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植樹問題教學反思
《植樹問題》通過現實生活中一些實際問題,讓學生發現規律,然后再用發現的規律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下面我們來看看小學數學植樹問題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借鑒。
小學數學植樹問題教學反思1
《植樹問題》是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五年級數學上冊第七單元數學廣角的內容。這一內容主要涉及到的知識點有:兩頭植、兩頭都不植、封閉情況下的植樹問題(一頭植和一頭不植)這三種情況。我選取的是第一課時兩端種植,怎樣才能讓學生即能學會,還要學的輕松呢,我反復研讀教材,兩端其側重點是:在解決植樹問題的過程中,向學生滲透一種在數學學習上、研究問題上都很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化歸思想.模型思想,同時使學生感悟到應用數學模型解題所帶來的便利。我這節課重點教學兩端都栽的植樹問題,主要目標是向學生滲透復雜問題從簡單入手,奇妙運用數形結合的思想,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的事物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體驗到數學的魅力。
一、通過自主探索的活動,滲透“以小見大”的數學思想方法,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整節課設計基于我班學生實際情況,課前創設情境讓學生欣賞美麗的風景,同時引導學生明確要學習的內容,緊接著引出例題,探討植樹問題,同時改小數據,將長度改成20米。目的在于,讓學生在開放的情景中,突現知識的起點,從而用一一對應的思想方法讓學生理解段數+1,建立起深刻、整體的表象,提煉出植樹問題解題的方法?梢龑ㄟ^“以小見大”數形結合來找規律加以驗證,讓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與交流等活動。然后以例題展開,讓學生動腦、動手反復驗證,最終總結出:段數+1=棵數。這節課的設計依據了認知規律:通過例題感知間隔,以例題為載體突破教學重點難點,以生活中植樹問題的應用為探討對象,了解植樹問題實質,多角度應用拓展。從而不失時機給學生滲透常用的數學思想方法,為將來的后續學習積累更豐富實用的思想經驗。
二、關注植樹問題模型的拓展和應用,反映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植樹問題”通常是指沿著一定的路線,這條路線的總長度被“樹”平均分成若干間隔,由于路線不同、植樹要求不同,路線被分成的間隔數和植樹棵數之間的關系就不同。現時生活中類似的問題還有很多,如安裝路燈、設立公交車站等等。讓學生從中悟出植樹問題的模型它源于現實,又高于生活。所以,在現實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價值。在學生已經自主地尋找到植樹中前兩種的規律后,我適時的提出在我們的生活中有沒有類似植樹的情況呢?通過學生的舉例,讓他們進一步體會,現實生活中的許多不同事件都含有與植樹問題相同的數量關系,它們都可以利用植樹問題的模型來解決它,感悟數學建模的重要意義。整節課,大多數學生的思維表現的很活躍。
三、本節課的不足:
1、把學生對于段數+1應做更多的探究,部分學生并沒有理解這個知識點,只會運用,應再多加討論,讓學生明白其中的原因。
2、一堂課上下來,覺得還是對學生扶的很牢,沒有完全放開,以至課堂中還有很多不足之處,期待日后調整改進。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雖然這節課我很盡心盡力,但也留下了很多遺憾,新的教法的一種大膽的嘗試過程,總在摸索中不斷完善。在準備這節課時我參考了很多資料,學習了很多方法,為的是讓這節課的遺憾能少一些。我把握每一個細節,問題及時解決,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使得數學學習的思想方法得到深度的滲透。
小學數學植樹問題教學反思2
《植樹問題》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下冊中數學廣角的資料。數學廣角作為人教版新增的資料之一側重點是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向學生滲透一些常用的數學思想和方法。如何把抽象的數學思想方法很好地滲透在環節在教學中使學生在“潤物細無聲”中深刻體驗到數學思想方法的價值這是我在教學設計時著重思考和要解決的問題。一節課實施下來有成功之處也有不足之處,F做一個簡單的小結與反思。
成功之處:
一、教學設計有深度、有厚度。
教學設計分兩條線走:一條線以構建學生知識結構為線索,使學生對植樹問題的認識經歷了“生活問題——猜想驗證——建立模型”不斷數學化的過程,較好地實現了由生活中的具體問題過渡到相應的“數學模式”,為上升到更抽象的數學高度奠定了基礎。然后又讓學生運用模型解決問題,把數學化的東西又回歸于生活,也讓學生再一次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另一條線以滲透數學思想方法為線索。
對于植樹問題的探究,不僅僅讓學生透過畫線段圖、擺學具的方式自主探究、尋找,而且結合線段圖、擺學具,讓學生理解了為什么兩端都種時,棵數會比間隔數多1,多的1指的是哪一棵樹。讓學生不僅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
由反復的修改,讓我深刻地體會到了對教材研究的重要性,明白了“教師對教材看得有多深,才能使你的課堂有多厚”的道理。也讓我明白了自己今后就應努力的方向。
二、敢于放手讓學生去探究,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整堂課,我都比較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因為我明白,只有學生自己想學、愿學,才能主動地學,并把學到的東西內化為自己的知識。因此對于重點部分的引入,即探究兩端都種時,棵數與間隔數之間究竟有什么關系,我先讓學生透過自己的猜測得到答案。當幾種答案產生沖突時,再引導學生探究,這樣更容易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激活學生的主體意識。而后的探究部分我就放手讓學生去做,教師給予適當的指導,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掌握用線段圖探究植樹問題規律的方法。由此把方法內化為自己的東西,為下節課自主尋找另外兩種植樹問題的規律時,學生就比較簡單愉快了。
三、注重教學思想的滲透和學習方法的傳授。
在整個教學的過程中,我都很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比如:當學生用一個線段圖證明規律時,適時點撥。用一個線段圖就能證明它是普遍存在的規律嗎再畫幾個試試(以小組為單位,分組研究)。交流時,讓不同的學生說出用不同間隔的'線段圖得到同一個規律,實際就是向學生滲透不完全歸納法。在展示交流部分,透過比較10個間隔與2個間隔的線段圖的難易,比較畫一棵樹和用一個點表示一棵樹的難易,讓學生體會簡化的思想。透過找生活中的植樹問題,并解決生活中的植樹問題,讓學生體會化歸的思想。對于學習方法的傳授,整節課都個性重視線段圖的運用。
當然,這節課也有許多的不足之處,列舉幾條:
一、教學時間安排欠妥。有的教學資料沒有來得及出示,有的資料講解比較倉促。練習鞏固時間不充分,沒有檢測時間,使教師沒有及時掌握每個學生的學習狀況,心中沒底。
二、本節課,我本想借助一一對應的思想去突破本節課的難點(兩端都栽的狀況下,所栽的棵數比間隔數多1),但是沒有深入去理解植樹問題中所蘊含的一一對應思想。所以,感覺得出的規律有些牽強、抽象,沒有到達水到渠成的效果,沒有把一一對應的思想與植樹規律結合在一齊,沒有很好地突破難點。
三、對學生評價這塊顯得潛力不足。對于學生的評價如何做到即準確又有深度,還要具有啟發性,這是我還得努力學習的方向。
四、數學課關鍵在于“說”,以說促思,以說引思,這樣能夠了解學生的思維過程是否正確,以便教師及時調控課堂,改變教學策略,但是,為了能夠完成教學任務,明明白就應讓學生多說,但是由于時間問題,就把學生說的權利剝奪了,而去進行下面的教學資料,這是我一貫的通病,我爭取改正,把更多的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總之,一堂課下來,發現自己真的還有那么多的不足之處。反思自己,今后還應加強學習,學習理論知識、學習優秀課例。
小學數學植樹問題教學反思3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根據教學資料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狀況,在探究兩端都植的規律時安排了動手操作,想透過引導學生用心參與,使學生在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中,加深對植樹問題棵數和間隔數之間的關系的認識與理解。
活動的設計是這樣的:出示一道開放性的題目:一條公路長()米,每隔5米植一棵(兩端都要植),需要多少棵?讓學生自己確定這條路的長度,從而探究出兩端都要植時的間隔數和棵數之間的關系,要求是這樣的:設計:全長()米,每隔5米,有()個間隔,種()棵樹讓學生獨立思考,畫線段圖,填表,匯報。本以為自己設計的教案思考到了學生的生活經驗,結合生活實際,重視了數學思維培養,方法的滲透,是可行的,學生們就應是能夠掌握的。
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在“植樹”時還是躍躍欲試的學生們到“探究規律”時一個個都像被打敗公雞,毫無斗志與反應。勉強參與的總是那幾個平時成績比較優秀的學生?磥磉@樣的設計無法顧及全體學生的發展。沒有了學生的主體參與,何來思維的培養,主題的建構呢?我開始反思:為什么學生不能找到簡單植樹問題的規律呢?為什么缺乏參與的用心性呢?學生一臉的茫然。經過反復的思考,我想到了我設計的探究活動有必須的問題,對于學生來說太抽象,太難了,自己確定長度時,要思考到平均分還要分完,只給學生一條線段,他們不明白從何下手。我請教有經驗的老師們,自己又反復琢磨,調整了自己的教學過程,從簡單入手的思想,使這節課主線更清晰明朗了,即從生活中抽取植樹現象,并加以提煉,然后透過猜想,驗證,建立數學模型,再將這一數學模型應用于生活實際。
同時能靈活構建知識系統,注重教學資料的整體處理。能活用教材,對教材進行了整合和重構,讓資源啟迪探究。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設計的例題是一個開放性的題目,帶給給學生的是現實的,是有好處的,挑戰性的。開放性的設計,使課堂成為充滿活力的自己空間,從而激發學生的思維,讓他們用心地去探究,使學生完整的體驗“植樹”這一實踐活動。讓學生比較系統地建立植樹問題的三種狀況,即兩端都植;兩端都不植;封閉狀況下的植樹問題(一頭植和一頭不植)。
本節課的特點:
一、透過自主探索的活動,讓學生獲得學習成功的體驗,增進學好數學的信心。
本課設計正是從這的角度出發,設計了給學生這條路固定的總長是30米和樹的模型讓學生動手“植樹”的環節,這樣能夠充分調動學生手、腦、口等多種感官參與到數學學習活動中來,更大程度地提高學生參與學習的效度。學生在分組合作模擬植樹活動中尋找規律的時候表現的很簡單。這樣的活動方式,不僅僅是充分展示學生個性思維和了解學生原有生活經驗的難得平臺,而且學生在活動中建立了植樹問題的模型,為學生在下面的學習做好直觀的鋪墊。
二、滲透“以小見大”的數學思想方法,培養學生數學思維潛力和解決問題的潛力。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新課程理念有個更具“與時俱進”的顯著特點是對滲透數學思想方法的關注。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學生想檢驗大數目時遇到困難,可引導透過“以小見大”來找規律加以驗證,讓學生透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與交流等活動。從而不失時機給學生滲透常用的數學思想方法,為將來的后續學習積累更豐富實用的思想經驗。
教學過程是這樣的: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兩頭都植的規律的探究方法后,讓學生分組自主尋找兩頭都不植的規律,學生透過自己動手畫,自己整理表格,很快就發現了其中蘊含的規律,產生了很強的成功感,同時也有了一份自信,極大的調動了學生用心性。
三、關注植樹問題模型的拓展和應用,注意反映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系。
植樹問題的模型它源于現實,又高于生活。所以,在現實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價值。為了讓學生理解這一建模的好處,加強了模型應用功能的練習,在學生已經自主地尋找到植樹中前兩種的規律后,我適時的提出在我們的生活中有沒有類似植樹的狀況呢?透過學生的舉例,讓他們進一步體會,現實生活中的許多不同事件都內含與植樹問題相同的數量關系,它們都能夠利用植樹問題的模型來解決它,感悟數學建模的重要好處。我并沒有就此罷手,而是讓學生找找生活中的類似現象,如栽電線桿,排座位,安路燈,插彩旗等等,在學生從具體生活中抽象出數學現象后,又再一次讓學生運用規律解決形式各異的生活問題,使數學知識運用于生活,使學生深深地體會到數學的價值與魅力。整節課,大多數學生的思維表現的很活躍。
四、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培養學生借助圖形解決問題的意識。
數形結合是數學解題中常用的思想方法,數形結合的思想能夠使某些抽象的數學問題直觀化、生動化,能夠變抽象思維為形象思維,有助于把握數學問題的本質;本著這個思想我在達成本課的教學目標之一:初步理解間隔數與植樹棵數之間的規律時,我采用數形結合的方法——畫圖解決問題,從而逐步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潛力。在出示完例題后,安排了這樣的一個實踐活動:以小組為單位在一條線段讓用小樹的模型模擬植樹,在增加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由于使用了數形結合的方法,植樹中棵樹和間隔數之間的關系便迎刃而解,且容易理解。
本節課的不足:
1、那就是我把學生估計過高,我以為只要學生弄懂了棵數和間隔數之間的關系之后,解決植樹問題就就應沒多大的問題了,但事實出乎我的預料,因為有一部分學生明白了全長和間距不會求間隔數,我以為這是學生早已經學過的而且經常用到的,所以沒個性的復習,導致了基礎較差的學生無法下手。
2、在時間的分配上我前松后緊,在規律的尋找和簡單應用中花費的時間有點長,以致后面的練習很倉促。
3、在教學過程中,因擔心上不完,當遇到學生“答非所問”的時候就表現的很急躁不能靜下心來仔細地聽完學生的發言;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雖然這節課給人留下了很多遺憾之處,但它畢竟是我自己的產物,是我對新的教法的一種大膽的嘗試,而且在準備這節課的過程中,我學習了很多,也收獲了很多。為了讓每節課的遺憾能少一些,我會繼續為之努力。但愿自己在這條路上能走的更遠。
【小學數學植樹問題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12-03
小學數學的教學反思01-16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范文12-02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范文12-03
關于小學數學教學反思12-16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熱門】11-23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推薦】11-23
【推薦】小學數學教學反思11-23
【熱門】小學數學教學反思11-23
【熱】小學數學教學反思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