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

        時間:2024-06-29 15:10:30 高中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大全(15篇)

          身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大全(15篇)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1

          教學反思是教師教學認知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師為實現教學目標,對已經發生或正在發生的教學過程(活動)以及支持這些教學活動的觀念、假設進行的積極、持續、周密、深入的自我調節性思考。教師經過教學反思,擴大自己的專業和理論視野,促成自身專業化發展和個人教學風格的形成,使自己不斷成長,盡快從經驗的迷宮走向智慧的殿堂。以下我將結合自己從教一年來的教學體會來談談我對教學反思的幾點見解和體會。

          一、對教學目標的反思

          首先,知識、能力、情意三類教學目標的全面落實。對基礎知識的講解要透徹,分析要細膩,否則直接導致學生的基礎知識不扎實,并為以后的繼續學習埋下禍根。譬如,教師在講解“生命系統的層次”時,如果對“種群、群落、生態系統”等等講解的不透徹,例題訓練不到位,學生在后來的學習中就經常出現定義和概念的判斷錯誤的現象;對學生能力的訓練意識要加強,為了增加課堂容量,教師往往注重自己一個人總是在滔滔不絕的講,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太少,學生的思維能力沒有得到有效的引導訓練,導致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下降;還有一個就是要善于創設情景,發揮學生的想象空間。如果僅僅局限于對生物知識的生硬講解,一方面讓學生感覺到生物離生活很遠,另一方面導致學生對生物產生畏難情緒,導致其學習能力的下降。課堂上要也給學生創設暴露思維過程的情境,使他們大膽地想、充分的問、多方位的交流,教師要在教學活動中從一個知識的傳播者自覺轉變為與學生一起發現問題、探討問題、解決問題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所以教師要科學地、系統地、合理地組織生物教學,正確認識學生的的知識基礎和能力層次,采用良好地教學方法,重視學生地觀察,實驗,思維等實踐活動,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一體的課堂教學。

          其次,對重點、難點要把握準確。教學重點、難點正確與否,決定著教學過程的意義。若不正確,教學過程就失去了意義;若不明確,教學過程就失去了方向。在生物教學活動開始之前,首先要明確教學活動的方向和結果,即所要達到的質量標準。因此教學目標重點難點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是教學活動中所采取的教學方式方法的依據,也是教學活動的中心和方向。在教學目標中一節課的教學重點、難點如果已經非常明確,但具體落實到課堂教學中,往往出現對重點的知識沒有重點的講,或是誤將僅僅是“難點”的知識當成了“重點”講。這種失衡直接導致教學效率和學生的學習效率的下降。

          最后,師生的達標意識要強,達成度要高。對一些知識,教師不要自以為很容易,或者是滿以為自己講解的清晰到位,沒有隨時觀察學生的反映,從而一筆帶過,但學生的認知是需要一個過程,并不是馬上就接受。所以我們要隨時獲取學生反饋的信息,調整教學方式和思路,準確流暢地將知識傳授給學生,達到共識。

          二、對教學技能的反思

          其一,講授正確,語言規范簡練。良好的語言功底對一名生物教師非常重要。生物學是有著嚴密邏輯性的科學學科,首先不能講錯,推導流暢,過度自然。其次,語言(普通話)要規范簡練,表達清晰,語氣抑揚頓挫,充滿熱情和感染力,能“抓住”學生的注意力。

          其二,板書精當,書寫工整。好的板書有助于將教學內容分清段落,表明主次,便于學生掌握教學內容的體系、重點。所以板書要布局合理、提綱挈領、層次清楚、端莊大方。作為一名新教師,我在剛開始上課時缺乏些粉筆字的經驗,沒有考慮到讓全班學生都看清楚,特別是沒有考慮到要合理地使用面板,往往板書小、草、亂,以致影響了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情緒。有的時候為了強調某個感念或它的某個特征,往往重復在一些字句下面加點、加圈、加波紋線,“五彩繽紛”,致使版面很不整潔,有損于美育教育。此外,板書難免有錯漏。所以我覺得,我們在寫好板書后要復看一遍,有錯的能及時修改,錯的地方不要用手掌隨便一抹,否則黑板就成了“花臉”。如何又快又好的寫出板書,是我今后需要努力的目標。同時我認為,作為一名生物老師也要練就一些作圖的基本功,譬如能熟練地畫出細胞的結構圖,某些生物體的結構簡圖等等。

          其三,教具的使用、實驗操作熟練,規范。教師在上課之前應對教具和實驗儀器功能了如指掌、使用輕車熟路、操作規范得當,避免在演示實驗時操作不熟練,或是操作錯誤。在學生實驗之前,教師自己一定要熟悉各種實驗的要領、操作規范。

          三、對教學方法的反思

          第一,面向全體學生,兼顧兩頭。

          班級授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能照顧到絕大多數同學的因“班”施教,課后還要因人施教,對學習能力強的同學要提優,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加強課后輔導。記得有人曾經說過這樣的一句話“教師對好學生的感情是不需要培養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會有意無意地將太多的精力和榮譽給予成績好的學生,教學的重心向成績好的學生傾斜,將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視為差生,對他們關注的太少,教師缺乏對他們的鼓勵和幫助,好像他們就是來“陪讀”的,從而使得好的學生昂首闊步,越學越好;有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信心不足,越來越差,直接導致整體成績兩級分化,對后進生也是一種損失,所以教師要特別注意不要讓所謂的差生成為被“遺忘的角落”。

          第二,常言說得好,學無定法,貴在得法。

          高中學生的參與意識強,主體作用明顯,有充分的動手、動口、動腦的時間。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和教材的`內容有針對性地指導學法,力求使學生由“學會”到“會學”。教師不僅要重視對教師教法的研究,對改善學生學法的探討也更應該引起高度的重視。

          1、指導學生明確學習目標,這是指導學生自學的前提。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向學生提出明確的學習目標,讓每個學生明確學習的任務和要求,以使其有針對性地閱讀、實驗與討論,尋求答案,盡力達標,其自學能力的培養也就此拉開了帷幕。

          2、指導學生進行三級預習。三級預習即指學期前預習、周預習和課前預習,其中課前預習最為重要。

          預習中要求學生:

          (1)劃出概念和名詞術語,以防模糊或混淆;

          (2)記下疑點難點,以便課堂上有針對性的聽課,達到是釋疑的目的;

          (3)嘗試記憶教材的基本知識,識記生物簡圖,為課堂檢測做準備。

          3、指導學生課堂閱讀。

          4、指導學生觀察實驗。在實驗中,重點放在培養學生實驗技能的指導上,以此培養學生的思維、分析和創造能力。

          5、對學習效果進行當堂檢測,作為督促學生自學的手段。

          6、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記憶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第三,教學方式形式多樣,恰當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

          科技的發展,為新時代的教育提供了現代化的教學平臺,為“一支粉筆,一張嘴,一塊黑板加墨水”的傳統教學模式注入了新鮮的血液。老師除了采用對學生提問,分組討論,要求學生查資料,寫小論文等等傳統的教學方式之外,還可以適當的運用電化教學手段,如網絡、投影儀、錄音錄像、制作多媒體課件,特別是制作生物結構和生物現象的演示動畫等視聽設備和手段,它除了增強對學生的吸引力,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和視覺上的沖擊以外,更重要的是可以表現客觀事物和各種生物現象,為學生提供大量而豐富的感性材料,突破傳統教學手段在時間、空間上的限制,能將傳統教學手段不能表現的許多現象和過程進行形象而生動的模擬表現,它是傳統教學手段的補充和延伸,兩者協調配合,就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因而廣泛地被廣大的教育工作者采用。在新形勢下,教師也要對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教師的科學素養和教學技能,提高自己的計算機水平,特別是加強一些常用教學軟件的學習和使用是十分必要的。

          最后,在教學過程中應有意向學生滲透生物的常用研究方法和思想。學生如果對生物問題的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將對生物知識領會的更加深刻,同時也學到了一些研究生物問題的思維方法,增強了學習能力。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2

          一、反思問題導入,提高學習的興趣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指出:“教學過程是一種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持續不斷的活動。”一般來說,在教師與學生的教與學中,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導入的效果關系到后學教學中學生的學習狀態。游刃有余的課堂導入可以引起學生注意,激發學生興趣,產生學習動機,迅速進入思維狀態,使學生學習的思維由淺入深,進入一個特定的問題情境中。良好的課堂導入,猶如一座溝通的橋梁,銜接舊知識與新知識,還能以舊知識的鞏固帶動新的知識的理解。此外,有效的新課導入可以揭示課題,體現教學意圖;溝通感情,創設學習情境?傊,高效的新課導入為后續的教學活動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反思教學設計,優化教學流程

          葉瀾指出:在教學過程中要強調課的動態生成,要求教學方案的設計應“著眼于整體,立足于個體,致力于主體”,重在大環節的策劃上,讓過程的設計具有一定的彈性,為學生參與留出足夠的時間與空間,改變過去課堂活動以教師為中心、學生圍著老師轉的格局,為教學過程的動態生成創造條件。鼓勵學生主動探索、大膽質疑,讓師生在互動中實現智慧的碰撞、情感的交融和心靈的溝通,使課堂成為一個有豐富內涵的個性舞臺。

          三、反思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

          課堂內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教學手段,特別是應用多媒體教學時,教師應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巧設情境,讓學生聽聲情并茂的錄音,看栩栩如生的畫面,欣賞品味形象化的詞句,通過聲情并茂、動靜結合、情景交融和感官刺激,使學生如身臨其境,產生鼓舞人心的效果,從而激發起學生學習的愿望和興趣,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使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例如神經興奮的傳導,神經沖動以電流的形式傳導,雖然電流是真實存在的(生物電),但它卻看不見、摸不著,學生是觀察不到的。如果靠學生自己去想象,難度是較大的,而借助多媒體課件用電影的形式展現,變抽象為直觀、形象,從而有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神經沖動的傳導”這一知識點,突破本節的難點和重點。

          四、反思師生活動,注意學生的`主體性

          新課標明確規定了三維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其目的是關注學習過程中“人的情感發展”,讓學生享受成功,體會失敗,釋放喜怒哀樂,把學習視為生動而豐滿的情緒流動過程。教中反思就是要把課堂教學的著力點放在學生發展上,重在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開發學生創新能力,及時發現和解決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確保教學活動正常開展。在成功的教學過程中,師生是一個“學習共同體”,作為平等的人參與學習過程,進行心靈的溝通與精神的交融。

          五、反思教學方法,注重學生的實際

          學習是個不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最好還由學生自己思考回答,教師不要包辦代替,全盤端出,要正確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而我很容易犯這樣的毛病,看到學生不回答就急于把答案說出來,久而久之,學生養成了被動接受的學習習慣,不去思考,等著老師公布答案。所以教師應在引導、點撥上下功夫,用不同的方法啟發和激勵學生自己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個別問題個別點悟;普遍性的難題組織集體討論,教師當眾點撥講解;有爭議的問題,不急于表態,讓學生各抒己見,引導學生自讀自悟;答案需具體分析概括的,可把一個大問題分為幾個問題,層層剖析,啟發學生一步步思考,逐漸揭開謎底。了解學情,備課充分,能調動學生積極性,上課效果就好,但同時又要有駕馭課堂的能力,因為學生在課堂上的一舉一動都會直接影響課堂教學的效果。因此上課一定要設法令學生投入,不讓其分心,這就要做到課前反思、課中反思、課后反思,分析教訓,思考對策,總結經驗。

          六、反思教材利用,利用好教材資源

          在新的課程理念下,教材的首要功能只是作為教與學的一種重要資源,但不是唯一的資源。它不再是完成教學活動的綱領性權威文本,而是以一種參考提示的性質出現,給學生展示豐富多彩的學習參考資料。同時,教師不僅是教材的使用者,而且應是教材的建設者。鑒于此,教師備課時須反思所授內容以前的教學思路、教學設計及存在的問題。

          隨著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方式都值得我們去反思。不論是教學現念、教學方法或手段的獨到之處,應及時記錄下來,作為以后從事教學的寶貴素材或案例,不斷加以充實和改進,就可使以后的教學更輕松,更趨于完善?傊壳暗男抡n改處于不成熟的探索階段,我們要正確、深刻地認識與理解現代生物教育的特征,突破舊的思維方式,逐步樹立正確的人才觀、教學觀、質量觀等素質教育新觀念,面向全體學生,為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勞動、學會生活、學會審美打下扎實的基礎,使學生在德智體等方面得到全面協調的發展。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3

          本節是高中生物實驗教材必修③《穩態與環境》第3章第1節的內容,是本章后面幾節的過渡,1課時。安排在第1章《人體的內環境與穩態》以及第2章《動物和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之后來講,與前面所學內容形成鮮明對比,能反映植物和動物生命活動調節的差異。本節以科學探索的過程為脈絡安排教材內容,以科學發現中折射出的科學研究的嚴謹與科學的魅力為主線。目的是使學生了解生長素的發現過程,體驗科學探究的實驗方法、曲折及發展歷程,培養科學的思維方法及發展的科學觀。本節的教學重點是生長素的發現過程,而教學難點是生長素的產生、運輸和分布及科學實驗設計的嚴謹性分析。

          學生已學習了前面兩章的內容,對動物和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有明確的認識,進而能猜測到植物的生命活動也受到某種方式的調節。知道一些日常生活事例,如植物生長與陽光有關。本節課在植物向光性原因的研究過程中,使用Flash動畫模擬生長素發現過程的一系列實驗進行探究(受當地條件的限制),設置情景、問題,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并且在問題的解決過程中,引導學生形成科學的探究思維,從中初步學會了科學實驗方法,科學實驗設計的嚴謹性,培養了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在植物生長素的產生、運輸和分布的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回顧前面的實驗,理解生長素的產生部位及運輸方向。通過一棵完整的小樹,突破拓展形態學的上端和下端、韌皮部、形成層這一教學難點。通過學案中的練習,進一步鞏固和拓展所學知識。

          本節內容教學基本符合預期的教學設計思想,模擬科學發現的過程,提高學生獲取信息、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探究能力。在能力和價值觀方面,通過對“生長素的發現過程”的教學,培養學生嚴謹的思維能力,樹立科學的世界觀。通過對“生長素的產生、運輸和分布”的教學,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聯系生活實際能力,運用知識的能力。學生也可以根據學習過程中發現的問題自己設計相關的實驗,從而培養學生掌握實驗設計和觀察的`方法以及創新能力。

          1.教學過程中比較好的地方表現在:

          (1)用問題和動畫相結合,讓學生帶著問題觀察探究動畫模擬的實驗過程,明確每個實驗的自變量、因變量和無關變量,懂得科學研究實驗的一般方法:發現問題 →提出假設→設計實驗(要有對照,控制單因子變量等)→預期實驗結果→實驗觀察記錄→分析結果,得出結論。在實驗中,善于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假設,設計實驗繼續探究。教學過程設計的邏輯性好,一環扣一環,層層推進。

         。2)鮑森.詹森實驗教學中,能引導學生發現該實驗的不足之處。通過簡述1913年科學家用云母片做的實驗,完善鮑森.詹森的實驗,增強了實驗的嚴謹性。溫特實驗的教學中,先描述實驗的前半部分,然后由學生來補充對照組,使得實驗更加嚴謹,強化設計實驗時應該控制的變量問題,從而在學生的認知領域里初步構建出設計對照實驗的知識體系。

         。3)在向光性教學中,展示胚芽鞘的彎曲部分兩側細胞模式圖。引導學生對比向光側和背光側細胞長度的不同,尋找可能原因,并為后面學習生長素的生理作用作鋪墊。

          (4)在黑板上畫出一棵完整的小樹,使學生直觀地理解形態學的上端和下端。展示木本植物的樹枝,幫助學生理解韌皮部和形成層,達到擊破教學難點的目的。

          2.教學過程中有待改進的地方表現在:

         。1)由于上課時前后聯系拓展,增大信息量,使教學時間不足,造成“生長素的產生、運輸、分布”這部分比較趕,不能很好展開。

         。2)展示樹枝時,沒有強調是木本植物,對韌皮部和形成層的描述有點不科學。

         。3)學案在上課時未能充分應用。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4

          我是一位新調入洋浦實驗學校的教師,對于新課改還不太了解。面對全新的教材和課改,我發現以往的教學經驗顯得過時了。因此,我從開學開始就努力學習相關理論知識,盡量安排時間去聽觀摩研討課,學習同事們的優點,汲取他們的長處。同時,我也自己上了兩堂研討課,接受了吳主任和夏組長的悉心指導,并獲得了許多指導性的建議。在后來的教學中,我經;叵肫疬@兩位優秀教師的指導,努力將新課改的理念貫穿于我的備課和授課中。例如,在引入新課程的環節中,我改變了過去單一提問復習的方式,做出了一些改變。我從學生的日常生活中觀察到一些現象,通過分析它們發生的原因,引入了新的課程內容。這樣一來,學生感到學到的知識是有用的。或者,我通過介紹一個科學家對某個研究的艱辛歷程來引入新課程,讓學生感受到科學研究的樂趣和辛苦。還有,我會讓學生先進行實驗,引發他們的好奇心,然后通過分析實驗中的問題來引入新的知識。這樣一來,學生不僅解決了問題,也掌握了新的知識。盡管我對新課改還有很多需要學習和改進的地方,但我會繼續努力,不斷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以更好地適應新的教育環境。

          我在教學中一直堅持一個理念,即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并通過討論和交流來加以輔助。我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資料,但發現其中設置的問題對我們的學生來說有些困難。因此,我將原來的題目簡化,并將其分解為更簡單的小問題。只要學生解決了這些小問題,大問題也就會迎刃而解。這種方法對學生未來面對高考、生活和工作中的問題解決都非常有益。

          在實驗教學中,過去常常采用的做法是先講解實驗步驟,演示操作過程,學生則按照指示進行機械重復的實驗。然而,這樣的方式使得學生缺乏思考,無法理解為什么要這樣去做,也難以達到實驗的目的'。針對這個問題,我嘗試了一種新的方法:在實驗開始之前,我只告訴學生實驗的目的以及需要注意的安全問題,其余的內容都由學生自己去學習和實踐,我將手放開讓學生進行操作。當然,在實驗過程中會出現很多問題,我會及時與學生進行溝通和探討,并最終與他們一起總結實驗中存在的問題。這樣的方式更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更好地挖掘學生的靈感,并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5

          任何一門學科,學生學習成績的優差,課堂紀律的好壞,不僅取決于教師自身知識的儲備和把握課堂教學的能力,更取決于學生對該門課程的學習興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激發出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那么該學科或該堂課必定就會取得很好的學習效果。生物作為一門自然學科,與生產生活實踐和人的自身生長發育聯系緊密,學生初學生物時基本都具有一定的學習興趣。那如何將學生的這種興趣能持久的保持下去,就要求老師在每節新課之前能最大限度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將學生注意力都集中到將要學習的內容中去。這就需要生物老師在不同教學內容上運用不同的導入技能,從一堂課上課開始就能牢牢的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注意力轉移到即將要學習的知識上。課堂導入是教師采用各種教學媒體和各種教學方式,引起學生注意、激發學習興趣、產生學習動機、明確學習方向和建立知識聯系的一類教學行為技能。那么,如何做到成功地導入呢?本文就教學導入方式問題,談談自己的一些教學體會。

          1、采用多媒體直觀導入

          我們學校歷來重視教學設施的投入,每個班級都有多媒體教學設備。因此,這種多媒體導入方式也是本人運用的最多的方式。多媒體直觀導入主要是先讓學生觀看一段錄像或影片,甚至聽一段解說等等,由此創設一定的情境,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他們的熱情,在一種和諧、愉悅的氛圍中轉入正題。

          2、借教具導入

          授課前,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教具,諸如:掛圖、模型、實物等等,有目的地引導學生觀察自己熟悉或不熟悉的事物、圖畫等,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學生對于不熟悉的教具,馬上就會產生盡快弄清這是什么東西的渴望。由此,教師可以很自然地導入新課。比如,本人在教初二學生學習動物的運動一節時,先就直接出示人的手臂運動模型組件,讓學生根據自己對身體的了解進行組裝,然后用模型做出伸肘和屈肘的動作。教師提問,“為什么手臂會伸和屈呢?”,由此引入新課,課堂效果很好,學生對這節的知識點掌握的也很好。

          3、通過設問導入

          通過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習興趣,為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創造一定的“懸疑感”。通過設問,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形成破解懸疑的渴望,這樣就為教學活動的展開創造了前提條件。

          4、通過復習導入

          教師可以設置上一節課學習內容的.一些練習,讓學生在課前訓練。最后一道練習中一般既要包含上節課所學的知識,也要涉及一些本節課所要學習的內容。這道題多數同學都能基本作答,但又不能完全明白道理。這樣,在師生共同解題時,學生就會發現自己還不懂的地方,在接下來的新課中便會集中精力聽講。

          新課的導入方式很多,每個教師都有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教師之間也應該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完善自己的導入技能?傊魏我环N導入方式的目的都是努力去創造一個愉悅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做到課堂教學教師教的愉快,學生學的開心!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6

          今年是我人生第一年的教師生涯。這是我第一年的高一生物課程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我深刻體會到高中生物必修模塊與選修模塊的差異。基本上結束了高一生物的教學,下面是我在教學中的一些體會和思考:

          1、教學觀念的轉變及課程目標的實現教師是學生課堂學習的合作者、與學生共同探究的對話者。傳統的教學模式基本上是教師講、學生聽,F代教育理論認為: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這種統一的實質是交往。教學是一種對話、一種溝通,是合作、共建,是以教促學、互教互學。教師不僅傳授知識,更是與學生一起分享對課程的理解。本著教學方式應當服務于學生的學習方式這一教學思想,教學中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環境,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知識、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得到充分發展。小結。通過教師之間的合作、交流,使得教學方式呈現個性化、多樣化。

          2、充分發掘教材資源和教學方法的多元化新教材中的課程資源是十分豐富的,具有基礎性、先進性、時代性的特征,與社會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最大的'變化是呈現形式上的變化,每章節由章首頁、若干節、本節小結和自我檢測四個部分組成。每節由問題探究、正文、旁欄、練習四個版塊組成,旁欄又安排了相關信息”、“知識鏈接”。

          每節課均以“問題探究”開始,通過觀察圖片、創設情景、討論問題進行課堂導入,這些情景、問題貼近生活,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并且步步深入,引導課堂內容的呈現。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或展示圖片等手段,發揮學生的視覺感官,讓學生去看、去想、去說!氨竟澗劢埂笔且还澱n的具體學習目標;相關信息”是對正文主欄內容的補充和延伸!爸R鏈接”是不同章節的前后呼應,形成概念間的邏輯聯系。對正文中的“資料分析”(或資料收集和分析)

          和“思考與討論”多采用自主學習、探究和小組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去討論、去操作、去試驗,從而對知識進行歸納形成概念,得出結論。

          3.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教師對學生的相信是一種巨大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這樣忠告我們:“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饑笑中有愛迪生。”作為老師,應該相信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個學生都具備成功的潛能,而教師的作用,就要喚醒學生的自信對“學生問題意識”的反思,古語云:“學起于思,思起于疑”!靶∫蓜t小進,大疑而大進”。

          4、緊抓探究性學習提高學生的能力以探究、實踐為核心組織教學。脫離探究、實踐的生物教學不能適應將來新課標的要求,只有經過認真探究、親身實踐,學生的生物能力才能得以切實提高!斗肿优c細胞》中有四個探究性實驗,這些探究活動改變傳統注入式或啟發式,而是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通過各種途徑尋求答案,在解決問題的思路和科學方法上加強點撥和引導。一開始對于這些沒有

          定路可循的探究活動,我們確實很是費了腦筋。怎樣開展這樣的課程,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己做?學生的能力有限,結果定是一片混亂、一無所獲;還是像傳統驗證性實驗一樣給個經典的套路,直接告訴答案,死記硬背下來?那樣的話學生的能力得不到提高,這些課程就失去了原有的意義。經過我們備課組的共同探討,我們對探究性實驗采取兩種手段:

         。1)、設置恰當的問題情景,引發有價值的課堂交流。

         。2)、營造復合型、多元化的課堂交流氛圍。教材中的探究提供了背景資料和生活中的一些常見現象,通過這些現象和知識點的聯系,從而提出問題。學生對生活的問題很感興趣,迫不及待地想找出問題的答案,有了問題之后老師不能直接給出答案,而是引導學生通過搜集資料或者設計探究方案,自己尋找問題的答案。

          5、多方位地評價學生新課改對學生的評價不在以考試成績作

          為唯一的評價手段,而是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發展的理念,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手段。經過備課組的多次研究,本學期我們的評價內容包括模塊考試、單元測試、實驗技能和平時表現(包括預習作業、課后作業)。

          6、建立平等的教師和學生的關系在賞識教育中,老師和學生的關系是平等的,教師在學生面前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權威,學生也不是唯命是從的卑微者。師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關系,學生才有了安全感,

          才能充滿信心,思維才有可能被激活,才可能敢于提出問題,敢于質疑。這樣,就為學生的積極主動參與,創設了一個輕松愉悅、民主和

          諧的環境氣氛,促使學生產生了強烈的求知愿望,即親其師,學其道。成功的教學依賴于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這種氣氛的建立需借助一些手段,如溫柔的目光,殷切地希望,加強師生間的情感交流,使學生更加依賴老師,從而激起學生更大的學習熱情,這是學生學好生物的關鍵所在。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7

          高一第一學期結束之后就讓學生進行文理選科,而這學期,我承擔的是理科班高一10班、14班、15班的生物教學工作。這一學期來我認真執行學校教育教學工作計劃,本著務實的思想,積極探索,改革教學。帶著對生物學科教學的熱愛和追求,向每一節課要質量,讓每一個同學學有所得。一學期過去了,我想付出的總該會有收獲,即便是我教學方式和教學思想上有所改變就已經是一種進步了,F我對本學期教學工作作出總結,希望能發揚優點,克服不足,總結經驗教訓,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現總結如下:

          一、課前認真備課。

          不但備學生而且備教材、備教法,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實際,設計課的類型,擬定采用的教學方法,并對教學過程的程序作詳細的記錄,認真寫好教案。而在第一個班的第一個新課時上完之后,我會總結不足之處加以完善,并且根據重點班和普通班學生的基礎和接受能力不同調整教學進度和教學方法,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來”,每堂課都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課后及時對該課作出總結,并認真按搜集每課書的知識要點,歸納成集。

          二、增強上課技能。

          提高教學質量,使講解清晰化,條理化,準確化,情感化,生動化,做到線索清晰,層次分明,言簡意賅,深入淺出。在課堂上特別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強師生交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學得容易,學得輕松,學得愉快;注意精講精練,在課堂上老師講得盡量少,學生動口動手動腦盡量多;同時在每一堂課上都充分考慮每一個層次的學生學習需求和學習能力,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提高。特別是重點班10班期中考后實習了小組合作的教學模式,所以針對他們班的教學,通常情況下我都是將課堂的主動權和主導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參與思考討論、發表評論,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主動性,一段時間后,學生課堂參與度有所提高,思考問題的主動性和有效性也得到了鍛煉。

          三、向老師們請教、觀察、模仿。

          作為新教師,經驗缺乏是我最大的缺陷。為了讓自己早日成熟,特別是學期開始時,我很多時候會向各位老師們請教經驗,也通過聽課、觀摩課堂活動等方式去充實自己的教學經驗?平M內有許多經驗豐富的老師,我經常請教他們關于生物教學的問題,從題目到教學方式等等,老教師的經驗大大地充實了我的教學經驗,讓我在教學上逐漸懂得如何應付各種場景問題。例如課堂上的提問要有針對性,在學生學習狀態下滑時可以應用提問,在某些重點問題上也可以用抽問來提高學習專注度。

          四、課堂做了一些嘗試

          我校學生的基礎不算好,而且往往都有一些學習障礙,可能是初中長期不良習慣沒有得到糾正,導致課堂上不自覺地就會開小差、發呆、睡覺等,降低學習效率。對此,我嘗試在課前或者學生狀態不好的時候,給其講一些生物類的新聞,比如“塑化劑”事件、一對黑人夫婦因基因突變生了一個白人小孩等等;蛘咧v一些笑話,上課時穿插一兩句精典網絡用語等等。學生很有興趣聽這些,效果很好,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其上課的壓力。由于文理分科之后,每個理科班一周有4節生物科,基本上不僅能夠完成規定的教學進度,而且與上學期相比,還多了一些課時來跟學生評講練習,對他們知識中的錯漏點進行改正補缺。

          希望以后還是多做一些這方面的嘗試,除了課堂氣氛的調節外,課堂手段的改進等也能做一些新的嘗試,從而尋找最好的教學方法。比如課堂研討,提問,分組競賽,黑板畫圖、比如頭腦風暴等等。

          五、充電

          充電指教師要自我增值,F實教學中我發現很多教學問題涉及到的內容十分廣泛,而且學生也不一定就問老師關于某個學科的問題。要當一個好教師,不能要求樣樣全能,起碼對于一些其他科目的基礎內容,你也要有一定的認識,這樣才能夠充分地綜合各種因素來進行教學。生物學科涉及的范圍原來就較廣,數學、物理、化學等各方面都有所涉及。比如本學期學習到遺傳定律時,有很多關于數學中概率計算的問題,要講好這塊內容,少不了老師應對數學知識的透徹講解。

          實際上,每當我上課是從生物課內容引用一些其他科目的基本原理來說明的時候,學生的注意力得到提高,而且也樂于接受這種綜合性的解法?赡芤驗閷W生對于科目之間的聯系還是比較少,如果老師可以從這方面入手加強學科之間聯系的教學,學生容易聯系起各個學科學習過的內容,然后加深對這個問題的認識。簡單地講,教師懂得越多,學生也就懂得越多。

          六、不足之處

          1、上課的隨意性較大,前一兩個班的新課總會出現課備得不熟這種情況。

          功夫下的'不夠。

          2、知識體系不夠建全,老師若未能建立起一個完整的知識框架體系,在對學生的教學上引導上就容易出現偏差,這要歸結于我只掌握了本學期的教學任務、內容,而未能提前將整個高中階段的所有生物知識提前完整熟悉。

          對高考題做的量較少,導致對考點的把握不夠好。

          3、課程結構還要多做嘗試,如何去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何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既完成知識點的學習,還要有時間做一些題目的練習。

          學生的基礎差,所以知識點我總會盡量講詳細。另一方面就是課程結構上還是思考的不夠多,詳略不得當。

          以上是我對于本學期教學方面的一些反思和認識,經后我要繼續強化自己的教學技能和教學認識,讓學生們能夠真正地通過生物學習了解自然、了解生命。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8

          “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這節課位于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學教材《分子與細胞》(必修1)第2章2節,本節內容包括:氨基酸及其種類、蛋白質的結構及其多樣性、蛋白質的功能三部分,并且與以后涉及的載體蛋白、酶、抗體等知識緊密相關,同時也與《遺傳與進化》(必修2)中基因表達的內容密切相關。因此,蛋白質的內容是學習高中生物課程其他模塊的基礎。本節內容是高中生物非常重要的一節,下面我將對本節第2課時進行教學反思:

          一、教學思路的反思

          本節內容涉及到了有機化學的相關知識,所以了解學生的有機化學知識基礎非常重要。而高一新生在初中沒有學過有機化學的內容,高中化學還沒進行到有機化學部分,所以在教學中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有機化學知識不足,要補充有機化學基本概念的講解,避免學生不理解。其次,在教學時結合學生的認知,把人的軀干比作碳原子,兩臂比作氨基(—NH2)和羧基(—COOH),雙腿比作氫原子(—H),每個笑臉比作側鏈基團(R基)進行了教學設計,由于側鏈基團(R基)的不同從而區分不同的氨基酸,使學生很形象的理解了本節課的重點。又進行了讓的學生手左手持印有(—COOH)的紙張,右手持印有(—NH2)的紙張,現場演示脫水縮合形成多肽的過程,同時結合ppt和板書,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很好的突破了本節的教學難點,取得了比較理想的教學效果。蛋白質功能部分考慮不足,以教師講授為主,造成課堂中教師講授時間過多,留給學生的時間過少。

          二、教學過程的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師生互動較好,課堂氣氛活躍,較好調動學生的思維積極性和學習生物的興趣,較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但是也存在很多的不足,比如:在時間分配上,教材內容的處理上,板書設計上,學生模擬演示的指導上還存在很多的問題。

          1、由于對時間把握不夠準確,脫水縮合及相關計算是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但是只用了約一半的時間,剩下蛋白質功能用了接近一半的時間,還有課堂練習時間較少。應該增加脫水縮合及相關計算部分的演示時間和講解時間,增加課堂練習的時間,減少蛋白質功能所用的時間。

          2、脫離課本,沒有充分利用好課本資源,過于依賴多媒體和學生演示,沒有指導學生回歸課本,使整節課脫離了課本,不利于學生的課后復習。特別是蛋白質功能部分完全可以引導學生閱讀課本,引導學生自己總結蛋白質的功能,避免教師過多講述。蛋白質結構多樣性的原因一筆帶過,沒有進行總結歸納。

          3、板書設計不夠完善,沒有完整地把n個氨基酸形成m條肽鏈的`相關計算公式總結歸納在黑板板書中,板書過于倉促,不夠美觀,而且同學進行演示在講臺上把板書遮住了,這是課前沒有考慮到的地方。

          4、沒有充分發揮學生演示的作用,讓學生扮演氨基酸進行脫水縮合的演示可以把抽象的過程形象生動化,但是參與演示學生太少無法形象地演示蛋白質多樣性的原因,應該讓盡量多的學生參與進來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讓每個小組展示他們在課前用紙張黏貼好的多肽鏈,這樣可以很直觀的讓學生體驗到氨基酸種類、數目不同,排列順序不同,空間結構不同是蛋白質多樣性的原因,甚至可以讓全班每個小組的多肽鏈鏈接起來可以給學生更加深刻的印象。

          三、對一些問題的思考

          1、如何讓一節課使學生成為真正的主體,老師成為真正的引導者?

          減少教師講授時間,增加學生活動時間很容易做得到,但是這樣學生就真的是有效的主體了嗎,教師要如何才能成為一個有效的引導者,引導學生成為課堂上一個高效的自主學習者呢。

          2、如何合理使用多媒體、板書、教具演示等幾種教學手段?

          每種手段都它的優點和缺點,如何讓這些手段可以在教學中互補又不相互沖突或重復是每個教師要考慮的現實問題。多媒體容量大,可以播放圖片視頻動畫等,生動直觀,但是一閃即過;板書容量小,但是直觀條理,可以把整節課的內容條理展示,利于課堂小結;教具演示生動直觀,可以讓學生參與其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但是課前需要大量的準備時間,可控性稍差。如何根據不同的課程選擇不同的組合是值得深入細致思考的。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9

          《細胞膜——系統的邊界》是第三章的第一節,前兩章學習了細胞的定義以及組成細胞的分子,后面還要學習細胞的物質、能量以及生命歷程,所以細胞的基本結構這章處于過渡的地位,在整個必修①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甚至整個高中生物學習過程中都占有重要地位,起鋪墊性作用。本節的教學重點是細胞膜的成分和功能;細胞膜對于細胞這個生命系統的重要意義。而教學難點是細胞膜的功能和細胞膜對于細胞這個生命系統的重要意義。

          高一學生在初中已知道細胞的基本組成以及顯微鏡的使用方法。知道一些生活中與血液中紅細胞有關的`事例。部分學生可能通過各種媒體接觸相關知識。在此基礎上利用學生的學習經驗進行“問題探討”,之后安排實驗“體驗制備細胞膜的方法”。但由于條件的限制,改為視頻播放“制備細胞膜的方法”,指導學生觀看,尤其要重視實驗材料的選擇和實驗設計的思路、原理及操作。通過上述活動進一步提高學生使用顯微鏡的技能和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

          這一節基本能按照預先設定的程序進行,從復習元素→化合物,結合第3章的章引言導入新課,借助圖片和讓學生用牙簽刺氣球的實驗,突破細胞有邊界這一難點。用兩個等體積的透明袋,其中一個裝入幾個氣球,通過對比,加深學生對選用哺乳動物成熟紅細胞為實驗材料的理解。播放視頻,提問和點評,加深學生對實驗原理、實驗過程、實驗操作步驟及注意事項的理解。通過發現細胞膜成分的實驗和不同細胞細胞膜成分不同的材料,引導學生分析,提取有效信息,形成結論,突破細胞膜成分這一教學重點。通過用學校的圍墻、校門和保安與細胞膜的功能進行類比,幫助學生理解細胞膜的功能,師生一起朗讀“是誰,隔開了原始海洋的動蕩;是誰,奏鳴了生命的樂章;是誰,為我日夜守邊防;是誰,為我傳信報安康;!偉大的細胞膜呀!沒有你,我會是何等模樣!”這首詩,鞏固細胞膜的功能,效果較好。

          但在幾個方面還有待改進,一是實驗“體驗制備細胞膜的方法”未能讓學生自己動手體驗,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不能體驗實驗過程和實驗方法。二是學生在觀看視頻時,提問并點評,影響學生的注意力,應改為觀看視頻之前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觀看,看后再點評。三是用學校的圍墻、校門和保安與細胞膜的功能進行類比后,沒用科學的語言歸納出細胞膜的功能。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10

          由于自然選擇學說也是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核心。在教授現代生物進化理論時,始終都要注意貫穿這一思想:種群基因頻率的變化過程實際上也的自然選擇和進化的過程;變異是不定向的,過度繁殖、突變和基因重組為選擇提供了豐富多樣的材料。環境在自然選擇中起了重要作用。同一物種不同種群形成不同物種的過程實際上也是是不同環境對其定向選擇和積累的過程。變異、選擇和遺傳是物種形成過程的三個基本環節。自然選擇通過定向改變種群的基因頻率而決定了生物進化的方向。

          對這部分內容的教學,應盡量引導學生運用實例來培養語言表達能力和處理科學信息的能力。如,在講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時,可將課本中的相關材料改編成問題形式呈現給學生,并要求他們做相應的回答。

          材料1.英國的曼徹斯特地區有一種樺尺蠖,它夜間活動,白天棲息在樹干上。(說明生物具有應激性和適應性)

          材料2.自然條件下樺尺蠖觸角和足有長的也有短的,體色有深些的也有淺些的(說明生物存在著變異現象)

          材料3. 試驗表明, 樺尺蠖之間能進行相互雜交,黑色的華尺蠖雜交能產生淺色的華尺蠖,而淺色的樺尺蠖之間雜交其下代都是淺色的。(說明這些樺尺蠖是屬于同一個物種。黑色是顯性性狀,是由顯性基因控制的)

          材料4.19世紀中葉以前,淺色的樺尺蠖數量較多,到20世紀中葉則是黑色的樺尺蠖成了常見類型。這種現象被成為樺尺蠖的“工業黑化現象”。(這是自然選擇的結果。環境對生物的生存會產生影響,自然選擇是通過生存斗爭來實現的)

          在引導學生分析作答的基礎上。要求學生從基因水平做進一步的分析:

          材料5 樺尺蠖的黑色是由顯性基因S控制的,淺色是由隱性基因s控制的。19世紀中葉以前的樺尺蠖種群中S基因的頻率只有5%以下,而到了20世紀中葉則上升到95%以上。

          19世紀中葉以前曼徹斯特地區的樹干上長滿了淺色的`地衣,而后來因為工業的發展,工廠排出的煤煙使地衣不能生存,樹皮也熏成了黑色。

          要求回答:1. 基因S頻率變化的原因是什么?

          2.生物變異是否是定向的?

          3.基因頻率的改變是否是定向的?

          4.自然選擇是否是定向的?

          要求學生當堂回答這些問題,不僅有利于鞏固知識,而且有利于培養其語言表達能力、進而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

          拓展思維。教材在將“突變和基因重組產生生物進化的原材料”時,就基因突變的特點進行了解釋。大意是,突變率低不等于突變個體的絕對數少,突變往往有害,但有害是相對的。其實這里可以順便指出,突變率低也說明生物遺傳物質的相對穩定性。突變往往有害也說明了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性。突變是產生等位基因的過程,等位基因的增加,也增大的基因重組的機會,而提高變異的機會。

          聯系鞏固。在講突變時,一定要通過引導學生回憶前面所學的相關知識。例如可引導學生分析:

          為什么馬和驢的后代(騾)是不育的?(可結合其染色體情況加以分析,音位騾體細胞含63條染色體,在減數分裂時,因為聯會發生紊亂,不能形成生殖細胞,所以是不育的)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11

          在新時代的教育領域中,我們作為教師必須深思熟慮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并以合作和探究的理念來引導我們的教學,以更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已成為我們面臨的現實問題。

          教學反思一:

          教師和學生的關系是平等的。在賞識教育中,老師和學生的關系是平等的,教師在學生面前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權威,學生也不是唯命是從的卑微者。師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關系,學生才有了安全感,思維才有可能被激活,才可能敢于提出問題,敢于質疑。就為學生的積極主動參與,創設了一個輕松愉悅、民主和諧的環境氣氛,促使學生產生了強烈的求知愿望,成功的教學依賴于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這種氣氛的建立需借助一些手段,如溫柔的目光,殷切地希望,加強師生間的情感交流。

          教學反思二:

          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教師對學生的相信是一種巨大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這樣忠告我們: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作為老師。應該相信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個學生都具備成功的潛能,而教師的作用,就要喚醒學生的自信對,的反思“學起于思,質疑。在生物教學中,它更是培養學生洞察能力”啟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起點。比如剛剛高一學生學習的呼吸作用知識“本部分知識與每個人的實際都很接近”也有很多問題值得思考,但目前我們學生的問題意識卻非常薄弱,學生課堂發現和提出問題的積極性隨著年級的升高,變得越來越低,這種現象確實值得我們深思,學生問題意識薄弱的具體表現,(1)不敢或不愿提出問題,好奇心人皆有之,但由于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學生雖有一定的問題意識,但怕所提問題太簡單或與課堂教學聯系不大。被老師和同學認為知識淺。号麓驍嗬蠋煹慕虒W思路和計劃。被老師拒絕,所以學生的問題意識沒有表現出來,對于教師來說,就是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2)不能提出問題或不善于提出問題由于受傳統教與學思想的影響,學生長期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地位造成學生不善于思考,思維惰性大。問題意識淡漠或沒有,不能或不善于提出問題,針對以上情況制定其策略。

          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首先要求我們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變革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不斷探索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教學方法,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促使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發展,但隨之也有一系列的問題出現,那就是課堂上組織教學出現了相應的'難度,往往是易放難收。

          教學反思三:

          教師的角色也應改變,即教師應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

          (1)教師是學生課堂學習的合作者、與學生共同探究的對話者。傳統的教學模式基本上是教師講、學生聽,F代教育理論認為: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這種統一的實質是交往。教學是一種對話、一種溝通,是以教促學、互教互學。教師不僅傳授知識,更是與學生一起分享對課程的理解。改變師生關系,通過交往建立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是新課程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因此教師應放下尊嚴的架子,應與學生成為朋友,要使學生在與教師的溝通與合作中學習。

          (2)教師是學生課堂學習和發展的激勵者。要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尊重學生的學習個性,幫助學生實現可持續性發展。

          (3)教師是生物課堂育人資源、學習資源的創造者與開發者。教師應該具備發現、把握和挖掘課堂中教育資源的能力,從而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探究能力、創新能力和生物實踐能力。

          只有教師在角色轉換中發生了這些變化,課堂才能真正成為師生共同擁有的空間,學生才能實現自主學習,成為生物課堂的主導者。

          教學反思四:

          以探究、實踐為核心組織教學是一種以實踐活動為基礎的教學策略,強調學生通過親身實踐和探究來提高他們的生物能力。此教學方法能夠適應未來新課標的要求。具體策略如下:(1)引導學生從一個實例或現象入手,發現問題并提出問題,然后進行小組探究。(2)每個小組認真分析實驗現象,提出假設,并設計可行的實驗方案。(3)小組實施方案,進行實驗或分析,得出結論。(4)教師與學生一起分析各小組的結論,最終得出結果。在整個探究過程中,鼓勵學生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但選題時要量力而行,從小到大,先發散再集中。例如,在《生長素發現》這一單元中,可以通過觀察窗臺上植物朝向光源的彎曲生長現象,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假設、設計方案、實施方案、結論交流。采用實踐為核心的教學方法完全摒棄了老師的講解和分析,將學生置于課堂主人的位置,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開發他們學習生物的潛力,提高學習能力,有效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總之,多樣性的活動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高效完成生物學科的學習任務,達成課堂課程目標;顒臃绞饺缣骄炕顒印撔禄顒、實踐活動等。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12

          從20xx年高中新課程改革實驗在我省全面展開至今已有兩年多的時間。眾多的高中生物教師已經接受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并在努力的進行課改實踐,在實踐的過程中取得一定的經驗和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疑點和困難,影響新課程的推廣。下面我將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聽課交流和調研,對生物教學的一些問題進行了思考,并提出了一些建議,希望能夠和更多的同行共同探討和進步。

          對教學方式的轉變與教學效果的思考

          教學方式的轉變是這次課改的一個重頭戲,課程改革強調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變個體學習為合作學習、變接受學習為探究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都是教學過程的主體,應注重師生間、學生間的動態信息交流。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課堂教學方法,如討論法、自學輔導法、探究法等百花齊放。這些教學方法在特定的教學環境中均能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特別是近年來隨著對探究性學習等的倡導,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活動,通過合作討論與參與的各種教學方法廣泛出現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這對教學的有效性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但是,往往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卻很容易走入誤區,不能辯證的看待各種教學方式,或流于形式,達不到預期的效果那么,我們任何看待這些教學方式和教學效果的關系呢?

          “每種教學方法都是相對辯證的,它們都既有優點又有缺點;每種方法有效地解決某些問題,但解決另一問題則無效;每種方法都可能會有助于達到某種目的,卻妨礙達到另一些目的”。

          以探究活動為主的引導發現法,在啟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能力、形成科學思想和方法等方面有優勢,但難以保證學生在短時間獲得最多的知識,而且對于陳述性的知識,也沒有探究的必要;討論法具有多向信息交流、針對性強、便于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的特點,但往往使知識缺少系統性;自學輔導法,有利于學生獨立活動,有利于培養學生自學能力,但只適合于較簡單的學習內容;而講解法雖然具有信息量大、系統、邏輯性強的優點(這些優點是其他方法所不及的,對于知識接受為主要目標的課型,講解法也是高效的),但不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總之,教學目標的多重性、教學系統本身的復雜性、教學客觀條件的千差萬別和千變萬化,使得我們不可能找到適合于一切教學環境,符合每一特定教學情境的.教學公式,一種方法的優點,可能恰恰是另一方法的不足所在。因此,要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就必須發揮每一種教學方法的優勢,克服其劣勢,實現教學方法的優化與組合,使方法結構協調、合理,各種方法優勢互補,長短相濟,立體結合。

          例如,關于發酵工程的生產實例,我們可以味精的生產過程為例,讓學生首先分析思考要生產谷氨酸需要解決哪些問題,然后讓學生嘗試設計一個發酵的裝置;也可以讓學生根據教材中發酵裝置圖,分析討論發酵裝置中各個部分的原理及作用。前者類似于對技術的創造發明過程,適合于能力較強的學生,可采用引導探究的方法;后者類似于對一項新技術的消化過程,相對難度較小,適合基礎相對薄弱的學生,可采用討論法。我們很難說這兩種方法誰優誰劣,但對具體情況,卻有合適與否之分,對于基礎與能力均較弱的學生而言,采用前一種方法顯然是難以收到理想效果的,學生的思維活動也難以開展起來。再如,對于伴性遺傳的學習,我們也可以有兩種基本的方法:

          一是先給出學生伴性遺傳的具體實例,讓學生結合學過的遺傳規律的相關知識,分析其可能的原因,揭示其本質;

          二是首先給出性染色體及性染色體上的基因,然后要求學生分析這些基因可能怎樣傳遞,基因的這種傳遞可能使后代的性狀遺傳表現出什么樣的特點和規律。第一種方法采用的是分析歸納的思路,第二種方法采對課改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學的反思

          用的是演繹推理的思路,兩種方法都是科學研究的重要方法,對學生能力的發展各有側重。因此,有效的教學應該是各種教學方法的優化與有效組合,應該與特定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師個性特點以及具體的教學環境相適合。多元的教學目標需要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來達成,單一的教學方法是難以與多元教學目標的實現相適應的。我們倡導探究性學習的方法,但如果將探究泛化,將之用于一切教學情境,那是有悖于有效教學的。

          有效的教學方法還應有學生思維的積極參與。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不論采用什么教學方法,都應該有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這種參與應以思維的參與為核心標準。課堂上看似熱鬧非凡,學生個個參與,而學生只是一種形式上的參與,思維活動停留在淺層次上,這樣的參與是低效或無效的,這樣的課堂教學也不會是有效的。反之,有些課堂學生看似沒有太多形式上的參與,但卻是積極地在進行深層的思考,有其思維的參與,這樣的教學卻是高效的。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13

          一、對“三維教學目標”的達成存在偏差

          國家課程標準“應體現國家對不同階段的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規定各門課程的性質、目標、內容框架, 提出教學和評價建議!盵1],這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 試行) 》對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維” 最初的闡述。

          與此相適應,我國生物課程標準結合學科自身特色,將中學生物課程目標表述為課程總目標和具體目標兩個層次,其中具體目標從知識、情感態度價值觀以及能力這“三維”三分別進行設定的。

          上述兩種“三維”都是在課程目標層次做出的闡述。為了更好地實現課程目標層次的“三維”,《 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實驗)》中將“對具體內容標準的表述所用的動詞分別指向知識性學習目標、技能性學習目標和情感性學習目標,并且分為不同的層次”[2],這表明生物教學目標也可以從三個維度進行設定。通過“三維教學目標”的完成最終達到課程目標地“三維”。

          但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對“三維教學目標”的達成存在一定的偏差:

          第一,部分教師錯誤地理解“三維教學目標”為一堂課的硬性指標。教學目標是對課程目標的進一步具體化,在擬定具體教學目標時,“要依據生物課程標準中相應的內容標準,并充分考慮到具體教學內容和任務的特點!盵3]不是所有教學內容都同時包含知識性學習目標、技能性學習目標和情感性學習目標,比如人教版新課標高中生物必修一中的“細胞中的無機物”、“遺傳信息的攜帶者——核酸”、“細胞增殖”等內容只有知識性學習目標和技能型學習目標,沒有情感性學習目標。所以,針對這些內容,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只需針對前知識性和技能性的學習目標進行設計,不必為了涉獵所有目標而牽強地給學生滲透情感態度價值觀。

          第二,部分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時存在生搬硬套的現象,致使教學效果不顯著。例如,在講人教版新課標高中生物必修二中“從雜交育種到基因工程”一節內容時,除了要達到知識性學習目標和技能型學習目標外,本節內容還應向學生滲透情感態度價值觀。但大多數教師在本節內容滲透情感態度價值觀時,都只是讓學生閱讀課本相關材料,最后讓學生思考轉基因的安全性。但學生通過閱讀課本有限的資料并不能全面的看待轉基因的安全問題。

          因此,教師應當結合所要滲透給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網絡、媒體等資源開發新的課堂教學資源,同時讓學生自己去搜集資料,最后讓學生以辯論或小組匯報展示的形式再深入學習這部分內容,從而達到對轉基因安全的全面認知。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可以達到滲透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的,同時還能培養學生搜集信息、處理信息、獨立思考等能力。這種教學設計會比生搬硬套的教學更好地達成教學目標。

          二、對素質教育提出的培養目標理解片面

          素質教育提出了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學、勞動技能、身體和心理素質的培養目標,中學生物的課程目標也以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來與此相對應,最后將課程目標細化到教學目標進行落實和完成。但是,當這些目標都達到后,學生是否就真正的具備了素質教育所期望的能力?結果不得而知。深入分析,素質教育培養目標的實質在于提升學生素質,讓學生具備生存能力,獨立生活能力和獲得幸福的能力。

          例如,學生在學習了人教版新課標高中生物必修一“能量之源——光與光合作用”一節內容后,達到了知識性目標要求的“說出葉綠素種類和作用;說出葉綠體結構和功能;說明光合作用以及對它的認識過程;說出光合作用原理;簡述化能合成作用”[4],也達到了技能性目標要求的“嘗試探究影響光合作用強度的環境因素”[4],也達到了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研究科學家對光合作用原理的探究過程,使認同科學是在不斷觀察、探索和爭論中前進的;認同科學家不僅要繼承前人的科研成果,而且要善于吸收不同意見中的合理成分,還要具有質疑、創新和勇于實踐的科學精神和態度”[5]的要求。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所掌握的是三個方面分散的能力與素質,基于讓學生具備生存能力、獨立生活能力和獲得幸福的能力的要求,教學不應該只停留在此,而是應該進一步給學生時間與空間來應用課堂所學,所以,本節課的教學內容還缺少讓學生在實踐中驗證和鞏固所學,最終通過實踐來整合三種分散能力的環節。

          學生只有將學到的分散的能力進行綜合的運用和實踐,最終才能內化為自身的一種能力或素質,在其日后的學習和生活中外化為強大的生存能力,獨自生活能力和獲得幸福的能力。

          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教學不應該僅停留在三大教學目標的.實現,教師應幫助學生整合所學知識與能力,同時盡量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與空間來應用課堂所學,才能達到素質教學目標的實質要求。

          三、教師不能恰當的運用教學模式和教學原則

          素質教育的基本內涵之一就是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因此,素質教育在某種程度上即是創新教育。針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當前中學生物教學中大多是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而采用“問題——探究”教學模式,并輔以啟發性教學原則。但在實施過程中,發現一些教師存在著諸多誤區:

          第一,部分教師未充分考慮學情,所選教學內容偏難。探究式教學模式是以皮亞杰的認知發展理論、布魯納的發現學習理論以及建構主義和人本主義學習理論為指導思想,這就決定了探究式教學模式是基于學生已經掌握了一部分與所探究內容相關的知識而進行的教學模式。而部分教師在選擇探究內容時,未充分考慮學情,所選探究內容偏難,導致學生不能自主進行探究,既影響教師的教,也影響學生的學,不能很好地達到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的目的。

          因此,教師應精準把握每種教學模式的應用條件,在全面分析知識內容和學生學情的情況下,選擇恰當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和教學原則進行教學。

          第二,部分教師創設的探究情景存在局限性。探究式教學模式一般要創設一個情景,讓學生從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經過一系列探究過程最終解決問題。例如,在學習“植物激素生長素的發現”一節內容時,教師多以語言描述創設情境,結合圖片展示讓學生發現問題,這種教學方式雖然對學生的思考和理解有一定的幫助,但是,創設的情境和提供的圖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假如將創設的情境變為真實的情境,提前給學生布置任務,讓學生用自家的植物做一些簡單的實驗,增加學生的體驗,讓學生更加直觀、更加真實的了解問題,既有利于學生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本節課知識,也能幫助學生將該問題的探究過程內化為自己的一套方法或是一種解決問題的能力,最終達到素質教育的教育目標。

          第三,部分教師片面地理解啟發式教學原則。啟發式教學原則不是簡單的提問題,也不是提簡單的問題。《論語》和《學記》給啟發式教學原則做出了最恰當的解釋。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憤”為心求通而未得之,即心里想想明白,但又想不通,“悱”為口欲言而未能其貌,即想說又不知道怎么說。教師要在學生這些理解的關鍵知識給予啟發即可,不必對一些瑣碎淺顯的陳述性知識進行提問。

          除了在學生思維的關鍵點啟發之外,教師還應該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即《學記》里提到的“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引導學生學,但不牽著學生走;鼓勵學生學,但不壓抑學生個性;啟發學生拓展思維,但不替學生做出結論。

          四、忽視環境對素質教育的影響

          談及教育,必定涉及三個方面的影響因素:教師、學生、環境(其中環境可以分為教育環境及社會環境)。目前提出的促進高中生物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措施大致涉及改革教學方法和創新學習方法兩個方面,在改革教學方法方面以“生物教師要創新教學模式”[6]、“課堂教學要設法選擇合理的教學策略、方法和媒體”[7]等措施為主,在創新學習方法方面以“一要指導自學,二要指導觀察分析、三要指導實驗、四要指導抽象概括”[7]幾個角度為主。但無論是改革教學方法還是創新學習方法,大多是以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作為出發點,忽視了環境對于教育的影響。

          一方面,教育環境(包括家庭環境和學校環境)對實施素質教育有一定的限制。生物學是一門涉及面非常廣的自然科學,課本里的有些內容在家庭環境和學校環境無法讓學生親身體驗,學生的體驗減少,與之相對應,對知識內容的認識和掌握或許就不會特別深入。另一方面,由于社會環境的限制,學生學到的一些知識無法得到實踐和驗證,這些知識也就不能很好地內化為自身的能力或素養,這也給素質教育帶來一定的局限。

          綜上所述,雖然我國已開展素質教育二十余年,但依然存在一些問題阻礙著素質教育的推進和落實,只有學校、家庭、社會不斷探索、總結、反思和改進,探索合適、有效的教學方法,最終才能達到素質教育的實質要求。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14

          備好課,上好課,是教學常規的基本要求,那么什么是好課呢,在不一樣的年級不一樣的學科應當有所差異,在高一生物課的現行課標的要求下,我認為一堂好課的標準應定位在不是看教師有無出色的表演,而是看學生有無出色的表現,應當把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能體現出來,有張有弛的節奏,一切以學生思維的互動、能力的訓練、情感的培養為主。

          高一《蛋白質》是教學難度相對較大的一節資料,又是十分重要的考點。在這節教學中我采取了讓學生自我制作圖片,演示蛋白質的構成過程來體會事物的變化過程,發現知識內在的規律的教學策略。在課前做好卡片每四人一套(為節省時間教師自我做好給學生),在卡片上寫有—NH2,—COOH,—CH3,—R等基團,在課堂上讓學生四人一組找到相關基團組成書上給出的幾種氨基酸并比較這些氨基酸異同點,得出氨基酸的定義。再將拼出的`氨基酸脫水縮合開成二肽、三肽與四肽讓學生找出水分子是怎樣產生,有關原子來自哪個基團,肽鍵指的是哪部分是由哪些基團組成,在脫水縮合中與哪些基團沒有太大的聯系等問題的答案,并數出有關肽鏈數與肽鍵數與水分子數,為后面找找規律作好準備。再由幾個組的同學合作拼出構成更長的肽鏈,并計算有關肽鏈數與肽鍵數與水分子數的關系,以及有關相對分子質量的計算,最終全班同學把所有的肽鏈一齊構成三條長的肽鏈(構成蛋白質的一級結構),再一齊計算情景的分析基團變化、分子變化及相關計算得到相關規律。

          在此基礎上總結出蛋白質多樣性的原因,這些問題的答案讓學生自我講出來,這一方面又培養了學生總結歸納的能力,又能夠解釋其他同學可能存在的疑問,當然也會暴露出學生思維的欠缺,問題能得到及時的反饋與彌補。這樣一來就基本上能夠由學生自我解決這一節中的重點與難點,同時培養學生動手能力、探究能力和總結規律的能力,切實體會物質的變化過程,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我記得以前有一位英國科學家的一個研究結論:我聽(記住20%),我忘記;我看(記住40%),我記得;我做(記住80%),我學到;我教(記住96%),我掌握。放手讓學生自我體驗那不就OK了!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15

          短暫而精彩的高中生物新課程研修結束了,讓我回味無窮。在這次學習過程中,我看到了很多視頻,參與了一些探討,精心制作了十篇作業,改變了自己的教學理念,取得了一些感悟。

          首先、是引起我思想觀念的轉變。通過這次的新課程遠程研修班的學習,讓我懂得應該首先轉變觀念,把自己的教學經驗、教學事件、教學過程等等放到網上與專家和同行們交流、商討、共同出謀劃策。

          第二、讓我明確了今后學習的重點。上好每一堂課,再就是讓自己為學生們所喜歡。一個教師,他首要是專著于自己的學科,帶一年有一年的進步;然后讓自己具備讓學生信服的氣質和親和力。

          第三、加強了自身專業成長的認識。新形勢下的教育給我們中學教師提出了許多挑戰,積極終身學習是實實在在的.學習,不只是口頭上說說而已。不同的人、不同的學習內容、不同的組織形式所對應的學習方法是千差萬別的。

          第四、擺正自己對研修的認識。應對新課程的最好方法是學習,學習的方式很多,諸如集體組織學習、討論,自學、自我反思、自我實踐等等。集體組織學習的優點是:信息量大、理論性高、系統性強等;自學的優點是:針對性強、選擇性大、時間安排靈活等。集體學習不排除個體自學,個體自學也離不開集體學習,二者是相輔相成互相依托的。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精選]高中生物教學反思07-04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07-10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06-13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經典]06-11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06-12

        高中生物教學的反思07-18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07-10

        高中生物的教學反思07-11

        高中生物優秀教學反思08-13

        高中生物教學方案的反思07-19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