之前,出示了一個準備題:“猴王把一個桃平均分給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這個桃的幾分之幾?”目的是復習已有的知識,為學習新知識做鋪墊。教學實踐證明,這確實達到了預想的效果。當出示例題時,學生就能準確說出每只小猴分得這盤桃的四分之一。
這節課另一個設計比較好的地方是想想做做4分小棒一題。在學生拿出12根小棒的二分之一后,請學生說說為什么這么拿,并且上臺來展示分的過程(其實這里有兩種思考的方法:一種是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兩份,分好之后,拿出其中的一份;另一種是先想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1份是6根,然后直接拿出6 根小棒。顯然,后一種方法更快。)。通過分法的交流,在進行下面拿出12根小棒的三分之一,四分之一等等的時候,絕大多數孩子能迅速而準確的拿出來。最后,我把每個分數和對應的根數列成一個表格,引導學生發現其中的規律:把12根小棒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得份數越多,每份數就越少,從而使學生的思維得到拓展。
上完課后,聽課教師進行了評課,讓我對這節課有了新的認識。
1、板書應圖文并茂,突出重點。
今天,我板書的核心內容是三句完整的話。我的初衷是通過這些文字,幫助學生理解本課的難點,并能完整的說出幾分之一的含義。而事實上,這樣做并不好。學生在說幾分之一的含義時,就有依賴思想,會看著黑板上的文字讀,沒有真正去思考。而如果采用“圖文并茂”的形式的話,只要寫出重點的.幾個字就可以了。 “圖文并茂”,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只寫重點”,能迫使學生去思考,將黑板上的重要信息連成一句完整的話,有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
2、充分發揮評價的作用——“表揚”、“糾正”、“示范”。
對于學生的回答要給予明確的評價,在評價的過程中還可以同時調動其他學生聽課的積極性,讓每個學生養成注意傾聽其他學生發言的習慣。例如:①表揚:學生說得很到位,可以說:“他說得真好!誰能象他這樣說一說!雹诩m正:學生說得不正確或不完整時,可以說:“他說得對嗎?誰來說說你的想法。”③示范:如果請了幾個學生說得都不是很到位,教師要先示范說一遍,然后說:“誰能向老師這樣說一說。”
3、鉆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教學資源。
以想想做做1為例。做完4小題填空之后,可以先比較①—④題,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共同點:都是把一些物體看作一個整體;不同點:平均分的份數不同);然后說說①②兩題的相同點(每份都是1個);再比較③④兩題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相同點:都是把 6個蘋果看作一個整體;不同點:平均分的份數不同,所以表示每份的分數也不同);最后可以問:“你還能發現什么?”(這些分數都是幾分之一,每份是1個也可以是幾個等等)這就是所謂的用好教材,用足教材吧。
這節課帶給我的啟示是豐富的,在總結與反思中不斷前行……
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 9
二年級學生已掌握了退位減法,本節課的重點是被減數連續有幾位不夠減,都要從前一位退1,同本位上的數加起來再減,這節課是三位數連續退位減法中的一個難點。
在教學中我分五個層次進行教學,第一層次我先帶孩子們一起回憶了兩位數減兩位數的退位減法,這些回顧性的復習不僅是對知識的回憶,更是為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作好鋪墊。第二層次自己利用課件出示美麗云南情景圖根據情景圖讓學生自學數學書22頁的內容,提出自學要求,學生有計劃,有步驟地去學習從而列出一個減法算式,并且知道為什么用減法計算。第三層次估算,你能估算出結果嗎?把你的想法給同桌說說,交流估算方法。第四層次筆算517-348=,連續退位減法并沒有很多新知識,一部分孩子已掌握了,但一部分學生正處于跟著教師走,思維逐步訓練發展的階段,我先讓學生嘗試筆算,再交流算法,學生們各抒己見,同桌說,小組說,個別說,最后老師把算法打到課件上,學生對著課件說,達到讓每個學生都說出筆算方法,被減數連續有幾位不夠減該怎么辦,每個學生都很清楚,從而大家總結出連續退位減法的'筆算法則,第五層次當堂訓練自己設計三個挑戰,挑戰一做一做,挑戰二數學醫院,挑戰三送信。
這節課存在的不足:
1、課后發現學生對于連續的退位減法還有一些問題,需在今后多加練習,同時繼續培養學生的互幫互查的學習習慣。
3、在利用數學的方法解決數學問題的意識方面還有待今后不斷提高。
改進建議:師生共同交流、分析計算過程:個位上7減8不夠減,從十位退1當十,個位就變成了17,17減去8等于9;十位退了1還剩下0,0減4也不夠減,從百位退1當十,10減去4等于6;百位退了1還剩下4,4減去3等于1。應該再多讓學生多說、采取全班說,同桌說、四人小組說,及時鞏固。
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 10
學生只有對周長的概念做到真正的理解,形成表象,才能對后面周長的計算、測量及應用有更好的理解。所以,學好這部分的內容,對今后的學習將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讓學生在第一學段明明白白地掌握“周長”這一概念呢?這節課中,我組織學生進行了充分的數學活動,讓學生在反復的實踐中自主探索,在充分的體驗中,理解了周長的實際含義:
一、在實踐中感知周長含義
對于“周長”的學習,不僅僅是讓學生體會周長的實際含義,即封閉圖形一周的長度,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發展空間觀念,從而真正理解周長,形成表象。對此,我引導學生進行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動:
1、指周長:
指一指手中不同圖形的周長;
2、說周長:
說說在通過指周長后你對周長的理解;
3、畫周長:
用彩筆畫一畫手中樹葉圖形的周長;
4、找周長:
找一找我們身邊不同物品平面的周長。
通過這樣一系列的活動,由具體到抽象,使學生逐步建立“周長”這一概念的表象,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空間觀念。
二、在體驗中解決周長問題
在探索周長的計算方法環節上,我組織學生充分運用手中工具采用自主探索和小組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尋找不同圖形的測量方法,可以獨立操作,也可以和小伙伴合作,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操作過程中,學生出現了不同的測量方法,有的用直尺量(規則圖形),有的用繩子圍一圍,再量出繩子的長度(不規則圖形),有的直接在直尺上滾動(圓形).體現了從多種角度去解決問題的策略。
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 11
在這節課的設計中,我力求理解教材用活用好教材,理解學生,進行創造性地教,讓學生經歷學習的過程,充分體驗數學學習,感受成功的喜悅.總的來說這節課是成功的,我總結為以下幾點
1、設計活動——了解學生、理解教材。
我努力挖掘生活素材,重組教學內容,有針對性的設計活動:例如設計的猜粉筆、猜同學、聽口令站隊等。首先讓學生猜測粉筆“可能”在老師的哪只手中,讓學生發現這樣推理的“不確定性”;再給予一定的提示信息“粉筆不在左手中”,讓學生準確的推理出粉筆在老師的哪只手中。使學生感受到推理中存在“可能性”,要依據一定的信息來進行分析,才能推測出正確的.結果。其次讓學生猜同學,在一次次不確定的猜測中我不斷地補充條件,通過對關鍵信息的系統整理,不斷縮小范圍得出確定的結論。最后為了降低教材練一練第1題的難度我設計了讓學生聽口令站隊游戲,讓學生在實際情景中選擇自己有用的信息從而確定自己的位置。這些活動讓學生感悟和體驗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數學學習充滿生活化、趣味化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愿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再由閱讀分析到利用表格,學習推理的方法,提高自己的推理能力。
2、自主探索——讓學生體驗“再創造”
教給學生進行邏輯推理的方法,讓他們自己推理出某種結論,比單純告訴他們結果更重要。在這節課中,我利用表格、借助符號、運用排除法進行推理。我著重讓學生分析利用表格整理信息,按照一定的方法進行推理, “在確定一項的同時,就否定了其他的幾項”,將“確認”與“排除”交替進行,幫助學生掌握最優化的解題方法。然后,以學校三名教師分別輔導三項活動為例,進行鞏固新知。每個環節的解決都是學生自己嘗試,探究的結果。讓學生經歷困惑、失敗的過程,再來品味成功的喜悅。學生有所體驗,就能構建有自己意義的知識,更為重要的是學生在體驗中反思、折射出的是誘人的靈性,透射出的是體驗的魅力。
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 12
這節課講的是分數的簡單計算書本第99頁例1、例2和第100頁例3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法。我設置了教學目標如下:1、 知識與技能:學生通過觀察,初步理解簡單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2、 過程與方法:通過合作探索、對比觀察,初步感知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培養學生抽象概括與觀察類推的能力。3、 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理念,使之獲得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教學 重點:學會簡單的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教學難點:理解算理,正確計算。根據這節課的教學目標,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作了以下幾點設計:
一、課前熱身練習有效理解分數的意義
為了突破算理理解上的難點,教學前我設計了一些課前填空練習,加強對幾分之幾里有幾個幾分之一的練習,加強學生對分數意義的理解,為學生新知的學習作了有效的鋪墊。
二、創設激情有趣的問題情境
導入新課時生日分蛋糕的情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觀察并尋找其中的數學信息 思考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讓學生全體參與,主動積極的'進行思考,大膽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從而引出分數的簡單計算,使學生明確了探究的方向。
三、動手操作,自主探究
在探究新知的環節中,我通過讓學生自己涂一涂或畫一畫。解決1/8+2/8等于多少學生在實踐中,在學生說出自己計算思路的過程中感知同分母分數的加法的計算方法。再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一步解決2/8-1/8,引導學生觀察式子中的分子分母,看看發現了什么呢?在合作探究中進一步感知同分母分數的加法和減法的計算方法,從而歸納概括出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的計算方法,理解算理,從而有效地突破了重難點,實現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兩個教學目標。
四、練習的有趣性設計
利用學生的好勝心理,設計了看誰做的又對又快獎勵星星的活動,使全體學生積極參與,不僅鞏固了新知,也有效地實現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個教學目標。
五、電子白板與教學的有效結合是目標達成的關鍵手段
電子交互白板技術為課堂互動: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提供了技術可能和方便,建立以學生學習為中心的課堂教學奠定技術基礎。本節課利用了電子白板操作工具中獨有的拖放功能、隱藏功能、拉幕功能、涂色功能、即時反饋功能等,更加提高了視覺效果,更加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多元智能積極參與學習過程,為教學目標的達成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1、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和理解力。
本節課利用了白板的視覺效果,比如色彩、隱藏、動畫等多種教學功能,能夠極大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利用多元智能理論,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
2、便于學生復習以往的知識內容并促進學生掌握新知識。
本節課通過白板復習了分數的意義等已學內容,有利于學生鞏固和回憶舊知識及概念,從而促進學生學習和掌握新知識。
3、有利于調動學生在課堂上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性。
本課中白板教學更強調學生的參與和師生、生生的互動,使課堂教學中學生不注意聽講、做小動作、隨意說話等現象大大減少,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質量、學習動力和學習自信心,使之獲得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
但是本節課也存在著一些不足,比如學生往往知道答案卻不能完整有序地說出算理。還有一點是1-()/()=( )的計算,這在前面的復習中我就做了鋪墊,例題學習的時候有部分同學還是不能及時把1=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數,所幸在后面的強化訓練中進一步理解鞏固。因此,在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特別是在說算理方面還要下功夫。
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 13
平移和旋轉主要是培養學生空間觀念,新教材在這一節的安排只要求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對平移和旋轉現象有一個初步的感受,把平移距離這一部分內容放到了高年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直觀區別平移、旋轉這兩種現象,培養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下面我就結合教學實際,談談自己的一點想法。
《數學課程標準》強調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是現實的、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臻g與圖形的知識與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提供日常生活中的實例,創設具體的生活情境十分重要。所以在本課的'導入部分我用了動態出示學生日常生活中經常見到的事物:摩天輪、旋轉門、觀光電梯、扶梯、健身器和跳樓機,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比較、分類,初步感知平移、旋轉現象,從而形成表象,引出課題;然后再讓學生親身體驗平移和旋轉運動,體會兩種運動的區別;最后觀察平面圖形也就是自主練習1中的題目,我不給學生動態的演示了,讓孩子自己發揮已有的認知經驗和想象能力來判斷平移和旋轉現象,再讓學生到日常生活中找一找平移和旋轉的現象。
在本課中,有兩個地方學生遇到了分歧,一個是對蕩秋千的運動方式的判斷,另一個是對物體平移后的樣子的判斷。處理第一個分歧,我給學生出示的是個動態蕩秋千的圖片,上面清晰地顯示了秋千動起來是圍繞著一根軸在轉動,這個時候我給學生解釋旋轉是圍繞著一個點或一根軸做圓周運動,蕩秋千的運動其實是圓周運動的一部分,這樣學生就能很好地理解蕩秋千為什么是旋轉了;而另一個分歧是在做課后練習的時候,學生并沒有看清題目要求就去連線了,故把形狀相同的兩幅圖連在了一起,其實還是對平移的特點沒有弄清楚,于是我從講臺走到學生面前再向后轉,讓學生說一說我做了幾個動作,僅僅一個平移能完成嗎?這時候學生恍然大悟,發現了問題。講解過程中圍繞著這個問題總結,平移不改變圖形或物體的形狀和方向,只改變了位置而已。課堂上遇到分歧不要緊,學生在碰到問題時會進行反駁和議論,正是在這種不斷質疑不斷思考中才會有突破。
整堂課學生參與度很高,學習興趣濃厚,自信心提升不少,但課堂也有很多的不足,像對一些課堂生成的處理,對一些小細節的處理,都不是很好,比如,對六種物體的運動方式分完類后,問你能不能給這種現象起個名字?當時有個學生說叫順時針,我說這是一個方向,就給孩子否了,應該順著孩子的想法說那如果這樣轉呢(逆時針)?學生就會發現這樣起名就不全面了。再比如,課本練習2的時間分配不太合理,在做的時候如果教師能先讓孩子讀一讀題目要求,弄清意思以后再放手就不會出現那么多錯誤了。所以說課堂上的一些做題習慣也反射著考試時孩子的習慣。要想提高成績,還是應該從細節處抓起。
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 14
(1)加強概念教學。
平時教學中應該認真設計練習,特別是對概念的理解,學生常常是似懂非懂,要讓學生分層次深入理解,必須要讓學生通過比較、判斷等有沖擊性的思考暴露錯誤的思維,并通過一定量的形式多樣、層次鮮明的練習讓學生鞏固。對于較抽象的概念,一定要多讓學生體驗,增加感性認識,逐步建立表象。讓家長幫忙多創造機會讓學生使用生活中的數學,多次鞏固概念表象。
。2)讓學生的思維動起來。
學生思維偏向直觀和直線型,稍微轉個彎就站在那里不動了。教師要注重課堂作業的設計,多讓學生暴露思維,多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相結合,讓學生有話說,有發現有思考,并多設計變式題沖擊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的思維動起來,在教師的.引導下學會有條理分析、多角度求證等思維能力。
(3)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
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是學習的重要保證。要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比如認真讀題、細心檢查、用不同方法檢驗答題、列草稿等,要通過長期堅持和平時評價加強習慣培養。在平時的教學中,不但要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而且要有強制性的學習方法的鞏固,因為學生對于自己用得不熟練的方法往往會習慣性地拒之門外,這樣的話學生就不能學到更多新方法,更加不能體驗好方法的優點。
(4)通過錯題分析來指導學生學習。
學生錯題常常會是同一類題目。如果能對錯題深加研究,找到錯誤原因,訂正錯題,并做練習鞏固,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一次次的錯誤。下學期繼續加強學生錯題記錄分析,收集學生錯題類型和錯誤原因,針對學生的學習困難有效設計課堂作業和家庭作業。
。5)加強學生數學閱讀。
通過數學報紙和《馬小跳學數學》系列書的閱讀,使學生能在數學閱讀理解方面有一定的提高。
。6)繼續每日三題的訓練和口算訓練。
數學學習主要在于上課時間,但一些學生忘性大,學會的題目過幾天就忘記了,而且計算速度和正確率都不高。所以堅持這兩項作業的訓練對學生數學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幫助。
。7)繼續和家長保持經常聯系。
教學生先教家長,讓家長懂得怎么配合教師的教育,這對教師、家長、孩子三方都有很大的好處。
。8)繼續研究學生評價方法。
這學期一直在思考怎么做學生會更加喜歡數學,能自己主動學習數學,下學期繼續思考實踐。
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 15
以往加減法的驗算,是放在加法和減法的計算中分別學習的,現在采用加減法驗算集中編排,加法和減法的集中驗算方法集中出現,以利于學生通過加減法的互逆關系理解和掌握加減法的驗算方法,體現方法的多樣化。本節課,我的教學目標是:
1、通過獨立思考討論交流等活動,使學生掌握加法的驗算方法,經歷與他人交流的過程,能正確驗算。
2、引導學生感受加法驗算方法的多樣化,啟發學生敢于說出自己的.想法。
3、能結合具體情況提出問題,并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有如下的感受。
①、計算與解決實際問題緊密結合。根據《課標》中提出的要求,要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將應用問題與計算有機結合。課始,我創設了這樣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認真看主題圖,講了一件什么事?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引導學生在購買運動服和運動鞋的情境中學習。并在課后練習中也安排了解決實際問題的題。不僅理解算理與掌握方法,而且鞏固提高學生分析理解、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②、扎扎實實地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有益于他們的一生,但也不是一朝一夕能養成的,要從小抓起,循序漸進。完整的表述題意。現在的教材和一些練習的片子中,很多的解決實際問題的題,都是圖與文字配合出現的,教師要引導學生完整的表述題意,有利于學生分析理解,而且堅持下來,能形成方法與習慣。
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 16
時光如梭,匆匆忙忙一學期由結束了。回顧一學期來的教學工作,可謂兢兢業業,腳踏實地,在平凡中有創新,在忙碌中有收獲,F將一學期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認真鉆研業務、準確傳授知識。
這學期我繼續擔任三年級數學教學工作,在教學中我還是首先認真學習新課標,認真鉆研教材,為了準確的傳授知識和找出知識傳授的捷徑,我經常閱讀教育報刊雜志,請教有經驗的老師。
二、嚴格要求學生、不讓一人掉隊。
針對本班的知識基礎和學生情況,在平時教學中我采取書上的題學生做完后教師經常檢查,我認為這樣能準確掌握學生學得怎么樣,學生做的思考題每題必看,這樣能防止學生偷懶不做,學生課余作業每人必看。學完一個單元就進行測驗,測驗試卷同家長見面,以便家長了解學生在校學習情況。復習階段,首先對課本進行詳細復習,然后采取復習與測驗相結合的方法。
三、致力于數學教學的優化
1。注重課堂氣氛的活躍。沉悶的課堂氣氛只會讓學生昏昏欲睡,為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十分注重創設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盡量給學生創設喜聞樂見的學習情景,使學生能比較直觀形象地理解知識。
2。注重作業的開放性。開放性的問題能活躍學生解決問題的思維,提高學生思維的發散性、求異性、深刻性。
3。注重學科的多元整合。如教學列式解文字題時,引導學生應用語文里縮句的方法進行審題,從而使學生能較好地理解題意,正確地列式解答。
4。注重與學生的情感交流!袄斫狻笔墙熒楦械募~帶與橋梁。理解學生就是要以飽滿的.熱情和充沛的精力投入來感染學生,給他們一張笑臉、一顆誠心、一份真情。當學生取得好成績,獲得成功時,要給以祝賀和鼓勵,當學生遇到困難,遭受挫折時,要給以安慰和支持。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在與他們同甘共苦,使之明了老師的一片真誠與苦心。
四、積極參加教研組舉行的各種活動。
一學期來我積極參加業務學習,注意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虛心向有經驗老師學習,做好教育教學反思、總結,本學期我的論文《讓低年級學生的說演繹數學課堂的精彩》獲市級一等獎;獲區級三等獎;參加小學數學教師水評測試獲二等獎;參加本校數學課堂競賽獲二等獎;參加本校課堂教學展示課獲一等獎。
回顧這一學期的教學工作有得也有失,在新的一年的中,我將更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發揚優點,改正缺點,開拓前進,努力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 17
本課是北師大版三年級數學第六單元《除法》的第二節,讓學生在現實情景中了解“0除以任何不等于0的數都得0”的意義;探索并掌握三位數除以一位數時,商中間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進行計算是本節課的兩個知識目標,也是兩個重點學習內容,而“0除以任何不為0的數都得0”這個重要知識點對學生來說是比較容易掌握的,但是這一規律在除法計算中的應用則是一個難點,所以我著重對這一個內容進行反思。
1、整節課我都以小猴子的故事貫穿始末,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首先由故事導入得出“0除以任何數都等于0”這一數學規律,然后創設小猴子不會做家庭作業請求幫助這一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過渡到第二個知識點:探索并掌握商中間或末尾由0的除法計算并能正確計算。在處理“商中間有0或末尾有0的除法計算”這一難點時,我采取了“學生獨立計算——小組討論——教師總結(對錯例進行及時糾正)——鞏固練習”這一流程,首先我以小猴子遇到難題切入,利用學生的挑戰欲望和表現欲,調動他們學習的熱情,先讓學生結合“0除以任何不為0的數都得0”這一數學規律,獨立解決問題,小組內交流算法,以同齡人的思維幫助彼此加深對數學規律的理解,然后教師總結計算方法,并強調:在計算時,一定要先對商進行估算。對于錯例,我在黑板上板出過程,然后將正確答案也板出,先讓學生估算商是幾位數,然后將兩個答案進行對比,讓學生自己找出錯誤的地方,教師著重強調0的占位作用,絕對不可以漏寫。最后出幾道同一類型的題進行鞏固練習,加強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與掌握。
2、整節課下來,學生對于“商中間有0或末尾有0的除法計算”
這一難點掌握的還是很不錯的`,出錯率不高,并且大部分學生還能很好的用簡便豎式來計算。不足的是:在講“0除以任何不為0的數都得0”這一知識點時花費的時間過多,導致后面的練習時間很緊張,學生沒有過多的時間去思考;有很多同學在做題前還是不能很好的估算,一遇到題馬上就列豎式進行計算,估算意識不強,這是在今后的教學中要注意的,要對學生強調估算的重要性,不斷培養他們的估算意識。
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 18
我覺得教師要想上好這類課,首先得益于教材的合理安排。以往的教材往往是直接告訴學生要知道物體的長度可以用尺來量,米,厘米是長度單位,1米等于100厘米等,學生缺乏對知識的來源,形成的認識,缺乏自己的體驗,因此很難建立正確的表象,發展空間觀念。新教材在呈現長度單位厘米和米時,是讓學生通過充分的活動,讓學生經歷統一長度單位的過程:讓學生了解知識的來源,感受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由此引出直尺的認識,厘米和米的認識以及兩者之間的進率教學。教材的安排能按照兒童學習數學的特點,還原數學生動活潑的建構過程,讓學生親身經歷類似的創造過程,用自己的活動建構對人類已有的'數學知識的理解。
其次就是合理學習活動的組織,具體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活動中建立長度單位的初步表象。
愛玩,貪玩是小學生的天性,如果我們能尊重孩子的這種天性,在教學中有效創設活動情境,引導學生在活動中學習,溝通學生情感世界和書本世界的聯系,教學將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上面所說的用實物量,用尺子量,量課桌,量自己的身體,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始終盎然,而這些活動對于他們建立正確的表象,形成良好的數感,有著重要意義。
二、估測中發展初步的空間想象能力。
估測是對事物的整體把握,是對事物數量的直覺判斷,思維經歷著觀察,猜測,類比,推理等活動。估計與數的認識,量的計量相配合,有助于加深對數的理解,增強靈活處理日常數量關系的能力。為促進學生的估計能力,發展數感,我在教學中鼓勵學生大膽估計,通過組織學生估測,交流各自的估測策略,比較各自的估測結果,展示每個學生的創造性想法,能夠相互借鑒,更好地提高學生的估計能力,發展初步的空間想象能力。
三、實踐中認識長度單位的應用價值
數學來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課堂教學應該著力體現生活性。在課堂上,學生掌握了基本的測量方法之后,我讓學生自主選擇生活中自己感興趣的事物量一量并將測量結果記錄下來,讓學生在實踐中體會長度單位的應用價值。
本節教材是在學生知道面積含義、初步認識面積單位和會用面積單位直接量面積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圍繞“創新教學”這一主題,為發散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我為我這40分鐘的教學作了如下幾方面的創新設計:
1、在教法上運用"學生猜想。動手操作,發現規律,總結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公式,然后在驗證兩個面積公式,并在理論的指導下做練習,這樣學既注重了讓學生親歷知識獲取的過程,又發展與培養了學生各方面的能力。
2、在學法上引導學生自己動手操作,自己觀察討論,自己總結概括,做到了“學生能操作的老師不示范,學生能敘述的老師不代替!
3、在最后的鞏固發散環節,挖掘出生活中的數學,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并運用智慧爺爺的話,激勵學生。
通過40分鐘的教學實踐,我認為沒有達到了我預期的目的,遠不如我在本學校上課的效果。課上,孩子們充分發揮了他們學習的主體作用。從開始用面積單位拼長方形或正方形到探索得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最后師生共同驗證并理解了“為什么長方形的面積是由長×寬和為什么正方形的面積是由邊長×邊長得來的”道理。孩子們都主動去動手、思考,思維始終處在亢奮狀態。他們不僅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和欣慰,還不知不覺地培養了自己探究知識的能力。他們不僅自己探索出了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方法,而且還明白了為什么要用長×寬去求長方形的面積,可謂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有了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推導的經驗,遷移類推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那就迎刃而解了。
孩子們的出色表現體現在他們動手操作自己測量物體表面的長和寬來計算面積。在一系列的活動中,我欣喜地發現,我們的學生再也不是為學數學而學數學了,數學已經成了他們接觸生活、了解生活、融入生活的得力助手。
40分鐘也留給我一些遺憾。為了使學生們的思維不受限制,使孩子們的主動性得到盡可能的發揮,我在設計時都是給學生自己發現自己總結,但學生由于緊張,不能把他們的才能完全展示出來,讓一部分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顯得力不從心,而且老師包辦代替了。
【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教學反思12-15
小學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05-20
小學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06-15
小學三年級上冊數學估算教學反思07-06
小學三年級上冊數學《估算》教學反思01-09
小學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熱】03-08
小學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熱門】03-09
【熱】小學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03-21
【精】小學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03-21
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