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信手摘下滿天星教學反思
信手摘下滿天星
——由兩個教學片段引發的思考
海鹽縣實驗小學 張永輝
片段一:
在教學《簡易方程》時,我設計了下面一個環節:
①分類游戲:按自己的標準把下列各式分類:
8+9 20+5=25 17-11=6 6+3<11 學生在分類中感知“等式”的意義。 ②進一步分類探討: 6÷3=2 4×5=20 5>4 x+4=9 激疑:“x+4=9” 歸于哪類?能說明理由嗎?那么2a=18、x=2呢?
讓學生在分類探索中理解“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方程”。
課后,一個學生對我說:“老師,這節課我很高興!”我問他為什么高興,他說:“我總結出來的和課本上的一樣!”哦!過程和結果一樣美麗!
【反思】這一分類滲透了集合思想,體現了分類結果在單一標準下的一致性,加深了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同時讓學生體驗了分類的作用和必要性,也讓學生在自己去獲取知識的過程中體驗到快樂。在“分類”活動中,學生根據自已的理解進行分類,在學生“不同標準”的分類中,感知“方程的意義”,分類思想滲透于教學始終。
片段二:
①把這些數74、238、49、127、5002、16、80、6、83、65、300分成兩類。然后說說你是按照什么標準分的?
生1:按照單數、雙數的標準來分的。
生2:雙數就是我們說的偶數,單數就是奇數。
生3:按照偶數,奇數的標準來分。
啟發:怎樣的數是偶數,說說自己的理解。
生1:偶數能被2整除,而且沒有余數。
引導:他說的對嗎?你同意他的觀點嗎?
生2:不簡練。整除就是沒有余數了,所以應把“而且沒有余數”去掉,改成能被2整除的數是偶數。
生3:偶數就是2的倍數。
表揚:你們的想法跟數學家一樣。使數學有一種簡潔美。
②進一步探討,加深理解:23456是偶數嗎?
生:是。
追問:你是怎么判斷的?
生1:個位上是0、2、4、6、8的數能被2整除,這個數的個位上是6,所以能被2整除,能被2整除的數是偶數。
生2:234是偶數,56是偶數,所以23456是偶數。
生3:我是用算式算的,23456÷2=11728。
生4:個位上是0、2、4、6、8的數是偶數,23456的個位是6,所以它是偶數。
【反思】學生在經歷了分類后,分析所分情況,體驗到了偶數的特征和性質;并且這些特征和性質都是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實驗、推理等活動中發現出來的。更重要的是,通過自主探究,學生討論比較,抽象概括等思維品質,以及自主、合作等學習方式的掌握,都得到了培養。實現了“數學課程標準”中所要求的過程性目標:經歷—體驗—探索。
反 思:
新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自主經歷知識的來龍去脈。努力的過程比成功的結論對學生的發展更有意義。學生最開心的,應該是自己經過探索后的發現。只有學生自己摘下的星辰才會在他的記憶中永遠閃光。數學教學過程,首先應該是一個讓學生獲得豐富情感體驗的過程。要讓學生樂學、好學,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我認為教師至少應做到:
一、學會放手。所謂放手,就是要求教師在學生探索過程中,要放手讓學生自己去研究、去發現、去碰撞。如片段中,教師出示幾個式子或10個數據后,就大膽放手讓學生去分類。通過學生自己分類,探究分類的依據,從而達到理解方程的意義和被2整除的數的特征。由于學生的基礎不同,每個學生進行分類的'切入點也有所不同,教師的放手正是為不同學生學習不同層次的數學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二、學會等待。在學生在自我探究的過程中,要給學生充分的思想和行為自由,廣闊的活動空間、靈活的活動時間。片段二里,如果教師在學生回答什么是偶數不簡練時,急不可待的加以提示,學生也會掌握什么是偶數,可是,能讓學生體會到快樂的探究過程卻被老師替代了,能讓學生增強自信心和求知欲的發現機會卻被老師剝奪了,那么學生還會有什么情感體驗可言?其實,這個時候,老師只要等一等,給學生思考的空間和時間,再適當的引一引,那顆亮晶晶的星星說不定就在這一“等”一“引”中被學生摘了下來。
三、學會感受。學生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進行質疑和獨立思考需要我們教師正確及時的引導。如在片段中,讓學生用自己的標準把式子和數分類的過程中,并不是某個學生一下子就突破難點,說出結果,而是在同學間的互相啟發互相補充下得出的結論。他們的主動合作,有助于他們在具體情境中認識對象的特征,獲得一些初步的經驗。老師再稍加引導:你同意他的觀點嗎?把學生從小組合作引到獨立思考中來,通過各自的觀察、推理等活動發現了方程的意義和偶數的特征。教學要達到潤物無聲的效果,就要先走進學生的思維中去,體會他們的想法,感受他們的認知狀態,在他們的心靈深處播下種子。
四、學會分享。對學生在自主學習、自我探索中的體會,特別是建立在獨特生活經驗基礎上的獨特想法與思路,更要細心地去捕捉,然后緊緊抓住學生思維中的閃光點,把具有開發價值的資源,充分地挖掘出來,展現出來,在“動”的過程中把學生真實的思維過程暴露出來,并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教學片段一,在學生探討出方程意義后,我贊許的一笑,學生受到鼓舞,頓時爭先恐后各抒己見,課堂變成師生研討的場所。片段二中,當老師夸獎學生和數學家一樣時,學生的心里一定是美滋滋的,有了更多學習數學的興趣,也堅定了學好數學的信心。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老師把學生是否獲得了積極的情感體驗作為自己的事,從學生的角度去感受,并參與學生的探索求知過程,和他們一起研究、探索、獲取,分享他們的快樂,教學就會達到師生和諧相處、課堂上的其樂融融。
五、學會調整。新課程理念主導下的課堂,由于學生成為了真正的主體,實際上課的思路不可能與教師原有的備課設計完全吻合,當教師預設的流程與學生在課堂實際產生的流程不一致時,作為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學會不斷調整自己預設的流程。我在最初備課時,也是用了最基本的教學思路:用天平來引出等式、方程。上課時,受聽過的一節課的啟發,我臨時做了調整,用分類的方法讓學生自己去尋找方程的意義,學習的效果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學生思維活躍、反映積極、知識的領悟非常迅速透徹。也有了課后學生對我說的他很開心的話,這說明他的體驗是快樂的。我們教師在課堂上應有一種開放的心態、創造的理念,隨學生知、情、行的變化不斷調整自己的設計方案,在生生、師生互動的過程中不斷開發課程資源。
“教育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數學課盡管不能像語文課那樣談天說地、評古論今、縱橫捭闔、包容萬象,但是在某一個特定的學習情境中會有許多的知識點值得去探究、創造、攫取。如片段中學生思維的條理性、推理的邏輯性、方程意義的理解、偶數的特征等等,只要我們老師設計、引導得合理,聰明的學生們就會信手摘下知識宇宙中的滿天星斗。
【小學數學信手摘下滿天星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12-03
小學數學的教學反思01-16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范文12-02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范文12-03
關于小學數學教學反思12-16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熱門】11-23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推薦】11-23
【推薦】小學數學教學反思11-23
【熱門】小學數學教學反思11-23
【熱】小學數學教學反思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