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分》小學數學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通分》小學數學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通分》小學數學教學反思1
這節課是在學生學完分數的基本性質、同分母分數大小的比較方法、最小公倍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我認為學生要掌握本節課的學習內容-----通分的方法并不難。學生完全有能力通過自學、合作交流等活動完成這節課的學習。
在本節課教學中,我沒有追求表面上的花哨、熱鬧,而是以學生的思維訓練貫穿整堂課,讓學生在不斷的猜測、驗證、交流、總結等一系列的思維活動中學習知識、提高學習能力。例如:在比較2/5和1/4大小時.我是這樣設計的:
1、讓學生觀察一下,它們有什么特點?
2、你們知道它們的大小嗎?你準備怎么比?你們有幾種不同的方法。各小組確定一種方法,開展討論研究,等一下分組匯報。
3、分組討論學習。
4、請大家上臺演示交流各自的方法。
我讓學生大膽猜測哪個分數比較大,繼而用自己的方法驗證,結果出乎意料之外的是他們居然找到了多種方法比較這兩個分數。(化小數的.方法進行比較、化成同分母分數再進行比較、化成同分子分數再進行比較畫兩個相同的圓,分別用陰影表示著兩個分數,再觀察比較大小)。
接著我對學生采用的各種有效策略給予肯定,充分展現學生的思維軌跡,有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又如:在引導學生理解通分的概念時,我不急于向學生講解,讓學生在自學、交流中自己去發現通分的兩個基本條件,理解通分的意義。還比如:在總結通分的一般方法時,我讓學生嘗試通分后,再回憶通分時先想什么,在做什么?學生有了親身體驗,只需略加整理,就輕松地概括出通分的一般方法了。整堂課中,學生一直處于輕松而又緊張的思維活動中,我沒有指令性的要求,沒有權威性的評價,我認為,這樣的課,才是新課程背景下的數學課。
在本節課教學中,我也有一些比較遺憾的地方,我總體感覺講課效果不好,我備課不夠充分,教學環節不是很嚴密。孩子們不能迅速找到兩個分母的最小公倍數,這和前面最小公倍數的知識掌握不牢固有關。在小組合作上不到位,沒有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討論,沒有發揮小組長的作用,今后要提前培訓小組長,讓她們充分預習,在小組交流時給組員指導,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今后我要不斷學習,敬請領導老師們指導我的教學,我會不斷探索,以期打造更加高效的數學課堂。
《通分》小學數學教學反思2
《通分》這一節安排在最小公倍數 的教學之后,是對分數的基本性質的應用。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同分母分數和同分子分數的比較大小,緊接著出現了分子、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數要比較大小,學生有了先前約分時要利用分數基本性質的經驗,因此很塊想到了要把分子分母都不同的分數變相同。但是這節課的教學難點就是要引出通分的概念和怎樣找到公分母。學生很快想到了要將兩個分母相乘然后利用分數的基本性質將分數通成與原分數大小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較大的分數。當然,學生這樣想也是沒有錯的,這也是通分啊,同樣也可以比較出兩個分數的大小來。
然而,教材上是要利用最小公倍數去通分,也就是用兩個分數的最小公倍數做公分母,這樣通分的結果才是老師想要的!教學就是這么死板,當學生說要將兩個分數的分母相乘的結果做公分母的時候,我雖然沒有當即扼殺學生的想法,但是也提出了{“最好不用這種方法,我們數學上所說的通分就是要把兩個分數的分母通成以最小公倍數為公分母的分數!”老師多可惡,學生的方法為什么就不能用而一定要遵從教師的規定或者是課本的要求呢!其實回過頭來想想學生的思路,似乎更簡單,將兩個分數的分母直接相乘做公分母就可以了,省去了找最小公倍數的環節,還介紹了出錯的可能性呢!
一節課由于過多的強調了要以最小公倍數為公分母去通分,因此,后面習題環節的時間就顯得過于緊湊了些,學生對方法已經掌握了七八分,但是如果當堂課沒有得到有效的訓練的話,后面的作業中會出現岑出不窮的問題,這也是我最擔心的問題。教學就是這樣前怕狼后怕虎,也總是在畏畏縮縮中前行!時間總是最好的提升方法,可是畢竟教學的時間是有限的,如果想在鞏固,只能是擠占其他學科的時間,這豈不是又無可避免的剝奪了學生的受某種學科教育的權利嗎!老師啊,啥時候才能讓你在自己的課堂充滿自信的完成教學而不隨意開展所謂的加強訓練呢!
【《通分》小學數學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通分”教學反思08-15
小學數學通分教學反思08-14
小學數學《通分》教學反思(精選5篇)06-26
小學數學《通分》教學反思范文(精選6篇)07-17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12-03
小學數學的教學反思07-17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范文12-02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范文12-03
關于小學數學教學反思12-16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熱門】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