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第八冊《長城》教學反思
人教版九年義務教材小學語文第八冊第2課《長城》是一篇看圖學文,又屬于說明文,更確切地說它應該屬于導游詞。至于這篇課文要教到什么程度,眾說紛紜。有參考資料明確指出:挖掘起內在的思想涵義:古長城的戰爭防御作用與現代憑吊作用——旅游觀光作用;有的資料則干脆規定了長城是贊頌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智慧的文章;還有的資料說長城是中華民族的象征。這些說法都對。而本人認為:應從:“……巨大的`條石”和“那時沒有汽車、火車,沒有起重機”想開去。
試想:“一塊條石有兩三千斤重。”2000多年前,不可能有現代化運輸工具,可見當時的勞動條件是多么低劣?再從萬里長城是建筑在崇山峻嶺之上,把那么多、那么重的條石運送到陡峭的山嶺上靠的是無數的肩膀和無數雙手,文中在一句話中連用兩個“無數”字眼,可以想見,古代勞動人民的勞動有是何等的艱難?
假如一個人能扛或能抬50千克上陡峭的山嶺,兩三千斤重的巨大條石,換算成千克就是1000千克或1500千克,這樣看來,要抬一塊條石上山差不多需要20到30人才能辦到的事。修筑長城所需要的巨大條石數量是百萬、千萬……千萬個億,所需人力和時間那是多么大銀河數字!只有通過數據演算,才能使學生真正理解古代勞動人民修筑萬里長城所付出的汗水與智慧。因此,長城是中華民族的象征才會在的心靈深處生根、發芽、開花……
任何一篇課文的教學都離不開文章內在的思想內涵的挖掘,應該說離開思想教育與語文教學的聯系,那才叫失敗的教育教學。
【小學語文第八冊《長城》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長城》教學反思01-28
小學四年級語文上冊《長城》教學反思05-29
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01-16
小學語文《荷花》教學反思01-28
小學語文《假如》教學反思11-29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2-05
小學語文坐井觀天教學反思12-26
小學語文《太陽》教學反思08-18
小學語文《白鵝》教學反思08-14
小學語文《翠鳥》教學反思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