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小學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

        時間:2022-05-10 15:13:26 小學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小學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15篇)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那么優秀的教學反思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15篇)

        小學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1

          此課之前,學生們已經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礎特征,并初步理解了周長的含義,本節課重點是讓學生們探索并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課上我主要分以下幾步驟進行教學:

          一、“比眼力”讓學生通過猜想激發探究興趣。

          首先出示兩個長方形的圖形,讓學生們觀察猜測哪個周長短一些,為了驗證學生們的猜測,引出學生計算長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的探究。這樣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為學生創設自主探索的學習空間。

          周長的計算方法,我把教學的重點放在了如何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和交流獲得解題方法上,以學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為主,因為有了前面周長的認識,學生自主探索并不困難,關鍵是對各種算法的溝通、比較和理解。在學生交流算法時,我一方面讓學生充分展示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法;一方面引導學生理解不同算法間的相互聯系,注意引導學生對照圖形,說出每個算式各部分的實際意義,數形結合理解算理。我始終抓住問題的本質——不管怎樣列式,都是求圍成長方形的四條邊長度的總和。幾種方法中,長加寬的和乘2是學生理解的難點,我利用區分兩組長和寬的顏色來幫助學生理解。由長方形的長逐漸變短,變到正方形。自然的引導學生們探索正方形的計算方法。這樣不僅有助于鞏固周長的概念,同時可強化長、正方形特征的表象。

          三、注意方法優化,總結周長公式。

          在總結長、正方形周長公式時,讓學生經歷從特殊到一般的抽象過程,體會數學的抽象和簡潔。學生在探索大量具體圖形的周長經驗的基礎上,抽象概括出長、正方形周長的計算公式。

          四、練習的設計,應有層次和坡度。

          我設計了四種題型。搶答、口算、選擇、解決問題。但由于時間關系只完成了兩道題。這是教師教學時間把握的失控,還有習題不符合學生們的認知規律,沒有循序漸進。

          整節課上下來,我認識到自己還存在很多不足:一是對于教材的鉆研不夠透徹,二是教學用語不規范,三是教學組織方法不當,四是練習沒有達到鞏固的實處,只注重了結果沒有問過程。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注意先提升自身的專業素質,修煉自己的語言,嚴格要求自己,嚴格要求學生,多動腦思考。

        小學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2

          教學重點:初步建立秒的時間觀念。

          教學難點:正確區分時間單位時、分、秒,并能在實際生活中學以致用。

          《秒的認識》這一教學內容,它是在學生認識了時間單位:時、分的基礎上學習的,這部分內容是為學生今后進一步學習時間計算的重要基礎,也是培養學生感覺本節課的教學設計體現了以下幾點:

          教學方法:

          1、設疑激情:生活化的問題情境容易引發學生的興趣和問題意識,使學生產生自主探索和解決問題的積極心態。在導入時我利用新年到,大家歡天喜地,喜迎午夜新年到了的場景,通過學生們的倒記時導入新課,在舊知和生活經驗的影響下,由學生自己引出“秒”,學生初步感受到秒是比分更小的時間單位,揭示課題“秒的認識”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的全過程來。

          2、引導探索:當學生產生探索欲望和興趣之后,教師所要考慮的應是如何提供適當的條件,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思考、交流去探索知識。在教學中,我通過七個環節:認識秒針和1秒、體驗1秒的長短、1秒的價值、教1分=60秒、體驗1分的長短、小結。目的是為了調動學生已有的數學感知,激勵學生再課堂上認真思考,同時拓寬了學生的思路,體現了數學學習的個性,學生通過觀察,經歷了認識角的過程。正是因為有了教師的放手,才有了學生動口、動手、動腦的機會,學生真正會成為了學習的主人。讓學生自主探索秒針的走動情況;組織學生體驗1秒與60秒,觀察分針走動情況,讓學生知道1分=60秒;通過集體活動、合作活動、小組活動形式,多角度感受秒的持續時間。

          3、應用提高:學習數學知識不是目的,重要的是運用這些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踐問題,從中體會到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教學中,我讓學生欣賞秒在生活中的應用,從而更深刻地感受秒這一時間單位應用的廣泛性。練習中,我加入了我們生活中的例子。如:閱讀短文《小宇的一天》幫助學生理解,實際是綜合考察了學生對時間單位的應用能力。

          4、交流評價:通過交流評價引導學生愉快地交流活動中的感受和經驗,交換意見與看

          法,一方面可將每一個成功的經驗收獲轉化成為大家共同的財富,成為影響其他同學的關鍵因素,另一方面學生在評價過程中,要不時對照目標要求,形成自我反饋機制。在小組交流中認識自我,也學會評價他人的學習。

          學生學習方法:

          1、觀察的方法,通過觀察鐘面,認識秒針與分針、時針的區別;觀察分針和秒針的走動,抽象出1分=60秒。

          2、活動實踐的方法,通過多種形式的活動體驗秒。為了學生能更有效地學會用各種方式估測活動的時間,集體活動時我用鐘表記時,來看看學生60秒能做些什么事情,加強學生對1分=60秒的認識,從而感知60秒。

          3、獨立思考的方法,在數學教學中,必須重視把積極思維、獨立思考的方法教給學生,最重要的是給學生創設積極思維、獨立思考的機會。如:教學中,認識秒針和1秒、體驗1秒的長短、1秒的價值、教學1分=60秒、體驗1分的長短、小結,每一次的教學活動都給學生留出時間想一想,然后再與同桌學生交流,最后把自己的想法和建議說出來。

          4、指導學生傾聽的方法:我的做法是:課堂上提問面向全體學生,而不是少數幾個人。當別人的發言有錯時,要求學生學會評價同學的發言,做到不重復他人的意見,自己的意見要建立在他人發言的基礎上或者提出新穎的想法。當別人提出與自己不同的意見時,能虛心接受,邊聽邊修正自己的觀點。學生往往認為自己的就是正確的,就是最好的,當別人提出與自己不同的意見時,總想辯解。這時,我就會對學生說:“比一比,看誰最懂得尊敬別人,能安靜地聽完別人的發言。”這樣不僅使急于辯解的同學靜下來聽,更促進提出不同見解的同學要把自己的想法說具體,說完整。同時,讓學生明白并不是所有的意見都是正確的。在聽取他人意見時不能盲從,要有選擇地接受,做到“說”、“聽”、“思”并重,相互促進。當在課堂上意見有分歧的時候,我們常常常會留給學生們討論的時間和空間,有時候會用“大家想不想聽聽老師的想法”來平息他們之間沒有結果的爭論。這時候學生往往聽得最認真。從整個教學設計來看,我能做到:凡是學生能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到的,我決不設計包辦代替。努力設計到讓學生多思考、多動手、多實踐、最大限度地拓寬學生地思維。

        小學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3

          一、教學設計:做到“目中有人”

          “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因此,教師在進行課堂設計時應凸顯“以人為本”的理念,既需要心中有教材,更需要目中有學生!斗謹档某醪秸J識》這節課的設計,我關注了學習者的“初始狀態”,對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式的選擇都以適合學生的“初始狀態”為原則。

          上課伊始,我以學生喜歡看《西游記》的故事導入:唐僧師傅給悟空和八戒分月餅,怎樣分才讓悟空和八戒沒意見,引出“平均分”。4個月餅好分,2個月餅也好分,1個月餅怎樣分呢?每人分得多少呢?用手勢表示。在學生“山窮水盡”時,點燃探究的欲望,引發學生思維。

          二、教學方法:做到:“樸實有效”

          《分數的初步認識》這一課我進行了多次的試講,老師們給我提出了很多的寶貴意見。在認識二分之一時,我利用了月餅實物圖片在黑板上進行了現場操作,加上老師的體態語和手勢語以及有效的提問,讓學生初步理解了“二分之一”的含義,再讓學生動手操作:折一折“二分之一”,并說“二分之一”的含義,讓學生進一步理解了“二分之一”的含義。學生由“不會”到“會”的效果非常明顯。我認為課件取代了教師的演示,課件取代了學生的操作,這樣的課堂不一定高效。

          三、教師的主導性:做到“該出手時就出手”

          教師在課堂中不再是絕對的權威,唯一的主宰者,而更多地扮演組織者、引導者和共同學習的角色。在實際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不是由原來的“保姆式”變成“放羊式”。我認為教師還是要適時地點撥、講解和有效的提問,因為教師有組織、調控的責任和義務。學生在已有的經驗基礎上停步不前時,我們教師該出手時要出手。這樣,我們的教學活動才能達到預期的目標。

          扎實有效的數學課堂需要教師苦練數學教學基本功。用樸實的教學,在真實的課堂中,一樣能開出鮮艷的“花朵”。

        小學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4

          有余數的除法是以表內除法知識作為基礎來進行學習的,它的內涵發生了新的變化,學生雖然在實際生活中有一些感性的認識和經驗,但是缺乏清晰的認識和數學思考的過程。因此,為了使學生掌握有余數的除法的意義和計算,在教學中有意識地注意聯系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通過理解表內除法的含義,來溝通有余數的除法和表內除法的關系,在具體情境中感知有余數的除法的意義。同時加強學生觀察、猜測、想像、操作等活動,讓學生在“做數學”(擺五辨花、探索規律)中理解有余數的`除法的算理和算法,知道具體情境中的“余數表示什么”,發現余數和除數的關系。在教學中比較注重為學生搭建自主學習、主動建構知識的平臺,從表內除法的引入到理解有余數的除法的意義和計算的算理,都安排了符合邏輯的活動和思考空間,通過創設的問題情境和探索性的學習活動,引導學生能主動參與、獨立思考。從整節課的效果來看,學生學的還不錯,但在“發現余數比除數小”這個規律時,我是指名學生板書連續的算式,原先是想這樣會縮短時間,由于學生在板書過程中沒有把各數對齊,使學生沒能很快的觀察出這個規律,反而花的時間更多,如果由老帥自己來板書可能效果會更好。

        小學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5

          《多位數乘一位數》:

          計算教學是很枯燥的教學內容,但又是必不可少的一個內容。如何讓枯燥的內容變得生動、富于活力呢?我認真鉆研了教材和教參,采用了以下方法來學習本單元內容:

          1、從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出發,給學生創設思考與交流的空間。

          新課標提出“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加強估算,鼓勵算法多樣化”。在探索筆算乘法的過程中,我先讓學生估算,培養學生估算的能力,接著,放手讓學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去計算,學生積極地投入到交流討論當中,不少同學的口算能力很強,用口算的方法算出了結果,在交流中學生充分的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在此基礎之上,我又引導學生試著用豎式解決這一問題,有了口算的基礎,學生通過認真的思考與合作交流得出了筆算乘法的方法。從學生運用已有知識解決問題,到相互交流探索筆算方法,學生始終處于學習的主體地位,在活動中學生經歷了筆算乘法的計算方法的得出過程,體會了計算的用處,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這一過程是學生自己的成果,而不是老師強加給他們的,學生樂于接受,易于接受。

          2、給學生一個跳躍的機會,讓學生在課堂中逐步掌握學習的方法并有效的運用到以后的學習中去。

          在學生學會簡單的乘法后我讓學生自己試著算稍難的算式,讓學生試著自主學習,思考計算方法,利用新知的遷移來完成學習。

          每一堂課都有成功和不足之處。雖然每節課中我為學生搭建了自由展示、自主合作的平臺,但對一些學生的關注時間和空間不夠,例如,平時一些發言少的、內向的孩子,在合作交流中,參與的深度就遠遠不及活潑開朗的孩子,這就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學當中不斷地總結經驗,改進方法,真正做到“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多位數乘法的教學讓我對計算教學有了新的認識,我會在今后的教學中揚長避短,爭取好的教學效果。

        小學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6

          《軸對稱圖形》是學生日常生活中常見,而且比較熟悉的圖形。因此,在教學中我緊密聯系生活實際來設計教學過程,教學環節,整個過程我充分讓學生動手,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感受軸對稱圖形的美,讓學生充分感知數學美,激發學生愛數學的情感。

          但課后,我想了又想:還是不應該一上來就把抽象的事物展現給學生,應把實際轉化成抽象,這樣更能讓學生自然而然地接受。在讓學生畫圖形的另一半,使成為軸對稱圖形時,不應該拘泥與一種形式,放開,讓學生選任意一邊為對稱軸畫另一半,這樣的話,效果會更好,更能發展學生的思維。最后環節,應該讓學生通過學的知識,畫軸對稱圖形。既然學了,就應該讓學生嘗試運用學過的新知畫軸對稱圖形,再一次把抽象回歸到生活中。總的來說,這節課該放手還是不夠放手,作為老師應該多相信學生,相信學生是能做到的。

        小學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7

          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爸爸今年35歲,爸爸的年齡是小明的5倍,小明今年幾歲?像這樣的題目學生基本上不會去做加法減法或者乘法,因為學生都有一定的生活經驗,所以都會做除法。當然也有的學生會猜數,用驗證的方法做。35是幾的5倍?這個數字比較簡單,學生很容易算出來。這道題如果我不去挖掘它,沒有人會做錯的,他們都是沒有辦法才做對的。但是為什么做除法絕大多數學生肯定說不清楚。所以在學生做對的基礎上我要求他們畫圖,運用這個直觀的線段圖來說想法,找到關鍵句,爸爸的年齡是小明的5倍,把小明看成一份畫一格,爸爸就是5格,這5格就是35歲,那么一格就是7歲。讓學生搞清楚兩者的數量關系,為什么要做除法?這個問題也是這題的關鍵,學生能說清了那么這節課的問題也就解決了。

          在教完這節課后,我覺得大部分學生都能在老師的引導下自主地解決問題,并且能一題多解,思維能力得到了明顯提高,但少數學生由于能力有限,所以自主學習對他們來說,還有點困難,還有些學生口頭表達能力有待提高。

        小學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8

          《教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應該是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背景出發,向他們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對于圖形的知識學生已有初步的認識,所以當我由光明小學校園場景圖引入新課時學生很快就能從熟悉的主題圖中找出許多關于圖形的信息,豐富了學生對四邊形的感性認識,同時也馬上激起了學生的對本節課學習的興趣,接著讓學生按照邊的數量的不同把四邊形與其他的圖形區分開來,這為下面的教學起到了很好的鋪墊作用。

          新課標中明確提出“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密切聯系,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數學學習的過程。”生活中的四邊形處處可見,因此在新課教學時,讓學生描一描校園里的四邊形,欣賞生活中四邊形,貫穿整個課堂教學的活動內容都是與學生學習或生活密切相關的。

          如何給四邊形分類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一個難點,由于學生的注意力不夠集中,不善于捕捉信息,還不太會傾聽,要他們馬上做到會傾聽,顯然不可能。但在教學中,我試圖通過引導,使學生學會傾聽。讓學生說說你們是怎么分類的,并且試著讓每個學生都說,同時對每個學生的發言我都很關注,眼睛看向學生,包含著激勵的目光.有些問題學生在齊答時,老師不僅僅聽大多數學生的意見,而且對其中少數學生發出的不同回答也非常關注。

        小學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9

          首先在第一個環節我是讓學生看圖然后問知道了什么,這樣的效果就是學生回答的一知半解的,現在想這樣的文字的解決問題,應該先讓學生讀題,只有讀懂了題的意思學生才會有解決問題的辦法,才能為后面的學習做好鋪墊。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在后面的表格上,我將重點弄錯了,認為這節課的重點就是讓學生知道解決問題要有序,課后與大家討論才知道,解決問題就是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知道問題解決的方法。還有在討論的環節應該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其中,如果開始就進行討論,這樣后進生就有偷懶的嫌疑,就不能達到每個人都參與到課堂之中,久而久之,好學生越來越好,后進生越來越落后。差距就會越來越大。甚至還會有一些同學就會對數學失去學習的興趣。第二個班上這節課的時候我注意這些問題,效果明顯要好一些。

        小學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10

          《可能性大小》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可能性》里的第二個學習內容。這一單元主要是教學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和可能性,使學生體會現實世界中存在著不確定現象,并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教材設計了多種不同層次的、有趣的活動和游戲,通過創設這些具有啟發性的情境,使學生在大量的觀察、猜測、試驗與交流的數學活動中,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逐步豐富對不確定現象和可能性大小的體驗。本節課教材主要設計了有趣的摸棋子游戲為素材,課中我改為摸球,為學生提供探索與交流的空間。執教了這節課,我感受最深的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關注學生,要看到學生原有的知識水平。

          首先,在學生充分理解了事情發生的不確定性的基礎上,從聽故事引入,讓學生猜測黃狗會不會答應狐貍?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很好地抓住了知識的切入點。

          其次,在學生已經會用正字進行統計數據,并會制作簡單的統計圖的基礎上,大膽放手讓學生親歷試驗的全過程,用所學過的知識,總結出新的實驗結果。

          二、創設有效的,貼近生活實際的學習情境,更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根據小學生的認知規律,心理特點及教學內容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我設計了幸運52的情景,讓學生在自己喜歡的情境中,樂學,善學,并不斷地接受挑戰。學習情境還應該是現實的,有意義的,有價值的。于是我設計了一個商場購物轉獎的生活情景。并設疑:商家為什么這樣設計一等獎呢?你想設計一個這樣的轉盤嗎?讓學生更加直觀地感受到了生活中的數學,并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學生表現出來的積極性很高。

          三、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體現小組合作的實效性

          新課改以來,我們經?吹叫〗M合作,不過有時小組合作多流于形式,今天我們在研究課堂實效性的時候,又有一些人走向另一個極端,干脆廢除小組合作,看到小組合作就覺得就是在搞花架子,其實,必要的小組合作是一個很好的教學模式。在今天的教學中,我為學生提供了充分的動手實驗,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間。使學生在大量的觀察、猜測、試驗與交流的數學活動中,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逐步豐富對不確定現象和可能性大小的體驗。

          并在小組合作中讓他們人人有事做,通過分組摸球試驗讓學生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在小組共同努力下,總結出試驗結果,這樣的合作學習,為學生提供了一個開放的,活潑的學習氛圍,使學生樂學,主動地去獲取知識,從可能性的存在,可能性的大小,到判定可能性的運用,讓學生的生成落實在開放的真實有效的學習活動中,并培養了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讓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建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四、不回避小概率的發生

          在可能性大小的知識中,學生容易產生偏差,例如:在摸球試驗中,個別小組摸的是白球數量多,黃球數量少,在教學中我不回避矛盾,讓學生明確這種情況的發生是有可能的,只是和全班同學的摸球情況比較,摸到白球的次數還是少一些,黃球的次數還是多一些,這樣可以幫助學生全面地建立正確的概率概念。

          五、加強學科之間的聯系

          練習中我插如了運用可能性的大小來把成語分類,使學生能根據數學知識理解成語。增強了學科之間的聯系。也讓學生感受到學科之間是相通的。

        小學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11

          仿照吳正憲老師的教學設計,用曹沖稱象的故事引入。稱得六筐石頭的重量分別為328、396、354、375、309、367千克,要求學生估算大象的質量。出現如下幾種情況:1、精算(很多),2、先精算出準確值再四舍五入,3、300+400+350+400+300+400=2150,4、300+400+400+400+300+400=2200,5、330+400+350+380+310+370=(比較多)。無一人用乘法估算,老師的再三啟發:有沒有比較簡單的估法,老師想看到一種簡單的估算方法!過了很長時間,才有一個學生想到了400乘6等于2400。我如獲至寶,馬上請他抄在了黑板上,然而全班學生都認為這樣估算是錯的!原因是沒有一個重量是400千克,都比400小,差距太大。

          怎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吳正憲老師的課堂不是有這么多用乘法估算的嗎?400×6(大估),300×6(小估),350×6(中估)。我們普通老師的課堂上怎么一個也沒有?好不容易啟發出一個大估,全班同學都認為是錯的!我們的課堂咋了?我們的學生咋了?是教師的引導出了問題?

          靜心思考,應該是學生沒有真正體會到估算的價值,學生把估算的準確性放在第一位的。而估算的價值在于方便、快捷,我告訴學生我們為什么要學習估算,我們是為了簡便而估!學生明白這個道理后,才接受了400×6這種估法?磥硪肱囵B學生的估算意識,必須要讓學生明白估算的目的和價值。

        小學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12

          教材分析

          《摸球游戲》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第一節的內容。

          二年級時,學生已經初步感受了不確定現象,并能用“可能”、“不可能”、“一定”這樣的詞語描述這些現象。在此基礎上本節課通過摸球游戲讓學生感受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并能用“不可能”、“可能性大”、“可能性小”等詞語進行描述,為今后學習等可能性以及用數值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打下基礎。

          在本節課上,教材安排了“想一想”、“摸一摸”、“填一填”的環節,讓學生經歷實驗驗證猜測的全過程。通過“猜測---試驗---分析實驗數據---推測”,讓學生經歷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過程,初步感受某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不確定的,體會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初步感受隨機現象的統計規律性。

          教材安排了“試一試”,意圖是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到有些事情發生的可能性是不確定的。同時讓學生明白隨機觀念不是一次就能形成的,也不是一次兩次的試驗就能形成的,學生在學習中可能會出現諸如以上那個的錯誤觀點,需要教師適時引導。

          根據以上分析,我對教材進行適當的重組,主要把重點放在讓每個學生都親身經歷探索的過程讓學生發現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同時學會如何通過試驗驗證自己的猜想進而進行合理大膽推測的。

          學情分析

          二年級時,學生已經初步感受了不確定現象,并能用“可能”、“不可能”、“一定”這樣的詞語描述這些現象。在此基礎上本節課通過摸球游戲讓學生感受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并能用“不可能”、“可能性大”、“可能性小”等詞語進行描述,單從知識本身來講沒有多大難度,但一定要讓學生在摸球游戲的過程中自己去感受到可能性的大小,為今后學習等可能性以及用數值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打下堅實的基礎。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初步感受某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不確定的,了解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2、能對一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進行描述。

          3、結合具體情境,能對某些事件進行推理,知道其可能性的大小。

          二、方法與過程

          以摸球游戲為情境,通過“猜測---試驗---分析實驗數據---推測”,讓學生經歷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過程,初步感受某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不確定的,體會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初步感受隨機現象的統計規律性。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在與同伴的合作交流中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2、體會數學學習與現實的聯系,進一步培養學生求實態度和科學精神。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學生通過試驗操作、分析推理感受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難點:利用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小學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13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借助實物、圖形、直觀認識幾分之幾,認識分數各部分組成的名稱,并且知道幾個幾分之一就是幾分之幾,發展分數的概念。讓學生體會分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積極參與數學活動,產生對數學的親切感。這節課的教學重點及難點就是幾分之幾的認識。

          依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傳授新知識之前,我先進行復習導入,讓學生溫故幾分之一的內容: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幾份,每一份就是這個整體的幾分之一。從而為學習新知識做鋪墊。在傳授新知識的時候,我注重學生的探究性學習,同時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比如讓學生說說這個分數各部分的名稱以及它底表示什么意思。然后通過適當的練習題鞏固所學知識。在學生做練習的時候,我仍然讓學生思考每道題的意圖和如何解答。力求做到讓學生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

          當然,這節課我還有很多地方需要改進的地方,教學重點基本上把握,但花的力氣不夠,需要反復強調和講解。學習分數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平均分”,做好使學生在動手中深刻的體會到“平均分”,并且驗證自己的觀點,并通過小組間的討論與合作,得出結論。這些方面的缺憾都值得我今后思考和改進的。

        小學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14

          一、活用教材,內容生活化

          《數學廣角》是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的內容,教材中的主情境是“配衣服”,后來,在教導主任和年級組成員的共同商討下,把例題與習題交換,覺得這樣更符合孩子的生活實際。這樣,把例題、做一做、課后練習題整理成一個情境串,學生從開始到結束,把知識不知不覺地體現,學得自然新鮮。內容取材于生活,如衣服的搭配、早餐的搭配、電話號碼的選擇、尋找生活中“0”在前面的數字排列,寓教于樂于生活實際,學生學得輕松有趣。

          二、讓學生體驗數學的價值

          早餐的搭配、衣服的搭配、電話號碼是學生身邊經常接觸到的,通過這幾個活動,不但鞏固了所學的知識,而且聯系生活實際,使學生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意義,體現了數學的應用價值。

          三、給學生充足的探究空間

          本節課的教學中,通過組織學生參與“擺一擺”、“連一連”、“寫一寫”、“畫一畫”、“猜一猜”等數學活動,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協調合作,感悟了新知,發展了數感,體驗了成功,獲取了數學活動經驗,真正體現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作用。

          總之,我想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活動中,理解搭配的思想方法。然而,課堂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本節課的教學實踐中,也存在著問題:

          首先就是目標的把握,還是有點沒拿準,比如,要不要引導學生計算一共有幾種搭配的方法。當初在研討的過程中,我們與主任也探討過這個問題,如果要學生掌握算法的話,那么就要引導學生發現規律,然后再總結算法。但是這樣在時間安排上就得調整,難度也會提高,估計一部分學生會有困難。

          其次,在教學例1的時候,雖然我一直在有意識地強調要先確定一種事物,但實踐中,孩子還是沒有很好地建立起這個有序的思考過程,所以在做題的過程中,仍有學生不按順序搭配,出現遺漏和重復的現象。造成這個后果的原因還有一個就是因為公開課,特別是操作課,課堂氣氛很熱烈,優生會搶著演示、發言,有意注意差一些的孩子就成了觀眾和聽眾。我班的劉宇桐同學就是,當我說到:“······為她準備了豐富的早餐······“時,他也不聽我下面的要求了,就東張西望地找。所以,讓學生踏實地上好一節課,也是值得思考的一個問題。

        小學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15

          二年級學生已掌握了退位減法,本節課的重點是被減數連續有幾位不夠減,都要從前一位退1,同本位上的數加起來再減,這節課是三位數連續退位減法中的一個難點。

          在教學中我分五個層次進行教學,第一層次我先帶孩子們一起回憶了兩位數減兩位數的退位減法,這些回顧性的復習不僅是對知識的回憶,更是為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作好鋪墊。第二層次自己利用課件出示美麗云南情景圖根據情景圖讓學生自學數學書22頁的內容,提出自學要求,學生有計劃,有步驟地去學習從而列出一個減法算式,并且知道為什么用減法計算。第三層次估算,你能估算出結果嗎?把你的想法給同桌說說,交流估算方法。第四層次筆算517-348=,連續退位減法并沒有很多新知識,一部分孩子已掌握了,但一部分學生正處于跟著教師走,思維逐步訓練發展的階段,我先讓學生嘗試筆算,再交流算法,學生們各抒己見,同桌說,小組說,個別說,最后老師把算法打到課件上,學生對著課件說,達到讓每個學生都說出筆算方法,被減數連續有幾位不夠減該怎么辦,每個學生都很清楚,從而大家總結出連續退位減法的筆算法則,第五層次當堂訓練自己設計三個挑戰,挑戰一做一做,挑戰二數學醫院,挑戰三送信。

          這節課存在的不足:

          1、課后發現學生對于連續的退位減法還有一些問題,需在今后多加練習,同時繼續培養學生的互幫互查的學習習慣。

          3、在利用數學的方法解決數學問題的意識方面還有待今后不斷提高。

          改進建議:師生共同交流、分析計算過程:個位上7減8不夠減,從十位退1當十,個位就變成了17,17減去8等于9;十位退了1還剩下0,0減4也不夠減,從百位退1當十,10減去4等于6;百位退了1還剩下4,4減去3等于1。應該再多讓學生多說、采取全班說,同桌說、四人小組說,及時鞏固。

        【小學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15篇)】相關文章:

        小學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02-15

        小學三年級上冊數學估算教學反思04-03

        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01-22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05-09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11-19

        小學數學的教學反思01-16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范文11-19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范文11-19

        小學數學統計教學反思03-29

        關于小學數學教學反思12-16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