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導語:職場人的生涯是完全可以實現顛覆循規蹈矩和傳統的現實,可以說是很大意義上是思想決定行為,行動決定命運的,那么做職業生涯規劃最合適的時間是什么時候呢?下面就是小編收集的相關的信息,我們一起閱讀了解吧。
每一個人在人生的旅途中都要做一個職業生涯規劃,這個規劃從讀書時就已開始設計,當今,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是個時髦的話題,許多大學開設了相關的課程或是專題報告與講座,網絡上也大肆炒作,一時間職業生涯規劃成了大學畢業生最為關注的熱點和最時尚的話題。同學見面,第一句話就是:你做職業生涯規劃了嗎?如果回答是No,就會引來一片惋惜和督促聲。
當然,學生時代的目標規劃更接近理想化,此后在各個時期,都在階段性的做出目標和規劃,并且一段比一段更與理想拉開距離,更加接近社會需求和職場實際,因為這時的規劃在不斷向現實和可行修正。正確分析自己所追求的目標及價值,與職場的現狀及要求同步與接軌,這一行為,,稱之為“職業生涯規劃”,簡稱生涯規劃,又叫職業生涯設計,有人將職業生涯比做一次旅行,而職業生涯設計與規劃則是旅行中最不可缺少的工具——地圖,也就是前進的指南,旅途的航標。
職業生涯規劃是在對一個人職業生涯的主觀條件和客觀條件進行測定、分析、總結的基礎上,對自己的興趣、愛好、實力、特點進行綜合分析與權衡,結合時代特點,根據職業方向定位測評揭示的自己的職業傾向,確定其最佳的職業奮斗目標,并為實現這一目標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選擇實現這一目標的職業,以及制定相應的工作、培訓和教育計劃,并按照一定的時間安排,按照長期性、挑戰性、清晰性、可行性、適時性、適應性、持續性的原則,為自己定下事業大計,籌劃未來,根據主客觀條件設計出合理且可行的職業生涯發展方向。
那么,什么時間做職業生涯規劃最合適?
職業生涯活動將伴隨我們的大半生,擁有成功的職業生涯才能實現完美人生。因此,為了讓你的人生更精彩,最合適的規劃時間應是高中時代,因為這時人的個性已基本產生,馬上面臨的高考是決定一生職業的重要因素,高考實際上就是對未來職業的第一次定位,在職業定位之前,進行相關的測評,然后以此為據,作出職業生涯規劃,再根據規劃選定高考專業,這是最佳方案。這個方案可使人的一生職業生涯順風順水,沿著這條路走下去,走到某個驛站,回過頭來,就會發現,自己所走的職業軌跡是一條直線。否則高考之后再做,就容易在高考時搭錯車、跑錯路。因為我們國家在這方面起步略晚,所以許多人到了大學才做。
有關教育學者指出,大學生應該盡早確立“職業生涯”的概念,進校就想出門事,就業難就早下手,讓職業規劃從大學入校讀大學的第一天就開始,與四年學習生活同步。一年級了解自我,二年級鎖定感興趣的職業,三年級有目的地提升職業修養,四年級初步完成學生到職業者的角色轉換。以便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到了大學畢業才不會“臨時抱佛腳”,出現就業恐慌。特別是面對當前的就業形式,不早下手,就要晚就業。
這種提議的直接原因來自市場即用人單位的壓力。近年來高等學校畢業生人數連年上升,此次調查也反映出,在一些工程類專業崗位上,畢業生甚至面臨著下崗職工群的競爭。大學生以往的優勢正在縮減。據統計:2001年全國大學本科畢業生待業率為30%,約34萬人待業;2002年預計37萬人待業;2003年52萬人待業;2004年為69萬人;2005年為79萬人,為年年遞增趨勢。以上是教育部的估算數字,而實際上在2003年6月底,就已有100萬畢業生去向未定。
青年人的就業困境遠不止于大學畢業生,有資料顯示,隨著城市化進程,農村有1.5億至2億富余勞動力需要向非農產業轉移,其中大多數也是20歲到30歲之間的青年。2005年5月《中國首次青年就業狀況調查報告》顯示,青年失業率為9%,高于社會平均水平的6.1%,有人稱這種現象為“20、30新失業現象”。
職業生涯規劃越早對今后畢業找工作越主動,誰的規劃作的早,誰畢業時就最先拿到第一桶金。大一時就應做好職業規劃,最遲大學三年級以前也一定要做完,否則,大四的時候就無法作出下步應聘職位的準備,目前,很多大學生拿著職業顧問為其做的職業生涯規劃去應聘,一下就得到招聘單位的認可。更有很多人,大四的時候就已定好下步職位,一畢業,馬上就可按照職業生涯規劃去發展,則前途無量。
如果不做職業生涯規劃就闖入職場,東撞一頭,西撞一頭,撞賴撞去,等三十來歲的時候,而立之年,難立大業,回頭看過,自己的職業生涯軌跡亂七八糟,走的是一條彎來彎去的曲線。有的人甚至走了一個圓圈,饒來饒去又回到20歲時的起步點,而且,再想向前,卻步履維艱,無所適從。
北京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有關負責人提醒大一新生,從大一開始就對今后的職業方向有初步定位和規劃,這是基本要求。首先要確立自己的職業方向,和現實掛鉤,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社會需要什么,結合自己的興趣、特長、技能、經歷等進行客觀的自我評估,對職業環境和社會環境進行分析,確立務實、可行的職業方向。同時,要根據自己的愛好、實際實力和社會需求制定有效的實施步驟,比如某個年齡段該做什么、某個時間段自己達到什么目標等,不斷總結并完善,對職業生涯中的不和諧之處進行矯正。
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性
一、運用突破性思維丈量未來
職場人的生涯是完全可以實現顛覆循規蹈矩和傳統的現實,可以說是很大意義上是思想決定行為,行動決定命運的。如果一個職場沒有這種突破自己、跨越自己的思維,連明天和未來的職場是怎么樣的想都不敢去想,也不敢大膽的去設想,那么未來的職場生涯如何能夠談得上丈量呢?
因此,職場人要樹立“相信好,而且會更好”的信念,不斷的充實自我的同時,也要認清自己否定自己,有了好的解決方案,立刻打破它,并思考更好的解決之道,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二、確認目標并進行科學細分
為什么在職場中,許多人的職位不斷得以晉升,薪酬待遇以及個人能力不斷能夠提高,個人價值不斷得以實現?而另一些人則是相反的停滯不前甚至在退步?很大程度上在于沒有明確的和得到職場人自己確認的目標。所謂“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或許對于一些“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人而言”他們只求的是學佛學道,只盡義務而無視責任,并沒有用心參禪悟道,他們就永遠當不了“住持或方丈”。
職場人也是如此,如果能夠樹立一個要成為“得道高僧”的目標,然后去將佛學禪道努力的悟透,那么心中就會充滿殷實和厚重,而未來也變得不再遙遠和更加清晰。
但職場人在設立和確認職場目標時,盡可能把握好,給自己的行為設定明確的方向,使自己充分了解每一個行為的目的。使自己知道什么是最重要的事情,有助于合理安排時間。迫使自己未雨綢繆,把握今天。使自己能清晰地評估每一個行為的進展,正面檢討每一個行為的效率,能把重點從工作本身轉移到工作成果上來,使自己在沒有得到結果之前,就能看到結果,從而產生持續的信心、熱情和動力。
三、學習,是改變的最佳途徑
我不止一次的在給許多企業講課和與職場人探討時提出:“一個人的學歷只能代表過去,而二十一世紀一個人的能力在于后天的學習力”。職場人,尤其是一些年輕人,能夠時時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是非常關鍵的,這不僅可以彌補知識的缺陷,而且更能提升自己的能力與專業水平,最終達到綜合素質的提高。這也是符合社會越來越需要復合型人才的需要。
學習,不僅是個人的提升,也是團隊績效得以提升,學習型個人,學習型團隊與組織的形成就是許多企業為職場人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氛,以便職場人更好的為企業服務。
四、要有源源不斷的激情
相信許多人或許都看過《激情燃燒的歲月》這部電視劇,作為充滿了革命樂觀主義和激情主義的主角石光榮,自始至終在自己一生的軍人職業生涯中都有飽滿的激情貫穿其中,這就是他能夠吸引無數人喜愛和觀看這部影片的最大魅力所在。無論是哪種職業,都需要激情,都需要一種通過激情而迸發和衍生出來的斗志。從而,使職場人能夠不斷的走向成功。 但是,職場中的激情或許不是時時處處都會夸張的得以顯露的,但只要職場人士能夠掌握一個激情的度,時時心中裝有激情,并且不要表現出心血來潮的激情時有時無,也就是很難能可貴的了。
五、把握機緣,活在當下
許多職場人總是喜歡做“白日夢”,心存僥幸的設想著“天上掉餡餅”的事會發生在自己身上,并沒有把未來職場的成功歸寄于今天或明天的努力。就象許多人想著某天會發大財而去購買有獎的大額彩票一樣,幻想著如果我怎么樣,就會怎么樣?如果那件事不是因為如何,我就會如何...
而職場人如果能夠不要過多的把精力與時間花費在想這些問題上面,結果耗費了許多的財、物、時間、精力到頭來還是一場空。職場人要的不是這些,而是應去很好的把握好身邊的機緣,不要讓這些機緣隨便輕易的從身邊和自己的職場與生活中溜走,那就是萬幸的事了。愚者等待機緣,智者把握和創造機緣,職場人在對自己的職場生涯進行有目標的規劃與設計后,做好今天和當下的活,想明天的事,看好胳膊上的手表,不要讓時間再白白溜走,你的未來在職場也等于已經成功了一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