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恐龍》教學反思范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教學反思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恐龍》教學反思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語文《恐龍》教學反思范文1
這篇課文介紹了恐龍的種類、形態及生活習性。
去年學生買了一套書,最感興趣的一本就是《恐龍探秘》,常常拿著這本書擠在一起津津有味地看。對恐龍的一些常識他們已經了解得比較多了,而且文中的語言淺顯易懂學生自己就能讀明白,我就把重點擺在體會說明方法的精妙處。
作者多處運用了打比方、列數據、作比較等說明方法,讓人如見其形,如聞其聲。為了讓學生了解不同種類的恐龍形態,我抓住重點詞句引導學生邊讀邊悟,先深入感知雷龍的形態特點及感受作者是如何來介紹雷龍的,即運用了打比方、作比較等說明方法,感受課文語言文字運用的精準。
然后放手讓學生自己學習,選擇一種恐龍,研究描寫它的句子,思考作者用哪些說明方法將事物描述具體的,再交流自己的學習收獲。這樣孩子們既讀懂了課文,也掌握了說明方法,一舉兩得。
小學語文《恐龍》教學反思范文2
《恐龍》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六冊中的一篇知識性短文。文章通過生動的語言介紹了孩子們心中最神奇的一種動物。以平時學生對恐龍的興趣和認識來看,我想孩子們對這篇課文一定很感興趣的,所以我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中多花了些氣力,希望能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達到不僅能讓孩子們了解一些恐龍的種類、形態及生活習性等,掌握介紹一種物品的方法,還要讓他們將這種探究延續到課外,培養學生對恐龍知識的持久興趣,激發學生探索大自然奧秘的興趣,以達到持續發展的目的。下面就《恐龍》一課的教學,談談自己在教學中的幾點做法。
一、預備期——課前查閱相關資料。
恐龍生活在非常遙遠的古代,而且是在地球上消失了幾千萬年的史前動物,離學生的生活十分遙遠。如果教師只憑借一張嘴、一支粉筆進行教學,很難使學生充分感知課文,領悟情境,可能還會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甚至教學效果不盡人意。為此,我鼓勵學生回家查詢恐龍的相關資料,然后有條件地把資料打印出來或者重要的記錄下來,讓大家在晨會課上進行恐龍知識的交流,從而使學生初步了解了一些恐龍的知識。
同時我也做了大量的課前準備工作。借助網絡資源,查到了很多相關資料,并制作了《恐龍》的課件。我們反復查閱資料,集文字、聲音、圖像于一體,竭力再現恐龍生活時代的場景和意境,力圖使學生身臨其境,獲得生動、真實、親切的感受,促進學生的思維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觀賞期——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
在教學時,一開始為了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我就播放了有關恐龍生活場景的錄象。當畫面上出現成千上萬不同種類的恐龍在地球的.各個角落里奔跑、嬉戲、漫游的宏偉場景時,學生們都睜大了眼睛,驚嘆不已。悠揚的音樂聲,美麗的畫面,拉近了孩子與文本間的距離。孩子們仿佛進入了恐龍的時代,他們興奮不已,對自己所要學習的對象又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
三、觸摸期——研讀文本了解特點。
恐龍生活在遙遠的古代,誰也沒見過,其種類、外行和習性都是科學家根據目前掌握的資料所進行的研究推測。正因為如此,作者在文章多處運用了打比方、列數據、作比較等說明方法,使人如見其形,如聞其聲。為了讓學生了解不同種類的恐龍形態、生活習性等,我在制作課件時也力求圖文結合,即每一種恐龍都和相應的圖片和文字說明相配。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研讀課文,了解恐龍的教學中,先重點教雷龍,教會孩子們學習的方法。其余種類的恐龍以表格的形式讓孩子們自學。并讓孩子們在逐詞逐句朗讀中理解課文中多處運用的各種說明方法。例如在教學“雷龍”時,我先出示雷龍的圖片,讓孩子們猜猜這可能是書中介紹的哪種恐龍,并說說你判斷的依據。由于課前的收集資料,他們一下子就猜出了答案,接著讓他們說說雷龍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并且書上是怎樣描述的。然后通過體會雷龍的特點來學習作比較和打比方的兩種說明方法,最后再請學生通過朗讀把雷龍的特點告訴大家。孩子們既讀懂了課文,也掌握了說明方法,一舉兩得。
四、說演期——遷移方法模擬介紹。
孩子們掌握了說明方法,又收集了大量的資料,請他們以“我”的口吻來介紹自己最喜歡的一種恐龍,無疑是他們最興奮的一塊教學。先前,以書上雷龍為例,寫一段自我介紹,(嗨,大家好!你們認得我嗎?對了,我就是梁龍。我的身體可長了!猜猜我有多長?我從頭到尾足足有二十多米呢!我走起路來,就象一架移動的吊橋。別惹火我哦!惹火我可是要付出代價的:我會用長長的尾巴把你甩到天邊去!不過平時我可是很溫柔的,假如你在侏羅紀公園游玩時有小河無法趟過去,你只需撥打求救電話,我會立即趕來幫助你們過河的。哪位小朋友膽子大,我還可以讓他在我身上過一把滑滑梯的癮哦。⿴椭鷮W生理清介紹的順序,然后運用文中學到的說明方法作一番介紹。
五、探險期——拓展閱讀探索奧秘。
“你們猜測一下恐龍是怎么滅絕的?”將學生的興趣更廣泛地指向課外閱讀,探索這至今尚未揭開的神秘世界。有興致的可以相互借閱書籍,交流資料,觀看電影等。
假如能把這堂課設計為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課,充分發揮現代教育技術的優勢進行學習,提供了一些與課文內容相關的網址,引導他們閱讀。我相信,利用網絡學習,不拘泥于課本,學生會有更多的體會。而對自我介紹某種恐龍的小練筆,也可以在網絡上自由書寫,討論交流。但愿筆記本的進入能改善我校的網絡環境,讓教師和學生能甘心在“網中掙扎”,并樂此不疲!
小學語文《恐龍》教學反思范文3
【1】 蘇老師在《飛向藍天的恐龍》一課的教學中有這樣的一個環節:
教師出示兩個句子,讓學生觀察比較:
。、一些獵食性恐龍的身體逐漸變小,長得越來越像鳥類。
。病⒁恍┇C食性恐龍的身體變小,長得像鳥類。
生1:我發現第一句話比第二句具體,多了一個“逐漸”和“越來越”。
生2:我覺得這些詞具體寫出了獵食性恐龍是怎么變成鳥的。
生3:用了“逐漸”和“越來越”這樣的詞,我知道獵食性恐龍不是一下子變成鳥的。
……
由這一個教學片段,我又想到了閱讀教學教什么和怎么教的問題。
教什么?《飛向藍天的恐龍》為典型的科普說明文,教師能挑戰這類文章上公開課,精神可嘉。很顯然,象這樣的文章,“把握文本所承載的科學知識,了解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是教學重點之一,也是學生感興趣的知識點,如果教師沒有很好的把握,很容易偏離語文教學的宗旨,游離于語文教育目標之外,上成科學課或者其他課。難能可貴的是,蘇教師在教學內容的確定上(即教什么)有十分清楚的意識,教師關注到了知識背后語言文字、表達方式、并設計了比較句子的環節、目的在于讓學生在比較中觀察發現科普類文章的語言特點,感悟表達的準確與科學。
怎么教?語文教學是一個教師指導學生觀察感悟的過程。應該說上面的片段教學體現了這個特點,但是,還很不夠,具體地說,感悟科普性文章語言表達的準確與科學,不能只是停留在比較分析的層面,一定要內化到心靈!那么,最好的辦法就是讀,應該讓學生充分的讀,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內化。在這一點上,教師處理的不夠靈活,或者說是不夠全面。
【小學語文《恐龍》教學反思范文】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范文12-02
飛向藍天的恐龍教學反思12-30
小學語文《歡慶》的教學反思范文12-21
小學語文寒號鳥教師教學反思范文12-03
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01-16
小學語文《荷花》教學反思01-28
小學語文《假如》教學反思11-29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2-05
小學語文坐井觀天教學反思12-26
小學語文《太陽》教學反思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