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20小學科學教學反思10篇
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教學內省、教學體驗、教學監控等方式。下面是小編收集的小學科學教學反思,歡迎參閱。
最新2020小學科學教學反思篇1
我在這幾年的科學教學中逐漸沉淀下來了一些自己的教學方法。我覺得教師應“引導學生去思考、創新,培養孩子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弊灾鲗W習能力是,一種發現問題、積極探求的科學精神。它要求學生主動探索問題、發現問題,具有敢于質疑、標新立異的品質,不拘泥于書本,不迷信教師,對所學知識善于獨立思考,樂于生疑提問,提出解答問題的不同方法。我們怎樣才能在科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談一些體會。
1、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
教學是師生雙邊活動,教學質量的高低直接取決于教學氛圍和師生關系的和諧程度。營造一個生動、活潑、民主的課堂教學氛圍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重要前提和保證。
2、科學課上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學會獨立提出問題,而不是解決問題。
好奇心是由新奇刺激所引起的一種朝向、注視、接近、探索心理和行為動機,它是人類行為的最強烈動機之一。好奇是孩子明顯的心理特點,他們對周圍任何事物都充滿探索求知的渴望,并善于主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老師應抓住孩子的好奇心理,由近及遠,由淺入深地給予理解,并鼓勵孩子多思考,多提問題,有意識的保護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要想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必須注意其好奇心與求知欲的培養。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引起學生的探究活動,進而成為創新的動力。
3、解決科學課上同學們提出的問題要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來完成。
怎樣通過小組合作完成呢?我們覺得科學小組的合作學習應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對學生進行分組,組成合作學習小組。即:一是小組人數要合理,一般以4—6人為宜;二是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優勢互補”的原則,按照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能力、性格特點、動手實踐能力等方面的差異進行分組,讓不同特質、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優化組合,以有利于學生間的進步。
合作意識等因素方面,具有很大的隨意性。要實現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就需要將班級的學生按照學習水平、能力傾向、個性特征、性別及社會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異組成若干個異質學習小組。每個小組成員都有具體的分工,但角色應該經常輪換,讓小組成員有機會擔任不同的角色,以此來增強合作意識和責任感,并逐步形成一個有戰斗力的群體。這樣組內成員各負其責:組織、記錄、操作、觀察、提問、解疑、匯報……老師負責觀察指導,這樣一節課井然有序完成了任務,又得到了知識。
最新2020小學科學教學反思篇2
回首一學期的工作,作為一名小學科學教師,我始終以勤懇、踏實的態度來對待我的工作,并不斷學習,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現將本年度工作反思如下:
我積極提高自己的思想覺悟。不斷從書中和向身邊的同時學習,汲取營養,仔細體會新形勢下怎樣做一名好教師。我還深知要教育好學生,教師必須時時做到為人師表,言傳身教。在工作中,我積極、主動、勤懇,責任心強,樂于接受學校布置的各項工作,在不斷的學習中努力使自己的思想覺悟、理論水平和業務能力都得到提高。
本年度我所擔任的是五年級的科學教學工作。
1、要想提高教學質量,首先要立足課堂,從常規課上要質量!把性谡n前,探在課中,思在課后”,我嚴格要求自己精心預設每一節課,盡量使教學工作更加完善。
。1)課前備好課,準備好科學課上所需的實驗材料。做到認真鉆研教材,了解教材的結構,重難點,掌握知識的邏輯。
。2)在課堂上,關注全體學生,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在實驗操作中,注意每一位學生,使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到科學探究活動中去,使學生對科學產生濃厚的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從而做到自主探究。
。3)開展豐富的科學活動,營造濃厚的科學學習氛圍。如造船比賽、我的水鐘、我的擺鐘等充滿科學知識的趣味比賽,讓孩子更加熱愛科學,利用科學知識解釋、解決遇到的難題。
2、為了不斷提高和完善自己的理論水平和業務能力,我還積極參與聽課、評課,虛心向同行學習,不懂就問,博采眾長。積極參加區內教研活動和校內課評,認真聽取別人的交流反饋,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
3、主動承擔區級研討課,課前認真準備,課后能結合教研員朱老師和各位老師的點評,修改完善自己的教學設計。并反思自己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思考如果改進自己的教學。主動承擔森林課堂,課前提前多次去濱湖國家森林公園踩點,考慮到森林公園面積比較大,思考開展哪方面的研討交流活動,并仔細規劃研學路線,并認真組織學生開展研學活動,課后做到全班交流總結反饋和評價。
對于我來說是忙碌的一年,我在業務能力上,還在教育教學方面都有了的提高。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也難免有些缺憾,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更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發揚優點,改正不足,使自己不斷提升與完善。
最新2020小學科學教學反思篇3
這節課準備環帶明顯的蚯蚓是很重要的,買的掉魚用的蚯蚓環帶不是很明顯,于是去校園里挖,發現現在大的那種青蚯蚓居然沒有環帶,挖到最好的是有些紅的比較長的蚯蚓,環帶很是明顯,而且這種蚯蚓非;钴S,在水中的反應也很明顯,適合課堂上觀察使用。配合使用大型的青蚯蚓,它的環節更加的明顯,觸摸可以發現特別粗糙,放大后可以發現其剛毛,這樣可以幫助學生建立更全面的蚯蚓概念。六個班級的教學過程中發現,引導學生親近小動物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蚯蚓,很多學生會不愿意親近它,女生更加,課堂紀律會因此出現問題,從而影響教學效果!
最新2020小學科學教學反思篇4
教學反思又稱反思性教學,是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在先進的教學理論指導下,批判地觀察自我的主體行為表示和其行為依據。通過觀察、回顧、診斷、自我監控等方式,對教學實踐進行考慮、反饋、評價、探索,解決教學中的的實際問題,針對教學中的“教”與“學”兩方面活動的過程和效果,對它們的合理性做出準確的判斷,查擺自身缺陷,揚長避短,不時改進教學。
新課程背景下小學科學教育的責任和目的是:注重培養同學良好的科學素養,通過科學教育使同學逐步領會科學的實質,樂于探究、熱愛科學,并樹立社會責任感;學會用科學的思維方式,解決自身學習,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在小學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們樂于動手進行具體操作,這一時期是培養科學興趣,體驗科學過程,發展科學精神的重要時期。
小學科學課程是以培養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而科學素養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早期的科學教育將對一個人科學素養的形成具有決定性的作用。承當科學啟蒙任務的科學課程,將細心呵護兒童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培養他們對科學的興趣和求知欲;引領他們學習與周圍世界有關的科學知識;協助他們體驗科學活動的過程和方法;使他們了解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系,樂于與人合作,與環境和諧相處;為后繼的科學學習。學習這門課程有利于小同學形成科學的認知方式和科學的自然觀,并將豐富他們的童年生活,發展他們的個性,開發他們的發明潛能,現將自身的科學反思談一下:
一,鼓勵同學敢問。
我認為教師首先應從教育觀念上更新,采取更適合同學發揮主體性的教學模式,雖然《科學》這門課對于同學來說有的內容同學易懂也愛學可有的離他們很遠他們不懂就不愛學。這就要我們為同學營造一種和諧的寬松氣氛,讓同學敢想敢問敢于表達的真情實感。使同學感到教師與同學平等相處,一起探索,研究。若同學提出的問題與教學內容相差甚遠或問題提不到要害處,教師要先給予積極鼓勵,贊揚他敢于提問的勇氣,而后再給予點撥和啟發,讓他們帶著成績感體面地坐下。
其次,要消除同學的心理障礙,解放思想,放下包袱,鼓勵同學敢問,愛問。教師要使同學認識到學會質疑的重要性。我們可以通過愛迪生“我能孵出小雞來嗎”、牛頓“蘋果為什么往地上掉”等具體事例,教育同學學習科學家善于思索探究的思維品質,使同學懂得“疑而能問,已知知識大半”、“思維自疑問和驚奇開始”的道理。還要告訴同學,課堂提問不是老師的專利或某些同學的專利,每個人都可以提問,也只有在大家互相質疑的過程中,自身的思維才干得到發展。
二,引導同學會問。
同學不會提問,是因為他們不知從哪入手,不知提什么樣的問題。起始階段,教師應注意通過示范提問,向同學展示發現問題的思維過程,使同學受到啟迪,有法可循。當然,在示范提問的基礎上,教師還應注意啟發引導,讓同學嘗試提問。
1.從課題上質疑
教材中許多課文的課題都有畫龍點睛的作用。引導同學針對課題提出問題,既有利于探究和理解,又能培養同學的質疑能力。如教四年級科學《固體、液體和氣體》,出示課題后,引導同學質疑。問同學:誰能分清固體、液體和氣體?你能舉例說明嗎?為更好地理解物質的狀態做了鋪墊。
2.從課題的重點,難點處質疑
對課題重點、難點的質疑,既有利于同學深入探究本課主題,同時,也有助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圍繞這一課題進行教學。
3.從矛盾之處質疑
細心呵護兒童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培養他們對科學的興趣和求知欲,引領他們學習與周圍世界有關的科學知識,協助他們體驗科學活動的過程和方法,使他們了解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系,樂于與人合作,與環境和諧相處,為后繼的科學學習、為其他學科的學習、為終身學習和全面發展打下基礎。學習這門課程,有利于小同學形成科學的認知方式和科學的自然觀,并將豐富他們的童年生活,發展他們的個性,開發他們的發明潛能。
最新2020小學科學教學反思篇5
蚯蚓的觀察產生了頭,尾之爭和前進方式如何這兩個有趣的問題。通過學生的觀察,還是存在分歧。我對這兩個問題的解決不是太滿意。如果能用DV拍攝所需要的片段放給學生來看,那就圓滿的解決了這兩個問題。
《蚯蚓》一課的教學反思各位老師:大家好,我是哈爾濱市阿城區勝利小學科學教師的韓晶,我今天執教的是教科版《科學》教材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動物》中的第四課時《蚯蚓》。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我遵循了“科學概念與科學探究”相結合的新課程理念,教學中著力去培養學生科學的觀察技能和細致、認真的觀察態度,目的是為了讓學生真實、生動地感受到科學素養的教育。下面,我從以下幾方面對本節課進行反思:
一、三維目標的落實情況。
1、科學概念。
教學中為了落實好這個目標,我利用了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將蚯蚓的身體結構呈現給學生,讓他們在親歷觀察活動后,正確地了解蚯蚓的的身體結構,之后我還利用一張蚯蚓的圖片進行了知識的鞏固,從而達到了對這部分知識的夯實。對于蚯蚓對水的反應這部分內容,我采用提問的方式,讓學生經歷猜測——驗證——得出結論的過程,讓他們真切地感受到科學結論必須通過實驗去驗證的道理。
2、過程與方法。
此目標是在教學“觀察蚯蚓的身體”和“比較蝸牛和蚯蚓的相同和不同”時體現出來的,教學中讓學生根據自己觀察到的蚯蚓通過繪畫形式來描述動物的形態,其目的在于讓學生通過觀察用各利形式表述事物特點的一個過程。本節課中學生對于這部分內表現得十分好,他們根據自己觀察到的蚯蚓繪畫出各種形態,并且畫的淋漓盡致。而本課的最后是讓學生將新舊知識聯系起來,采用維恩圖的形式來闡述蝸牛和蚯蚓的相同和不同,教學中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交流、填寫、匯報從而將此目標完成的十分順暢。
3、情感、態度、價值觀。
此目標在本課中體現的十分明顯,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都有體現,特別是在每次觀察活動結束后,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地將蚯蚓送回飼養槽中。
二、本課的成功之處
1、情境的創設。
在教學伊始,教師為學生創設觀看蚯蚓的圖片的情境,讓學生對蚯蚓這種小動物的喜歡之情,同時點燃了他們的好奇心,使他們對蚯蚓這種動物產生了濃厚的探究,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2、師生角色的轉變。
在本課教學中教師充當著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指導者,而學生在教學中則扮演著課堂的領導者,占據著課堂的主體地位,使本節課充滿了兒童的趣味,更具有科學家的風格。
3、實驗教學借入。
在蚯蚓對水的反應這一環節中,觀察實驗的借入,不僅增強了學生對科學探究的濃厚興趣,更大程度上提高了他們動手觀察的能力,使學生的探究更加強烈,同時烘托出小組合作學習的氛圍,體現團隊學習的精神。
三、本課的不足之處
1、觀察技能有待提高。
由于三年級上冊著重于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在本節課對于這種能力體現更加明顯,而在本課中學生的觀察能力大部分還可以,但有少部分學生不知怎樣觀察,更不知如何去觀察動物,對于觀察的要求和目的不夠明確,所以在今后的教學中還應注重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
2、學生課堂語言的準確性。
這個問題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是有一點難度,但是我們做為科學教師應指導學生盡可能地規范科學課堂語言的準確性,因為我們這個學科的課堂語言要求規范、嚴謹、準確,所以從低年級開始我們就要注重培養他們這方面的能力,使我們的科學課堂語言規范、準確。以上是我對本節課的反思,請各位老師指政批評。
最新2020小學科學教學反思篇6
四年級科學主要圍繞“運動與變化”這組統一概念,整合課程標準中科學探究,學知識及科學態度、情感、價值觀等方面的內容。本冊圍繞“變化”這一概念統整教學內容,共設計5個單元,25個課題。在教學中,我精心地設計教學過程。激發學生觀察事物變化現象的興趣,使學生感受到自然界中各種變化的奇妙。同時也在獲取資料,設法記錄各種變化的能力上得到了有效訓練。通過教學,發現我所設計的教學過程既有成功之處,也有需改進的地方。首先,談一談我在本冊教學時比較成功的地方。
一、教學中注重科學探究,促進學生學習方式多樣化
在科學課程標準中明確科學學習以探究為核心,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還是學習過程。本冊教材非常注重以科學探究為主,設計了“物質的狀態”“有趣的變化”單元,通過學生動手實驗、觀察體驗、游戲等各種活動,引發學生進行科學探究的興趣,提出問題,做出假設并想辦法驗證設,分析試驗數據,獲得科學結論的能力。針對這一情況我在教學《雨的形成》《讓癟乒乓球鼓起來》《鹽到哪里去了》這幾課時注重讓學生獨立設計實驗進行科學探究,而在《固體液體和氣體》、《冰水和水蒸氣》《鹽到哪里去了》三課教學時,又注重學生對天平、酒精燈、量筒量杯、漏斗,過濾等實驗器材的正確使用,促進學生學習方式多樣化。
二、在教學中以形式多樣的活動吸引學生更愛學科學
科學教材最大的`特點是活動數量多,活動類型全,活動可操作性強,而且每個活動都有明確的目標,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科學學習興趣,讓學生們在玩中科學素養和探究能力得到培養。本冊教材涉及50多個活動,其中還包括10多個拓展活動。在教學中我和學生一起“搜集天氣資料”“養小雞”,“種花”,“發布天氣消息”等等。學生在這些不同類型的活動中扮演著的不同角色,極大豐富了孩子們學習生活;在教年《水的三態變化》、《蒸發》、《小水珠從哪里來》、《固體、液體和氣體熱脹冷縮》、《混合》、《分離》、《混合的變化》、《燃燒》、《生銹》幾課時我讓學生從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象尋找材料,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興趣和能力,學生非常喜歡。雖然收獲很多,但是在教學內容多,容量大,課時少的情況下,怎樣更合理的安排教學時間這一問題我處理的還不夠好,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我將不斷探索與學習,在理解理念,深挖教材上下功夫,為學生提供闊的探究空間。
最新2020小學科學教學反思篇7
本課是第二單元物質的變化中的第一課。對于六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用眼能直接觀察到的物體都稱之為是物質,這是不難理解的。但是對于空氣、光、聲音、電等看不見也摸不到的來說,他們就有些難以理解這些也是物質。為了讓他們明白,我采用了演示的方法,比如用塑料帶在空中一兜,塑料帶會鼓起來,它占據了空間,所以它也是物質;又因為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所以聲音也是物質等。這樣學生就理解了。由此讓學生感悟到世界是由物質構成的。
物質在變化,應通過各種實例讓學生親身體驗到世間萬物都在變化,雖然變化的時間不同,速度不同,但每時每刻都在不同程度的變化。為了讓學生弄明白物質的變化,我讓學生觀察易拉罐被壓扁,水變成冰和火柴的燃燒,鐵與鐵銹。學生在觀察的過程中,自己明白了有些物質在變化中只是形態、形狀、大小變了,但實質沒變;而有些物質變化后產生了不同于原物質的物質。但在這里不告訴他們這是什么樣的變化。之后重點我給學生一定的時間,讓他們關注“一支蠟燭燃燒時的變化”,在讓他們經歷探究———發現這一過程中,他們發現了以往不曾關注到的現象。即蠟燭燃燒時不但有形態、長短的變化,又看到某些新物質產生,如燈芯變黑,有難聞的氣味等,使學生從另一個層面上感受到了物質變化過程的復雜性,這樣為下節課做好了鋪墊。
最新2020小學科學教學反思篇8
《能量的轉換》是六年級科學的一節觀察實驗課,我在教學中主要做到了以下幾點:
1、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給學生充分的自主實驗、思考和玩游戲的時間。
2、面向全體學生,給實驗做得慢的小組重做的機會,讓每個學生都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
3、充分發揮了多媒體課件的作用,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拓展了他們的知識視野(兩次用視頻資料,一次用自制的ppt課件),起到了語言講述無法達到的效果。
4、指導實驗到位,引導學生討論出注意事項,各組分工要明確,每人都有事做,注意實驗習慣等。
5、教學的生成性體現的很好。
不足:
注重了面向全體學生,但控制好部分學生學習紀律方面處理得不太理想。學生分組實驗中,發現有2個小組做的很慢,總也點不著花生米,就讓他們接著做直到成功,因為我想讓每個組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所以耽誤了時間。這時有的組先做完了,很興奮,有的學生不認真討論,顯得秩序不太好,需要改進。
最新2020小學科學教學反思篇9
本課通過給固體體分類、觀察固體的性質,研究固體的混合與分離等活動,引導學生探索固體在顏色、形狀、軟硬、透明度等方面的性特點及固體混合前后重量、體積的變化,從而提高學生運用多種感官的能力。
第一部分,給周圍常見的物體按固體和液體分類。這個活動一方面可以了解學生對固體、液體的已有認識,以便提升其對固體和液體的認識;另一方面可以對學生的分類能力進行訓練。活動中我出示幾種讓孩子感興趣的物體,讓學生說說是固體、液體。孩子們踴躍回答。然后我又不失時機地問道:“關于固體和液體,你們還想知道些什么?”時,學生提出了許多問題。有些問題正是教師引發學生進入探究性學習的最佳切入點,面對來源于學生中的大量問題,我也給予了充分的關注和肯定,并把它寫在黑板上。當學生帶著問題進入下面的學習時,他們會更專心。因為只有這樣積極性的支持態度,學生的內心才能激起科學探究的欲望,進而促使學生形成科學情感和探究意識。
第二部分,指導學生用多種方法認識固體的性質。通過利用各種感官觀察,認識固體的顏色、形狀、軟硬、透明度等性質,培養學生在探究中隨時收集證據的良好習慣。
第三部分,通過混合和分離認識固體。教師利用生活中常見的混凝土和篩沙子的例子引出固體的混合和分離。接下來引導學生研究固體混合前后重量和體積的變化。
整個活動實施下來,我覺得有幾個不足之處需要改進:
1、備課不充分,對課堂中時間的把握心中沒數,致使拖堂。
2、課堂上有時在學生回答問題時沒認真的去聽,也沒能及時的給予評價。其實這期間我是在思考我自己的問題而忽略了學生。
3、最后一個環節固體的混合與分離在生活中的應用實例,其實應先讓學生看書上的那兩個最典型不過的例子,然后再讓學生聯系生活去舉一些例子。
4、以后還要在備課上大下功夫。除了備教材之外還要認真的去備學生。從學生的角度去考慮知識,學生先想到的自己早一步想到。準備好多種方案,以及時的應付課堂上會出現的一些尷尬局面。
最新2020小學科學教學反思篇10
一、親身參與,收集“證據”
開展科學探究活動,注重學生親歷研究的過程。在活動中,經過研究性學習的進入問題情境、實踐體驗、表達交流等階段,學生自己提出問題,猜測結果,制定計劃,收集整理信息資料、進行表達與交流,實施調查研究、實驗研究和文獻研究等研究方法。在整個過程中,每一個學生都進行著一種研究性學習的活動,自己去尋求問題的結論或結果,開展探索性的學習,親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體驗到科學探究過程中收集到“證據”從而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價值觀,掌握淺顯的科學知識,提高科學探究的能力。在《改變物體在水中的沉浮》一課的教學中,我就將學生分成四到五人一個小組,他們通過觀察自己帶來的各種物體,首先提出問題——玻璃瓶在水中是沉還是浮?然后根據觀察和自己生活中的經驗及課前了解到有關信息進行猜測:會沉,會浮。制定出驗證猜測結果的實驗計劃。教師設計探究情景:你有辦法讓它沉下去嗎?
1:把里面灌滿水
2:用沙子填滿。
3:我覺得只要往杯子里裝任何東西都可以的。
如何將這些物體放入水里去驗證?然后將小組制定的計劃付諸行動進行自己去進行物體沉浮的實驗,進行探索,并作出研究記錄,收集與物體沉浮相關的信息,思考在這個玻璃瓶由浮變沉的過程中,什么改變了?(裝了水)水多了,什么改變了呢?(重量改變了)。進行全班交流,討論物體沉浮與物體的哪些因素有關,又是一種什么樣的關系。他們就是通過研究性學習進行著科學探究,較好地完成了本課的學習,學生對物體沉浮的問題更加關心和愿意了解了,并掌握了進行物體沉浮實驗的簡單方法。要讓學生先作出預測,還要把預測寫出來,用預測推動學生發現,再啟發學生觀察,進一步收集“證據”加以驗證。
二、利用“證據”,發現秘密。
首先利用生活中的“玻璃瓶子”的沉和浮現象進行導入。先請學生猜想用什么方法是瓶子沉下去,接著啟發學生對猜想進行驗證,從而引出了問題,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這一節課所要研究改變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的問題上,自然而然的進入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探索興趣。通過教學導發現問題,并要解決問題的能發現《改變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秘密
并提示學生做好觀察記錄。讓學生把他們列舉的共同點記錄下來;認識實驗變化,獲得科學事實和科學數據就是“證據”,再讓學生經歷從觀察收集“證據”到整理、分析事實材料、作出結論的過程,對照記錄進行比較、反思,反復經歷這樣的過程,逐步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從不同層面發現科學現象。放入水中它是會出現什么現象?撈出來再倒,這個小玻璃瓶就會浮了。那么在這個過程中,小玻璃瓶發生了什么變化?(小玻璃瓶變輕了。)小玻璃瓶變輕它就浮了。所以我們說減輕物體的重量,物體就會由浮變沉。改變物體在水中的沉浮可以通過改變什么實現?改變玻璃瓶的重量。學生親歷科學探究的過程,
發現證據,發現事實、發現數據,并用證據、事實、數據來說話,還啟發學生發現減輕物體的重量,物體就會由浮變沉來并能加以解釋。
三、分析“證據”,尋找規律。
學生在科學探究活動中,要求他們作好科學探究的記錄,并查找相關的資料,作為解決本小組問題的信息資料。根據所收集的資料信息進行分析,看能否運用在小組問題的解決過程中,作為進行交流與討論的有力證據,讓同學和老師的進行討論,提高他們正確處理和運用科學知識的能力。
在《改變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的教學中,在研究物體沉浮的原因時,3學生領取材料,學習記錄單,分小組進行實驗,并按“改變物體沉浮的方法的實驗記錄單”記錄,許多學生他們還舉出了玻璃瓶、浮標、鐵石頭釘、泡沫塑料、泡沫等物就認為重的物體會沉,輕的物體會沉,體比較輕,在水中就會浮的例子。但經過同學的反駁,他們便發現他們原來的認識是片面的,所引用的實例(信息)是不全面的,所以結論也是不正確的。要想得到全面正確的結論,就要有全面充分和正確的信息資料來證明,這樣才能得到正確的結論。
針對學生提出的設想教師啟發學生在課后進行驗證實驗,啟發學生學會評估,評估是探究過程的重要環節,學生通過探究究竟得到了那些啟示,為什么探究的結果與事先的預測不一樣,探究的設計和計劃的進行過程是否有缺陷,還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這些都需要學生去反思,只有通過這樣的反思和評估,共同去研究本小組確定的探究問題,并由專人負責記錄,大家提供相關的知識點,思考與討論問題的答案,然后由組長或組長指定的學生向全班表達本組探究的結果或結論,將本組的成果展示給全班同學分享,你要讓學生先作出預測,還要把預測寫出來,用預測推動學生發現,再啟發學生觀察,并提示學生做好觀察記錄。讓學生把他們列舉的共同點記錄下來;認識實驗變化,獲得科學事實和科學數據就是“證據”,再讓學生經歷從觀察收集“證據”到整理、分析事實材料、作出結論的過程,對照記錄進行比較、反思,反復經歷這樣的過程,逐步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從不同層面發現科學規律。
通過研究性學習開展科學探究活動,能較好地幫助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學會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在科學學習中促進科學探究、情感態度價值觀和科學知識三大目標的有機整合。
新課程強調: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茖W課程應向學生提供充分的科學探究機會。而且必須建立在滿足學生發展需要和已有經驗的基礎上,提供他們能直接參與的各種科學探究活動。教師是科學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領者和親密的伙伴。我遵循這些理念開展以引導、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進行教學,探究氣氛也更活躍,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有了一定提高。
教學需改進之處:教師進一步提高教學駕馭能力,調控好學生做實驗的氣氛,要使學生聲音很小,大家能做到靜靜地在這里實驗、記錄等等。輕聲討論時也基本上以自己小組里面為主,匯報時聲音應該大,那是向全班同學匯報的,所以這里上科學課探究的氛圍途徑非常好,很適合上科學課。
教師與學生之間在探究過程進一步互動,可以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實現在思維、智慧上碰撞,從而產生新的思想,使原有的觀念更加完善和科學,產生“1+1>;2”的效果。使教學活動成為師生合作互動是教學系統,使教學活動成為培育探究科學奧秘的“探路者”集訓隊。
【最新2020小學科學教學反思10篇】相關文章:
最新小學安全教學反思范文07-20
《點亮小燈泡》小學科學教學反思06-16
最新小學英語教學反思案例01-21
《能量的轉換》小學科學教學反思范文12-26
小學科學課教學反思(15篇)10-06
小學科學課教學反思15篇10-06
2021小學科學教學反思(精選8篇)07-20
小學科學課教學反思(通用15篇)10-07
小學科學課教學反思(合集15篇)10-07
小學科學課教學反思(精選15篇)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