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祖國多么廣大》教學反思
25日下午,聽著學生們讀課文,我想:“這是一首短小的詩歌,能不能讓學生們直接背誦課文呢?”利用一節課的時間讓學生們嘗試,卻發現行不通,一節課的時間只有三、四個學生背過來,有7、8個學生倍的和課文略有一些出入,其余的學生更不行。
看來,我還是對教材分析、學生的實際情況把握的不夠好,“海南島、大興安嶺、帕米爾高原、烏蘇里江畔”這幾個地名都是農村的孩子陌生的,讀起來很拗口!磅r花盛開、雪花飄灑、滿天星斗、五彩朝霞”雖是四字詞語,但在學生生活中沒有接觸過,在短時間內他們是不能形成記憶的。
為上課我應該做哪些準備呢?在黑板上寫上沒有拼音的詩歌,這是為識記字形做準備的;要求認識的字已經按照規律寫到了自制的生字卡片上?粗雮空白的黑板,突然覺得我應該畫上簡單的中國地圖,準備地名的`詞語卡片,讓學生聽邊讀文邊在地圖上畫上四種景色——鮮花、雪花、星斗、朝霞。等等,別著急行動,想一想我這樣做的目的是什么?地名卡片是讓學生聽對文中的地點有所了解,形成整體性的認識,為正確、流利的讀文做鋪墊的。畫圖的目的是什么?讓學生對文中出現的幾個地方在地圖上的具體位置有一些了解,通過畫出的景色,由內心感嘆祖國景色的美麗,進而知道祖國多么廣大,這是最終的目的。
“教學要有一條情感的主線,各個板塊銜接自然,景色的美麗是發自內心的驚嘆,‘廣大’是親身的感受。”——這是我對自己教學的要求。
“祖國”是一個怎樣的概念,我要讓一年級的孩子在頭腦中獲得對祖國怎樣的印象、形成怎樣的情感?對于“廣大”的理解不能是字面上的,而應該是可感的,那么,“廣大”的教學目標應該怎樣達成?盡管假期已經備課,我對教學過程還是做了二次的設計:
一、 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師:大家在課前讀書的時候一定人認識了很多的地名,說說你知道了什么地方?
根據學生說的地名,教師將相應的地名寫在地圖上對應的位置,領讀。
二、 初讀課文,識記生字。
1、 借助拼音讀課文,指名讀。
2、 利用生字卡片認識生字詞,介紹識字的經驗。
3、 每個小組推薦一人讀。
4、 自讀沒有拼音的兒歌。
三、 再讀課文,深入品味。
1、 指名讀課文,學生間自由評價。
2、 討論:讀了這首兒歌,你覺得祖國怎樣?用一些詞語用一句話來說說。
3、 生活在這樣的祖國你心情怎樣?
再讀課文。
四、 將本課中自己喜歡的詞語抄寫在小本本上,并配上畫。
五、 指導書寫生字。
上課后我的環節還是有一些改動,課后我做了這樣的反思:
1、 課前導入: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小家,而我們又生活在祖國這個大家庭中,我們的大家是怎樣的,這節課老師就帶著大家去游覽一下。
導入環節簡潔明快,讓學生在親切的小家中與祖國建立了聯系,祖國是什么?是我們每個人的家,是我們的“大”家,是我們共同的家園。
“游覽”是貫穿的主線,眼見景色、抒發感受、感受廣大、讀中抒情。
2、 地名的讀覆蓋面小,普及率小,齊讀不如有針對性的指讀效果好。
3、 識字環節,在齊讀、指名讀、開火車讀后再加上一輪重點詞語的讀,在讀中拼讀易錯詞語的音,重點突出,難點突破。而且讀的形式多樣化,學生收獲很大,積極性高。
4、 在理解課文的整體感知環節,學生說出了自己的感受“大”,在引導后為“廣大”后,另一個學生說出了“美麗”,我趁機抓住了這個詞語,以此為契機“怎么美”進入了下一個環節的理解,既是順勢的引導,又指向了目標。
5、 在理解中時間用的短,體會、感受不夠充分。在海南島部分,在教師繪出鮮花盛開后,在進一步的語言描繪下,學生說出了“漂亮、很香”的感受;但其余的三個地點處理起來很倉促,沒有給學生時間進入情境充分體會、感受,只是運用了教師的語言進行了描繪,“滿天是閃爍的星星、天空飄落下潔白的雪花”等,形式單一,略有枯燥,只有四分之三的學生進入了情境,有感而發。
6、 在朗讀的環節,學生的示范為其余的學生樹立了典范,教師的手勢的引導有起有伏,有重有輕,勝過枯燥的朗讀技巧的指導。
【小學語文《祖國多么廣大》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01-16
小學語文《荷花》教學反思01-28
小學語文《假如》教學反思11-29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2-05
小學語文坐井觀天教學反思12-26
小學語文《太陽》教學反思08-18
小學語文《白鵝》教學反思08-14
小學語文《翠鳥》教學反思08-14
小學語文《將心比心》教學反思08-14
小學的語文教學反思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