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室活動總結(通用5篇)
一個熱烈的活動已經結束,我們既增長了見識,也鍛煉自身,這時候做好活動總結是十分重要的。你想知道活動總結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工作室活動總結(通用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工作室活動總結1
為充分發揮新一輪(2018-20xx年)廣東省中學名教師工作室的師范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完善城鄉教育相互聯動和促進機制,提升鄉村學校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在廣東省教育研究院教研員楊計明和韶關市教育研究院教研員梁志榮等多方領導的鼎力協助下,XX工作室一行共16人于2018年12月13日至16日組織開展了到廣東省韶關市仁化縣和南雄市的送教下鄉活動。本次活動的內容主要分三類:初高中的同課異構研討、專題研討和經驗交流、植物分類學專業學習和華南虎繁殖馴養參觀學習。下面就活動內容進行簡明扼要的介紹。
一、初高中的同課異構研討
本次同課異構課分別在韶關市仁化實驗中學(初中)和韶關仁化中學(高中)進行,授課的內容及授課安排如下表:
郭建瑞老師在設計《吸收作用》時,對教材進行了處理,由原來教參中設計的兩個課時改成一個課時完成。圍繞細胞的吸水和失水的條件這個重難點,郭老師設計了多個環節來進行突破:第一個環節是通過掛圖來進行看圖分析條件,第二個環節是通過對燒苗現象的分析鞏固條件,第三環節通過糖拌番茄再考察同學對這個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在問題的設計方面,郭老師單刀直入,但是層層遞進,例如,通過觀察到水少了的現象,設問水去哪里了?如何來解釋這種現象?郭老師利用了多種教學手段,例如掛圖、實驗觀察、小組合作等不僅深深吸引了學生,也培養學生了的觀察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閱讀能力、表達能力。
葉秀球老師通過讓學生回顧《吸收作用》第一課時的內容進入第二課時的講授,本課時的重點是無機鹽的吸收和對植物生長的重要性。葉老師主要通過設計問題串引導學生層層深入思考和理解無機鹽對植物的重要性,并結合仁化縣是種植縣的實際,讓學生明白學好本節課對自己生活和未來工作的重要性。葉老師扎實的語言駕馭能力和課堂掌控能力值得我們學習。
鄧彩霞老師的通過板書教學目標,使教學目標非常明確,并緊緊圍繞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展開教學。鄧老師對每個重要知識點都設計了問題串,而且問題的設計非常符合當地學生的思維水平,既能激發了學生思考的熱情,又很好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分析教學內容,培養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鄧老師的語言精練,板書非常工整有條理,可以看出教學基本功非常扎實。
梁曉敏老師在本節《種群數量變化復習課》中,達到了以下幾個目的:一是落實課本的知識,幫助學生梳理本節課的重點知識“J”型曲線和“S”型曲線的概念、條件、特點與實例,突破其中“λ”“K值”等相關概念的理解與應用等難點。二是實現知識的前后聯系,與本節課相關的知識點包括出生率、死亡率、進化、生物防治等跨章節跨模塊的知識,梁老師借助知識回顧或練習講評幫助學生加以整合。三是著重培養學生的答題能力、答題規范性,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通過講練結合,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及時關注、反饋學生在答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并及時糾正、點撥;通過強化學生對曲線圖的分析,及曲線中橫縱坐標的建立,提高學生的曲線分析能力;通過“開火車”等形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做“小老師”等形式讓學生充分表達,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四是將模型建構的方法在學習中加以應用,由于本節課涉及模型建構的知識點,因此在課堂上要體現出模型建構的方法,并加以應用。通過將模型建構的方法與實驗探究步驟進行對比,明確兩種增長曲線的數學模型是通過實驗探究得到,進而利用模型建構的方法進行酵母菌種群數量變化的分析,并借助板書上構建的概念圖進一步說明模型建構可以靈活運用到平時的學習中。
縱觀這些課,盡管課的內容不同,但我們可以從中領略到講課老師們的風采,并且有許多值得我們學員學習的地方,如教學目標如何突出、教學重難點如何突破、如何做到教學思路清晰、如何培養學生的能力等。
二、專題研討和經驗交流
本次送教下鄉活動除了進行了同課異構外,我們還舉辦了多個不同內容的專題講座,而專題理論講座是集中解決教師教育教學思想觀念的重要形式。我們在本次活動中開展了以下的專題研討和經驗交流:
楊計明教研員的講座主要分兩部分,一是教師專業發展方向、途徑,二是基于科學核心素養的教學設計。楊老師認為教學設計應以學生為本,設計可以從學生的參與狀態、交往狀態、思維狀態、情緒狀態等方面考慮;另外,還得考慮教學設計的“時空觀”和“質能觀”,即要給予學生發展科學思維的時間、給予學生發展科學探究的空間、給予學生形成生命觀念的物質、給予學生增強社會責任的能量等。
梁志榮教研員針對韶關初中實驗的開展實際情況,認為在新中考下教師首先要重視生物實驗教學,因為生物實驗是生物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次,積極做好初中生物學實驗教學的準備工作,依據課標,明確考試內容,并且盡早盤點本,F有的實驗器材是否足以滿足教學,如果不夠,盡快上報學校要求學校購買,而且作為生物教師必須熟練掌握每一個實驗的操作技能;第三,創造條件、因陋就簡地開展生物實驗教學,可以采取分類整合、螺旋推進、用好資源、減負增效等策略。
鄭曙爍老師從微課制作、整合課例、資源庫建設、自制教具模型等方面為我們介紹了如何進行中學生物教學資源與信息技術整合。其中鄭老師談到,目前市場上的教具陳舊,很難找到合適好用的教具,他想到利用3D打印機設計教具,并且嘗試做了一些教具,效果很好。這讓人印象深刻,值得嘗試和推廣。
梁劍章老師注意介紹了科組校本課程研發和課題引領與共同成長。其中科組校本課程研發的思路是學科競賽與校本課程研發并進,培養教師和學生的創新精神以及學科素養,一是通過社團、選修、學科競賽,培養創新精神,拓寬學生的生物學視野,二是通過校內一系列的競賽培養學生的思維,如高一寒假的課本重點插圖創意臨摹比賽,高二的知識網絡構建、高三的生物思維導圖比賽等。
薛艷芳老師獲從什么是獲取信息能力、解答獲取信息試題的方法、培養獲取信息能力的策略等三個方面講述獲取信息能力的培養。其中,薛老師認為解答獲取信息試題的方法可以分步進行:第一步是判斷信息題,提醒自己信息題的題干篇幅往往較大,信息題往往是區分度很大的試題,值得你慢下來好好作答;第二步是息種類不同,處理的方法也不一樣,如果是文字信息,而且文字多內容復雜,則可以進行信息轉換,換成簡圖或流程圖,如果是圖表信息,則可以進行變量分析;第三步是新信息要與教材考點結合進行解答試題。
XX老師帶領我們來到南雄實驗中學,一是參觀學習,二是指導該校進行生物園建設。在該校領導的帶領下,吳老師和學員首先參觀校園,并對擬建生物園的區域進行丈量、土壤的初步分析和留樣,然后與該校領導就生物園建設的一般流程和建設預期效果進行充分溝通。
本次開講座的教師是我省教育研究的專家和一線教師。作為一線教學骨干,他們不僅對新的教學理論思想有較全面、較深刻的理解,而且作為教學第一線的實踐者、改革者,他們有將理論轉化為實踐的經歷并有深刻的認識和理解。因此講座內容更貼近山村教師的需要,從而更能進一步幫助解決山村教師的理論觀念問題,促進山村教師教育觀念、教學設計和教學方法的更新。
在專題講座后的就講座的內容本工作室成員和當地教師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討,在交流中無論是當地教師還是本室成員都能暢所欲言、有感而發,可以明顯感到當地教師在本次活動中深受啟發,并且有所收獲。
三、植物分類學專業學習和華南虎繁殖馴養參觀學習
在學校的交流學習后,我們在韶關學院植物分類專家馬教授和劉教授的帶領下來到韶關丹霞山山腳下(非景區),進行植物分類學習,認識丹霞山地區植物分布特點。在兩位教授的講解中,我們重新認識了五指毛桃、排錢草、豬殃殃等植物,仿佛又回到大學植物認種的時光。兩位教授還特意帶我們參觀了在丹霞山的一個石斛的種植基地。在基地中我們看到了長在石壁上的石斛,通過基地主人的介紹我們知道了石斛的結構、分類、生長特性等,讓我們對石斛的認識更加全面。
丹霞山的活動結束后我們來到坐落于韶關國家森林公園的粵北華南虎馴養和繁殖中心。在該中心的兩位專家帶領下,我們參觀了該中心的華南虎幼兒園,并在參觀過程中積極向兩位專家了解關于華南虎繁殖和馴養的方方面面,如,是否會用人工授精幫助華南虎進行繁殖?是否會喂養活物?人工選種繁殖是否考慮近親繁殖?如何減少近親繁殖?等等一系列或簡單或復雜的問題在專家的指引下都一一得到滿意的答案。我們認為,粵北華南虎馴養和繁殖中心既是一個干實事的科研單位,也是一個不可多得的科普基地,值得好好推廣!
為期四天的送教下鄉活動在寒風細雨中開始,在暖陽高照下結束。本次活動充分發揮我工作室優秀教師的引領和示范作用,促進山村中學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每位上課老師和開專題講座的老師都本著對教育事業的高度責任感和使命感,竭盡所能,有備而去,力求把自己教學的“亮點”呈現出來。我們老師深厚的教學功底、清晰的教學結構、嚴謹細致的治學態度,贏得了當地老師和領導的高度稱贊。相信廣大聽課教師能或多或少領略到名師的課堂教學理念和教學風采。當然,對于本工作室的教師來說,通過這次活動,也使我們從中得到有益學習、情感交流和生活體驗。因此,這是一次“雙贏”的活動!
在此,誠摯感謝促成這次送教下鄉的各方單位和領導!
工作室活動總結2
時間如梭,轉眼參加名師工作室的學習已經一個學期了,在名師工作室學習的這段時間,有許多的收獲和感受:
1、讀書學習方面
教師的職業注定應該是不斷學習新知識、不斷更新教學理念的職業,但幾年來,一直都忙于學校的日常教學教研工作而對讀書學習疏遠了,甚至一年也難得讀一本書,真是慚愧!自從參加陳教授的名師工作室以來,我充分認識到了讀書學習的重要性,而且看見那么多優秀同行都在努力地一絲不茍的學習,特別是陳教授年近古稀,卻工作、研究那么的認真、那么地忘我,我深受感動,感受到了名師身上的那種追求理想的執著、那種讓人敬佩的人格魅力,于是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認識到不管多忙都要不斷地讀書學習。在這近三個月的時間里,陳老師給我們做了《不做教書匠》、《數學有效教學》等報告,并組織學員討論如何進行有效教學;推薦了《新編數學教學論》、《數學中的語職言問題》等專業書籍和初中數學教學沙龍的錄像,讓我們自學;帶領我們互相觀摩彼此的課,并現身說法教我們如何評課;引導我們確定研究方向、確立課題,并指導我們如何實施。
2、教學研究學習方面
作為學校的數學教研組長,帶領全組教師進行教學研究,努力提高全校的數學成績,我責無旁貸。我認真組織好每一周的教研組的教研活動,組織全組教師集體備課、討論研究。組織全組教師每人每學期開一節有主題的教學研討課,然后組織全組教師集體聽課、評課,力爭讓全組教師的教學水平都能有所提高。大家還集體研究每周的周練題目,對每次周練的題目進行把關,對天天練的題目進行把關等。一年下來,各個年級的數學成績都有了較大的提高,得到了學校領導和老師的一致好評。其中我任教的七年級(3)、(4)班的數學成績平均分達到了90分,我領銜的七年級數學在南片11所學校聯考中已經連續三次排名第一。我帶教的青年教師——邵芳芳老師在不斷的聽課、研討中也有很大的提高,她現在任教的六年級(1)、(2)班的數學成績已遠高于其它班級的成績。
3、教科研方面
作為學校的教科研室主任,我負責的課題《七年級數學第十二章教教學預設、反饋診斷、調整跟進和實施效果的研究》被確立為區級課題、第二輪百題之一。此項課題正在進行中,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此外,協助校長申請的課題《初中學科教學與德育教育整合之研究》被確立為編號為002的區級重點課題,而此項課題的開題工作正在緊張的籌備之中,定于8月4號開展開題活動。此外還對學校其它校級課題進行了一定的指導和管理工作。并且在7月下旬開始參加了由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主持的國家級課題《認識診斷評估》的研究工作,此課題的研究時間為3年。在認真研究教材、課標的基礎上,撰寫了論文《初中數學教材中的化歸思想剖析》,已在《上海中學數學》2008年6月刊上發表。
4、其他方面方面
本學期還積極參加了教學指導團的大部分活動,學到了很多東西。本學期開了兩次公開課,一節復習課,一節新授課,有了一定的收獲。入圍了駿馬獎的復賽,接受了復賽答辯。參加編寫的數學拓展教材《幾何畫板在初中數學中的應用》也已經出書了……
參加名師工作室的學習是我人生的新篇章,在這個溫馨、團結、充滿學術氛圍的團體中,我一定會努力學習、認真鉆研,相信一定能學有所得、更上一層樓!
工作室活動總結3
一、活動概況
為進一步推進我縣“三名工程”建設,促進名師培養對象快速成長,充分發揮全縣初中語文“名師工作室”在培養縣級名師和促進語文教學等方面的作用,根據縣教育局年度工作安排,縣名教師工作小組辦公室和初中語文“名師工作室”經過周密策劃和精心準備,XX年10月21日至22日,儀隴縣初中語文“名師工作室”分別在xx和xx兩個點開展了“送教下鄉”活動,工作室成員全員參與,悉數上陣,為來自全縣各校的320多名初中語文教師獻上了6節各具特色、精彩紛呈的語文閱讀教學課,以及課堂教學點評和教學專題講座。本次“送教下鄉”活動,是對我縣初中語文“名師工作室”兩年多來開展培養培訓縣級名師工作的一次全面檢閱,也是工作室全體成員專業發展的一次成果匯報,更是促進全縣初中語文教師專業成長、推動全縣初中語文教學改革的動員和引領。
在送教期間,縣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王xx,教育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譚xx,縣名教師工作小組辦公室主任、縣教科室主任茍xx親臨活動現場指導,縣教科室副主任羅xx全程參與,具體指導和管理送教活動。xx教育督導組、新政教育督導組、xx中學、xx初中為本次活動提供了教學現場,并做了大量的組織安排和后勤保障工作。
二、成績和特色
1、高度重視,精心準備?h教育局高度重視“送教下鄉”工作,將該活動納入年度工作統籌安排?h名教師工作小組多次專題研究,并向局黨組做了工作匯報。初中語文“名師工作室”提早安排,精心策劃,早在今年7月放暑假前就做了布置。9月13日,工作室開展本學期的第一次活動,再次進行了專題研究,初步制定了活動方案,基本確定了送教的內容和形式。會后,工作室各成員陸續確定了上課的內容。工作室主持人張濤老師就該項工作向縣名教師工作小組辦公室做了專題匯報。
10月14日,縣名教師工作小組辦公室組織召開了“送教下鄉”專題會議,確定了活動的具體方案。工作室隨后通知各成員加緊準備,并于10月17日在縣實驗學校進行了試教和研討,當天,全體成員都上了現場課,課后,針對教學中的問題對每位成員的課堂教學提出了詳盡的改進意見,張濤老師要求各成員利用周末完善教學設計,力求盡善盡美。10月20日,再次組織部分成員聽了三位老師改進后的課。為追求盡可能完美,在結束金城點送教之后到達新政點的21日下午4時,工作室成員再次走進教室研究了22日的課。
2、導向明確,精彩紛呈。經過XX年課改,初中語文教學打破了舊觀念的束縛,課堂教學呈現出百花齊放的景象。但是,在表面的繁榮和熱鬧背后,也存在著教師主導地位缺失、語言教學嚴重缺位、教學效率有所下降等情況。在課堂教學中的主要表現是:單純追求表面的熱鬧而忽視語文能力的扎實訓練,人文素養的培養扭曲為虛假的煽情或貼標簽似的點綴,閱讀教學中不重視語言的品析和文本的細讀,只在文本的表面甚至外圍徘徊等等。因此,工作室確定了本次送教的基本導向,即專題研討閱讀教學,努力在細讀文本和品析語言方面下功夫,幫助一線教師走出迷茫,確立語文教學的正確航向。因此,在準備本次送教時,工作室主持人張濤老師通過專題講座和課堂教學點評,以典型案例諄諄教導各位成員,在閱讀教學中一定要抓住語言,走進文本,帶領學生通過語言在文本中“咬文嚼字”、“出生入死”,以達到“披文入情”、“浴火重生”之境界。
在xx送教點(xx中學),來自三河初中的李xx正老師借班八年級,教學九年級的內容——李清照詞作《武陵春》,在教學中重視學法指導,教會學生朗讀古詩詞的方法,并巧妙預設主問題,引導學生走進詞人的內心世界,揣摩體悟詞人抒寫愁情的方法和技巧,探究詞作精湛的藝術特色,整節課上流淌著濃濃的情意,讓學生和聽課教師深受感染?h實驗學校劉xx老師執教八年級教材《老王》一文,指導學生抓住文中看似普通實則意味深長的語言進行反復玩味,帶領學生通過語言走進老王的生活,走進作家楊絳的內心世界,感受作品“以善良體察善良”的內蘊,學生通過讀、思、議、悟,感受到“偉大作品的背后站立的是偉大的人,是高貴的生命和高貴的人性”。劉xx老師深情的范讀、精當的講解、巧妙的引導,帶領學生徜徉在文學的世界里,被文學神奇的魅力深深吸引。這節課基本做到了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完美結合,連聽課教師都隨著文章的情緒或流淚或深思,反響很好。新政初中唐莉銘老師執教九年級課文《我的叔叔于勒》,這是一篇經典名作,語文教育界對該文也有基本定型的傳統解讀。執教老師在認真鉆研的基礎上,參考學界最新研究成果,抓住語言,細讀文本,在常人難以發現問題之處“深耕細作”,引導學生從另一個角度對小說作了有創意的解讀,讓人耳目一新。這種解讀也許不那么完美,甚至有所偏頗,但仍不失為一種有價值的探索。在這節課上,教師引導得法,學生思維活躍,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設計有新意,教學有深度,課堂氣氛十分活躍。
在xx送教點(xx初中現場),xx中學郭xx老師執教七年級現代詩歌《秋天》,執教者在教學中以詩人西度的讀詩之法(即“通過詩的聲音體會”和“一字一句細讀”)為“經”,以“賞秋景”、“繪秋圖”、“品秋味”為“緯”,引導學生們一步步讀出詩歌的韻味、品出詩歌的情感、感受詩歌的意境,在品詞析句中體悟到詩歌語言的精美,增強對語言敏銳的感悟力。xx中學蔣xx老師執教九年級教材《楊修之死》,導入新課設計新穎,理解課文切入巧妙,文本解讀視角獨特,精心設計教學主問題,課堂上學生思考深入、討論熱烈、表現精彩,整節課環環相扣水到渠成,再加之教師富有感染力的語言表達,基本達到了“人課合一”之境界,學生反應好,教學效果優。新政初中趙星老師執教七年級教材《走一步,再走一步》,在看似簡單明了的地方精敲細打,反復琢磨,引導學生讀出課文寫了什么,怎么寫的,為什么這樣寫,聯系學生自身實際,從小故事中發現大哲理。這節課,執教者注意指導學生讀書方法,注意閱讀教學和作文教學的有機結合,把一篇看似簡單的課上得深刻,上得有內涵,上得情趣盎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在本次送教活動中,郭xx、蔣xx、袁xx、唐xx、劉xx、李xx等分別就當天的送教課堂教學進行了精要的點評,他們的評課有理有據言簡意賅,或賞析課堂教學中的精彩片段,或針對教學中的問題提出自己的思考,既有理性的分析和熱情的贊揚,也有客觀的指正和真誠的幫助,表揚而不虛美,指瑕也不掩瑜,用欣賞的眼光看待閃光點,從學理的角度分析改進點,為完美的目的提出生長點,讓參加觀摩的教師大呼過癮,深受啟迪。
在送教活動中,工作室主持人張濤老師以六節課為例,從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改進初中語文教學的角度做了專題講座。講座的主要觀點是:一是學生學語文的根本目的是掌握漢語言文字這一工具,因此語文教學的第一要務是抓住語言開展扎實的聽說讀寫訓練,通過感受積累語言材料和運用語言來提高學生語文能力。二是語文教師的基本任務是實實在在地教會學生讀書,會讀書的標準是讀懂(讀出文章寫了什么,怎么寫的,為什么這樣寫)。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引領學生直擊語言、沉入詞語、走進文本,徜徉在語言之途,“沿著詞句的密林去體會森林的精彩”,“在漢語中出生入死”(王xx),“從語言出發再回到語言”(呂xx),“傾聽文本發出的細微聲響”(王xx),從而“引發一種對語言的敏感”(夏丏尊)。三是語文教學要努力實現從教到學的轉變,“教是為了不教”(葉xx),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強烈興趣,培養良好的語文學習方法和習慣,是語文教學不可或缺的任務。四是語文教師既要重視教學預設,更要關注課堂生成,要以學生為中心設計教學活動,處理好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的關系。講座既高屋建瓴又深入淺出,做到了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給參加觀摩活動的教師以極大的啟發。
3、組織有序,效果良好。本次“送教下鄉”活動,各學校和片區教育督導組高度重視,積極配合,不少學校在教育局分配名額之外還增派了教師,部分學校領導親自帶隊參加觀摩。按名額分配,金城送教點觀摩教師80人,實際到會120余人,新政送教點計劃150人,實際到會200余人,大大超出了分配的名額。整個活動組織有序秩序井然。參與觀摩的教師,按時到場,認真聽課,積極思考,在活動中和活動結束后,通過提問、遞條子、發微信、qq群聊、撰寫聽課體會等形式積極參與語文教學研究。縣實驗學校高敬老師在qq群里寫到:“這次送教的課都是真實樸實的課,也是扎實高效的課,上課和評課都體現出較高的水平”;馬鞍中學唐銳老師主動撰寫聽課體會,并在qq群里號召所有參與的教師認真思考和總結,整理觀摩記錄,撰寫學習反思和心得;保平小學劉暢老師說:“聽了他們的課,深感自己還存在不小的差距,也找到了努力的方向,最大的遺憾是只能聽三節,另外三節沒有聽到,期待以后有更多這樣的機會”。活動結束后,不少教師要求組織者上傳六位老師的教學設計和課件,希望從中得到更多的啟示。還有部分學校邀請工作室的教師送教到校,通過聯合教研等形式與更多的教師研究語文教學。
4、輻射帶動,意義深遠。此次“送教下鄉”活動,時間短,任務重,效果好,對我縣初中語文教師專業發展以及改進初中語文教學有著較大的影響。首先,促進一線教師的專業發展。這次活動呈現的六節現場課是真實和樸實的,自然也是可以學習和模仿的;六場精彩的課堂點評讓老師們不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兩場專題講座更是為觀摩教師指明了語文教學和專業發展的方向。其次,這次活動為工作室成員提供了鍛煉展示的機會和舞臺,整個活動有理論學習、方案策劃、教學設計、課堂試教、課后研究、教學反思、改進提高等,工作室成員參與其中,提升了理論水平,提高了教學素養,同時也明確了自身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明確了今后發展的方向和重點。再次,“送教下鄉”的成功開展,為我縣廣大學校正火熱開展的“三課”活動加薪添火,搭建了城鄉教育有機聯系的橋梁,助推了“名教師工程”建設,為促進我縣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做出了貢獻。
三、問題與思考
1、課堂教學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本次呈現出的六節課都還有進一步改進的空間。比如,有些課堂教學中的細節處理不好,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準備不足,教學語言還不夠精煉簡潔,特別是有的教師對課堂生成的東西缺乏教學機智,不能隨機應變、鎮定處置,不能把課堂生成作為良好的教學資源,從中可看出教師的學科功底和教學素養還有待提高。
2、本次送教的六節課,課型相對單一,以現代白話文閱讀教學為主,沒有文言文教學、口語交際、作文教學、語文綜合性學習、語文課外活動指導等內容。初中語文是典型的基礎性、綜合性學科,教學中涉及面寬,需要研究的內容很多。因此,今后應加強其他教學內容和課型的研究,比如廣大教師最為困惑和迷茫的作文指導課、綜合性學習課等。
3、由于受場地和時間等條件的限制,在聽課后的討論交流環節,主要是工作室成員的教學點評和主持人的講座,聽課的一線教師沒有更多的發言機會,互動不多。送教活動最為珍貴的成果應該是聽課教師的思考和體會,應該組織他們交流分享。
4、由于多方面原因,本次送教安排的教學點較少,廣大偏遠學校的學生和教師更期待在家門口得到優質教育。從送教下鄉的原初構想和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的角度看,還有待研究和改進。
工作室活動總結4
10月15日,飄落的秋雨送我們一行五人走進省實xx老師的名師工作室,開始為期五天的跟崗活動。這五天里,有精彩紛呈的觀摩課,有各抒己見的評課研討,有金聲玉振的專題講座,還有傾囊相授的工作指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我們就像遇見了深秋枝頭掛滿的果實,清香誘人。好一場相遇!
1、 遇見縱生相長的語文課堂
語文課堂是語文老師的立身之所。最期待的遇見少不了鮮活的課堂。這五天,我們共聽了八節富有生命活力的語文課,授課教師有省實名師、佛山名師、省骨干教師、深圳教研員等。自讀課文、議論文、詩歌鑒賞、作文教學、名著閱讀分享等內容都綻放在課堂上。每位老師各有風格,各有策略,都極力關注學生的課堂生成。我為同時遇見這么多縱生相長的語文課堂而慶幸不已。其中楚云老師、向浩老師、梁中穎老師的課給我啟發很大,受益匪淺。但這里我最想介紹的還是xx老師的課堂。聽他的課就感覺是一位絕世高手出招,達到以平勝巧,以無招勝有招的境界!
1.重劍無鋒、大巧不工。丁老師的課,堂上從來沒有花架子,追求的是質樸自然之 。就象那些歸于平淡的文章,不依靠花俏的技巧和華麗的辭藻來唬人。具體表現在:(1)丁老師的課堂很少有吸人眼球的花巧的導入,代之的是尋找樸實的教學起點(或是文眼),然后直接帶著學生開啟一段美妙的旅行。本課中,丁老師直接從題目入手,“野望”就是“望野”,擴展一下就是“眺望山野”,從“眺望山野”中你想了解到什么呢?學生馬上紛紛列出想了解眺望的時間、地點,望到了什么及為什么望等內容。學生此時已迫不及待要開始旅行了。樸實的進入似拙還巧,讓課堂更自然率真!(2)丁老師從不會為了追求完美,去替代學生生長綻放,而總是留出空白,耐心等待學生自己的拔節生長。如課堂上學生對頷聯詩句的色彩理解為紅色橙色等暖色調時。丁老師不露聲色更沒有直接點破,而是微笑著說:哦,你是這樣理解的。好,我想請大家再讀一遍詩歌。就這樣留時間讓學生自己去閱讀、思考、發現,很快有學生說:怎么可能是明朗熱烈的暖色調呢,前一句的“欲何依”分明表現了詩人在糾結徘徊,心情是抑郁苦悶的呀!苦悶的心情下看到的景物顏色自然會不同。因此很快意見便統一為冷色調了。學生自己很好地完成了糾錯。丁老師在這個環節里貌似無作為,實則既巧妙暗示了學生要從讀詩中尋求答案的方法,又放手讓學生充分去滋長化育。真是不著一字卻盡得風流!
2.手中無劍、心中有劍。丁老師上課就象在閑庭散步,氣定神閑。一手自然瀟灑地淺插在褲袋里,一手握麥。教材教案之類是絕不需拿的。更關鍵的是常規的課件也是沒有的。他課堂上也有課件,但與眾不同。課件里裝的不是老師在備課時預設好的教學環節、師生活動和任務導向。而是滿滿的關于這首詩可能涉及的資料。包括:“欲何依”的出處——曹操《短歌行》;《史記》《詩經》中對“采薇”的理解等。在教學行進中,學生的生長被阻在哪里,老師便及時送去相應的養分和階梯。好讓學生無礙地學習生長。丁老師說課堂教學有預設但不能全是預設,更重要的是生成,老師和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怎么可以被預設的課件所牽制呢?所以他的課件是刻在心中的,并隨時演化,隨著生長的痕跡前進。丁老師說:我想給學生的是鮮活的、有生命力的東西,我的課堂更多的是尊重自然的生成,希望做到隨心所欲不逾矩。拒絕僵化的預設課件。丁老師這是追求人課合一的境界呀!多強的教學自信和教學智慧!
丁老師是教學高手,他的高度我還不能至,但心向往之。愿我,追隨著丁老師的步伐,在語文教學中以美好的姿勢生長,以期遇見更好的自己!
二、遇見金聲玉振的語文講座
這個秋天能遇到楚云老師的講座讓我驚喜不已。特別喜歡楚云老師溫婉的笑容和文雅的談吐。她說的每句話都自然流暢得如行云流水,文辭典雅沁人心脾。一下午的講座金聲玉振,我仿佛被施了法,全身心地沉浸其中。
《寫作就是這么回事》,一看到這個題目就不由得被吸引了。寫作教學歷來是師生最頭疼的事,而在楚云老師這里卻根本不當回事兒,流露出的那份大氣淡定與胸有成竹讓我欽佩不已。楚云老師把寫作當作基本的生活方式,就有如吃飯、睡覺。確實,誰也不會把吃飯睡覺當回事。如果寫作象吃飯睡覺那樣每天都進行著,養成比意志力更強大的習慣,不知不覺就水到渠成了。楚云老師的作文教學實踐就是“只有寫,才能寫”。寫作沒有門檻,天才也是不間斷訓練的產物!她告訴我們,打通寫作的任督二脈就是打通寫作和生活的`關系;打通閱讀和寫作的關系。
曾經看到有人寫我們某些教育教學現狀是:一個個活潑朝氣的孩子進去,幾年后呆板教條的孩子出來。張大春在《文章自在》中有一段話也表達了同樣的憂慮,大意是:面對孩子現在青苗初發的文學興味,想到幾年后經歷過考試的恐懼和壓迫,孩子們就會為了應試而打造出刻意作文,再也不相信文學最初的感動,也不再記得曾經騷動的文字,他們終將隨俗而化。就不禁泫然若泣!這樣的無奈和感傷我也曾有過!但不知道如何去改變。楚云老師告訴我們寫作教學要培養鮮活的、有趣的生命,就要打通寫作和生活的關系。其實寫作藏匿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之中,生活舞臺有多大,寫作平臺就有多廣。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論是為生活而教育;為生活的提高進步而教育;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要培養孩子在生活中寫作,老師要做些什么呢?其實很簡單,老師只要讓孩子從寫作的恐慌區回到舒適區就好了。也就是老師要給孩子尋找貼近他們生活視角,讓他們感興趣的話題,讓學生對生活保持敏銳的感知和覺察力。相信每個孩子都是有生活有內容的,老師只需要給他一個有表達沖動的話題,點撥他回頭去凝視生活。
怎樣打通閱讀和寫作的關系呢?讀與寫關系密切,善讀必易于達到善寫,善寫亦有裨于善讀。我們一般喜歡讀兩種書,一種是與己同質,氣味相投的書,這類書可以幫助我們進一步深化思想和認識。另一種是與己異質的書,你會從中讀到從沒有想過的,能幫你打開另一扇窗的東西。因此我們經常會告訴學生要想寫好作文必得多閱讀。于是就會有學生和家長不解地問:老師,讀了很多為啥還是不會寫呢?這里的關鍵在于讀完后沒有思考,沒有聯系自己生活,更沒有去練習表達,把讀到的精髓凝固定格,運用到表達自己的生活中。
其實作文只是充滿感恩的有意思的去記錄生活,讓孩子們自然地去釋放天性就好。關注孩子生命中的呼喚,培養他們寫文章的需求和情懷。寫作就是這么回事!
三、遇見前瞻務實的名師工作室
世上很多東西可遇不可求。遇見了xx老師的名師工作室,我們很幸運!學習名師工作室的搭建和運作是本次跟崗的重要內容。在五天的學習中,有同伴的交流碰撞,合作互勉;有老師的傾囊相授、無私給予。
跟崗前,老師就給我們布置了設想“心中的名師工作室”的任務。跟崗時,在同伴們對“心中名師工作室”的構想發言中,特別贊同淑儀老師的發言。她說:名師工作室是集思廣益、團結協作、互促互進的教育共同體。好的名師工作室,能助教師面朝陽光,拔節生長。以獨特的姿態,成為參天大樹。她心中的名師工作室是嚴謹規范的“研究所”;是教育思想的“棲息地”;是專業發展的“練功場”;是和諧共長的“生態圈”。淑儀老師的發言有想法有見地有思考。的確,獨行快,眾行遠。只有交流才會有碰撞,才能激發思想的火花。
隨后,丁老師又安排了名師工作室搭建的深入研討。主要圍繞如何開展工作室網絡研修和工作室里教師合作問題進行討論。丁老師親切地坐在我們身邊侃侃而談。他從工作室的成員組成說起,說到工作室的主要任務及課程設計。給我們展示了他工作室平臺里招募網絡學員的要求和程序,以及開展網絡研修的模式與主題。丁老師無私地向我們敞開了他工作室搭建和運作的很多細節。我們學員不時地提出自己的疑惑和不解,對于一些問題還起了爭論。丁老師總是微笑地聽我們說完后,再事無巨細一一道來。丁老師鼓勵我們每個人都能夠爭取早日成為名師,建立自己的名師工作室。
最后,丁老師在總結時對我們說的一番話,語重心長!他說,我們每個人都要有夢想。不要輕易地認為一些東西高不可攀。只要你敢想,獲得它就有可能!人生不能駐步不前,總要不斷去攀登,才能從一個高度到達另一個高度。最后造就最好的自己。他希望這番話像一顆種子一樣在我們的心中生根發芽,不斷拔節生長。
遇見美好,是一種恩賜!在清爽的秋雨,明朗的日光中,感恩這一場厚厚的相遇。感恩您,丁老師!這五天來的精心安排和言傳身教,我們受用不盡!感恩小伙伴們,這五天來的相互陪伴與扶持,我們期待再見!感恩這場相遇中的所有美好!明天我們就回到各自的崗位了,我們一定謹記丁老師的教導和同伴的勉勵,努力學習、工作、生活,向著前方奔跑!
工作室活動總結5
一、活動概況
為了充分發揮名師工作室的示范引領、輻射帶動作用,提升鄉村學校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落實《廣東省教育廳辦公室關于開展新一輪(20xx—20xx年)省中小學幼兒園名教師、名校(園)長工作室送教下鄉活動的通知》文件要求,XX名師工作室成員于20xx年11月29日到普寧市興文中學開展了“送教下鄉,同課異構”活動。
本次活動促進了工作室成員教師專業成長、對興文中學化學教學教研活動起到了指導和引領作用;顒又,工作室成員與興文中學化生組的老師積極參與,雙方各選出一位化學老師作為代表開展“同課異構”活動,兩位老師以《物質的量在化學方程式計算中的應用》為授課內容向大家展現了各自的教學特色和風格。
本次活動得到了興文中學全體師生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在學校領導親切熱情的接待和交流中,讓我們體會到了學校“根深實遂”的文化底蘊。校長陳大逸、副校長黃海茸、教務主任李偉輝、副主任蔡俊豪、副主任王澤仕全程陪同參與,并做了大量的組織安排和后勤保障工作。
二、活動環節
1、集體備課——群策群力,集思廣益
本次活動在人選安排時,是以工作室和興文中學各選出一位代表作為“同課異構”的上課老師。一方代表工作室,一方代表興文中學。為了呈現各自的優勢和特色,雙方分別進行了集體備課。最后呈現出來的課堂是雙方“群策群力,集思廣益”的成果碰撞。集體備課活動既確保了基本教學任務的完成,又讓老師們在交流中相互促進,拓寬了教學思路和眼界,使老師們對教學重、難點和教學方向有了更明確的認識。
2、同課異構——思想的交換,智慧的碰撞
“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交換后每人還是一個蘋果;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交換后每人有兩種思想”!巴n異構”的教研方式,可以引發參與者智慧的碰撞,可以取長補短,明顯提高教育教學效果,同時也為教師們提供了一個面對面交流互動的平臺。
本次活動兩位老師上課的內容為《物質的量在化學方程式計算中的應用》。李燕老師以“36.5gHCl氣體中含有多少個HCl分子?其占體積為多少?”引入關于物質的量的相關計算式,突出物質的量在化學計算中的重要性。李老師教態自然,循序漸進,整節課結構完整,條理清晰。
XX老師采用思維導圖模式引出物質的量作為“中轉站”的重要性,師生互動密切,以思維引導思維,讓學生在探究中實現自我價值,整節課節奏把握恰到好處,學生在課堂上所呈現的素養也讓我們欽佩不已,改變了我們對農村學校的認識。
3、聽課評課——切磋教藝、研教并重
聽評課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最直接、最具體、最經常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和手段。針對本次活動兩節課,各位老師給出了極高的評價。工作室各位成員各抒己見,興文中學生化組老師們也是傾情交流,相互探索。
XX老師認為:課堂上應該對自己的學生有信心,要敢于引導學生去挑戰難點的內容,在不斷的挑戰與應用中,學生才會適應這種過程,從而達到靈活應用的效果。
XX老師提出:要讓學生去體驗各種解法不同之處,在這種體驗中,學生自己會發現哪種解法更有優勢,然后選擇這種解法進行強化,而不是幫學生做決定,這樣效果則不佳。
楊銳欽老師則認為:應該注重學生的解題規范化,做好這一點,教師在課堂上的引領示范極為重要,如果教師都不能做好,學生更加不可能達到要求。
XX老師則對兩節課的特點做了分析:李燕老師的課是傳統教學中的極致,在習題設計上花了大量心思,所有知識和技巧都從解題中獲得,層層遞進,構思巧妙,是一節標準的示范課;王錦榮老師的備課則具備了一定的理論高度,在備課中積極落實化學學科核心素養,采用探究式教學,并對教材重新進行解讀,挖掘素材應用于課程中,是一節有思考,有發展的課。
最后,XX主任也提出了獨到的見解:“課的節奏無須過于緊張,學生的思維是上課的主線路,適當的時間給予是學生發散思維的前提,本節課是將前面所學的知識整合安放到化學方程式中,所以題不在于多,在于解題規范性地養成。教師在講解過程中,也可故意呈現一些陷阱給學生,讓學生來糾正,從逆向思維讓學生理解正確的概念,這樣他們的印象將更為深刻!
三、活動意義
本次“送教下鄉,同課異構”活動,參加教師的人數達到43人,歷經集體備課、磨課、上課、聽課、評課等多個環節。通過“一節課,帶動一個面”。其意義在于以下三點:
首先,促進一線教師的專業發展。這次活動呈現的兩節現場課是真實和樸實的,值得大家去學習和模仿;大家在評課中進行相互交流、探討,拓寬了教學思路,創新了教學手段,豐富了教學形式。
其次,這次活動為工作室成員提供了鍛煉展示的機會和舞臺,整個活動有理論實踐、集體備課、磨課、同課異構、聽課評課等,工作室成員參與其中,提升了理論水平,提高了教學素養,同時也明確了自身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明確了今后發展的方向和重點。
再次,“送教下鄉”的成功開展,為我工作室搭建了城鄉教育有機聯系的橋梁,為促進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做出了貢獻。
在本次活動中,不管是工作室的各位成員還是興文中學的師生,都能感受到彼此的心意,猶如這冬日里的暖陽般讓人舒適愜意。而“同課異構”的方式也為老師們在教研上指明了新方向。在大家的肯定中,本次活動圓滿結束。
四、問題與建議
本次活動參與的教師僅限于工作室的成員與興文中學的教師,輻射影響還不夠廣,希望今后“送教下鄉”活動中可以聯合其他工作室及臨近學校共同參與,共同研究探討,共同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工作室活動總結】相關文章:
班主任工作室活動總結04-17
名師工作室送課活動的總結09-09
名師工作室“送教下鄉”活動總結11-13
名師工作室送教下鄉活動總結09-18
班主任工作室研修活動總結范文07-30
名師工作室送教下鄉活動總結范文09-04
班主任工作室活動總結4篇04-22
工作室學習總結06-30
工作室學習總結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