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體育課課后優秀教學反思(精選5篇)
身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教學反思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初中體育課課后優秀教學反思(精選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初中體育課課后優秀教學反思1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浪潮滾滾而來,新課程體系在課程功能、結構、內容、實施、評價和管理等方面都較原來的課程有了重大創新和突破,這次課程改革所產生的更為深刻的變化普遍反映在教師的教育觀念、教育方式、教學行為的改變上。通過課改,使我充分認識到了這些變化。在新一輪課程改革浪潮的啟動下,通過短暫的新課程標準的培訓,使我對中學體育新課程標準的理念、特點以及指導思想均有了初步的認識。當我拿到新的體育與健康一書時,看到那更具科學合理教學編排與設計時,著實讓我興奮不已,更從中汲取了大量理論教學素材,可在這時,我也有些迷茫,怎樣去教呢?怎樣才能把這些理論知識都讓學生在快樂的學習實踐中消化吸收呢?我想這些對于我來說既是一種挑戰、一種考驗,更是一種促進。
這一個學期來,通過聽別人的課,通過自己的實踐,也通過對一些教學理論的學習,我有了以下一些淺顯的嘗試和幾點體會:
1、教師的角色發生了變化
2、教學策略產生了變化
3、教學構思的拓展
4、教學過程的系統化
初中體育課課后優秀教學反思2
新課程的實施是我國基礎教育戰線上一場深刻的變革,新的理念、新的教材和新的評價,對廣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這就需要中小學教師迅速走進新課程、理解新課程。做為新時期的小學體育教師如何去發揚傳統教學的優勢,盡快地適應課程改革的需要,本人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1、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
隨著生產自動化水平的迅速提高、社會物質生活的較大改善以及閑暇時間的不斷增多,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特別是近年來,參加健身鍛煉,正在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如,隨著醫療改革制度的實施和完善,健康成了人們,每天晨練、登山、打球的人絡繹不絕,加入體育鍛煉的人群越來越廣,終身鍛煉的意識已逐漸深入人心。因此,體育教師也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利用體育教學改善學生的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從而增進學生身心健康這一目標出發,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運動技能,學會科學鍛煉身體的方法,培養堅持課外鍛煉的習慣,增進身體素質、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等全面發展。
2、以學生發展為中心
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健康成長傳統的體育教學是以教師、教材、課堂為中心,學生跟著教師轉,教師跟著教材轉,教師教無興趣,學生學無樂趣。新課程以"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要求教師心中要裝著每位學生的喜怒哀樂和身心健康,把學生看成學生的主體,學習的主人,要以學生發展為中心,將學生的全面的發展放在首要地位。如,首先,根據學生的體能和體育基本技能的差異,確定教學目標、安排教學內容,讓全體學生都有平等參與體育活動的機會。其次,關注學生的需求,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讓學生在自主的學習過程中學會學習,享受學習的樂趣,養成健全的人格。
3、轉換角色,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
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是新課程改革實施和教學改革的前提和條件,新課程的推進要致力于建立充分體現尊重、民主和發展精神的新型師生關系,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得以充分地發揮。要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教師應真情對待學生,關心愛護每一個學生,公平地對待學生,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對于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學生,教師要多鼓勵、多關懷,相信他們的潛力,切實幫助他們,成為學生的促進者和服務者。傳統教學中的師生關系,是一種不平等的關系。教師不僅是教學過程的控制者,體育活動的組織者,成績的判定者和絕對的權威者,而且,總是千方百計地把自己的要求"格式化",根據自己的思路進行教學。新課程要求教師從知識技能的傳授者轉變成學生發展的促進者,由居高臨下的指揮者轉變成合作型的良師益友,使教學過程轉變為是師生共同開發課程標準的過程。例如,在上立定跳遠課時,我改變了以往慣用的教師講解、示范→學生模仿練習→糾正錯誤動作,這一傳統的"格式化"的教學方式,采用了讓學生在師生共同創設的虛擬的動物王國運動會中,學習模仿各種動物的雙腳起跳,雙腳落地(立定跳)的方法。學生通過實踐→思考→創造→發現→學習等步驟,在老師的鼓勵和師生共同探討、實踐下掌握了動
技能。整個學習過程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服務者,在與學生平等的交往中幫助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學生始終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在一旁起著鼓勵、促進作用,如此合作教學較以往事半功倍。
4、靈活運用各種教法和學法
新課程強調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在教學過程中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注意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自主學習中培養獨立思考能力,探究學習中培養解決問題能力,合作學習中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例如,《跳短繩》一課,過去教師一般采用傳授式教學法和學生反復練習的方法來完成教學任務。目前,在教法上我改用激趣法和鼓勵法進行教學嘗試,取得了較好的效果。課前,激發學生模仿小兔、袋鼠等動物跳,然后,布置小動物學跳繩,比一比誰學得快的任務,讓學生自由練習。練習過程中,一些基礎好的學生很快就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為了保持學生的練習興趣,一方面,引導學生學習花樣跳繩,一方面,讓學生當小老師教不會的同學。每當發現學生微小的進步,我都會不失時機地給予表揚,有時作出驚呀的表情,有時有意輸給學生,在我的激發和鼓勵下,學生對跳繩充滿了興趣,不僅體育課上跳,回家跳,課間十分鐘也在跳,學生只要一見到我,就拿著跳繩跑到我跟前,讓我數數,面對學生的進步,我深感成功的快樂。體育教學方法層出不窮,有情景教學法、愉快教學法、游戲競賽法、動機遷移法、成功教學法、創造思維法、興趣教學法等,從而改變單一的傳授式教學方法,在教學實踐中在靈活運用各種教法和學法,是新課改對教師的基本要求。
初中體育課課后優秀教學反思3
由于體育課大都是在室外進行,組織教學的目的就是要排除各種干擾,激發學生興趣,從而完成教學任務。只有合理而周密地組織教學,才可能使學生從物質上、從心理上作好充分準備,從而保證體育教學過程的順利進行。因此,組織教學是上好體育課的.關鍵。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學生、教材三者通過復雜的相互作用,使學生成為一個動態的統一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采取一定的組織教學形式來完成一定的教學任務,從而實現老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目的。然而,教無定法,任何教學方法和組織形式都是根據一定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而變化的,怎樣抓好初中體育課的組織教學、更好地為教學服務呢?
在高中體育教學中,教師要根據體育課是通過身體的各種練習,使體力活動與思維活動緊密結合,掌握體育知識、技能和技巧以及室外上課的特點,行之有效地組織教學。
抓好體育課堂常規的組織教學。體育課堂常規是規范體育課必要條件,教師必須嚴格認真,堅持不懈地抓好體育課常規教育。尤其本節課依據新程標準精神及體育與健康課教學大綱的要求,堅持把“以學生發展為本”、落實“健康第一”作為指導思想,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在教學中注重,以學生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關注個體差異與不同需求,確保每一個學生受益,鼓勵和引導學生在學習中積極動腦,互相協作,互相探討,提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感興趣程度,使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中,營造一個寬松、和諧、民主的教學環境。
從新課程標準所設置的學習目標來看,在義務教育階段,應注重學生基本的運動知識、運動技能的掌握和應用,不過分追求運動技能傳授的系統和完整,不苛求技術動作的細節。本節課我選擇排球,而排球源于游戲,是一項深受廣大學生喜歡的球類運動。長期以來,我們在教學中更多地追求它的技術性,忽略它的趣味性、娛樂性、觀賞性;忽視了學生的主動性,這樣嚴重地挫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如何以人為本,全面關注每個學生的發展,真正把“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落到實處;如何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如何使球類教學做到源于游戲,回歸游戲,真正做到寓教于樂,是本節課力求探索的問題。
初中體育課課后優秀教學反思4
體育教學長期以來也強調課后小結,課后小結雖是反思的一種形式,但是課后反思與課后小結相比,在外延上要豐富得多,從概念的邏輯關系上講,課后反思與小結的關系應是一種“真包含關系”,小結局限于本課的回顧與總結,而課后反思卻是從課前—課中—課后,實施全過程的審視、分析與總結,它體現了認識的全過程。一是審視分析教學計劃,課的設計,總結課前與課中的得與失,它們對教學活動的影響;二是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與態度,審視自己的行為態度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是否符合現代教育思想和新課標要求,以及適應學生等,這對改進教師的教學行為態度,提高教學水平,培養教師良好的教學行為習慣具有重要意義;三是分析總結課前與課中的反思行為與后果,讓這兩個反思得到總結,達到較高的認識程度。因此,課后反思活動是一個再認識過程,也就是所謂的“認識的最高階段”,即上升到理性認識階段。這個階段的反思能更好地指導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也是我們的經驗理論化的過程。
總而言之,教學反思符合人的認識規律,是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過程,是對教育教學規律的探究與發現,它為教學的教學工作提供了“再創造”的可能,是教學創新的基礎,教師成長的開始。從不同角度與方式回顧、分析和審視自己和教學行為,教師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識和自我監控的能力”。然而教師只有把反思行為變成一種自覺與沖動,一種行為習慣,才能不斷發展自我,提升自我能力,逐步完善教學藝術,減少“教學遺憾”。但是,要讓我們所有的體育教師把教學反思行為變成一“自覺與沖動”的行動,可能還有很多的“問題”有待解決,其任重而道遠
初中體育課課后優秀教學反思5
心理健康是現代健康觀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健康要貫徹“健康第一”的思想,就必須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
體育課堂教學心理氣氛是體育教學過程中相對穩定的集體情緒狀態,它是教學中集體心理動態結構的特點之一,是體育教學活動的心理背景。體育教學的基本形式是課堂教學,在實現課堂教學任務的過程中,師生之間,學生之間會進行頻繁的交往,交往時每個個體本身都帶有一定的感情色彩,并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個體之間的情緒互相交流,互相感染,造成心理上的共鳴,情緒上的共鳴,個體的情緒趨向一致,從而形成某個時刻的集體心理氣氛。體育教學就是在這種心理氣憤中形成的。
在很多時候,由于教學內容,方法的改變,學生完成動作的失敗,師生交往或學生交往的沖突等原因,課堂集體氣氛會發生起伏變化,從而對每個成員的情緒產生著振動和感染,使每個成員的心理活動隨課堂氣氛的改變而變化。體育課堂教學心理氣氛的優化可以發揮其動力,愉悅和調節的作用,使集體的情緒處于適度的坑奮狀態,每個成員在認知上相近,情緒上相溶,心理上互動,課堂氣氛活躍,教與學,練的情緒高漲,學生處于積極的心理狀態之下,認知一一操縱能力得到充分發揮和提高,學、練效果得到了最優化。
但與此同時,我們必須注意到體育教學畢竟是以增強體質為首要目的,假如我們片面強調心理素質的培養,而忽視身體鍛煉,那不僅使體育教學脫離“體育”屬性,達不到增強體質的目的,同時心理教育也會因此失去載體而毫無意義。
【初中體育課課后優秀教學反思(精選5篇)】相關文章:
初中體育課后教學反思4篇10-10
初中物理課后優秀教學反思(精選7篇)07-08
初中課后教學反思(精選5篇)06-30
初中體育課優秀的教學反思04-29
初中語文課后優秀教學反思(精選6篇)07-07
小學課后優秀教學反思(精選10篇)07-07
初中物理課后的教學反思06-30
初中體育課堂教學反思(精選5篇)11-11
初中體育課教學反思范文(精選7篇)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