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匯編15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那么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
生活的天地有多廣闊,語文的內容就有多豐富,語文的色彩就有多絢麗。三年級語文課本中《和時間賽跑》一課是一篇很感人的文章,由疼愛自己的外祖學習母去世引起的悲痛讓人心憐,由此明白的生命的意義更是讓人折服,進而得出要與時間賽跑也是順理成章。
本文的目的:
一、體會時間的意義,形成珍惜時間的價值觀念和情感態度,這是本文的教學重點;
二、使學生從學習中獲得啟示:“假若你一直和時間賽跑,你就可以成功!”這也是本文的教學難點所在。
在教學設計中我注意把握大的問題以中心句引領全文,以品讀貫穿教學。在教學中,我先讓學生從總體上把握全文,說說從文中品出了什么感情?繼而走入課文,走進作者,品讀課文,從讀中理解、感悟。指導學生讀文體驗并展開探究的方法理解課文內容,讓學生聯系自己的親身經歷或所見所聞進行閱讀反思,感受時間的珍貴,形成珍惜時間的價值觀念和情感體驗。
反思這節課的教學,較為成功之處有以下幾點:
一. 重視朗讀訓練,通過配樂讀,指名讀,引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體會本文淡雅雋永的行文風格,讓學生自讀自悟,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二. 能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理解課文內容。一開始,就讓學生認真讀文,找出關鍵詞,體會作者的情感經歷了哪四個階段。這個問題設計非常巧妙,一下子就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住了課文內容。
三. 能引導學生質疑,自己勾畫出難以理解的重點句,再進行同伴互助,合作交流,小組交流匯報,重視學情,珍視并尊重每個學生的獨特感悟。
四. 有效拓展,補充珍惜時間的名人名言以及中外名人珍惜時間獲得成功的例子。
在學完本文之后又補充了朱自清先生的《匆匆》,我對這篇文章“情有獨鐘”。(對學生展開拓展。)作者優美質樸的語言,流暢清新的文筆,看似平淡卻富有哲理的'語言深深地打動了同學們,我引用了朱自清先生《匆匆》里的優美語句作為總結語,“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時間是一去不復返的。
文章朗讀完以后,雖然我沒再說什么,但在同學們的眼中,我看出了震驚,看到了決心。課下同學們在日記里,有的回憶了以往浪費的時間而后悔不已,有的談了時間的寶貴,也有的定下了學習計劃。看著這些發自內心的語句,我知道,學生們懂得了要珍惜時間,因為他們從自己出發,在內心深處理解了時間的寶貴。學生很容易就感悟到了文中所蘊含的道理。但是,語文不單純是傳播知識,還擔負著育人的任務。現在學生中存在著做事拖拉的現象,令老師和家長十分頭疼。這一課正是解決這一現象的良好的載體。于是,我在學生讀懂課文后,先引導學生在班上交流自己的感受,使學生了解到時間流逝得飛快,時間一去不復返,時間不等人等特性,深切地感受到時間的珍貴,引發學生惜時的情感。時間無時無刻地走著,一去不復返。它對每一個人都是十分公正的,誰也不多給一分,誰也不多給一秒,就看我們能不能把握。和時間賽跑,雖然人永遠也跑不過時間,但可以在自己擁有的時間里快跑幾步,那就是超越時間的時刻。
但是,在教學中,也留下了一些遺憾。
一、沒有處理好發揮學生主體性與確保教師主導性之間的關系。
對于一些關鍵句子,學生提出來的時候由于與我的教學環節不符,所以沒有入點評;而當進入到我預設的環節時,學生都已經對這個句子有了理解,感到再去品讀沒有多大意義,所以沒有進行反復的品讀,有點走過場。
三年級的學生閱歷極其有限,要理解一些重點句有困難。課上同學們繪聲繪色地讀課文,通過討論解決了很多自己提出來的問題,最后學生也說出了很多珍惜時間的名言,諺語“一寸光陰一寸金,寸今難買寸光陰”“花有重開日,人無兩度春”……課文知識目標突破的很好,可我看出對“珍惜時間”這一情感目標突破的不很徹底。所以在小組討論后進行交流時說得較膚淺,不能聯系自己的實際來談,氣氛也不夠活躍。
二、引導學生理解重點句時缺乏有效的載體。語文教學要注重從學生的生活體驗出發來理解教材。語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生活中處處都洋溢著語文的氣息。學生是以自己對生活的理解和體驗去解讀教材的。教師在教學中不要拘泥于教材,變過去的“教教材”,為現在的“用教材教”。讓教材成為學生通向真實生活,通向廣闊世界的橋梁。通過課本文本喚起學生的生活積累,讓學生把課內知識與課外知識有機聯系起來,學得更深,更廣。
在以后的教學中,要強調語文學科的人文性。我們的語文教學洋溢著人文的色彩,充滿著生命的感動,負載著陶冶情操的使命。教師要善于關注和挖掘教材中蘊含的人生哲理,使之成為喚醒學生心靈的源泉和動力,使學生心中美好人性的萌芽慢慢地滋生,強壯。完善學生人格,要把語文課上到學生心里。
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2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
1、理解鹿對自己的腿和角前后不同的態度。
2、學習體會故事蘊含的道理。
一、教學效果
圍繞本課教學教學目標,我取得了以下教學效果:
1、形象展示,問題引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一開始,我便將美麗的鹿的形象展示在大家面前,讓學生說說鹿的什么地方最吸引你,然后老師話鋒一轉,說鹿自從經歷了一件事后改變了原先的一些看法,那么鹿到底經歷了什么事呢?進而激發起孩子閱讀文本的興趣。
2、多層次閱讀,感悟交流,明白故事中所蘊含的道理。我們明白學生對文本的明白的程度是建立在多層次的閱讀的基礎之上,在本課的教學當中,我將和孩子們一起經歷閱讀學習的全過程,透過四個層次的閱讀活動,讓學生們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來生成并建構新的知識,具體說:第一讀就是讓孩子們自由地讀,讓他們掃清字詞障礙;第二讀就是引讀,檢查學生課文讀通的狀況,老師透過語調來渲染氣氛,讓學生整體感知這個故事,了解寓言故事的主要資料;第三讀就是細讀,讓他們運用自己在精讀課文當中學到的閱讀方法來邊讀邊想,帶著自己的體會有感情地來朗讀課文當中的有關段落。如“啊,我的身段多么勻稱,我的角多么精美別致,好像兩束美麗的珊瑚!”要讀出自我欣賞,自我贊美的感情。而對腿,則是不滿和報怨:“哎,這四條腿太細了,怎樣配得上這兩只美麗的角呢?”要讀出嘆息、報怨的情緒,透過自由讀,指名讀,分男女生讀等多種形式,更加深了對課文的明白。同時運用圖畫與音樂,把學生帶入故事的情景,明白故事所蘊含的道理;第四讀就是品讀,賞析文中的佳句,并把它積累下來。
3、注重積累,走進生活,學用結合。我們明白語文的學習它不是一個一蹴而就的過程,務必厚積而薄發,我想沒有積累,就沒有語文素養的提高。在這一課的教學當中,我和孩子們一起把寓言故事當中優美的語句積累下來,結合孩子的生活實際,學用結合,積累這一課當中所學到的道理:物各有所長、所短,不好正因它的長處而看不見它的`短處,也不好正因它的短處而否定它的長處;還告訴我們,不好光圖美麗的外表,更要講實用,美和實用在不一樣的環境和不一樣的條件下都有存在的價值……也就是全面地看待事物,全面地看待他人,我想,讓孩子的課堂學習真正實現與生活的結合,體會在生活當中真正的好處。
二、成功之處
在上這節課的時候,我的成功之處是:歸納課文主要資料對于三年級學生來說是較為困難的。因此,我運用了填空的方式降低歸納的難度。同時,在學生回答的過程中,我采取了中等生回答,優等生補充,學習潛力較弱的學生復述的方式,讓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都能有所收獲。在指名回答之后,我讓學生同桌互說課文主要資料,有效地彌補了指名回答時學生參與面不廣的問題,使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講述或復述中,課堂效率得到提高。
三、不足之處
在檢查生字詞語的自學狀況時,我安排的三個“門”“智慧門”、“快樂門”、“趣味門”,都是讓學生讀詞語,沒有對應的變化和梯度,不能激發學生更大的興趣和熱情。另外,在指導感情朗讀方面,我覺得還不夠到位,不能夠很好地透過朗讀體會態度的變化。這些在今后的教學中,還需要仔細琢磨和推敲。
四、改進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這節課的話,我會這樣做:首先創設情境,導入新課。通過多媒體展示鹿的謎語和鹿角的圖片,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到本節課的課題上。接著初讀課文,了解大意。學生自由朗讀,落實字、詞、句,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設置相關問題,將教學內容轉化為具有潛在意義上的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然后由學生分組討論、回答,由師補充作答。品讀重點句子,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體會,逐步明白課文蘊含的道理。最后,內化提升,總結回顧。設置“鹿呀,我想對你說——”的小練筆:借助板書,總結本課道理。
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3
1、質疑導入,激發興趣
教學中,我首先讓孩子們就課題“理想的翅膀”提出疑問,顯然,
孩子們提問題的能力已有所提高了,能夠提出較明確的、有思考價值的問題,如 “理想怎么會長翅膀呢?”“理想的翅膀指的是什么?”“是誰的理想長上了翅膀呢?”“為什么風箏就是理想的翅膀?”……帶著這些問題,學生自由讀文后,馬上領會了“理想的翅膀指的就是風箏”。并能夠從中找出了統領全文的.中心句“這些在天空中飛著的,都是我們理想的風箏。”
2、“看風箏猜理想”
“我和小伙伴們各放飛了什么樣的風箏?”帶著這個疑問,我讓孩子們結合觀察文中插圖,在自讀3——6自然段中,圈出文中提到的各種風箏的名稱,并猜猜這些風箏可能寄托著孩子們什么樣的理想!翱达L箏猜理想”的做法充分激起了孩子們學習的興趣,他們猜得不亦樂乎!也從中理解了“每個人的理想不一樣,扎出來的風箏也不一樣!边@句話的含義。
3、指導朗讀,感受快樂心情
再次默讀文中3——6自然段后,我讓學生通過填寫表格梳理課文重點內容,知道“我”和小伙伴們都放飛了什么樣的風箏,為什么他們放的風箏不一樣。接著引導學生在相關段落中選擇自己喜歡的語段讀讀,通過美讀,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感受孩子們放風箏的快樂心情。
4、結合生活,讀中仿寫
在孩子們沉浸在放風箏的歡樂氛圍中,我結合學生實際創設話題:同學們,你的理想是什么?你想放飛什么樣的風箏?把課堂學習和生活銜接起來,引發學生對未來的思考,滲透理想主義教育。這時,孩子們躍躍欲試,紛紛起來發言!拔业娘L箏像一個畫板,上面還掛著兩根畫筆呢,因為我長大想當一名畫家。”“我的風箏像一個警察帽,帽子正中的國徽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因為我長大后想當一名警察。”“我的風箏是一條漂亮的繡滿花紋的裙子,因為長大后我想當一個服裝設計師。”……此時,孩子們已把自己的理想和風箏聯系在一起,充分理解了“理想的翅膀”的含義。最后,我和他們進行師生合作朗讀3——6自然段,讓孩子們和文中的孩子的情感產生共鳴,進而讓他們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進一步領會“理想的翅膀”的含義。
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4
優點與不足:“愛國情感”對于三年級的孩子來說是個虛幻、空洞的詞。如何引導學生感悟文章中的愛國情,便成了教學要解決的核心問題。而愛國情感不是感性的說教,它務必在教學中有個實實在在的.載體,那就是語言實踐。沒有扎實的語言實踐,熱愛祖國的說教自然成了“空中樓閣”。
而語言實踐就是要帶領學生研讀文本,反復品味,切己體察,讀出文中情,讀出文中味,讀出融入孩子自己的情感的文本味來。在教學中我重點引導學生研讀重點詞句,感悟愛國情,體驗愛國情。如在指導學生感悟“我搖搖頭,吃力地穿上大衣,拿著鮮艷的國旗,趔趔趄趄地向外走去。“等重點句子時,呈現典型的三個層次:讀出理解——說出感受——再讀體驗情感。首先學生自由讀重點段落,勾畫出表示”我“動作的詞句,自讀、自悟、自得;再讓學生默讀體會,說說自己對句中哪些詞有特別的感受?
交流中,我相機引導學生理解、感悟“吃力、趔趔趄趄”,從中品出了留學生身上沉甸甸的愛國情意;接著,再給予學生閱讀的空間,讓學生帶著自己感悟到的文中情,自由感情讀重點語句,讀出自己的內心真實的情感體驗來,切實地體驗到留學生身上濃厚的愛國情思。在這一學習過程中,學生得到了“言”,感受到重點語句中每個字詞里所蘊含的“愛國情”;也得到“意”,“我”的愛國情與孩子生活中的感性的愛國情融為了一體,使學生的情感價值觀得到凈化與升華。
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5
由于本課描述的是學生生活中的事,學生讀起來比較容易進入情境,也容易受到感染,因此我采用了自讀、自議的方法。
1、首先開門見山,由上節課直接引到這節新課的講授。
2、在上節課學生自己提出問題的基礎上,以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對各自提出的問題進行篩選,接著各組推選一個同學做記錄員,提出一個本組成員都感興趣、都關心的問題,達成共同意見,然后推選發言人,看哪一小組發言最好,最有根據。我這樣組織,是希望看到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為了更好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我還特意設計了評選“IQ小博士”的活動,這樣使學生更能全身心投入到對問題的討論交流中去。
3、在老師的引導下,在同學們的討論交流下,課文中的一些重點問題都能一一解決。由于小學生的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因此,在匯報交流問題環節和總結升華主題環節,我以生動的圖像、聲情并茂的朗讀、動聽的音樂,自然而然將學生帶入情境,從而激發起學生閱讀的興趣和欲望,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4、在本課中,“愛”至始至終貫穿于其中,“感受父母之愛——回報父母之愛”是本文的主線。通過“音樂導入、激起愛潮;朗讀、感悟、喚發愛意;拓展延伸、掀起愛浪”這一系列教學活動,撥動學生愛的心弦,使真愛滲透在教學中,體現出語文教學中的人文性。尤其是最后環節的`設計,不僅僅讓學生只停留在對父母的愛,更讓學生明白愛是無私的,愛是博大的,我們無時無刻都要奉獻自己的愛,再加上老師滿懷激情的朗誦,更讓學生對愛的含義進行了拓展和延伸,從而使本節課也掀起了高潮。
當然,我在本節課教學環節的設計上還存在許多的不足,需要改進。比如:對學生進行有感情的朗讀指導不夠,對一些問題的引導還不到位,僅僅只停留在對這篇課文內容的講解,還不能巧妙地把課文與生活實際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學生真正將自己在本節課上的感悟延伸到生活實踐中去。
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6
《鳥兒的偵察報告》以童話故事的形式,用作者的鳥兒朋友給作者發回的四份偵察報告貫穿全文,控訴鳥類遭到人類迫害的種種情形,讀后令人警醒。本文語言優美,平實淺顯,層次非常清晰,結構相當嚴謹,是一篇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的好文章。
一、舊知導課,激發學生的已有情感。
上課伊始,我問學生是否記得三年級時學過的《一只小鳥》這篇課文,在我的提示下孩子們想起了這篇課文的大致情節。一只羽翼未豐的小鳥,在樹上過著快樂的生活,整天唱著清脆的歌兒,歌聲引來了孩子們的注意,孩子們用彈弓射向雛鳥,殷紅的鮮血從樹縫留下,從此,再也沒有聽到這棵樹上鳥兒的歌聲了。其實,各地鳥兒被迫害的情況遠比這嚴重,于是,開始了我們新課的學習。我和學生一起回憶了我們曾一起了解過的鳥兒朋友,這樣,既生動形象,又激發了學生的已有情感,自然而然地把學生帶入了新知識的傳授中,同時,也為整堂課的課堂教學作好了情感鋪墊,非常有利于接下來的教學展開。
二、以讀促情,讀中感悟。
在教學過程中,我始終抓住文章的兩條感情線索:一是偵察報告中的鳥兒們受到傷害時傷心、難過的心情。在教學中,我主要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語、句子,多形式、多層次地朗讀感悟,交流各自的閱讀感受,同情鳥兒們的悲慘遭遇。二是作者看到偵察報告后的感受。在教學中,主要是通過教師引讀過渡讓學生體會作者的心情,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從而以情激情,認識到保護鳥類的重要性。最后,讓學生的情感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喚起他們的環保意識。在交流時,為啟發學生體會作者痛苦之極,我對孩子們說,想想你們寵愛的小貓或小狗死了或掉了時,你的心情怎么樣。這時,讓我感到意外的是,我班卓熙凱同學,眼睛一下子紅了,眼淚流了出來,非常傷心地想要給我們講述什么,我連忙請他起來,問他想到了什么?他哭著講述了前幾天自家小狗因為他們一家人的疏忽走丟了的事情,他難過極了。其他孩子見此情景被深深的觸動了,他們也圍繞課文內容說出了自己對作者心情的理解,我相機指導學生帶著自己的理解讀出自己的感受。孩子們已經走進了文本,已經通過交流自己的體會與作者進行著對話。
其間,我在學生匯報交流偵察報告時,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重點朗讀,自讀自悟,以個別讀、分角色讀、男女生賽讀、小組賽讀等多種形式的讀,體會文中表現鳥兒對話的語氣,體現以讀為本的多樣性。同時,我作為組織者與引導者,將每份偵察報告用作者層層遞進的情感作為過渡自然連接,以情激情,讓學生認識到環境污染給鳥兒的生存所帶來的巨大威脅,體現以讀為本的層次性。
最后,在深化主題方面,可以說是水到渠成,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發自內心的呼吁:人類應該以實際行動保護環境。我覺得這節課,在指導學生抓重點詞語理解文本,聯系學生生活實際進行情感體驗方面做得比較成功,課后有學生自發地說,這節課好有意思啊!當我聽到這句話時,我知道孩子們是真的感受到了聯系自己生活實際學習語文的快樂。我不禁感嘆:是啊,沒有最好的教法,只有最合適的教法。
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7
作為一名新教師,我參加了20xx年浦東新區新教師培訓。臨近尾聲,我接到了來自第二中心小學陸老師的來電。她說要對我的專業發展進行一次“診斷”,這讓我非常欣喜,因為這是一次難得的學習的機會。
先由陸老師為我上一堂示范課,再由我借班上課。我選了三年級下冊的39《“我也會送你一輛新車”》。
陸老師為我上了第二課時,她扎實的課堂訓練和清晰的教學思路,讓我非常敬佩。她以保羅兩次想錯了的句子作為主線,分別展開深入的學習。通過對詞語的品評和對句子的理解來提高學生的能力。同時她還時時點撥我,上課時,一定要抓住重點,加強學生質疑環節,把課堂還給學生。此外,她還不忘告訴我,三年級的教學重點是要抓根據文章內容填空和復述等。這讓我對這篇課文的脈絡掌握得十分清晰。
在我借班上了這堂課后,陸老師還不遺余力地適時點評了這堂課。她指出了幾點:
1、在根據課文內容填空的環節,我出示的是:
一個(時間),保羅看見一個小男孩,保羅以為,但是。當保羅邀請他坐車兜風時,小男孩,保羅又錯了。原來。三人一起度過了一個難忘的'夜晚。
學生在回答“保羅以為________”這個空時,說“保羅以為小男孩希望也有這樣的新車!倍鴳撌恰氨A_以為小男孩希望也有這樣的一個哥哥能送給他一輛新車。”在這個回答中,我未能指出學生的錯誤回答。
2、由于我是用一課時來上這篇課文,所以時間上略顯倉促。第5小節中,小男孩對他弟弟說的話未重點指導朗讀。
3、最后,我給出了文章的關鍵詞語,讓學生復述課文,這對孩子來說有一定難度。陸老師建議把難度降低,分兩個部分,創境復述。
在這次的新教師培訓中,我覺得真的是受益匪淺。在上課,反思中不斷提高自己,磨練自己。
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8
今天完成了《我的家在月亮上》一課的教學,課后又有了一絲收獲。昨天,在讀完課題后,要學生對題目質疑,有個學生讓起來問:“我想知道‘我’是怎么住到月亮上去的?”一石激起千層浪,大家都踴躍發言。有的說他們坐飛機上去的;有的說他們坐熱氣球上去的;有的說他們隨著白云飄上去的;有的說他們長了翅膀,自己飛上去的;還有的`說是嫦娥阿姨接他們去的……孩子的想象力多豐富呀,可是,小作者是借助了想象的翅膀住進了月亮里的,孩子們對課文并沒有深入的理解。
怎么辦?我沒有去否定孩子們,而是給了他們很高的評價,對他們進行了一番表揚,夸他們竟有如此豐富的想象力。
問題留到了這節課。我個人認為,今天的教學很成功。全文我只抓住一個問題“課文中哪些語句描寫,告訴了我們一家人在月亮上生活的情景呢?”孩子們邊讀邊找,找出相應的句子后,進行朗讀指導。就這樣,學生很快了解了他們一家人在月亮上的幸福生活。這時我再次將疑問提出:他們是怎么住到月亮上去的?學生都知道了,這是小作者的想象。于是,我趁熱打鐵,也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選課文中提到的眾多趣事的一件寫成小故事,學生很高興的接受了這個“挑戰”。
明天就等著看他們想象中的趣事吧。
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9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學習要求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進取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學習《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這類生動、淺顯的科學說明文時,聯系學生的生活實踐、學習實踐來設計課文,靈活運用各種課堂評價手段,引導學生課外查找相關資料,使學生能更加興致盎然地投入到課文學習中去,輕松快樂地掌握知識。
【設計特色】
1.從課題切入課文,直接明了地抓住難點進行突破,為學生的自學鋪磚引路。
2.培養多讀多思的學習習慣,滲透自能讀書,主動探究的學習意識。
3.利用課堂多元評價手段促進學生學得有興趣,有收獲。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自讀自悟,理解文章主要內容。
2.培養學生搜集資料,豐富積累的意識。
3.激發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并善于運用到自我的實踐當中。
【教學重點】
1.掌握本課出現的生字、新詞。
2.激發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并善于運用到自我的實踐當中。
【教學過程】
一、抓住難點,切入課文:
1.(課件出示):高速公路汽車行駛圖,提問:
高速公路的修建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最大方便是什么?
2.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并善于運用到自我的實踐當中。過渡語:
最近,我一個人修起了一條高速公路,你們信不信?不信,我可不是吹牛,我的這條高速路可以在幾秒鐘之內帶我到北京和朋友見面聊天,帶我到海南島欣賞大海風光,帶我到美國免費看科幻片《怪物史瑞克》……你們知道這條高速路叫什么嗎?
3.出示課題,學生朗讀一遍。
。◤膶W生熟知的事物入手,通過幽默詼諧的語言,引導學生進入文章難點理解,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控氣氛,又為文章內容的理解作了一定的鋪墊。)
二、檢查預習,學生生字:
。ǔ鍪菊n件)
1.過渡:從這幅圖上你一定猜到了,什么叫信息高速路?
2.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網絡)
3.過渡:同學們真是一猜就準,看樣子,事先還預習了課文,那先來看看閱讀文章的攔路虎大家消滅得怎么樣?
4.(出示課件4),指名學習小組匯報學習成果,教師熱情肯定,并及時把學生自學到的好詞佳句進行板書,鼓勵他們的自我學習。
。ㄌ岢珜W生在事先預習課文,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能在課堂給予學生成就感,同時也為自讀自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三、自讀自悟,理解課文
過渡:咱們班的同學對電腦其實不是很陌生了,有很多同學家都配置了電腦,能告訴老師,你以前都用電腦做過些什么?
出示句式:我知道電腦可以(),可以(),也可以()。
其實電腦連通了網絡之后,它可比大家想的要神奇多了,想了解嗎?
1.(課件出示):網絡的神奇究竟表現在哪里?
2.組織學生自學,在文章中進行標記。
3.集體交流:
A.你發現了哪些網絡神奇的功能?講一講,并上臺板書。
B.哪個地方讓你感覺最神奇,你愿意讀出這種感覺嗎?
4.你們讀得真好,小作者也跟你們一樣,對于網絡是由陌生到了解,心理感受變化可真快,你能找出這些詞,體會那種感覺嗎?
A.找出關鍵詞,完成板書。
B.指導朗讀,加深理解。
C.當你對電腦網絡有了這么多全新的了解之后,你的心里有些什么樣的感受?
(在組織學生自讀自悟的基礎上,教會學生多讀多思多得的學習方法,了解課文重點內容的同時,深入理解作者的心理變化,抓住文章的情感線索進行理解)
四、思維拓展,完成練習。
1.過渡:在同學們的朗讀中,我發現爸爸為了解釋網絡的特點作了一個有意思的比喻,你找到了嗎?你也有這么聰明和幽默嗎?
2.(課件出示):
爸爸把網絡比成(),你認為()。你還可以把網絡比成()。
3、激情評價,鼓勵創新
。ㄋ季S拓展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求異思維,課堂氛圍更好,同時也有利于更形象地理解網絡的意義。)
五、質疑問難,交流資料:
1.課文中還有你覺得疑惑的地方嗎?
2.們主動在課外找到了很多關于網絡的資料,一定可以幫你解惑,誰是小博士,愿意和大家交流你的知識?
(培養學生課外搜集資料,處理信息的能力,也提高學生遇到問題主動探究和解決的能力,也肯定學生的資源共享意識。)
六、全文,布置作業
(課件出示):假如給你一臺連通網絡的電腦,你最想用它來做什么?
。撓当咎谜n的收獲,結合學生的生活實踐,由課內延伸到課外,引導學生學以致用,更進一步培養學生說的興趣,說的能力。)
【教學反思】
《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學《語文》第六冊的一篇精讀課文。本課教學設計以“自讀自悟——質疑問難——思維訓練——拓展延伸”為基本思路,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鼓勵學生自讀、自悟、自得。
一、找準切入點,順利引入課文學習。上好一堂課,找準切入點是很重要的。這篇課文是介紹電腦網絡的,卻以“信息高速路”這個有趣的名字來作稱謂,所以我設計了以高速公路的圖片來入題的方式。學生對高速路的作用和特征是比較了解的,這樣就感悟到了“信息高速路”的相同之處,為“網絡”這種抽象的物質的理解作了鋪墊。
二、以學生的自讀自悟為基礎。針對新課標理念下中高年級學生閱讀的要求和學生的認知水平,課內安排讀書環節,在自讀自悟的基礎上,組織學生交流讀書的收獲和疑惑,學生讀書有目的性,也會有較大的收獲。
三、以學定教,確定導讀導練的重點,在自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質疑問難,然后梳理歸納問題,將其確定為課堂訓練的重點,再指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去解決問題。整個過程分圖形式,不走過場,沒有表演定形,體現了“學由題開始”、“以學定教”、“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的教育思想。學生能夠饒有興味地去學習這種科學說明文。
四、思維訓練,注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鼓勵學生發表獨到的見解。如:句式訓練“我知道,網絡可以(),可以(),也可以(),真是()。思維拓展訓練訓練:爸爸把網絡化作(),你認為(),你還可以把網絡比喻成()。
五、課外拓展,注重積累。語文課堂要注重以文本載體,在學好語文知識的同時訓練語文能力。培養學生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就是本堂課的一個特色:你還搜集到了哪些有關網絡的知識?愿意和大家交流嗎?
當然,課的設計也還有一些不足之處:例如,為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教師也可借助電腦讓學生體驗親自操作;例如:課堂上給予學生自讀、自悟的時間和合作探究的時間還可以更充足一些。
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0
《搭石》這篇課文語言質樸,意境秀美,字里行間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在鄉親們無私奉獻的精神和一心為他人著想的傳統美德中透露著美好的人性。它贊揚了淳樸的山民那種為人著想、無私奉獻、互相謙讓的精神,學習本文就是要提高學生對美的認知。
細讀教材,我想:搭石本是無情物,是鄉親們的所作所為,那種謙讓、敬老、心中有他人,相親相愛,讓它承載著人與人之間美好的、純真的情感。搭石搭起的是什么?搭起的是人間真情。可是如何引領學生深入淺出地感受這濃濃的鄉情之美、人性之美呢?
在學習課文的時候,我從“問中哪寫地方讓我們感受到美?”這一問題出發鋪開文章的教學。如果說學生能夠較準確的把握這一問題的脈絡,那么對文章的理解就比較到位了。
我根據本文特點,在課堂中引導學生緊緊抓住“搭石,構成家鄉的一道風景。”這句話和細細地讀讀課文,一邊讀一邊體會,文中的那些詞句讓你感受到美呢?”這個問題為主線,引導學生去讀書,去找有關的句子,這樣學生很快就找出了寫老人心細的句子,寫年輕人尊敬老人的句子還有人民走在搭石上那腫美的節奏的句子,通過引導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體驗、感悟,在讀中積累、內化,在讀中欣賞、升華。學生能夠感受到山村里的人們那種為人著想、無私奉獻、互相謙讓的情感。
以“欣賞美”感知全文 學生能夠體會到文中所寫的那種人性的美以后,再讓他們帶著欣賞的語氣去讀課文,那自己的感情充分的表現出來,這樣學生也從匯總受到了心靈美、友善美、自然美、團結美、善良美、奉獻美的'教育。
聯系生活“發現美”去延伸課文 美無處不在,就連搭石這么不起眼的小事物都有美。作者就是從一件很小的事物中發現了美。在我們身邊發生的小事中哪里也可以找到美?這樣學生結合自己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想一想說一說,使他們的情感進一步得到升華。課后我讓學生進行小練筆,寫一寫身邊的美。通過批改作業可以看出,學生知道從生活中去發現美了。
總之,只要老師能夠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認知能力,找到適合學生自己學習的方法,去引導學生進行學習,能夠使學生的知識和能力得到提高。
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1
學生張楠,非常瘦小,臟兮兮的,每次看見我走近她,她總是怯生生地望著我,我叫她回答問題,她好像沒有聽見似的,沒有任何反映,其他小朋友告訴我說:老師,她在學前班的時候就這樣,你不用理她。聽了其他小朋友的話,我的心情變得沉重起來,怎么辦?經過一連幾堂課的觀察,我發現她的動作確實比別的小朋友遲緩,寫出來的字又臟又差,上課溜號,自己玩的非常投入,好像老師講的課與她沒有任何關系,老師走到她跟前,她就用那種怯生生的眼神望著老師。如果是在我剛剛參加工作的.時候,我一定會懷疑她的智商是否有問題,然而幾十年的工作經驗告訴我越是這樣的孩子越需要得到老師的愛,他們是班級這個小社會中的弱勢群體,老師的一言一行直接決定同學們對她的態度,要不然和她在一個班的小朋友怎么這樣說呢?于是,我主動地接近她,摸摸她的頭輕聲地和她聊天,漸漸地這個女孩臉上露出了笑容,對老師也消除了畏懼的情緒。在后來的課上,我發現她逐漸地參與學習過程了。有一天課堂上,我發現她突然小臉變得通紅,很緊張,直覺告訴我,她可能想回答問題了,于是我就把簡單的問題留給她,她的聲音雖然很低,我走在她桌前才勉強聽地見,我微笑地鼓勵她:你回答的對,聲音也好聽,你能再大聲一點讓大家都聽見嗎?她把聲音提高了一些,在老師的影響下,小朋友們給她熱烈鼓掌,從此以后她越來越愿意回答問題了,而且聲音也逐漸地洪亮起來,她找到了自信,我真為她高興。
教師感悟: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轉眼間這個孩子已經是初二的學生了,她雖然沒有其他小朋友學習優秀,但她終于成為一名合格的中學生了。她有了自信,有了做人的尊嚴,這一切是源于老師愛心的呵護。
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2
《燕子》一課是本學期語文課教學的開篇課文,同學們經歷了近一個月的假期休息、玩耍,剛回到學習狀態中,對學習方法、學習過程肯定存在著陌生感,還沒回過神來。為了順利讓學生進入學習狀態,在本課教學設計中,我非常注重新課的導入:
1.讓學生從生活中了解燕子的特性引入。從平時觀察到的燕子的特點,了解燕子飛回北方的'使命標志春天到來;
2.讓學生描述春天的美景;
3.用一個非常美麗動人的故事導入;
4.從圖入手。
先把這些美的物、事賦予學生,讓他們在美的境界中去接觸課文、學習課文,這時,同學們的心境就會不同,就自然地把情融入文中。從他們朗讀時入情入境的聲音、表情中可以看出他們不是單純地在學習文中的語言文字,他們是在感受著大自然的美好,在感受著美好的春天,美好的生活,根本體現不出是在學習本學期的開篇課文,甚至效果比以往還好。
我認為這樣的設計并不光想到讓學生快速進入課文學習,也是讓學生更快融入到文中,更好地與文中的人、事、物進行的一種心靈上的碰撞,情感上產生共鳴,更好達到學習語文、提高他們的素養的目的。這也是我在把握生與師、生與文本對話的尺碼的體現。
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3
《小蝦》一文的教學,我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一、讀寫結合的方式
課文是北師大版三年級第四單元“可愛的小生靈”中的一篇課文。文章第三自然段寫的是小蝦非常有趣,是文章的重點段,也是教師執教的重點,它是通過寫小蝦吃食很小心來說明的。文中具體寫了小蝦吃食是怎樣小心的:“先……然后……接著再……直到、才”等詞語,把小蝦吃食的有順序的動作寫得生動、具體,突出了小蝦吃食很小心。為使學生體會這段話是如何寫具體的,我先用不同形式的讀理順文章,再找出表示順序的詞,并告訴學生:“有順序地說話能使人看得清楚聽得明白。”最后讓學生用這些表示順序的詞語說一段話,學生在充分理解這些詞語的意思后說:“放學后……”在這個教學片斷中,我引導學生以讀段訓練為重點,著重注意一段話里面句子與句子之間的聯系,這樣既承接了三年級的字詞句的訓練,又為以后的習作打下了基礎。這一教學方法使學生在接受知識的同時,又提高了能力,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創新的天地,從而也為夯實寫作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二、小組學習的方式
本課第三、四兩個自然段結構相似,第一句都是總寫小蝦特點,后幾句都是圍繞這一特點具體寫的。教學時引導學生反復朗讀第三自然段,在體會了小蝦有趣的特點之后,立足于學生的發展,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小蝦脾氣不好的部分,學生在學習中采用自主讀悟,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在獨立品悟的`基礎上彼此交流。這樣不僅深入理解了小蝦的脾氣,還培養了學生的閱讀能力。
還有幾點體會值得在今后的教學中學習借鑒:
一、抓住重點
本單元的主題是“可愛的小生靈”,教學重點之一是“激發學生仔細觀察小動物的興趣,體會作者的喜愛之情”。在教學中我還應該多注重從學生情感上培養他們對小動物的喜愛。作者怎樣知道小動物的可愛?是長期仔細觀察的結果。正因如此,作者才把小蝦的樣子、吃食、脾氣寫得活靈活現。我們在學習中不僅要學習作者寫文章的方法,更要知道作者是怎樣寫出來這篇文章的。如果課堂上激發了學生觀察小動物的興趣,那么在寫作時他們自然會把自己的感受寫出來。
二、學會備課
平時我們的備課通常是面對一篇文章先讀一遍,再看看教參和參考資料,然后就開始備課,最后在教學時把教參要求的內容講出來。通過這課的教學,我知道了備課時不要著急看教參,要以讀者的角度去反復讀文,想想文中哪些地方打動了你,教學時要把這種感受也讓學生體會出來。另外每一課的教學都要對照課標要求,想一想這課教學要落實哪一點,用什么方式方法去落實。備課點子應打在研讀教材上。教師在讀文章時要能把握作者的思路,把握編者的思路,領會其意圖后,再從內容上設計教案,從表達方法上設計教案,從而達到真正備課的目的。
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4
抓重點詞句揣摩人物情感變化,體會父女倆熱愛大自然,關愛動物的美好心靈。
這堂課主要是學習4——9自然段,第一個目標我感覺完成得還可以,在體會父女倆熱愛大自然,關愛動物的美好心靈也完成得不錯,但在第二個目標中,揣摩人物情感變化做得還不夠,比如:父親捉到松鼠后高興的心情,觸摸松鼠時的.神態動作。在我的備課中,逮松鼠只是一個復習的導入,我沒想到學生會提出表演,并且表演的效果還不錯,這是我沒料到的。在整堂課中,多數學生能積極參與,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特別是在說“假如你是網袋中的小松鼠”時,當有的同學不能回答,竟有人毛遂自薦幫助他們。學生的這些變化,我想:都得歸功于課外閱讀,他們在課外閱讀中學會了思考,在課堂上老師適當的點撥就能激起他們思維的火花。
在教學《那只松鼠》一文中的“逮松鼠”時,有學生要求表演,我思考片刻,并答應了他們的要求。在學習課文第三自然段的時候,有3個學生上臺表演,其他同學觀看。剛表演完,孩子們要求再表演一次,并提出:“松鼠”跳時應該跳高一些,再叫幾只“松鼠”吧!
表演又開始了,六只“小松鼠”在講臺上跳過來跳過去,“父親”一會兒捉這只,一會兒捉那只,累得直喘粗氣,癱坐在地上時,“小松鼠”卻跑到他面前逗他。父親想:“女兒多么想要一只小松鼠。 庇謯^起直追“小松鼠”。逮“松鼠”真是不容易,眼看要逮到了,“松鼠”卻機靈地逃脫了。后來“父親”用隨身攜帶的網袋,終于網住了一只。
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5
《揠苗助長》是S版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一篇寓言。講的是古時候有個農夫為了能夠讓禾苗快些長高,而將之一棵一棵往高處爬,結果禾苗都枯死了的有趣故事。本課的教學目標就是要學會本課生字詞語,讀懂課文,并能從中明白所要告訴我們的道理。我從教材實際和學生實際出發,在第一則《刻舟求劍》的教學時重點教會學生學習寓言的'方法,因此本課的教學設計,我主要是要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點撥下自讀自悟,掌握學習的方法,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本課教學基本上能夠達到我預期想達到的教學目標,所以在聽完課后,老師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看法,那就是本課教學無論是老師的教學模式,還是學生的學習方式都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真正貫徹新課標的教學理念,確實落實新課程改革。在對學生的朗讀訓練上做得到位,也是這節課的亮點之一。首先,在初讀課文的設計上,能夠讓學生帶著問題初步感知,并能利用觀看動畫課件,讓學生整體感知。再讀課文時,帶著一定難度的問題深入學習,步步深入,循序漸進,自瀆自悟,在小組里合作探究,真正落實單元目標,突出教學重點,敢于放手,給學生足夠的自主學習機會,并在此基礎上拓展延伸,將自主學習的空間還給學生。但不足還是存在的,如果教師能夠更全面地關注全體學生,善于抓住學生的閃光點,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那將更錦上添花。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正視自己的優點,禰補自己的不足,使自己不斷成長。
【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下冊教學反思03-04
小學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5篇03-04
小學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5篇)03-04
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1-24
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教學反思01-28
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燕子》教學反思06-01
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01-13
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燕子》教學反思07-09
【推薦】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03-03
【精】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