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反思(14篇)
身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反思1
進了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在這一過程中,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滿活力的優秀教師,一節節撞擊著智慧火花的語文課堂.在各級教研室的組織實施中,我們許多教師已經開始理性地看待新課程改革,開始用批評與反思賦予萬州教研以新的生機,構建教學以真的精彩。我謹以個人體會談談小語教學的一點反思,與各位同仁共勉!反思:給孩子一個什么樣的語文課堂?”
(一)給學生一個“情感的課堂”。
1、一個語文教師應該讓學生覺得極富“激情”在語文課中,如何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就在于“情感”。一個沒有激情的教師,如何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能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過每一段“燃燒的歲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或直觀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設懸念……激發他們的閱讀欲望和動機,創造“我要學”“我想學”的積極教學氣氛。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教學《只有一個地球》這篇課文時,我找來銀河、天體、宇宙的圖片和資料與學生一同欣賞,當浩瀚的宇宙呈現在孩子們眼前的時候,我是那樣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們渴求的眼神!他們太想了解銀河、了解宇宙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們想問銀河些什么呢?你還想說些什么?”孩子們個個興趣盎然,躍躍欲試!凹とぁ睒O大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過程也就“變苦為樂”。
3、教學活動中要注重置師生于課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才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
。ǘ┙o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
以前的語文課堂,學生只是可憐的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交流”。我們要還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實現“文本對話”、“師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
1、讓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
給孩子多大的舞臺,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課堂是什么啊?課堂是激情燃燒的動感地帶,是他們求知、創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臺。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關鍵在于教師是否給了學生足夠大的平臺。孩子的創造力有時簡直是我們難以想象的:一位教師在教學《烏鴉喝水》時,接觸到了兩組形近字,“鳥”和“烏”,“喝”和“渴”。這一直以來都是教學的難點,教師讓孩子們自己思考,竟得出了這樣的答案:對于“烏”的理解:“烏”表示黑色;“烏”比“鳥”少一點,是因為烏鴉全身都是黑的,以致于我們看不到它的眼睛了。
對于“喝、渴”的區別,學生這樣說:“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須把嘴張大(形象說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為口渴了特別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一定要張大嘴巴,所以是三點水旁。
2、注重實踐,多方面實踐感悟語言。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教材無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后,接下來的應該是大量的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鞏固、提高;谶@個思想,我經常搜集課外閱讀材料,推薦給學生閱讀。在教學《墨梅》后,引領學生閱讀背誦了《竹石》、《馬》、《青松》等十余首古詩,使學生們了解到了更多有關于借物言志方面古詩,而且無形中又積累了許多古代詩歌。另外,將《安徒生童話》、《唐詩三百首》、《格林童話》等書籍推薦給他們閱讀,使其領悟書中的精妙所在!總之,教師要做一個牧羊人,把可愛的孩子們引領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盡情享受!教師讓學生通過“說”和“讀”把感情表達出來,課堂在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進入高潮。
3、在生活中學語文。
“讓語文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一直以來,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使孩子們深切地感受到:語文離他們很近很近。這樣,孩子們便會更加自信、更加主動地去學習!霸谏钪凶R字”的教學實驗就很好的證明了這一點。大街上、電視上、車廂里……到處都成了孩子們識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點點滴滴,眼里有資源,心里有教育,課程資源就無處不在。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反思2
一年級拼音教現在已告一段落了,最近一直在反思其中值得總結的經驗和教訓。
低年級的語文教學,要力求做到有情有趣,尤其是拼音的教學,因為拼音教學一直是重點,也是難點。為了避免學習的枯燥,我千方百計運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為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拼音王國里快樂地遨游,以達到較好的學習效果。
1、巧設教學游戲,在游戲中學拼音。低年級學生好奇好動,仍保留著學前兒童游戲的興趣,甚至企盼游戲活動。作為教者要巧計游戲,吸引學生。如:“開火車”、“對口令”、“摘蘋果”、“點名排隊”、“悄悄話闖關”等。
2、組織兩人合作,在合作中學拼音。如讓同桌兩人互當"小老師"的活動,一個讀拼音,一個當小老師,互考互問,學生們在小老師和學生的角色互換中興趣不減,體驗著當老師的成就感和學習的樂趣。在拼音的拼讀教學中兩人合作學習更能激發興趣。如:“找朋友”游戲,同桌兩人一個拿聲母卡片一個拿韻母卡片,老師說一個音節,學生們在《找朋友》的音樂中找出聲母和韻母,再一起拼讀。學生在合作學習中興趣濃、勁頭足,并且參與面廣、效果好。還有很多合作學習的方式,如:學習小組合作、大組合作等。
在教學過程中,我也發現了一些值得注意的問題。關于拼音教學,無論是《教參》還是《課標》,都一致要求學生只要能準確認讀聲韻母和音節,因為拼音只是學習漢字的拐杖。對于聲韻母也只要抄寫能準確認讀就行了。如此看來,拼音的教學應該是愉快而單一的。既是單一,對于剛入學的孩子來說負擔應該就輕一些了——每天練讀,抄寫幾個聲韻母總是能承受的?墒聦嵣,翻開《語練》,再看看試卷,要求就更高了:學生首先要分清聲母和韻母、整體認讀音節、三拼音節;學會正確標調;能按順序寫出所有的聲母;能正確地把聲韻母合成音節;能根據圖補充完整音節(包含補充聲母、韻母、聲調);能把圖和音節連線;能看圖完整地寫出整個音節……這樣的知識含量豈是光熟讀音節就能解決的?豈是光抄寫聲韻母就行的?分析以上的知識類型,大多數的知識是跟“音節”有關系的,如果不熟悉所有的聲母,不熟悉所有的韻母,不熟悉所有的整體認讀音節。那么最基本的聲韻母和整體認讀音節的單項練習就完成不了,所以,所有的聲韻母和整體認讀音節就要會背會默。而填音節、連音節、寫音節這樣的練習不僅跟聲韻母的掌握有直接的關系,還涉及到音節組成的規則(如標調規則和ü上兩點處理規則),更需要學生能運用正確的音節來表達所需要表達的內容。那么,熟練拼讀音節是否能達到這樣的效果呢?盡管我們在教學中滲透了一些音節組成的規則,學生也見識了大量的音節,但要正確書寫出完整的音節,哪怕只要填一些聲母或韻母,不是所有的學生都能成功地完成的,這樣的情況到底是什么因素導致的?我覺得對于音節掌握要求可能要調整。這種調整不是因為作業上有這樣的練習、考試中有這樣的題目,而是我們從長遠的'目標來看——一年級學完拼音后,馬上就要學會運用拼音來寫詞或寫一句話,二、三年級在寫話和習作中也會比較頻繁地使用拼音,也就是說,其實音節的全面掌握是學生實際的需要,既是如此,光要求會認讀音節恐怕是不夠的,眼睛看與手來寫畢竟是不一樣的;诖,我覺得在拼音教學中,聲母、韻母和整體認讀音節一定要抄寫并會背會默,每一課在書上出現的帶調拼音詞要抄寫。為了減輕學生的負擔,聲母、韻母只要在習字冊上抄寫就行,不需要再在拼音本
書寫。音節的抄寫能加深學生對正確音節的正確感知程度,對標調和一些拼寫規則也有鞏固的作用。相信如果平時在教學中能加強這一塊的教學,現在的練習中也不至于頻頻出現學生抄錯字母、漏抄聲調、標錯聲調、填錯音節的錯誤了,F在。拼音集中教學的時間已過,反思是為了以后更好的教學和彌補,F在進入漢字、課文教學階段,在教學生字朗讀課文的同時也是鞏固拼音教學的良好時機。借著抄生字組詞的機會,把音節也抄一抄,好好加強一下。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反思3
連續兩天的聽課,我深深地為各位老師優秀的個人素質和精彩的教學設計所折服。而課后的點評,無一例外地都提到了“語文意識”這個詞。對這個詞,我是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它每天都出現在我們的教學活動和教研活動中,不經意間常常會與其有所交流;陌生的是我始終看不清它的本來面目,往往欲伸手碰觸卻所得甚少。按照我的淺薄理解,語文意識就是引導學生逐漸掌握讀語文、品語文、用語文的方法,并將之于日常教學之中實踐鞏固,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欣賞語文的美,并自覺地運用美的語文。
這次的觀摩課,在語文意識這方面都有比較出彩的表現。如詞語的精準及其情感的體會、朗讀的指導、寫作方法的滲透和練習,都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此針對這幾節課,結合我所教過的低中年級,簡單談談自己的一些感受:
1、教材解讀
從一年級教到三年級,課文都是比較短的,初教學時,常常會有一種課文太簡單、不知從何下手的煩惱。而讀懂教材,又恰恰是引導學生學習的基石,是必須做且必須做好的一個環節。
這次觀摩課,老師都十分重視教材的解讀,給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六年級教材《船長》的課堂。張老師在大的方面注意到了刻畫人物時采用的兩種描寫手法:行動描寫和語言描寫,并有意識地將之融入教學之中。先找關鍵詞句,小結出行動描寫的手法;再點出語言描寫的手法,圍繞語言描寫尋找關鍵詞句。雖然只是順序換了一下,卻使課堂很好地連貫了起來,不刻意不呆板。從小的細節來說,張老師對于課文中一些詞句的解讀十分到位。如對“吼”的理解,不僅僅是表面的聲音大而已,在當時特定的語境中,這個“吼”字除了船長要讓所有人聽到他的聲音,還有一種“壓倒”“一切呼號和嘈雜”的力量,一種奠定自己威嚴以冷靜指揮人們逃生的作用。諸如此類,對“整個人群”“命令”“夠了”等詞語的理解,再加上教師極為豐富的語言描繪,讓學生很好地體會到了當時人們的慌張和船長的威嚴、冷靜,從而較好地指導了學生朗讀。
聽課后我翻看教材,發現在本課的語言描寫中,出現了多次感嘆號,可以說感嘆號占了很大的分量。我認為每一個感嘆號都表達了船長不同的感情、表現了船長不同的語氣,教學時不妨也借助一下這些感嘆號讓學生理解課文、加強朗讀。關于杜老師評課時說到的省略提示語讀書的問題,由于剛教過三年級孩子習作中提示語的作用和用法,所以在聽課時我也產生了這個疑問,能夠忽略提示語嗎?(當時看不清屏幕,沒有思考太多)誠然,課文中描述的是“一段簡短有力的對話”,所以船長和洛克機械師的對話,沒有一句提示語,只在前面提了個“威嚴”,可我覺得如果后面船長和奧克勒大副的對話繼續為了體現“簡潔有力”而沒有提示語的話,可能船長“喊”的那一聲奧克勒大副就“聽不到”了。后面放在說話中間的“船長說”也是為區分意思而設,前一句是針對“20分鐘”所說,后一句則是下的命令,用提示語區分一下意思更明確,而且過多的沒有提示語的對話也容易讓讀者產生混亂,甚至沒有思考的空間去體會當時船長的心情。其實,后面的提示語已經很簡潔了,完全不會影響總體上的“簡潔有力”。至于此點要不要在課堂上體現,又是另外一說,畢竟一堂課是要有所取舍,不可能面面俱到的。
2、朗讀的指導
閱讀教學始終要以讀為主,以講助讀,以各種教輔手段促讀,歸根結底,就是要利用一切方法讓學生充分地讀書,讀出人物的`感情和個性,讀出自己的體會和感受。本次觀摩課上,老師們運用了多種方法指導學生讀書,優美的語言描繪,特定的情境創設,字詞的情感引導,循序漸進的情感鋪墊,有許多出彩的朗讀,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緯三路小學的孩子。還拿《船長》做例,教師通過自己豐富的語言引導學生讀出發生災難時的危急,學生的語速、語調等閱讀技巧和情感等在我看來是很不錯的。此時老師問學生“你覺得你讀得怎么樣?”學生竟然還不滿意,認為自己讀得還不夠“危急”,于是再次試讀。后面的對話朗讀,老師采用了體會關鍵詞表情達意的方法引導學生學習,由于對課文理解比較到位,最后的朗讀學生完全讀出了對話的“簡潔有力”。
不過本次觀摩課也有一些地方讓我看到了我的困惑,在我的日常教學中,往往出現這樣一種情況:我想盡辦法去引導學生,可是,讀得好的學生還是讀得好,讀得不好的也還是讀得不好,甚至無論讀得好與否,教學前后的朗讀差別都不是很大。本次觀摩課也有一些出現了跟我一樣的問題。想來,大概是平時訓練不夠,引導的方法還是不恰當吧。
3、資料拓展
不得不說,老師們為了上好一節觀摩課,尤其是高年級的課堂,搜集了大量的資料,且進行了恰當整合,展示給學生,以輔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如《鄭和遠航》一課,老師搜集了相當多的視頻資料、文字資料,在教學到相應環節時出示,讓學生去體會寶船的雄偉壯觀、鄭和遠航的規模之大、范圍之廣和重要意義等課文內容,學生也被這些資料吸引,談出了自己的理解。不過我有一個疑問:課標要求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我們三年級的孩子也已經開始在日常教學中逐步學習搜集資料、整理資料的方法了,為什么高年級的孩子反而是直接越過過程享受成果了呢?我沒有高年級教學的經驗,不太確定究竟能不能放手一些資料讓學生自己去搜集去整理呢?
以上,是我聽完課之后的一點點反思。我的教學經驗不多,許多理解和想法都很不成熟,反思寫得也比較淺顯,希望各位老師給予批評指教。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反思4
《上天的螞蟻》這一篇課文是北師大版語文第三冊第11單元以“努力”為主題的主體課文。文章通過描寫一位巨人和一只螞蟻對待“爬通天樹”的截然不同的態度,讓孩子們學習螞蟻“人小志氣大”“腳踏實地”“堅持不懈”“肯努力不放棄”的精神。懂得只要肯努力,再難的目標也能達到的.道理。
在“激趣導入”這一環節中,我先講滴水穿石的故事給學生聽,讓他們初步感受“努力”二字。在出示課題時,先讓孩子們談談對“螞蟻”的印象,出示課題后,讓他們自由質疑,他們提出了許多不錯的問題;“這只螞蟻為什么要上天?”“螞蟻借助什么上天”“螞蟻上天了嗎”“螞蟻上天后看到了什么?”“這是一只怎樣的螞蟻?”……通過與孩子們課前談話,自由質疑后,他們的學習興趣已被充分調動了起來。
在“角色朗讀理解感悟”這一環節中,我先讓孩子們用不同的符號劃出白胡子爺爺、巨人、螞蟻說的話,然后采用多種形式指導他們朗讀,組織他們進行動情投入的角色朗讀,還鼓勵幾位孩子們嘗試角色表演,這樣,通過朗讀、表演、人物對比,孩子們能充分地感受到巨人的膽小怕累,螞蟻的勇敢、努力、堅持,不達目的不罷休的毅力。
在“聯系生活課堂延伸”這一環節中,我讓孩子們圍繞“在學習上,在生活中,我們要學習螞蟻的什么精神?”“當你遇到了困難,你努力了嗎?”這兩個話題,組織孩子們先在小組里自由交流,并和同學們一起分享自己的做法。因為班上有很多孩子就像“小貓釣魚”一樣,做事總是無法堅持,于是我抓住這點,及時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并引導學生朗讀《鐵杵磨成針》這個故事。還告訴學生著名生物學家童第周的父親,為了讓童第周從小就明白堅持的重要性,讓他能執著地學習和做事,特意給他題了“滴水穿石”的條幅,告誡童第周世界上沒有穿不透的頑石,只有沒有耐心的人。相信通過這些故事的熏陶,孩子們今后做事時,會更有耐心。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反思5
《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語文課堂教學作為改革的主渠道、主陣地,其實質是對人的培養和塑造,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把學生培養成為具有鮮明個性、完善品格的人。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教師們對當今語文課堂教學持有不同的觀點,不同的態度,說法不一。筆者認為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靜下心來,認真的對新課程下的語文課堂教學作一些反思。
一、正確處理教學過程中教師寬容對待學生的關系
新課改倡導要讓學生經歷學習的全過程,在自主學習中去體驗、感悟學習的樂趣。要使這一理念落實到位,教師應寬容對待學生創造性活動中出現的挫折和失敗,注意發現和肯定學生在已經失敗的創造過程中體現的創造熱情和進取精神。
[教學案例]
我校一位教師在教學《愛迪生》一課時,發生了這樣一件怪事:
他指名學生逐段朗讀課文,學生個個讀得正確、流利,有滋有味,無不令聽課教師佩服。當讀完文章最后一個自然段時,學生中仍有一個女生的手高高地舉著,教師便問:你有什么問題嗎?老師,我還想讀第四自然段。真是一語驚四座!那位教師顯然也沒料到會這樣,不由得臉紅了。但他很快就鎮定下來了,微笑著說:你想讀,那就讀吧!那學生可能真沒料到老師能在這種場合滿足她的要求,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和緊張,連嗓音也變了,結結巴巴地讀完了這一自然段。原以為這位教師就這樣草草收場,繼續走自己的路了?伤]有請那女生坐下,仍面帶笑容地說:這位女同學可真了不起,敢于在這么多同學和老師面前提要求,可能是因為緊張,讀得不太好,但我想她一定能把這段話讀好的,你愿意再來讀一遍嗎?愿意!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獲得積極的體驗。
假若這位教師面對這位女生高舉的雙手視而不見或對該生提出的要求不予理睬,只顧走自己的路,那學生的學還會積極主動,興味盎然嗎?為了實現促進學生發展的新評價制度的特色又從何體現?由此可見,教師寬容對待學生的挫折和失敗,使其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是課改評價制度得以實施的重要環節。新課程旨在構建一個開放的、多元的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基礎教育體系。語文學科尤其要重視建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面向全體學生,視學生的發展為課程發展的前提,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培養其創新意識和學科素養必須成為課堂教學的著力點。
二、正確處理好自主與引導的關系
自主學習是新課標倡導的一種學習方式。這種方式是讓學生自由地去探索,主動的去合作。讓學生自己獲取學習方法、尋找學習伙伴、選擇學習內容等,也是我在語文課堂上經常用的方式。這種學習方式的提倡和形成,確實有助于張揚學生的個性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但是,我也認識到,有些課堂上的自主學習,似乎有點放任,時效性不高。
[教學案例]
老師說:這個問題,請哪位同學來回答?學生們一邊舉手一邊喊著:我來,我來有幾個都離開了座位,手舉到了講臺前。當老師說:××,你說。其他同學的手依然高舉著,甚至隨意大聲地發表起自己的見解來。
這是不是缺乏教師應有的引導呢?自主學習不能理解成老師撒手不管的學習,而應當是在老師的引導、暗示、有效監督下的自主性學習。我認為教學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主動和富有個性的學習過程,引導學生學會傾聽和分享也是非常必要的。如果不能傾聽又怎能分享別人的獨特的感受呢?高效的課堂不但要鼓勵學生積極思維、積極表達,更要引導學生學會傾聽,學會思考。如果教師也沉浸在課堂活躍的情景中,而忘記引導學生學會傾聽別人的意見,那這堂課的高效又從何談起。
我們追求課堂的生動活潑,不僅是外在的、形式上的,更重要的是追求一種內在的,深層次思維的靈動和方法的掌握。如:在讀課文時,有的老師說:你想怎么讀就怎么讀、你喜歡讀哪段就讀哪段,學生的讀書水平始終處于同一水平線,不見提高,這大概主要是缺乏教師的指導和點撥。教學過程中,適當的點撥、適當的引導、和適當的范讀也是非常必要的。
[教學案例]
我市實驗小學張玲玉老師教《十里長街送總理》片斷:
師:讀書要讀懂、讀出感情、讀的有韻味。我來讀你聽聽到底該怎么讀?
。◣熉暻椴⒚胤蹲x課文13自然段,并配上悅耳的音樂。讀完,教室里一片掌聲。)
師:剛才老師讀的是否有味。
生:很有韻味,你怎么會讀的這么好?
師:很簡單,一邊讀一邊想,然后進入畫面。試試看,保證你比老師讀的好,自由讀讀課文,把文中能理解的有關句子劃下來。
張老師在指導讀文時,精彩的范讀,迎得學生的一陣陣掌聲,學生在不經意中感悟到了讀書的方法,感受到了閱讀的魅力,同時受到了情感的熏陶。這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指導,表面看是范讀,其實教師指導讀書的方法已隱含在其中。所以,課堂上教師的引導非常重要,因此教學中自主和引導必須合二為一,高度統一,才能讓學生的自主學習真正產生實效。
三、正確處理好生成和預設的關系
課堂因生命而美麗,教學因生成而精彩。新課程非常關注和提倡課堂的動態生成,因為教學過程本身是一個動態建構的過程,教學是主體的、能動的、活躍的人的活動,教學的確定性因素中存在著不確定性因素,不確定性因素中存在著確定性因素,從而構成了師生共同參與、共同創造的空間,構成了課堂教學中的動態生成的美。動態生成的課堂,必定是一個真實的課堂,是學生思維開放的課堂,更是閃動著學生靈性的活的課堂。這不但要求教師要有隨機應變的能力,更要求教師在隨機應變中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充分自主,真情投入,教師悉心聆聽,傾情奔涌,師生在寬松和諧、互動合作、情趣橫生的空間里展開心靈的對話,在對話中生成,在生成中引導,在引導中感悟。課堂對話的過程,也是學生互相借鑒、互相補充、互相激發的過程,在教師的點撥下,在同學的啟發下,自己突有所感,忽有所悟,這便有了創造,這便有了新的生成。生成的教學不僅是教師教學機智的體現,更是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的要求。
但是,動態生成并不否定預設的重要性,他們之間也并不是互相排斥和有我無你的。相反,生成的質量在某種程度上,卻依賴于預設的質量。在教學中,預設也同樣重要。因為教學首先是一個有目標、有計劃、有組織的活動,教師必須在課前對自己的'教學任務有一個清晰、理性地思考和安排。教師在備課過程中,應真正以學生為本,充分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實際情況,充分考慮到課堂上可能要出現的情況,努力使整個預設留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給生成留足空間。同時,預設的是不是巧妙、是不是有創意,可以直接影響到課堂上生成的是不是順利。
[教學案例]
我市一所普通小學王老師的一堂閱讀課《灰姑娘》:
這節語文課由王老師預設的幾個問題貫穿始終,這幾個問題當然是教師深入品讀文本后所預設的,每個問題獨具匠心,源于文本而又超越文本。如:第一個問題:你喜歡故事里的哪一個?不喜歡哪一個?為什么?第二個問題:如果你是辛黛瑞拉(灰姑娘)的后媽,你會不會阻止辛黛瑞拉去參加王子的舞會?你們一定要誠實呦!第三個問題:如果辛黛瑞拉因為后媽不愿意她參加舞會就放棄了機會,她可能成為王子的新娘嗎?
第四個問題:這個故事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
第一個問題讓學生初步感知文本,表達喜好憎惡。第二、三兩個問題教師則善于捕捉那些閃動著靈性的生成資源,挖掘文本潛在的人文內涵,引領學生學會生活、學會關愛,學會追求,更要學會愛自己。第四個問題:側重于培養學生的批判意識。這幾個問題是展開個性化閱讀、多元化閱讀的支點,可以說這是一個預設與生成相得益彰的課堂,更是閃動著學生靈性的活的課堂。因此,我們在強調和追求生成的同時,絕對不能忽視預設的價值,應讓預設和生成兩相媲美。
四、正確處理好現代與傳統的關系
新課程的改革是繼承以往的好經驗、好做法,克服以往的弊端和缺陷。步入新時代的軌道,我們不難發現:課堂教學變了,靜態的文本變成動態的文本,清一色的課堂變成了多姿多彩的課堂,單調的聲音變成了美妙的交響樂這種變化將帶給我們什么?帶給我們的是思維的啟迪、內心的激動和情感的愉悅。在這個變化當中,課的形式美了,課的情趣濃了,語文課的效率高了,語文課的內涵深了一句話,語文課更精彩了。
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其閃亮的一面,也總有其暗淡的一面。在教學改革過程中,我也發現有的課堂似乎有些變花了,變虛了,甚至變味了。因為人們在追求現代化本身的時候,不知不覺地丟掉了傳統。其實,現代化的課堂教學,仍然應保留著傳統的成分。比如:對知識的看法,不少教師有一種錯覺,以為新課程不大需要知識了。這種觀點,顯然是錯誤的,知識是必須的,否定知識,課程便不復存在。關鍵是學習哪些知識,怎樣獲得知識。以往的教學過于注重口耳相傳,教師常常是一味地灌輸。新課改倡導學生自主學習、自我構建。教師要善于指導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去同化和順應新知識,從而構建新知識。以往的教學把目標主要定位在認知上,忽視了學生的情感體驗。新課改倡導學生直接與文本對話,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情趣。既要使學生獲得知識,提高能力,又要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努力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的有機統一。課堂上,適當的引導、講解也是非常重要的,粉筆加黑板也是一種充滿創意的、無拘無束的、顯現靈感的、師生互動的重要領地。板書的過程,是釋放和記錄師生迸發思維火花的過程,是師生互動、情感交融的過程。它體現的是一種簡潔的美、靈活的美、傳統的美、藝術的美。
因此,語文教學不能只求現代而丟棄傳統,現代應基于傳統,讓傳統生成新的意義,應在現代與傳統之間搭建起友誼的橋梁。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反思6
這學期來,我校推行高效模式上課,我作為響應“打造高效課堂”教學也有很多感悟和體會,我們在享受新課程改革給我們帶來快樂的同時,也正經受著為之付出艱辛的努力,但并不都是很好的教學效果的苦惱,反思自己語文高效課堂模式教學,我個人認為課堂教學改革當然要借鑒別人的經驗,但我們不可盲目跟風,看著別人的模式,照搬照抄!如果盲目跟風和不和實際的照搬照抄,打造高效課堂肯定是一句空話!皩嵺`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只有將別人的經驗結合自己的實際,發揮自己的固有優勢和自我風格,構建適合自己的課堂教學模式,也就是所謂的教學風格。對于“高效課堂”,從語文教學總結以下幾點反思:
一、教師角色的轉變
我們已經習慣了以往的的課堂教學形式,實施了高效課堂就意味著這一切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對于高校課堂我抱有過懷疑的態度,但是在聽課之后,我發現:同樣一節課,老師上下來很輕松,學生興趣很高,課堂氣氛也很活躍。我平時也在不斷反思,在高效課堂的教學中要盡快轉換角色,逐步摸索,使自己能熟練駕馭、掌控高效課堂。
二、培養學生自主互動的能力
倡導學生自主性學習,成為課堂教學改革的主題之一,讓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得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那么,如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使學生以主人翁的姿態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快樂地獲取知識呢?
1、提供給學生“學”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提供給學生學的方法,猶如交給學生打開知識大門的鑰匙。學
生掌握了方法,才能真正把握學習的主動權,真正屬于學習主體位置。學生的創新意識,只有在自主探索問題與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才能得到培養。因此,教學時應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特點出發,留給學生足夠的探索空間,讓學生通過預習、質疑等具體活動提高創新能力。
2、提供討論交流的機會,培養交際能力。
為學生提供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的機會,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教師首先要給學生創設一個民主、平等、和諧的環境,讓學生充滿自信。我在教學中,經常設計小組討論,全班交流的環節,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充分表示自己的思維方法及過程,揭示知識規律和解決問題。這樣,加強了學生之間的交往和溝通,促進相互了解,促進不斷反思自己的思考過程,同時對其他同學的思路進行分析思考作出自己的判斷,這種活動不僅鍛煉同學們的交際能力,也增強了他的生活實踐能力,這也是一種合作學習,這種合作學習給每個學生提供了表現自己的機會,不僅使自己對知識理解更豐富、全面,而且充分放飛了自己想象力,使能力得到提高,同時也培養了學生之間團結友愛,互助合作的精神。
3、提供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自主學習的興趣。
教師在課堂上創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氣氛,能使學生情緒高昂,思維活躍,學習興趣和信心倍增,智力活躍,接受能力強。
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地為學生創設一種情趣盎然的學習氣氛,使學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勵從而主動學習:
、僭O疑布難,激發學生好奇心理;
②巧設懸念,激發學生探知的迫切欲望;③創設情境,使學生自然產生求知的心理沖動。
4、提供動手操作的機會,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把課堂還給學生,就要讓學生在課堂上有獨立思考的時間,在教學過程中,放手讓學生通過自己操作、實驗、想象,可以讓學生在主動的探索過程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三、做好學生的當堂測評
當堂測評是高效課堂的重要一環,它直接關系著學生課堂預習、展示效果的好壞,是教師掌握學情,了解學生的重要手段。因此我們要認真對待測評訓練,探索測評訓練的方法,發揮測評訓練的作用。
高效課堂中搞好測評訓練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測評目的要明確,方法要靈活。
測評題要圍繞本節課的學習目標來制定,不要漫無邊際地加大難度。測評的方式方法有多種,我們可以選擇適當的檢驗學生的達標方式?梢宰寣W生作題,可以進行提問,可以讓學生進行活動。但是不論什么樣的方式,都要注意學以致用這個原則。學生的應用程度的高低體現出我們這節課生成性的高低,而通過測評能給學生的反思提供依據,讓他們自己去發現自己學習中的漏洞。
2、測評要注重時效,適當拓展。
課堂學習的測評要注重時效,我認為,對于學生認知知識的檢測,在每一個知識點的講授過程中可以及時地、適時地進行檢測。每節課最后的測評訓練評必須當堂完成,不要拖到課外或是下一次課進行。因此教師要每節課給學生留有一定的測評練習時間,并要及時反饋測評訓練情況,掌握學情,有效地減輕學生的課外負擔。
測評的內容要做好適當的拓展延伸,為學生的發展提供一個平臺。學生每個人的能力不等,發展不同,我們應該給學生這樣一個視角,讓他們去了解與之有關的課本以外的知識,做一些難度較深的題目等等。拓展延伸的內容我們教師要把握住難度,對學生分層要求,不能一把抓。至于拓展什么,延伸什么,應該盡量和現實、生活及學生感興趣的角度出發。
有改革就難免有這樣或者那樣的困惑,比如:是否所有的教材都適合這樣的融式課堂;導學案的編寫該如何更精準,更方便操作;課堂上的小組匯報導致朗朗讀書聲少了,怎么辦?怎樣使得每個小組的學生的實力都均衡??但是我相信,既然有了好的開端,我就會一如既往的努力下去,只要有努力就會有收獲。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弊鳛檎Z文教師的我一定立足本職,努力學習,以構建高效課堂為目標,上好每一節課,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教研水平。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反思7
今年又重回一年級教學了,雖然不是第一次,但還是感觸頗多。一年級小朋友紀律差,課堂松散,每次走進課堂都是吵吵鬧鬧,讓很多老師頭疼,為此,想要讓他們融入課堂,學會聽講,懂得守紀。
我想給其他老師提點建議是:
1、課始,針對某些小朋友還未進入狀態時,可以用點名表揚個別孩子的方法激勵他們參與的積極性。
2、課中,可以適時運用各種方法引導孩子競爭(小組比賽、幾人合作、小組合作等等),不時地注意孩子的表現,及時引導他們學會聽講,學會學習。
3、個別特別頑固的孩子,也不妨采用“課后補習慣”的方法來引領他學會如何聽講、如何守紀。
總之,在一年級剛開始時,你就得給學生定一些規矩,比如:做好課前準備就安靜坐好。你給一個信號,學生就坐好。你要求學生要學會傾聽別人發言。包括老師講課。對于做的`好的小朋友,你要及時表揚。上課教知識,時刻不忘看小朋友是否都在聽講,對于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可以旁敲側擊,盡可能不點名批評。也可走過去暗示一下,還可利用課間,跟他個別談話,讓他覺得老師關心他,上課沒有點名批評,給他留面子了?傊,無規矩不成方圓,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對孩子的成長有益。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反思8
朗讀,不僅是感悟課文內容的重要手段,也是體現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重要特征。重視朗讀,能充分激活學生的內心世界,引發個性張揚,享受閱讀教學的無限樂趣,從而使語文學習變得生氣勃勃和靈性跳動。朗讀一旦進入充滿情感的表達狀態,它就會不斷超越學生原有的認知經驗、智慧水平、想象能力,形成積極的創造精神,從而促進學生語感能力發展。
《桂林山水》這一課,用優美流暢的文字描繪了桂林山水獨特的美,如何讓學生感受到這種美呢?首先我用圖片和視頻資料展現了桂林如詩如畫的美景,激發了學生對桂林山水的喜愛,接著讓學生找出描寫桂林山水特點的句子,結合看到的'視頻,說說對桂林山或水某一個特點的感受,以此引導學生主動體會,形成讀的見解,并通過讀表現出來(即自我體會的情感朗讀);接著在品讀、評讀、誦讀、挑戰讀、引讀、配樂讀……中相互吸引、相互碰撞、相互觸發、使每一個學生想讀、能讀、愛讀,讀出美、讀出情趣、讀出感情。在學生對朗讀的評價中,教師順其自然地引導學生確定重點的詞語進行品析與體會,或結合語境理解,或積極啟發想象,或對照圖像認知,在讀中感悟意思,用感悟促進朗讀;同時,朗讀吸引了學生主動融入閱讀情境,感受語言的神奇、內容的豐富多彩、內蘊的意味綿長,感悟美、體驗美,得到愛的撫慰、情的熏陶。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反思9
20xx年1月18日,春天走進常熟虞園小學聽了兩堂語文課:二年級一年輕女教師執教的《月亮灣》和五年級一男教師執教的《海倫·凱勒》。下面我先來談談對《月亮灣》一課的感想:
自然、生動、親和、優美是這堂課留給我的印象。自然在教師的教態、語言,引導的問題、語言,設計的循序漸進,逐層深入;生動在板書的形象、醒目,對話的天真、有趣,重點的層層遞進,字里行間;親和在教師的一個微笑,一個延伸,一次撫摩,一次鼓勵,一次撫摩,一次貼近;優美在配樂的朗誦中,精心的板書中,和諧的氛圍中。
我的建議:教學“月牙一樣的小河”的時候,需要發散學生的思維,想象美麗的'景色,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無形中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不要為回答而回答。教學小魚“緩緩地——慢慢地”的時候,詞語抓得好,但朗讀訓練不夠到位。教學“繞”與板書有沖突,沒有達到正確、形象的板書效果。教學桃花與桃樹的時候,如果通過多媒體,將盛開的美景和燦爛的朝霞進行下對比,可能會更能達到真實動人的效果。教學“采茶姑娘在說些什么?”的環節,教師調動不夠充分,導致學生回答的面顯得相對狹窄,應該引導他們想象春的繽紛與爛漫。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反思10
今天上了三年級第一次次習作課,感覺真的很郁悶!不過,我相信通過我這樣不斷的實踐、思考,應該會有進步的!所以,把今天的課堂進行一次反思!
本來課堂的狀態是這樣的:
第一課時
1.老師談話引入。一是說昨天口語交際的感受,二是把自己寫的課余生活的文章念給孩子聽——這兩個環節中,第二個學生雖然聽得很起勁,但實際上對學生習作沒作用。雖然強調老師寫下水作文,但是必須運用得當。
2.學習范文。昨天,我從孩子們都有的材料上找了三篇課余生活的文章讓孩子們回家讀,并做了一篇讀書筆記,還積累了一些感受。今天課堂上讓孩子們從反問里體會這些東西:注意文章有開頭,有結尾;注意要把自己的事情寫清楚,為了寫清楚就必須抓住一些關鍵的地方——比如動作。(反思;這個環節設計不好,意圖好,但是和學生的交流沒有建立好的耳屏臺,學生是被動體會,收獲也不深刻。原因還沒找到。)
3.小組里說,全班引導。接著讓孩子們在自己小組里自己說,然后請每個小組的代表來說,結果發現說得很不好。于是馬上改變教學計劃,立刻選擇了其中一個同學的來和大家說,引導學生把事情說明白——抓住動作。為了這個我讓孩子們一邊做動作一邊說,還讓他們說,我來做動作。(反思:這里處理得比較好,發現問題立刻改變計劃,并且比較好的引導學生做動作、體會動作。但是,失敗就在于前面的環節的節奏太慢,耽擱時間了,所以在這個關鍵的時候,第一節課下了)
第二課時
1.帶著學生總結了方法:一要主要開頭和結尾;二要注意把事情寫清楚——為了寫清楚就必須把順序安排好,還要注意寫好動作。
2.接著讓學生自己寫,我在全班觀察。特別針對幾個孩子做了指導。發現了孩子們時間上是沒有管我剛才和大家總結的經驗的(看來前面的學習多半都是無用功,為什么這樣呢?)
3.全班評改。我把幾個寫得比較好的孩子的文章在大家面前讀了讀,邊讀邊點評。最后選擇了一個孩子的文章來集體修改。原文如下:
有一次,爸爸和媽媽都出去了,沒人幫我折被子。
我不如自己來折被子吧,我拿起被子,先對折,然后折,最后再折,就把被子折好了。我一看我折的被子……
很顯然學生還沒寫完。我把孩子的文章抄在小黑板上和大家一起來修改。我們讀了文章后,大家發表了個人的`意見,慢慢把文章修改出來了。最后文章是這樣的:
折被子
有一次,早上很早爸爸媽媽出去玩了,沒人幫我折被子,我想:既然爸爸媽媽出去玩了,我就不能自己折被子嗎?
于是我回憶起爸爸媽媽折被子的樣子,然后我一邊回憶一邊折被子!我拿起被子,首先把被子鋪開,走過去把每個角落拉直,這時看看被子,被子鋪展得很平整,看起來非常的聽話。于是我就開始折被子了!接著,把被子對折,被子就變成了長方形了。然后,再提著被子的兩個角,往另外兩個角上折。這個時候被子就變成正方形了。
這時候看看自己折的被子……
其中的“首先”“接著”“然后”我們用波浪線來表示,還特別提醒大家這樣就能把順序寫清楚。在用到動詞的時候,特別強調孩子用準確的詞語。正在這個時候,又下課了。
第三課時
1.學生自己修改。學生經過了上面的環節,老師總結了經驗:要注意把事情寫清楚,要注意把該寫的地方寫明白。孩子就開始自己修改文章。我特別指導了一個孩子,發現他的標點使用很不好,連分段都不會分,或者說是太懶。不愿意分。
2.謄抄作文。
{準備把作文改一下,指出每個孩子的問題,包括其中的字、詞等很小的細節。然后結合習作里要求讀給爸爸媽媽聽,讓家長幫助修改。再用一節課時間,專門針對文章的開頭、中中間的清楚、結尾進行一個部分一個部分的指導,指導一個部分修改一個部分。}
下課后經過自己的反思,有以下想法:
1.第一課時設計不好,有的環節浪費時間,而沒實際效果。比如小組代表在小組里說的環節。
2.這樣的上法,會讓基礎差的孩子很吃力。效果也不好。
3.習作沒有樂趣了!
4.最好的環節就是和孩子一起表演動作,然后選擇動詞。第二是在和全班孩子評改作文的時候,這里指導很好。
5.作文教學是個難題,要慢慢實踐和思考同時好文章的確是修改出來的。一定要指導孩子針對一篇文章反復修改!
6.中年級還要注意保護他們的興趣!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反思11
隨著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方式都在發生著變化。大家欣喜地看到教師的觀念在逐漸更新,教師的角色在悄悄變化,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慢慢凸顯。以培養學生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個維度為目標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學前臺。但是,從筆者所聽過、看過的教學觀摩課中,也產生了一些疑惑,就此,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對課堂流行語的反思
隨著尊重學生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的教學理念的深入,小學語文教學中越來越注重鼓勵學生從多角度、多方位去思考,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內容和適合自己的方法來學習語文。這些流行語的產生本身意味著小學語文教學對人本的回歸、對學習自由的拓寬以及對個體的尊重,但冷靜下來仔細想想,熱鬧的背后有許多讓人深思的問題。
1.請用你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
課堂上,教師言罷,教室里立刻人聲鼎沸,場面極為熱鬧。但學生喜歡的方式真的只有大聲朗讀么?這跟教師的導向有很大關系。在小學階段,教師比較強調高聲朗讀,因為,這樣易出效果,也便于教師檢查。但是,其他的閱讀方式學生難道就不需要掌握了么?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以下簡稱《語文課程標準》)總目標中就明確提出了要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退一步說即使學生已經掌握了各種閱讀方式,也不要總強調用喜歡的方式讀一讀。學生不喜歡的方式就不再用了,可以隨心舍棄了。
2.你學懂了什么。
教師話落,學生紛紛舉手回答。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場面熱烈感人。教師或全盤肯定,或蜻蜓點水式評價,不深究,聽之任之。仔細品評,我們不難發現,學生對于這一問題的回答是多層次、多角度、多側面的,可謂競相紛呈。然而遺憾的是,教師的種種表現常缺乏針對學生語言表達加以點撥、引導及在情感體驗上體現撥云見日的功力,給人以神龍見首不見尾之感。更令人遺憾的是,這樣的提問單純地成了教學的形式,而沒有成為深入探究的絕佳途徑。下一環節的教學幾乎又是從零起點開始,很少去考慮學生已經獲得了哪些信息,造成資源浪費。
3.你想學哪一段,就先學哪一段
如同在語文課堂中設置了學習超市,教師根據多數學生的選擇進行教學。表面上看是教師尊重學生的主體性。但實際教學中,這種方式對所有的課文都適用么?語文教材中的課文或寫人、或敘事、或狀物、或說理。結構或并列或總分,文體有別,結構各異,不同的文本有不同的個性,一概以你想學哪一段就學哪一段可以嗎?而實際上,我們常?吹降闹皇墙處熖摶我粯專嬷饕,假商量而已。教師總是有辦法趕著學生朝設計好的圈子里鉆。
4.你真棒。
現在教師視批評如越雷區、如履薄冰,似乎稍有批評就會扼殺一個牛頓,夭折了一個愛迪生。殊不知,一味這樣只會成為學生成長過程中的溫柔殺手。當課堂上激烈爭論的學生期待教師的明辨是非時,教師所給予的你們都有一定道理你們都很聰明就會弄得學生摸不著頭腦,不知自己的觀點到底對不對,這種不分是非、不置可否的賞識,只會對學生正確理解知識造成誤導。用鼓勵的方式培養孩子的自信固然是一種方式。然而,我們在提倡表揚、獎勵、賞識的同時,一定要注意賞識的分寸。什么樣的課堂才是學生最需要的
新課程改革下的小學語文教學,課堂學習有認知性學習向體驗性學習轉變。體驗成為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引導學生對社會生活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去體驗和感悟,從而讓學生在體驗和感悟中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這是語文教學的根本,到底給孩子一個什么樣的語文課堂?我認為主要應把握以下幾個方面:
。ㄒ唬┙o學生一個情感的課堂。
1、一個語文教師應該讓學生覺得自己的情感最豐富。在語文課中,如何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就在于情感。一個沒有情感的教師,如何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能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情感的我,陪伴孩子度過每一段燃燒的歲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通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或直觀演示、或猜謎語、或進行質疑激發他們的閱讀欲望和動機,創造我要學我想學的積極教學氣氛。激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過程也就變苦為樂。
3、教學活動中要注重師生的寬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也就是師生間的和諧。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才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
(二)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
以前的語文課堂,學生只是可憐的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交流。我們要還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實現文本對話、師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ㄈ┙o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
1、讓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給孩子多大的舞臺,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課堂是什么?課堂是情感燃燒的動感地帶,是他們求知、創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臺。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關鍵在于教師是否給了學生足夠大的平臺。孩子的創造力有時簡直是我們難以想象的:我在教學請、清、情、晴這組形近字時,這一直以來都是教學的難點,我讓他們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學習,讓孩子們自己思考,竟得出了這樣的答案:學生說:太陽出來天就晴,應在青的左邊放日,地上灑水就清潔是清,心里有事老想著是情。
2、注重實踐,多方面實踐感悟語言。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教材無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后,接下來的應該是大量的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鞏固、提高;谶@個思想,我經常搜集課外閱讀材料,推薦給學生閱讀。
。ㄋ模┙o學生一個感悟的課堂。
1、把人家的情感變成自己的情感。
2、把人家的語言變成自己的語言。
3、把別人的文章當參謀,把自己的人生當軍事。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們和學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個人的所得是不盡相同的。我們要引導學生在學習、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時,不忘時時聯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別人的文章當參謀,把自己的人生當軍事!
在課改實驗中,教師的課堂教學應處理好以下幾大關系:
。保^承與創新。我們應始終清醒地認識到,任何一次教育改革都決不是另起爐灶,從頭開始。傳統的語文教學重誦讀,重積累,重書面表達,這種教學方法源遠流長,自有其合理的內核。當然,由于忽視獨立思考、開拓創新能力的培養,也造就了不少孔乙己似的迂腐呆板的書生,這也是不爭的事實。那么,如何處理好繼承與創新的關系,就是我們必須面對的問題。我們認為,繼承和創新,兩者并不排斥,應該可以很好地結合在一起。現在的小學語文課堂應重視讀和背,但不是機械地重復,而是在理解感悟的過程中讀出意味情趣,培養學生自主閱讀和言語交際的能力,強調以學生主體性、開放式和愉快式積累為主,從而開闊學生的思路,培養思維的靈活性、廣闊性和創造性。2.發散與集中。崔巒老師說:我們既反對教師牽著學生走,也反對教師跟著學生走。老師應處理好發散與集中的關系。要清醒地認識到,我們的教育對象是十來歲的小學生,如果光顧發散、求異,忽視求同、集中,會很難形成正確的主導意識。
3.探究與接受。我們認為,兩者不可偏廢。探究不是惟一的教學方式,當不當用,應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來確定。學生學習知識和發展探究能力同樣重要,知識是能力的基礎,獲得能力的本身也是為了獲得更多的科學知識。在組織學生探究的過程中更需要老師的有效指導,學生理解體會不到的地方,老師應當通過適時點撥、啟發,甚至是直接講授告訴學生,沒有必要也不可能讓學生都通過探究來獲得所有的知識。
4.分組與合作。我們應清醒地認識到,我們放手讓學生獨立自主學習、探究,并不是讓學生孤立學習。同樣,合作學習也并不等于分組討論,分組討論只是其中的一種形式。師生互動、同位交流、全班討論,都是合作。它包括學生與學生間的、學生與集體間的、學生與教師間的合作。教師是學生學習上的鼓勵者、支持者,學生與學生之間同樣也是學習上的鼓勵者、支持者,是共同學習的伙伴。檢驗合作是否必要,是否有效應,其標準是三看:一看學習內容是否有價值;二看全體成員是否人人投入;三看是否有思維的碰撞、情感的交流。在教學中,我們要把握好合作的時機,根據教學的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恰當地選擇。
5.誦讀與訓練。學生誦讀,讀中感悟,是閱讀教學的關鍵所在,但不是全部。學生誦讀,不應忽視教師的方法指導,不應忽視學生對課文語言的品味揣摩,規律發現;學生誦讀,不應忽視學生創造能力、思維能力的培養;學生誦讀,還必須兼顧說寫訓練。聽說讀寫有機結合,閱讀教學之路才會越走越寬廣。
一、關于合作學習
新課堂教學模式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認為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都應有助于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但是,我們不能為了合作而合作!有的問題很淺顯,答案直白得一眼就可以看出來,還需要合作探究嗎?合作探究有利于集思廣益、優勢互補,但如果過于頻繁,就會適得其反。好鋼還要用在刀刃上,討論要在真正需要的時候用,討論的問題應該有思考價值,而且不宜過多。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問題如果過多,往往他們連問題都記不住,還合作探究什么?那么究竟什么時候需要合作探究呢?筆者認為:第一,出現了新知識、需要新能力時,可以讓學生討論探究;第二,遇到了大家都希望解決的問題,而且有一定難度時可以讓學生合作探究;第三,當學生的意見不一致,而且有必要爭論時,不妨讓持相同意見的學生一起探究,準備與對方爭辯。小組合作學習還應明確分工,主持人、記錄員等各負其責。每位組員既要會表達見解,還要會傾聽意見,這樣才能真正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整合功效。筆者還看到有些教師為了合作而合作,把一個完整的句子拆開來讓兩個學生合作讀,如:讀《看花燈》一文時,(一生)元宵節,(一生)看花燈,(一生)大街小巷(一生)人歡騰。(一生)紙糊的金魚(一生)吐泡泡,(一生)紗做的猴子(一生)眨眼睛。(一生)這是何等地殘忍,優美的詩句被攔腰截斷,語感怎么培養?
二、關于收集資料
《語文課程標準》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認為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都應有助于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但是,我們不能為了合作而合作!有的問題很淺顯,答案直白得一眼就可以看出來,還需要合作探究嗎?合作探究有利于集思廣益、優勢互補,但如果過于頻繁,就會適得其反。好鋼還要用在刀刃上,討論要在真正需要的時候用,討論的問題應該有思考價值,而且不宜過多。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問題如果過多,往往他們連問題都記不住,還合作探究什么?那么究竟什么時候需要合作探究呢?筆者認為:第一,出現了新知識、需要新能力時,可以讓學生討論探究;第二,遇到了大家都希望解決的問題,而且有一定難度時可以讓學生合作探究。
三、關于整合學科
過去,我們的課程過于強調學科本位,所以我們要改革,增強課程結構的綜合性,學科間加強整合,以提高學習效率,但不是說可以無目的地、隨意地整合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無論何時,語文課都姓語。都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都應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融合其他學科是為了開闊學生的視野,使學生更好地學習語文。表演、繪畫、歌唱走進語文課堂,可以使語文課堂更輕松、活潑,使語文學習更快樂、高效。我們提倡語文與藝術結合,但究竟該在什么時機結合,以什么方式呈現,仍要以語文學習目標為依據,為語文學習目標的實現服務,切不可為了追求時髦,追求氣氛而演一演、畫一畫、唱一唱。
1.及時總結、記錄自己教學的成功之處
2.從瞬間的靈感中給人以感悟
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在瞬間迸發出的教學靈感,抑或是學生思維方式的獨到的見解、想法、做法,都是難能可貴的。身為教師,在及時給予學生以正面鼓勵的同時,將其記錄下來,使自己的教學更有新意。
3.及時對教學行為進行記錄與反思,對課堂教學進行重新設計作為教師,每上完一堂課都應反問自己:今天的這節課上得如何?哪些較為成功,哪些方面處理得不好?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不成功又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對自己教學行為及時寫課后記、教學隨筆,進行課后備課,通過對自己教學中的案例分析,為自己進一步重新設計教學活動提供了重要線索,從而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實現自我提高與自我超越。
4.通過說課、聽課、評課等日常教學活動,與別的教師相互溝通,相互交流,發現自己或別人在教學設計中的優缺點,取長補短。別人的缺點對自己也許有很重要的啟發作用,它同樣也是一種重要的教育資源。我們設想,通過本課題的研究,能找到教師反思中存在問題的主要原因,明確教育教學反思的內容,探求教育教學反思的方式、方法。從而真正提高語文教師教學反思的有效性,更好地促進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反思12
“課程改革雖是一個實驗的過程,但它卻關系著千千萬萬個孩子一生的命運!”,美國教育家杜威先生說過:“給孩子一個什么樣的教育,就意味著給孩子一個什么樣的生活!”是啊,孩子的童年生活大部分都是在學校中度過的!于是,作為小學語文教師的我,常常思索著這樣一個問題:應該給孩子一個什么樣的語文課堂?給孩子什么樣的生活?
一、給學生一個“情感的課堂”。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業,孩子們課堂上度過的分分秒秒是痛苦的,還是快樂的,都是由我們教師的手來翻閱,我們的語文課堂究竟應該如何去翻閱孩子的生
1、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
在語文課中,如何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就在于“情感”。我常常在思索著:一個沒有激情的教師,如何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能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我思量著:要把自己的情感傳遞給學生。
每節課上,無論自己在生活中遇到了多么大的痛苦與挫折,我都會調整好自己的心緒,深挖教材、教學環節、教學過程當中的每一個情感因素,把我對于課文內容、對于生活、對于人生的每一份感悟、每一種情感,用我的語言、我的眼睛、動作……傳遞給學生,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過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我尊重學生們學習的“需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實現“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提高教學效率”的前提。一位教學經驗非常豐富的老師曾告誡我:“語文課一定要了解學生讀書、求知和情感的需要,切忌灌輸,重在引發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我通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或直觀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設懸念……激發他們的閱讀欲望和動機,創造“我要學”“我想學”的積極教學氣氛。
二、給學生一個“對話的課堂”。
傳統的語文課堂,學生只是可憐的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對話”。我們要還給學生一個“對話”的課堂,實現“文本對話”、“師生對話”和“生生對話”。
“文本對話”:在我的課堂中,經常會有這樣的問話:“如果你是某某(課文中的人物),你會怎樣說,怎樣做?”引導學生去想像,和課文中的人物對話,“以文會友”,充當其中的角色,去體驗、去感受。
“師生對話”:在課堂上,我們教師應該做孩子的朋友,在他們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熱情的手,不再那樣高高在上,不容侵犯。實現與學生的溝通,展現給學生一個真實的“我”!
“生生對話”:課堂上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我們應當積極地給學生創造交流與合作的機會,使孩子們學會人與人的交往,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
三、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
1、讓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闭n堂上,千萬別讓你的“告訴”扼殺了屬于孩子的一切!讓他們去體驗,去探索,去感悟,去盡情地展示自己吧!在我的課堂上,有許許多多與課文內容有關的資料都是學生自己通過課外書、網絡、家長等多種途徑搜集來的。他們往往期待著能將自己的成果展現給大家,這樣,無論是在課內還是課外,他們都表現得十分積極,而且極大的豐富了知識的儲備量。
2、在生活中學語文。
“讓語文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币恢币詠,我總是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使孩子們深切地感受到:語文離他們很近很近。這樣,孩子們便會更加自信、更加主動地去學習!霸谏钪凶R字”的教學實驗就很好的證明了這一點。大街上、電視上、車廂里……到處都成了孩子們識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點點滴滴,眼里有資源,心里有教育,課程資源就無處不在。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反思13
反思是教師以自己的職業活動為思考對象,對在職業中所做出的行為以及由此所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教學反思被認為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新課程非常強調教師的教學反思。教學后,即有批判地在行動結束后進行反思,能使教學經驗理論化。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價以學生自評、互評、教師評為主要形式。在教學實踐中我感悟到:應充分發揮評價的兩大主要功能——激勵功能和導向功能。做到評價和個性化教育相結合,貫穿整個教學過程的始終。新課改要求以教師為主導、“引誘”學生,讓學生自主學習、主動發展。但就“研討課”的情況也不容樂觀,下面,我就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價反思如下。
一、“比讀,讓學生承受心理壓力!
我首先談一下教師的激勵功能。以往教學中常常在研討課乃至國家級研討課上,聽老師帶有鼓勵性的語言:“誰還能比他更好。”先起來的同學需要有勇氣才能站起來,壓力很大。后起來的同學也必須有比前一位同學更好的本領和更大的勇氣,才能站起來。試問:作為老師將心比心,你有前一位同學的勇氣做底嗎?這看似鼓勵的做法,恰恰給予全盤否定。導致的結果是參與的人越來越少!袄首x小能手”等的選拔,也恰恰反應了評價應避免的“選優”的要求。我采取的辦法是:讓學生只要把自己的理解、感悟表達出來就可以了。評價的時候,只評價哪個地方讀得好,發現每個同學的閃光點,但不盲從。然后有針對性地讀出你的感悟。讓人人都發揮自己的特長。每個同學的音質不同、理解不同,允許他們各有千秋。從而進行個性化教育。
二、評價教學中,仍需強調教師評價的導向作用。
1、課堂教學中,要做到學生的主動發展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并重。
教學設計要做到“虎頭豹尾”而不是“虎頭蛇尾”。從而激發起學生繼續探索的欲望,達到課外延展的目的。也只有教師精心設計“一石激起千層浪”的問題,引發學生深入思考。去細讀、精讀,把語言文字蘊涵的情感、思想通過朗讀、感悟,感悟后再美讀,讀后再談收獲。學生每讀一遍都有新的發現。讓語文課堂學習呈現螺旋上升的趨勢。
2、課前準備和課后作業也應發揮教師的導向作用。
我課前讓同學做充分的準備,把搜集到的資料和圖片展示出來利于教學時,我引導:你是怎么做到的?學生從他們的回答中明白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搜集、整理資料,不僅能獲取更多、更前沿的信息,在搜集、整理的過程中多方面的能力都得到鍛煉,收獲遠遠大于所獲得的知識。這也是新時代小學生必備的素質。
我還利用“日記”,發揮導向功能。我就把各方面寫得好的同學的文章,讓他們讀給同學們聽,包括具體描述、發表自己想法的、摘抄優美片段、警句、讀后想法的。學生明白日記是把生活中有趣的、值得記錄的用筆來表達自己心聲的。從而懂得要善于觀察,善于發現美、感受美、表達美、欣賞美。鼓勵學生勤于寫日記,表達能力不斷提高。
三、無批評的評價是不完整的評價。
強調評價的激勵功能,有的教師片面理解為一味表揚,不說一個不字,不利于學生的發展。學生呈現出來的作品并不一定都是完美的。只表揚的評價,不能很好的給學生指明前進的方向,“響鼓還需重錘敲”。要視學生的具體情況采取響應的措施。如面對學困生要以鼓勵為主,教師要滿懷激情。用欣賞的目光看學生,降低要求。充分激發他們參與的熱情,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感受到成功的快樂,樹立信心從而轉差。中等生讓他們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做中心發言人,不斷提高自己的參與意識和競爭意識。優等生在肯定成績后讓學生敢于挑戰“權威”,和他們比讀,讓他們認識到“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激勵自己不斷挑戰自我,超越自我。
四、研討課的.課堂教學重成果,不注重教學過程的展示。
有的研討課教師按照預先做好的課件,設計好的思路上的很順利?此普n堂容量大,效果好。實則牽著學生的鼻子走,學生沒有真正成為自主發展的主人。研討課上成成果展示課,內容貪多,只展示教學成果,表演意味濃。又是分角色,又是表演,課上講求熱鬧,但真正讓學生領悟到什么?課堂教學應展示教師的引導過程和學生的學習過程。一堂好課總會給別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引導學生碰出思想的火花,哪怕其它環節有不足之處。講求一課一得,毋須面面俱到。還經常聽到教師由于時間關系,我們課后再練等之類的話。因研討課老師顧忌多,易束縛教師的手腳和頭腦,往往精心準備卻收不到預想的效果。教師應“以學定教”,通過小組合作交流、質疑,看哪些是關鍵處、疑難處。在這些地方有重點地讓學生充分思考、感悟、交流。
五、課堂評價過細、過碎,阻斷教與學的過程。
如有的研討課上,老師請小組長課內做記分員。哪個教學環節,誰得了多少分,都要記錄。這樣,不僅隔斷了正常的教學思路,還嚴重影響了記錄人員的學習。
六、教師的誤會也會喪失大好時機。
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做有心人,不放過任何有價值的問題。
誠然,研討課,有許多閃光點值得我們借鑒。但作為新課改理念指導下的教師,應大膽進行教學反思,敢于向自己、向“權威”挑戰,才能使我們的課堂教學向著更健康、更有效的方向發展。
總之,課堂評價應本著“省時高效”的目的,“評價”只是手段,目的是促進課堂教學,促進學生的發展,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反思14
課改是為了提高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小組合作學習,由學生主持課堂,這樣把課堂還給了學生,這種模式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了鍛煉?梢灿行┰S疑問,運用這種模式的最主要前提是需要學生在課下充分的預習,執教課教師也說課下的預習更多的是基于家長的輔導,這就導致預習程度不同,甚至有些未曾去預習,課堂效率必然會受影響。在農村,幾乎百分百的'家長對于教育這件事就是一句話:全靠老師!曾了解過一些學生,在家里基本沒人去過問學習,只有偶爾會去詢問一下學習情況;也曾與一些家長交流過,說的最多的是沒時間去管孩子,靠老師多給管理。對于農村的特殊情況,這個課前預習是不是可以讓學生回家后分片集中預習或在學校時間里專門抽出一些時間讓學生去預習,防止有些學生不去預習。
小組合作中的優生幫助差生,四小教師的方法非常好,通過評價引起學生的積極性,讓差生更多的參與到整堂課中,使優生越來越好,同時差生也在進步。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習作課堂教學反思12-10
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反思02-02
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反思10-30
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反思精選11-28
有關小學語文的高效課堂教學反思11-26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反思06-05
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反思通用01-05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反思精選11-25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反思11-25
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反思范文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