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課教學反思(集錦15篇)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課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語文課教學反思1
【摘要】為了更好地從小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越來越多的學校開始開展團隊合作學習,希望以此來提高學生們的學習效果。我國小學語文教學最先開展合作學習,但是根據相關研究發現,目前存在較大的問題,例如形式化太嚴重、忽視合作學習的內涵等。因此,需要給實際的教學過程帶來了一定的困惑。本文主要根據目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應對措施。
【關鍵詞】合作學習;小學語文;教學探究
目前,我國在探究新的學習模式,目的是改變學生的一個思維方法和提高他們的探究能力。通過研究表明,小學是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的最佳階段。所以,目前在小學階段大量推行合作學習模式,這樣能夠讓我國小學教育事業實現很大程度的推進。合作學習是一種能夠讓學生的個性得到最大發展的學習方式,而小學生對任何事物都表現出強烈的求知欲望,而且其思維方式和速度比較不一,一般的學習方式很容易消磨小學生以上特性,但是合作學習就可以使其特性得到很好的保留和發展。近年來,合作學習越來越被廣泛利用,尤其是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能夠極大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但是在實踐過程中發現,小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比較差,因此探討如何更好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使用合作學習就是目前所需要研究的重點。
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合作學習的作用
一般來說,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使用合作學習可以最大程度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例如能夠更好地理解文章和打造互相學習的良好氛圍,從而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
(一)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
以前,在對學生進行閱讀訓練主要依靠教師,而學生是一個被動的接受者,這樣學生理解的東西比較少,從而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但是任何知識的學習,都需要學生主動的理解和思考,使其理解能夠得到提升,這樣才能夠成為學生的知識。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使用合作教學模式,能夠使學生各自發表自己的觀點,使得小組的成員各補所短,進而增強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能力,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
。ǘ┡囵B學生的團隊意識
團隊合作是當前社會所必備的一種技能,如果從小對學生進行團隊意識的培養,可以對其今后的學習或是未來的工作有很大的幫助。在進行合作學習時,一般使用的是小組學習方式,而小組學習的過程中會有成員之間的合作。因此,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就可以不知不覺地學到合作的技巧以及培養了團隊意識。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合作學習模式所存在的不足
雖然合作學習對學生的個性發展有一定的幫助,但是還是因為種種原因會存在不足,例如教師個人經驗不足,無法對學生進行很好的引導;學生參與的熱情不高等。
。ㄒ唬┙處煹膫人經驗缺乏
合作學習講究的是學生的主動性,但是由于小學生的心智不太成熟,其個人控制能力和理解能力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需要教師及時對其不當行為進行糾正。但是很多時候教師由于缺乏對合作學習的理解,缺乏一定的經驗,使得合作學習模式的作用沒有發揮出來。
。ǘ⿲W生的參與熱情度低
有些時候,學生有自己的看法,但是教師沒有進行正確的評價,還存在統一答案的現象,導致學生的參與熱情降低了。還有些教師比較注重學習成績好的學生,而忽視了成績較差的,因而會給學生帶來一定的心理落差,導致其不想進行合作學習,從而極大降低了合作學習的效果。
三、小學語文教學中合作學習的幾點建議
第一,給定學習目標,小組學習探究。在進行合作學習之前給既定的目標,可以給學生一定的學習方向。這主要是因為小學生的年齡比較小,他們對課文的理解能力普遍較弱,無法全面理解課文,而且每個學生的認知程度是不一樣的,從而導致其理解程度也不一樣。如果教師在事先就制定好了學習目標,這樣會讓他們更有目的性進行討論,而且其結果也有一定的針對性,從而讓小組成員進行組內投票,選出最佳答案,在進行最后的答案闡述時,對他們進行表揚,這樣不僅會讓學生有一定的團體榮譽感,而且能夠激發他們下次參與討論的激情。第二,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學生是合作學習的主體,因此,需要時刻注意。在進行合作學習前,教師可以設計一個討論背景,例如講故事或是謎語、音樂等方式,這樣首先可以吸引學生參與的目光,讓其成為學習的主動者;接著教師需要適度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起到一個糾正方向的作用。因為,小學生看待問題比較片面,而且沒有辦法深度理解課文的內容,這時候需要教師幫助遇到理解難題的學生。同時,教師和可以適度參與學生的討論,這樣可以最直接了解到學生的想法,當小組內存在較多的爭議時給予一定的引導,減少發生不和諧事情的概率。但是教師需要把握參與的身份以及合理性。比如說在學習《少年閏土》一文時,教師可以先給學生講述一定的時代背景,讓學生能夠在稍后的合作學習中對文章理解得更透徹。同時要注意,合作學習的分組需要講究一定的合理性,可以配置獎懲制度,使學生更有動力參與到合作學習中去。
四、結語
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的教育觀念在不斷轉變,并且教育水平也在逐漸提高,而合作學習就是當前提出的一個新教學理念,而這種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中應用的最為廣泛。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主要是為了達到兩個目的:一是達到培養學生的相互合作意識;二是提高其自主創新的學習能力。在小學語文中應用合作學習模式,不僅可以增加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度,而且能夠極大發揮學生的個性,進而使教學事業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因此,為了適應我國的教育改革,需要進一步推廣合作學習模式。
參考文獻
[1]李玲.談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嘗試[J]。作文成功之路,20xx(11).
[2]馬莉婭;诤献鲗W習視角下的小學語文教學研究[J]。教學研究,20xx(30)。
[3]張永鋒。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研究,20xx(11)。
小學語文課教學反思2
《恐龍》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六冊中的一篇知識性短文。文章通過生動的語言介紹了孩子們心中最神奇的一種動物。以平時學生對恐龍的興趣和認識來看,我想孩子們對這篇課文一定很感興趣的,所以我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中多花了些氣力,希望能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達到不僅能讓孩子們了解一些恐龍的種類、形態及生活習性等,掌握介紹一種物品的方法,還要讓他們將這種探究延續到課外,培養學生對恐龍知識的持久興趣,激發學生探索大自然奧秘的興趣,以達到持續發展的目的。下面就《恐龍》一課的教學,談談自己在教學中的幾點做法。
一、預備期——課前查閱相關資料。
恐龍生活在非常遙遠的古代,而且是在地球上消失了幾千萬年的史前動物,離學生的生活十分遙遠。如果教師只憑借一張嘴、一支粉筆進行教學,很難使學生充分感知課文,領悟情境,可能還會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甚至教學效果不盡人意。為此,我鼓勵學生回家查詢恐龍的相關資料,然后有條件地把資料打印出來或者重要的記錄下來,讓大家在晨會課上進行恐龍知識的交流,從而使學生初步了解了一些恐龍的知識。
同時我也做了大量的課前準備工作。借助網絡資源,查到了很多相關資料,并制作了《恐龍》的課件。我們反復查閱資料,集文字、聲音、圖像于一體,竭力再現恐龍生活時代的場景和意境,力圖使學生身臨其境,獲得生動、真實、親切的感受,促進學生的思維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觀賞期——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
在教學時,一開始為了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我就播放了有關恐龍生活場景的錄象。當畫面上出現成千上萬不同種類的恐龍在地球的各個角落里奔跑、嬉戲、漫游的宏偉場景時,學生們都睜大了眼睛,驚嘆不已。悠揚的音樂聲,美麗的畫面,拉近了孩子與文本間的距離。孩子們仿佛進入了恐龍的時代,他們興奮不已,對自己所要學習的對象又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
三、觸摸期——研讀文本了解特點。
恐龍生活在遙遠的古代,誰也沒見過,其種類、外行和習性都是科學家根據目前掌握的資料所進行的研究推測。正因為如此,作者在文章多處運用了打比方、列數據、作比較等說明方法,使人如見其形,如聞其聲。為了讓學生了解不同種類的恐龍形態、生活習性等,我在制作課件時也力求圖文結合,即每一種恐龍都和相應的圖片和文字說明相配。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研讀課文,了解恐龍的教學中,先重點教雷龍,教會孩子們學習的方法。其余種類的恐龍以表格的形式讓孩子們自學。并讓孩子們在逐詞逐句朗讀中理解課文中多處運用的各種說明方法。例如在教學“雷龍”時,我先出示雷龍的圖片,讓孩子們猜猜這可能是書中介紹的哪種恐龍,并說說你判斷的依據。由于課前的收集資料,他們一下子就猜出了答案,接著讓他們說說雷龍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并且書上是怎樣描述的。然后通過體會雷龍的特點來學習作比較和打比方的兩種說明方法,最后再請學生通過朗讀把雷龍的特點告訴大家。孩子們既讀懂了課文,也掌握了說明方法,一舉兩得。
四、說演期——遷移方法模擬介紹。
孩子們掌握了說明方法,又收集了大量的資料,請他們以“我”的口吻來介紹自己最喜歡的一種恐龍,無疑是他們最興奮的一塊教學。先前,以書上雷龍為例,寫一段自我介紹,(嗨,大家好!你們認得我嗎?對了,我就是梁龍。我的身體可長了!猜猜我有多長?我從頭到尾足足有二十多米呢!我走起路來,就象一架移動的吊橋。別惹火我哦!惹火我可是要付出代價的:我會用長長的尾巴把你甩到天邊去!不過平時我可是很溫柔的,假如你在侏羅紀公園游玩時有小河無法趟過去,你只需撥打求救電話,我會立即趕來幫助你們過河的。哪位小朋友膽子大,我還可以讓他在我身上過一把滑滑梯的癮哦。⿴椭鷮W生理清介紹的順序,然后運用文中學到的說明方法作一番介紹。
五、探險期——拓展閱讀探索奧秘。
“你們猜測一下恐龍是怎么滅絕的?”將學生的興趣更廣泛地指向課外閱讀,探索這至今尚未揭開的神秘世界。有興致的可以相互借閱書籍,交流資料,觀看電影等。
假如能把這堂課設計為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課,充分發揮現代教育技術的優勢進行學習,提供了一些與課文內容相關的網址,引導他們閱讀。我相信,利用網絡學習,不拘泥于課本,學生會有更多的體會。而對自我介紹某種恐龍的小練筆,也可以在網絡上自由書寫,討論交流。但愿筆記本的進入能改善我校的網絡環境,讓教師和學生能甘心在“網中掙扎”,并樂此不疲!
小學語文課教學反思3
《丑小鴨》教學后關于語文教學的思考安徒生的童話故事《丑小鴨》中丑小鴨的形象已經深入人心,但對初一的孩子來說,讀過之后也只是在心目中記住了這只可憐的丑小鴨經過一系列的磨難變成了一只美麗的白天鵝,學生們心中會產生向往、憧憬。是的,我們每個人不論年齡的大小都有美好的心愿。學生希望自己的成績會提高、得到老師的表揚、成年人們希望自己的工作會有所成績。在教學這篇課文之后,對我有一種深深的觸動,一節成功的語文課體現在哪里?我想應該是師生之間心靈的真正撞擊。在教學本課時剛導入時候我問學生丑的反義詞是什么?很多學生覺的奇怪,老師為什么要問這么簡單的問題。
于是我接著問你們怎么理解美和丑呢?學生回答的五花八門,有的學生說讓人喜歡的東西就是美的,有的學生回答說討厭的東西就是丑的。就在這樣一個對美和丑這樣一對反義詞下我開始了本文的教學。丑小鴨變成白天鵝是它心路的歷程,由自卑、懦弱、四處碰壁到最后的有所追求,我想這是決定丑小鴨美麗蛻變的決定因素。丑小鴨這樣不滿足于現狀,不怕打擊、不怕辛苦。這不正是我們當今青少年所缺少的嗎?在這個問題上對學生我一時產生了陌名的激動。我們不能用以往的告訴學生我們應該怎么做,這正是與學生心靈溝通的最好時機。我找到了,并開始了我和學生之間的這次心靈的碰撞。我假設了這樣一個問題:丑小鴨本是一只天鵝蛋卻生在了鴨群里,那丑小鴨一定會變成白天鵝嗎?這下學生展開了激烈的討論,我們班平時不太愛發言的一男生舉起手來,發表自己的見解:“丑小鴨一定會變成白天鵝,因為它本是一只天鵝蛋不會變成一只鴨子或母雞”這引起全班同學的笑聲。
有的學生回答道:“那可不一定,丑小鴨也許會永遠在鴨群里生活,不會飛,自暴自棄。也許會活的很悲慘而死去”。這兩種假設的情況反映了學生們最真實的想法,我發現了學生們的心聲,這正是我想要的。我接著問:在現實生活中也許真的有像丑小鴨一樣生活的人們,他們生活的很悲慘,受侮辱、受排斥、受嘲笑。我看了看同學們的眼神,可以看出不少同學聽了我這段話很感動。此時我覺的這篇課文真正的精髓學生們已經領略到了,用了這樣一句話我送給了“丑小鴨”們——不拋棄,不放棄。這堂課學生受到了啟發,而我更感謝這些孩子們是他們讓我知道了語文課的內涵。
小學語文課教學反思4
選擇《游園不值》這課,緣于去年與特級教師竇桂梅的《游園不值》教學實錄的“偶遇”。怎么會有如此美麗的“不遇”?怎么會有如此深邃的課堂?記得當時那份實錄給我的震撼簡直是爆炸性的。我想嘗試古詩教學的念頭已久,但在幾年前上過一節古詩公開課后,就再沒有勇氣嘗試第二次。看到竇桂梅能把這短短二十八個字精彩演繹四十分鐘,充分挖掘了教材的深度與廣度,引領學生與文字“相遇”,與文化“相遇”,不由得折服她“三個超越”“主題教學”等前衛精深的教學理念與精湛自如的教學技藝。當時,我已經上過這課,頗感遺憾,總覺得如果不把這么精妙絕倫的教學設計奉獻給我的學生,那簡直是一種“罪過”。基于這樣的心態,我又一次選擇了古詩教學,選擇了當一回竇桂梅的追隨者。
性格外向直爽的竇桂梅老師說“激情是她的一種狀態!倍覄t性格比較含蓄,教學風格也相應比較恬淡平和,再說,她的學生都是城市實驗小學的學生,而我們的孩子一直住在農村,文化底蘊、文學素養、接受能力等稍遜城市學生。如果照搬她的教學設計,一定是“畫虎不成反類犬”。于是,我結合自己的教學特色和班內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了一些思考:
一、多種渠道解詞
鏈接生活、利用插圖、結合詩意這些都是學生能夠接受的解詞好方法。
蒼苔,城市學生不常見到,相對農村學生就有優勢,果然,一個女生生動地描述了她所看到的“青色的苔蘚”,教師在表揚她“是個生活中的有心人”時,也不能忽視其他大大咧咧不注意觀察周圍的學生,于是,我出示了兩張不同角度的圖片,引導學生由遠及近地觀察蒼苔,感受它的蓬勃生機,感受春天的氣息。
觀察插圖理解“屐齒”“柴扉”,用我們現代的門與“柴扉”比較,感受“柴扉”的原生態和帶來的自然氣息。感受“紅杏”的美,我沒有出示圖片,因為他們在四年級時,已經學過《第一朵杏花》,肯定領略過杏花的魅力。而且,如果是實景圖片的話,勢必與書上插圖中水墨杏花有所區別。權衡再三,大膽舍棄。
二、舍棄教學環節
竇桂梅老師的實錄中,還幾次引用陸游的詩!皸盍粻幋荷,一枝紅杏出墻頭。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斌w會陸游詩中的紅杏與本詩中的紅杏有何不同。因為考慮這首詩學生不熟,而且本人沒有特級老師豐厚的人文素養,缺少爐火純青的巧妙引導,另一方面擔心課的容量過大,學生會如走馬觀花,收獲不多。所以,干脆把它刪掉了。省下時間,讓學生練習扎實的朗讀。先讀好詞,再讀好句,繼而讀好整首詩。
三、尋“詩眼”悟詩情
“文章的眼睛是‘文眼’,題目的眼睛叫‘題眼’,而詩的眼睛叫‘詩眼’!边@樣的說法只是一家之言,不知是否合適!把劬κ切撵`的窗戶。”我想尋找詩的“眼睛”定能感受作者的情感。但,沒想到的是,一個語文素養較好的女生,卻撇過了“憐”,而找了個“春”字?磥砘蛟S是我的講解誤導她以為作者所要贊美的是什么?現在想來,我可以因勢利導,是呀,詩人對春天,對春天的這些景物,包含怎樣的感情呢?相信這樣一啟發,她一定能找到。而不是馬上叫另一個學生來回答。再次告誡自己:耐心,再耐心些,或許精彩就在下一刻。
四、感悟“留白藝術”
為什么“一枝紅杏”就能想到“滿園春色”呢?當我反復品讀“一枝紅杏出墻來”時,忽然腦海中閃現了多年前讀過的一則故事!坝袀考官出題‘踏花歸來馬蹄香’,考畫家。很多畫家畫了一地的花瓣,而一位高明的畫家,卻只畫了幾瓣,他在馬蹄的周圍,畫了幾只翩翩飛舞的蝴蝶。”有時,越少的事物反而越能引發人們的想象。那不是跟古詩中的紅杏有異曲同工之處。至于“留白藝術”在這里揭示是否恰當,自己也不得而知。意外的是,班上竟然有兩個學生聽過這個故事?磥硎俏姨凸浪麄兞。
五、板書“豐富多彩”
不知道竇桂梅老師的板書是怎樣的?這是我根據自己改動的方案而設計的板書。綠色的蒼苔,咖啡色的柴扉,粉紅的紅杏,我試圖用五彩的粉筆向學生勾畫出一個五彩的春天。不知道對于學生來說,是否比以往單色的板書來得豐富生動?
今天的古詩教學就權當是一枝探出墻外來的“紅杏”吧;蛟S生澀,或許稚嫩,或許模仿的痕跡還有,或許自我的突破有限……但我相信,這“一枝紅杏”一定會綻放在教師與學生心中。
小學語文課教學反思5
《凡卡》篇幅較長,內容和形式都比較復雜,根據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我分三課時進行這課的學習:第一課時的學習目標是學生自己設計預習題目,要求抓住重點字詞,形式多樣,有思考價值;第二課時交流預習成果,檢查預習效果;第三課時圍繞課后思考題進行研究學習,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一、在第一課時和第二課時的教學中,我發現有的學生設計的預習題很全面,很有創意,能夠抓住重點,聯系舊知識,聯系課外的知識,題量也很大;而有個別學生(有的屬于學困生,有的則屬于習慣差的學生)則相反,一堂課下來,這兩種類型的學生的收獲真是天壤之別。面對這種現狀,我開始想對策:對,在其他學生設計的同時,請一位學習比較好的學生到黑板上完成,建議(或要求)后者模仿這位同伴的題目去設計自己的預習題,這樣,他們有了壓力,也有了動力,提高了他們的預習效果。另外,在進行預習成果交流是,要做到人人參與,采用兵教兵的策略,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在展示自我的過程中收獲知識,提高能力。
二、在第三課時的教學中,我通過“明確目標-自學自悟-小組交流-全班交流-總結評價”的五步教學法,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感受主人公悲慘的生活,內心的痛苦,美好的向往。首先,我向學生提出學習目標:默讀課文,思考課后題,從文中找出相關的語句進行批注。接著,學生進行自學,與此同時,我進行行間巡視,及時發現有價值的批注及時進行交流,激活其他學生的'思維。
之后,我組織學生進行小組交流,要求在組長的帶領下,將小組成員的理解進行歸納整理,形成統一的認識,并選出代表準備進行全班交流。最后,我組織進行全班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我發現大多數學生能夠抓住關鍵性語句進行分析理解,尤其是抓住了課文的第8、10、15自然段,感受到了凡卡凄慘的學徒生活,有很多學生進行了動情地朗讀,更增加了感染力。
小學語文課教學反思6
《搭石》是四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全文語言質樸,意境秀美,字里行間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劉章爺爺通過身邊平凡的小事——搭石,把鄉親們無私奉獻的精神和一心為他人著想的傳統美德默默無聞的在文中字里行間表達出來。
一、成功之處:
1.在本文的教學中,我引導學生緊緊抓住“搭石,構成家鄉的一道風景。”這一主題,教學中以學生自讀自悟為基礎,注重引導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體驗、感悟,在讀中積累、內化,在讀中欣賞、升華。把 “美”這條主線,貫穿于課堂始終。讓學生在感知美、體會美、欣賞美、感受美、發現美的過程中,感悟到風景的自然之美,感悟到景人合一的和諧之美,感悟到樸實的為人之美。
2.努力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統一。在詞句教學時,我不光引導學生了解意思,還提示理解方法,如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聯系上下文理解等,并注重進行聽、說、讀、寫的訓練,如引導學生想象“假如還有哪些人來走搭石,家鄉人會怎樣做的”,進行說話的訓練。最令我難忘的還是引導學生學習一行人走搭石的內容時:我設計“踏踏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的文本情境,再將文本轉換成詩的語段,通過朗讀訓練,使得孩子們讀出鄉親們過搭石時的和諧之音。
存在不足及整改措施:
1.教學語言不夠自然,靈活性不夠。
2.在課堂上,個別地方有點走過場,如:在講“謙讓美”這部分時,挖掘得不夠,可以引導學生想象,倆人會說些什么家常話呢?從而進一步體會家鄉人淳樸的感情。
3.朗讀指導欠佳。
4.如果能增加一些課外的資料豐富課堂就更好了。
小學語文課教學反思7
今天上午在四年級班里上了《觸摸春天》第一課時,原本設計時是想先讓學生感受到美麗的東西不一定要用眼睛看還可以用心靈去觸摸,然后從說安靜是個怎樣的女孩出發,引出她熱愛大自然及那攏蝶的神奇的靈性,到后面的放蝶提升到它珍惜生命和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從而感受那劃過的美麗的弧線和誰都有生活的權利,誰都可以創造一個屬于自己的繽紛世界的生活態度,及到對殘疾人的尊重和贊賞的情感提升。
可是今天上完課后,實際生成的與設計的差距很大,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無法真正體會主人翁的切身感受,教師對教材的研究部透徹,無法正確的抓點,上課的思路不夠新穎,對課堂的整體把握不夠,需要深一度的研究和反復的磨課。
總體來說,自己在語文學科的教授上還是需要加強學習和探討,需要自己不斷地提升自己,這樣才能給學生帶來生動的課堂,才能讓學生也變得生動起來。
小學語文課教學反思8
《假如》是一篇文字優美、情感豐富的兒童詩,主要借“馬良的神筆”,表達了對小樹、小鳥、殘疾兒童西西的發自內心的關愛,顯示了兒童博大而純真的愛心。
在課堂上,我先采取齊讀、指名讀等形式反復帶孩子誦讀課文。這首詩從語言特點上看,每段的句式相對一致,尤其是“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這句話在詩中反復出現,讀起來瑯瑯上口。
在熟讀的基礎上,孩子們更容易理解詩中所蘊含的各種愛心。孩子們紛紛舉手發言,敘述了“給小樹溫暖”,“給小鳥食物”,“給西西健康的身體”這些文中提到的愛的行為。借助最后一個標點符號:省略號,來進行拓展說話訓練,對學生進行仿寫的練習。我給學生以適當的引導,學生發言相當積極。
學了這首詩,學生產生了許多共鳴,產生了許多新的“假如”,萌發了寫詩的沖動。我抓住時機,通過對省略號含義的挖掘,讓學生認識到身邊需要關注的事物還有很多。讓學生把自己的愿望說出來。有許多生動的句子給我留下深刻的記憶:假如我有一支馬良的神筆,我會給每個中國人畫些武器,把侵略我們的敵人都打敗,保護;假如我有一支馬良的神筆,我會給病床上的張新宇同學畫一個好醫生,醫治好他的病;假如我有一支馬良的神筆,我會畫一個沒有污染的世界,讓我們生活得更美好;假如我有一支馬良的神筆,我會給地球畫上更多的森林,讓空氣更加清新……孩子們天真的話語里也蘊含著深深的教育意義,我看到了他們心靈里美好的愿望和對周圍事物甚至是政治問題的關心,這一切都是難能可貴的。
孩子們的想象力、,創造力也見證了他們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我在課后布置了一項仿寫詩句的作業,讓他們也當小詩人,仿寫文章,積極的寫作,使他們的思考形成文字,語文內涵更深。
小學語文課教學反思9
從事幾年的教學工作,我一般將語文一篇課文的教學分成二到三課時,第一課時接觸新的課文,初讀文本;第二、三課時分析理解課文。
以前我一直以為語文課的重點是在二三課時,所以對第一課時一直沒怎么重視。后來漸漸意識到初讀環節是整體感知課文、理解課文的基礎,是培養良好語感的重要途徑。上好第一課時才是上好語文課的關鍵。
那么第一課時該如何上?上到什么程度?又使我產生了疑惑。但是又無從學習,因為無論是觀摩課,評優課,還是展示課,幾乎沒有人會執教第一課時。后來查閱資料了解到蘇教版教材主編張慶老師提出了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倡簡、務本、求實、有度”的八字方針;朱作仁教授提出課堂教學要三實:真實、樸實、扎實。這些觀念給我們以啟迪,扎實、有效讀通讀順課文并進行有效地識字,應當是第一課時的教學追求。幫助學生在掃清閱讀障礙的同時,初步了解課文主要內容,整體感知課文要向我們傳達的心聲、文意。從這個角度來看,第一課時教學就是要解決初讀和識字正音的問題,解決怎樣讓學生一步步讀出興趣,讀出疑問。
如何讓第一課時的初讀教學變得扎實有效呢?查閱了相關資料后,總結如下:
1、理解課題
文章的題目能引人入勝,提示文章內容,有畫龍點睛的作用。引導學生閱讀,首先要學會讀題目。文章題目就是學生展開閱讀學習的突破口。
2、讀通課文
讀通一些難讀的句子,記牢幾個難讀、難寫、難理解的詞,把課文讀通順。
3、初讀理解
中年級的學生應當初步養成預習的學習習慣,第一課時教學時需要對預習進行檢查、反饋。在預習中學生會有一些疑難,盡量通過讀課文內容來找到答案,在閱讀中發現新問題,他們會有成就感,那閱讀的興趣也就得到提高。接著再引導學生抓住一些關鍵詞,讀通一些難讀的句子,難理解的詞,學生就讀得很有興趣,不會覺得枯燥無味。為第二課時的學習作輔墊,激起更高的學習興趣。
4、介紹作者激發興趣
了解了作者相關信息之后再來讀課文相信可以成為作者的知音。讓學生讀課文,說出自己對課文的初步理解,再相機引導學生分段讀課文,達到讀通課文,掃除障礙的目的。這也是一個比較直接而有效的初讀方法。
5、抓住關鍵詞句,讓初讀讀得扎實有效。
在第一課時的教學中,我們可以依據學生實際情況,有目的地進行字詞學法的指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6、抓住重點,質疑
第一課時在結束時,教師設置疑問,拋下話題,啟發思考,留下懸念,以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留給學生思考的空間,以此來引起學生細讀的欲望,為第二、第三課時的學習打下基礎,蓄足氣勢。達到課雖下,味還在,趣仍濃,思無限的藝術效果。
第一課時是上好語文的關鍵,我想,如果它真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真的讓每一個學生都讀通了課文,真的訓練了學生的寫字水平,那么我就覺得第一課時的教學就是成功的了。課堂教學是一個永恒的話題。它,浸潤著我們的操勞和智慧;鐫刻著我們的惆悵和欣喜。在教學中,應根據教學內容與學生認知規律,不斷總結經驗,探尋思路,以使教學工作達到更好的效果。
小學語文課教學反思10
本學期我任教四年級,教學第十九課《生命生命》后,自己感覺在課堂中有失有得,現在與各位老師分享一下,懇請指正。
這篇課文開頭首先提出問題:生命是什么?下面的內容卻沒有從正面回答,而是從飛蛾求生、磚縫中長出的瓜苗、傾聽心跳等幾件小事中,展示了生命的意義:雖然生命短暫,但是,我們卻可以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作者還表達了自己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一定要珍惜生命,決不讓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這篇課文短小精悍,語言簡潔樸實,思想含蓄深邃。形象描寫與理性思考有機結合,是一篇抒寫感悟生命的好文章。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繼續引導學生思考人生、感悟生命的意義;二是繼續學習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教學本課的重難點是理解三個事例中蘊含的道理。
在閱讀教學中,我本著落實語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原則,在品析課文時,既有朗讀的指導,又有寫作方法的指導,還注重了教學方法的多樣!伴喿x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教學中,我力爭成為學生閱讀的引領者,合作者,在指導學生進行體驗和感悟時,通過啟發、暗示、點評讓學生進入到語言中,與作者、與文本對話。在找出使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以后,我引導學生品析語言,體會用詞,在讀、思、想、議中體會表達效果,增強語言積累。例如,從“躍動”感受飛蛾強烈的求生欲望,從“竟然”體會作者的不敢相信等等。在指導讀句時,我圍繞“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讓學生聯系課文談出自己的理解,解決心中的疑問。這樣,在文本中自由地進出,在閱讀的基礎上深入地思考,培養了語感,訓練了思維。
雖然我做了許多努力,但感覺部分學生情感并沒有得到激發,感受不到生命的可貴,不能理解“珍惜生命,不讓它白白流失”的意義。也許與學生的生活環境有關,F在的學生生活條件優越,家中孩子不多,深受父母的寵愛,可以說快樂無憂。但這種環境也使他們耽于安逸,不懂得風險和感恩,要讓他們認同“讓有限的生命體現無限的價值”是多么困難。所以我們教師在教書育人的道路上還任重而道遠。
小學語文課教學反思11
《中彩那天》記敘了在二戰前發生一個窮苦的汽車修理工之家發生的故事。故事以汽車的得而復失和“我”的思想感情變化過程為線索展開。當商店擴音器高聲宣布父親幸運地成為獲獎者,而且獎品又是一輛嶄新的奔馳牌汽車時,對當時正在上學的“我”來說是多么高興。然而,當父親開著獲獎的奔馳車緩緩駛過擁擠的大街時,卻發現父親的“神情嚴肅”,“看不出中彩帶給他的喜悅”!拔摇弊匀粫械健皭瀽灢粯贰薄;氐郊依铮认榈哪赣H揭示了其中的奧秘──“父親正面臨著一個道德難題”!拔摇泵曰蟛唤,母親又詳細說出了事情的經過。最后在沒有人知情的情況下,父親毅然地撥通電話,通知真正的獲獎者庫伯。故事反映了一個普通工人崇高的精神世界,使我們懂得誠信是人的精神財富,它比物質財富更可貴。
這篇課文的教學我以學生自讀和小組合作交流為主,加上我巧妙的指導,學生較好的懂得了課文,理解了父親的心情,感受到“誠信是金”的道理。
一、聽寫詞語,一舉兩得
薛法根老師講的《螳螂捕蟬》一課,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實用高效的教學風格,更使我深受啟發。這節課,我也先來個詞語聽寫。先寫兩組反義詞:①生活拮據、富有,②神情嚴肅、高興;再寫兩組心情變化的詞:③夢寐以求、道德難題;④悶悶不樂、迷惑不解
聽寫之后,首先請成績優異者交流經驗,使全班學生明白:作為四年級的學生,預習課文不但要讀準字音,理解詞語,還要學會正確書寫。此外,這些詞語都是課文中的關鍵詞語,它們對學生學習課文也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二、復述課文,理清思路
初讀課文,根據課文內容調整聽寫詞語的順序,然后抓住這些關鍵詞語復述課文,學生興味盎然,由于學生感興趣,又由于教師的要求是由易到難,所以學生復述得非常成功。
接著讓學生快速瀏覽課文,找出課文的哪幾個自然段寫了故事發生的起因、經過、結果,初步了解按事情發展的順序記敘文章的方法。
三、精讀課文,體會中心
1、學生質疑問難。
愛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币囵B學生質疑問難的能力,必須提供給他們提出問題的機會。得此機會,學生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問題,例:
、傥壹疑钷讚,中獎得到的汽車又得而復失,為什么說那一天是我家最富有的時刻?
、诟赣H中了獎,為什么還不高興?
、鄹赣H面臨的道德問題是什么?
、懿势鄙系腒字為什么被橡皮擦去,只留下淡淡的痕跡?……讓學生將自己提的有價值的問題寫到黑板上,更調動了學生提問的積極性和自豪感。
2、小組合作探究。
“自己提出的問題自己解決。”讓學生自主選擇黑板上的問題,深入讀書思考,學生很快解決了大多數問題,這時教師提出兩個問題:
①聯系上下文理解父親面臨的道德難題是什么?你怎么看這個問題?如果是你,你會怎么做?
②父親是怎么做的?他這樣做值得嗎?為什么?
學生帶著這兩個問題,積極參與小組合作探究,人人都得到發言的機會,各抒己見,充分討論,教師依據學生的發言,點出文章的中心:誠信是金。學生們則自覺運用學過的名句,概括出了“言必信,行必果”和“與朋友交,言而有信”兩句話,畫龍點睛,升華了主題。
四、讀寫結合,扎實訓練
。、學習寫作方法。
、僬n文采用總分總結構,開頭點明中心,中間舉例證明,結尾照應開頭;
、谝匀宋锏那楦凶兓癁榫索;
、矍苍~造句的準確性。
2、說話、寫話練習。想象當庫伯派人把汽車開走以后,我們全家人的表現,特別是父親,他會給我們講哪些有趣的事情?由于受閱歷所限,所以學生的思路一時打不開,于是我給他們講了選自《左傳》中的一則故事《不貪為寶》,起到了拋磚引玉的作用,學生們頓時茅塞頓開,有的想起了《釣魚的啟示》,有的想起了《華盛頓砍櫻桃樹的故事》,有的想起了列寧小時候打碎花瓶的事情,還有的則想象文章中的父親會講自己小時候的故事,來說明父親的誠信是從小養成的良好習慣。
由于課堂上的訓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所以課后學生完成的小練筆都寫得繪聲繪色,不但抓住了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而且突出了誠信待人的主題。
小學語文課教學反思12
這篇課文是科學常識性說明文,主要講述了20世紀百年間的科學技術發展歷程,展示了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給人類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和燦爛前景?茖W常識性說明文,設計不好就容易成為資料展示廳或者科學常識課,失去了語文的本真,缺少語文的味道。學生理解會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我特別重視學生的課前準備,布置學生當當小記者:采訪長輩過去的生活(回家采訪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你們從小到老、從小到成年,吃、穿、住、行是怎樣的?寫寫自己現在的吃、穿、住、行情況。對比后寫上自己的些許感受。)四年級的學生,已經適應了人教版小學語文實驗教材全新的結構與內容,也應當具備一定的收集信息的能力。在本學期其中的一個訓練知識點,學生都必須具備搜集并收藏資料的能力。)本學期另一個語文學習知識點就是把網絡搬到語文教學上。在講授本課時,我兩度要求學生運用網絡教學。一是在學生自學時,把收集到的好詞發到教師博客上,然后學習齊共享。另一次就是在講授課完,根據學生的對20世紀的科學成就的收集,把收集到的傳到博客上。 合理地選材是一堂課是否精彩的前提和關鍵,有內容有內涵的課堂才是有生命的,才能喚起學生主動探究的欲望,促使積極思維的動力。作為第一課時,我重點學習三、四兩個重點段,給課堂注入了活力、注入了內涵。當講到第四自然段的科技成就時,讓學生再舉出一些例子。學生一下子就打開了思維的閘門, “磁懸浮列車、X射線、納米技術、載人飛船、數字電視……”學生一口氣說出了很多很多。學生活躍的思維、熱烈的發言帶動了課堂的氣氛。當理解“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這句詩時,學生激情的朗讀把一篇枯燥的說明文融入了濃濃的詩情畫意,也強烈地感受到了20世紀取得的巨大的科技成就,強烈的自豪感油然而生。當下課的鈴聲響起,我和孩子們還深深地沉浸在文本帶來的精彩中。這樣的成功都源于豐富的課堂內容。
我覺得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的語言親和力和激勵性還不夠,這往往會的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感悟到只有通過自己極具親和力和激勵性的語言,去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創設生動有趣的學習環境,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中來,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上的主人,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學習中品嘗到成功的滋味。也使學生獲得了自我成長的快樂,體驗到學習的意義。這一點真值得我在今后教學中學習。
小學語文課教學反思13
學習目標
1.學習讀后感的寫作方法,寫一篇讀后感。
2.通過習作和口語交際,增強學生的民族意識,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
3.進一步提高學生搜集和運用資料的能力。
課前準備
整理本組學習過程中收集的資料,閱讀一兩篇課外讀物。
第一、二課時
習作
談話導入
同學們,通過本單元的學習,我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民族的恥辱歷史、侵略者們的殘虐暴行、人民的沉重苦難、烈士們的光輝事跡,把一幕幕鮮活的、觸動人心的中國近代史展現在我們的面前。我想同學們和我一樣,很想把讀書后的感受寫下來,是這樣吧?
明確要求
請同學們默讀習作提示,看看有哪些要求。
出示要求:讀懂文章內容;寫出讀后感受;引用相關資料。
讀悟寫作方法
轉自由讀例文《圓明園的毀滅》,用不同符號畫出哪些是課文中的內容,哪些是作者的感受,哪些是作者引用的相關課外資料?
小組交流,總結讀后感應怎樣寫。(使學生體會到,寫讀后感要先寫所讀文章的主要內容,然后重點寫自己對文章中一兩方面內容的感受,還可以結合其他相關資料進行思想表達。)
自由寫作
請同學們就本單元所讀的課文或課外讀的文章寫一篇讀后感。
評議修改
讀一讀自己寫的習作,把自己認為寫得好的地方標出來。
在小組內互讀,小組推出兩篇習作在全班展示。
全班評議,提出修改意見。
結合評議,自己修改作文。
第三課時
交流平臺口語交際
圖像導入
請同學們先看一段錄像,從錄像中你知道了什么?(激發學生的演講熱情。)
提出要求
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演講比賽,你們能說說演講需要注意哪些事項嗎?
是的,演講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圍繞一個主題
抓準幾個方面
列舉有力事例
組織通順語言
表達有聲有色
這節課,就讓我們以“不忘國恥,振興中華”為主題,展開一場演講比賽好嗎?
自主準備
請同學們根據課前收集的資料,想一想你對近代中國所受的屈辱有了哪些了解?
你認為要振興中華應從哪做起?列一個簡單提綱。自己先試著說一說。
組內交流
在小組內交流、試講,并提出改善意見。小組推選一個代表參加班組比賽。
演講比賽
全班評選演講優勝隊。
第四課時
詞語盤點日積月累展示臺
詞語盤點
學生自讀。
出示投影,看拼音寫詞語。
同桌互查。
自選三個成語造句,寫在練習本上。
日積月累
小組內互讀詞語,注意把字音讀準確。
請同學們說一說每個詞語所表達的意思,并選幾個說句子。
展示臺
辦一期“不忘國恥,振興中華”的中隊報刊,將同學們寫的讀后感、演講稿、收集的歷史資料(文稿、圖片)展示出來。
小學語文課教學反思14
反思是教師以自己的職業活動為思考對象,對在職業中所做出的行為以及由此所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教學反思被認為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新課程非常強調教師的教學反思。教學后,即有批判地在行動結束后進行反思,能使教學經驗理論化。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價以學生自評、互評、教師評為主要形式。在教學實踐中我感悟到:應充分發揮評價的兩大主要功能——激勵功能和導向功能。做到評價和個性化教育相結合,貫穿整個教學過程的始終。新課改要求以教師為主導、“引誘”學生,讓學生自主學習、主動發展。但就“研討課”的情況也不容樂觀,下面,我就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價反思如下。
一、“比讀,讓學生承受心理壓力!
我首先談一下教師的激勵功能。以往教學中常常在研討課乃至國家級研討課上,聽老師帶有鼓勵性的語言:“誰還能比他更好!毕绕饋淼耐瑢W需要有勇氣才能站起來,壓力很大。后起來的同學也必須有比前一位同學更好的本領和更大的勇氣,才能站起來。試問:作為老師將心比心,你有前一位同學的勇氣做底嗎?這看似鼓勵的做法,恰恰給予全盤否定。導致的結果是參與的人越來越少。“朗讀小能手”等的選拔,也恰恰反應了評價應避免的“選優”的要求。我采取的辦法是:讓學生只要把自己的理解、感悟表達出來就可以了。評價的時候,只評價哪個地方讀得好,發現每個同學的閃光點,但不盲從。然后有針對性地讀出你的感悟。讓人人都發揮自己的特長。每個同學的音質不同、理解不同,允許他們各有千秋。從而進行個性化教育。
二、評價教學中,仍需強調教師評價的導向作用。
1、課堂教學中,要做到學生的主動發展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并重。
教學設計要做到“虎頭豹尾”而不是“虎頭蛇尾”。從而激發起學生繼續探索的欲望,達到課外延展的目的。也只有教師精心設計“一石激起千層浪”的問題,引發學生深入思考。去細讀、精讀,把語言文字蘊涵的情感、思想通過朗讀、感悟,感悟后再美讀,讀后再談收獲。學生每讀一遍都有新的發現。讓語文課堂學習呈現螺旋上升的趨勢。
2、課前準備和課后作業也應發揮教師的導向作用。
我課前讓同學做充分的準備,把搜集到的資料和圖片展示出來利于教學時,我引導:你是怎么做到的?學生從他們的回答中明白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搜集、整理資料,不僅能獲取更多、更前沿的信息,在搜集、整理的過程中多方面的能力都得到鍛煉,收獲遠遠大于所獲得的知識。這也是新時代小學生必備的素質。
我還利用“日記”,發揮導向功能。我就把各方面寫得好的同學的文章,讓他們讀給同學們聽,包括具體描述、發表自己想法的、摘抄優美片段、警句、讀后想法的。學生明白日記是把生活中有趣的、值得記錄的用筆來表達自己心聲的。從而懂得要善于觀察,善于發現美、感受美、表達美、欣賞美。鼓勵學生勤于寫日記,表達能力不斷提高。
三、無批評的評價是不完整的評價。
強調評價的激勵功能,有的教師片面理解為一味表揚,不說一個不字,不利于學生的發展。學生呈現出來的作品并不一定都是完美的。只表揚的評價,不能很好的給學生指明前進的方向,“響鼓還需重錘敲”。要視學生的具體情況采取響應的措施。如面對學困生要以鼓勵為主,教師要滿懷激情。用欣賞的目光看學生,降低要求。充分激發他們參與的熱情,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感受到成功的快樂,樹立信心從而轉差。中等生讓他們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做中心發言人,不斷提高自己的參與意識和競爭意識。優等生在肯定成績后讓學生敢于挑戰“權威”,和他們比讀,讓他們認識到“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激勵自己不斷挑戰自我,超越自我。
四、研討課的課堂教學重成果,不注重教學過程的展示。
有的研討課教師按照預先做好的課件,設計好的思路上的很順利?此普n堂容量大,效果好。實則牽著學生的鼻子走,學生沒有真正成為自主發展的主人。研討課上成成果展示課,內容貪多,只展示教學成果,表演意味濃。又是分角色,又是表演,課上講求熱鬧,但真正讓學生領悟到什么?課堂教學應展示教師的引導過程和學生的學習過程。一堂好課總會給別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引導學生碰出思想的火花,哪怕其它環節有不足之處。講求一課一得,毋須面面俱到。還經常聽到教師由于時間關系,我們課后再練等之類的話。因研討課老師顧忌多,易束縛教師的手腳和頭腦,往往精心準備卻收不到預想的效果。教師應“以學定教”,通過小組合作交流、質疑,看哪些是關鍵處、疑難處。在這些地方有重點地讓學生充分思考、感悟、交流。
五、課堂評價過細、過碎,阻斷教與學的過程。
如有的研討課上,老師請小組長課內做記分員。哪個教學環節,誰得了多少分,都要記錄。這樣,不僅隔斷了正常的教學思路,還嚴重影響了記錄人員的學習。
六、教師的誤會也會喪失大好時機。
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做有心人,不放過任何有價值的問題。
誠然,研討課,有許多閃光點值得我們借鑒。但作為新課改理念指導下的教師,應大膽進行教學反思,敢于向自己、向“權威”挑戰,才能使我們的課堂教學向著更健康、更有效的方向發展。
總之,課堂評價應本著“省時高效”的目的,“評價”只是手段,目的是促進課堂教學,促進學生的發展,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
小學語文課教學反思15
《九色鹿》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八冊中的一個民間故事。講的是九色鹿救了一個落水人,落水人發誓永不說出九色鹿的住處。但在金錢面前,落水人背信棄義,出賣了九色鹿,最后受到了嚴懲。課文情節生動,語言淺顯,學生比較喜歡;诮滩奶攸c和學生實際,在教學時,我采用研究性學習方法,以達到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整合,為學生營造足夠的主動探索的時間和空間,引導學生親歷閱讀實踐的過程。
課文中人物語言很有特色,留下了許多可供我們去挖掘的空白點。例如,調達在被九色鹿救下之后,“鄭重起誓,決不說出九色鹿的住處”,此時他心里會想些什么呢?站在國王的皇榜前,調達的心里會怎樣想呢?這些正是訓練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能力的契機,我在朗讀的基礎上加以引導,把學生的讀書和思維的訓練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學生在讀書和思維過程中,深刻認識善與惡、美與丑,從而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當學生積極舉手,踴躍發言的時候,學生與文本也進行“零距離”心靈對話,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自己的獨特體驗,我有針對性地進行評價,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與文本、同學的交流中產生思維的碰撞。
【小學語文課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課的教學反思10-31
小學語文課教學反思12-18
小學語文課教學反思05-11
小學語文課后教學反思12-28
小學語文課優秀教學反思01-27
小學語文課《掌聲》教學反思11-16
小學語文課《比尾巴》教學反思11-16
小學語文課教學反思范文11-21
小學語文課《雷雨》的教學反思11-22
小學語文課改教學反思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