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柱的體積》教學反思
下面是關于六年級的數學《圓柱的體積》教學反思,僅供參考!
本課主要內容是圓柱的體積公式的推導及其應用。因為公式的推導過程是個難點,因此在教學設計時,我采用新的教學理念,讓學生自己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在實踐中體驗,幫助學生理解公式的來源,從而獲得知識。下面我從教學過程、教學策略、教學技能等方面談談自己的一些反思。
一、在教學過程的設計方面
1、導入時,力求突破教材,有所創新
圓柱的體積的導入,課本是先讓學生回憶“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都可以用它們的底面積乘高來計算”,再接著馬上提問:“圓柱的體積怎樣計算呢?”讓學生們猜一猜。猜想計算方法固然有好處,但要讓學生馬上做實驗理解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我覺得這樣教學引入,學生的思維跳躍得太快,銜接性不強,不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實驗的用意,課堂效果就會明顯不佳。于是我設計時不妨在回憶了長方體、正方體體積計算方法之后,接著復習一下圓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這樣有助于學生猜想,并能更好地聯系舊知,思維過度自然、
流暢,便于學生的思維走向正確的方向,這時教師的引導才是行之有效的。不過應該注意時間的控制,不能花費太多的時間。
2、新課時,要實現人人參與,主動學習
學生進行數學探究時,應給予充分的思考空間,創設實踐操作的條件,營造出思考的環境氛圍。在推導圓柱體積公式過程時,我讓學生經歷先想-觀察-動手操作的過程。把圓柱的底面分成若干份(例如,分成16等份),然后把圓柱切開,照課本上的圖拼起來,圓柱體就轉化成一個近似的長方體;接著讓學生小組交流長方體的長和寬與圓柱的各部分有什么關系?圓柱的體積怎樣計算的道理,從而推導出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這樣學生親身參與操作,有了空間感覺的體驗,,也有了充分的思考空間。這樣設計我覺得能突破難點,課堂效果很好。
3、練習時,形式多樣,層層遞進
例題“練一練”中的題目都比較淺顯,學生還能容易掌握,但遇到多轉幾個彎的題目就束手無策了。所以,為了讓學生能熟練地掌握計算圓柱的體積,我在設計練習時動了一番腦,花心思去考慮怎樣才能讓學生用最短的時間完成不同類型的題目。通過反思,我概括出五種類型: a.已知圓柱底面積(s)和高(h),計算圓柱體積可以應用這一公式:V=sh。
b.已知圓柱底面半徑(r)和高(h),計算圓柱體積可以應用這一公式:V=πr2h。
c.已知圓柱底面直徑(d)和高(h),計算圓柱體積可以應用這一公式:V=π(d/2)2h。
d.已知圓柱底面周長(c)和高(h),計算圓柱體積可以應用這一公式:V=π(c÷π÷2)2h。
e.已知圓柱側面積(s側)和高(h),計算圓柱體積可以應用這一公式:V=π(s側÷h÷π÷2)2h。
因為是第一課時所以在鞏固練習中,只要從前四種類型去考慮,做到面面俱到,逐層深入,由易到難,使學生真正掌握好計算圓柱體積的方法另外,還設計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讓學生能學以致用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二、在教學策略方面
我采用多媒體的直觀教具相結合的手段,在圓柱體積公式推導過程中指導學生充分利用手中的學具、教具,學生在興趣盎然中經歷了自主探究、獨立思考、分析整理、合作交流、總結歸納等過程,發現了教學問題的存在,經歷了知識產生的過程,理解和掌握了數學基本知識,從而促進了學生的思維發展。而在鞏固練習這一環節,我用多媒體發揮它大容量、節省時間的優點。
三、在教學技能方面
學生通過實踐、探索、發現,得到的知識是“活”的,這樣的知識對學生自身智力和創造力發展會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所有的答案也不是老師告訴的,而是學生在自己艱苦的學習過程中發現并從學生的口里說出來的,這樣的知識具有個人意義,理解更深刻。但是我覺得這個引導的過程需要教師有認真準備,隨時能解決課堂上可能出現的一些問題。傳統的教學只關注教給學生多少知識,把學生當成知識的“容器”。學生的學習只是被動地接受、記憶、模仿,往往學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其思維根本得不到發展。而我在本課創設了豐富的教學情景。
四、存在的問題
不足之處是:由于這節課的設計是以學生為主、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要充分展示學生的思維過程,所以在學生動手實踐、交流討論和思考的時間上教師應合理把握,不能時間較多,否則會導致練習的時間較少。
另外,在練習設計上,題形雖然全,但覺得題量偏多,因為這部分練習涉及的計算多、難,這樣練習題還需精心設計。
【《圓柱的體積》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圓柱體積》教學反思11-16
小學數學《圓柱體積》教學反思 (8篇)11-16
小學六年級圓柱的體積數學教學反思04-08
小學六年級圓柱的體積數學教學反思5篇04-08
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教學反思(精選10篇)03-17
小學六年級數學《圓柱的表面積》教學反思07-22
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教學反思(通用6篇)04-11
大體積混凝土的特點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