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分數的意義》教學后反思
在不斷進步的時代,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反思意為自我反省。那么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分數的意義》教學后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數學《分數的意義》教學后反思1
《分數的意義》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第一節課,教材的編排意圖是在已經初步認識了分數的基礎上,再深入體會分數的意義。因此,理解單位“1”便是本課中的重點;又因為學生對一個物體作單位“1”的情況也已經了解,而把一些物體看成是單位“1”的情況不太容易理解,所以,這一內容就成了本節課的難點。基于此,我在備課和上課時關注了幾下幾點:
一、去繁就簡,還學生輕松又輕巧的課堂。
1、輕松的學習準備。
我們都知道,充分的學習準備能有效地提高課堂學習效率,提升課堂學習效果。然而,并不是所有課都需要學生大量的預習、收集材料、自制學具等這些準備環節!斗謹档囊饬x》這節深入學習的課型,如果能將學生原有的經驗調動起來,就會成為很好的學習基礎。因此,我只是給學生發的一張輕薄的物體圖片,讓學生在課前自己找了一張形狀規則的紙,再加上一本數學書,一支筆,就是學生的全部上課準備。這樣,孩子就不必緊張兮兮地“護送”著“大包小包”的學具上課了,“輕裝上陣”,孩子們才能輕松地學習。
2、輕巧的課堂行走。
為了突破重難點,學生共進行了兩次探究活動:第一次是折紙,并對比感受只有平均分的情況才能用分數表示,喚起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活動經驗;第二次是用圈一圈、畫一畫的方法來表示一些物體的1/4,并說說是怎么想的。這兩次動手活動對五年級的孩子來說都非常簡單,沒有給學生造成操作上的負擔和壓力,卻在潛移默化中形成了清晰的知識,思維也得到了發展。
二、做說思辨,多種感官助學習。
科學研究表明,學生的動作記憶、語言表述、思維體驗、分析經歷等都是學習的好途徑,而多種感官的調動與共同配合,就能最大程度地提高學生學習的主觀意識,更好地完成學習。因此,我在本課的教學中,引導學生折一折、畫一畫,多說多交流,在聽說過程中做到完整具體的描述一個分數所表示的意思。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認識并理解了分數單位,充分感受到了單位“1”在分數中的重要意義。
三、循循善誘,靜待花開
學生的學習是一個從經驗到知識,從體驗到內化的過程,孩子們出現的`任何偏差與錯誤都不要急于否定和糾正,更不必氣急敗壞。只要進行有效的啟發和恰當的引導,再給學生足夠的等待,就能讓孩子在思考和辨析中走出迷茫,讓每一個站起來的孩子都能體面自信地坐下,讓孩子的思維閃現光彩,讓課堂上朵朵花盛開。
然而,教學常常是如此,即便費盡心思,也會有諸多遺憾。
從備課到上課,我都將時間壓得過緊,以致于把本來應該讓學生在教材中完成的練習,變成了看屏幕來口答,課堂學習與教材的結合顯得脫節,而且,還可以給更多孩子展示的機會,讓更多人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另外,有些環節間的過渡銜接不夠自然,使得整個課堂雖有層次,卻未能如行云流水樣的舒暢。
還看了五家中心校張金鳳老師的同一節課,相比之下,我又想到是否可以將這一節課安排得更豐滿一些,讓學生有更多收獲呢?比如,課后練習的分析過程細化,讓學生更清楚地感受到同一個整體,可以有不同的平均分方法,分數單位也就不同;或者將課后練習的題型再擴充一些,更高效地來利用課堂時間。
小學數學《分數的意義》教學后反思2
《分數的意義》是在學生已經對分數有了初步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其教學目的是讓學生能正確地認識單位“1”,理解分數的意義,并能對具體情境中分數的意義做出解釋,有條理地運用分數的知識對生活中的問題進行分析與思考。進一步培養學生分析、綜合與抽象、概括的能力,感受分數與生活的聯系。上了《分數的意義》這節課以后,我有以下幾點想法:
一、關注前后知識之間的聯系與孕伏
在單位1的引入部分,由1到“1”,對于學生來說,那是最熟悉不過了。一支筆,一個人,一把椅子,可以用數字1來表示。除了一個物體的數量可以用1來表示, 還有什么也可以用1來表示呢?需要超越和突破,但對于五年級學生來說,不難。很多支粉筆裝成的一盒粉筆,很多個學生組成的一個班級也可以用1來表示。既然 由一些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可以用1來表示,那么,3個蘋果能看做1嗎?6個、9個呢?都能看做1。但是一旦把3個看做單位1,通常這時的6個蘋果就不再看 做1了,該用哪個數字來表示呢?6個里面有2個這樣的單位,9個蘋果里有3個這樣的單位。引出單位1,有幾個“1”就用幾來表示。這時的“1”就成了一個計量單位。為什么叫單位“1”呢?對于學生來說,建構就水到渠成。因為有了前面單位“1”的建構,第三環節,整數、分數、單位1的溝通,就顯得輕松流暢,容易理解了。
二、體現概念的建構與生成過程
在教學中,通過設計情境,引導觀察比較,發現交流,動手操作等環節建構分數的意義,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感性材料,從一個個具體感性的單位1中,理解四分之三、三分之一、五分之二的具體意義,讓學生感悟到不同的單位1,只要平均分成的份數相同,取出的份數也相同,就可以用相同的分數表示,即不管把什么看做單 位1,都能找到指定的'的分數,進而逐步概括、內化為抽象的分數的意義的概念。在下面的設計中,又創設了相同的單位1,相同的陰影部分,卻是用了不同的分數來表示情境,讓學生更深層次的理解一個分數的表示,不僅要關注單位1是什么,還要關注把單位1平均分成幾分,表示其中的幾分。分數單位是多少,有幾個這樣的分數單位等,強化學生對分數、單位“1”的認識。
又如在學生做桃子題時,我設計了一個這樣的提問:“同樣是三分之二,為什么涂色桃子的個數不同?”目的是讓學生體會到同樣的分數,單位“1”不同,每份的數量也是不一樣的。
三、概念的概括,要讓學生有所憑借
為突出這節課的重難點——讓學生充分感知理解單位1和分數的意義。我設計了各種情境,提供的感性材料也是大量的。概念的概括呼之欲出,但在引導學生概括概念的環節,總覺得缺少了什么。后來與組內老師交流后,才明白上面環節幾個分數意義的概括引導得很好,但是黑板上什么也沒留下,課件像放電影一樣都過去了,最后學生概括起來,沒有憑借,所以老師只好自己概括。這樣,學生的主體性顯得不夠,教師講得就多了。如果前面概括四分之三、三分之一、五分之二的意義時,板書留下下面這些意義:
四分之三表示把單位1平均分成4份,取出其中的3份。
三分之一表示把單位1平均分成3份,取出其中的1份。
五分之二表示把單位1平均分成5份,取出其中的2份。
觀察這些分數的意義,它們共同的意義是什么?這樣一來,學生的概括就有了依據,有了憑借,就有話可說了。
小學數學《分數的意義》教學后反思3
這節課是分數除法教學的起紿課。分數除法的意義及計算方法是本單元的重要內容,也是學生理解的困難之處。我是想作為分數除法的第一個知識點,利用折一折,算一算等活動,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借助圖形語言,利用已學過的分數乘法的意義,解決有關分數除法的問題,從而理解分數除法的意義,并從中總結出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分數除以整數是學生學習了分數乘法和認識了倒數的基礎上進行的,學生之前已掌握了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為本節課的新知學習起到了良好的鋪墊作用。
在教學中注重以下幾點。
1、 強調知識的遷移和類推。
在教學中,先復習整數除法意義再進行分數除法意義的教學,可以使學生利用知識的遷移和類推很容易得出分數除法的意義。
2、 以自主探索為主。
提供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給學生充分思考的空間和時間,允許并鼓勵他們有不同算法,尊重他們的想法,哪怕是不合理的,甚至是錯誤的,讓他們在相互交流、碰撞、討論中,進一步明確算理。
一節有效的課堂應該建立在有效的小組合作上,整節課下來我發現在小組合作方面我還應多鉆研,如何調動小組的積極性?如何讓小組的每一位成員都樂于參與其中?將是我接下來主要的研究方向,真正做到合作、交流、共同探究!
小學數學《分數的意義》教學后反思優秀2
本節課的內容是在三年級已借助直觀、操作,初步認識了分數(真分數),知道了分數的.各部分名稱,會讀、寫簡單的分數,會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以及同分母分數的大小、簡單的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在此基礎上,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概括出分數的意義,比較完整地從分數與除法的關系等方面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
成功之處:
1、找準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幫助學生正確理解單位“1”的概念。本節課的教學難點就是單位1概念的建立。在教學中,我從自然數1引入,讓學生舉出可以表示什么,學生有的說可以表示1棵數,1朵花,1只兔子,一個班級,一所學校等。在這其中就包含了兩種含義,一種是1可以表示數量是1的物體,還可以表示由一些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這樣學生對于單位1的概念就能比較輕松過渡過來。
2、運用類比推理,使學生明晰分數的意義。在教學中,通過一個蘋果、四個蘋果、六個蘋果到一堆蘋果,通過學生分一分,得到不同的分數,使學生從一個蘋果就知道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幾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這樣通過類推得出分數的意義。
不足之處:
1、對于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二的辨析,個別學生還存在表示的問題。
2、對于分數的表述個別同學有些模糊。
再教設計:
注重學生易混點的辨析,進一步鞏固強化分數的意義,使學生理解分數是表示部分與整體之間的關系。
【小學數學《分數的意義》教學后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分數的意義》教學后反思優秀02-23
小學數學《分數的意義》教學反思02-23
小學數學《分數的意義》教學反思12篇02-23
小學數學《分數的意義》教學反思(12篇)02-23
小學數學《分數的意義》教學反思10篇02-23
小學數學《分數的意義》教學反思(10篇)02-23
小學數學《分數的意義》教學反思11篇02-24
小學數學《分數的意義》教學反思(11篇)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