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小學生活》教學設計反思素材
教材分析
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中明確說明兒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們對生活的體驗、認識和感悟,只有源于兒童實際生活的教育活動才能引發他們內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實的而非虛假的道德體驗和道德認知。因此,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須在兒童的生活過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進行。作為本學科小學年段的最后部分,本課教材安排旨在通過回顧激發學生對小學生活的美好情感,以一顆感恩的心看待老師對自己的'教育,以一顆友善的心對待朝夕相處的同學。童年是一個蘊藏著巨大發展潛力的生命階段。童年生活具有完全不同于成人生活的需要和特點,它不僅僅是未來生活的準備或教育的手段,其本身就蘊藏著豐富的發展內涵與價值。在學生即將離開母校的前夕,教材設計了“忘不了老師的關愛”“忘不了同學的友情”“忘不了集體活動的快樂”三部分內容,就是從學生切身的體驗著手,進一步養成他們注重情感,友善待人的生活態度。
學情分析
從學生的社會生活環境看,六年級學生的社會性發展已經到了一個相對較高的狀態。但與此同時,小小年紀的他們面臨來自家長、老師、自我理想等多方面的壓力。他們正處在最后沖刺階段,在緊張的學習之余,很少有時間、有機會梳理自己六年來的學習生活經歷;
從孩子的心理特點和認知程度上分析,學生通過六年的共同學校生活,已經有自己的朋友圈,他們渴望友情,難舍友情;他們善于發現學校以及老師的工作對自己的影響,難忘師恩,難忘母校;另一方面,他們很多時候不知道以什么樣的渠道,較為合適的方式表達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
因此,本課針對上述學情分析,確定的教學重點是:回顧小學的生活,感受自我的成長,感受同學間的友愛和學校、老師的教育之恩。教學難點是:激發學生的內心感受,并以恰當的方式表達。
在突破重難點的過程中,教師應注意:尊重學生內心對同學、對老師、對母校的真實感受,注重學生內心情感的激發。教師還要關注中途轉學的學生,讓他們分享自己的轉學經歷。還有教師要注意引導、及時糾偏,可避免不必要的尷尬。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交流,回顧自己在小學六年的學習生活中的點滴,知道自己的成長進步離不開學校生活,離不開老師的教導和同學們的幫助。
。2)能力目標:能通過對小學生活的回顧,制作心語卡,友誼留言卡,快樂記憶卡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交流,增強對學校的親近感,感受同學之間的友愛之情和老師的教育之恩,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和集體榮譽感。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學重點和難點
懂得珍惜小學生活,學會如何與人交往,并為初中生活奠定思想
【《回顧小學生活》教學設計反思素材】相關文章:
教學反思不是簡單地回顧教學情況07-20
《難忘小學生活》教學反思06-02
《難忘的小學生活》優秀教學反思06-16
物理教學設計與反思11-23
扁鵲治病教學設計反思08-11
山中訪友教學設計反思08-11
小學體育教學反思:小學體育教學反思和感想05-29
《難忘的小學生活》教學反思(3篇)10-17
《難忘的小學生活》教學反思3篇10-17
太空生活趣事多教學反思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