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數學老師教學反思(通用18篇)
隨著社會不斷地進步,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反思過往之事,活在當下之時。那么問題來了,反思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初中數學老師教學反思(通用18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數學老師教學反思 篇1
思之不慎,行而失當”反思意識人類早就有之!胺辞笾T己,捫心自問”、“吾日三省吾身”等至理名言就是佐證。而當今社會反思已成為人們的自覺行為,何況作為教師,在教學中也應適時反思教育的得與失,消去弊端,得教益。
今年,我擔任初中數學教學工作,目前學期工作已基本結束,就此,我作了以下反思。
一、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由于新教材數學教學的特殊性,我的講解基本上還拘泥于教材的信息,而開放型的、能激發學生想象力與創造力和發散學生思維的課堂比例還較小。在課堂教學中,有時缺乏積極有效的師生互動,部分課時過于注重講授,沒有以精講精練的要求正確處理好講與練的關系,導致教與學不合拍,忽視對學生的基礎、能力的關注。
2、課堂教學不能針對學生實際,缺乏“備學生”、“備學案”這一必要環節;對教材的處理和把握仍然拘泥于教材,沒有進行有效地取舍、組合、拓展、加深;課堂教學沒有真正做到對學生進行基礎知識點、中考熱點和中考難點的滲透,學生原有的知識不能得到及時、適時地活化;課堂密度要求不足,學生參與機會少、參與面小;課堂留給學生自疑、自悟、自學、自練、自得的時間十分有限。
3、對中考的研究不夠,對中考的考試范圍、要求、形式、出題的特點及規律的了解不夠明確,在課堂教學中依賴于復習資料,缺乏對資料的精選與整合,忽視教師自身對知識框架的主動構建,從而課堂教學缺乏對學生英語知識體系的方法指導和能力培養。
4、課堂設計缺乏適當適時的教學評價,不能及時獲悉學生在課堂上有沒有收獲,有多大收獲等學情;課前設計“想教學生什么”,課堂反饋“學生學到什么”和課后反思“學生還想學什么”三個環節沒有得到最大程度上的統一。
二、學生數學學習存在的問題。
由于課堂教學中以上問題的存在,學生的數學學習與復習出現了許多問題。
1.學生對數學學習缺乏興趣、自信心和學習動力;在數學課堂上不積極參與,缺少主動發言的熱情或根本不愿意發言;另外,相當一部分學生在聽新課時跟不上老師的節奏或不能理解教師相對較快的指示語。
2.學生對數學課堂知識的掌握不實在、理解不全面,課外花的冤枉時間多;而大部分學生對書本知識不夠重視,找不到數學學科復習的有效載體,不能有效的利用課本,適時地回歸課本,數學復習缺乏系統性,數學學習缺乏主動性。
3.部分學生缺少教師明確的指導,在復習時缺乏系統安排和科學計劃,或者學習和復習沒有個性化特點,導致學習效果不明顯。
4.基于以上情況,我認為作為學生中考的把關者,初中數學教師首先要有正確地意識,應充分認識到:一節課有沒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么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學了沒有收獲,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也是無效教學;或者學生學得很辛苦,卻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
針對以上問題,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提高:
1、教師要有課堂效益意識。有效的媒體手段有助于課堂容量、密度和速度的提高。尤其是在復習課堂上適當地使用多媒體手段,不但可以活躍課堂,更能提高學生的參與面,短、頻、快的大容量課堂節奏能有效的吸引并集中學生的學習注意,從而最終提高學習的聽課效益;其次,課堂效益意識還體現在教學的設計中要充分為學而教,以學生如何有效獲取知識,提高能力的標準來設計教學。課堂設計要有助于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參與,有助于他們有效內化知識與信息,復習過程中要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在教學中恰當地滲透中考的信息,拓寬教學內容。
2、數學課堂上教師應及時有效獲取學情反饋,有效地進行課前回顧,課堂小結等環節的落實。為有效地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益,教師還可以制定科學的、操作性強的、激勵性的英語學習效果評價制度,堅持對學生的聽課、作業、筆記等方面進行跟蹤,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復習狀態與狀況,以便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做出針對性的調整。
3、注重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要切實抓好備課這一環節,即備課要精,練習要精,作業要精。同時,我們要積極進行教學反思,由教師自己及時反省、思考、探索和解決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時調整教學方法,優化教學過程。在課堂教學中強調基礎知識的學習。教師要突破現行教材的局限性,在重點內容上有系統的強化訓練。在句法上不能拘泥于傳統的計算層面,要搜集材料,適當拓寬。
4、要強化分層次教學與輔導,通過分層次教學和輔導提升學生的成績,從方法上,要抓住學生學習的薄弱點,區別不同情況,有針對性輔導。從策略上,加強學生實際問題的研究,做到缺什么、補什么,從對象上,要重點關注學科明顯薄弱的學生,采用教師定學生、師生結對、輔導等有效形式使學生隨時能得到教師的輔導和幫助,從而切實提高學生成績。
三、復習中應注意的幾個原則:
一是抓住課本,有效復習。教材和教學大綱是考前復習和考試命題的依據。因此,在復習時,教師和學生都應認真學習并充分理解和準確把握教學大綱中對基礎知識與能力的要求。
二是系統歸納,分清脈絡。在總復習時,要突出一個“總”字。面對上千的題型,通過復習,要使學生對初中數學學習有個總體的、概括的印象。大到計算證明,小到具體的知識點,使學生腦子中有清晰的框架和內容充實的“網絡圖”。
三是專項練習,有的放矢。對于以往總復習暴露出來的問題,教師應有目的、有針對性地進行專題講解與訓練,搜集、積累學生平時在各方面出現的錯誤,逐題突破。
四、復習提示和建議。
在復習中,教師應要求學生學會整理錯題,把試卷和做過的練習題里的錯題整理出來,專門抄寫在一個本子上,及時訂正反饋。教師要加以選擇,并要求學生有選擇性地做基礎知識練習,讓學生走出題海。關于閱讀理解,現在出題內容越來越接近生活,因此,學生復習時應加強練習,廣泛接觸各種題型,拓展知識面,同時要有意識地積累各種題型的解題方法和技巧,從而可減少中考時的答題失誤。
總之,中考數學復習階段非常重要,復習可以查漏補缺,能使知識達到系統、全面。雖然我們已經逐認識到課堂教學的重要性和對學生指導的緊迫性,但是離相對滿意的數學課堂的目標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我們需要不斷地更新理念,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為學生的數學發展和輕松面對中考作出更大的努力。
初中數學老師教學反思 篇2
一、數學教學不能只憑經驗
從經驗中學習是每一個人天天都在做而且應當做的事情,然而經驗本身的局限性也是很明顯的,就數學教學活動而言,單純依賴經驗教學實際上只是將教學實際當作一個操作性活動,即依賴已有經驗或套用學習理論而缺乏教學分析的簡單重復活動;將教學作為一種技術,按照既定的程序和一定的練習使之自動化。它使教師的教學決策是反應的而非反思的、直覺的而非理性的,例行的而非自覺的。
這樣從事教學活動,我們可稱之為“經驗型”的,認為自己的教學行為傳遞的信息與學生領會的含義相同,而事實上這樣往往是不準確的,因為師生之間在數學知識、數學活動經驗、這會社會閱歷等方面的差異使得這樣的感覺通常是不可靠的,甚至是錯誤的。
二、理智型的教學需要反思
理智型教學的一個根本特點是“職業化”。它是一種理性的以職業道德、職業知識作為教學活動的基本出發點,努力追求教學實踐的合理性。從經驗型教學走向理智型教學的關鍵步驟就是“教學反思”。
對一名數學教師而言教學反思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對數學概念的反思、對學數學的反思、對教數學的反思。
1.對數學概念的反思——學會數學的思考
對于學生來說,學習數學的一個重要目的是要學會數學的思考,用數學的眼光去看世界。而對于教師來說,他還要從“教”的角度去看數學,他不僅要能“做”,還應當能夠教會別人去“做”,因此教師對教學概念的反思應當從邏輯的、歷史的、關系的等方面去展開。
簡言之,教師面對數學概念,應當學會數學的思考——為學生準備數學,即了解數學的產生、發展與形成的過程;在新的情境中使用不同的方式解釋概念。
2.對學數學的反思
當學生走進數學課堂時,他們的頭腦并不是一張白紙——對數學有著自己的認識和感受。教師不能把他們看著“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這些“空的容器”里“灌輸數學”這樣常常會進入誤區,因為師生之間在數學知識、數學活動經驗、興趣愛好、社會生活閱歷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異,這些差異使得他們對同一個教學活動的感覺通常是不一樣的。要想多“制造”一些供課后反思的數學學習素材,一個比較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教學過程中盡可能多的把學生頭腦中問題“擠”出來,使他們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暴露出來。
3.對教數學的反思
教得好本質上是為了促進學得好。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是否能夠合乎我們的意愿呢?
我們在上課、評卷、答疑解難時,我們自以為講清楚明白了,學生受到了一定的啟發,但反思后發現,自己的講解并沒有很好的針對學生原有的知識水平,從根本上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只是一味的想要他們按照某個固定的程序去解決某一類問題,學生當時也許明白了,但并沒有理解問題的本質性的東西。
初中數學老師教學反思 篇3
從多年的教學經驗中總結出,能夠讓學生養成及時反思,對數學教學成績的提高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學生把整個數學課的學習過程,得到的經驗,反思的點點滴滴形成一種習慣,是鞏固學習效果,提高學習能力最為有效的方法之一。數學習題的練習是學生學好數學的必然途徑,經過練習積累點滴的反思,又有反作用于學生本身,激發他們的思維領域,形成一種指導的思想。經過長期的訓練,學生的思維會變得廣闊,解題的思路寬廣,驗證性強,準確率高,并能提高判斷能力。學生可以借助反思所積累的平臺,平穩的提高數學成績,提高自身的水平。實踐證明經常反思會在學生的思維領域形成一個結構清晰的框架,在解題的過程中,不會產生肓目性,久之會提高學生的思維敏捷性,并在頭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形成自己的知識基礎,從而使解題邏輯性強,獨立解題的能力得到極大的提高。
學生作業后認真反思,反饋回來的信息會給教師提供一個教學環節上的重要素材。這樣在今后的相關章節教學中,會注重這些因素的影響,不但可以減少學生的負擔,而且能夠順理成章的理清學生頭腦中的困惑。
邏輯性的思維不是教師能夠傳授的,是需要學生經過自身的努力在學習過程中積累形成,一部分學生作業困難,不求深解,更不用說積極反思了,這樣長期會形成無法釋放的重負,數學成績低,邏輯思維空洞,所以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反思是一件積極有效可行的教學措施。
初中數學老師教學反思 篇4
新課程改革已經伴隨我們師生一段時間了,課改后的數學課堂教學應該怎樣滿足學生的需要,是擺在所有數學老師面前的一個難題,記得60年代小學畢業時,必須通過考試擇優后,才能進入中學。
而今天改變了很多,小學畢業不論成績的高低可以直接升入中學,這就直接導致了學生之間成績的差異,由于起點不同,這給中學老師帶來很大的問題。
如何開展數學教學?值得我們思考。
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也許我們常有這樣的困惑:不僅是講了,而且是講了多遍,可是學生的解題能力就是得不到提高!也常聽見學生這樣的埋怨:鞏固題做了千萬遍,數學成績卻遲遲得不到提高!這應該引起我們的反思了。
誠然,出現上述情況涉及方方面面,但其中的例題教學值得反思,數學的例題是知識由產生到應用的關鍵一步,即所謂“拋磚引玉”,然而很多時候只是講解例題,解后并沒有引導學生進行反思,因而學生的學習也就停留在例題表層,出現上述情況也就不奇怪了。
孔子云:學而不思則罔。
“罔”即迷惑而沒有所得,把其意思引申一下,我們也就不難理解例題教學為什么要進行解后反思了。
事實上,解后反思是一個知識小結、方法提煉的過程;是一個吸取教訓、逐步提高的過程;是一個收獲希望的過程。
從這個角度上講,例題教學的解后反思應該成為例題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
初中數學老師教學反思 篇5
最近聽了李樹果,朱太德三位老師的課,觸動很大,感受到我校的課堂改革每天都在進步。每天都在不斷地完善。
李先麗老師根據本身學科特點投放了六個六個問題,并且每個問題都與社會生活相聯系。讓每個學生都有話去說。能讓每位同學都能參與到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來?梢娊處焸湔n充分。學生展示到位。如果讓學生有一定的時間進行鞏固練習,相信課堂教學效果會更好。
李樹國老師的課目標教學意識強,讓學生明白本節課學習目標,給學生自主的時間進行探究教師投放的問題組。之后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這樣合作的效果有效。小組展示有主持,有解答,有總結。建議:問題盡量讓學生進行解決。
朱太德老師的課上對學生預習的檢查很值得我們思考,值得我們每一個人進行學習,沒有充分的預習就沒有學生喜悅的展示。然后讓學生根據老師投放的六個問題進行自主學習,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小組合作學習,這樣的小組合作才有實效。小組展示采用了競爭的機制,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小組展示到位,小組每位成員各有分工。每位成員都有事做,值得我們學習。建議:問題組是不是讓書寫好的同學板書,對學生進行示范作用。課上有一定量的鞏固練習及時對學生進行鞏固。課堂教學效果會更佳。
初中數學老師教學反思 篇6
課的開始,由于小學階段學生已經接觸過了平行線,我從觀察街道上的十字路口,展示兩條路相交的情景,引入課題,從而增強學生學習活動的親切感,同時也把學生推向主體學習地位。這為引出本課的學習內容做了鋪墊。
在課堂中,讓學生回顧角的知識,讓學生從角的頂點和兩邊入手去尋找對頂角的特征,讓學生有明確的方向向教學目標靠攏。在尋找對頂角的練習中明確指出兩條相交線就可以組成兩組對頂角,這為最后的合作探究奠定了基礎。在探究對頂角的性質的時候,引導學生從已學的知識推倒對頂角相等,這符合學生的思維學習過程。在講解例2的過程中,讓學生思考并讓學生分析解題的思路,并將學生的解題思路和正確答案進行結合并板演,這為習題的解題過程書寫提供了格式。在合作探究時,先告知學生在尋找對頂角組數時應先明確兩條相交線就可以組成兩組對頂角,這與前面前后呼應,最終總結出尋找對頂角的方法。最后學生總結這節課的收獲,使學生回顧一節課的重點和難點,起到強調鞏固作用。
本節課的不足之處
1.在提出問題的時候,學生的思考時間較少,只有程度較好的學生思考出來,大部分學生都還在思考中。
2.欠缺對“學困生”的關注,我也沒能用更好的語言激發他們。
3.沒能讓每位學生都有足夠的時間發表自己的觀點。
4.沒能進行很好的知識延伸和拓展。
5.合作探究的題目有一定的難度,大多數學生還是沒能研究出結果。
初中數學老師教學反思 篇7
整堂課上下來,有很多不足之處,設計練習的層次不明,訓練不到位,課堂調控不夠靈活,學生提出的“為什么在現實中找不到直線”這樣的問題,事先并沒有好好地去思索,自己的幾何語言教學不夠精煉、準確等等。雖然課堂上學生對線段、直線、射線的區別和聯系掌握很好,但還是有少數學生對它們的幾何語言表示稍顯困難,往往用一個大寫的字母或者一大一小的兩個字母就表示線段、射線、直線;在按語句畫圖的練習中,仍有少數學生讀不懂題目的要求,不知從何下手。
也存在一些問題:
。1)學生在小學已有的對直線、射線、線段的感性知識的基礎上再學習直線、射線、線段的性質及表示方法,有吃“夾生飯”的感覺,教材能否一次性安排完直線、射線、線段的內容,這樣可以避免很多重復性的教學(或者說怎樣處理小學教學和初中教學的銜接)?
(2)學生課堂活躍,能夠表達清楚日常生活中的直線、射線、線段實例,但用幾何語言表達很困難,雖然對七年級的學生來說并不要求掌握這么多,但在現在還風行的應試教育體制下,學生考試怎么辦?教師在教學的時候,該怎么把握尺度呢?
。3)對日常生活缺乏了解或者是不認真觀察的學生,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對他們來說稍顯難,教學為了每一個學生,教師該怎么教學?
初中數學老師教學反思 篇8
剛開始課改實驗時常想,數學課無論怎樣改,還不是代數學公式,用公式進行運算;幾何學定理,用定理進行證明,能改到哪呀。隨著課改的進一步進行,作為一個課改實驗的數學教師,我切實體會到新課改給我和我的學生帶來的諸多意想不到的收獲。
在《有趣的七巧板》一課中,我在備課時總覺得用七巧板進行拼圖來設計寓意也就那么幾種圖案,不會有什么更新的花樣,但在實際課堂上,學生卻給了我一個意外的驚喜,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后,充分展示了小組合作的力量,他們不僅拼出了一些我意料之中的房屋、各種小動物等圖案,而且還創造性地拼出了《托起明天的太陽》、《憫農》、《百花齊放》等美麗的圖案,更令我驚喜的是有的小組的同學結合邊境口岸的實例,拼出了《國門》的圖案,使當時的課堂氣氛異;钴S,再加上磁鐵小黑板、實物投影的應用,使學生的思維發揮得淋漓盡致,使他們的聰明才智得以充分展示,本節課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而且學生還能在活躍的氛圍中指出課堂中應用的數學知識。
經過一段時間課改的具體實施,我發現也真正體會到,許多曾經對數學不感興趣的學生,都對數學有了濃厚的興趣,也使我真正體會到只要你給學生創造一個自由活動的空間,學生便會還給你一個意外的驚喜。
初中數學老師教學反思 篇9
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圖形的旋轉,探索圖形旋轉的特征和性質。在教學這部分內容時,第一步我讓學生明確旋轉的含義。讓學生觀察鐘表的指針,獨立思考如何描述出指針怎樣旋轉的。使學生弄清順時針和逆時針旋轉的含義,明確要想表述清楚指針的旋轉,一定要說清“指針是繞哪個點旋轉”,“是向什么方向旋轉”,“轉動了多少度”這三點。第二步再來探索圖形旋轉的特征和性質。我先讓學生說一說,在風的吹動下,風車發生了怎樣的變換,學生都會發現風車上的每個三角形都繞O點逆時針旋轉90度,旋轉后的三角形的形狀、大小都沒有發生變化,只是位置變了。第三步通過小組合作完成畫一畫在方格紙上把一個圖形按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旋轉90度。一開始學生有點束手無策,經過提示學生明白了,只要找到三角形AOB的幾個關鍵點的對應點,再連線就可以了。
這節課上完之后,我感覺成功之處在于:
1. 能駕馭教材,把握重難點,對學生提出的問題能抓住要點講到點子上。
2.能根據新課程標準則要求,引導學生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數學知識的過程,并在這個過程中與學生平等地交流和給以恰到好處的點撥。
3.整個數學課堂留給學生較多的空間,讓學生有更多的獨立思考、動手實踐、合作交流。
初中數學老師教學反思 篇10
通過備課、上課的前后比較,我認識到課改教師課前備課固然重要,課后反思(回頭看)更有利于教師及時反饋教學實踐的信息,不斷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提高自身教學水平。課后反思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上完每節課后,應對教學情景創設進行回顧總結,考慮你所創設的情景是否與學生實際生活聯系緊密?是否與上課內容相符?在引入過程中還存在哪些不和諧之處?同時根據這節課的教學體會和從學生中反饋的信息,考慮下次課的情景創設,并及時修正教案。
二、"上課效果":備課的最終目的是
收到好的教學效果。因此,一節課下來,我們應認真從每一位學生的上課表情、課堂作業、回答問題、演板以及教師的課堂觀察等環節反思本節課的實際效果如何?做到心中有數。效果好要有經驗積累,效果差要找出原因,并在教案的反思一欄中作好詳細的記載以便及時修正。
三、"教法學法":上完一節課,靜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學規律;教法上有哪些創新;組織教學方面有何新招;啟迪是否得當;訓練是否到位等等。及時記下這些得失,并進行必要的歸類與取舍。
四、教學中的疏漏與失誤在所難免,如教學內容安排欠妥,教學方法設計不當,教學重點不突出,教學方式單調等等。課后進行這樣的反思,及時客觀的找出教學過程中的不足與失誤,并能虛心聽取學生的意見,正確的面對這些問題,做好及時查漏補缺工作,我們的課堂便會越來越來完美。
初中數學老師教學反思 篇11
教師可以從教學實踐的疑難、矛盾和困境中發現研究課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常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疑難、矛盾與困境,并且沒有現成的成功解決方法可供借鑒。這種疑難或困境至少有以下幾種類型:
。1)教師的理想與實際存在著差距。例如,教師希望在教學過程中突出學生的主體性,以此為基點進行新的教學設計,試圖引發學生興趣,喚起學習熱情,但實施下來效果并不明顯,學生的學習成績還受到了一定的影響。
(2)教學情境中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目標之間存在著沖突。如教師從“培養學生創造力”的指導思想出發,在教學中布置較有挑戰性的作業,但這種做法卻導致一部分學生跟不上功課,產生挫敗感,最終厭學。
(3)教師與領導、同事、或家長對教育教學存在的不同甚至對立的看法。如有的教師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在課堂教學中不斷做出新的嘗試,以改變原來的“填鴨式”教學,但周圍同事或學生家長卻不認同,認為他在出風頭,會影響學生學習。
。4)教學中存在著比比皆是的“兩難困境”。例如顧及到了單個學生的個性發展,就有可能妨礙了學生集體;關注到了學生的興趣,規范性就很可能被削弱;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教師的引導角色就可能無法實現了。上述的疑難、矛盾和困境都可成為教師的研究課題,教師在研究的過程中找出化解問題的方法,從而走出困境,提升教學效果。
初中數學老師教學反思 篇12
上周五,徐主任劉老師一行視導組對我校進行了課堂大檢閱,本節課本著把課堂還給學生,踐行126策略的原則,中規中矩的上完了,通過他們的精彩點評加上本人的認真反思,感覺自己還有以下幾點需要進一步加強,現總結如下與大家共勉:
。、給學生探究的時間與空間還不夠大。
2、學生展示時的自信心、語言等還需要加強。
3、學生展示的面還能更廣,還有很多知識完全可以由大號同學完成。
4、對學生的解法,對知識的呈現還需要再整合。
。怠⒄n堂展示還需要進一步做到機會均等。
6、對學生解題的規范性還需要注意。
每一次被聽課總是有很多的感想,其實最關鍵的應該是平時的每一節課都應該有很多的感想!
視導反思
五月十八日教研室成員在徐以山主任的帶領下來我校視導。由于學校的安排,很遺憾我沒有去聽課。在班主任會上,曹校長說了徐主任對胡家波老師和李先莉老師的課,徐主任給與了這兩位老師很高的'評價。更是感覺自己失去了一次很好的學習機會。
好的榜樣就在我們身邊,我應該多向這些優秀的老師學習,自己盡快趕上學校的課改步伐。我校的小組合作學習進行的如火如荼,一定要抓住這次課改的機會使自己的教學水平有所提高。
初中數學老師教學反思 篇13
這節課主要是圓的標準方程的推導和一些簡單的運用。它的研究方法坐標法不僅是研究幾何問題的重要方法,而且是一種廣泛應用于其他領域的重要數學方法。如果學生掌握得好,后面的學習“圓錐曲線與方程”會輕松許多。
標準方程的推導,先通過學生的切身體驗,來發現決定圓的要素圓心和半徑,讓學生明確一個圓對應一個方程,在此基礎上借助求曲線方程的基本步驟,由學生自主探究推導出以(3,5)為圓心,4為半徑的圓的標準方程,再由特殊到一般,歸納出以(a,b)為圓心,r為半徑的圓的標準方程。并引導學生找出方程的特征,以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
例題教學的設計,主要加深對圓的標準方程的理解及一些簡單的應用。例題安排不多,但變式較多,變式的設計由特殊到一般,由簡到繁,由淺入深,比較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這樣學生接受起來比較容易。
課堂練習,是對本節課目標落實情況的檢測,讓學生明確本節課應該到達什么樣的目標。
這節課幾乎是按自己的教學設計順利完成。在學生動手,雙基落實方面還不錯,學生的活動也比較充分,教師僅是及時的引導和點評,讓學生的主體性得到了較為充分的體現。另外,在教學中不斷的滲透數學思想和方法,讓學生思維得到提升。
初中數學老師教學反思 篇14
隨著課改的不斷深入,新的課堂教學形式日益凸顯出來,小組合作學習。合作學習有利于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有利于張揚學生的個性。我們要努力為學生創造條件,努力為學生提供合作學習的空間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本人認為應從注意以下幾點:
。1)教師要準確定位,發揮教師主導作用。
在合作學習之前,教師首先要有估測:提出的問題,有沒有合作的必要?如果有,什么時候進行?問題怎么提?大約需要多少時間?可能會出現哪能些情況?教師該如何點撥、引導?如何把全班教學、小組教學、個人自學這三種教學形式結合起來,做到優勢互補?
在學生的合作學習中,教師不應等待,不應觀望,更不應干自己的事情,而是深入到學生之中,了解學生的合作進程、討論的焦點,為下一個教學環節的安排做好充分的準備,擔負起更大的管理和調控的職責。
。2)分工明確,讓學生成為小組學習的主人。
合作學習是小組成員為了完成共同任務,有著明確分工的互助性學習活動。發材料、做實驗、記錄、發言、總結、匯報等等都由不同的學生承擔,使每人在小組學習中都有表現自己的機會。
。3)建立合理的有效的小組評價機制,促進合作習慣的養成。
我們要有意識地強化學習小組的集體榮譽感,讓每一個成員感到自己的行為會影響整組的學習結果,引導學生學會傾聽別人的述說,尊重別人的意見,積極參與,學會思考。
初中數學老師教學反思 篇15
第一、能達到我們所制定的目標
在教學的過程中我以例題精講,并與中考相同或靠近的題目為例,在解題過程中實現三個目標,化解重難點,使學生了解,理解,掌握并應用!
第二、突出中考的熱點
現在中考試題強調個性與創新,我在例題中也突出(如用“curren;”定義新運算:對于任意實數a,b都有acurren;b=(a*a+b)/3,求3curren;(—2)的值。)這樣考察了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同時也作適當的拓廣。
第三、注重基礎重在實效
題目面對大眾,不搞偏難怪。讓學生“看起來塊塊,做起來怪怪”,使學生對此類的題不敢掉以輕心,不敢瞧不起“它”。
第四、進行“小題大做”思想貫徹
對于如:計算:
解題前提問:如何解答?讓學生思考并回答。而后我再作答,比較學生剛才他們的思路有何不同。并注:必須按部就班,一步一個腳印,切記應小題大做!不能單有一個答案。
第五、強化書寫格式
在解題的過程中,我巡視學生的作題情況,對于發現問題作出及時處理以達到規范。
第六、同時也存在幾個缺點
、儆械闹R點沒有顧及到。
、谟械膶W生沒有自覺在解決問題。
、叟c學生互動不激烈。
第七、以后的努力
、俸粚嵒A。
、陬}目靠近中考,讓學生了解中考理解中考,實戰中考,對其不陌生,覺得中考不過而而。
、墼谑谡n過程中要精講多練,多讓學生發問,而且也要讓學生多多總結,學以致用。
初中數學老師教學反思 篇16
因為視導,又因為新課上完好幾天,所以沒有新課來迎接視導,所以選擇了代數式這章的復習課來公開課,其實,很少這么系統的一個一個知識點進行復習了,每次都是直接聯系,這次因為這一章知識點比較繁多,特別是代數式,整式,單項式,多項式,次數,系數一系列的知識,當時上課的時候學生都很多亂了,煩了,這次章復習就好好的學習了下,我采取的方式是,學生不看書,回憶下這一章我們都學到多少知識點,學生通過自己舉例子,回憶概念,定理,法則,對本章的知識點有了一定的了解,然后做題目,我盡管這一章也學完了幾天,但是難得題目基本沒有,主要還是選擇練習基本知識進行的,所以這次公開課我選擇了幾個典型的題目,例如求代數的值得時候,我們有直接給未知數的數值,而是告訴這樣的式子X+7的絕對值+Y+3的平方等于零,這樣的題目,還有X的平方+X+7=10,求2X的平方+2X等于多少,因為平時基本沒有練習,所以這樣的題目讓學生直接做出現了問題,我上完,覺得應該先出一個,老師講解,或者和學生一起探討,然后在來個變式讓學生做,這樣會好很多。
小結與思考的課還是不好上的,以后多探索。
最近總覺得自己遇到了屏障,不知道怎么上課了,尋求突破。
初中數學老師教學反思 篇17
對于概率與這部分內容學生和老師感到困惑的更多是由于對概念的理解對這部分內容“度”的把握,現在我把自己對于這部分內容的經驗與體會和大家一起討論:
。1)概念性東西的學習:限于初中生的理解力,很多概念只需要學生了解,而有一些概念則需通過大量的實例以及師生、生生的之間的交流,使學生了解它產生的背景實際意義,從本質上理解,而不是處于一種模糊不清的狀態下去學習與此相關的內容。
。2)學習方式教學觀念的改變。與概率的教學應立足于大量的生活實例實驗探究活動,有時候,還需要對一些實驗結果做出更進一步的解釋。盡管學生此時可能不理解,但是可以讓他們先了解這一規律,對現在我們遇到的問題有一個合理的解釋,相信隨著將來學習的不斷深入,學生會慢慢理解其道理。
。3)教學方式的改變。數學的教學大多是對確定性現象的研究,而概率變為對不確定性現象的研究,因此教學方法也由注重知識的學習轉為對數學思想方法的關注學習,在應注重研究對象的確立與選擇。
。4)注意對學生心態的引導把握。學就是研究如何搜集數據如何整理分析數據,從數據中提取信息,關鍵是提取信息,以往數學學習過程中,學生得到的往往是較為一般性的、演繹的結果,而學所得到并予以接受的結果主要是局部的、歸納性的。
(5)對教學重點的把握。初中這部分內容的重點是使學生掌握與概率的思想方法,突出其應用性,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能力。
初中數學老師教學反思 篇18
展開與折疊一課是初一數學上冊內容,主要是通過本節課的教學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由于這部分內容對學生的空間觀念要求比較高,有些學生會感到困難,因此教材主要從以下三步來幫助學生思考、判斷,逐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在教學中,我設計了以下三個主要環節:
。1)首先通過把長方體、正方體盒子剪開得到平面圖形的活動,引導學生直觀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展開圖;
。2)利用可操作材料,體會展開圖與長方體、正方體的聯系;
。3)通過立體與平面的有機結合,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這樣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地使學生逐步達教學目標的要求:閉上眼睛想能想象展開或折疊的過程,促進學生建立表象,幫助學生理解概念,發展空間觀念。
我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從而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設計了以下教學流程:回顧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認識長方體紙盒的展開圖→在腦子里想象長方體紙盒展開與折疊的過程→探究正方體紙盒的展開圖→鞏固練習。
在課前精心備課的基礎上,課上的較為順利,特別是在剪開正方體時,展開圖呈現了多種形式。但本節課仍存在以下幾點不足:
。1)學生對展開圖通過各種途徑有了一些了解,但仍不能把平面與立體很好的結合。
。2)在遇到問題時,多數學生不愿意自己探索,都要尋求幫助,只是方法不同,數學知識還是讓多數學生感到枯燥,在課上要注意多設計體現數學魅力的環節。
【初中數學老師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初中數學老師教學反思總結11-17
初中數學老師教學反思范文10-24
初中數學老師教學反思案例01-11
初中數學老師教學工作反思11-13
小學數學老師的教學反思12-11
小學數學老師教學反思11-28
小學數學老師教學反思06-18
小學數學老師教學反思的范文10-23
小學數學老師的教學反思范文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