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認識時間》的教學反思
新一輪教材改革之后,認識鐘表這一知識點在教材中有了較大的調整,人教版第一冊安排了認識正點半點,第二冊繼續學習了幾時幾分。抽象的時間概念給學生的學習帶來很大的困擾。
上完了第一課時認識幾時5分之后,學生掌握得不盡理想。從作業情況看,學生對離整點缺5分或10分的鐘面最難識別。總是要多看一個小時。于是便有了下面的故事。
一上課,我就一臉嚴肅。告知本節課的任務后,就打算開始題海戰術了。
我出示了一個鐘面模型,撥到7:55,讓學生仔細觀察后用水彩筆記錄在白紙上。盡管我苦口婆心提醒他們慎重,看清鐘面再寫。大部分孩子還是不假思索地舉了起來。我一看。失望!全班47人,正確的不到20人。
唉!怎么辦?公布答案,然后再反反復復的讓他們陳述先看時針超過幾再說幾點多了嗎?有用嗎?看看那些錯誤的孩子的表情,他們渾然不知自己錯了,還是一副勝利者的姿態。我忽然心念一轉。何不給他們一個解釋的機會呢?對!就來個正反兩方辯論賽吧!看看這群小不點怎么強詞奪理,自圓其說。
我在黑板上貼了兩張學生的答案紙7:55和8:55。“咱們來舉手表決吧。同意7:55的小朋友舉左手,同意8:55的小朋友舉右手。”這時,孩子們興奮的出手了。我特意關注了一下趨勢:一向比較自信張揚的孩子在第一時間高高舉起了手;一些成績中等平時不常發言的孩子環顧了一下四周才舉起來,很明顯他們在求得同伴的贊同;而那些平時老是出錯的孩子呢,把目光集中到了班中最活躍的學生身上,平時他們總是隨波逐流的一群,總相信別人多于相信自己。而今天他們犯難了,因為那些他們公認的尖子生們各持兩派。所以他們不知道該何去何從了。
一片混亂之后,正反兩方小辯手上臺了。我客串主持,首先讓反方先闡述觀點。
反方一號辯手是班中思維最活躍的女孩沈怡婷,伶牙俐齒,就是比較馬大哈。她的發言振振有辭:我們早就知道看時間要先看時針走到哪里了,這里走到8就是8點到了,再看分針走到11就是55分了,連起來就是8:55分了!”
下面好多學生聽了點頭,那些支持者們更是興奮的鼓掌。正方辯手顯得很激動,頭搖的象撥浪鼓,連說不是這樣的。我一副幸災樂禍的樣子開口了,“現在聽聽正方有什么理由吧!”教室里一下子安靜了。
正方一號是班長顧維,平時說話很有權威:“不對的,現在8點還沒到,你看時針是在8那里,可你要仔細看,其實它還沒到8,要分針到12,它才會真的到8點,所以現在是7:55。你們說對吧?”
。ê苡猩縿由?山裉斓脑捰悬c虛,下面的學生不以為然。關鍵時刻還真不賣她的帳)
正方二號甜甜急了,拉開顧維,上前一步,指著鐘面說:“喏,你們看,我們說的7:55就是快到8點了,這個鐘面就是快8點了。如果是8:55的話,那就是快9點了,這里到9點了嗎?不是啊。差遠了!”
。ê!真行!居然還能用這一招。┰倏聪旅姹娙说姆磻,有的認真的點頭,還拿起筆改了,有的還是無動于衷。)
這時反方一號直盯著鐘面不說話,好象在進行著一番思想斗爭,而二號陳雷明,一個很穩重很執著的男孩還不肯認輸,“我覺得還是我們對,因為老師說過,時針在7和8中間才是7點多,可這里已經到8了,所以應該是8點55分。”
這時,正方一號顧維在一旁急得直跺腳,忽然,她一個箭步沖到自己的座位上拿了自己的學具小鬧鐘然后又飛跑回來,大聲喊道:“你們看著,我撥給你們看好了!”
她用稚嫩的.小手用力的轉動后面的發條,把時間轉到了7點“你們看,現在是7點對吧,我讓分針轉下去轉下去就到7點半了,然后再轉上來上來就到11這里了,現在就是7點55分了,再過5分才到8點!
這時,我激動地一一去看孩子們的表情,反方的小女孩在咬手指,嘴里在說“我看錯了”,陳雷明漲紅了臉難為情的看著我。再看下面,那群勝利者們比剛才多了一份驕傲,其他的人也心無城府得叫著:“7點55,7點55!”
我顫抖著嗓子宣布:“今天的4個辯手都很精彩!辯論的結果是:7點55分的為勝!”頓時,教室里一片沸騰。顧維和甜甜激動的擁抱在一起。
………
整堂課,孩子們的表現讓我震撼。許多的話語和行動讓我汗顏。從來不知道他們還有這樣理智成熟的一面。一個響亮的聲音在說:“相信學生!他們身上有無窮的潛力!膘o下來反思,那天的行為從理論的角度說,是在延長學生自我調整過程。由此,讓我有了更深的感悟:
一、舍得花時間給學生自我調整的過程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課程目標應包含“知識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方面。這三方面目標是有機結合的,“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離不開“知識技能”的學習,同時“知識技能”的學習必須以有利于其他目標的實現為前提!罢J識幾時幾分”對一年級學生來說是一個認知難點,產生這樣的錯誤是非常普遍的現象。站在成人的立場去思考,以教師的傳授代替學生的經歷,缺了學生習得的過程,其結果一定是機械死板、缺乏生命活力的。本堂課經歷了暴露學生錯誤、反思錯誤原因、追尋時鐘轉動規律的過程。通過觀察鐘面從7點到7點55分的動態過程從而正確揭示鐘面顯示時間的表面現象所隱藏的本質規律,學生充分的體驗,積極的反思,形成了主動的建構,真正內化了知識,才有了最后尋得真理的歡呼雀躍。體現了“過程”的價值。雖然在這里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只認清了一個“7:55”,卻實現了更大價值的遷移。我相信學生內化了方法,就會順利的辨認“1:55”、“2:55”等等諸如此類的時間了。
二、以學生群體為主體,生生互動
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被大力推崇的今天,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成為新教育理念下的一種最具生命力的教學方式,然而,生生互動是教學系統中尚待進一步開發的寶貴的人力資源,是教學活動成功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合作學習的代表人物約翰遜(D.W.J。hnson)曾指出:“教師的一切課堂行為,都是發生在學生與同伴群體關系的環境之中的。在課堂上,學生之間的關系比任何其他因素對學生學習的成績、社會化和發展的影響都更強有力。但課堂上同伴相互作用的重要性往往被忽視。學生之間的關系是兒童健康的認知發展和社會化所必須具備的條件。事實上,與同伴的社會相互作用是兒童身心發展和社會化賴以實現的基本關系”。讓全體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數學教學,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從而全面提高學生數學素養。學生與學生之間在課堂上交換思想的過程是通過學生在組內討論交流、互相切磋、自學探究的過程。這是構建在和諧課堂生態的一種很有效的手段。在本堂課中,教師把交流、討論、質疑、論證的權利和空間毫不吝嗇的交給學生。讓他們從同伴中求同,然后站在同一戰線,齊心協力為駁倒對方而出謀劃策,為自己的觀點尋找論據,這樣的過程對正確的一方就是一個知識的鞏固加深的過程;而對反方就是經歷了一個解剖自己、對知識重新建構的體驗。這種體驗又是在學生主動的、積極的狀態下進行的。學生兒童化的語言,兒童化的思維方式是同伴們親切的、容易理解的,因此比教師的教學語言更具說服力。在生生互動中,每個學生都處于一種相對放松的心理狀態,不用擔心說錯,也特別容易激活思維,為每個學生提供了“暢所欲言”的機會;在互動中,學生可以獲得更多的思維結果和思維方法,可以有效的拓展思維空間,培養思維能力;“石與石的碰撞,能產金色的火花”,學生在交流中學會合作,在合作中引發了爭論,在爭論中激活思維,認識越辯越清晰,思維越辯越敏捷,學習越辯越成功。
【小學《認識時間》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米的認識》教學反思08-18
人教版小學數學《認識鐘表》教學反思08-14
圓的認識教學反思01-09
小學數學認識1000以內的數教學反思11-11
小學數學《認識1000以內的數》教學反思06-07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12-31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12-20
《6和7的認識》教學反思12-03
《認識平面圖形》教學反思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