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李時珍》教學反思
聽了兩位老師上的《李時珍》第二課時后,頗有感觸。兩位老師自身素質都很好,課堂調控能力也都不錯,也很注意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但是教學效果大不一樣。 一位教師圍繞課后思考題“為什么人們稱李時珍是偉大的醫學家和藥物學家?”來組織學生學習,學生自由讀書,勾畫體現李時珍偉大的詞語句子,思考,討論,交流。可以說,給了學生較大的自學、討論、思考的空間,但是在反饋時,明顯學生積極性不高,課堂氣氛較沉悶,究其原因,是那個“偉大”限制了學生,把學生嚇住了,束縛了學生的思維。
小學生對具體形象的事物容易感知,而對那些抽象的概念很難把握,學生很難把李時珍的一些具體行為馬上與偉大聯系起來,他們看到的是從小立志學醫,處處留心學習、為了編書不畏艱辛,踏遍名山,訪遍眾人,親口品嘗藥物的李時珍,而不是“偉大”這兩個抽象的字。老師卻要他們把這些都歸納到“偉大”上來,真是難為了孩子們。因此,教師不得不費勁地把學生的每一次回答都牽到“偉大”上來,孩子們學習的興趣、學習的信心慢慢地也被牽走了。
另一位老師的課沒有把“偉大”提出來,孩子們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卻處處感受到了李時珍的“偉大”。李時珍的偉大表現在他有一部偉大的巨著《本草綱目》,還表現在有一個偉大的編書歷程。這些只能在學習語言文字的過程中,引導學生理解,感悟,并潛移默化地受到熏陶。
上課開始,教師請學生介紹自己了解的關于《本草綱目》的有關知識,然后教師出示一本線裝本的《本草綱目》并簡要介紹,那本古樸的年代久遠的書和教師的介紹一下子抓住了學生的心。正當學生處于憤悱狀態時,教師恰到好處地問:此時此刻,你有什么感受,想不想去看看當年李時珍是怎樣編這本書的?學生的學習欲望馬上被調動起來。教師從情感的角度入手讓學生勾畫出印象最深刻的句子,反復讀,邊讀邊體會,邊讀邊想象當時的情景。這樣的學習要求符合孩子的學習心理特征,,便于每一個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每個孩子在自己能力所及都會有所體驗,有所感受,由于有情感的投入,學生能從學習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不論是自學還是小組討論,學生都很投入。
反饋時,學生更是躍躍欲試,情緒高昂。教師抓住幾個關鍵的句子,或引導對比,品析語言,或引導展開想象,感悟人物形象,或重點指導讀書,感受人物的.精神。學生通過對具體的語言現象的感悟,品味,提高理解和運用語言的能力,李時珍的形象也在學生心目中逐漸清晰,逐漸高大起來。課后,教師引導學生繼續通過讀書,上網了解李時珍及其《本草綱目》以及正走向世界,煥發青春的中國中醫的有關知識。 這兩節課留給我們的思考是什么呢?
好的教學的標志是能夠促進有效學習的進行,教師的教應該為學生的學服務,教師教的過程應順應學生學的過程。第一節課漠視了學生的心理需求。第二節課的教學,正是順應了學生學的需求,教師創設了情境,調動了學生探究的興趣,學生思維活躍,并進行著積極的情感體驗。 語文課要讓學生積累文化,積淀精神,打好人生底蘊。第一節課著重于認知性,第二節課則制造了課堂的熱源效應,打通了課堂的壁壘,將學習活動立體化,極大地拓寬了語文學習的外延。引導學生課內外了解《本草綱目》等正是積累文化,帶領學生和李時珍一起去感受編書的歷程就是積淀一種精神。
【小學語文《李時珍》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01-16
小學語文《荷花》教學反思01-28
小學語文《假如》教學反思11-29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2-05
小學語文坐井觀天教學反思12-26
小學語文《太陽》教學反思08-18
小學語文《白鵝》教學反思08-14
小學語文《翠鳥》教學反思08-14
小學語文《將心比心》教學反思08-14
小學的語文教學反思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