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語文《司馬光》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三年級語文《司馬光》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三年級語文《司馬光》教學反思1
《司馬光》是一篇小古文,本文是中年級學生接觸的簡單的文言文,課文主要寫了司馬光看到嬉戲的小朋友跌到大水缸里去了,就機智地拿石頭擊碎水缸,救出了落水的孩子。突顯了司馬光的聰穎機智,遇事沉著冷靜。全篇內容簡單,言簡意賅,但故事情節完整。
一、教學效果
本節課圍繞著教學目標,我取得了以下教學效果:
1、找準動詞,讀準節奏。
本課是三年級學生接觸的第一篇小古文,所以在上課時,我把讀準節奏作為教學的一個難點。課文只有兩句話,根據句子基本構成就是“施動者+動作”,我要求學生抓住文中動詞,試著朗讀,進行斷句。學生經過仔細觀察,發現了第一句中“戲、登、沒”都是動詞,第二句“棄、持、擊、得”都是動詞。我要求學生在動詞前用“/”劃出節奏——“群兒/戲于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這樣學生很快就掌握了朗讀的節奏。
2、總結學法,學會學法。
小古文學生掌握起來比較難,對于這一類型的課文,教師需要教會他們學會方法,在本課教學中,第一我請學生自己看課文后面注釋,“庭”注釋意思是:庭院。第二讓學生聯系上下文,如“破”,通過看圖和上下文,此處指:大水缸破裂。第三查找資料,知道司馬光是宋朝的大文學家,博學多才。第四讓學生多讀課文,讀熟,讀中理解。第五讓學生小組合作,試著說出古文的意思。總結以上學習過程,學習小古文的`方法主要有:看——聯——查——讀——說。
二、成功之處
回顧整堂課文,我認為比較成功的一處是:對比人物動作,理解人物特點。
本文雖是小古文,但是故事內容學生都熟悉,總體意思了解以后,在理解第二句“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時,此處動詞運用巧妙,體現了司馬光急中生智,遇事沉著冷靜的特點。在教學這一句時,我采用將司馬光和別的小朋友的動作進行對比的方法——司馬光的動作“持、擊”,別的小朋友是“棄去”,兩者相比,鮮明無比。
三、不足之處
回顧課堂,本堂課也有不足之處。在教學中,有一些問題學生不是很明白,我著急,就立即回答了。如:學生問:“水缸里的水深嗎?”我立即回答:“很深!逼鋵崳灰獙W生讀課文“沒水中”,就可以理解。我想:教學應該嚴格遵守“教師主導性和學生主體性”這一要求進行,教師在教學中只扮演一個穿針引線的作用,學生能回答的,教師一定不能代為回答,一定要讓學生在課堂上真正做教學的主人。
四、改進措施
上完課,我覺得學生感受很多,收獲很多。再上這節課,我會注意到運用讀、說、演等方式,讓學生讀課文、說故事、演課文,通過把知識和實踐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知識內化,讓學生品味語文,提高能力。
同時,加強教師范讀作用的引領。教師的范讀對指導學生把文章讀正確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這種有滋有味、聲情并茂的朗讀能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三年級語文《司馬光》教學反思2
《司馬光》是一篇文言文,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進行了大膽嘗試,改變了以前教學文言文時直接講解課文含義的方式;仡櫛竟澱n的教學,我認為可以歸納為“兩個亮點、兩個不足”。
兩個亮點:
1、引導學生對課文的朗讀形式多樣,效果顯著。
在朗讀感悟這個環節里,我設計了如下教學流程:首先由學生自讀,其次由小組長檢查更正,然后分組比賽讀,跟著老師讀,最后對學生的朗讀進行檢查。多種形式的朗讀,學生不僅沒有對課文的朗讀感到枯燥乏味,而且通過這些方式在潛移默化中背誦了課文,感悟了課文的大意。
2、通過講故事的方法,深入理解了課文內容。
在引導學生交流課文的疑難詞句后,我改變了原來的繼續講解課文內容的方法,而是開展“講故事比賽”。生動的故事語言配上精彩的動作,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得到了升華。
兩個不足:
1、在對課文進行感悟時,橫向指導不夠。
學了課文后,我提出了一個問題:通過課文的學習,你懂得了什么?學生的回答都局限于:我們遇到危險時,要學習司馬光沉著冷靜,善于動腦筋思考問題;遇到危險要急中生智,想個好辦法;遇到危險……現在回想,我覺得還應該對學生進行不到危險的地方玩耍的安全知識教育。也就是在向學生傳授語文知識的同時,不要忘了對學生傳遞其他方面的`思想教育。
2、學完課文后,沒有對學習文言文的方法進行總結。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任何課文的學習都要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文言文的學習也是一樣,通過對學法的總結,可以為教師輕松教學下一篇文言文做準備。
小學三年級語文《司馬光》教學反思3
教學《司馬光》這篇課文時,我讓學生用逆向思維的方法探索古代司馬光幼年砸缸破水救小孩的故事,他為什么能取得成功,或者說司馬光聰明在何處呢?就在于他的思維方法獨特,即緊緊抓住了使水離開人這個問題的中心,用石頭破缸。
如果學生有逆向思維的能力,采取這種形式來分析問題,就容易找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尋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恰當路徑,或許會創造出更新更好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本質就逐步縮小,利用逆向思維來分析將是很有效的。為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解題能力,有必要逐步在教學中向學生灌輸這種逆向思維的思想方法。
教學本課還采用了比較的'方法。具體步驟是:
1、分組討論。你認為救小朋友可以采用哪些辦法?
2、學生匯報小組討論情況。有的說可以用抽水機把水抽干;有的說可以用梯子讓小朋友爬上來;有的說跑去喊大人;有的說一起用力把水缸掀倒;有的說用繩子把小朋友拉上來……(這些學生的匯報都是常用的辦法,有可能危及落水孩子的生命。而司馬光采用逆向思維的方法,迅速用石頭砸缸。)
3、這些辦法中,你認為誰的辦法?同學們一致認為司馬光的辦法。這樣同學們對司馬光機智聰明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從而,達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小學三年級語文《司馬光》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三年級語文《司馬光》教學反思3篇11-06
小學一年級語文《司馬光》教學反思4篇04-22
小學一年級語文《司馬光》教學反思(4篇)04-22
教學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04-19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04-14
語文小學教學反思11-26
教學反思小學語文12-28
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07-10
司馬光教學反思(通用20篇)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