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學反思(通用25篇)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那么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中地理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高中地理教學反思 1
施新課程標準,要求課程的設置,課堂的教學必須立足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傳統的地理教學偏重地理知識的傳授而忽視學生的地理學習過程。這就要求我們及時變革傳統的 “ 知識本位 ” 、 “ 學科中心 ” 的地理教學,努力創設貼近現實生活,切合學生實際,注重人文關懷的全新地理教學。在教學中著眼于提高學習興趣,培養創新思維。 通過使用新教材本人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反思。
一、對高中地理必修(一)的認知
湘教版的這套新教材,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較舊教材而言,做到了文字更簡潔、生動,圖文并茂,呈現形式活潑多樣。與以往的教科書比較,新課程的名詞、概念出現得少了,結論性的敘述少了, “ 讀圖思考 ”“ 活動 ”“ 閱讀 ” 和 “ 案例 ” 等問題探究的形式多了。文字篇幅明顯減少,圖幅數量增多,甚至許多地方采用以圖代文,使圖像成為課文的有機組成部分。新課程在設計上明顯增強了對學生的啟發性,更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盡力利用各種課程資源,突顯新課程理念。在教材的展現方面,刻意營造良好的學習情景,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和創新精神。
二、 轉變自己的角色
新課程不僅要求教師的觀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師的角色要轉變,教師再也不能把知識傳授作為自己的主要任務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檢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上,而應成為學生學習的`激發者、引導者、組織者和合作者。為此,我在課堂教學中很注意創設民主、平等、自由、和諧的教學氣氛,形成一個無拘無束的思維空間,讓學生處于一種輕松愉快的 心理 狀態,來積極思維與想象。
三、 學會欣賞學生、賞識學生 “ 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 ” 是新課程的核 心理 念。
為了實現這一理念,教師在尊重學生的同時,還要學會贊賞每一位學生:
1 、贊賞每一位學生的獨特性、興趣、愛好、專長;
2 、贊賞每一位學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極其微小的成績;
3 、尤其要注意贊賞那些智力一般,成績一般,性格內向,膽怯的學生。這樣做,會有不少驚喜的發現。我們老師不要吝嗇你的表場,學生的心靈是純潔透明的,天真爛漫的,十分在乎老師那本來就不多的表揚,而傷心于老師的批評與指責。我們要學會欣賞學生、賞識學生、努力作學生智能的催化劑。
四、注重培養學生研究有關地理問題的能力
培養學生運用地圖、照片、統計圖表、統計數據以及進行各種社會調查,課外觀察所得到的資料來進行分析、綜合、推理、判斷,進而闡明和研究有關地理問題的能力。
高中地理教學反思 2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交給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去獲得新的知識是教學的最高的技巧所在!逼鋵嵾@里所說的最高技巧就是老師要善于“點化”舊知識,從而啟發學生對舊知識進行演繹、歸納、分析,從而獲得新知識。孔子所說的“溫故而知新”說的也是這個道理。
今天上午我在講到歐洲西部的時候,我就問了我們上一節西亞講到的一個知識點---被西方人稱為海上生命線是哪個海峽?這時我發現好多學生都在那里翻書,這時我就稍微的給大家做了一點提示,學生異口同聲的回答:“霍爾木茲海峽”。通過這一個問題我發現下面的學生的聽課情趣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學生主動舉手回答問題的人多了。
中午吃過飯在休息的時候,我就在想下午第一節課學生的聽課情趣一定不是太高,我能用什么辦法調動學生主動參與課堂的興趣呢?這時我就想起了上午我用的一方法-----提問以前學過的知識,這樣可以激發學生課堂參與的積極性。下午在二班上課的時候,我就設計了一個小的活動,讓學生上黑板上寫我們上一節學的西亞地區的石油運輸路線,不會寫的可以有三次求助的機會,這時下面的好多學生都舉手了,沒有記住的也馬上翻書去看。這時我隨意的`叫了三個學生上黑板寫,由于石油運輸路線是一個難點,都是一些海洋、海峽,寫起來有一定的難度,上來的這幾個學生沒寫幾個就不會寫了,這時我就說你可以求助下面的學生,這時下面的學生幾乎都把手舉起來了,有的甚至都站來起來,還大聲的喊:“老師我去”。
這時我看見下面學生已經完全被我調動起來了,也該到收場的時候了。
“同學們來我們共同看一下,看這三個同學寫的還有哪些地方需要補充”。最后我又對這幾個學生進行了表揚。雖然這是一個小小的課堂活動,但是卻把整個班級參與課堂的興趣完全的調動起來了,這節課上下來使我感覺到無比的輕松。點化舊知識,容易勾引起學生回憶的思考,啟動了他們的大腦,只要一提及這些舊知識,學生就一觸即發,十分的興奮,這種興奮又調動了學生對本節課的興趣,使他們在課堂上中不知不覺中進入角色。
高中地理教學反思 3
地理新課程用圖文并茂的資料,形象直觀的圖表、生動有趣的閱讀材料,貼進學生生活的課堂活動,創設了充滿時代氣息的地理教學情境。面對這樣的教材,教師該如何使用?又該怎樣上課?怎樣發揮教師的作用?怎樣挖掘學生的潛能?……需要地理教師冷靜、積極地不斷反思,才能適應新課程下的地理教學。
一、反思自己是否已經轉變了角色
新課程不僅要求教師的觀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師的角色要轉變,教師再也不能把知識傳授作為自己的主要任務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檢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上,而應成為學生學習的激發者、引導者、各種能力和積極個性的培養者,把教學的重心放在如何促進學生的“學”上,從而真正實現教是為了不教。為此,課改后我在課堂教學中很注意創設民主、平等、自由、和諧的教學氣氛,形成一個無拘無束的思維空間,讓學生處于一種輕松愉快的心理狀態,來積極思維與想象。如:每節課的開始,我總是對學生說:“這節課,讓我們來共同研究,一起探討有關某某問題!倍n改前我們經常說:“這節課講授或今天上第幾章第幾節……”,讓人總感到有點居高臨下,我教你們跟我學的味道,所以學生上課就是聽講,老師就是一個勁的滿堂灌。課改后上課期間,我適當允許學生隨時舉手提出問題,碰出思想的火花;課堂提問也多說些:“你說呢?”“你認為呢?”“你的觀點呢?”“你的看法呢?”“還有其他不同的想法嗎?” “再想想看?”等鼓勵學生自由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對學生回答問題的評價也經常以“很好!”“太棒了!” “很有新意!” “你真會動腦筋!”等語氣來及時贊揚鼓勵。這樣做,有時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記得有一次上課時,一位男同學突然舉手問:“老師,你說海拔越高,氣溫就會越低,可我想,喜馬拉雅山的海拔那么高,應該比別的地方離太陽更近,氣溫怎么會低呢?”氣候一章剛剛講完,這個學生卻在幾天后提出疑問,說明他上課時認真聽、認真學,也認真想了,可總是解不開。在書上是肯定找不出答案的。我想了一下,用最淺顯易懂的話解答了這個問題,并當眾表揚他愛動腦筋,敢于提問。這件事提醒了我,書本沒有講到的知識,可能有的學生會去想,也可能有的學生心存疑問,苦苦思索又覺與書本無關,就算了。我很快在別的班級上課時舉出這個事例,并鼓勵同學們質疑問難。
二、反思自己是否已經學會欣賞學生、賞識學生
“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為了實現這一理念,教師在尊重學生的同時,還要學會贊賞每一位學生:
1、贊賞每一位學生的獨特性、興趣、愛好、專長;
2、贊賞每一位學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極其微小的成績;
3、尤其要注意贊賞那些智力一般,成績一般,性格內向,膽怯的學生。這樣做,會有不少驚喜的發現。
比如:班級有個女同學,平時性格內向,膽小,從來不舉手發言,每當我眼睛注視她時,她就低下頭,生怕我提名,常鎖著眉頭。有次我試著讓她回答問題,可她說話時聲音很小,鄰座都聽不清。課后我在想,這樣的孩子今后怎么去適應社會……。一天上課時,同學們都在繪制降水柱狀圖,我輕輕地走過去,看見她的圖畫得挺不錯,就笑著說:"你的降水柱狀圖畫的真好!"然后舉起她的圖向全班同學展示,夸她的圖畫的準確、美觀。她的眼睛立刻露出喜悅的.神色。幾天后,她主動舉手發言了,并且聲音響亮,我又表揚了她。一種莫名的欣慰涌上我的心頭。原來她不僅性格內向,還缺乏自信。及時賞識她的各種變化,從此以后她有了明顯改變,每次課后遇見我,總是一張燦爛的笑臉。還甜甜地叫一聲“老師好!”這樣的例子,我還可以舉出一些,這使我感悟到:我們老師不要吝嗇你的表場,學生的心靈是純潔透明的,天真爛漫的,十分在乎老師那本來就不多的表揚,而傷心于老師的批評與指責。我們要學會欣賞學生、賞識學生、努力作學生智能的催化劑。
三、反思自己是否已經教會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
傳統的地理教學中學生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依賴性很強,這就需要教師教會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讓學生能夠在自主學習中獲得知識,體驗到自主學習的樂趣,有一定成就感,激發學習的興趣。例如:在學習長江時,我在課前布置學生預習,并根據學生的意愿進行分工備課,然后在課堂上讓學生來當老師,可以提問,可以補充,可以自由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很高,都做了充分準備,這從上課的情景就可看出。尤其是我的地理科代表同學,“老師”當的有模有樣,他把長江水系圖畫在黑板上,邊指圖邊講,還畫出長江流域一些大水電站的位置,并且編出順口溜,形象、好記。真是出人意料!臺下的同學也紛紛舉手發言,班級反應強烈。我故意坐在學生中間,如果覺得某個問題答案不確切或占時間太多,不必重復回答,就舉手站起來發言,以質疑的形式引入下一個話題。最初學生看我舉手要求發言都笑了起來,但很快就接納了我這位“老同學”。我以合作者的身份上完了這節課,每個問題同學們都完成的很好。還有不少同學躍躍欲試,紛紛要求“黃河”一節還由他們自己上,真是“課已逝,趣尤存”。我又感悟到:學生需要的不只是我們被動的輔導,他們還需要什么?學生的本性向善,天生就有一種有所作為,被人賞識的需要,他們需要自我實現,自我尊重;需要得到我們的支持;需要有對其他同學的生活產生影響的機會;需要做有趣并且有挑戰性的事情……
四、反思自己是否已經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在地理教學中培養創新意識,具有獨特的優勢。地理亦文亦理,涉及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多方面的知識,更能激起學生質疑,想象和創造的欲望。因此,只要努力用科學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就不僅能發展學生的地理才能,而且能養成學生勇于創新的品格。
記得前些時上“我們需要潔凈的空氣”一課時,我不僅僅局限于教材,而是讓學生結合身邊發生的一些現象思考,我們為什么需要潔凈的空氣?現在我市尤其是大街上空氣如何?你有什么感受?我們能有什么好的建議來改變這一現狀?經過一番熱烈地討論,“高招”出來了:大家一致認為應該使用無鉛汽油,并大力提倡騎自行車,盡量少用汽車和摩托車來減少空氣的污染;有的同學建議最好騎電動自行車,速度快,又沒有污染;有的同學說國外對汽車尾氣的排放都實行歐11標準,發達國家實行的是歐1標準,現在我國大城市北京、上海已實行歐11標準,假如超過這個標準就不準使用汽車,我們長春也應該執行這個標準;有的同學建議應該在汽車尾氣排放管上面安裝個過濾器,把有害物質都過濾掉……,學生的建議頗有創造性、這讓我感到教師作為學生唯一知識源的地位已被動搖了。
這一課還有一個課堂活動題,內容是這樣的:有人想買新房子,有兩處地方可以選擇:一處空氣清新,環境優美,但是房價稍貴些;另一處雖然房價便宜些,但是離工廠區比較近,空氣質量差一些。選擇哪一處呢?不用說,教材的本意,是選價格稍貴但環境好的房子買。經過這課內容的學習、討論,大家應該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一經提問,許多學生大聲嚷嚷,應該選價格貴但環境好的房子,并紛紛說出理由:如果選價格便宜點的房子,雖然一時省了錢,可環境不好、有污染,人的心情也受到影響,以后生病,不知要花多少錢!說的很有道理。我相信就是成人一般也都會這樣考慮。這時,有一位同學站起來說:“我選價格便宜點的房子。”班上立刻有同學笑起來。我沒有馬上否定他的選擇,而是說:“談談你的想法,好嗎?”他說:“我選便宜點的房子,是因為這樣可以把省下來的錢買一些樹苗,種在周圍,這樣樹木可以凈化空氣,就能夠改造這個地區的環境!罢媸且粋環保主義者!多有新意多有創意!”我當即豎起大拇指說:“太棒了!這位同學的想法真高尚!”究竟哪一個答案最好?我真為自己唯書為上的思維定勢汗顏。我再次感悟:我們在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鼓勵學生自信敢為的同時,更要培養學生科學的環境觀、資源觀、人口觀和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以上反思似乎都是成功的例子。其實,每當空閑之時我還在反思:一些學生在上堂課的表現,思緒是否還游離在課堂之外?為什么個別學生上課時表情冷漠,眼神空洞,甚至上課經常不帶書?曾試著和他課后交談以示關愛,于是曾經,他聽課認真,不再干擾課堂,而一段時間后又恢復原樣……或許是因為沒有及時賞識他的各種變化?還是因為沒有滿足他的基本需求?差生轉化還有哪些好對策?我在思索,我在反思……
高中地理教學反思 4
回首本學期的工作,首先應感謝領導的信任,感謝教研組長的幫助和支持。下面,結合地理教學的實踐,談談地理課堂教學的幾點思考。
1.對教學觀念的反思
教學觀念是教師教學行為的理論支點,對教學有重要影響。長期以來,教師的教學的新觀念往往是在被動條件下形成的,沒有教師主體的自我實踐反思意識和能力的增強,其效果是很不理想的。因此,在目前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應進行新課程理念的系統學習,積極對自身的教學觀念進行反思,在較深層次上促進教育觀念的更新與轉變,并以此指導教學實踐。目前的課堂教學中我們應該樹立讓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善于合作、勇于創新的教學理念。如臺風對這一部分的教學,采用傳統展示錄象,分析臺風的成因、危害、防御從知識掌握方向也可以達到目標。對培養學習自主學習能力意識方向、合作交流表達等能力則較欠缺。我們采用研究性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方法,以整體設計的課程理念進行開放教學和延伸教學嘗試,先讓學生觀看或回顧臺風災害,然后鼓勵學生提出他們感興趣的學習問題,再引導他們充分利用教材、圖書、互聯網等多種渠道的自主探究,形成獨特見解,并將自己的認識與觀點進行整理后,大膽地與同學進行交流與分享,最終使自己建構起對臺風的全面認知。
2.對教學設計的反思
在實踐教學時,有時會發覺教學過程與預期的設計有較大差異,原因在于設計教學時忽視了對教學設計的實踐反思,因而也就難以使教學設計在實際應用時發揮出我們所預想的作用。因此,教師應積極反思教學設計與教學實踐是否合適,及時看到實踐過程中出現的誤差,不斷探求教學目的、教學工具、教學方法等方面的問題,積極改進,從而優化教學,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
《農業的區位選擇》一節內容理論性較強,需要運用事例幫助學生理解。有些事例離學生生活太遠,學生理解不深刻。在第二次教學時我用了下列本地農業生產案例材料引導學生分析農業區位的影響因素。學習的效果比原來好些。
在復習地中海氣候的形成原因時,在第一個班教學時,我讓學生把氣壓帶風帶圖畫在左邊,世界輪廓圖在右邊,可是學生理解的不是很好。在第二個班時我調整了教學設計,我讓學生把氣壓帶和風帶畫在世界輪廓圖上,這樣的調整更利于學生的理解。
3.對教學過程的反思
教師的反思大多是針對教學過程進行的,我們要對教學中重難點的.處理、學生的主體地位是否得到確立、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是否提高等情況進行反思,然后再回到實踐中去探索,使教學與研究能力得到提高。地球運動地理意義二是高中地理教學中的難點。知識往往講過多遍,學生仍然不明白,處于一種好象聽明白了,但做題又是稀里糊涂了。去年我校把多媒體設備引入課堂,上課時運用多媒體課件,教學效果比原來教師拿一個地球儀在黑板前演示大有改變,但仍不是十分理想.對此我們進行改革,在觀看多媒體課件基礎上采用學生分組討論活動的方法。讓學生親自動手擺弄,操縱教師所提供的特定的實物材料,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創造力去尋找、體驗活動中得到的概念,獲得事物的感性認識;教師在學生經過探索、獲得經歷的基礎上,組織學生討論、交流,從而實現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從課后的練習來看這樣做的效果比以前有較大的提高
4.對教學反饋的反思
教學中,我們不僅要注意觀察課堂上學生的學習行為,還要通過學生作業獲取教學反饋的信息,在信息反饋中對學生知識的掌握、能力的發展,學習中的情感體驗等獲取全方位的體察。我們常常會發現教師在課堂上講解的教學內容和習題,在考試時學生還是有許多困惑,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在于知識不是教會的而是學會的,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比教給學生知識本身更重要。因此在講解練習時往往不是要求學生講出答案,而是學生要求把他的思維的過程講出來。一方面可確定是否真的已學會,另一方面也可培養思維能力。講例題時尤其是高考題要:分析出題能力要求,如何從題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解題的思維過程,以及相關的知識鏈接等方面的內容。通過例題分析讓學生明白在學習中如何去掌握課本主干知識,關注自己解題能力的培養,而不是一味的只知道做題。在高三后階段試題講評時要做到,側重錯誤原因的講評分析。教師應引導學生總結失分的原因,是知識欠缺(如答不出或答錯),還是能力欠缺(如分析不透或表述不清);是審題失誤(未看清題意和答題要求),還是技術性失分(如錯別字或筆誤等)。通過錯誤原因分析使學生明確自己的主要缺陷和今后的努力方向。側重地理能力的講評分析。地理教學最后階段應由重視基礎知識轉移到綜合能力訓練上來。對試卷內容的分析也就不能僅僅停留在知識點上,要從地理學科的能力角度進行試題分析,對于學生能力結構的欠缺點加以重點分析和指導。③側重解題技巧的講評分析。在試卷講評時,不僅讓學生掌握基礎知識,而且應重視學習能力、解題能力的培養,重視解題技巧的指導。
高中地理教學反思 5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新的課程改革也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研究性學習作為新的教育理念,已成為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和教學策略滲透于教育教學中,對當前教育的發展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高中地理是中學階段十分重要的學科,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探索性地開展研究性學習,是高中地理教學的需要,也是地理教師所面臨的重要課題。
一、地理教師在地理研究性學習中的主角
地理學科資料十分豐富,且貼近人們生活,所以,在地理學科中開展研究性學習是十分容易的。例如,環境污染、資源開發與保護、交通發展等都是學生感興趣、社會所關注的重要話題。但要開展研究性學習,學生需要做很多的準備工作及課外輔助工作。所以,教師就要在其中發揮應有的作用。首先,教師要做好設計者。研究性學習是學生自我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探索過程,讓學生在研究問題中體驗科學研究的過程,從而培養創新能力,并不要求學生必須發現什么,創造什么。在研究性學習中,學生是主體,教師要在此前提下,采取多種手段,根據地理教材的資料,科學設計問題,激發學生研究學習的興趣;教師要設計有利于學生研究的情境,讓學生真正參與到研究學習中。其次,教師要做好組織者。在高中地理研究性學習中,形式能夠是多種多樣的,獲得研究資料、資源的途徑也是多方位的,能夠在網上查找搜索,能夠設計調研問卷,能夠開展課外調查研究……這些都需要教師的精心組織和安排。所以,在地理研究性學習中,教師要做好組織者,使學生經過研究性學習能夠真正學到知識,提高水平,鍛煉能力。
二、高中地理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的方法和途徑
1.在教學中適當滲透專題研究單元
在不影響地理學科知識的系統性和邏輯性的基礎上,課堂教學中能夠滲透一些和教材資料有關的專題研究活動,這是當前在高中地理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比較常見的一種形式,在選題方面能夠從以下幾方面去研究:
(1)根據教材資料確定研究課題教材中闡述了部分基本原理和概念,但有些深層次的知識并未引申闡述,教師能夠引導學生把這部分未引申的知識設計成研究課題進行探究。然后學生根據課題進行調查、研究,探究出這些深層次知識,乃至生發出自己的觀點。教師要注意課題的選擇既要調動每一個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還要適合學生自主研究學習。
(2)聯系生活實踐選擇相關問題研究性學習注重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所以,在設計研究課題時,聯系生活實踐選擇相關問題是不錯的方式。在這種研究性學習中,學生經過搜集資料、訪問調查、動腦動手等實踐活動獲得親身體驗,掌握研究性學習的過程和方法,能夠運用已有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并提高了和他人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學生會真正認識到掌握知識和技能在生活實踐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從而更好地投入到地理學習中去。
2.地理課堂教學中樹立研究性學習理念
在高中地理教學中,要開展好研究性學習,教師首先要打破傳統的教學觀念,從根本上改變不適合教育發展的.教法、學生的學習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把研究性學習理念滲透到整個教學過程之中。具體能夠采取以下措施:
(1)創設研究性學習教學情境。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準備好研究問題所需的材料,引導學生探究問題本身的內涵,明確解決問題的步驟、方法以及意義,調動學生探究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學生根據教師提出的要求和引導,經過實驗、觀察、思考,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并得出結論。這是創設研究性學習教學情境的主要環節,也是學生提高研究性學習能力的重要步驟。
(2)創設多種實踐活動,獲得親身體驗。學生在課堂中獲得的知識都比較抽象,缺乏真正的實踐體會。而研究性學習具有很強的實踐性,教師要注重創設多種實踐活動,讓學生在親自動手操作和親身體驗中明白知識的來龍去脈,使之記憶更深刻。此外,經過這種結合實踐活動的研究性學習,使其掌握各項技能,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3)創設質疑環境,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在傳統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側重于讓學生死記硬背,教師往往禁錮了學生的發散思維,缺乏讓學生質疑的環境。在研究性學習中,教師要放棄對學生思維的限制,培養質疑精神,讓學生大膽思考和提問,鼓勵他們勇于提出和求證自己的觀點。這對于開闊學生思路、啟迪學生智慧、培養創新精神都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高中地理教學反思 6
新課程改革在我們浙江已推行了三年,我也剛好完成一屆班主任和地理教學的任務。從新課程改革之初的杭州培訓開始,我就深深體會到那撲面而來的壓力。盡管想象中的新課程在頭腦中已盤旋了許久,但是真的面對新課程時,卻依然感覺束手無策。三年來,我在實踐中深深體會到理論是正確,想法是好的,可要推廣,的確困難重重。
困惑一:你在課堂教學中為了不扼殺學生的性格,培養其自主學習的能力,確難以完成教學任務。還有活動、討論的問題多了,好像一節課下來,很少落實,總在詩情畫意,沒什么時間來落實。在當前高考大棒的指揮下,教師怎么對付考試這一關。特別是剛進入高中階段學習的高一學生及家長,不像初中學習時那樣踏實,能接受嗎?
困惑二:你讓學生先自主預習、討論自己能夠掌握的學習內容,然后再帶問題聽課。高一剛開學幾個星期還可以,越到后來越行不通,因學生沒有時間給你預習,更談不上討論(科目之間的老師對新課程改革的執行力度不一樣,學生的作業量過多,再加上學生的程度有差異,做作業的完成時間不一樣,成績好的學生也許有一點空余時間,但科目太多也不知道先預習哪一科好)。你想通過學生課前預習,節約一點時間來落實新課程理念,最后只能是一句空話。
困惑三:你利用新的課堂教學,與你教平行班的其他老師確用傳統的地理教學,考試成績并沒有比你差,反而比你好,學校、段里的成績分析會讓你抬不起頭。不要說挨到高考成績出來再去定論誰的做法對與錯,就是單元或月考成績一出來,你也許就要收斂自己的做法了。
以下是我這三年來為了更好地實施這次高中新課程改革,同時也是為了更好地解決以上困惑的一些做法或想法:
一、教師素質的提升是先決條件
要在新課程改革中充分發揮教師的作用,教師自身素質的提升是關鍵。在北師大百年校慶大會上的講話明確提出:“教師在教育創新中承擔著重要使命,教師富有創新精神,才能培養出創新人才教師的道德、品質、和人格,對學生具有重要的影響!苯處煹木礃I精神、淵博的知識、明辨是非的能力、言行一致的作風,無不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而教師積極進取、自我發展的行為又昭示出“學無止境”的真理,教師的形象魅力、人格魅力、學識魅力、魅力像“細無聲”的“春雨”永遠滋潤學生的心田。
地理教師的素質提升有什么捷徑嗎?以下兩點供大家參考:
、僮儐我坏慕處煪毩湔n為集體備課。集體相互間的對話和交流,能夠形成一種相對科學合理的看法,避免走彎路。同時也能夠彼此充實和完善各自原有的想法,并進一步發展個性化的思維和方法,從而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方式,逐漸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诮虒W反思要細化。大部分教師能對一節課進行一次反思就不錯了,還有相當一部分教師在這方面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在這里,我得提醒大家,反思是教師素質提升的關鍵,教學反思要細化,要對教學過程中每一個環節都要進行教學反思。
二、時時把握調度課堂及課外,引導學生主動學習
首先,在課堂教學中,根據教學目標的要求,采用分解和鋪墊的方法,設計一系列層次性、趣味性、階梯性的問題。以問題為中心,檢查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認識程度。同時又可根據學生反饋的信息,隨時調整問題的難度,從而啟迪學生思維,進而使學生逐漸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并在實踐中不斷優化自主學習的方法,提高自主學習能力。一堂課假如問題設計的好,即能吸引學生上課的注意力,落實好課堂教學的內容,又能培養學生對地理學習的`興趣。在新教材中適宜這種方法的內容很多,這也是我平常使用最多的教學方法。如必修1第三章第一節《自然地理要素變化與環境變遷》中學習產業革命以來溫室氣體的排放導致溫室效應一部分內容時,可以設計以下問題:
、俅髿庵械亩趸、甲烷等含量逐年增加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诖髿庵袦厥覛怏w增加導致全球變暖會產生什么后果?
、鄞髿庵卸趸嫉脑龆嘁部赡軙䦷砟男┖锰?
從全球來說是弊大于利還是利大于弊?這樣,一方面就使學生帶著問題有目的地去閱讀教材上的內容,并進行積極思考,另一方面現實性的問題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促使學生主動學習,能最大程度地吸引學生上課的注意力,同時也為第四章第二節《全球變化對人類活動的影響》中的近現代的氣候變化教學內容做好鋪墊。又如在講日界線知識點時,可舉例有一對雙胎胎姐妹,班級里有最好,也許氣氛會更熱烈一些,假如沒有就徦設,這個問題我用了十幾年,每次也都有較好的效果,樂此不疲。妹妹比姐姐晚出生一小時,所以屈居老二,大家能想辦法讓這位姐姐管她叫“姐姐”呢?這一問題學生很感興趣,探索討論不斷,課堂處于活躍的氣氛中。最后大家輕松地理解了日界線兩側加一天與減一天的內容。三年來我總感覺以問題為中心的課堂教學,能最大限度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又能符合新課程的教學理念。
其次,讓學生參與教學進程,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是提高學生學習地理能力的有效途徑。這種模式不適合過早實施,應在學生學習地理到一定的階段之后才能加以實施,同時也要選擇一些比較適合學生參與教學過程的內容,每學期二到三為宜。如選修六《環境保護》第四章“環境污染及其防治”時我采用這種模式,因我的學校坐落在溫州市涂田工業區,周邊化工廠、電鍍廠、制革廠等企業,在上這一章之前的周未,我先讓學生分小組考察化工廠、電鍍廠、制革廠等的污染情況,并讓學生對工業區附近的溫瑞塘河進行抽樣取水,進行化學分析,并考察各污染源。然后請各小組負責人在上課時匯報他們的調查情況,再請幾個學生分析當前存在的環境問題。通過這些活動,學生的參與意識大大加強。從而也改變過去學生對污染問題總是停留在表面了解,大多通過雜志、電視報道了解環境問題,對發生在身邊的環境問題,總是沒能引起足夠的重視,大多是漠不關心的態度。許多學生認識到我們身邊的環境問題正在日趨嚴重,環境保護不但是政府和環保部門的事情,作為社會的一員,要注意自己的行為,考慮自身的生活習慣是否對環境產生危害,對一些破壞環境的行為要給予制止,并對環保意識薄弱的人加強宣傳,提高全民環保意識。這樣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能力,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激發其學習地理的熱情,保證學生學習地理的投入時間。
三、重視合作學習的過程,關注全體學生的發展
學生群體若建立起一種互助合作的關系,既能增進學生之間信息的溝通,又能發展學生的學習能力。因此,教師要重視強化學生群體之間的互動,但要避免動輒討論,一堂課合作學習多達三四次,學生沒有真正地“沉下去”系統地進行討論、交流,展開真正的合作學習。有時候對問題的深處、難處還未來得及探究,就草草收兵;還有時候學生的合作學習還沒有完全進入狀態,或者剛剛進入狀態,且只有一兩個人在小組里發表見解,老師就示意停下來趕忙進行小組反饋,讓一些尖子生匯報結果,老師只滿足于一兩個人能說出老師想要的答案,小組就算過關。這些現象說明,教師關注的是小組活動的形式和結果,而不是探究知識的過程,更沒有關注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如學習必修1第二章第四節《水循環和洋流》時,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活動題:“水資源可以永續利用,并且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嗎?”。全班分兩大組,學生在閱讀材料、查閱資料、調查研究之后,自由選擇正方和反方。每方有兩種角色供學生選擇:
。1)辯手:主要發言;
。2)策劃:搜集和制作支持本方辯手的材料。組內通過自薦和推選分配角色。課前的準備由組內分工合作完成。上課時,教師充當辯論主席,各方輪流發言,用分析、講解、展示資料等方式試圖說服對方。辯論結束后,教師進行激勵性的評價與小結,使學生理解水資源的有限性。在這樣辯論中,既完成了教學目標,又運用了課外知識,訓練了學生口語表達能力,提高了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還使學生學會了多方位,多角度認識事物,分析問題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讓全體學生都能參與進來,改變了學生的自私、冷漠與狹隘,學生學習的心情愉快,學習的效率提高,保證整體成績的上升。
四、構建民主和諧、平等參與的師生關系
寬松的課堂環境,是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保證課堂教學效率的沃土。課堂上要保證學生放言無忌,一定要清除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心理距離,教師與學生要像朋友一樣,學生看到老師不應該有壓力,說錯了什么也不應該有顧忌,教師要學會傾聽學生、尊重學生、包容學生。要關注發現他們的亮點,多鼓勵少指責,要一視同仁,不要歧視差生,教師最好能走下講臺,走到同學們中間去,以消除學生心理上的緊張情緒。創造一種人人都能積極參與的學習氛圍,不要讓學生有壓抑感,要鼓勵學生通過自學與辯論,闡明自己的觀點。同時,教師在課堂上要注重示范,嚴格要求學生養成動口、動手、動眼地聽課的習慣。要求每位學生學會記筆記,學會思辯,學會質疑,從而提高聽課質量。所教師在設計時要預留出大量的師生交流話題,交往意味著對話,意味著參與,意味著相互建構,它不僅是一種教學活動方式,更是彌漫、充盈于師生之間的一種教育情景和精神氛圍。對學生而言,交往意味著心態的開放,主體性的體現,創造性的解放。只有學生自己自覺地擔負起學習的責任,不再像以往那樣過于依賴教師的教學,學生的學習才是真正的自主學習。因此,要重視教師在自主學習中的主導作用。如上選修三《旅游地理》時,上課一開始就提一些交流的問題——你想去旅游嗎?你想在今后旅游中更盡興嗎?來吸引學生與教師一起交流。必修一第二章第三節《大氣環境》中的“對流層大氣的受熱過程”這一節課的教學過程中,在導入時就先告訴學生,如果認真學習并掌握了本節課的內容,就能解決這些問題:“晴朗的天空為什么呈蔚藍色”、“為什么新疆有早穿棉襖午穿紗,抱著火爐吃西瓜的說法”、“地處世界屋脊的拉薩,為什么被稱為日光城”、“為什么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增多就會引起全球變暖”等,這樣以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為目的的創設情景,使學生感覺到生活中處處有地理,學好地理能解決生活中的具體問題,能激發其學習地理的熱情,體驗學習過程和成功的樂趣。
總之,這三年來我是采取了一些迂回的策略:認真上好每一節課,以個人魄力贏得學生對地理學習的興趣;不是每堂課都是采用新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從而保證教學任務的完成;考試前的復習必須實在,以保證學生的成績不落后于別人;有些學生課前準備只能在周未布置,利用學生周未相對較空余的時間,等等。現在急需既能體現新課程理念,實踐中又有可操作性的成功經驗和研究成果與我共享,幫助我提升對新課程的認識。
高中地理教學反思 7
進入高三以后,學生的心情開始變得急躁,大家關心最多的就是采用什么樣的復習方法才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內,達到或者盡量靠近既定目標?作為高三教師都緊緊圍繞如何教學,如何端正學生思想,如何抓學生的身心健康三個方面進行教育教學。地理教學也不例外,本文就高三地理教學中如何教學和如何端正學生的思想兩方面作幾點思考。
分析學情與考情,把握教學起點,教會學生學習
教師的教學應該是“授之以漁”,而不是“授之以魚”。教會學生學習,讓學生具有獨立學習的能力,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主動學習,學會獲取知識、拓寬知識、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樣才能適應高考,適應社會。
1.認真分析學情
無論是教育還是教學,我們都要認真分析研究所教學生的基本情況,這樣才能夠有針對性的進行教育、教學。
2.認真研究考情
所謂研究考情主要是指研究高考題命題的思路和走向。老師只有知道了考情,才能有效的指導學生學習,教學、訓練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到高考時才能“命中目標”。
(1)體驗高考實戰題,把握復習方向
每年高三復習的第一節課,我都把當年的高考題發給學生,并引領學生一起分析試題的類型,以及各題是從課本上哪章演變來、考哪些知識點。這樣做了以后,學生才會有比較充分的心理準備面對高考。
。2)吃透《高考說明》
首先要讀懂《高考說明》!陡呖颊f明》的內容包括:考試性質、考試內容、考試形式和試卷結構、題型示例、考試的知識范圍。作為教師一定要認真閱讀《高考說明》的每個部分,從整體上把握高考的大方向。
其次根據《高考說明》明確當年高考的知識范圍!陡呖颊f明》對當年要考察的知識范圍有明確的規定,而每年的知識范圍較前一年都有所修訂,所以,作為老師要留心《高考說明》對知識范圍的修訂,尤其是修訂過的知識范圍往往是當年考試率較高是部分,教師對此要心中有數。明確了高考的知識范圍才能夠集中精力地有目的地引導學生進行復習,在復習中也才不會產生遺漏現象。
再次要正確認識題型示例。這幾年文科綜合的題型有兩大類,即“單項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單項選擇題的1至11題,非選擇題的36題和39的綜合題中的部分題是地理題。高考題中雖然只有兩種題型,但是它們的變化是比較大的。因此,需要教師根據《高考說明》的題型示例和歷年的題型來引導學生掌握題型。掌握題型后學生可以通過題型來了解題目的形式,有助于備考和應考。我們只要能夠合理地將題型與所學知識和能力要求相結合,就有助于梳理思路,深化對考試要求的認識。
。3)關注有關專家、學者對高考的分析、講解,把握高考的最新動態
從各種報刊、雜志、互聯網、參加省市的高考研討會等渠道是獲取當年的高考最新動態,最新信息的重要途徑。
高考研討會和大家交談是獲取高考的.最新動態,最新信息,也是提高自己師德的重要途徑。參加高考研討會,除了聽取有關專家講解外,還可以同他們進行有針對性的單獨交談,那樣收獲會更大,所以,每次高考研討會我都會盡可能和主講人單獨交談。有一次和中科院院士王極盛探討了二十多分鐘的“怎樣把體育鍛煉和心理教育結合起來,以及關于中學生腦神精衰弱的一些解決方法”。這對解決學生中存在的一些心理問題作用是巨大的。
3.教給
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是使教學真正回歸學生主體地位、讓學生學會學習的具體體現,是高三地理課教學的要求。如果高三還不會自己學習,在高考中注定是要失敗的。如何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呢?
首先是引導學生制定學習計劃。高考復習的內容多,時間緊,這就要求學生必須有時間觀念,根據自身實際制定科學合理的學習計劃。引導學生制定計劃時,老師應該先把自己的總體計劃先告訴學生,讓學生的計劃和老師的計劃協調起來。
在整個復習計劃中,高一年級地理上下冊是重點,因為高考許多題都是以初中知識為載體,用高中的知識點來回答,選修課本是把高一知識加寬、加深。
其次是引導學生認真按照備考的基本環節進行!邦A習、聽講、復習、作業、考試、總結”是學習和備考的六個基本環節。盡管這六個環節是老掉牙的東西,但是,真正掌握的學生還不多,而且,無論哪種方法,它肯定要回到這些老掉牙的東西上。但是,在高三講這六個基本環節的時候不能停留在以前的水平上,要拿到高三的高度來講,這樣才能夠被學生所接受。
學生學習方法
。1)預習
高三的復習備考階段,每一節課的容量都比平時大得多,如不預習,學生可能會在速度、思路都跟不上老師,一堂課稀里糊涂的,如過眼云煙,收效甚微。據調查,的學生會預習的不足六分之一,這應該引起教師足夠重視。
(2)聽講
到了高三復習階段,有部分學生認為大部分知識是老師過去講過的,不必再跟著老師復習了。其實地理老師都只專門研究自己所教的地理教學,對地理高考怎樣考、考些什么是比較清楚的,老師在講課之前還要精心的備課,認真組織復習的內容,制定教學方法等,而且復習時,很少是停留在第一次講課的基礎上,而是要在第一次講課的基礎上進一步的提升、挖掘其中所蘊藏的高考信息,所以不但要引導學生聽好課,老師更要講好課。
。3)復習
復習是咀嚼、消化、吸收,把課堂內容真正拿到手的過程,是透徹理解課堂上所學的概念、原理、公式掌握老師分析問題的思路和方法的過程。尤其是地圖,只有反復看,把地理知識拿入圖中才可能記住。
為了能夠較好的進行復習,我的做法是除每節課都留出5分鐘左右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復習。同時和地理科代表商量制定出復習每個章節的間隔時間,并且過一段時間,又通過練習、提問等方式檢查一下學生對舊知識的掌握情況。
。4)作業(練習、做題)
做地理作業時,一定要訓練學生一看到題目就能盡快搜索自己頭腦中的知識庫,找出本題是應用課本中的哪部分知識。
做題要有足夠的量,但是也要精選題,我們應該讓學生做“以一當十”的題。歷年的高考題目、高中四冊地理課本中每個單元后的“練習篇”都應該作為典型題來處理。歷年高考題既反映了高考的范圍、重點,又展示了題型特點,成了復習的“無形指揮棒”,所以,應作為經典題來處理。最近幾年高考地理題目,有許多題是從高中四冊地理課本中的每個單元的“練習篇”中的題演變出來的,所以,一定要引導學生分析透課本后面的“練習篇”,而且應該把它們作為每類題的典型題來對待。
高中地理教學反思 8
十月末高一進行了期中考試,主要是對高一新生入校以來的兩個月的學習進行評估檢測。根據本學科的教學安排,這次地理考試內容主要為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單元《行星地球》,多通過景觀圖、表格、等值線圖以及各種統計圖等形式考查。共分為選擇題和綜合題兩大部分,其中選擇題30道(60分),綜合題4大道(40分)。學生成績如下,總人數253,最高分77分,平均分42.76,整體成績不理想。 作為一名地理學科的教師,很多教學環節都存在很大的不足,需要在今后的不斷反思中學習、進步。地理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知識跨度很大的學科,又十分注重實際應用。結合洋思中學的成功經驗,我對期中考試進行了如下反思。
一、“沒有教不好的學生”的教育理念
洋思中學最獨到的做法是不選擇學生。因為他有一個讓每一位家長都滿意的辦學理念——“沒有教不好的學生”。這一理念引領著洋思人不斷探索前進,走出了一條獨特新穎的辦學之路。從最后一名學生抓起,從起始年級抓起,從起始學科抓起,敢收沒人要、沒人管、沒法管的'孩子,并把他們當作重點關注的對象。學校在表彰獎勵后進生時對幫助他們的尖子生也同等獎勵,這樣既鼓勵了后進生,又鼓勵了尖子生,還培養了學生平等互助、團結協作的精神,實現了教育教學的雙贏。
二、“先學后教、當堂訓練 ”的教學模式,實行“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
xx中學“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切實轉變了教師角色。整個課堂在老師的引導下,放手讓學生自覺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最大限度地暴露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真正把課堂變成了學堂、把教室變成了學室,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先學”不是預習,它比預習更有效。“先學”之前教師明確地提出學習目標,并出示自學指導,使學生明確自學的方法、目標、要求,讓學生很快地通過引橋,走上自學的快車道。在“先學”過程中,教師通過行間巡視、個別詢問、板演、提問、討論等形式進行調查,最大限度地暴露學生自學中存在的問題,并認真分析,為“后教”作好準備。
“后教”教的內容是學生自學后還不能掌握的地方,對學生通過自學已掌握的,一律不教。老師始終起引導作用,幫助學生得出結論。后教實質上還是學生講、學生互相教。老師主要對規律、方法、注意點等進行點評。
“當堂訓練”不僅僅是考試。當堂訓練可以是測試,也可以是動手、動口的訓練。對于當堂訓練,是讓學生獨立地、快節奏地完成,教師不做輔導,學生不得抄襲。這樣高強度的綜合訓練,全面提高了學生素質,減輕了學生課外過重負擔。
高中地理教學反思 9
新的課程改革不僅在教學內容上給高中地理教學以較大的觸動,認為教學不只是讓學生得到學科教學內容,體驗課程,感悟課程,即教師和學生在共同體驗探索新知識的過程中實現課程內容持續生成與轉化更是教學的重要內容。而在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上給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地理熱情,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創設問題情境已成為新教學模式的一個顯著特征,以問題情境為基礎的數學教學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探索欲望。教師應從學生的心智狀態出發,抓住學生理解教學內容時可能產生的疑難,或是學生原有的認識與新授知識沖突,或由于知識和能力的不足,產生障礙,從而設計問題情境,在學生與問題之間構建一座橋梁,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啟發學生提問。例如,在必修人文地理部分,如果單純地講授理論知識,顯然是很枯燥的。因此,在課堂上也可以采用創設情境的方法,讓學生在分析實例時學習、鞏固理論知識,同時活躍課堂氣氛。比如在講完《城市與城市化》這一章以后,就讓學生運用本章知識來對自己家鄉所在的地級市進行分析,這樣既能使理論聯系實際,達到鞏固知識的效果,又能使課堂內容更加豐富,增長學生的見識。而在必修自然地理部分,創設情境同樣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講完《地球的運動》這一節以后,讓學生寫一篇科幻文章,主題是“假如黃赤交角突然變得很大或很小,我們會怎樣”,學生就必須充分思考黃赤交角對地球和人類的意義了,這樣學生對黃赤交角的理解就會非常深刻。
二、根據不同的教材內容進行課堂提問設計
。ㄒ唬├脤W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設計提問
這種提問的設計,要求教師在備課時,認真研究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大量收集學生在日;顒又锌赡芙佑|到的社會、經濟、科學和生活中的各種信息,結合某節課教學目的的要求,設計出為課堂教學服務,且能使這些感性和零散的知識提高到理性知識的提問。這種提問的設計,由于是借助學生已知的知識范疇來完成知識的遷移,所以它能直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獨立思考、分析和研究問題的能力。例如高一《地理》中關于“城市化帶來的問題”內容,我是這樣設計提問的:我們居住的天津市的市內六區,面積由十多年前的161km擴展到目前的330km,人口也隨之迅猛增長,這會給我們這座城市帶來哪些問題呢?試從城市污染程度、交通狀況、住房狀況和就業等方面進行分析。在學生回答完這些問題后,教師及時總結,突出強調前三個方面。這樣,既完成了“城市環境質量下降”的學習內容,又為下一個內容――保護和改善城市環境質量的提問埋下伏筆。
。ǘ┭驖u進,設計遞進式提問
一些綜合性較強的地理現象的形成是一個較復雜的過程,為了便于學生理解這類知識,教師可將復雜知識進行合理肢解,降低其難度,提出一些事實上并不存在的假設,讓學生思考回答,然后再取消這些假設,還事實真面目后再進行提問。這種提問既適用于自然地理知識,又適用于人文地理知識和人地關系較復雜、難度較大知識的學習。它能在相對降低學習難度的條件下,使學生迅速理解和掌握地理事物和現象的內在聯系,同時也為學生將來立足于社會,獨立學習和研究奠定了基礎。例如:高一《地理》,內容是對較復雜的地理現象的研究,我設計了以下提問,較輕松地解決了這一知識難點和重點。
。1)假設地球不自轉,表面是一個物質均一的球面(即沒有陸地和海洋之分),那么,全球性大氣環流怎樣運動呢?
(2)實際地球在不停地自轉,它會使全球性大氣環流發生什么樣的變化呢?
。3)實際地球表面有海陸之分,它又影響大氣環流發生什么樣的變化呢?課堂提問設計得當是優化教學的重要方面之一,同時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還應注意自身的情感滲透,使提問在學生心靈中產生強大的
吸引力,促進提問目的的實現,從而獲得理想的'效果。
三、開展課堂討論,提供學生自我發揮的空間
目前,課堂討論依然是教師經常使用的一種課堂活動方式,因為課堂討論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新課標的教學建議中,經常有討論這種活動的出現,這就說明新課標是很強調學生參與討論活動的。但是課堂討論并不是任何時候都適用。如在學習必修自然地理部分時,由于知識比較抽象,對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要求較高,因此,討論往往不能達到效果,還會浪費課堂時間。但相反,在學習必修人文地理部分時,由于知識側重于人地關系,而學生長期親身經歷這些人地關系,所以用討論的形式能夠集思廣益,把課堂知識擴展出去。比如在講“城市化對地理環境的影響”這部分的時候,就可以讓學生分小組討論,說一下自己所感受到的城市化帶來的環境變化,這樣就不至于使課堂太過沉悶,而且又能給學生自我發揮的空間。通過課堂討論,教師就能把探究性學習下放到學生身上,讓學生學會提取和運用知識,從而落實理論聯系實際的效果。
總之,教師在地理課堂教學時,應根據地理教學內容、教學對象、課型等的不同,選擇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在具體的教學中操作,既注重整體化又兼顧個體化的教學模式,保證每一個學生在諸多方面,在原有基礎上得到可持續發展。
高中地理教學反思 10
經過半個學期的教學,有得有失,感觸頗多,但始終不斷地在反思著,以期待自己的工作能有所進步。高三學生的學習生活是以“學習為中心,思想為先導,身心為基礎”的過程。因此,作為高三教師都應該緊緊圍繞如何教學,如何端正學生思想,如何抓學生的身心健康三個方面進行教育教學。地理教學也不例外,本人就高三地理教學中如何教學和如何端正學生的思想兩方面作幾點思考。
一、分析學情與考情,把握教學起點,教會學生學習
教師的教學應該是“授之以漁”,而不是“授之以魚”。教會學生學習,讓學生具有獨立學習的能力,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自主學習,加強獲取知識、拓寬知識、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才能適應高考。
1.認真分析學情
在教學中,我們都要認真分析研究所教學生的基本情況,這樣才能夠有針對性的進行教育、教學。從生源看,我們的學生并不是最優秀的,學生大多數基礎差、學習態度不夠端正。面對這樣的生源,我們的教學就只有降低難度,放慢速度,穩扎穩打,打牢基礎。
2.認真研究考情
所謂研究考情主要是指研究高考題命題的思路和走向。老師只有知道了考情,才能有效的指導學生學習,教學、訓練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到高考時才能“命中目標”。
。1)體驗高考實戰題,把握復習方向
每年高三復習的第一節課,我都把當年的高考題發給學生,并引領學生一起分析試題的類型,以及各題是從課本上哪章演變來、考哪些知識點。這樣做了以后,學生才會有比較充分的心理準備面對高考。
(2)吃透《考試說明》
首先要讀懂《考試說明》。《考試說明》的內容包括:考試性質、考試內容、考試形式和試卷結構、題型示例、考試的知識范圍。作為教師一定要認真閱讀《考試說明》的每個部分,從整體上把握高考的大方向。
其次根據《考試說明》明確當年高考的知識范圍!犊荚囌f明》對當年要考察的知識范圍有明確的規定,而每年的知識范圍較前一年都有所修訂,所以,作為老師要留心《考試說明》對知識范圍的修訂,尤其是修訂過的知識范圍往往是當年考試率較高是部分,教師對此要心中有數。明確了高考的知識范圍才能夠集中精力地有目的地引導學生進行復習,在復習中也才不會產生遺漏現象。
再次要正確認識題型示例。這幾年高考題型有三大類,即“單項選擇題、雙項選擇題和綜合題”。高考題中三種題型,變化不是很大的。因此,需要教師根據《考試說明》的題型示例和歷年的題型來引導學生掌握題型。掌握題型后學生可以通過題型來了解題目的形式,有助于備考和應考。我們只要能夠合理地將題型與所學知識和能力要求相結合,就有助于梳理思路,深化對考試要求的認識。
3.教給學生學習方法
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是使教學真正回歸學生主體地位、讓學生學會學習的具體體現,是高三地理課教學的要求。如果高三還不會自己學習,在高考中注定是要失敗的。如何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呢?
首先是引導學生制定學習計劃。高考復習的內容多,時間緊,這就要求學生必須有時間觀念,根據自身實際制定科學合理的學習計劃。引導學生制定計劃時,老師應該先把自己的總體計劃先告訴學生,讓學生的計劃和老師的計劃協調起來。
在整個復習計劃中,必修部分是重點,因為高考許多題都是以初中知識為載體,用高中的知識點來回答,必修課本是把初中知識加寬、加深。
其次是引導學生認真按照備考的基本環節進行。“預習、聽講、復習、作業、考試、總結”是學習和備考的六個基本環節。盡管這六個環節是老掉牙的東西,但是,真正掌握的學生還不多,而且,無論哪種方法,它肯定要回到這些老掉牙的東西上。但是,在高三講這六個基本環節的時候不能停留在以前的水平上,要拿到高三的高度來講,這樣才能夠被學生所接受。
二、激發學生的上進心,調整好學生的心態
老師的教學要能夠被學生接受,還要注意激發學生的上進心,調整好學生的心態。魏書生說:“在我的生活中,教書是第三位的,育人是第二位的,而自強才是第一位的。”可見做學生的思想工作是何等重要。
要激發學生的上進心,首先還要先激發教師自己的上進心。學生的許多思想是從教師這里接受的,是老師的`思想傳給了學生
最后,我想談談要用研究的心態去來對待高三教學。教書是辛苦的,高三教學更是辛苦的。但是不能因為辛苦就不用心去研究。有付出才會有收獲。只有找到了其中的竅門,工作起來才會相對輕松,學生的成績也才會不斷提高。
為了使工作變得更加輕松,為了提高學生成績,我除了堅持不斷地學習和總結外,平時只要一有什么新的想法我都要立即用筆記下,作為資料。等有時間和有精力時,再把他們進行分類整理,然后再根據需要進行復制、粘貼,再加些連接詞語,這樣某方面的心得就出來了。
當然同時本人在教學中還存在一些問題:
1、本人在教學中應用大量的案例,但有些案例并不典型,應盡量選擇學生熟悉的、身邊的例子,要貼近生活,地理教學更是如此。生活中的地理知識處處可見,學習地理知識,運用地理知識,用此來解決生產和社會生活中地理問題,才是學習的關鍵所在。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興趣,體現地理教學的價值。
2、教材中一些簡單易學的知識,可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來完成,教師可以加以引導。因此,我認為要相信學生,相信自己,該放手時就放手。
3、課后學習沒有跟上,當然這也是與地理學科的現狀有關,只能在課堂上做好文章。
學無止境,教無定法,只要一直堅持以這種研究者的心態去對待自己的教育教學,通過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努力、不斷地探索,相信在新課程改革思想指導下,自己的教育教學肯定會不斷提高。
高中地理教學反思 11
在過去的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希望借助教材在短時間內告訴學生知識。這種教學是一種給予與接受的教學。學生在這一過程中的理解較為被動,主體性不強。體驗式教學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就是要改變這種教學方式。通過創造真實或模擬的情境,我們可以呈現或再現問題和矛盾,引導學生體驗知識獲取的過程,從而更好地理解、掌握和應用知識。
一、創造體驗式情境以激發學生的興趣
體驗式教學情境的應用是催化劑。在地理課堂中,只有通過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感知和探究,學生才能獲得更好的體驗。從學生的角度來看,經驗的產生也取決于情境。如果課堂上沒有情境,充滿枯燥的知識解釋和實踐,學生就很難產生經驗。例如,在地理環境差異的研究中,如果學生不了解自己的家鄉環境和其他地方的區域差異,如果沒有全球區域的比較和分析,學生就很難理解溫度帶分異和海陸分異。在地理教學中創設情境,首先,在導論的過程中,我們需要通過情境引入新的話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運用多媒體、活動、專題等方式,并注意啟發學生思考問題。例如,在研究人口增長和人口問題時,我們可以從我們身邊的兒童出生問題入手,引出某一地區的人口增長案例,然后結合教科書中的圖標引導學生思考人口增長的特點。這樣,學生就可以從生活中的現象入手,過渡到探索“人口增長”的概念和特點,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更容易在學習過程中獲得經驗,促進他們對知識的理解。第二,在探究活動中,要注意情境,促進學生體驗的生成。在探究過程中,教師提出問題后,還應關注情境,幫助學生理解并獲得經驗。例如,在城市位置和城市系統中,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河流是影響城市位置的因素,引導學生回答等問題:“為什么世界著名古國的誕生地與河流密切相關?”;為什么黃河中下游城市和揚子江在中國密集?“然后通過幻燈片展示中國主要河流,引導學生找出武漢、重慶、宜賓等城市位于河流交匯處的'原因,分析廣州、上海、天津的區位分布共性,從而了解武漢、重慶、宜賓等城市的空間布局特征ngs在圖片分析過程中,了解到河流已成為影響城市區位的因素。
二、提出探究性問題促進學生合作
在地理教學實踐中,情境給學生帶來了直觀的感知,但學生的總結和理解能力有限。此時,教師的組織和指導尤為重要。同時,要豐富學生的體驗,不僅要改變教學方式,還要注意在課堂上通過提問、活動等方式引導學生進行探究,使學生能夠相互交流、討論、甚至辯論、合作提問,從而更好地豐富學生的體驗,促進學生地理知識的建構,讓學生體驗地理知識的建構過程。首先,要注意引導學生開展帶問題的探究活動。本文以農業生產地理環境的地域特征和地理環境為例,首先介紹了杭州龍井茶在日本的種植情況。問:“為什么;為什么龍井在日本種植得不好&引導學生圍繞案例進行交流。教師總結了地理環境的區域特征,給出了示例并提出了問題:“ldquo;什么因素會影響農業生產&“在這個時候,學生們會有很多看法。老師問學生古代和現代影響農業區位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并引導學生分組交流,并舉例說明(例如,雜交水稻的單位面積產量已大幅提高,美國的大型農場只需要少量農業工人)指導學生確定并在此基礎上總結影響農業區位的主要因素。其次,在課堂活動中,還應注意引導小組學生進行辯論、提問、相互問答,如城市空間結構。可以探索中國對“城市區位”概念的辨析,小組之間可以相互提問。
三、結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應用
在地理教學中,應用也是一種更重要的方法,可以豐富學生的學習經驗。傳統地理教學的應用主要是課后的書面實踐,強調學生在實踐中掌握考試技能以應對考試。提倡體驗即教學,強調以學生的生命發展為基礎,尊重學生,關愛生命,在學習過程中拓寬學生的視野,使學生學完知識后能夠應用,獲得豐富的應用經驗,更好地感受地理與生命的聯系。同時,我們也應該通過應用來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使他們能夠真正應用所學知識。在地理課堂上,應及時結合所學資料,引導學生分析生活,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例如運輸方式和布局,對于運輸方式(如鐵路運輸、水路運輸、公路運輸等),學生不難理解,但這些運輸方式的優缺點是什么,如何進行合理的區位選擇是難點。在教學和探索數據后,可以引導學生根據其家鄉城市的情況進行討論。同時,還應引導學生在課后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實際問題。例如,在區域差異研究之后,我分析了英國和日本,得出了我的結論并提出了相應的建議。在傳統的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更注重學科知識的教學,而新課程標準下的地理教學要求教師引導學生掌握知識,獲得技能,體驗地理知識的構成過程,在此過程中,掌握必要的學習方法,形成必要的學習習慣。這樣,讓學生體驗、感知和體驗,并在實踐中應用,從而使知識變得堅實,技能得到提高,發展得以實施。
高中地理教學反思 12
在教學過程中,認真落實新課程改革的精神,關注學生的發展,關注學生的體驗、增強課程內容與生活的聯系,注重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形成,滿足學生不同的地理學習需要,轉變課堂教學模式,注重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評價相結合。同時,考慮到普通高中教育的基礎性這一特征,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了學科基礎知識的落實。具體而言,我主要采取了以下一些做法:
1、加強理論學習,努力轉變教育教學觀念。
新課程改革對學校、教師和學生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師必須加強學習,加強對教學行為的研究已成為全體教師的共識,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形成正確的教育觀、學生觀、教師觀和質量觀等。為此我堅持對新課程改革的理念、高中地理課程標準、課程內容與目標等理論知識進行學習與探討,從而使自己的教學實踐具備堅實的理論基礎。
2、在轉變課堂教學模式、改變教學方法與手段等方面大膽革新。
新課程注重“師生互動”、“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等教學原則,為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力爭改變過去“一言堂”的局面,變學生被動的接受為主動的合作、探究式學習,努力做到轉變自己角色與地位,由過去課堂上的權威變為學生共同學習。
3、在教學過程中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同時又滿足不同學生個性學習的需要。
在教學過程中關注每一位學生的表現,重視每一位學生的成長,具體做法有:
、僬n堂提問、討論發言,一段時期內要確保每位學生都有在課堂上充分展示自己才智的機會;
、诮M織討論活動時,要求所有學生共同參與。
此外,備課時還根據班級實際情況的'差異,分別采取不同的教學策略,如在教學內容的廣度和深度,在作業布置、教學內容、教學過程、學習評價等各方面使用差異性標準,從而滿足不同層次學生學習的需要。
4、進行集體備課,發揮集體的力量。
加強信息收集,多與外校教師進行教學上的交流與探討。積極參與聽課評課,取長補短,通過這樣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手段,不斷更新教育教學觀念。
總之,目前的新課改處于探索階段,我將繼續努力學習,突破舊的思維方式,逐步樹立正確的人才觀、教學觀、質量觀等素質教育新觀念;
通過自己的教學活動,為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打下堅實的基礎,使學生在德智體等方面得到全面協調的發展。
高中地理教學反思 13
一是要尊重,愛護,和關心學生,架起師生心靈相通的橋梁。
新課程改革明確的指出,新課程下的學習方式的著力點應當是合作式學習,探究學習和自主學習。一個人的智慧和力量終久是有限的,我們只有引導學生開展合作性學習,讓他們在學習中嘗到眾人智慧的力量,共同進步的喜悅。培養團隊協助意識,集體精神,這正是我們長期應試教育下廣大學生缺少的東西,唯有這樣才能使每個學生在不斷獲取新知識的同時,思想不斷的進步,視野更加開闊。師生之間應是平等的關系,對好中差不同的學生也要保持平等的關系,不能對學生有親疏厚薄之分,要因材施教,調動每個學生都參與學習,讓他們體會到學習地理知識的快樂。教師只有尊重,愛護,和關心學生,學生才能愉快地學習。所以我們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以美好的口才,自然的教態,和腦子里豐富的知識,以及和藹可親的口語來換得學生的尊重,每當上課時,都讓學生以笑臉相迎,把對老師的愛轉化成學習的動力。新課程改革要求學生全方面的發展,提升綜合素質,倡導終身學習,因此,教師必須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改變。
我們必須由單一的傳授知識結構轉化到都必須給學生如何做人,培養合作意識,團隊精神,更重要的是傳授學生學習的能力和技巧,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新課程改革提出要“以生為本”,“一切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因此,我們應當由教學的整體化轉向教學的個性化。在課堂上經常聽到教師這樣說,“我們只能顧及到絕大多數同學,不可能滿足每一個人的要求”。因此,我們的教師應當具備寬容之心,從欣賞的角度來看待學生非整體性的個體,在一定程度上允許學生個性的發展。新課程改革要使每一個學生得到全面綜合的發展,我們也就不能統一規格,統一要求。不同的學生對知識的接受快慢,掌握程度也不盡相同。我們要學會發現、了解并研究不同學生間的差異,為每一個同學建立一個動態的學習資料庫,資料庫中詳細的記載每一個同學的性格、特長、興趣、愛好、學生風格等,還可以記錄每一個學生對各科知識的掌握情況,甚至可以細化到學生對每一個知識點的熟練程度。再定期的對這些資料提供的數據進行分析,為每位同學量身制作相應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活動,從而做到真正意義上的教學個體化,做到因材施教。
二是要明確課標要求,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課標要求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最終歸宿。它不僅影響教學設計的方向,還決定著教學的具體步驟、方式和組織形式。它給我們提供了教材分析及設計學生活動的依據,還可以了解到學生學習的效果,因此教師必須鉆研教材,來明確課標要求,確定學生應掌握的知識、能力和具備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傳統的教育學主張教學要貫徹自覺性和積極性原則,即讓學生意識到自己學習的長遠目的及其和社會發展的關系,從而產生動力來努力學習地理,但是,要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動作用,僅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是不夠的,還必須激發他們學習的動機,讓學生了解預期的學習成果,讓他們進行目標清晰的實踐活動,對自己的行為結果做客觀的分析,想方設法并最終取得認可,自我提高并獲得成功的喜悅。
三是設計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思考興趣。
如何讓學生參與學習過程重要的做法就是創設問題情景,讓學生充分討論,加強師生交流,關心社會,關心生活。課文中安排的活動內容,案例只是提供了一種示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根據實際需要,引導學生補充書本以外的地理素材。就是從學生熟悉和感興趣的社會現象、自然現象和生活中,揭示一些有科學研究價值的問題,讓學生分析解決,以引發學生的認知需要,使他們產生強烈的求知欲。設置適度的問題,讓學生跨越一定的障礙獲得知識。教師備課時,重點不是準備自己如何講述,而是設計如何讓學生活動,讓學生說理,析事。上課時,教師不是當講解員,而是當“導演”,發揮主導作用,進行組織、調控、點撥、引導,讓學生當“主角”參與認知活動,使學生成為知識的發現者和探索的成功者。問題設置要有適當的難度,不是學生稍動腦筋就能解答的,不是老師一問,學生很快就能在書本上畫出答案的。這就要求教師要深入鉆研教材,把握教材的內在聯系,選擇合適的資料或案例,提出有一定障礙難度的問題。然后,教師在層層深入中,揭示矛盾,并引導學生進行思維以解決問題。重視學生的質疑,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學生的思維十分活躍,他們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會提出各種教師意想不到的問題,而在討論教師提出的問題時,又會發表其自己不同的見解。這些問題、見解是以學生現有知識體驗為支點的,極容易引起同學的共鳴和爭論,是教師所設計問題的重要補充。一堂課不僅要使學生的思維得到拓展,而且還要是學生在一次次活動體驗中得到成功的喜悅,增強喜悅,增強自信,發展自我創新能力,從而達到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地理的能力。
四是教師要起榜樣示范作用。
高中地理教學反思 14
轉瞬間高二上期已經過去一半時間,靜下心來回想起這半學期的地理教學工作,自己感覺在教學過程中有很多欣喜的收獲,但同時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和不足。
首先,談一下自己的收獲。常說教學相長,在這半學期的教學中,特別是文科小班教學中,通過教學和學生的各種反饋,我更加清楚的認識到地理主干知識教學的重要性。地理知識可以說紛繁復雜,但是地理主干知識是教學的重點,雖然高二側重基礎,教學內容要全面,但是仍然要突出主干知識,如氣候、地形、農業、工業等。哪些是主干知識不僅要自己清楚,更要讓學生清楚,讓學生特別注意主干知識的掌握。
其次,教學中更加注意知識的趣味性。因為興趣是學生學習最好的動力。在教學過程中我特別注意了知識的趣味性和語言的.幽默性。另外,我更加注重了對學生地理思維的培養,注重對學生學法指導。讓學生知道地理主要從哪個側面研究問題,地理應該怎么學。
最后,地理教學中更加注重知識的歸納與總結,注意了對學生地理知識體系的構建。如講世界分區之前,先把每個分區需要掌握的知識進行歸納,都歸納為八大方面:地理位置、地形、氣候、河湖、資源、工農業、城市和交通、旅游。最后世界地理講完又對主干知識進行了總結。
雖然教學內容比較充實,也注重了主干知識的教學,但通過期中我發現學生出錯的地方往往也就是這些主干知識。究其原因我感覺問題的產生主要是兩方面原因,一是學生上課雖然聽的很好,但是下課復習鞏固不夠。大多數學生都是等到考前才匆忙復習,沒有注重平時課下及時的復習鞏固知識。二是學生雖然記住了一些主干知識,但還只是停留在記憶層面,很多學生不能夠靈活運用這些知識。針對這些問題我給三個文科班的學生提出了三點地理學習的基本要求,一是上課認真聽講,二是下課及時復習鞏固,三是要從知識的死記硬背走向知識的靈活運用。
下一步教學過程中要加強讓學生落實我的要求。一個就是要加強對學生知識掌握情況的督導檢查力度,上半學期由于教學內容較多對學生督導檢查力度不夠,導致一些學生忽視了地理知識課下的復習鞏固。另外,有針對性的選取更合
適的練習題幫助學生能夠靈活運用知識。針對小班可以有針對性的選取標高稍高的練習題,同時加大練習量,提高學生解題能力及知識的靈活運用。
教學是永無止境的,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我應該更加嚴格要求自己,及時的進行教學反思,多與學生進行溝通與交流,及時改正教學中的缺點與不足,不斷進步,不斷完善,使自己的教學工作更加出色。
高中地理教學反思 15
從歷次考試學生的答題情況來看,高中地理教學中大部分同學的問題出在后面的綜合題上,最突出的問題就是審題失誤,部分同學由于不會審題,不會用專業的地理術語答題,結果答錯,或不切題、不規范甚至漏題。我針對自己地理課堂教學提出一下幾點反思。
反思一:走出教材、走進生活,利用鄉土教材教學。
我們地理課本中的有些案例并不符合地方學生的經驗基礎,因此我們有必要根據地方特色和學生已有的經驗基礎以及知識背景來創設情境,設計案例。例如:在講《工業的區位選擇》一節時,我用野三關工業園的布局和三峽酒廠的位置來分析有污染企業的布局原理。在講《地理環境的差異性》時,為了讓學生能更準確的理解非地帶性因素的影響,我用鄉土地理作為實例:我們巴東理論上應為亞熱帶季風氣候,但由于地處山區,海拔較高,氣候上表現出了溫帶氣候的某些特點,如:冬季最低氣溫低于0℃,有積雪,植被類型有落葉闊葉林等。教學的目的都是一樣的,但方式不同,教學效果就不一樣,因為當新的知識被賦予鮮活的背景時,學生的興趣就被激起,探究心理得到了加強,進一步有利于學生掌握地理原理,并能將原理運用到實際問題的解決過程中。
反思二:學生活動要高質,即體現思維性
新的教學理念要求我們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活動的機會,但如果課堂活動高量無質,則活動的價值也就喪失殆盡。一堂課下來熱熱鬧鬧,恐怕留在學生腦海中的只有熱鬧的場景,很難有真正的思維活動。因此,流于形式的活動是“形同虛設”的,為了能使全員參與課堂活動并提高有效性,我們應努力提高活動的“質”的水平,對探究問題或任務的設計要符合學生的經驗水平,情境的創設要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并能引起學生的共鳴,活動過程中要多加鼓勵、創造氣氛,激發全員的參與欲望,并注意適時評價。例如:在《旅游資源的評價和旅游活動設計》教學中,教材中要求對安徽黃山的旅游資源進行評價,并設計一條出行的理想線路。由于安徽離我們較遠,且我們地處農村,城鄉差距導致學生在分析時無所適從,我在課堂活動中,將安徽黃山改成了湖北巴東神龍溪,而且以近期舉辦的三峽纖夫節為例、分析巴東旅游未來的發展方向,同學們參與意識很強,在討論過程中大部分同學都能發表自己的見解。
反思三:轉換傳統的師生角色,讓學生作主。
新課程注重師生互動,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等教學原則。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改變過去“一言堂”的局面,變學生被動地接受為主動的合作,探究式學習,由過去教師的權威變為學生共同學習的伙伴、朋友、指導者。在教學過程中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同時又滿足不同學生個性學習的需要。例如:在復習《區域地理》的過程中,因為是初中階段學過的地理知識,我先讓學生通讀每一個區域,然后給學生一至兩節課的時間備課,而且在學生的備課本上要有地圖,即圖文結合,最后讓學生上臺講這一節,而且是每個同學都有機會,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了學生的繪圖能力、定位能力及表述能力。
反思四:充分利用現代教學資源。
新課程的地理教材有很多地圖,但對我們農村地區的學生來說,這些圖片很抽象,這就要求我們老師去發揮多媒體的作用,力圖去展現地理信息的多樣性。根據教學的需要,發揮多媒體豐富的表現力,把教科書中的地圖變成融解說詞、背景音樂、動畫、視頻為一體的電子地圖,把教科書中的插圖由靜態的平面圖變成動態的三維模型,把原本單調、枯燥的描述地理事物的地圖變得更充實、更形象、更具有吸引力。例如:在板塊構造教學時,把教科書中的《大陸板塊與大洋板塊移動圖》制作成多媒體課件,讓大洋板塊和大陸板塊以連續相向的方向移動,使大洋板塊向下俯沖,大陸邊緣褶皺隆起,引發火山地震的現象生動地呈現在學生眼前。在《地球的自轉和公轉》教學中,把地理的自轉和公轉運動制作成三維動畫的形式,來模擬地球的運動狀況,讓學生更加直觀地去理解地球的運動,還有大氣的運動、海水的運動、地殼物質的循環等知識都可以利用多媒體制作成動畫的形式?蓪⒊橄蟮闹R具體化、形象化,更能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高中地理教學反思 16
又到學年的尾聲,回顧這段時間,經歷了學業水平測試,而后又專注于地理選科的教學,其中始終以學生為主體,積極創設符合教學內容的問題情境,教學內容的組織以學生的活動為主要形式,形成教、 學、 做合一的教學方式。但是如何進一步發揮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作用,改進課堂教學,是值得我思考的現實問題。通過反復思考,我認為主要從以下入手:
一、重視課本地圖的使用,采用啟發式教學
地理新課程用圖文并茂的資料、形象直觀的圖表、生動有趣的.閱讀材料、貼近學生生活的課堂活動,創設了充滿時代氣息的地理教學情境,用生活中具體有趣的地圖、圖片、圖表,給學生展示了生動活潑的思維過程。有助于學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規律及各要素間的內在聯系。因此,教學中,注意發揮圖像作用,運用圖像引導學生“動起來”,使學生充分參與教學活動,從而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課堂上,首先引導學生閱讀圖片,進而進行視頻欣賞,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地理圖像來設計教學,讓學生獲得感性認識,充分調動學生的眼、耳、口、手、腦等感覺器官和思維器官,同時,又培養了學生讀圖、分析圖的能力和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
二、發揮學科優勢,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課堂教學中,只有學生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積極主動學習,才能學得好,學習興趣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條件,它與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密不可分。從地理知識來看,趣味性是其一大特點。它為學生獲得直接興趣提供了豐富的素材。教學中可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的圖片、文字、動畫、語言,給學生以美的享受,喚起學生學習的欲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可讓課堂動起來,活起來,以興趣帶動學生的學習。引導學生“好動” 把學生從“靜”中解放出來,并熱情鼓勵,耐心引導他們動手,使他們在“動”中去增長知識,去形成能力。
在地理教學過程中,我注意發揮地理知識趣味性的學科優勢,充分利用現有的趣味知識加以渲染,深入挖掘潛在的趣味知識并進行合理的加工,努力尋求趣味知識的切入點進行有目的的導入,使之融入課堂教學,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復習亞洲地形和河流時,可以嘗試給學生播放歌曲《亞洲雄風》,不但使學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課堂上,而且對本課的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而產生了主動學習的心理,積極性被調動起來。這樣易使課堂更生動,同時調動學生的思考和學習的主動性。在講復雜的氣候時,我先讓學生進行圖片欣賞,再與古詩詞和歌曲相結合,不僅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而且引導學生做到了學科間的融會貫通。
在課程改革的今天,對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只有在實踐中不斷學習、實踐、總結,才能獲得提高,才能運用符合學生自身發展特點的教育教學方法,才能取得較好的教育教學效果。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
高中地理教學反思 17
新的課程改革不僅在教學內容上給高中地理教學以較大的觸動,認為教學不只是讓學生得到學科教學內容,體驗課程,感悟課程,即教師和學生在共同體驗探索新知識的過程中實現課程內容持續生成與轉化更是教學的重要內容。而在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上給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地理熱情,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創設問題情境已成為新教學模式的一個顯著特征,以問題情境為基礎的數學教學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探索欲望。教師應從學生的心智狀態出發,抓住學生理解教學內容時可能產生的疑難,或是學生原有的認識與新授知識沖突,或由于知識和能力的不足,產生障礙,從而設計問題情境,在學生與問題之間構建一座橋梁,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啟發學生提問。例如,在必修人文地理部分,如果單純地講授理論知識,顯然是很枯燥的。因此,在課堂上也可以采用創設情境的方法,讓學生在分析實例時學習、鞏固理論知識,同時活躍課堂氣氛。比如在講完《城市與城市化》這一章以后,就讓學生運用本章知識來對自己家鄉所在的地級市進行分析,這樣既能使理論聯系實際,達到鞏固知識的效果,又能使課堂內容更加豐富,增長學生的見識。而在必修自然地理部分,創設情境同樣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講完《地球的運動》這一節以后,讓學生寫一篇科幻文章,主題是“假如黃赤交角突然變得很大或很小,我們會怎樣”,學生就必須充分思考黃赤交角對地球和人類的意義了,這樣學生對黃赤交角的理解就會非常深刻。
二、根據不同的教材內容進行課堂提問設計
(一)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設計提問
這種提問的設計,要求教師在備課時,認真研究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大量收集學生在日;顒又锌赡芙佑|到的社會、經濟、科學和生活中的各種信息,結合某節課教學目的的要求,設計出為課堂教學服務,且能使這些感性和零散的知識提高到理性知識的提問。這種提問的設計,由于是借助學生已知的知識范疇來完成知識的遷移,所以它能直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獨立思考、分析和研究問題的能力。例如高一《地理》中關于“城市化帶來的問題”內容,我是這樣設計提問的:我們居住的天津市的市內六區,面積由十多年前的161km擴展到目前的330km,人口也隨之迅猛增長,這會給我們這座城市帶來哪些問題呢?試從城市污染程度、交通狀況、住房狀況和就業等方面進行分析。在學生回答完這些問題后,教師及時總結,突出強調前三個方面。這樣,既完成了“城市環境質量下降”的學習內容,又為下一個內容――保護和改善城市環境質量的提問埋下伏筆。
。ǘ┭驖u進,設計遞進式提問
一些綜合性較強的地理現象的形成是一個較復雜的過程,為了便于學生理解這類知識,教師可將復雜知識進行合理肢解,降低其難度,提出一些事實上并不存在的假設,讓學生思考回答,然后再取消這些假設,還事實真面目后再進行提問。這種提問既適用于自然地理知識,又適用于人文地理知識和人地關系較復雜、難度較大知識的學習。它能在相對降低學習難度的條件下,使學生迅速理解和掌握地理事物和現象的內在聯系,同時也為學生將來立足于社會,獨立學習和研究奠定了基礎。例如:高一《地理》,內容是對較復雜的地理現象的研究,我設計了以下提問,較輕松地解決了這一知識難點和重點。
。1)假設地球不自轉,表面是一個物質均一的球面(即沒有陸地和海洋之分),那么,全球性大氣環流怎樣運動呢?
。2)實際地球在不停地自轉,它會使全球性大氣環流發生什么樣的變化呢?
(3)實際地球表面有海陸之分,它又影響大氣環流發生什么樣的變化呢?課堂提問設計得當是優化教學的重要方面之一,同時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還應注意自身的情感滲透,使提問在學生心靈中產生強大的
吸引力,促進提問目的的實現,從而獲得理想的效果。
三、開展課堂討論,提供學生自我發揮的空間
目前,課堂討論依然是教師經常使用的一種課堂活動方式,因為課堂討論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新課標的教學建議中,經常有討論這種活動的出現,這就說明新課標是很強調學生參與討論活動的。但是課堂討論并不是任何時候都適用。如在學習必修自然地理部分時,由于知識比較抽象,對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要求較高,因此,討論往往不能達到效果,還會浪費課堂時間。但相反,在學習必修人文地理部分時,由于知識側重于人地關系,而學生長期親身經歷這些人地關系,所以用討論的形式能夠集思廣益,把課堂知識擴展出去。比如在講“城市化對地理環境的影響”這部分的時候,就可以讓學生分小組討論,說一下自己所感受到的城市化帶來的環境變化,這樣就不至于使課堂太過沉悶,而且又能給學生自我發揮的空間。通過課堂討論,教師就能把探究性學習下放到學生身上,讓學生學會提取和運用知識,從而落實理論聯系實際的效果。
總之,教師在地理課堂教學時,應根據地理教學內容、教學對象、課型等的不同,選擇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在具體的教學中操作,既注重整體化又兼顧個體化的教學模式,保證每一個學生在諸多方面,在原有基礎上得到可持續發展。
高中地理教學反思 18
一、激發學生興趣入手,構建高效課堂
本節課以以《西游記》為線索,配以較豐富形象的課件,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要揭開《西游記》中的奧秘,就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從而整體的認識南亞的地形、河流、氣候等自然環境特征。通過活動使學生學會分析分區地理的方法,
二、科學設置課堂提問,培養學生總結問題的能力
科學設置課堂提問,注意了引導學生通過看地圖、分析地圖,讓學生多思考、討論、展示講解練習等多種途徑,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鍛煉學生的讀圖、分析圖能力。教師教學中,運用豐富詳實的材料,切入教學要點,結合相關圖像、圖片、動畫、錄像等多媒體手段,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并采取個人、全班相結合的組織形式,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引導學生掌握知識,切實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注意了新課改教學中所要求的過程與方法的使用和引導。
三、教學過程中,重點突出,難點克服的`也較好。
如對南亞的地形剖面圖理解,是本節課的一個難點之一,教師配以逼真的課件展播,運用不多的語言,很好的攻克這一難點。
四、重視將地理讀圖能力培養
教師重視將地理讀圖能力培養,授課過程中將課本內容和地圖緊密聯系,讓學生在閱讀中識圖,在大腦中建立初步的地圖概況。比如在本節課中,講解南亞的范圍及國家時,要讓學生指著課本P41頁南亞地形圖說出其東西南北分別時什么。這樣才能將教學內容和地圖相聯系并逐步培養學生認圖識圖的能力。
五、不足之處:
1、要設置適量課堂練習。
在以后的教學中,要設置有針對性少而精的課堂練習;學生做完后,教師一定要詳細講解并和授課內容相聯系。從而真正發揮課堂練習的作用。
2、本節課在一些內容細節上還需要加強改進:如在知識點講解的流暢性上應該加強;南亞的地形特征等的講解上應該更加清楚!
高中地理教學反思 19
1、切勿只注重案例本身,而應關注案例的分析過程和結論獲取
新課程非常重視案例教學,而案例教學的教學策略還沒有一套成熟的模式。因此,我在教學的過程中也只是在實踐中摸索經驗。但是,我覺得案例教學無論是采取歸納法還是演繹法,一條原則必須要把握,就是在案例教學的過程中切勿只注重案例本身,而應關注案例的分析過程和結論獲取。因為案例只是結論提取的材料,讓學生在案例分析中獲取和提取案例分析的方法和掌握結論才是最重要的。這也是學生能力的很重要的體現。
2、注重案例的驗證
近年來,我們的教學很注重反思,這其中包括對媒體、對學生、對老師本身的反思,而對教學效果的反思更為重要。如何對教學的效果進行反思,對于高中地理新課程注重的案例教學來講,我覺得教師在提取了結論和學生掌握了分析的方法之后,要選取相類似的案例讓學生自己進行分析和推導。
老師再根據學生的掌握情況進行進一步的修正,盡量能讓大多數的學生掌握分析方法和結論。而驗證案例的選取可以參考其他版本教材的案例資源。當然,教師也可以結合本地的實際選擇一些學生比較熟悉的案例進行驗證,甚至還可以讓學生自己選擇案例進行分析。
3、新課程實施中遇到的問題和困惑
教學貴在思考。在一年的.高中地理新課程實施中,我遇到了很多的問題和困惑。這些問題和困惑我在教學過程中希望能盡量去解決,也希望能夠再實踐中能夠撥開云霧。我遇到的問題和困惑大致有以下:
(1)如何才能準確把握課標要求?
(2)課標與教材的矛盾如何解決?
。3)知識點的難度該如何把握?
。4)不同版本教材之間的差異該如何解決?
。5)課標要求和教材真的能代表廣泛的適用性嗎?
。6)怎樣面對初高中地理地理知識的銜接問題?
新生事物的產生有一個成長和成熟完善的過程。我想,新課程在實施的過程中遇到問題是很正常的。我們就是要在不斷解決問題的同時讓新課程走向成熟。只要這樣,我們中國的教育才能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獲得進步。
高中地理教學反思 20
地理是一門生活化的學科,它囊括的知識與大千世界緊密相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合理恰當地將教學資料與學生身邊的環境、日常生活融合起來,進而進行教學活動。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豐富自己知識的同時,感受到地理學科的魅力。本文就目前高中地理教學的現狀及其所面臨的問題,提出在地理教學中進行生活化教學的必要性及具體實施的策略和方法。學生經過學習豐富的地理知識,能夠打開視野,認識世界,完善自己的世界觀。從地理這門學科本身所具備的特性來說,其蘊含的科學和知識,是和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關的。其知識點的涵蓋面能細致到我們的住行吃穿,甚至是國家的政治和軍事問題。所以,高中的地理教學要讓學生懂得走出課本,走入社會生活和自然環境,進而真正實現地理這一學科的功能和用處,讓學生實現學以致用。
一、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現狀
反觀如今的地理課堂教學活動,教師一般采用的還是以教師的教學活動為主體的課堂模式,學生在課堂的參與中只是作為理解知識的.客體。在這種單一枯燥的課堂模式下,原本在實際的生活中具有靈活性的知識點,變得固定和死板。由于教師缺乏對學生具體學習情景的了解和觀察,只注重自己對知識點的講解,導致地理這門學科在學生的印象中變成了一門理論化的科目。教師沒有將知識的運用引導到生活中來,學生在學習方法上就的得不到突破和提升,只會死記知識點。而機械的記憶又容易導致學生喪失對地理這門學科的興趣。所以,教師必須靈活地將生活化的元素融合到地理教學中來,讓學生深化自身的學習。
二、采用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時代要求和具體策略
(一)生活化教學是順應時代的需求
這個時代需要的是視野開闊、知識與理論結合能力強的綜合型人才。良好的地理教育能在必須程度上促進學生世界觀的構成,地理這門科目的實用性也漸漸在大眾的視野里變得顯著和清晰。社會的變化在改變著地理教育的要求和規格。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教材資料和教學方式。教材資料的形式從原先的以文字論述為主發展到如今的圖文并茂。教學方式上則是教師要能突破傳統的以教師為主體的課堂模式,以學生的學習為主體,激發學生在課堂上的主動性。將教學資料和生活相結合,并且引導學生運用地理知識來解釋日常生活中出現的地理問題。這樣培養的學生才能有真正的學習自主性和獨立性,懂得實踐操練。
(二)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生活化的教學模式不能只著力于改變教師的教學方法!耙粋巴掌拍不響”,在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合理引導學生改變自身固有的學習方式。多參與課外的實踐和活動,走出課堂,走出課本。例如,我在教高一學生地理上冊的《認識各類巖石和地理地貌》時,我會利用學校在對學生團體組織的郊游的時間,布置給學生課外的學生任務。以小組的形式,讓他們在郊區采集比較常見的巖石的標本,然后再在課堂上讓小組分別展示自己的收集成果,并選取其中一種表述該巖石的特性以及常分布的地點和區域。這樣不僅僅豐富了學生的課外動手能力,激發了學生在玩與學中探索知識的欲望,拓寬了學生的視野,有效地把生活化的學習方式融入到學生的日;顒又衼。學生的學習方式也不再局限于課堂筆記的抄錄和記背,而是在靈活多變的學習環境下,學會自我調整和積極探索,這樣有利延續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以后更深入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注重創設簡便、和諧、民主的學習氛圍
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和主動參與課堂的熱情度,和教師創設的課堂環有著直接的聯系。在生活化的教學中,教師要創設一種簡便、有代入感的課堂氛圍和環境,讓學生能自由的不受限制的發表我的言論和意見,激勵他們個性化學習的發展。例如,我一般會在學期期中時開設一個地理的趣味知識點問答競賽,學生們的座位以圍成一個面向講臺的弧形的形式排列。講臺前方是一行評委和主持競賽的同學。教師在競賽過程中的作用只是一個輔助的調節者和引導者。這種競賽活動的開展極大地豐富了同學們的課外地理知識,有效地消除了學生和教師之間的隔離感。為學生地理學習興趣的培養和堅持起著重要的作用。地理生活化教育模式將課程資料和日常生活有效的而結合起來,避免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能產生的誤解和誤區,有利地提升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在課堂上應給予學生廣闊的學習空間,鼓勵他們學會利用知識解釋實際生活中的地理現象。同時,教師在生活化的教學環境下,要合理地引導學生轉變自己的學習方法,不能一昧的死記硬背,隨著課程資料的深入學習,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應當要更加靈活。地理這門學科源于生活,卻高于生活,在地理生活化教學的具體實施中,還需要教師不斷結合自身經驗和學生實際的課堂反應,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方式和教學資料,從而真正讓學生在地理學習中獲得成就感和樂趣。
高中地理教學反思 21
一是教材編寫要符合中國國情和實際需要,面向大多數學校,適應大多數學生和大多數教師;
二是教材編寫有一定的伸縮性、靈活性,以適應不同地域、不同層次學校的需要;
三是教材編寫應認真汲取有關現代教育理論和方法,及時吸收九年義務教育初中地理教材編寫中的成功經驗,注意總結教學實踐中所摸索、創造出的行之有效的編寫形式和教學方法,以方便廣大教師教學;
四是教材編寫應倡導啟發式,對知識內容,學生特點、儀器設備、教具手段等要素綜合考慮,為學生創設最佳的學習情境,促使學生學得主動而積極,既掌握知識,又學會獲得知識的方法;
五是教材編寫應滲透整體觀念、聯系觀念、綜合觀念等,避免編寫形式簡單化,教學方法僵化,謀求編排體例、教學方法的.最優組合,例如:可綜合學科課程(偏重知識系統性和結構)和活動課程(偏重實踐活動和操作)各自的優勢;綜合直線式、循環式、專題式、特征式、問題式、綱要式等編排形式各自的特色,充分發揮教材應有的作用、以獲得教學的整體效益;谏鲜稣J識,可在編排體例和表述形式等方面有所改進。
總之,高中地理新教材的編寫,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要繼承發揚、博采眾長,有所突破,編出特色,更好地為實現跨世紀人才的培養服務。
高中地理教學反思 22
基礎,為學生地理學習能力的提高做好了準備。作為一名高中地理教師,在新課改的大潮中怎樣尋找正確的教學之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我們永恒的課題。新課改是一場大革命。不管是教學理念還是教學方式和方法都得到了改革。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高中地理的教學反思。
一、對教師角色的定位反思
皮亞杰的建構主義教學理論曾經指出:學生的學習以及知識的意義建構是學生依靠學習資料和學習伙伴自主形成的,不是經過老師的傳授獲得的。這一理論指導下的新課改強調師生角色的大轉換,更新了教學理念。新課改的重要理念就是師生角色的轉換,強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性和主動性;教師不再是一人獨掌課堂,而是放下身段,與學生平等交流,民主相處。
所以對教學的反思,首先應該思考教師在教學中的地位是否實現了轉變,是否改變了過去把知識傳授作為主要教學目標的做法,是否關注了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和形成;是否把教學的主要精力放在了檢查學生知識掌握情況上而忽視了激發、引導、組織和合作的新型教師功能。
所以,通過反思更加確定教學氛圍和情境對學生掌握知識的重要性。明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積極為學生創設民主、平等、自由、和諧的教學氛圍,使學生在輕松、愉快而又平等、民主的教學環境中提升認知水平,從而發散思維,提高學習效率。
二、對教學觀念的反思
建構主義教學理論的鼻祖皮亞杰曾經說過,學習的意義在于打破學生大腦圖示中的平衡,由同化到順應再到同化,學生在這個循環往復中實現知識的意義建構和積累。長久以來,高考指揮棒指引著高中階段乃至整個義務教育階段的教學,因此在教育方式和方法上一直是圍繞著應試教育開展的。沒有充分考慮學生的主觀因素,教師只是一味地考慮學生的知識積累情況,教育和教學思想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被動地形成。
一味地忙于教,缺少對教的過程的反思,審視自己的教學意識淡薄。教學活動在年復一年的重復中形成固有的經驗,就在這樣的經驗支配下,進行簡單的重復或沿襲傳統的教學,所以大量的學生成績很高,能力很低;知識很多,思維很差。
自從新課改以后,教學觀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在新課改理論和素質教育目標的指引下,教師進行了大量的和積極的教學實踐探索,徹底改變了長久以來形成的教學觀念。其中對自身的教學觀念的總結就是一種積極的思考活動,對教學觀念的及時反思,既是貫徹新課改理念的表現,又是提高教學效率的措施。使自己能夠在教學觀念上實現轉變,同時應用反思后的結果指導教學實踐。
如,對“自然資源的數量、質量對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意義”的相關內容進行教學時,結合我省的實際情況,以礦產資源為例,首先利用搜集來的實際資料向學生說明,我省礦產資源的分布、數量、質量等情況,同時說明礦產分布對工業布局的區域影響,依托礦藏
促進工業的發展,礦藏資源豐富的地區,工業也呈現發達態勢。這些內容是在向學生說明“自然環境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外部條件”的涵義。當然,一些特殊案例也是存在的,一些大型鋼鐵公司雖然成為著名工業區,但周圍并無鐵礦山,如我國上海寶鋼等。通過分析,學生明白了自然環境可影響工業的發展和布局,但不是具有決定性作用的、完全能夠影響的,是一個辯證的關系。這樣學生辯證看問題的觀念和思維能力就得到了發展。
三、對教學過程的反思
教學過程是教師實施教學設計的具體表現,因此,教學效果如何,主要是靠教學過程來具體體現。對教學過程的反思是提高地理教學效率的重要措施。教學過程是師生互動,交流的過程。怎么把教師對教學內容的預設變為具有一定效果的完美生成,完全需要教學過程的支撐。
教師事先對教學活動的預設,不能過多,否則生成過少,學生的能力得不到發展。對教學內容的重難點的`處理是否得當;對學生能力培養是否得到體現;對學生主動學習的主體地位是否有所體現;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是否得到培養;教學效果和學習效率是否得到保證;教學方式是否符合新課改的要求等。新課改的重要理念是提倡學生進行探究式的學習,探究式學習就是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建構主義教學理論的核心學習觀念就是情境、寫作、會話、意義建構。協作強調的是學生之間的合作和交流,通過合作學習,使學生的溝通能力、探究能力得到提高,在原有認知的基礎上,實現新的知識意義建構。
“探究式學習”是教學過程的主要表現形式,高中生自己對地理知識的探究,對相關資料的搜集和分析,或者自己制訂學案進行自主學習,都是對教學過程反思的內容。通過對教學過程的反思,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學活動的組織開展情況,總結其中的得失、經驗和教訓。反思教學過程是在學習中將培養學生探究性、開放性的學習方法和思維方式的設想變為現實的進一步思考。
高中地理教學反思 23
高二地理教學復習實踐中,我們有時會發覺由于學生對所有基礎知識已經學習過,如果老師只是照本宣科,沒有一定的新意和難度,地理教學效果或目的與預期的設計就會有較大差異,因此這就要求我們不斷探求教學目的、教學工具、教學方法等方面的問題,積極改進,從而優化教學,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智能理論告訴我們: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智能組合,有自己的智能弱項和智能強項,也有與此相適應的獨特的認知方式。學生知識面有寬有窄,學習能力有高有低,認知能力有強有弱。教師必須正視學生之間的這種個體差異。比如可以在內容的呈現方式上進行認真的構思和設計,文字材料,圖像信息,多媒體等等,照顧不同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能力要求。
例如在高中地理主干知識的復習中,大氣環境是個難點,而其中的有關天氣、氣候、季風等內容更是難中之難。如果還像講授新課那樣復習,一是時間不允許,二是學生也提不起興趣。于是我在教學設計時做了精心準備,試著編寫了典故,通過典故教學法來突破難點。這樣通過典故將要學習的內容轉變成一個個小問題,教師只提供背景資料,通過學生自己的探究找出答案,這樣不僅復習了天氣、氣候、季風等知識,并了解形成該氣候的地理因素,同時拓展地理能力,事實證明,這樣教學學生很感興趣,而且將抽象的`原理轉化為直觀的材料,比一味的灌輸的效果要好的多。
高中地理教學反思 24
一、培養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我認為,對一切來說,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教師,它遠遠超過責任感”。只有熱衷于某項事業,才會主動地去追求做到最好,所以我們講應該努力培養對學科的興趣。至于培養學生對地理學科的興趣,我想可以從這些事情上著手:搜集與課本知識相關的趣聞趣事,播放相關優秀紀錄片,組織野外實地學習等等,總之,讓學生能主動參與到教學中來的方式都能吸引到他們。
二、掌握課本
教科書既是掌握知識、技能的工具,又是培養自學能力的依據。目錄提示著全書的要領和前后的聯系,要經常翻閱,以便對全書內容心中有數。精讀課文、?瓷钏迹プ∫c,記下問題,要特別重視插圖和表格,領會圖表所說
三、勤用地圖
地圖是地理信息的載體,它能將我們不能親眼見到的`廣大地理環境變得一目了然。地圖又是學習地理的工具,通過分析地圖,可以認識地理特征、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徑,要學會讀、用各種地圖,它具有感官刺激強、信息容納量大、表述簡明扼要等優點。借助地圖可以更好的掌握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理解地理概念、原理運用示意圖,及有關概念、地理規律、地理原理。在復習中要記的概念、原理、規律很多,有的在文字表述上還較相似,這就給記憶帶來了麻煩。若能借助于示意圖,很多時候十分簡單的一幅示意圖就會把有關概念、原理的本質反映的淋漓盡致、印象深刻、難以忘記。
四、地理復習的一般過程
先掌握基本地理概念,然后了解地理事物的發生和發展,最后進行合理的分析、判斷和歸納,實現本學科之間的知識有機聯系以及與其它學科之間的知識滲透?梢詫⑦@一過程概括為五個字:憶,記,翻,做,究。
。1)憶:就是對已學過的課本內容 過電影,也就是重新回憶一遍,憶的內容主要是教材知識網絡,可以對已掌握的內容了然于胸。
。2)記:是對一些主干知識、重點和難點的知識進行背誦和記憶,首先要對一些基本的地理事實進行必要的了解和掌握,這些地理事實是構建一個完整知識網絡的節點,是基礎,很重要的準備。有了這些地理事實還不夠,還必須了解地理事實的發生和發展規律,以及地理事實之間的聯系。
。3)翻:就是翻看平時做過的習題、考試題。平時做過的題目要保存好、整理成冊,以供復習階段使用。在復習課本同時,可以翻一下以前做好的題目,回憶一下當時做題時的情景,溫習一下題目訓練和考查的教材基礎知識。
(4)做:是選擇少部分以前做過的題目。盡可能少做、精做題目。可以選擇以前做過的有代表性的題目或者以前做錯的題目,主要目的是溫習做題的思路和方法彌補以前做題中存在的不足。
。5)究:是細究錯題。主要是找一下錯在何處,是知識記憶還是知識理解有欠缺,是審題不準還是思路有偏差?通過細究以前的錯題,可以明了自己以前在做題中的薄弱之處,以使備考訓練更有針對性。當然地理復習中一個不可或缺的環節就是對時事和社會現象的關注。注意閱讀一些報刊,關注一些相關新聞事件,有意識地收集一些與地理有關的資料,擴展自己的知識面。
高中地理教學反思 25
教師的反思是指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以自我行為表現及其行為之依據的解析和修正,進而不斷提高自身教育教學效能和素養的過程。其主要特征,一是實踐性,是指教師教學效能的提高是在其具體的實踐操作中;二是針對性,是指教師對自我“現行的”行為觀念的解剖分析;三是反省性,是指教師對于自身實踐方式和情境,立足于自我以外的多視角、多層次的思考,是教師自覺意識和能力的體現;四是時效性,是指對當下存在的非理性行為、觀念的及時覺察、糾偏、矯正和完善,意即可以縮短教師成長的周期;五是過程性,一方面指具體的反思是一個過程,要經過意識期、思索期和修正期,另一方面是指
教師的整個職業成長要經過長期不懈的自我修煉,才能成為一個專家型教師。
新課程理念下的地理教學反思不僅僅是對地理教學活動一般性的回顧或重復,而應該是教師置身于整體的地理教學情境中,從更寬廣的社會、倫理及教育層面激發自我意識的覺醒,更重要的是它一種面向未來的教學活動。進行新課程理念下的地理教學反思,我覺得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對教學觀念的反思
長期以來,教師的教育思想往往是在被動條件下形成的,沒有教師主體的自我實踐反思意識和能力的增強,往往只是簡單的重復或沿襲,其效果是很不理想的。因此,教師應進行新課程理念的系統學習,積極對自身的教學觀念進行反思,在較深層次上促進教育觀念的更新與轉變,并以此指導教學實踐。
例如在學習“以某種自然資源為例,說明在不同生產力條件下,自然資源的數量、質量對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意義”的相關內容時,我就以礦產資源為例,一方面用相關例證向學生說明,礦產資源的分布、數量、質量和組合狀況是影響工業布局的重要條件,一些工業基地往往是建在礦產地附近(這種教學旨在滲透“自然環境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外部條件”的觀點);但有些工業基地,如我國的上海寶山鋼鐵工業基地,日本的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鋼鐵工業基地,周圍并無大型鐵礦、煤礦,但卻是著名的工業區,原因是借助優越的地理位置和發達的海運,擺脫了礦產資源的地域限制(這種教學可以滲透“自然環境并非是決定性條件”的觀點)。通過上述這種辨證的分析,學生一方面明確了自然環境可以影響人類社會的發展,另一方面也明確了這種影響不起決定性作用,就使學生形成了正確的、辨證的人地觀。
地理新課標不僅對地理知識和技能的教學提出了具體的、符合實際的要求,同時也對學習過程中學生能力和方法的培養,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形成提出了具體、可操作的目標!芭囵B現代公民必備的地理素養”是高中地理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課程標準中有大量的與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可持續發展觀有聯系的教學內容。因此,我們的課堂教學必須更加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必須有利于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能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地理觀。
2、對教學設計的反思
教師為了實現有效的教學,課前都要對一節課進行精心“預設”,但在課堂實施時會出現多種結果:第一,事先的預設比較順利地“生成”了;第二。由于引導不得法,出現“預設未生成”的尷尬局面;第三,雖然教學出現了“意外”,但教師通過巧妙引導,獲得了“非預設生成”的意外收獲。如果教師課后能對這些結果和過程及時進行記錄、整理和分析,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就能對隱藏在教學行為背后的教學理念獲得規律性認識,從而提高教學的自我監控能力。長此以往,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會不斷提高,后續教學行為會越來越合理,學生的“主動生成”會不斷取代“被動接受”,教師的研究意識和能力會不斷得到提升。
在進行地理教學實踐時,有時會發覺地理教學效果或目的與預期的設計有較大差異,課后細細分析一下,原因在于進行教學設計時忽視了對教學設計的實踐反思,因而也就難以使教學設計在實際應用時發揮出所預想的作用。因此,教師應積極反思教學設計與教學實踐是否合適,及時看到實踐過程中出現的誤差,不斷探求教學目的、教學工具、教學方法等方面的問題,積極改進,從而優化教學,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
3、對教學過程的反思
教師的反思大多是針對教學過程進行的,我們要對教學中重難點的'處理、學生的主體地位是否得到確立、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是否提高等情況進行反思,然后再回到實踐中去探索,使教學與研究能力得到提高。
我們知道,新課標所提倡的“探究式學習”模式能提供給學生更多獲取知識的渠道和方式,在了解知識發生和形成的過程中,推動他們去關心現實,了解社會,體驗人生,并積累一定的感性知識和實踐經驗,使學生獲得了比較完整的學習經歷。同時,在學習中將培養學生一種探究性、開放性的學習方法和思維方式。
4、對自身教學行為的反思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認真地檢討自己的言行:是否從權威的教授轉向師生平等的交往與對話;是否有公正的品質、豁達的胸懷、豐富的感情,以及敏銳的判斷力和豐富的想象力等等。
眾所周知,過去為了鞏固“雙基”,我們教師的教學往往追求對學習內容的“標準化”理解和“課本式”、“教參式”表達,強調對問題解決的常規思維、邏輯思考、唯一答案,對學生的置疑、奇思妙想往往采取壓制、回避、冷處理甚至簡單否定的做法。這樣大量地進行反復操練,使學生學會的只是“復印”知識。而新課標強調的是教師的教學必須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型意識,所以,我們在課堂教學中,一定要謹慎處理自身的教學行為,要能積極肯定學生的“別出心裁”,給予及時適當的肯定和匡正。
5、對教學反饋的反思
教學中,我們不僅要注意觀察課堂上學生的學習行為,還要通過學生作業獲取教學反饋的信息,在信息反饋中對學生知識的掌握、能力的發展,學習中的情感體驗等獲取全方位的體察。我們常常會發現教師在課堂上講解的教學內容和習題,在考試時學生還是有許多困惑,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在于學生知識的習得不是學生自己學會的,而是老師教會的,所以我們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比教給學生知識本身更重要。
例如,在學生做高中地理新教材的習題時,不要直接給出答案,而是請學生思考,要求學生說出理由。學生經過思考,較容易地完成了這道題,并且掌握了解題方法,提高了學習能力。
地理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要完成新課標中規定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除了師生在課堂上的教與學之外,目前最直接的反饋就來源于作業練習。作業練習也是一種學習的過程。通過作業,不僅可以檢查課堂教學的效果,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而且也可以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同時還可以讓學生探索獲得知識的方法,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所以,我們的地理作業必須是科學的,多樣的、開放的,我們不能僅僅為了使學生完成作業而教學,而要教給學生“對其終身發展的能力”,所以要側重對學生地理技能和方法的培養。
【高中地理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高中地理教學反思06-12
高中地理教學反思07-23
【薦】高中地理教學反思07-07
高中地理教學反思【薦】01-28
【熱門】高中地理教學反思01-28
高中地理教學反思(薦)10-18
高中地理教學反思(精華)07-09
高中地理教學反思(優選)07-10
高中地理教學反思[優秀]07-05
高中地理教學反思優秀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