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學反思(13篇)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那么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教學反思 篇1
在三年級“障礙跑”活動中,要求學生用各種方法跑過、跳過、爬過、繞過若干障礙。游戲開始,教師讓各組嘗試做一遍游戲,然后請各組討論:“為什么有的同學過障礙很快,而且不犯規;有的很慢還犯規?”各組經過討論,進一步明確游戲既要快過障礙,又不能犯規的要求。“那么,怎樣才能達到這兩個要求呢?”教師啟發學生從活動中去體驗,去尋找答案。接著各組在做第二次嘗試練習。這一次各組過障礙的速度比第一次明顯加快,犯規也少了。
同學們在體驗還發現了一些規律性的做法:“跳溝”前要加速,繞桿前要減速。尤其是一名同學與眾不同的“爬過”低橡皮筋的方法引起了大家的興趣:其他同學到達低橡皮筋前,都采用從頭到腳依次爬過的方法,而他卻把身體橫過來與低橡皮筋平行,采用俯臥“橫爬”方法,所以他的動作比其他人都快。教師及時肯定了大家的“發現”,有表揚了這位學生肯動腦筋、大膽創新的精神,并進一步啟發學生:“想想,只要不犯規,還有什么更快、更好的過障礙的方法?”學生的練習情緒更加高漲,又出現“繞桿時身體主動內傾”和用“翻滾動作過低橡皮筋”的一系列“創舉”。
分析反思:
創造性地培養應該從小開始。實際上,兒童在幼兒時期就常表現出良好的創造力,他們會用積木在自己的床上、地板上構建自己想象中的天地。因此激勵學生進行創造性地學習,并使他們形成創造性學習的習慣,不僅能使學生獲取更多的知識與技能,挖掘出更多的潛能,而且還能使學生形成創新的意識和能力,獲得更多的.成功體驗。在體育教學中我們要創設條件,提供誘發創新思維的刺激,讓學生獲得充分的創新體驗。本課從教學中的問題出發,刺激和引發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他們充分體驗到創新的滿足,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另外,在教學過程中,如果發現學生的創意與我們的設想不一致時,千萬別“一棒子打死”,新的活動方式或游戲規則常常會在這樣的情境中產生。提倡學生進行創造性地學習比不意味著排斥教師的指導,也不是說樣樣事情都需要學生去創造,教師的指導作用是不能忽視的,在體育教學中將教師的指導與學生的創造結合起來。
小學教學反思 篇2
近年來,小學語文教學在《語文課程標準》精神的引導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的現象,正在向“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是協作者、組織者的新型教學關系轉變。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目標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正走向語文教學的前臺。
在教學《找駱駝》一課時,我注重學生的讀。
在教學第一小段時,請學生輕聲讀,并想一想你能從中讀懂什么?有什么不懂的'要問大家?讀后交流。
生1:我讀懂了商人丟了駱駝。
生2:我讀懂了它心里很著急。
師:你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
生2:找了好多地方看出來的。
生3:還可以從著急、趕上去問可以看出來。
師:你們看得真仔細,那誰能讀出商人的著急呢?(指名讀,自己讀,齊讀)
而在教學第2——9自然段時,分角色朗讀,有師生合作、生生合作、指名讀等。
更有趣的是教學第十自然段時,學生學用不緊不慢的語氣讀老人話時,學生的那副少年老成的樣子,真是讓人佩服學生們的創造力和模仿力。
小學教學反思 篇3
三年級科學課程是要以培養小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以改革學生的學習方式為重點的,適應全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全新教材。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就要面向全體學生。同時,它充分研究到學生在性別、天資、興趣、生活環境、文化背景、地區等方面存在的差異,在課程、教材、教學、評價等方面鼓勵多樣性和靈活性。所以在科學教學工作過程中,我始終堅持為每一個學生供給公平的學習科學的機會和有效的指導。據此,把本學期的教學具體情景總結如下:
一、做得比較好的方面:
1、在科學教學中認真貫徹新課程改革的目標。
20__年7月教育部正式頒布的《全日制義務教育科學(3~6年級)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指出,“小學科學課程是以培養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彼裕诳茖W教學中,同樣注重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團體主義精神、逐步構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為有夢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同時,更是加強對學生的實踐本事和探究本事的科學本事的培養。
2、明確課程理念、目標、任務,吃透教材,充分掌握教材的特點,從而做出與教材相符,與學生年齡特點相符的教學設計。
三年級科學教材的資料主要是生命科學方面的資料,是適應三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的,1~5單元包括了“植物”“動物”“我們自我”“水”“紙”五大方面的生命科學和物質科學的資料,而第6單元是從學生最熟悉的事物——米飯出發,引發一系列的學習活動,這些都是貼近生活的資料。所以,教學設計便研究到三年級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發展水平,將重點放在發展學生的觀察本事和對科學觀察的理解之上。比如第一單元中“大樹的觀察”,就是培養學生觀察本事,初步了解科學觀察的意義的資料。所以,設計教案時,就盡可能地以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為重點,以引導學生掌握科學觀察的方法為難點,同時重視學生良好的科學態度,熱愛生命、保護環境等精神的培養。
3、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讓學生主動參與科學活動。
三年級學生對周圍的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比一、二年級學生更為強烈和進取,所以,在教學中都盡量放手他們主動參與科學的學習探究。因為,三年級上冊的教材十分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所以,在教學中,注重滿足學生發展需要和已有經驗的結合,供給他們能直接參與的各種問題,讓他們更容易地進行科學的各種實際觀察和操作。這樣也比教師單純的講授訓練更有效,促進學生的科學本事的提高。比如,讓學生自我設計觀察方案,并經過戶外的觀察記錄自我的發現,以小組合作的形式讓他們分享觀察和實驗的歡樂,也提高彼此觀察、實驗的本事。同時,教師在作為活動的組織者,引領者和親密的伙伴,對學生在科學學習活動中的表現給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我的教學行為對學生產生了進取的影響。在這樣的開放的課堂環境下,學生對科學便會產生濃厚的興趣,經過多次的實際觀察和實驗活動后,自然也就提高了學生的科學本事。
4、設計好學生實驗與課堂演示實驗,要求學生掌握相關實驗的方法。
科學知識的掌握,很大部分都來自實際實驗中所得到的啟示和驗證。同時,實驗也是探究式教學與探究式學習的最主要的載體之一,依靠實驗,一些客觀的科學現實能夠轉變了學習探究的科學規律,從而使學習在科學的'實驗操作過程中體會著科學規律有存在,體驗著科學知識的構成。所以,每一次的實驗都必須嚴格設計,同時,也教予學生進行準確的科學實驗方法。
二、還有待進一步改善的方面
1、雖有挖掘教材資料,但在拓展課外相關知識方面深度還不夠。
為了結合探究性學習方式的要求,轉變評價方式與知識的構成的方式,我充分挖掘教材資源,同時也盡量引導學生經過教材資源的學習去發現更多的課外知識,使知識更加全面,充實。比如,在探究水與液體的區別時,能夠讓學生結合自我的生活經驗去交流水,海水,油,飲料,浴液……凡是學生能夠舉出的事物都能夠放手讓他們去討論?墒窃谟行┲R的拓展方面給予學生的自主探究就不夠,比如在米飯一單元中,沒有讓學生在初步區分石膏與淀粉同時,去拓展淀粉和石膏的各自不一樣用途等等。所以,在今后的教學中,應在把握好教材資料的同時,引導學生挖掘課外的相關知識,讓學生的知識更全面,這樣才能讓學生對科學和生活有更深更廣的了解。
4、未能充分放手讓學生自主去完成科學實驗。
科學離不開實驗。所以,科學教學很重要的一環節就是要引導學生進行嚴謹的科學實驗。雖然在教學中,我都會設計一些觀察和實驗方案讓學生分小組去探究,但由于涉及到安全的問題,有些實驗未能讓學生親身去體驗。比如,淀粉加熱的實驗,由于要用火,就沒能放心讓學生親自去操作。所以,在接下來的教學中,我應當讓學生明確明白安全實驗的重要性,并嚴格遵守實驗的步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安全的科學實驗。當然,能有另外的教師協助更好。畢竟,小學生的安全防范意識是比較弱的。所以,如果涉及危險性大的實驗還是由教師來示范比較妥當。
3、專業知識方面存在的不足。
由于科學不是自我的專業,又是第一次執教。所以,在教學過程中難免有一些不足。在教學當中,還是有很多細節沒能夠很好的處理,造成教學過程的不完美。還需要日后不斷提升自我本身的專業知識。同時,還要不斷去探究如何去完善課堂,讓學生學得更開心。
要生存,要發展,就要不斷創新。我加強對教育教學理論的學習和研究,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學習培訓,進取撰寫教研論文,以提高教學質量,開拓教學更寬更廣的前程。
小學教學反思 篇4
合作學習通過營造寬松、和諧、自由的學習環境,可能使每一個學生學習自主性得到發揮,個性得到張揚,確實能到課堂教學效率的作用。充分發揮“合作學習”,有利于學生的個性發展,學生各方面能力也會得到提高。
美術教育本身就是一種素質教學。培養學生的美術技能和藝術修養,是一門不枯燥乏味的學科。合作教學與美術教育相結合,能夠更好的讓學生在和諧、充滿藝術的氛圍中愉快地學習。在我平時的授課中,我也使合作教學發揮其本身的作用。以下以實例來說明美術教育中的合作教學。
在二年級的一節《泥塑》課上,我采用了小組合作進行制作的教學方法。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情感與態度:培養學生動手塑造能力,讓學生對生活充滿興趣。
2、知識與技能:運用壓、剪、滾的方法進行泥塑造型,掌握面具的`特點。
3、過程與方法:小組合作教學,直觀教學。
教學重點:用泥塑造型面具。
教學難點:運用基本工具和造型方法對面具的夸張設計。
在課堂實際教學中,我把這節課設計成用泥塑造型一個面具。面具具有夸張、怪誕的特點。利用孩子們平時都喜歡玩的橡皮泥來進行塑造面具造型。我把班級學生分成三人為一組。在每組的桌上擺放這節課需要的一些用具物品。在講授完知識點后,學生進行操作。
首先,每一個小組進行討論,討論自己小組所要塑造的面具造型是如何的?還有利用什么工具和方法進行塑造。如果每個人各自做一個面具,那么他的想法肯定有局限性。
其次,通過小組的討論分工之后,一方面可以提高效率,另一方面可以使作品更為豐富。一個小組討論下來結果是:一個同學制作面具的外輪廓,進行搓——捏——壓的制作方法。另一個同學制作面具的五官,第三個同學制作面具的裝飾。這樣子一個面具通過三個人的制作拼成一個造型。體現了三個人的想法。
最后,由小組決定一個成員上來介紹自己小組塑造的面具造型。把多人的想法結合在一起敘述,介紹自己小組的作品。
通過這節課小組合作教學之后,我發現首先在短短的三十五分鐘的課堂上,充分利用了時間。不會因為學生沒能在課堂上完成作業而沮喪,也不會因為想不出畫什么、做什么而傻傻地呆坐著。甚至,在合作過程中,也教育學生如何良好的進行合作,不會因為工具等一些摩擦而爭吵,也增進了學生之間的友誼。如今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大多數學生過分地考慮自己,但在合作教學中,就能彌補這一方面的缺點,讓他們學會與人分享也是一種快樂。
所以,合作教學在各個學科中同樣也適用,在我所舉的例子中,合作教學在我所上的美術教學中大大地提高了學習的效率,節約了時間,不會因為時間原因而影響了課程。在語文教學中同樣也適應,比如:讀一篇課文,讓學生分角色的進行朗讀。不光能提高了學生對課文的學習興趣,也提高了上課效率。
美術教育中的合作教學實破教學重點、難點時,運用“合作學習”有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在解決學生質疑問難時,組織小組討論,有助于確立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的地位。
當遇到問題含有多解性時,小組討論,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小學教學反思 篇5
美術是一門特別的學科,它能讓學生學到繪畫與制作的本領;能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發揮學生在各個方面的才華;能使學生感受美;能使學生熱愛學習。如今的美術課不再是以前那樣,教師在上面畫,學生在下面畫;素質教育已進入美術教學,在課堂中以發展學生為本,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在作業過程中,更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探究,讓學生學得輕松,學得快樂。美術課堂就好像一個樂園,讓學生樂在其中。
在教學過程中,經常有其他學科的老師羨慕地對我說:“你們美術課最好上了,不用從頭講到尾,學生興趣自然有,上課輕松又愉快!蔽倚σ恍Γ南胍钦婺茏屆恳还澝佬g課輕松愉快又有良好的效果,這個美術老師的造詣可不一般了。美術課要想上好,還真不是那么容易,課前的精心準備,課堂的情景創設、環節安排、個性輔導、多樣評價以及課后的反思等等一樣都不可少,都需要美術老師下功夫來思考、推敲。
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樣的美術課稱得上好?怎樣上好美術課呢?在思考的同時,我又在一次次實踐的檢驗中尋找答案。為此,通過平時教學工作以及課外的學習探索、實踐與反思,我認為想上好美術課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美術課前的準備
美術課的準備絕不僅僅是教具的準備,它要有更廣泛的內容。比如在《節日的裝飾》這一課里,教具是制作好的各種各樣的手工裝飾品,為了讓課堂更有氛圍,我試著準備了一些《快樂的節日》等一些有節日氣氛的歌曲,這些歌曲在課堂氣氛的烘托上起了很大的作用。在指導兒童繪畫創作時,也可以有選擇的播放一些音樂,用音樂的和諧美去感染學生。在其大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可以使學生的`繪畫創作增強藝術效果。音樂手段的運用,給學生帶來了心理上的美的感受。促進了新知識的掌握,新技能的形成。除了有形的課堂資源的準備之外,更要準備的是老師多方面的知識、深厚的文化底蘊。
二、美術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是重點,很多問題都值得深入探討。這里我想談我一直在思考的一個問題:課堂教學的有組織性和引導兒童自由創作可能會出現的無序性的矛盾。課堂教學的有組織性是上好課的保證,這是大多數教師認可的原則。但有些類型的美術課往往不需要孩子規規矩矩端端正正地作業,比如一些手工課,需要幾個兒童合作完成,小朋友湊在一起難免會各抒己見,不會像成人那樣有克制力,這樣勢必造成紀律不好。還有一些繪畫課為了更好地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加入了游戲、舞蹈等活潑的形式,課堂也會顯得雜亂,問題是這樣形式上的“亂”并非無效。國外的老師在上美術課不需要孩子坐得端端正正,他們給孩子足夠的空間創作,可以畫在桌子上,可以“亂涂亂畫”。德國紐倫堡丟勒中學的謝爾先生曾說,在丟勒中學,學生作畫時可以戴耳機聽音樂,邊聽自己喜歡的音樂邊作畫。我想這在國內肯定是禁止的。學校要求課堂必須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齊往往會抹殺孩子的個性,限制孩子的創造性。怎樣兼顧呢?那要求教師在組織教學上的收放自如,既不放縱,也不壓制。新課程標準中指出美術教育在小學階段主要是引導學生參與各種美術活動,嘗試各種工具和制作過程,豐富視覺、觸覺和審美經驗,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如對《我的飛機飛上藍天》一課的繪畫講解,使學生學會運用彩紙折疊的方法制作出飛機的形狀。教師先出示飛機的圖片,引發學生的制作欲望。再讓學生分析飛機的外型及制作的材料,學生說出了飛機的種類及性能。運用教師教的幾種方法制作出多種飛機。最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飛機試飛比賽,與學生一起互動,實踐教學增強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情感。在《幻想未來的景色》的繪畫中,我通過圖片、故事的結合,給學生創造一個虛擬的未來。孩子根據教師的提示,畫出了未來的景色。孩子對未來都充滿希望,因此產生了繪畫的興趣。教師再正確的引導他們創作。由此,也會產生很大的效果。有的學生把未來的房子建在云彩上,能在天空中自由的飛翔。本節課我注重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對現實事物進行再創造。而且還能使學生在愉快的環境中快樂的學習知識。在上美術課《誰最美》中,學生通過教師講故事和圖片,使學生了解故事。從中學到了美的真正含義。在教學中,我先展示圖片讓學生觀看,要求他們分析出圖片的內容。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逐步的理解圖片的意義。這時我再把圖片的內容編成故事講給他們聽,使學生進入教學情境。并且能發自真情實感的完成老師留給的繪畫內容。在美術教學中,通過圖片和故事來培養學生的品德,對學生進行美育與德育的結合,是最好的教學方法。
三、美術作業的評價
有時候,大人在看孩子的畫時,往往搖頭說:“畫的是什么呀,亂七八糟!”殊不知,兒童繪畫貴在無序、天然童真,去雕飾的浪漫稚拙,而且個性鮮明,想象力豐富。有的孩子喜歡色彩,有的孩子畫畫喜歡用線條。還有的孩子只喜歡畫抽象的形狀。所以對于兒童畫的批改、評價應該有多重的標準,要善于發現兒童畫中閃光的東西。在教學評價時改變傳統“用一個標準”去套學生畫的內容、形式,作品評價不作硬性統一,因人而異,實行學生自評、互評,體現主體地位,教師點平時語言要幽默、精彩、風趣,讓學生把你的點評聽進心里去。在優秀作業上寫“心靈手巧”、“魔幻色彩”、“獨具匠心”等給學生成功的喜悅;在表現一般的作業上寫“別泄氣”、“慢慢來”、“相信下一張會很精彩”等獎勵性語言,相信學生的內在潛能,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開放的導向、激勵、反饋、調節作用。
以上所述,為我個人的一些心得體會。通過美術教學活動去喚醒他們對生活的感受,引導他們用基礎的藝術形式去表現他們內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審美能力,在達到認識、操作、情感、創造的整合的道路中,我還有很多的不足,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我會在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以外,不斷的改進教學方法,上好美術課。讓學生掌握一定的繪畫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技法,培養學生具有一定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構圖能力和辨別、調色能力的同時,努力為學生創造一個輕松愉快,有趣味的學習環境和氣氛,消除學生心中的心理障礙,使學生感到學習沒有負擔,是一種享受,一種娛樂。
總之,課程標準是新的,兒童是新的,在教學中肯定會有更多的新問題、新現象,社會在進步,方法在更新,要想與時俱進必須不斷的反思過去,從中發現優點進行總結應用。
小學教學反思 篇6
三年級語文上冊《掌聲》教學反思今天上午進行青年教師展示課比賽。我是一號授課老師。我授課的內容是三年級第八單元第二篇課文《掌聲》。
本次比賽以無聲授課的形式進行。通過比賽,展現了我的能力,同時也認識到自己的不足。這篇文章講述的是因身體殘疾而內心憂郁、自卑的小孩子英子,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不得不上臺講故事。她本以為會被無情的嘲笑,想不到同學們給了他鼓勵和掌聲。從此她變得開朗自信,以微笑面對生活。
教學要突破的知識點有:
一、學會默讀課文,感知文意。做到不指讀,不出聲。
二、通過神態、動作描寫感受到英子前后的變化。
三、練習學生復述課文的能力。
本次無聲授課,我設計了掌字的教學。通過文章的題目來認生字,把生字放到課題中學習。通過老師的`配樂朗讀,畫出描寫英子神態/動作的詞語,進行小組合作討論,感受兩次掌聲給英子帶來的變化。最后作業布置中進行課文復述的練習,把英子的故事講給父母聽。同時進行情感遷移拓展,生活中不僅掌聲可以鼓勵幫助人,早上的一句問候,上下樓梯的禮讓都是最美的行為。我們珍惜別人的掌聲,更要把愛和溫暖傳遞給身邊的人,做文明的接班人。
不足之處:在課堂上要注意表情和態勢語,說話要自信有力,情緒飽滿。同時在對學生的評價上評語多樣化,充分展示到位。把握好課堂上的臺風。在內容設計上太多,流程進行的太快,沒有鋪展講開。區分第一課時和第二課時。重視生字教學,增加識字方法和識字的趣味性。
小學教學反思 篇7
1.運用已有經驗,理解抽象概念
小學生的思維特點是一形象思維為主,抽象思維能力還相對較弱,他們的年齡、經驗決定他們獲得絕大部分數學知識是在對生活中具體形象事物的感受,感知基礎上逐步抽象出來,從而形成概念。因此在教學中,我注意讓學生在生活實際中進行數學抽象,在抽象過程中理解知識。周長這個概念是個抽象的概念,學生第一次接觸。如果教師直截了當地讓學生解釋這個概念,他們會感到無從談起也很難表述清楚。但是小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會接觸到很多物體,他們對物體的周長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結合這些特點,我設計了引導學生根據已有生活經驗,通過學生指一指,說一說理解周長概念的過程,。事實證明:教學中有效運用直觀性原則,尋找直觀操作與抽象思維之間的連接點并通過遷移原則,有效疏導學生思維障礙,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2.組織小組合作,自主探索新知
新的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現代教育學也認為:數學學習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在數學學習過程中,要讓學生經歷知識形成過程,從而形成積極的情感與態度。因此在教學長,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時,我就給學生提供了充分的自主探索空間。教學中學生通過測量、計算,找到不同的計算方法。此時,學習的主動權完全掌握在學生手里,每個學生,每個小組可以根據自己的經驗,用自己的'方式,主動地,自由地,開放地去探索,去發現。再通過小組討論,學生自主推薦,展開辯論等多種形式,找到最好的計算方法,從而歸納出長正方形周長計算公式。通過本節課的實踐,我發現學生的思路是活躍的,有時可以給你意想不到的驚喜,放手讓他們去研究去探索,可以拓展他們的思維能力,還可以培養他們研究數學問題的興趣和能力。
3.精心設計練習,激發探索興趣
練習設計的開放性能有效地激發學生探索興趣,讓練習內容開放,具有選擇性;讓練習時空開放,具有廣闊性。讓課堂真正活起來,讓學生的思維真正動起來,激發起學生探索興趣。在練習時,我只設計了幾道題目,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狀況自主的選擇研究的課題,既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也有利于分層教學。
小學教學反思 篇8
打開百度,搜索“反思”,可以帶出幾萬條信息,而且幾乎都與教育有關?上攵胺此肌睂τ诮逃齺碚f,已經熱到什么程度了。有人說,它已成為一種教育時尚。 無可厚非,教育需要反思,有了反思,才有進步;有了反思,才有發展。
但靜下心來,或者想一想,或者看一看,反思出現了諸多的誤區。小學語文教學也毫不例外地鉆進了由這些誤區布置的“地雷陣”。
誤區一:概念偏離——教學反思變成了教后反思
顧名思義,教學反思是教師對自己的教與學進行的思考,它可以是預見性的,存在于教學之前;也可以是已發性的,存在于教學之后。預見性的教學反思,需要教師在上課之前,針對學生的基本情況,教學內容的多少與深淺,對照自己的備課預設進行思考,并作出相應的調整。不難看出,教學反思與教后反思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思在前與思在后,不但出現的結果不同,而且教師與學生所花的時間也不同,效果也不同。
誤區二:內容偏離——教學反思變成了說課分析
不管是預見性的教學反思還是已發性的教學反思,其著眼點都是師生的“教”與“學”這組雙邊活動。好的教是為了學得好,而能否學得好,不同的班級、不同的狀況、不同的時段,就會收到不同的效果。因此,它需要教師進行個性化的思考。但是回顧一下,教師的反思,很少能見到“個性”,文章背景分析、文章段落分析、文章用詞分析……純粹是一個教材分析!當然也有套用一些新課程綱要、教育名人名言等,加在一起也無非是一份說課材料而已,對“教”與“學”無多大益處。
誤區三:數量偏離——教學反思變成了數字游戲
在某個教育發達的新教育實驗區,我們看到了行政部門對教師教育反思的要求:(1)課后有反思,堂堂有反思;(2)每單元至少一篇千字反思;(3)所有反思上傳至××網頁……以四年級下冊為例,如果細算一下,共有23篇文章,7個單元練習,如果每篇文章和練習以2~3課時計算,一個老師一個學期要完成70篇左右的反思,這是一個何等驚人的數據。
作為教師,應該對每篇文章的教學進行反思,但如果以硬性的要求規定寫下來、傳上去,這無疑是一個沉重的教學任務。
誤區如此之多,受害最深的就是“教學反思”本身。我們不難品讀出教學反思的膚淺與盲目。提高教學反思的質量,讓“反思”為教學服務,筆者認為必須遵循以下三個策略。
策略一:加強集體備課,倡導個性反思
集體備課,首先要求教師有集體觀念和集體意識,而不是“分贓行為”——你備一些,他備一些,繼而湊成一篇。
每位教師都要努力提出獨創性的設計方案。反思:自己思考了嗎?有個性嗎?有個性嗎?并將自己的教學設計理念說給組內老師聽,其他教師要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給予肯定或提出建議。不可否認,每個人的智慧就是最好的資源,資源共享就是要做到討論充分,揚長避短,達成共識。
當然共享教案更離不開個人的反思,教師要根據各自的風格、創新能力和學生實際進行第二次備課,以便使預設更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
如過渡語言變得更適合自己,或幽默,或富有激情,讓學生處于適應的環境中。再比如根據班級學生情況,進行坡度性的問題設計,以便更有效地突破重難點。
如在教學《三顧茅廬》時,我根據自己對《三國演義》的了解,對文中提到的“群雄割據”與“三分天下”的原因講述給學生聽,不但使課堂氣氛更為活躍,而且激發了學生閱讀三國的興趣。這樣的反思與調整,明顯具有個性色彩。
策略二:實行常態反思,及時調整教學
教學反思離不開教學,也離不開課堂,因此我們應緊密結合課堂教學實際,遵循“在導航中反思:行為內化,深度思考——在隨想中反思:觸景生情,常想常思——在發現中反思:發現問題,生發創造”的流程有效進行。
導航中反思,就是針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發現的狀況及時調整教學內容與方法;隨想中反思,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因靈感迸發而產生的`反思;發現中反思,則需教師不斷從學生的學與課堂活動中發現問題進行思考。
《雪兒》一文,小作者在放飛鴿子雪兒時,與雪兒互相留戀,依依不舍。在教學這部分內容時,本來設計的是寫一寫小作者當時的心情,我臨時改變成演一演:兩位學生分別扮演鴿子與小作者進行對話,使這種分別的傷感情緒更為強烈。隨想反思,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了文本。
事實上很多教師已經形成了這樣的常態反思方式,關鍵是學校如何營造氛圍,如何創設平臺,為教師的常態反思提供土壤,而不是拔苗助長或者扼殺反思。
策略三:著眼教前反思,延續教后反思
教學實踐是教師反思的根本源泉,脫離了實踐,那么反思就成了無源之水。著眼教前反思,是真正尊重學生的體現。學生不是試驗品,為了那一茬而犧牲這一茬;學生不是青青草,能讓春風吹又生。對于孩子來說,每一堂課,每一次學習,都是生命的一部分。教前反思就是要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思考如何教、教什么、如何學、學什么等問題,為學生的成長創設最合適的課堂。
當然我們也需要教后反思,教師不能滿足于一堂課的成功——如何讓每堂課都成功或者讓好的課上得更成功。將成功的經驗總結出來,形成資源,便于提高和共享;將不完善的地方記錄下來形成教訓,便于吸取與警示——這就是教后反思,讓一個個經驗、一個個問題、一個個困惑,在反思中有所落實,讓教師與學生在反思中共同成長。
《生命的壯歌》是一篇描寫動物犧牲自己,勇救同伴的感人文章?紤]到文章與學生生活相距太遠,教前,我收集了多篇類似的文章發給學生,試圖為課堂教學作鋪墊。然而在實際教學中,還是出現了諸多疑惑,比如螞蟻遇火,游客為什么不伸手救援?老羚羊起跳的時間與高度為什么會那么準?……問題的出現需要執教的老師在課后重新學習與思考,形成反思,讓自己,也讓諸多的同行能吸取教訓。
語文教學是一種特別廣泛的行為,語文教師需要做更多的有效反思,才能將孩子帶進語文的精彩世界。因此,我們應走出反思的常規通道,避免觸響“雷陣”,為自己,為語文,更為孩子,帶來一片似錦繁花。
小學教學反思 篇9
年、月、日是常用的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時間單位,也是來自學生現實生活,教學時,我把教學內容納入現實生活情境中,將學生置身于一種動態、開放、主動、多元的學習環境中。上課時,師生先交流此時的心情,再讓師生一起記住這難忘的時刻:20xx年4月2日上午8時31分6秒。師問:這句話里有哪些表示時間單位?師:時、分、秒是我們已經學過的表示較短的時間單位,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表示較長的時間單位,年、月、日,這樣很自然地引出課題。同時,也使學生感到,要學習的知識就在他們身邊,接著演示講解,年、月、日的概念,老師再用生活中經歷的一些事情,描述一年、一月、一日有多長,使學生初步體會年、月、日的時間概念,接著讓學生說出課本中四幅有意義的.日子發生在什么時間,這樣,再一次將“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這一思想在學生頭腦中明朗化。最后讓學生在猜迷語的愉悅的氣氛中,師生共同進入新課。
在整個課堂中,我努力創設一個民主、平等、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始終以“導”的姿態,讓學生富有興趣去觀察、探索、發現新知。即新知的教學中,我指導學生仔細觀察年歷,讓學生嘗試回答問題:一年中有幾個月?每個月的天數一樣嗎?等問題,通過這樣教學,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接著在師生共同的游戲中引出二月這一特殊月份,教學時通過設計一張1988—20xx年中各年份中二月份的天數,讓學生自己觀察、探索,發現四年一閏的規律,教師再用算式說明判斷平年、閏年的方法。這樣教學很好地體現了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這一教學原則,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和判斷推理能力。
在本節課中,有的年歷表大月最后一行制作時為了美觀,將兩個數字用隔開,影響了孩子的判斷,以后教學中要注意這個問題。
小學教學反思 篇10
教學《蒲公英》這一課時,我嘗試著用自己對“先學后教”這一模式的理解進行了教學。在課堂上,我提出了三個學習目標:
1、讀熟課文。
2、學會生字。
3、知道課文主要內容。
結合這三個學習目標,我在課堂上組織了三次“先學后教”。第一次,讀熟課文,要做到“三讀”,即讀正確、讀通順、讀流利。第二次,學會生字,要做到“三會”,即會讀、會寫、會用。第三次,知道課文主要內容,要做到“三回答”,即課文主要寫誰?干什么?結果怎樣?就這樣,一節課下來,我感覺學生學習目標明確,我組織課堂教學也條理清晰,但也有讓我深思之處:這樣的目標展示,好像缺了點兒什么。課下仔細想想,在看看“先學后教”的模式,才發現原來缺少了學法的指導,怪不得課上一部分后進生在學習時,除了反復讀課文,就沒做些什么了。我想今后的.每次“先學后教”在組織時,不但要有目標,還不能沒有方法的指導。
小學教學反思 篇11
新學期開始了,第一次上音樂課,孩子們表現得很興奮,今年我任教的是五年級的幾個班,他們剛從四年級升上來,并未上過我的課,但他們都認識我,并有學生不時在隊伍里偷偷地說:張老師,他就是張老師!我知道孩子們是什么心理,于是我立刻面無表情地說:“現在開始站隊!倒計時!”學生仿佛意識到了,立刻站好隊,有秩序地走向音樂樓,音樂樓門口整好隊,我讓學生腳尖輕輕踮起,靠右上樓梯,有秩序不講話,到了教室門口,再次整隊,然后讓學生有秩序地進教室,直到這時,我都沒有一個笑臉,學生用敬畏的目光看著我,其實我是一個很愛笑的人,但是第一天第一次音樂課,如果學生太隨便,常規抓不好,以后就后患無窮,所以我寧愿忍受一段時間,看看效果不錯,于是我開始認真嚴肅地講起了音樂課的一些常規。
我要求學生準備上課時隊伍要快、靜、齊,行走過程上下樓梯不允許追逐打鬧和講話喧嘩,到音樂樓門口特別注意安全,先站隊后上樓,因為班級太多,上課之前的坐姿要求為坐半個凳子,抬頭挺胸,坐半個凳子有精神,面帶微笑,我們的公約是不把不好的情緒帶進課堂,包括老師,快樂地上課,上發言先舉手,想好了再舉手,別人在發言時,注意傾聽,這是對別人的尊重,聽音樂時聚精會神,唱歌時身體坐直,雙手捧書,上課語言要規范,不要有口頭禪,提倡用我贊同,我不贊同,我有補充,我覺得,我認為等等。
還有這首歌曲的情緒是悲傷的、熱情的、高興的、深情的等等,鼓勵每一位同學積極參與發言和每次音樂活動,只要上臺的就加分,因為能參與就是一種自信和勇氣,好不好是另外一回事,學會客觀地恰當地評價別人,評價音樂,敢于表達自己的見解,勤于思考,我還給各小組起了名稱,四個小組分別為:月亮、太陽、星星、銀河,以后由各小組表組命名并確定小組名稱,鼓勵相互競賽競爭,既比上課表現,如參與音樂活動,又比遵守常規和紀律,更比各組的高雅風格,輸了不氣餒,勝了不驕傲,不嘲笑別人,規定每節課需帶的學習用品,做到自己的物品專人專用,自己保管,在講常規的過程,我每講一條都闡述一下為何這樣做,另外還通過學生樂于接受的方式進行正反比較加深學生的印象,到這時,我想一節真正好的預備課,除了應讓學生明確這門課的具體要求,更應該讓學生對這門課對教這門課的老師產生興趣和喜愛之情,才能真正留住學生的心,所以在接下來的`時間中,我通過豐富多彩充滿樂趣的音樂活動讓學生參與,激發他們的興趣和學習欲望,培養如參與意識、競爭意識等,還露了一兩手拿手好戲,如唱歌、吹口琴等,讓學生喜歡自己,看到下課了,學生還依依不舍不肯離去,我會心地笑了,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接下來就是我們共同努力了,孩子們,真的想對你們說:想說“愛”你卻不是很容易的事,讓我們用行動鑄就我們美好的夢吧!
上好每節課,享受每節課!
小學教學反思 篇12
本課屬于“造型.表現”領域。
螺旋造型雖是平面設計中一種常用、較為簡易的表現手法,但常常能使作品產生獨特的美感。教材以一種淺顯的形式引導學生,由于與生活實際相結合,簡單易學,容易引起學生的注意,調動學習興趣。通過本課內容的學習,使學生了解螺旋造型獨特的美感及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普遍性,激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力、敏銳的觀察力,引發學生創新意識,幫助學生善于發現美、正確審視美、成功創造美。
教學中圍繞著一根紙繩展開教學,利用紙繩的變化、造型、應用,或彎曲或旋轉、或平面或立體,貫穿教學全過程。
一、注重學生審美能力和評述能力的培養
(1)新課標指出:在美術教學中,應多創造條件,多給學生感悟和評述優秀美術作品的機會,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進行對比。這節課中,欣賞自然物的圖片;欣賞曲線線條;欣賞畫家名作等等這些環節的設計都能讓學生在觀察、理解、感悟、比較中引導他們感受線條藝術的魅力,很好的.提高了學生的審美情趣,通過兩幅作品的對比,采用直觀教學,給學生很強的視覺沖擊力。
(2)這堂課中通過多處設問,啟迪學生思考。如:彎曲旋轉的線給你什么樣的感覺?尋找現象中的藝術美感,并談談感受?在凡高作品中你看到了什么?并想象曲線造型等等,這些問題的設計充分發揚“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思想。還有,在學生評價自己的作品時,問題的設計也相當重要。我們都說,美術的評價一定要達到多樣性和個性化,特別是學生的自評和互評,實質上是學生學會學習和自我教育,這堂課學生對作業的評價不積極,我就過去請學生評價,慢慢引導,因為,通過自評可以讓學生取長補短,增強自信心,還可以讓學生在評價過程中進一步鞏固這堂課所學的知識,提高技能。
二、關注學生尋找美、發現美和創造美的能力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他們對美的追求已產生強烈的欲望,在生活中他們隨時都能發現美的存在,課堂中多個環節設計讓學生感受生活中線條的藝術魅力。如:請學生說說大自然中彎曲、旋轉的物體;在欣賞環節中讓學生欣賞曲線美的自然現象,并說說在物體上發現了哪些線條,在凡高的畫中尋找不同的曲線等等,這些環節的設計,我想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讓學生在尋找美、發現美的基礎上努力去創造美。這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藝術源于生活而用于生活。
小學教學反思 篇13
一、取舍合理的教學資料
本節課中同學將就擺的快慢與什么因素有關進行討論與研究,并且去驗證同學自身的一些猜想。同學在探究的過程中,逐步排除一些原有的不合理的前概念,修正自身的想法。在這一節課上,同學將丈量不一樣重量擺錘的擺在15秒鐘內擺動的次數,和不一樣長度擺繩在15秒鐘內擺動的次數。同學在對丈量數據進行分析的過程中會發現:影響擺的快慢主要是擺繩的長短?墒牵谡n文的最終又提出了新的研究問題,即:擺長也是影響擺的快慢的一個因素。所以說,本課的教學是讓同學從問題中來,又帶著問題離開。
修訂以后的《擺的研究》這一課,舍去了原教材中影響擺的快慢三個因素中擺幅大小的研究,教材將這一資料移到了上一課完成,應當說這樣的教材更容易教學。因為,原先的教材,是將三個因素一齊在一堂課里研究,這樣時間難于控制,效果也不夢想。可是,由于今日這堂課是公開課,這一課又是第二教時,所以我還是適當地引用了“擺幅大小”這一因素,但不作為研究的重點。
二、改變原有的教學方法
《擺的研究》這一課,主要進行的是兩個實驗,一個是擺錘的輕重對擺快慢的影響;另一個是擺繩的長短對擺快慢的影響。在教師用書上,期望教師在同學的探究過程中起到一個從“扶、引、放”的教學思路。而在我看來,兩個實驗,要完成“扶、引、放”三個過程,很難。所以,我個人認為,這一課教師用書上的資料,至少是這一部的資料,仍舊停留在老教材的`框架內,還沒有和時地更新。所以,在今日這堂課中,我改變了原先的教學方法,采用同學自主的,有選擇的探究方式,教師只是整個活動的參與者和合作者。這樣的教學即能夠防止由于研究資料過多而造成探究時間不夠,又能夠讓同學對某一問題進行深入、細致地探究。
三、供給有結構的資料
資料的運用,主要就是對教具的運用。在課堂上供給有結構的資料,能夠使教學更加深入,目的性更加明確。在今日課堂上的第一個教學環節中,也就是讓同學測出15秒內各個擺擺動的次數時,我給同學供給了各個不一樣長短的擺,讓每組同學的擺在15秒內次數各不相同。這樣的布置,能夠讓同學提出探究性的問題“為什么擺的次數會不一樣?”、“擺的快慢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從而更為順利地引入到了課文探究的主題。
第二個有結構的資料是,在同學進行探究擺的快慢的實驗中,大多數數組我供給的是螺帽,但有一組我供給的是鉤碼。同學在探究擺錘輕重對擺快慢的影響實驗中,讓鉤碼一個一個的掛起來,從而得出了與研究不一樣的結論。為什么呢?引起同學的共鳴,為下一課的教學資料“擺錘長短的研究”做了鋪墊。
【小學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教學教學反思12-01
小學教學教學反思02-03
小學教學反思05-27
小學的教學反思01-18
小學的教學反思11-02
小學教學反思10-20
小學教學反思11-23
最新小學英語教學反思小學英語 教學反思12-22
小學體育教學反思:小學體育教學反思和感想05-29
小學美術教學的教學反思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