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初中數學《生活中的軸對稱》的優秀教學反思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反思是思考過去的事情,從中總結經驗教訓。那么優秀的反思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初中數學《生活中的軸對稱》的優秀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初中數學《生活中的軸對稱》的優秀教學反思 1
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學生成為真正的主人,就必須在數學活動中學習數學,也就是在創造數學中學習數學。本課從具體的的圖片中,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體驗探索成功的快樂;通過動手操作,小組討論來突破本節課的難點;通過有層次的練習,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鞏固所學知識。
教學時首先讓學生感知“對稱”, 通過展示文昌的名人宋慶齡的雕像拉近與學生的距離、火箭、山的倒影的圖片欣賞生活中的對稱美,增強美感,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美的和諧統一,不論是在自然,還是建筑、科學,甚至是日常生活中對稱廣泛存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出本節課的課題。然后讓學生通過剪紙,初步感受軸對稱圖形是一個對稱圖形,師生共同探索所剪的圖形的共同特征,從而歸納出軸對稱圖像的概念。讓學生舉例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學生舉的例子很有限,大部分都是數學的幾何圖形,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例子很少,他們在小學就學過這相關的內容了,說明是老師在課堂上的指引不夠。這沒有能達到教學設計使學生從自己的生活經驗出發,體會軸對稱現象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的教學目的。若是抓住學生舉的三角形是軸對稱圖形來強調軸對稱圖形的概念會更好些。讓學生欣賞老師準備的軸對稱圖形能讓學生感知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普遍存在,加深理解軸對稱圖形的概念。學生能基本理解軸對稱圖形的概念,認一認這環節完成的較好。比一比這環節原本是設計小組比賽的,但是這題目團結協作實施起來較難,所以臨時更改為個人比賽,有些學生沒有注意審題,直接在課本上畫對稱軸,有些同學描下圖了,但是沒有通過折疊去找出對稱軸,整個環節花費時間較多,所以后面的課就上得很緊!想一想,歸納出兩個圖形成軸對稱的概念,認一認,兩個個環節完成的較好。軸對稱圖形和軸對稱的聯系和區別,是整節課的難點,為了突破這難點,讓學生討論,交流。但是聯系和區別沒有小組能敘述完整,特別是聯系的第二點,我用所剪的軸對稱圖形分析,體現他們之間的聯系,區別用認一認中的'圖2去分析,以此突破難點。
本節課主要特點:
1.突出動手實踐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本課教學的關鍵就是使學生理解圖形對折后“完全重合”的含義。在教學中,先讓學生欣賞雕像,火箭、山的倒影,感受“對稱”。通過剪紙,初步認識到“完全重合”就是左右兩邊“大小、形狀完全一樣”。通過觀察、實踐、思考、交流等活動,讓學生進一步加深對 “軸對稱圖形”概念的理解,通過試一試,加深兩個圖形稱軸對稱概念的理解。
2.練習設計循序漸進,形式多樣。
在練習這一環節我設計了認一認、比一比、做一做、試一試三個有趣的活動,層層遞進,幫助學生及時鞏固、運用所學知識。特別是在“做一做”這一環節中,讓學生利用手邊的材料,充分發揮想象力、創造力,動手“剪”出一個軸對稱圖形。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手腦并用,以“動”促“思”,軸對稱圖形的特征被深深地印在腦海里,空間想象能力得到加強,創新意識得到培養,并且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3.借助于多媒體有效提高教學效率。
利用多媒體課件圖、文、聲、像并茂的特點,向學生展示了生活中的對稱現象。美妙的圖形深深地吸引了學生,學生的思緒因插上想象的翅膀而飛揚,真切地感受到對稱的美。以多媒體展示學習資料,幫助學生辨析軸對稱圖形,效果佳,效率高。
本節課最大感受是上得較拘謹,面對陌生的學生,引導方式需要多樣化,探究合適的提問方式,讓課堂更富有激情,課堂更流暢!課堂時間處理不夠合理,前松后緊,總結較簡單!
初中數學《生活中的軸對稱》的優秀教學反思 2
本節課通過對現實生活中的事物及圖片的觀察、操作,來認識軸對稱的。
教學活動突出“感性認識→實踐嘗試→歸納概括”這樣的活動過程。
讓學生在觀察中感受對稱的特征,在實踐中探索性質,這樣使學生對軸對稱的特征形成正確的認識與理解。
新教材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很好的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動手能力。新教材有利于改變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數學教學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創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通過實踐、思考、探索、交流,獲得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思維,學會學習,促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生動活潑地、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發揚教學民主,成為學生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要善于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鼓勵學生大膽的創新與實踐;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積極開發、利用各種資源,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學習素材;并要關注學生的個別差異,有效地實施有差異地教學,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的發展;注重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提高教學效益。把數學教學從傳授知識的傳統模式轉變成激勵學生獲取知識的探究模式。學生學習不再是一種被動地吸收知識,通過反復練習強化儲存知識的過程,而是通過學生反復研究、探索、思考、概括、交流、練習,使學生親身經歷數學過程,用學生原有的知識處理新的任務,并建構他們自己的意義。新教材在教學內容的選取上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
數學的學習過程充滿了探索的樂趣、創造的樂趣和發現的樂趣。
本節課的教學活動充分體現了教學的過程性和活動性,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談一談”“、做一做”、“練一練”等活動充分地進行實踐與探索,不斷地進行歸納和總結,較好地體現了自主探索、合作學習,實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過程一環套一環,環環相扣,層層深入,使解決問題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使用電腦多媒體手段,極大的提高了教學效率。
初中數學《生活中的軸對稱》的優秀教學反思 3
《生活中的軸對稱》是華師大版七年級下冊第十章《軸對稱》中的第一節內容,它與現實生活聯系緊密,軸對稱的知識在小學已有初步的滲透,在初中階段,它不但與圖形的三種運動方式(平移、翻折、旋轉)中的翻折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又是今后研究等腰三角形的軸對稱性及其相關性質的重要依據和基礎。
本節課知識看似簡單,卻也是今后學習相關知識的重要基礎,為了有效地完成本節任務,在教學過程中我通過“猜字游戲”引入新課,有效的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運用多媒體展現生活中軸對稱的`圖片,引起學生興趣,激發學生求知欲。
學生的“數學活動”是本節課的教學主線,“等腰三角形”、“不規則五邊形”教具的演示以及“剪紙”環節的設計為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及表達個人感受和想法的機會,使學生充分的感知后,自然形成本節課的概念。并有效的將軸對稱圖形與軸對稱兩個知識點進行區別于聯系。教師僅作為知識的組織和引導者,引導學生積極地探索發現、討論交流及概括總結,使課堂教學真正成為學生親自參與的豐富生動的數學活動。習題的設計目的是讓學生一試身手后對所學知識作出及時反饋,小節的設計由學生自由表達,不限制形勢,并運用多媒體演示增大了課堂容量,可使課堂活動變得生動活潑。同時讓學生動口、動手、動眼、動腦,使學生學有興趣,學有所獲。
而由于本節課的時間處理的不夠妥當,學生部分練習環節的缺失是我最大的遺憾。
【初中數學《生活中的軸對稱》的優秀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軸對稱》教學反思12-10
初中數學教學反思(優秀)07-06
初中數學教學反思優秀03-14
初中數學教學反思(優秀)07-06
【優秀】初中數學教學反思05-16
有關初中數學的教學反思優秀02-08
初中數學教學反思優秀[精]10-25
小學數學《軸對稱》教學反思(通用14篇)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