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學反思(必備)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1
一、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分析
1.教學內容
處于生活狀態下的細胞是一個開放的系統,時刻與周圍的環境進行物質交換和能量交換,并利用這些物質和能量維持自身的各項生命活動,進行新陳代謝。酶作為生物催化劑,細胞內部的物質轉換和能量轉換都離不開酶的催化作用。因此引導學生掌握酶的概念和本質,理解酶在代謝中的作用就顯得十分非常重要。另外,學生已具備做科學的能力,在課堂中引導學生科學地思考,積極動手實驗,對于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十分有益,因此本節課初步引入對照實驗和控制變量。
2.教學對象分析
學生通過初三、高一階段化學的學習,對于純化學反應已熟悉,但是對于細胞內部的化學反應及生物催化劑──酶的認識有限。工業制氨的化學反應是在高溫高壓催化劑下進行的,細胞內部卻是常溫常壓溫和狀態,而細胞代謝包括一系列的化學反應,這些化學反應的進行應該有生物催化劑──酶的參與,才能使高效有序的進行,因此引入對酶相關知識的學習。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探討活細胞內酶的本質和作用、探究酶的高效性和專一性。
2.能力目標
、龠M行有關的實驗和探究,學會控制自變量,觀察和檢測因變量的變化,以及設置對照組和重復實驗。
②在問題探討,有關實驗設計,資料分析等問題討論中,培養運用語言表達的能力以及查閱資料、共享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標
、偻ㄟ^回顧科學家對酶本質的探索歷史,認同科學是在不斷的觀察、實驗、探索和爭論中前進的。
②認同科學家不僅要繼承前人的科研成果,而且要善于質疑,創新,和勇于實踐的科學精神與態度。
三、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1. 教學方法:實驗法、小組討論法、鼓勵評價法、比較說明法、卡通圖片法,
2.教學手段:借助多媒體、設計實驗表格
四、教學流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精心設問,步步深入(5分鐘)
[新課導入] 已近中午了,大家的肚子一定餓了。為什么肚子會餓呢?食物是怎樣被消化的呢?
[問題探討]圖示1783年,斯帕蘭扎尼“鷹與籠子”的實驗,探討相關問題及實驗的巧妙之處。
[對比說明]工業制氨的條件是什么?
細胞內是否具備這些條件?但是細胞內的化學反應依然高效有序的進行,原因何在?
[提出課題]酶的作用和本質
激發學生興趣,讓大腦快速進入思考狀態。
[小組討論,得出結論]:
鳥類的胃不僅有物理性消化,還有化學性消化。
回答:
高溫、高壓、催化劑
推測:
細胞內有生物催化劑。
為引入新課作鋪墊。
此實驗是開創了酶研究先河。其問題的提出,實驗方案,實驗設想,結論與推論等過程及創新思維的意識對學生有學習與借鑒的意義。
[新課]探究研討,引議釋疑(30分鐘)
一、酶在細胞代謝中的作用(20分鐘)
引導思考,設計實驗,驗證酶的高效性
[實驗原理及材料]我們知道過氧化氫可以在fe3+催化下,分解成水和氧。新鮮的動物肝臟研磨液含有過氧化氫酶。如果給你新鮮的動物肝臟研磨液、過氧化氫溶液、氯化鐵溶液,以及必需的實驗用具,你能否設計實驗?
[提示1]酶的高效性是相對誰而言?
[提示2]反應物怎么選擇呢?
[提示3] 因變量是什么?
[提示4] 觀察那些現象可以得出結論?
[提示5]實驗預期和結果討論。
提問:為什么酶具有高效性?
[此實驗為特別補充內容]
設計實驗,驗證酶的專一性
[過渡]細胞代謝包括很多化學反應,不僅反應速度快,而且有條不紊地進行,這說明酶作為催化劑,不僅具有高效性,還具有專一性。
提示:怎樣理解專一性?
我們知道木瓜果汁含有木瓜蛋白酶,嫩肉粉中也含有蛋白酶制劑,如果給你木瓜榨汁,嫩肉粉,牛奶、豆漿、淀粉溶液、碘液、斐林試劑、雙縮脲試劑,請根椐需要選擇合適的試劑和的實驗用具,能否設計實驗驗證酶的專一性?
[小結]酶的高效性和專一性。
[學生實驗一]
[小組討論]
設計實驗方案
設計表格記錄實驗現象及結果
回答:無機催化劑
思考:是讓無機催化劑和酶各自催化一種呢?還是催化同一種物質呢?
回答:過氧化氫分解速度
回答:
氣泡的多少及產生速度
點燃的衛生香復燃情況
結果:過氧化氫酶的催化效率比氯化鐵的催化效率高,說明酶具有高效性。
回答:降低了活化能。
參考教材利用卡通式插圖,結合文字敘述,形象描述。
[學生實驗二]
[小組討論]:應該體現在酶只能催化某種特定的反應,而對其它反應沒有催化作用。
[小組討論實驗方案]
選取何種酶?選取何反應物物?如何設計對照?如何鑒定結果?預測結果?
理解關于變量、自變量、因變量、無關變量、對照實驗
觀察實驗現象,感性認識過氧化氫酶的高效性。
培養語言表達能力,將感性知識上升到理性知識。
[實驗一]是用兩種不同的`催化劑來催化同一種物質[實驗二]是用同一種酶來催化兩種不同的物質,讓學生了解設計實驗的思路是怎樣的?怎樣選材?怎樣設計對照?從而加強實驗技能的訓練。
教師特意設置二個小陷阱,①是讓學生自行選取擇蛋白質的鑒定試劑,鞏固其使用方法。②材料豐富,根據實驗需要,懂得取舍,不可貪多。
二、酶的本質(10分鐘)
1.從人物的角度來看
2.從研究結果的角度來看
從觀察到到問題,從問題到猜測,從猜測到實驗,從不完善到完善,這是做科學的必然步驟,也是科學發展的必然規律。
[補充]
(1)如四膜蟲的rrna前體具有催化活性。(2)目前已有發現具催化活性的dna的報道。
3.引導與激勵
結合酶本質的探索歷程及薩姆特歷時9年獲得諾貝爾獎的過程,談談馬克思的話的理解。
[小結]酶的本質
[資料閱讀,探索酶的本質]
完成課本82頁基礎題一,體會幾位科學家的觀點之間的邏輯關系。
分析每位科學家的科學結論中可取之處與不足之處。
[小組討論發言]
在酶的發現歷程中,由胃的物理性消化→胃的化學性消化 →從胃液中提出了消化蛋白質的物質→脲酶結晶的提取→證實脲酶是一種蛋白質→提取出多種酶的蛋白質結晶→指出酶是具催化作用的蛋白質→少數rna也具有生物催化作用→進一步完善了酶的概念。
[小組感言]
科學無坦途。
科學的苦與甜。
[小組總結]
酶是活細胞產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機物,大多數的酶是蛋白質,少數酶是rna。
培養學生繼承、創新、實事求是和大膽實踐等科學精神和態度。
引導學生從兩種不同角度分析這一過程,實際上就是提高學生分析與推理能力的過程。
激勵性評價:科學知識都不是一承不變的,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唯有上下求索,才能做到科研無止境。你也可以未來科學史上一顆閃亮的星星。
促進學生積極改變學習方式,培養學生主動建構知識。
[課后進一步探究] (5分鐘)
請根據下列材料設計一個證明酶是蛋白質的實驗:
實驗材料:5%的naoh溶液、3%的cuso4溶液、雞蛋、水、唾液、小燒杯、玻璃棒、試管滴管、鑷子、脫脂棉。
實驗原理:
實驗步驟:
實驗結論:
理解酶的本質
訓練實驗思維。
五、教學小結
細胞作為開放性的生命系統,不斷地與周圍的環境進行物質交換和能量交換,并在此基礎上實現新陳代謝。酶作為生物催化劑,對于細胞高效有序地完成各種生理作用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隨著科學的不斷發展,有關酶的本質的探索也處于不斷不斷完善中。近年來,酶工程的發展為生產和生活帶來巨大的活力,而這點點滴滴的進步既歸功于大膽的猜想,又歸功于科學而巧妙的實驗設計,因此,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要學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然后通過推理和實驗去解決問題,那么你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無形中發現你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科學實驗的能力大大提高了,希望明天的科學之星就是你。
六、教學反思
本節課按照課標要求,倡導探究性教學,以小組互助的方式組織教學,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知識構建過程。本節課不僅較好地利用了教材上的實驗,而且善于從現實生活中尋找更加靈活的典型例子,巧妙地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考慮問題,一正一反,相互輝映,使學生充分體會什么是自變量、因變量、無關變量以及什么是對照實驗,有利于引導學生學會確認和控制變量,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本節課大量采用鼓勵性評價機制,發揮學生潛能,注意培養學生敢于質疑,敢于創新,大膽猜想的科學精神和態度價值觀。不足之處是:時間較緊,使得一部分實驗留待課后操作。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2
教學反思的理論依據,教育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習是主動建構知識而不是接受知識的過程;教學是支持建構知識而不是灌輸知識的過程。這一理論遷移到教師的專業學習中,無論是教學方式、教學方法和教學設計,都是建立在教師個人的教學經驗之上。而反思性教學實踐的過程完全符合建構主義的教學觀,也符合學生學習的需求。教學反思的內容可以有很多,筆者有意識地對生物教育理念、課堂教學設計、課后回顧以及學生評價這四個層面進行了有益的實踐和嘗試,在具體的操作策略上分述如下:
(一)教學理念反思
生物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是:提高生物科學素養;面向全體學生;倡導探究性學習;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系。
當我們進行教育或教學反思的時候,不僅要對我們采取了哪些教育或教學行為進行批判性的思考,而且要對支配這些教育或教學行為的潛在的教育觀念進行重新認識。教師的反思是否全面,不能只看是否反思了教學問題,而要從根本上反思自己的教學是否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理念?是否體現新課改的'要求?是否努力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是否充分利用了學生身上的課程資源?是否努力在提高學生的素質而不僅僅為了分數?即教師也需要對自己教學活動中所體現出來的教育觀、課程觀、學生觀、評價觀的反思?從根本上說是對自己教育價值觀的反思。只有這樣,教師的反思,才能促使自己的觀念不斷更新與發展。
反思案例Ⅰ:《光合作用產生淀粉的驗證實驗》的教學反思
。1)教師出示一片葉子,一半遮光,另一半曝光,讓學生觀察。問:一半遮光,另一半曝光在這一實驗中起什么作用?學生回答。
(2)教師演示將這一葉片放入沸酒精中脫色,后分別滴加等量的碘酒,讓學生觀察現象。問:為何要放入沸酒精中脫色?學生回答。
(3) 根據淀粉遇碘變藍色這一性質可知葉片中存在淀粉,接著問學生:為何一半葉片變藍色而另一半葉片不變藍色?學生回答。然后啟發學生:葉片在光照之前要進行如何處理,其目的是什么?學生回答。
。4)小結后反饋練習
課案分析:本課從教學理念上看似乎達成了師生互動的效果,學生的思維活動、視覺感官等充分地被調動和活躍起來,學生對知識點掌握到位。但學生的興趣、動手探究能力、聯系實際能力、學會觀察能力等生物素養方面的培養是很不到位的。這是因為這堂課從一開始在理念上就發生了偏差。
反思一:讓學生落實書上的知識點,而沒有真正從培養學生生物素養、探究能力上下功夫。我們到底要培養什么樣素養的學生呢?
反思二:僅僅從演示實驗,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探究嗎?老師設計好的問題確實是學生要探究和想反問的嗎?是教師領著學生學還是指導學生學呢?從提高學生觀察、發問和興趣及進一步探究方面還應落實和整改哪些內容?
反思三:學生只掌握了知識點就可以了嗎?從培養探究能力角度看,老師是否把演示實驗改成學生自主探究教學,充分讓學生動手和觀察,觀察后讓學生自己來產生疑問,而不是老師來提問題,然后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老師適當提煉幾個有價值的,針對重點知識進行引導和點撥。而不是馬上告訴學生,讓學生自己思考獲取知識。
針對上述反思點,筆者把它提交到生物組里讓大家討論得出整改辦法。首先筆者讓幾位學生來做這個實驗,并用錄像記錄他們實驗的全部過程,后在課堂中播放給學生觀看,用多媒體的錄像抓住學生的眼球,引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思維火花一觸即發。讓學生根據所看錄像,然后通過二個創新實驗來探究光合作用產生淀粉的驗證實驗。
探究實驗1:葉片為何事先要暗處理?(讓學生通過對比實驗得出結論:為了消耗淀粉。)
探究實驗2:淀粉是怎樣形成的?(首先讓學生通過設計實驗,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創新精神。)
實驗設計:學生分組設計實驗,組長匯報實驗設計方案,教師給予科學分析與評價,最后得出最佳實驗方案。
學生通過討論、探究得出淀粉的形成過程,教師分析、講評。最后得出結論:光合作用產生了淀粉。
課后體會:學生的問題全面而細致,從觀察中得來,這些問題是他們自己想探究的,而不是被動的思考。從知識的生成角度看,教會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動手實驗,查找資料等方法,從根本上教會學生認知的方法,激發學生的興趣,啟動學生的思維,激活潛在的創新意識。這樣讓學生在探究中創新,在創新中使知識進一步升華和鞏固。
每當上課后,從理念的角度進行反思,對照探究性學習的原則,新教學理念不斷地提煉精華,彌補不足,從教學理念上不斷總結、升華,根據教學理念選用不同形式,使自己真正成為一個符合新課程理念的優秀教師。
(二)課堂模式反思
課堂教學設計首先要分析學生的心理、已具備的科學知識、相關的技能,這樣設計才有可能會更符合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對教學過程的課堂效果才更有可預見性。
怎樣利用課程資源?課堂要實現目標需要哪些資源?課程目標與資源方面怎樣架設橋梁才能更好地達成效果?如案例Ⅱ怎樣利用學生身邊的資源來培養學生的生物素養?可用學校及社區圖書館等拓展學生的視野,走出課堂,走向實際生活,從而來培養學生的生物素養。
最后,我想說的是:一個教師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書,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書!坝眯摹苯虝,記錄教育現象、思考教育問題,體會教育感受,只有不斷反思,才能不斷提高。讓反思成為一種習慣,成為一種風尚。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3
課堂教學重在準備,做到有備而教,教而有思,思而有得。反思教學設計要堅持“以學定教”的精神,就要有較強的預見性。
1、能預測學生在學習某一教學內容時,可能會遇到哪些問題;
2、能設想出解決這些問題的策略和方法。這就對教學計劃的科學性和合理性進行思考,主要包括四個方面:
、賹ο蠓治。只有全面了解學生,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自我反思,才能科學地切合實際地確定教學的起點、深度和廣度。
、诮滩姆治。首先要通覽教材,鳥瞰全局;其次,精讀教材,把握重點和難點;再次,泛讀教材,多涉獵。這樣才能對一些內容進行必要的刪減、調換和補充;才能分析教材中呈現的排列順序能否直接作為教學順序。在教學重、難點上教學目標與學生實際有否差異等。如在制定學期教學進度計劃時,就把教材中的排列順序做適當的調整。如“有絲分裂”與“減數分裂”結合,“減數分裂”再與“遺傳的基本規律”結合,選修本的“光合作用”與必修本的“光合作用”結合等。
、劢虒W組織,包括提問設計、組織形式,反饋策略。
、芸傮w評價。教學特色、教學效果、教學困惑與改進方案。這種反思能使教學成為一種自覺的實踐。
課中反思,以下是我在以后的課堂中自己應該完善的地方。
1.應該多做練習,這樣能迅速把握重點、難點和?键c。
2.每節課都給學生布置一道開放性練習,比如,講到生物的特征時,就要求學生課后討論:結合本節知識,人作為生物,具有哪些特征?提高學生的興趣。
3.每節課講完后可要求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把相關重點知識背下來。
4.對平時不認真聽講、不做筆記本、不帶課本的同學及時補救。可以讓他們在放學后留下來抄筆記或課本,或者背課本。
5.想盡辦法尋找實物讓學生形象地了解知識。比如“做細胞的模型”時,可用月餅盒、硬紙板、玻璃片等等向學生展示實驗用具;講到種子植物時可多帶幾樣種子觀察,同時也可以讓學生了解到我們學的知識就在身邊運用。
6.多舉例子讓學生更明白。比如講到“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時,課本上是這樣舉例的:如果草原上放養的牲畜太多,就會嚴重破壞草場植被,造成土地沙化,草場就很難恢復原樣了。學生對于“太多”“過多”“十分”“非!敝惖某潭仍~能基本理解,但如果老師在講課時把這個例子改為:如果適合放牧1000只羊的草場,你放了20xx只將會怎么樣?這樣學生就加深了理解和記憶。
總之,高中生物課的教學,教師要不斷地進行反思,也就是能在課前對課堂教學發生的一切具有鮮明的預見性,在課后能將課中的教學行為和相關體驗上升為一種新的教學理念,在教學中能根據各種教育現象適時作出適當的反映,從而體現和實踐自己的教學風格與教學特色。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4
一、對“三維教學目標”的達成存在偏差
國家課程標準“應體現國家對不同階段的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規定各門課程的性質、目標、內容框架, 提出教學和評價建議!盵1],這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 試行) 》對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維” 最初的闡述。
與此相適應,我國生物課程標準結合學科自身特色,將中學生物課程目標表述為課程總目標和具體目標兩個層次,其中具體目標從知識、情感態度價值觀以及能力這“三維”三分別進行設定的。
上述兩種“三維”都是在課程目標層次做出的闡述。為了更好地實現課程目標層次的“三維”,《 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實驗)》中將“對具體內容標準的表述所用的動詞分別指向知識性學習目標、技能性學習目標和情感性學習目標,并且分為不同的層次”[2],這表明生物教學目標也可以從三個維度進行設定。通過“三維教學目標”的完成最終達到課程目標地“三維”。
但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對“三維教學目標”的達成存在一定的偏差:
第一,部分教師錯誤地理解“三維教學目標”為一堂課的硬性指標。教學目標是對課程目標的進一步具體化,在擬定具體教學目標時,“要依據生物課程標準中相應的內容標準,并充分考慮到具體教學內容和任務的特點!盵3]不是所有教學內容都同時包含知識性學習目標、技能性學習目標和情感性學習目標,比如人教版新課標高中生物必修一中的“細胞中的無機物”、“遺傳信息的攜帶者——核酸”、“細胞增殖”等內容只有知識性學習目標和技能型學習目標,沒有情感性學習目標。所以,針對這些內容,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只需針對前知識性和技能性的學習目標進行設計,不必為了涉獵所有目標而牽強地給學生滲透情感態度價值觀。
第二,部分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時存在生搬硬套的現象,致使教學效果不顯著。例如,在講人教版新課標高中生物必修二中“從雜交育種到基因工程”一節內容時,除了要達到知識性學習目標和技能型學習目標外,本節內容還應向學生滲透情感態度價值觀。但大多數教師在本節內容滲透情感態度價值觀時,都只是讓學生閱讀課本相關材料,最后讓學生思考轉基因的安全性。但學生通過閱讀課本有限的資料并不能全面的看待轉基因的安全問題。
因此,教師應當結合所要滲透給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網絡、媒體等資源開發新的課堂教學資源,同時讓學生自己去搜集資料,最后讓學生以辯論或小組匯報展示的形式再深入學習這部分內容,從而達到對轉基因安全的全面認知。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可以達到滲透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的,同時還能培養學生搜集信息、處理信息、獨立思考等能力。這種教學設計會比生搬硬套的教學更好地達成教學目標。
二、對素質教育提出的培養目標理解片面
素質教育提出了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學、勞動技能、身體和心理素質的培養目標,中學生物的課程目標也以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來與此相對應,最后將課程目標細化到教學目標進行落實和完成。但是,當這些目標都達到后,學生是否就真正的具備了素質教育所期望的能力?結果不得而知。深入分析,素質教育培養目標的實質在于提升學生素質,讓學生具備生存能力,獨立生活能力和獲得幸福的能力。
例如,學生在學習了人教版新課標高中生物必修一“能量之源——光與光合作用”一節內容后,達到了知識性目標要求的“說出葉綠素種類和作用;說出葉綠體結構和功能;說明光合作用以及對它的認識過程;說出光合作用原理;簡述化能合成作用”[4],也達到了技能性目標要求的“嘗試探究影響光合作用強度的環境因素”[4],也達到了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研究科學家對光合作用原理的探究過程,使認同科學是在不斷觀察、探索和爭論中前進的;認同科學家不僅要繼承前人的科研成果,而且要善于吸收不同意見中的合理成分,還要具有質疑、創新和勇于實踐的科學精神和態度”[5]的要求。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所掌握的是三個方面分散的能力與素質,基于讓學生具備生存能力、獨立生活能力和獲得幸福的能力的要求,教學不應該只停留在此,而是應該進一步給學生時間與空間來應用課堂所學,所以,本節課的教學內容還缺少讓學生在實踐中驗證和鞏固所學,最終通過實踐來整合三種分散能力的環節。
學生只有將學到的分散的能力進行綜合的運用和實踐,最終才能內化為自身的一種能力或素質,在其日后的學習和生活中外化為強大的生存能力,獨自生活能力和獲得幸福的能力。
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教學不應該僅停留在三大教學目標的實現,教師應幫助學生整合所學知識與能力,同時盡量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與空間來應用課堂所學,才能達到素質教學目標的實質要求。
三、教師不能恰當的運用教學模式和教學原則
素質教育的基本內涵之一就是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因此,素質教育在某種程度上即是創新教育。針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當前中學生物教學中大多是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而采用“問題——探究”教學模式,并輔以啟發性教學原則。但在實施過程中,發現一些教師存在著諸多誤區:
第一,部分教師未充分考慮學情,所選教學內容偏難。探究式教學模式是以皮亞杰的認知發展理論、布魯納的發現學習理論以及建構主義和人本主義學習理論為指導思想,這就決定了探究式教學模式是基于學生已經掌握了一部分與所探究內容相關的知識而進行的教學模式。而部分教師在選擇探究內容時,未充分考慮學情,所選探究內容偏難,導致學生不能自主進行探究,既影響教師的教,也影響學生的學,不能很好地達到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的目的。
因此,教師應精準把握每種教學模式的應用條件,在全面分析知識內容和學生學情的情況下,選擇恰當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和教學原則進行教學。
第二,部分教師創設的探究情景存在局限性。探究式教學模式一般要創設一個情景,讓學生從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經過一系列探究過程最終解決問題。例如,在學習“植物激素生長素的發現”一節內容時,教師多以語言描述創設情境,結合圖片展示讓學生發現問題,這種教學方式雖然對學生的思考和理解有一定的幫助,但是,創設的情境和提供的圖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假如將創設的情境變為真實的情境,提前給學生布置任務,讓學生用自家的植物做一些簡單的實驗,增加學生的體驗,讓學生更加直觀、更加真實的了解問題,既有利于學生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本節課知識,也能幫助學生將該問題的探究過程內化為自己的一套方法或是一種解決問題的能力,最終達到素質教育的教育目標。
第三,部分教師片面地理解啟發式教學原則。啟發式教學原則不是簡單的提問題,也不是提簡單的問題!墩撜Z》和《學記》給啟發式教學原則做出了最恰當的解釋。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憤”為心求通而未得之,即心里想想明白,但又想不通,“悱”為口欲言而未能其貌,即想說又不知道怎么說。教師要在學生這些理解的關鍵知識給予啟發即可,不必對一些瑣碎淺顯的陳述性知識進行提問。
除了在學生思維的關鍵點啟發之外,教師還應該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即《學記》里提到的“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引導學生學,但不牽著學生走;鼓勵學生學,但不壓抑學生個性;啟發學生拓展思維,但不替學生做出結論。
四、忽視環境對素質教育的影響
談及教育,必定涉及三個方面的影響因素:教師、學生、環境(其中環境可以分為教育環境及社會環境)。目前提出的促進高中生物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措施大致涉及改革教學方法和創新學習方法兩個方面,在改革教學方法方面以“生物教師要創新教學模式”[6]、“課堂教學要設法選擇合理的教學策略、方法和媒體”[7]等措施為主,在創新學習方法方面以“一要指導自學,二要指導觀察分析、三要指導實驗、四要指導抽象概括”[7]幾個角度為主。但無論是改革教學方法還是創新學習方法,大多是以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作為出發點,忽視了環境對于教育的影響。
一方面,教育環境(包括家庭環境和學校環境)對實施素質教育有一定的限制。生物學是一門涉及面非常廣的自然科學,課本里的有些內容在家庭環境和學校環境無法讓學生親身體驗,學生的體驗減少,與之相對應,對知識內容的認識和掌握或許就不會特別深入。另一方面,由于社會環境的限制,學生學到的一些知識無法得到實踐和驗證,這些知識也就不能很好地內化為自身的能力或素養,這也給素質教育帶來一定的局限。
綜上所述,雖然我國已開展素質教育二十余年,但依然存在一些問題阻礙著素質教育的推進和落實,只有學校、家庭、社會不斷探索、總結、反思和改進,探索合適、有效的教學方法,最終才能達到素質教育的實質要求。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5
匆匆之間高二的第一學期結束了,回顧一年來的工作,感受頗多,下面將一學期來我的工作反思總結如下:
1、良好的開端是學年工作順利進行保障。
在新學期伊始,我們全組成員共同教研探討,把學年的工作目標制定下來,知識內容進一步細化,并且調整教學章節,讓學生能夠與高一的知識銜接起來,循序漸進地進入高二的學習。在教育上,我對每一個學生,都針對實際情況,給與針對性的教育。
好的開端必然會給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2、充分利用多種教學方式,提高學習興趣,降低教學難度。
由于高二需要學生記憶的知識比較多,內容相對比較抽象,課堂教學中要把握住適當的教學方式,我們針對教學內容查閱了大量的可利用的教學資源,按照自己的教學意圖修改后,運用于課堂教學,我們組研討了多種教學方法,例如框圖,表格,圖片,等媒體方式,可以把抽象的知識形象直觀的呈現出來,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更有利于學生接受新知識,同時也節省了課堂寫板書的時間。
3、細化教學內容,讓學生接受起來比較容易。
高二年級知識內容多,難度大,這樣很多學生接受起來有點難度。各章節的內容又很繁瑣,學生可能覺得枯燥無味,這就要求教師將新知識體系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知識或者經驗的基礎上,這樣學生既有成
就感,接受新知識又會比較容易。我欣喜的看到,就連班上以前不喜歡學習生物的學生,現在也變得積極主動學習生物了。
4、加強理論與實際的聯系,關注生物學科研究的熱點問題。
近幾年來,生物高考愈發注重社會生活中的熱點問題,如人類基因組計劃、克隆、基因工程、生物多樣性與可持續發展等。對于理論聯系實際的考察也逐漸增多,例如:無土栽培與植物的礦質代謝、癌變與生物的變異、環境與生態學知識、光合作用與糧食增產等等。所以要求我們引導學生去關心跟生物有關的社會熱點問題,并且學會將學到的生物理論知識應用于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中。提高了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
5、加強對學生實驗能力的培養。
連續幾年的'高考試題都十分強調考生的實驗能力。有的題目是改正錯誤的實驗步驟、有的是要求設計實驗步驟、有的要求預測實驗結果或分析實驗現象等。這些題目從方案到結果的分析都是開放的,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和創新精神,真正是在考能力。教師講實驗,學生背實驗肯定不行;照著教材的實驗設計依樣畫葫蘆做實驗也不行。在實驗教學中我們必須讓學生真正弄懂實驗原理,弄清實驗中每一步設計的科學依據。要讓學生掌握整個中學階段生物學實驗所涉及到的一些科學實驗的基本方法,如對比實驗法、單因子實驗法等。同時應增加一些探索性的、開放性的實驗,放手讓學生自己設計方案、動手操作,切實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
總之,經過我們全組成員的共同努力,在學期末,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成績。
新學期將要面臨兩個問題:生物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的會考和文科開課,為保證工作有條不紊、高效有序的進行,我們全組成員共同教研探討,把學年的工作目標制定下來:
三冊書以章為單位,以復習導學案的形式進行復習,復習導學案以歸納、總結為主對每章知識點進行梳理,讓學生有個清晰的知識網絡,在導學案中還要體現出知識點之間的聯系性,課堂后15分鐘設置當堂練。每日一練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同時進行滾動復習。作業設置,每天晚上的作業以當天復習內容為主,每星期天作業滾動前邊復習過的知識。
針對文科基礎薄弱,必修二內容多難,文科學生不好接受,而且也要準備三冊書的會考,思路是邊復習邊講授新課,幫助學生回憶高一的知識,更有利于高二的進一步學習,復習過程中可打亂順序,把聯系多的三冊書的章節放在一起,比如講必修二第二章減數分離可先復習必修一的第六章有絲分裂……
這學期學校又引進班班通,為我們教學提供了便利的設施,下學期在多媒體的應用上下功夫,可以從網上下課件演示片段,幫助學生理解較難的生物過程。
充分發揮組里人員各自優點把導學案編輯的易懂易學,導學案分為兩種,一種適合文科學習和滾動復習的雙用導學案,主要從基礎入手,及能讓文科學生接受新東西又能復習舊知識(復習主要滾動,連接新舊進行);再有一種就是理科用的復習導學案,一章節為主,聯系為輔,復習每一章節的同時又能聯系出來一個知識體系,不為了復習章節而失去體系。希望通過下半年復習能讓學生對生物有個新的更高的認識,有個新的起點,不在認為生物難而亂,而是有體系有規律可以尋覓的。
實際操作過程中還會暴露出一些問題,我們還是要發揮集體的智慧共同解決各種問題,爭取下學期取得更好的成績。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6
《細胞膜——系統的邊界》是第三章的第一節,前兩章學習了細胞的定義以及組成細胞的分子,后面還要學習細胞的物質、能量以及生命歷程,所以細胞的基本結構這章處于過渡的地位,在整個必修①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甚至整個高中生物學習過程中都占有重要地位,起鋪墊性作用。本節的教學重點是細胞膜的成分和功能;細胞膜對于細胞這個生命系統的重要意義。而教學難點是細胞膜的功能和細胞膜對于細胞這個生命系統的'重要意義。
高一學生在初中已知道細胞的基本組成以及顯微鏡的使用方法。知道一些生活中與血液中紅細胞有關的事例。部分學生可能通過各種媒體接觸相關知識。在此基礎上利用學生的學習經驗進行“問題探討”,之后安排實驗“體驗制備細胞膜的方法”。但由于條件的限制,改為視頻播放“制備細胞膜的方法”,指導學生觀看,尤其要重視實驗材料的選擇和實驗設計的思路、原理及操作。通過上述活動進一步提高學生使用顯微鏡的技能和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
這一節基本能按照預先設定的程序進行,從復習元素→化合物,結合第3章的章引言導入新課,借助圖片和讓學生用牙簽刺氣球的實驗,突破細胞有邊界這一難點。用兩個等體積的透明袋,其中一個裝入幾個氣球,通過對比,加深學生對選用哺乳動物成熟紅細胞為實驗材料的理解。播放視頻,提問和點評,加深學生對實驗原理、實驗過程、實驗操作步驟及注意事項的理解。通過發現細胞膜成分的實驗和不同細胞細胞膜成分不同的材料,引導學生分析,提取有效信息,形成結論,突破細胞膜成分這一教學重點。通過用學校的圍墻、校門和保安與細胞膜的功能進行類比,幫助學生理解細胞膜的功能,師生一起朗讀“是誰,隔開了原始海洋的動蕩;是誰,奏鳴了生命的樂章;是誰,為我日夜守邊防;是誰,為我傳信報安康;!偉大的細胞膜呀!沒有你,我會是何等模樣!”這首詩,鞏固細胞膜的功能,效果較好。
但在幾個方面還有待改進,一是實驗“體驗制備細胞膜的方法”未能讓學生自己動手體驗,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不能體驗實驗過程和實驗方法。二是學生在觀看視頻時,提問并點評,影響學生的注意力,應改為觀看視頻之前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觀看,看后再點評。三是用學校的圍墻、校門和保安與細胞膜的功能進行類比后,沒用科學的語言歸納出細胞膜的功能。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7
新課程改革在我校進行一年多以來,它將老師與學生從題海戰術中真正的解脫出來,由主要強調關注知識本位到關注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及終身發展,這是一個巨大的飛躍。作為一名稱職的高中生物教師,在教學中決不能“照本宣科”,要轉變教學觀念要,強化教師素質,還要不斷的反思自己在教學中的不足,并及時改正。筆者就新課改一年多以來的高中生物教學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1.認真領悟教材,做好模塊設計的設計者。
新課程改革將高中生物分為三大必修模塊,即《分子與細胞》、《遺傳與進化》、《穩態與環境》;三大選修模塊,即《生物技術實踐》、《生物科學與社會》、《現代生物科技專題》。新教材不僅是將老教材的知識按照生物科學發展史的順序重新編排,并增加了趣味性和實踐性,這就需要教師認真領悟教材的實質含義,精讀教材把握重難點,做好模塊設計及做好各模塊間銜接工作,做到有的放矢。例如在講完有絲分裂后,我將第二冊的減數分裂一并講完,并比較了兩者的異同,合理的進行了重新安排。
2.轉變教學觀念,做好教師角色的轉換者。
2.1轉變教學觀念,做學生學習的引導者。
新課改要求教師從以往的“一言堂”、“滿堂灌”中解脫出來,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在課堂上全面落實課改理念,想方設法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式學習。勇于創造出一個敢于探索、善于探索的生物課堂。如在講《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一節時,教師不能滔滔不絕的講,會使學習氣氛沉悶,教師要創設自主合作的學習情境,有意識的增加互動,讓課堂活起來。這樣就對教師要求較高,既要要求教師充分的了解學生、有較好的預見性和快速反應及靈活應變的能力,又要求教師有較強的課堂把握及歸納能力。
2.2轉換教師角色,做學生的良師益友。
新課程改革的一個最大亮點就是將課堂還給了學生,學生成為課堂的真正主人。教師要學會角色的轉變,大膽的將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真正主角。學生一看就能懂的不講;學生自學就能懂的不講;偏、難、怪的不講;本章小結、課外閱讀不講,但教師要指導學生怎樣學習。例如,在講《基因指導蛋白質合成》一節時,教材中有許多插圖,轉錄和翻譯的插圖是學重點掌握的內容,要講精講透,而讓學生區分核糖和脫氧核糖、DNA和RNA的區別時,教師讓學生依圖分析即可。又如基因漂變定律、基因的連鎖定律等這些偏難怪的不講。教師在課堂上又要打好情感牌,注重與學生的情感交流,及時的給予肯定和表揚。
如“你太棒了”、“我都沒有想到”、“太好了”、“真棒”等,教師不要吝嗇贊美之詞。更要注重關心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尊重“落后生”,在課堂中找到他們的閃光點,對他們的錯誤要正確對待,做他們學習上的引導者,生活中的好朋友。
3.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做好學生學習潛能的開發者。
《新課標》注重基礎知識的傳授,強調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
3.1重視基礎知識教學,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知識體系。
構建知識結構主線。對一些概念的學習,可以利用概念圖的方法,把每節、每章的概念形成網絡圖,從而幫助學生構建成良好的知識體系。讓學生明白,在這一節或一章我應該知道什么,他們之間的.聯系是怎樣的?長期堅持這種方式引導學生學習,有利于學生學習成績的進步。利用概念圖的方式進行教學,是一個我們值得提倡和探索的課題。
3.2突出生物科學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突出過程與方法,讓學生知道這樣的結論是怎樣產生的?例如在學習光合作用時,光合作用產生的氧來自于水還是二氧化碳?讓學生進行探究,增加生物課堂的趣味性,讓學生在探究中學習,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又如,在講艾弗里“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證明S型細菌中哪種物質是遺傳物質時,設疑,假如你是艾弗里,你將怎樣做?讓學生身臨其境,假如我是科學家將怎樣做?增加學生學習的動力。
3.3關注科學、技術和社會,培養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念。
教師不僅要傳道授業解惑也,還要做學生的表率,并教給學生做人的道理,培養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念。例如,有的學生上課經常遲到、早退、說話、睡覺、抄襲作業等行為,教師首先要以身作則,不要出現上述有關情況,還要耐心細致的做工作,提出要求,邀請學生互相監督,必要時可以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
4.教師要形成獨特的教學風格,做科研型的教育者。
只有形成自己獨具魅力的教學風格,學生才愛聽你的課。教師要做到教為主導,學為主體,教為學服務。教師利用類比、歸納總結、順口溜等方法及時總結所學知識。例如同化作用和異化作用、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顯性性狀和隱性性狀、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等利用類比的方法容易搞清個概念的本質區別及相互聯系。例如八種必須氨基酸的記憶比較復雜,就可以根據諧音編一個順口溜,如甲(甲硫氨酸)借(纈氨酸)了(賴氨酸)一(異亮氨酸)本(苯丙氨酸)兩(亮氨酸)色(色氨酸)書(蘇氨酸),就很容易記憶,學生學習起來也比較輕松,又增加了課堂的趣味性。
隨著課改的不斷推進,教師要不斷的學習積累經驗,不斷反思自己在教學中的亮點和不足,保存亮點,改正不足。轉化教學觀念,強化教師素質,做一個科研型的高中生物教師!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8
回顧本學期高三復習教學工作,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復習方向:
與高考命題思路及范圍較好地保持了一致。體現在主干知識復習范圍及深度及實驗題型把握準確,復習知識內容有四分之三時間用到與高考試題接軌的方面。
二、復習的指導思想和依據:
高考說明,生物學教學大綱,生物課程標準,高中生物必修、選修課本。
三、復習內容:
1、認真復習基礎知識。生物知識能力的考查離不開基礎知識,基礎不牢,反應遲鈍。復習中,把課本梳理一遍,及時解決有疑問的知識點。理解和掌握知識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對基本的實驗原理、操作、設計有一個比較清楚的思路。
2、系統整理所學知識。對知識進行系統整理,認真分析做過的試卷及練習題,查找試題練習中出現錯誤的原因。對知識進行網絡整理,建立起知識體系,通過比較、歸納、綜合、分析等方法再現知識,讓知識在大腦中形成聯系,進一步督促學生去理解知識,加強審題,提高正確率,避免犯同樣的錯誤。
3、精練精講,注重解題策略。制定解題方案,明確解題思路?荚囶}目中,容易題、中等題占3/4,較難題僅占1/4,平時練好基本功,作好基本題,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復習計劃,基礎好的同學,可做一些綜合能力較強的題目,爭取拿高分;基礎較差的同學,以基本題目的練習為主,保證不丟基本分。領略解題技巧,尋求正確的解題策略。
4、關注社會熱點問題。復習中應時刻關注學習社會、生活熱點問題,尋找與生物知識的切入點,掌握好銜接,熟悉情景,在解題的時運用知識原理分析和解決新情景和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如:人類基因組計劃、生物芯片、生態農業、以及瘋牛病、口蹄疫等。
四、復習策略:
1、進行小組討論。通過討論,絕大多數的學生能迅速地掌握解題方法,并且能較好的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等。
2、布置分層作業。老師在設計作業題時,應遵循“三性”即針對性、量力性和典型性的'原則。針對性就是針對教學目標和學習目標,選擇那些學生易錯而又能突出教學目標的題目;量力性就是作業題的難易度要適中,數量要適宜,估算過學生的努力,在規定時間內尚能完成,做到既不超量也不過少;典型性就是題目要有代表性和層次性,學生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不搞死記硬背。
五、復習缺陷:
1、復習進度把握不準,速度較慢,導致與外校聯考內容不統一,影響學生的成績,給他們帶來一定的心理壓力。
2、補缺補差工作有待進一步加強。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9
從20xx年高中新課程改革實驗在我省全面展開至今已有兩年多的時間。眾多的高中生物教師已經接受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并在努力的進行課改實踐,在實踐的過程中取得一定的經驗和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疑點和困難,影響新課程的推廣。下面我將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聽課交流和調研,對生物教學的一些問題進行了思考,并提出了一些建議,希望能夠和更多的同行共同探討和進步。
一、對教學方式的轉變與教學效果的思考
教學方式的轉變是這次課改的一個重頭戲,課程改革強調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變個體學習為合作學習、變接受學習為探究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都是教學過程的主體,應注重師生間、學生間的動態信息交流。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課堂教學方法,如討論法、自學輔導法、探究法等百花齊放。這些教學方法在特定的教學環境中均能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特別是近年來隨著對探究性學習等的倡導,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活動,通過合作討論與參與的各種教學方法廣泛出現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這對教學的有效性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但是,往往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卻很容易走入誤區,不能辯證的看待各種教學方式,或流于形式,達不到預期的效果那么,我們任何看待這些教學方式和教學效果的關系呢?
“每種教學方法都是相對辯證的,它們都既有優點又有缺點;每種方法有效地解決某些問題,但解決另一問題則無效;每種方法都可能會有助于達到某種目的,卻妨礙達到另一些目的”。以探究活動為主的引導發現法,在啟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能力、形成科學思想和方法等方面有優勢,但難以保證學生在短時間獲得最多的知識,而且對于陳述性的知識,也沒有探究的必要;討論法具有多向信息交流、針對性強、便于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的特點,但往往使知識缺少系統性;自學輔導法,有利于學生獨立活動,有利于培養學生自學能力,但只適合于較簡單的學習內容;而講解法雖然具有信息量大、系統、邏輯性強的優點(這些優點是其他方法所不及的,對于知識接受為主要目標的課型,講解法也是高效的'),但不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總之,教學目標的多重性、教學系統本身的復雜性、教學客觀條件的千差萬別和千變萬化,使得我們不可能找到適合于一切教學環境,符合每一特定教學情境的教學公式,一種方法的優點,可能恰恰是另一方法的不足所在。因此,要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就必須發揮每一種教學方法的優勢,克服其劣勢,實現教學方法的優化與組合,使方法結構協調、合理,各種方法優勢互補,長短相濟,立體結合。
例如,關于發酵工程的生產實例,我們可以味精的生產過程為例,讓學生首先分析思考要生產谷氨酸需要解決哪些。
問題,然后讓學生嘗試設計一個發酵的裝置;也可以讓學生根據教材中發酵裝置圖,分析討論發酵裝置中各個部分的原理及作用。前者類似于對技術的創造發明過程,適合于能力較強的學生,可采用引導探究的方法;后者類似于對一項新技術的消化過程,相對難度較小,適合基礎相對薄弱的學生,可采用討論法。我們很難說這兩種方法誰優誰劣,但對具體情況,卻有合適與否之分,對于基礎與能力均較弱的學生而言,采用前一種方法顯然是難以收到理想效果的,學生的思維活動也難以開展起來。再如,對于伴性遺傳的學習,我們也可以有兩種基本的方法:一是先給出學生伴性遺傳的具體實例,讓學生結合學過的遺傳規律的相關知識,分析其可能的原因,揭示其本質;二是首先給出性染色體及性染色體上的基因,然后要求學生分析這些基因可能怎樣傳遞,基因的這種傳遞可能使后代的性狀遺傳表現出什么樣的特點和規律。第一種方法采用的是分析歸納的思路,第二種方法采
用的是演繹推理的思路,兩種方法都是科學研究的重要方法,對學生能力的發展各有側重。因此,有效的教學應該是各種教學方法的優化與有效組合,應該與特定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師個性特點以及具體的教學環境相適合。多元的教學目標需要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來達成,單一的教學方法是難以與多元教學目標的實現相適應的。我們倡導探究性學習的方法,但如果將探究泛化,將之用于一切教學情境,那是有悖于有效教學的。
有效的教學方法還應有學生思維的積極參與。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不論采用什么教學方法,都應該有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這種參與應以思維的參與為核心標準。課堂上看似熱鬧非凡,學生個個參與,而學生只是一種形式上的參與,思維活動停留在淺層次上,這樣的參與是低效或無效的,這樣的課堂教學也不會是有效的。反之,有些課堂學生看似沒有太多形式上的參與,但卻是積極地在進行深層的思考,有其思維的參與,這樣的教學卻是高效的。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10
我認為,生物教學反思不僅僅是對教學活動一般性的回顧或重復,更應該是教師置身于整體的生物教學情境中,從社會實踐、情感價值觀層面激發自我意識的覺醒。對新課改下的生物教學反思,我覺得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教學觀念的反思。
以前,教師的教育觀念往往是在非主動條件下形成的,沒有教師的實踐反思,往往只是簡單的重復或照抄,其效果很不理想。因此,教師應進行新課程理念學習,積極對自身的教學觀念進行反思,在深層次上促進教育觀念的更新與轉變,并以此指導教學實踐。
2.教學設計的反思。
在生物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積極反思教學設計與教學實踐是否適合,不斷思考教學目的、教具準備、教學方法等方面的`問題,并積極改進,從而優化教學,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
例如學習“應激性”概念時,我先做一個簡單的小實驗:用黑板擦敲打講臺桌發出聲響,結果學生循聲觀望,這一情景引入后,我分析實驗現象,學生很容易得出應激性概念,“聲響”是刺激,“觀望”是反應,生物對刺激作出反應的現象就是應激性。事實證明,這種教學學生很感興趣,而且能將抽象內容轉化為直觀、形象的東西,比一味灌輸的效果要好得多。
3.教學方法的反思。
第一、班級授課要面向全體學生、要照顧絕大多數同學,課后不僅要對學習成績好的同學輔導,更重要的是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輔導。
第二、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讓他們有充足的動手、動口、動腦的時間,學生的思維才能得到真正的鍛煉,體現出學生的主體角色。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改變那種以講解知識為主的傳授者的角色,努力成為一個善于傾聽學生想法的聆聽者。
第三,教學方式多樣化。恰當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為新時代的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教學平臺,為“一支粉筆,一張嘴,一塊黑板加墨水”的傳統教學模式注入了新鮮的血液。
4.教學過程的反思。
新課標提倡“探究式學習”。體現在加強對學生探究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和應用知識能力的訓練;加強了對學生收集信息能力的要求;知識總量減少并且少而精;增加了生物技術的內容。這種探究式學習模式對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師必須有較高研究能力,有豐富的教學設計方案和知識儲備,能隨時調控學生的學習障礙,對學生的研究成果能作出正確的評價。例如,在分析“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內容時,教材中并沒有指明細菌是如何轉化的,轉化的機制是什么。因此,教師備課時,在指明“該實驗設計的原理,成功的關鍵之處”的基礎上,應設計下列探究問題:R型菌轉化為S型菌,是R型菌使被“殺死”的S型菌復活了,還是被“殺死”的S型菌中存在某種活性物質使得R型菌轉變成S型菌呢?如果是后者,該活性物質又是什么呢?該活性物質又是如何使R型菌轉化為s型菌的呢?教師在備課分析教材時,只有把這些探究問題設計出來,才能做到心中有數,運籌帷幄。
5教學課后的反思。
教學中,我們不僅要注重學生的課堂學習,還要通過課后學生作業獲取教學反饋的信息。我們常常會發現教師在課堂上講解的教學內容和習題,在考試時學生還是做不出,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在于知識的獲得不是學生自己學會的,而是老師教會的,所以我們教會學生學習方法比教給學生知識本身更重要。
總之,教師要努力調整課堂結構,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讓課堂真正成為學生的天地。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11
教師的角色也應改變,即教師應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
。1)教師是學生課堂學習的合作者、與學生共同探究的對話者。傳統的教學模式基本上是教師講、學生聽,F代教育理論認為: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這種統一的實質是交往。教學是一種對話、一種溝通,是合作、共建,是以教促學、互教互學。教師不僅傳授知識,更是與學生一起分享對課程的理解。 改變師生關系,通過交往建立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是新課程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因此教師應放下尊嚴的架子,應從講臺上走下來,應與學生成為朋友,要使學生在與教師的溝通與合作中學習,要使學生在學生與學生間的研討中學習,使他們真正感到學習過程是一種愉悅的感受過程,這種變化的實現其實是很難的。
(2)教師是學生課堂學習和發展的激勵者。要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尊重學生的學習個性,幫助學生實現可持續性發展。
。3)教師是生物課堂育人資源、學習資源的開發者。教師要善于發現、抓住、挖掘課堂中的教育資源,有效地對學生進行學習習慣、探究能力、創新能力、生物實踐能力的培養。
只有教師的角色發生了這些轉換,課堂才會真正成為師生共有的課堂、學生自主學習的主陣地,學生才會真正成為生物課堂的主人。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12
課堂情境創設反思
好的情境引入可以承上啟下、牽引全局,對課堂教學成功與否起著關鍵作用,范文之教學反思:高中生物教學反思。
反思一:多一份實在,少一份形式。
情境的創設在教學中確實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它必須要與教學內容相關,不能搞形式主義。如,人教版高中〈生物〉“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的教學情境創設,教師問:“你見過蛋白質嗎你知道蛋白質有什么作用如果你想合成蛋白質,你認為首先應做哪些方面的工作,以免走彎路”學生列舉了生活中的蛋白質以及蛋白質的作用,關于最后一問,學生答到需要知道構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的種類和數目以及排列順序。過渡:“同學們知道氨基酸嗎氨基酸是如何形成蛋白質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主要內容。”在講完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后,組織學生討論人類研究蛋白質有什么意義前后呼應,并適當進行情感價值觀教育,教學反思《高中生物教學反思》。
這樣情境創設能與教學內容緊密聯系在一起。關鍵是教師提出的`問題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讓學生說出本節課要學習的主要內容,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反思二:多一份創意,少一份隨意
情境創設來源于現實生活,但需要高度濃縮和提煉,克服創設的隨意性,必要時可以適當進行加工處理,更能符合課堂教學實際需要,實現教學目標。如“細胞分化”的教學,以德國某體操運動員和她白血病兒子的真實故事導入。教師問:“關于白血病,你了解多少正常人體內的白細胞是如何產生的”通過對此問題的討論,讓學生歸納出細胞分化的概念。教師問:“剛才我們討論了正常的白細胞產生,患者體內異常的白細胞即癌細胞是怎樣產生的”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教材并組織學生討論相關內容,如癌細胞的產生、致癌因素、癌細胞的特征以及預防癌癥的措施。
過渡:“對于患者目前有哪些治療方案 ”學生答到:“化療和放療以及移植造血干細胞!苯處焼枺骸胺呕煼桨赣惺裁慈毕荨苯M織學生討論。過渡:“在藥物方面,科學家試圖尋找副作用小的一些抗癌藥物如紫杉醇!辈⑻峁┳仙即嫉馁Y料,教師問“如何大量繁殖紅豆衫滿足紫杉醇的用藥需求”此問的意圖引出植物克隆,并落實植物細胞的全能性。過渡:“剛才同學提出第二個方案移植造血干細胞。什么是干細胞,體內除了干細胞以外,還有其他的干細胞嗎”播放干細胞視頻,組織學生畫概念圖歸納干細胞類型。再現情境:醫生希望給該運動員的兒子移植造血干細胞,但配型失敗了。在這種情況下,還有什么方法可以獲得治療患者所需的造血干細胞組織學生討論方案。此問的意圖引出動物克隆,并落實動物細胞的全能性。
教師總結:
“剛才討論了治療白血病的一些方案,但有些方案受到多種因素的限制無法實現,所以現在還有許多患者處在生死邊緣,我們應該為他們做些什么”組織學生討論,并適時激發學生對患者感同身受的真摯情感。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13
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再認識、再思考,并以此來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教學反思一直以來是教師提高個人業務水平的一種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視之,F在很多教師會從自己的教育實踐中來反觀自己的得失,通過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來提高教學反思的質量。我結合教學實踐,就高中生物教學反思的教學體會與各位同仁探討。
1.教學過程的反思
新課標提倡"探究式學習"。體現在加強對學生探究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和應用知識能力的訓練;加強了對學生收集信息能力的要求;知識總量減少并且少而精;增加了生物技術的內容。這種探究式學習模式對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師必須有較高研究能力,有豐富的教學設計方案和知識儲備,能隨時調控學生的學習障礙,對學生的研究成果能作出正確的評價。例如,在分析"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內容時,教材中并沒有指明細菌是如何轉化的,轉化的機制是什么。因此,教師備課時,在指明"該實驗設計的原理,成功的關鍵之處"的基礎上,應設計下列探究問題:R型菌轉化為S型菌,是R型菌使被"殺死"的S型菌復活了,還是被"殺死"的S型菌中存在某種活性物質使得R型菌轉變成S型菌呢?如果是后者,該活性物質又是什么呢?該活性物質又是如何使R型菌轉化為S型菌的呢?教師在備課分析教材時,只有把這些探究問題設計出來,才能做到心中有數,運籌帷幄。
2.反思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
課堂內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教學手段,特別是應用多媒體教學時,教師應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巧設情境,讓學生聽聲情并茂的錄音,看栩栩如生的畫面,欣賞品味形象化的詞句,通過聲情并茂、動靜結合、情景交融和感官刺激,使學生如身臨其境,產生鼓舞人心的效果,從而激發起學生學習的愿望和興趣,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使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例如神經興奮的傳導,神經沖動以電流的形式傳導,雖然電流是真實存在的(生物電),但它卻看不見、摸不著,學生是觀察不到的。如果靠學生自己去想象,難度是較大的,而借助多媒體課件用電影的形式展現,變抽象為直觀、形象,從而有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神經沖動的傳導"這一知識點,突破本節的難點和重點。
3.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教師對學生的相信是一種巨大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這樣忠告我們:"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饑笑中有愛迪生。"作為老師,應該相信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個學生都具備成功的潛能,而教師的作用,就要喚醒學生的自信對"學生問題意識"的反思,古語云:"學起于思,思起于疑"。"小疑則小進,大疑而大進"。可見"質疑"的重要性,在生物教學中,它更是培養學生洞察能力,啟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起點,比如剛剛高一學生學習的呼吸作用知識,本部分知識與每個人的實際都很接近,也有很多問題值得思考,但目前我們學生的問題意識卻非常薄弱,學生課堂發現和提出問題的積極性隨著年級的升高,變得越來越低,這種現象確實值得我們深思。學生問題意識薄弱的具體表現:(1)不敢或不愿提出問題。好奇心人皆有之,但由于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學生雖有一定的問題意識,但怕所提問題太簡單或與課堂教學聯系不大,被老師和同學認為知識淺薄,怕打斷老師的教學思路和計劃,被老師拒絕,所以學生的問題意識沒有表現出來,是潛在的狀態。對于教師來說,就是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使其發揮作用。(2)不能提出問題或不善于提出問題由于受傳統教與學思想的影響,學生長期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地位造成學生不善于思考,思維惰性大,問題意識淡漠或沒有,不能或不善于提出問題。針對以上情況制定其策略:(1)溝通師生感情,營造平等、民主的教學氛圍。(2)滲透事例教育,認識"問題"意識。(3)創設問題情況,激發提問興趣。(4)開展評比活動,激發提問興趣。(5)強化活動課程,促進自主學習。
4.實行探究式教學
新標準倡導探究性學習,這樣可以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過程,逐步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科學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批判性思維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等等。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教師應該加強探究式教學,選擇學生感興趣的、愿意探究的問題材料作為新課題,精心組織課堂教學內容,以圖片、文本文件為載體,以教師引導、學生講解、自主討論和辯論等為主要學習方式,暢通課堂內師生、生生、生本的信息交流渠道。教師充當指導者、協調者的導師角色,適當控制學習探究內容的廣度和深度,引導學生創新思維。通過學生對外界繁雜信息的獲取、處理、交流過程,加深學生對所學習的生物科學技術可能應用價值的理解,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們互相幫助,激發學生的學習需求,活躍課堂氣氛。
5.合理安排,有的放矢
課堂時間有限,不可能安排太多的自學時間,所以應該合理安排,選擇有利于點撥的內容自學。每節教材的前言和對某些現象或過程的描述由教師講解較好,并適當增刪內容,力求做到生動,富有吸引力,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并起到對自學內容的引導作用。而對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等,一般由學生獨立閱讀,自己得出準確答案。對于重點的知識,難點或理論聯系實際的問題,盡量啟發學生獨立思考解決,以達到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目的。例如"人和動物體內三大營養物質的代謝"一課,重點知識是糖類,脂類和蛋白質的代謝,及三大代謝和人體健康的關系。教學中,"糖類,脂類和蛋白質的代謝"涉及很多生物化學知識,比較抽象,主要由教師講解,而"三大代謝和人體健康的關系"由學生自學,要求學生先閱讀課本,列出各種疾病,然后小組討論,用剛學過的知識去解釋,并提出預防措施。如為什么空腹喝牛奶不好,長期素食好不好,糖尿病人如何減肥等等。這樣經過學生的閱讀討論,既解決了重點問題,又突破了"糖類,脂類和蛋白質的代謝的.過程"這一難點,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1、重感悟,輕分析。
“生物”姓“語”,“語”就是語言,學好語言,最重要的途徑就是品味和感悟。對課文中的精妙的語言,如果教師分析過多,勢必限制了學生的思考空間,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學生在閱讀中去品味、去感悟。比如教學《中國的!窌r,我將重點放在學生的感悟上,讓學生通過知識遷移,聯想到所學的有關別牛的精神和我們人進行對比,盡量把時間留給學生。
2、重精神,輕應用。
生物是鑒賞的,也是人文的:生物課堂教學也應以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為宗旨,以奠定學生的正確價值取向為根本。適量地進行專題訓練與輔導是不可少的,但不能僅僅以考試為中心,以分數為準繩來進行生物教學,更要重視學生人文素養的提高。比如在教學《提醒幸福》時,我在完成了字、詞、句的重點教學后,然后又進行了拓展,給學生補充了《我的五樣》,讓學生從不同的文章中去領會作者。學會欣賞和感悟。
另外,課堂教學不能僅限于課本文本內容的講解,應重視知識的相關拓展和遷移訓練,尤其是生物學科的學習。
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作為新教師,我覺得聽課非常重要,有助于教師取長補短,聽其他老師的課給了我受用不盡的知識和財富,其中感受最深的一點就是聽課讓我通過認識他人,審視自己,得到了改變和提高。
學生是教學的對象,學生就像工廠加工的產品,學生的學習質量決定了一個教師教學行為的成敗,體現了一個學校的優劣。學生才是教學工作的生命線。針對生物學科,有不少學生的學習觀念仍未改變,認為聽與不聽一個樣,考試即使考不了高分但也不會比別人差多少,帶著興趣學的學生并不多,學習觀念的落后與偏頗導致學生閱讀量太少,知識面太窄,基礎知識相當匱乏,出現許多錯別字、錯用詞語現象,一遇到仿寫句子等題就束手無策,作文寫作立意不新穎,主題不突出,內容太膚淺,有的學生學習態度不端正。作為老師應負一定的責任,要教給學生學習方法,要改變學生的學習觀念和態度,另外,更重要的是要提高自身的修養和專業水準以及教學藝術,先把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起來。
總之,教學問題多多,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全面提高學生的生物素養,提高自身的教學藝術水平,針對不同的學生因材施教,都需要在教學中不斷探索,不斷認識,及時總結反思,再到實踐中去完善提高。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14
彈指間時光流逝,我又送走了一屆畢業剩;厥走^去一年的教學,有喜有憂,有可取之處,亦有不足的地方。
我所教的班級有150,也有平行班152。針對各班學生的特點,我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自認為在以下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一研究課標考綱,分析高考趨勢,把握高考動態
20xx是新課程高考。研究新課程標準及湖南省命題思路十分重要。在復習中我以新課標為依據,集中精力,重點突破核心和主干知識。這樣,在復習中就具有里很強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二緊扣教材,夯實基礎,全面培養學生潛力
高三的課堂教學既要源于教材,又要對教材資料進行調整拓展和深化。從往年的高考看,不管試題怎樣變化,但考查的資料仍是書中基礎知識。因此,在教學中我要求學生以教材為依據,抓住教材知識的主線,對知識進行梳理和歸類。對教輔資料則以合理應用,并再三強調學生不可陷入資料的提海而不顧教材的'復習。
三改革課堂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高三復習能夠說是一個枯燥無味的過程。如果按照以往“滿堂灌”的教學方法,學生可能走兩個極端:一心走入高校大門而刻苦學習以苦為樂的學生;對前途感到迷茫對課堂教學感到厭煩而自暴自棄的學生。這樣的教學方法是不受學生歡迎的。因此,我在教學中采取多種教學方法來活躍課堂氣氛,給學生充分的發揮空間。
四透過專題復習,培養了學生學科內綜合潛力
專題教學是培養學生學科內綜合潛力行之有效的方法。針對各班學生基礎不同的特點,我主要進行了以下專題訓練:選取題專題。選取題是平行班學生得分的關鍵,進行這項訓練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得分效率。圖表曲線專題。圖表曲線考查學生圖文轉換潛力,是學生的弱項。遺傳變異專題。遺傳變異既是高考的重點,也是高考的難點,更是學生的難點。實驗專題。包括實驗題型的歸納講解和生物學實驗設計的講解和分析及題型訓練。
五調整學生復習心態,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
高考是實力加心態加機遇的一次綜合大演練。具備健康向上勇于進取自信自強的用心心態是搞好復習的重要保證,也是高考成功的關鍵。高三學生面臨巨大的升學壓力和竟爭壓力,心理極其脆弱。如果教師處理不當,會對復習帶來不利影響。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及時發現學生的優點,給予及時的表揚和肯定。要給學生更多的關愛和耐心,不能因為一次考試失誤就打擊漫罵。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15
摘要:新課改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變“要學生學”為“學生要學”,其核心就是要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中來。在教學過程中引入情景劇,是學生能夠運用,且樂于運用的一種寓教于樂的教學方式,它為學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臺,活躍了課堂氛圍,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由被動地接受知識向主動探究進行轉變。
關鍵詞:高中生物;情景劇;綜合素質
情景劇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可以讓學生很好地掌握與之相關的學科知識,同時對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究精神,創新意識和合作協調能力等都有很大的幫助,對其今后的學習和生活都有積極意義。那么如何在生物教學過程中合理的應用情景劇呢?筆者結合自己的嘗試,跟大家進行簡單的探討。
一、情景劇的應用
情景劇的應用不能流于形式,僅僅停留在活躍課堂氣氛的層面上,教師一定要認真鉆研教材,把握教學核心目標,關注社會流行事物,選擇合適的切入點,對兩者進行巧妙的結合,這是情景劇應用的首要原則。案例一“細胞器”教學中,課本中展示了各種細胞器的模式圖以及動物細胞、植物細胞的亞顯微結構模式圖。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我都是讓學生仔細觀察圖文和閱讀內容,然后總結各種細胞器在細胞中的分布位置、形態結構和功能,這些內容相對來說學生比較容易理解,但是對于細胞器之間的分工合作,協調配合來完成細胞的生命活動的知識,學生不易理解,針對此問題,我設計了以下的情景劇。情景。骸拔易钪匾眲≈薪巧1位學生扮演細胞,8位學生扮演八種細胞器道具準備:8種細胞器的模型(可以自制或者從實驗室借)劇情簡介:模仿馬季創作的相聲《五官爭功》,8位學生借助模型,分別進行自我介紹和互相吹捧、擠兌,證明其在細胞中是最重要的。學生通過生動夸張的演繹把細胞器的形態結構和功能等抽象的內容,變得直觀有趣,從學生課堂練習的完成情況,可以看出他們在歡聲笑語中輕松掌握了本節課的重點知識之一,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同時學生能比較容易的理解本節課的難點知識,細胞器之間是緊密聯系,協調一致的,最終對學生理解結構和功能相適應,部分與整體統一的生物學基本觀點有很大的幫助。
二、情景劇的劇情一定要通俗易懂
情景劇的劇情一定要通俗易懂,方便學生的表演和理解,情景劇的時間不宜過長,不能出現只追求娛樂效果而忽視教學任務的現象,避免學生只是看熱鬧,要注重引導學生關注表演結束之后的探究,在激發學生興趣的同時,升華了情景劇教學的內涵。案例二“生命活動的能量‘通貨’—ATP”,課本的介紹比較簡單,但是本節內容比較抽象,對學習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重要作用,所以值得我們重視。經過認真分析教材內容與課程標準,對于本節內容,我構建以下的情景劇進行授課,教學效果比較明顯。情景。骸吧唐方粨Q”劇中角色:商家1位、買家3位。道具準備:礦泉水,面包,書本,筆等,信用卡(教師準備),支票(可以用網上圖片打。,鈔票(學生準備)劇情簡介:學校小店剛開業,3位同學在買東西時分別拿出信用卡,支票,鈔票來進行交易,只有用鈔票的同學順利地完成了交易。精彩的表演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簡單的劇情讓學生很容易得出鈔票是商品交換中的'流通貨幣,再對比生物體內的能量交換,不難發現糖類,脂肪、蛋白質等物質相當于支票,信用卡等,雖然蘊含大量的能量,但是不能被直接利用,ATP儲存的能量相對來說少,但能被直接利用,也就是說ATP在能量交換中充當了商品交換中的鈔票,是生命活動的能量“通貨”,這樣使學生在歡聲笑語中,輕松理解了本節課的重點知識之一ATP在能量代謝中的作用,并激發學生們繼續研究ATP為什么可以充當鈔票,即ATP的結構的學習興趣。在接下來的教學過程中,我們還可以根據此劇情進一步展開,鈔票會隨著每天的花銷而減少,人們就會從支票,信用卡中獲得補充,生物體要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也會將糖類,脂肪等有機物分解,釋放出的能量被用來合成ATP,這個過程是通過ATP與ADP的相互轉化來實現,再結合多媒體動畫的展示,學生就會比較容易的理解本節課的重點知識之二ATP與ADP的相互轉化,很好地解決了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從上面兩個案例不難看出,在生物教學過程中合理的使用情景劇,不僅可以讓枯燥的課本知識變得生動形象,活躍了課堂氛圍,提高了學生對生物課堂的興趣,同時提供一個讓學生展示自我的舞臺,有利于發掘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那么在生物教學中如何應用情景劇,又有哪些需要我們注意的問題呢?我通過多次情景劇教學的嘗試,有以下幾點反思。首先,對表演的學生而言,雖然他們缺乏相應的表演能力,但是他們卻有著豐富的想象力、創造力及表現欲望,所以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大膽的嘗試。教師在編寫劇本的過程中,應該多采納學生的合理建議,以激發學生參與情景劇創作的熱情,在表演過程中,學生難免會有表演失誤的時候,此時教師要給予肯定和鼓勵,避免其產生負面情緒,影響接下來的課堂學習。其次,對觀看的學生而言,他們的學習熱情一定會被激發出來,對于一些不喜歡生物學科的學生,課上的注意力也會變得集中,教師應在表演結束后,及時對他們進行引導,讓他們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同時學生一旦活躍起來,課堂秩序就有可能失控,所以教師一定要時刻關注觀看者的動態,把握住課堂的脈絡。再次,對教師而言,通過情景劇的創作,師生間的交流變得頻繁,教師對學生知識的掌握情況將有清晰的了解,對今后的教學有了明確的方向,同時教師對當代中學生的內心世界會有更深的認識,所以教師在每次的情景劇創作中,應該讓不同的學生參與進來,將對全班的生物教學工作起到很大的幫助。
綜上所述,情景劇教學模式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體現了新課程改革提倡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發現、交流合作的思想,但是情景劇教學只是一種輔助的教學手段,不能喧賓奪主,一定要合理地進行應用。
參考文獻:
[1]吳曉麗.情景劇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實施的案例與反思[J].中學生物學,20xx(5).
[2]廖仲樂.歷史情景劇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與思考[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xx(4).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06-12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06-02
高中生物的教學反思06-26
[精選]高中生物教學反思07-04
【薦】高中生物教學反思06-13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薦】06-13
【熱】高中生物教學反思06-13
【精】高中生物教學反思06-13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推薦】06-13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熱門】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