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最新《師說》教學反思
《師說》是個傳統篇目,也是韓愈散文中一篇重要的論說文,文章論述了從事學習的必要性和原則,批判了當時社會上“恥學于師”的陋習,表現出非凡的勇氣和斗爭精神。 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最新《師說》教學反思,歡迎大家閱讀。
最新《師說》教學反思一
《師說》上完了,可是并沒有自己想要的欣喜。明確而有深度的思維,也并沒用挽救我的課堂。經過了很多的探索,可是備好課和上好課之間有長長的距離。這個距離充滿著探索的艱辛與思考的苦楚。
在備這篇課文時,我有了活躍的思維字課文的處理上我打破了順流而下的順序,我從當時的社會的風尚談起,然后再去發現作者立論的勇氣與智慧。這樣的處理,我想學生更能夠理解文本的實在內容,更能夠解讀文本的價值。只是在處理文本時,我忘記了應該把難點放在哪個問題上,而課堂之上,我是否引領學生去理解這個難點?這個是我收獲到卻又常常忘記的備課要點。
另外,文與言,要應該怎樣處理?言經常阻礙了學生對文德理解。在沒有掃除障礙的時候,文的理解就變得仰視,變得像水中月鏡中花。當然,如果時間充足,那么我想兩者的關系會更好處理一些。我的遺憾在于,這篇課文,我的理解可以說比較到位了,也比較有深度,真正用自己的知識讀出了文章的品味,但是,由于一節課的時間,我的學生對與文章的語言和內容沒有較充分的熟識過程,雖然文章的主要內容是講從師之事,與學生的知識經驗有連接,但是,在連接之外,由于語言表述的陌生學生并不能真的理解文意,更重要餓是學生該如何看待一定要有老師這樣的觀點?一定要有老師是從狹義的角度啦理解的,其實文章真正的要義在于重塑學習風氣,提倡人人應該謙虛地相互學習,從根本上糾正當時對謙虛求學的錯誤看法。但是,語言的難度讓學生沒有理解到這個通俗的確永遠具備真理性的話題,理解上的差距讓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充滿了生硬的理解。而我沒有抓到學生這個理解的差距,在學生生硬理解的基礎之上把學生引到韓愈所體現出來的魅力、勇氣與智慧,又把學習提拔到對人與國家發展的.重要性上來,這樣就脫離了文本。就算沒有脫離文本,首先就脫離了學生的現有水平,沒有真正地從他們具備的基礎出發。這是我課堂的失敗,也是課堂效果沒有我預期的那么好的原因。
由此想來,我們面對文本應該靈活處理。淺顯的學生易于理解的文言可以如此處理,但是難度較深的文言,這樣的處理方式使得教學的過程有點揠苗助長的意味。上好課,真是不容易,很多問題并不能預見,總是在課上完了之后,才會發現自己的失敗。我們的失敗也常常在慣性的錯誤。因此,我們懂得之后,還要記得去改善。
在文言知識的總結課上,我的總結很潦草。我只是讓學生順著課文總結,在泛泛的尋找與總結中,我們抓到的是零碎的知識點,真正的總結應該是在學生的基礎上提高概括性,能夠把知識前后聯通,實現知識的遷移。
最新《師說》教學反思二
《師說》是中學語文的傳統篇目,也是韓愈散文中一篇重要的論說文,文章論述了從事學習的必要性和原則,批判了當時社會上“恥學于師”的陋習,表現出非凡的勇氣和斗爭精神。文章不長,按照學生的理解程度和一般的講課進程,利用兩個課時完全可以完成教學任務。
傳統教法中文言文課堂教學其主要課程內容有二:一是古漢語知識系統;二是以作者簡介、時代背景、篇章結構、寫作特點、主題思想串聯的五段式教學模式因此這一篇傳統文言名篇的教案基本上都是以“論證結構層次的'梳理”“論證方法”“中心論點分論點”等等組成。但我們的傳統散文尤其是《師說》中的精華部分難道是那些所謂論證方法、中心論點、分論點么?我覺得不是。平心而淪,當我重新再看這篇《師說》時,印在我心靈深處的是那些即使在今天看來依然不過時的精辟名言。所以在教授這一篇時,我將所謂 “論證結構、中心論點、分論點”放到了一邊,而帶領我的學生從生活中去尋找那些閃爍在中國人身邊的名言警句。于是我在課堂中引入了我最近的一些感悟。
案例一:這一段時間,我負責將學校老師的德育論文匯編成冊,在編錄的過程中,我發現引用率最高的名言即是本課的名句“師者,傳道受業解惑也”。
案例二:在講授《過秦論》時,我犯了一個錯誤講到陳涉“甕牖繩樞之子”我當時由于一個思維慣性將“甕”字的用法講成了名詞作狀語,課下一個同學來問時,我才反應過來應該是名詞做動詞,所以老師也不是什么圣人,只不過是“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罷了。
案例三:辦公室一幫老師突然有一天說到一句話“獨樂樂不如眾樂樂dú lè lè bù rú zhòng lè lè”這時就有另一個老師說這句話不應該讀成“dú yuè lè bù rú zhòng yuè lè”么?于是爆發一場爭論,最后拿給所謂的權威——語文老師來判斷,但語文老師們的觀點也是對半分,最后還是上百度查詢了一下,確定其讀成dú yuè lè bù rú zhòng yuè lè。所以,無論是什么人,在什么時候都會有不明白的地方,這就是“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
從這些鮮活的案例出發,學生會發現,文言文其實離我們的生活不遠,在學習時也能調動起積極性,當然這樣的課堂需要老師有著較強的課堂掌控力,有極富感染力的教學語言,這正是我缺乏的,所以在7班上這一課時,學生的參與度并不高。
課后我又進行了思考,那些案例都是發生在我身邊的事,是不是也可以引導學生講講他們的故事,談談他們對這些名句的看法,畢竟教這一課的目的就是讓他們感受中國傳統散文的魅力。
更多相關文章:
10.最新高三物理復習教學反思
【最新《師說》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師說》教學反思07-26
初中語文《師說》教學反思07-12
《師說》教學案例06-05
最新初中物理教學反思03-15
最新小學數學教學反思04-08
最新小學體育的教學反思08-03
最新初中數學教學反思09-02
小學美術教學反思最新09-26
最新小學英語教學反思小學英語 教學反思12-22
《師說》教學設計(精選8篇)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