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熱】
身為一名人民老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1
理解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從而讀懂句子,進而讀懂課文,是中年級閱讀教學的重點。由于這篇課文要掌握的詞語較多,因此在教學過程,我注重培養學生對詞語的理解。課前我引導學生通過查字典、工具書、聯系生活及結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課文重點詞語的意思。
在學習中,學生是以小組和個人展示的形式匯報詞語的理解,這樣就陷入了程式化的“說說詞語的`意思”,顯得較枯燥、呆板。
我認為理解詞語應與閱讀理解同步進行,做到聯系生活及結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詞句的意思較合理。比如文中“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兩個詞語的理解。應先請學生展開想象,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再聯系課文中的孔子說說當時孔子路途中是怎樣生活的,碰到什么困難,他又是怎么做的。這樣學生說出來的不是簡單的詞語解釋,呈現的是一種生活場景。這不僅幫助學生加深理解,更好體會情感,還使學生掌握了一種學習方法,而且使詞語教學變得既有“語文味”,又充滿了趣味。
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2
《我們的民族小學》是一篇抒情散文,抒發了作者自豪與贊美的感情,一個“情”字貫穿全文。在教學本文時,我把閱讀訓練重點放在了讓學生了解我們各族兒童的團結友愛和他們幸福的學習生活和體會作者對這所學校的自豪、贊美之情。
上課伊始,在引入課題之后,我就引領學生仔細觀察課后的少數民族的圖片,讓學生了解了少數民族人民的特點,然后讓孩子們再念念這些少數民族的名稱加深對少數民族的認識的.的同時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為隨后深入理解課文做好了鋪墊。
通過朗讀培養學生的語感是我們語文教師課堂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抓住課文的最后自然段引入整篇課文的感情朗讀,體會了作者對這所民族小學的自豪與贊美之情。使得整堂課總體感覺教學環節清晰,重點較突出。
不足之處:由于這是開學后的第一節語文課,班級有部分同學注意力不是很集中,不參與學習活動。以后還需加強引導,調動起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在課堂上快樂地學習!
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3
上完本課,非常遺憾,從開始到結束都有些勉強;氐郊依镌俅位貞涀约航裉斓慕虒W一塌糊涂,是怎么完成的連自己都說不清。我反思了,沒興趣的課堂是空白的。
星期五最后兩堂課是語文課,70分鐘的午休時間學生玩得筋疲力盡。我走進教室有15個孩子扶桌不動,連眼睛也難得眨一下,值日生的一聲“起立”,孩子們兩眼望著我,拖著小屁股不肯離開小板凳,算是努力完成了課前程序。接下來更難了,因為孩子們的狀態影響了我的心情。于是連準備好的課前談話也省了。直接板書課題,讓學生自讀課文,自畫生字新詞,自己歸納課文內容。幾分鐘過去了,我的問題沒一個孩子舉手,氣得我隨便抽問,叫了班上最能干的學生,是個女孩兒,她站起來說:“課文主要記敘了高爾基想給列寧照相!蔽铱扌Σ坏。接著又一男孩說:“老師,我知道,是列寧要給高爾基照相!蔽抑缓眯紝W生睡覺。
趁著學生休息時,板書了幾個問題:高爾基為什么不愿意接見記者,卻愿意見小男孩?小男孩會不會再來給高爾基照相?(這應該是本文的難點,要弄清這幾個問題,必須認真去讀,通過閱讀理解課文內容。體會高爾基關懷,愛護兒童的思想感情。)看著一個個的小腦袋睡得香甜,我的教學計劃也將落空。其實我也很疲勞,八月的酷熱,格外讓人煩燥不安,室內溫度39。于是我放起了輕音樂,接著我又放了課文錄音,規范的普通話配上音樂,教室里有一種溫馨的感覺。漸漸地學生一個接一個地抬起頭來,這下有好幾個孩子舉手說,自己知道了,課文寫的是:一個小男孩想給高爾基照相。因為沒帶膠卷而沒照成相的故事。
“小攝影師”指的就是這個小男孩。我相機出示了課文插圖,一看就明,接著我領讀了一遍課文,語速稍慢,通篇基調是親切溫和而又輕柔的,注重人物內心世界的表達。很快學生非常愿意去讀書了。(借這機會鼓勵學生用已有的閱讀能力去勾畫小男孩,高爾基表動作神態的詞。)板書:
小男孩(圖片) :扔擺忘上
高爾基(圖片) :請聽給盼
提示學生,作者沒有交代事情的結果,給讀者留下了豐富的想象空間。(這是一種寫作特色)。我在這里重點指導,跳躍性的出示了課文最后一段,引導學生接著往下寫寫這個故事。(續寫)在續寫的時候,引導學生大膽想象,要注意的是,想象出來的情節要合理,讓人能接受,在語言的組織上,注意語句要連貫,完整,表達的意思要清楚。比如“一張珍貴的照片”(本人作了口頭范文引路,學生是情不自禁的狀態下寫作的,學生完成不錯。有個孩子題目“來之不易的.照片”內容合情也合理。就連成績差的學生也能根據自己的想象寫上200多字的小作文。)通過學生練筆,引導學生,文章這樣的設計結尾能給讀者留下豐富的想象余地。
怎樣設計結尾能給讀者留下豐富的想象呢?在這知識環節上,閱讀與寫作同步。要確定自己所寫事件的結尾是否唯一。如果不是才可以試著設計給讀者留下豐富的想象余地的結尾。并不是所有的題材都能設計這樣的結尾。比如,寫景,狀物都不太適合。因為這樣的結尾是要抓住讀者的心里,給讀者適當的提示,以利于讀者進行想象,這是一種寫作討巧。如,描寫退休老公安見義勇為抓小偷的事,當寫到老公安與小偷進行搏斗時,被小偷砸傷了頭部,而且傷勢很重時,那么他能否脫離危險,是否犧牲了?(為了給讀者留有想象余地,不必直接給出結果,可以這樣設計結尾:“救護車趕到了,那老公安被抬上了車,只見車急匆匆地開走了……)
落實閱讀與寫作。本文表達上的主要特點是通過對話和細節描寫,展示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出示“12—14”自然段人物語言。(這個細節反映了小男孩對高爾基的崇敬和見到高爾基后的激動與驚喜。)為了落實閱讀與寫作的成功,我出示了作文題目“一個我最愛的人”。學生看到題目后,紛紛舉手說自己最愛的人是誰,但大部分學生還不能用具體的事例來表現人物品質。于是,我以自己的親身經歷講述了我的母親。母親的真愛與無私,我已經講不下去了,淚水終于淌下了,全班孩子都跟著我哭了。我又結合自己人生的坎坷與學生近幾天來的學習態度,告訴學生,老師只想把自己全部的愛,全部的經歷都給予學生,不想讓自己的學生也像自己一樣,半途選擇人生是多么的艱難。我的講述讓孩子們哭得很傷心。
故事內容:36歲的我,因為復習考試,全部生活都是母親照顧。有一天,我想喝玉米糊,母親給我煮了一碗,熱騰騰的冒著熱氣,母親邊吹邊說:“趁熱吃!”我轉過身來,一端碗有些燙手,我生氣地說:“這么稀……”說著,將一碗玉米糊扔在地上,母親佝僂著腰小心翼翼地去撿地上的碗碴,邊撿邊說:“我再去煮,我再去煮……”其實母親悄悄地在流淚,至今,母親彎腰的那一刻苦,讓我刻骨銘心的難過……
我的真情講述感化了孩子們,那些沒完成家庭作業的學生,一個個跑到我面前又是鞠躬又是表決心,此時此刻苦我感受到了孩子本身是善良的。于是我讓孩子們寫作文“一個我最愛的人”。很快學生進入了角色,有一部分孩子寫的是我,并寫了我講述的故事,幾乎都能用事例來表現人物特征,基礎好的,文中人物對話處理得也不錯。
就這“投機取巧”的功夫完成了本課。但本人最清楚了,不可用“成功”二字表白。學生的學習動機都顯得單一,老師的教學也明顯的強牽附會,缺乏目標的確定性,與新課標的理念也是有些沖突的。本文的主要特點是通過對話和細節描寫,展示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在文本處理上應是要通過反復朗讀,讀中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本課明顯可以分角色朗讀,而我卻因為學生的糟糕狀態“半路截車”“隨心所欲”。這樣對班上中偏下的學生是達不到教學目標的。
為此,有利也有弊。不過,語文的學法與教法在本人心目中,真是不能“一錘定音”。語文是一片廣闊的天地,或許學習方法比學習本身更重要,正確的方法會使你學習效果事半功倍。(愛因斯坦)
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4
在本組課文的學習中,教材首次提出開展“記錄自己課余生活”的綜合性學習的要求,安排在《我們的民族小學》的后面,目的是使師生了解安排此項活動的意義、目的'及開展活動的方法。因綜合性學習不是一次完成的,因此,在《爬天都峰》的后面,有編排了“綜合性學習提示”,提醒學生繼續完成綜合性學習的任務。
本組無論是閱讀、還是口語交際、習作、綜合性學習等訓練,都與豐富多彩的兒童生活這一主題密切相關。比如,在導讀,點出了本組的專題,課文為這一專題提供了豐富多彩的內容;口語交際、習作、綜合性學習,從課內到課外,繼續圍繞本組專題展開,“語文園地”中的“展示臺”則是這一專題訓練的拓展和延伸。教學中要加強整合的意識,注意發揮整體優勢,使本組教學形成一個有機整體。
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5
國慶節放假前得知開學后要講先行課,假期里我就開始了備課,做課件。今天的第一節課我按時講了課,可糟糕的是我沒有很好的掌控時間,以致沒有處理完文本就倉促下課了。課下,我反思自己的課堂,結合本學科組同事的建議,反思如下:
一檢查生字詞費時太多。
我借鑒網上的課件,將課后生字條和田字格里的生字寫在“小雨點”上,點擊出示。我本想利用比賽的形式活躍課堂氣氛。可是因為開火車進行,給每個同學讀字詞的機會,既沒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還耗費了時間?梢赃x擇兩名同學比賽,生字只出示生字條里的。對于出錯的生字多讀兩遍即可。在這個環節的處理上浪費時間真是不應該。
二指導朗讀要求過高
我本來設計把一二段的朗讀作為重點指導。在第一段要讀出秋雨的溫柔和清涼,讀出秋天不知不覺的到來,我將需輕讀的部分設為紅色字體,孩子們思維定勢認為紅色的就要重讀。我示范讀“輕輕地”,孩子們卻在我的引導下放低了讀書的聲音。孩子們讀出了感情,可我覺得不夠到位,就反復引導,也在無形中浪費了時間。
三教學環節設計面面俱到
在概括課文內容環節上,因為本課是散文,學生概括不出來。可以換為課后問題:“課文從哪幾個方面來寫秋天的雨的.?”
在處理第二段時不用把句子一一出示,可以出示整段。先講修辭——比喻、擬人。讓孩子們去找比喻句擬人句。處理第三段時,可抓住動詞。第四段可用問答的形式理解動植物的活動。重點了解松柏穿上油亮亮的衣服。體會此段比喻擬人的用法。
簡簡單單教語文,我卻將之變得復雜起來。唉。不過感覺自己設計的好的地方也有幾方面:
一出示秋天的圖片,讓同學們仿寫比喻擬人句,加以指導,就出現了些有新意的句子。這也給孩子們畫秋天提供了素材。
二講中心句和總分總的結構。這為園地三的習作提供了寫作的模式,我贊成石頭的“先入模后出!敝f。
三對“五彩繽紛”的處理還可以,先找出顏色再來用詞語概括,學生概括得很全面。
講完課,心緒難平,可是想想了解了自己的不足,才好對癥下藥,才會更進一步,未必不是好事。
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6
《槐鄉的孩子》這篇略讀課文主要描寫了生活在槐鄉的孩子們采摘槐米的經過,贊美了槐鄉孩子純樸、節儉、吃苦耐勞的品質。雖然勞動是辛苦的,孩子們卻從中獲得了勞動的快樂。
由于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因此我采用教師點撥,學生自學的方法,試著使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明確略讀課文的要求,在主動參與的同時,逐步掌握此類課文的學習方法,達到教師完全放手的目的。
教學時,通過查閱工具書和小組合作學習解決了課文字詞,熟讀課文的的基礎上,我只給孩子們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槐鄉的孩子和我們有什么不同呢?他們可愛嗎?你是從哪些描寫中體會到的.?”圍繞問題學生很快找到了相關內容并說出了自己的閱讀體會。如:勤勞懂事,從不伸手向父母要錢,靠自己的勞動交學費;吃苦耐勞,有很強的自立精神;采摘槐米雖辛苦,但孩子們以苦為樂等美好品質。
整節課下來感覺特別順,不用處處攙扶了,可見教師說多了也許會束縛住他們馳騁的思想。老師應完全可以在充分了解文本意圖的基礎上,指引他們,放手讓他們去讀、去說、去悟。當然,這樣做占用的時間要比平常多一些,但是我想“磨刀不費砍柴工”長此以往學生聽、說、讀、寫等語文能力定會大大提高。同時我也深知這一切必將落實在踏實閱讀的基礎上,這也是我一直努力的方向。
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7
總人數:47人
合格人數:46人
優分人數:96以上:8人;90—95:13人;85—89:10人。
一、聽記考查。
正確率:75%
失分原因:第二小題的拓展填空,學生寫錯別字。
二、先說后寫。
正確率:70%
失分原因:學生的回答過于簡單或者寫錯別字。
三、語基過關。
1、正確率:49%
失分原因:錯別字:“試”“嬌”“命”“醒”,個別在拼寫“涼爽”時寫成“糧食”。
2、正確率:68%
失分原因:學生對多音字的掌握不夠準確,沒有認真看題,粗心大意。
3、正確率:40%
失分原因:學生聽課不認真,不動腦筋思考,思維方式單一,還停留在很表面的認知階段,基本上都寫成“它們都有青字”,而不會寫“形近字”。
4、正確率:100%
失分原因:無
5、正確率:72%
失分原因:搭配不當。
6、正確率:43%
失分原因:錯別字“喪”,或者不會寫。
四、能力拓展。
1、正確率:21%
失分原因:錯別字或者句子補寫不恰當。
2、正確率:11%
失分原因:錯別字或者不會寫。
3、正確率:26%
失分原因:錯別字“壽”和“曇”。
五、讀寫聯通。
1、正確率:21%
失分原因:主要在第三和第四小題。第三小題學生的理解不到位或者只寫了老狼借口的前半句。第四題是學生的主觀理解偏差,想到的東西很表面。
2、正確率:2%
失分原因:本來不想給滿分的,但有一個想象力很豐富,語言描寫別出心裁,所以只給了一個滿分。失分的大都是描寫的不夠具體詳細,甚至還有人不會審題,偏離題意。
從以上的.數據來看,在平時的教學中,我還必須把讀寫訓練作為重點,加強字詞的鞏固訓練,特別是作文方面,教會學生審題和抓住重點進行習作。本次測驗,相對一二單元,學生都有所進步,但失分的地方又丟得不應該,特別是因錯別字而丟分更不應該。
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8
《小露珠》是一篇文質兼美的課文,深受同學們的喜愛。這是一教師上這堂課中的三個教學片段,從這些片段中,可明顯看出該教師十分重視口語交際的訓練。首先,教師為學生創設了良好的說話情境,激發學生自主交流的欲望。課文中的人物,都是以童話的形式出現,一下子拉近了與學生的距離。
如片段2中,當老師剛說完假如你是金黃的向日葵或是碧綠的白楊樹,你會怎樣感謝小露珠呢?有些同學就已經迫不和待地舉手了。再如片段1中,進行小動物與小露珠的對話,每一組同桌說得都是那么投入,有的甚至加進了扮演。
正是在這樣一個輕松、愉快的情境中,學生才會滔滔不絕,出現“老師,我,我!”的局面。其次,增強說話的彈性,讓學生在互動中得到口語交際能力的鍛煉。看得出,該教師是精心設計了這一系列的說話環節,且每一個對話都留有開發、選擇的空間。
如片段1中的對話訓練,同桌選擇自身喜歡的小動物,根據所選的動物,對方說出相對應的贊美的話。什么“披著綠衣裳的`小青蛙”“威武的小蟋蟀”“五彩繽紛的小蝴蝶”等等。同時,若把這三次說話進行比較,不難看出說話形式是從易到難。
片段1較普遍,提示語在前;
片段2稍有難度,提示語在后。
片段3更難一些,要求學生加上人物說話時的動作、表情等。這樣,也教給學生一種寫作方法,可謂是一舉兩得。最后,以情感為紐帶,牽動學生心靈。
片段3是本課的高潮,大家說著各種感人的話,想留住這是一堂有滋有味、有聲有色的語文課,相信會在小露珠。此時,師生達到一種共鳴,大家都陶醉在難舍難分中,期待著內、外都美的小露珠明天的到來。在優美的朗讀中,給全文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同學們的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9
這一課因為景美,所以作者所用的詞匯也相當豐富與華麗,這就帶來了生字多的弊端,課前我布置了學生預習并查找相關資料,但忽視了學生才剛剛進入三年級,“預習”對他們來說要求不具體,他們還不清楚怎么才算是預習了。布置了課前朗讀,更忽視了學生之間的朗讀差異性,導致部分學生第一課時學完,文章也沒讀流利,有些句子讀不通。反思這些問題,主要是兩個原因導致的。
一是課前預習時,預習的要求不明確,有些學生認真的,自學了生字詞,讀了很多遍課文,讀流暢了。而有些不自覺的'學生卻連文中的字詞都沒讀準。
比如第三小節中的幾個景點,“孤山”、“白堤”、“蘇堤”、“小瀛洲”、“阮公墩”等詞,很多同學都要讀錯。發生這種問題的第二個原因也是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第一課時設計中的漏洞,是一個不應該忽視的錯誤,就是漏掉了最重要的一點,關注學生的課文朗讀。因為詞語多,難理解,教學設計時只想著要把一些難的詞語融入課文,讓學生在理清文章思路的過程中,在文章中學詞語。想著如何把這些詞語串起來,反而引起了反效果。因為沒有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和機會認真地讀課文,沒有整體把握文章,所以詞語學得也那么生澀和別扭。通過這堂課的教學,讓我明白了,課上安排適當的時間給學生朗讀是非常重要的,是不容麻痹大意而忽視的,有了這個教訓,以后在進行教學設計時這個朗讀的環節我會特別注意,避免犯同樣的錯誤。
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10
在本節教學中,學生對空氣的探究有著極大的興趣,在以后的學習中,有關空氣的知識將不斷出現,因此學好本課,對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激發學生探究空氣的興趣是十分重要的。這節課引導的好,就可以為整個單元的學習打下極好的基礎。
本課內容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空氣確實存在并占據空間,是借助水的'幫助,通過空氣在水中形成氣泡來間接看到空氣。第二部分是我們周圍存在著空氣。在學生懂得通過實驗可以發現空氣的基礎上,鼓勵學生用別的實驗去發現我們周圍哪些地方有空氣。這部分是激發學生對周圍事物探索的興趣,調動學生運用所學本領的積極性。第三部分是空氣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讓學生在看、聽、說、玩中認識空氣與人類的密切關系。
空氣是一種沒有顏色、沒有味道、沒有氣味、透明的氣體,這些性質不能直接用眼睛觀察到。在本節課第一環節“找空氣”中,我充分放手給學生,使他們自己動手、動腦,充分發揮了自己的聰明才智,想出了許多辦法來驗證了空氣的存在;在第二環節“稱空氣”中,用的是氣球,效果不太明顯,只有三個小組的實驗效果比較明顯。如果以后再次做這個實驗,一定要把實驗指導嚴格到位,如果操作中不夠嚴密,導致實驗不夠明顯,將收不到預期的學習效果;第三環節“空氣會跑嗎?”這一實驗中,如果能給學生自己動手的時間,再明確集氣瓶的正確使用方法,相信會取得更好的效果。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精心設計實驗,讓學生人人參與實驗,并在實驗中細心點撥,最后很自然地得出結論。在教學中,我積極貫徹“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力求在學生學知識的同時培養他們探究知識、獲取知識的能力。我主要采用“實驗法”讓學生通過實驗操作,親身感受空氣存在,并占據一定空間。本課教學既需要學生之間團結合作,進行探究實驗,也需要學生多感觀參與學習,發揮每個學生手、腦、耳、眼、嘴等功能,讓他們動手做一做、動腦想一想、動耳聽一聽、動眼看一看、動嘴說一說,讓他們在五動中掌握知識,培養能力,陶冶情操。
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11
《你好!新年》,這是一首現代抒情詩,整篇文章,圍繞新年給大家帶來的事物展開抒情,因為新年是每個孩子都熟悉、喜歡、并且經歷過的,所以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容易,沒有遇到特別大的障礙,像對“每一個夢,都像山谷的小溪一樣明亮”的理解,程度好的學生可以說出來,其他同學稍微指導一下即可。課堂設計上,充分讓學生朗讀課文,有個人朗讀、小組合作朗讀、男女分讀,以及全班齊讀等形式進行朗讀。在課堂中,還進行了對學生說話的訓練,比如,仿寫:新年還帶來什么呢?句型為:她帶來____,給每一_______。學生的表現都很積極,在小練筆方面,學生的新年新計劃,老師需要進行適當的點撥。學生在點撥過后,都能理解新年的到來,是新的開始,給我們帶來了新的'希望,他們能夠制定新的目標。整體來看,整堂課的教學效果還是挺好的。
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12
《掌聲》講述的是一個殘疾的小女孩英子,由于不愿讓人看到她走路的樣子,上學時總是最早來,最后走,盡量不讓自己的殘疾表現在大家面前,內心充滿了自卑感。新來的老師不了解情況,請她到講臺上講故事,她在同學們掌聲的鼓勵下,終于大膽地上來講述自己的故事,獲得了同學們熱烈的掌聲。從那以后,她變得開朗了。幾年后,她寫信說出了自己內心的感受:那次掌聲,給了她信心,給了她生活的勇氣。她很感謝大家。文章選材很有感染力,如何調動學生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進入殘疾人的內心世界,如何對待生活中的弱勢群體是這節課要解決的兩個問題。我上課時注重對學生進行情感與價值觀的引導,在字里行間的研讀揣摩中,來感受人都是平等的,我們應當尊重每一個人,并通過情感評價和潛移默化的滲透,使學生與文本產生共鳴。
在教學過程的設計中,我抓住兩次寫掌聲響起的`句子進行重點分析解讀,從第一次掌聲響起向前鋪開,一起探究英子的自卑的表現和原因;從第二次掌聲響起向后延伸,揣摩英子在掌聲前后心情、性格等的變化,使學生感受到了,掌聲對學生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情,卻帶給英子心靈以極大的震撼,掌聲的響起,時機不同,效果卻是更進了一步,以至于改變了英子的一生。讓學生知道人與人之間都需要關心、鼓勵,不能歧視任何人。
抓住兩次掌聲同,進行重點研讀揣摩是本節語文課的一大特征。我先讓學生進行修改化的閱讀,采用了“以讀代講,角色轉換”的方法,讓學生入情入境地反復讀書,教師示范讀等多種方式,通過情境的呈現與評價,讓學生悄然走進文本,走進英子的內心世界,表現出對英子的同情和對英子轉變后開心的心情。真正做到在讀中感知,在讀中體味,在拓展延伸發展環節中,讓學生替英子把信寫完整,或給英子回一封信,使情感目標得到了升華,成功地完成了教學重難點。這節課,學生體會到了“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幸福。
當然在教學中,我雖然細細研讀了文本和課標,對課堂可能出現的問題也有了多種預見,但是,對個別問題還不能很好地解決,朗讀的形式也多樣化,卻不能把學生的朗讀水平提高到更高層次。
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13
《拉薩的天空》是一篇意境優美的散文,作者以其細膩的筆觸和華美的語言描寫了拉薩天空的湛藍、透亮。表達了一種向往和喜愛的情愫。課文語言精美,用詞準確、生動,比喻貼切,對拉薩的天空描寫細致而且形象,是培養學生語文能力,激發學生審美情趣的好文章。教學中,我讓學生充分感受美景、細細品讀語言,讓學生在與文本的對話中,很自然地感受拉薩天空的美和藍。
一、圖片展示,激發興趣
對于置身城市中的孩子而言,天空顯得不無特別之處。學生剛接觸這篇美文,雖然讀來滿口余香,但感情方面還是顯得陌生和遙遠。通觀全文,一個“藍”字貫穿始終,湛藍、藍寶石、藍天、藍得令人神往、藍晶晶,作者濃墨重彩去描繪眼中溢滿的“藍”,讓人無限神游于拉薩的天空上。此時,水到渠成地通過多媒體,展現拉薩天空藍的圖片,使得抽象的課文內容形象化了,靜態的課文內容動態化了,平面的課文內容立體化了,美侖美奐的畫面一下子拉近了學生和文本之間的距離。叫人不由得對拉薩產生喜愛情感,為課文的下一步學習奠定了情感基礎。
二、抓住比喻句,品讀“藍”
課文中出現了2個比喻句,第一個出現在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將湛藍、透亮的天空比作了用清水洗過的藍寶石,在教學中,我適時引導學生抓住比喻這種修辭手法的特點,即比喻的事物和被比的事物是有相似的地方的,讓學生通過畫面和美美地朗讀想象兩者的相似點,學生很自然地能夠說出天空藍得深、濃、純,從而更好的理解了“湛藍”這個詞,而用清水洗過的藍寶石又體現了這天藍得沒有雜質,純凈至極。在多次品讀中,拉薩天空的主要特點“藍”不言而喻。最后通過美美地背誦,升華感悟,與作者產生共鳴。接下來,仍然抓住比喻句,簡單過渡到最后一個自然段,將拉薩的天空比作圣地的窗簾,比喻貼切、生動。學生更充滿了濃厚的興趣,想去拉開窗簾走進拉薩看一看。
三、找喜歡的語句,感知文本,以讀促悟
教學的本質是對話!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睘榱梭w現這一全新的閱讀理念,我的教學設計立足于“閱讀文本”,引領學生反復觸摸文本語言,“披文入境”、“潛心會文”,實現教學的和諧互動,使閱讀教學過程變成一種動態性的、生成性的對話過程,在教學第2-4自然段時,通過讓學生找、劃自己喜歡的句子,把時間完全交給學生,讓他們在自主學習的氛圍中,帶著自己獨特的閱讀體驗,通過讀、談的方式來體會拉薩天空的美,讓他們學會感悟文本的語言。這種方式較好地實現了新課改中的教師角色轉換。教師與學生平等對話,為學生學習創造了溫馨和諧的氛圍。
以上教學設計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有不足之處:
一、預設不夠合理成熟
1、原想通過找比喻句的方式,自然過渡文本,實則三年級的`學生剛接觸這種修辭手法,想要一下子找準確,確實不易。學生更容易與“掬一捧藍天可以洗臉”這樣的夸張手法混淆,1分鐘可以解決的問題,到了孩子這兒就是3-4分鐘,且效果并不明顯,達到了副作用。這不太明顯的比喻句其實可以放入學生找、劃的句子中,進一步感受拉薩天空的“藍”,教師可簡單告知,作者運用了貼切的比喻,將拉薩的天空比作圣地的窗簾,生動、形象。這樣學生更容易接受比喻手法,品讀優美語言的同時又升華了對拉薩天空獨特特點的理解。
2、通過找喜歡的句子,想使課堂生成更加靈活。而對于三年級的孩子來說,他們喜歡的句子往往是自己容易理解的句子,如文章的3、4自然段,通俗易懂,語言也很優美,孩子自然首選這些句子作為自己喜歡的句子。而這和我原本的預設相悖,本文重點是文章第二自然段,對于這一段的理解相比后文,學生理解起來有些困難,于是在品讀到此句時,下課鈴就打響了。教學環節預設不夠細致,導致在課堂教學中,教學時間把握失控,頭重腳輕,顯得很不和諧。若能緊扣住“藍”這一主線,讓學生去找一找,劃一劃具體描寫描寫拉薩天空藍的語句,抓住關鍵詞展開想象,或許效果更佳。學生也很容易找到“純凈”、“明潔”這樣的關鍵詞。
二、品讀不夠到位、透徹
文中有這么一句“有貼著山頂的白云映襯,湛藍的天空顯得越發純凈;有拉薩河畔草地的對照,湛藍的天空顯得更加明潔!比绻寣W生光從字里行間去理解含義,去體驗作者的情感,是比較困難的。我抓住了排比修辭手法和找近義詞的方法讓學生記住了這一句,課后試想,這種記憶很有成效,但只是暫時的,還是應該通過語言本身來感悟記憶。通過圖片的展示,抓住兩個關鍵詞“純凈”、“明潔”,感受“湛藍”,再抓住“越發”和“更加”二詞,出示圖片,只見藍天之上,白云悠悠,白云下邊就是一座雄偉的山峰,山前是一片綠茵茵的草地,草地邊緣則有一條清亮亮的小河緩緩地流過。引導學生看圖進行對比,瞧,拉薩的藍天與白云、藍天與綠草,色調上產生的對比多么強烈,多么明朗,拉薩天空的純凈、明潔在腦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拿起書本細細地讀文,孩子們就深深地沉入了拉薩美麗的風景中,仿佛身臨其境,喜愛之情油然而生。接著通過范讀、指讀、評讀、配樂讀等方式,讓學生邊聽邊體會,邊讀邊感悟,使課堂上的每一位學生都感受到文本所描述的情境,把自己融入到課文的情節中去,我想這樣的教學設計更加的人性化,操作起來也會是事半功倍的。
三、教師課堂語言需要精煉。
上課語言羅嗦,語言不夠精簡。雖然在課堂中,我已經有意識在改變,但效果不太明顯,仍需要繼續努力,通過一次次的磨練,盡可能的讓課堂成為學生主動學習的陣地,而不是一味地灌輸。
四、課堂應關注每一位學生
關注學生,尤其是學困生方面還做得不夠,這樣優美的文章,也應讓他們參與進來,通過優美地朗讀,展示孩子的特長和進步,更好地激勵學生,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教師應該調整好心態,關注每個孩子的發展,我想這樣的目標任重而道遠,需要我們攜手共創。
課堂教學藝術,本身就是一門需要不斷完美的藝術,我在不斷的反思中前行,去探索更為扎實有效的教學方法,讓自己的課堂不斷迸發出蓬勃的活力與朝氣!
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14
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學生是對話的主體,教師不僅是課堂閱讀活動的組織者、還是學生閱讀的促進者。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擺正自己的位置,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把課堂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引導學生進行多樣化的個性化閱讀。
實際上,精讀課文是略讀課文的基礎,而略讀課文是精讀課文的補充,它們都是學生在獲取閱讀最基本的方法方面有著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略讀應該與精讀一樣重要。大教育學家葉圣陶也曾就精讀課文和略讀課文的作用做過精辟的論述,他說:“如果只注意于精讀,而忽略了略讀,功夫便只做得一半!逼鋵,在信息高度發達的今天略讀的作用就顯得更為突出,他能即迅速而又便捷地獲取大量信息。所以,就應用程度而言,略讀就顯得比精讀更為廣泛。所以我們便不難知道編者安排略讀課文教學的最大目的就是讓我們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讓學生自己把課文讀懂,在實踐中掌握更多更好地讀書方法。
可是我們的老師是怎么做的?要么覺得內容超好而像精讀課文那樣細嚼慢咽,條分縷析,要么就是讓孩子粗糙一讀,匆匆一過,這樣的教學效果自然難如人意。殊不知從三年級起每冊的略讀課文都占到八分之一,到了四年級往上,自然數量就更多,如果按照上述幾種方法進行教學的話,我們就沒有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孩子的綜合能力怎么得以提高?到何時才能完成九年閱讀400萬字的閱讀量,現在想想這種現狀的確令人堪憂。
至于略讀課文怎么教?怎樣能在短時間內達到效果的最大化?我有了一些不成熟的閱讀策略不妨拿出來以起到拋磚引玉的效果,也算是我在《找駱駝》一文的所謂亮點吧,還望各位不吝賜教,批評指正。
首先,以疑激趣,從“找”入手。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這樣一段精辟的論語:“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里,這種需要特別強烈!鄙賰盒闹械拿娇履暇褪巧钍芎⒆酉矏鄣娜宋,我以柯南為契機,說:“柯南是偵探,那你們想不想當偵探,今天老師就帶你們當一回偵探去幫一位丟失了駱駝的商人找駱駝!
這樣的導語極大地激發了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他們一個個情緒高漲,急不可待地想往下學習。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但到底怎樣去實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這就是我要說的第二個問題:緊抓課前提示,明確教學目標。
文章前邊的導讀提示,往往是文章的根本,它里邊涵蓋課文主旨和課文內容的框架,我們只有緊抓這個大綱,讓學生有章可循,而不是大海撈針,這樣將會讓學生知道朗讀課前的導讀提示對學習課文的重要性。當然,再緊緊地抓住這問題進行組織教學,那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不想突破都難。
這樣做的還有一點是對培養三年級孩子學會質疑問難,使眾多問題明朗化,重點化起到一個潛移默化的作用。
關注全體孩子,讓每個孩子都動起來一直是我追求的,但十個指頭有長短,你很難要求每個孩子都做到。該怎樣平衡協調這個問題呢?我是這么做的:我結合閱讀提示設計了三個問題,相當于三關,過一關及格,過兩關良好,過三關優秀。這樣一來,他們小小的心充滿斗志,充滿被認可,每個孩子都給自己設定了在這堂課上的遠大目標,你光看一下他們的笑臉,他們那閃爍著挑戰的眸子便知道他們學習的熱情被我所激發。
第三,合作交流,個性表達,智慧碰撞。
把孩子領入學習之路,這只是萬里長征第一步,可到底該怎樣有效地組織學生上略讀課,尤其對三年級這幫剛接觸略讀課文的孩子來說,我還真拿捏不住,生怕掌控不了課堂而犯老毛病——和孩子搶著講。但這次我就給自己說:放手讓孩子們去讀吧,你只要把自己做好,組織好他們就行。讓我高興的是:孩子們在小組合作交流這一環節中是那么投入,神情是那么專注讀得很投入,很充分,一雙雙明亮的眼神清澈可見,過了幾分鐘,你可以看到有讀懂的喜悅,興奮。有沒有讀懂困惑,還有沒有讀完的急迫。不出十分鐘,一個一個小組的`合作成果展示出來,每組孩子甚至每個孩子都渴望上臺表現,一展風采。
誰能說那一張薄薄的紙片上沒有學生甚至是那些學困生辛勤的汗水。
在講商人和老人對話這一部分時,本來計劃是他們說出商人的焦急,高興,憤怒等情緒后再男女分角色朗讀商人和老人的對話,最多再來一組單兵操練。實際上欣賞的很多名課也都是千篇一律。講到此,我原以為大功告成,誰知我的學生讀書的情緒高漲,表演欲望強烈。我還真不想掃了他們的興。就想,我的課堂我做主。何不就此讓他們再多操練幾回看看會不會有更高的突破。即拋開課本內化自己的語言,比較準確把握人物的感情呢?。
視頻中的幾組朗讀表演是一浪高過一浪,你光從這幾個小朋友的臉上就可以看見他們對文字體會的深刻。這不能不說是我這課隨機生成試驗中的最亮點。
第四,設計得法,水到渠成。
時間在一分一分的流逝,這節課在這一高潮過后本應趨于平淡,我也本該順理成章的總結,以我的本意設計是學了這篇文章,你們懂得了遇到事情該怎樣做?預設的答案是遇到問題多思考,多觀察,多動腦,到這個程度即可?墒俏铱吹竭有孩子在高揚小手,就問問,誰知又是一語驚人:遇到問題不能慌,不能急,我們應該多觀察,多動腦子。朋友們,聽聽,這又比前邊的預設高了一個層次。我就趁勢打鐵,誰能總結一下咱們略讀課文的學習方法?這時我已有自信,我深信我的學生能說出來。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實際上,對于這一課或者別的課,我們在座的同仁,只要你在課堂上引導得法,在課堂中多挖掘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充分朗讀,充分交流討論,放手讓孩子去說,那么訓練孩子,給孩子更多的感性機會的這個磨刀一定不會耽誤他們閱覽群書這個砍柴的功夫,我們的孩子一定會積少成多,聚沙成塔,久而久之,你一定會有更加欣喜的發現,我的這幫毛孩子咋這么聰明,咋這么會說。
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15
《風箏》一課講的是作者兒童時代和小伙伴一起放風箏的事情,文中寫了做風箏、放風箏的快樂,也寫了因風箏丟失焦急失望的心情,而最后又燃起一絲希望。課文充分展現了兒童時代的天真、快樂,也展現了兒童內心對幸福的向往和追求。
為了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能夠積極參與語文課堂,在備課中,我主要抓住文中的重點句子進行指導,進行引讀,不斷提高學生讀和說的.能力。如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寫道“童年的時候,我們這些孩子,最大的快樂就是做風箏、放風箏!蔽易プ∵@句話,引導學生進行仿寫。( )的時候,我們這些孩子,最大的快樂就是 ( )。當時,孩子們的興趣一下子就被調動起來了。孩子們的生活真是太豐富了,孩子們的思維太廣闊了!跋奶斓臅r候,我們這些孩子,最大的快樂就是吃西瓜、吃雪糕。”“冬天的時候,我們這些孩子,最大的快樂就是堆雪人、打雪仗!薄按禾斓臅r候,我們這些女孩子,最大的快樂就是用柳條編花環、戴花環!薄罢n余的時候,我們這些孩子,最大的快樂就是丟沙包、跳長繩。”等20多種說法,我真的太佩服他們了。然后我緊緊抓住做風箏時的快樂來教學。首先用“你放過風箏嗎?放風箏時你的心情是怎樣的?”來導入教學,學生個個都說心情快樂。接著我又用“你做過風箏嗎?”帶孩子們進入作者做風箏時的快樂心情。通過自由朗讀、比賽讀、默讀的方式,讓孩子們找出哪些句子和詞語表現出了做風箏時的快樂心情。在一聲高過一聲的朗讀聲中,學生體會到了快樂,似乎自己就在做風箏一樣了。學習積極性再次調動了起來。
最后我布置了一個小練筆:仿照《風箏》的寫法寫童年的一件趣事,孩子們這一次的作文似乎比以往寫的都好,多數學生都能按一定的順序寫,能初步描寫自己的心理活動了。
【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上冊教學反思04-19
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教學反思12-05
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教學反思02-03
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01-22
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02-08
小學二年語文上冊教學反思01-22
【熱門】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12-07
【推薦】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01-18
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薦】01-18
【精】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