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資委引入基于價值理念的經濟增加值(EVA)考核中央企業(簡稱央企)是近年來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的重大舉措。國資委的統計數據顯示,2008年自愿參加國資委EVA考核的央企有93戶,比2007年增加了6戶;截至2009年已有100家央企推行了該項考核。如中國電信、哈電集團、中國生物等已將EVA納入任期考核;中國建筑、一汽集團、有色礦業等已將EVA納入年度考核;航天科技集團已將上市公司高管的績效薪酬與EVA指標完成情況直接掛鉤,以強化考核的價值導向。按照國資委的統一部署,從2010年第三任期考核開始,央企將全面開展EVA考核。但央企在推行EVA考核的過程中,也仍有一些難題亟待解決。
EVA考核試點中遇到的問題
1.盲點:“新”、“老”問題
在國有企業改革中經歷了重組等一系列變化后,央企出現了新企業與老企業的區別。老企業大都有幾十年以上的歷史,其固定資產的造價相對較低,故資本占用額較低,相應地每年計提的折舊額較低,盈利水平較高。加之大量的固定資產已經提足了折舊,經過不間斷的更新改造投資后,固定資產使用壽命延長,仍然可以生產而不必計提折舊,這大大提高了老企業的利潤額,使得其稅后凈營業利潤(NOPAT)較高而資本占用水平較低且逐年遞減,從而EVA水平較高。特別是當老企業的大部分固定資產折舊計提完畢之后的第一年,因為不再計提折舊,所以會造成利潤水平的大幅上升,而資本占用水平也降至最低,從而EVA顯著高于往年。而新企業大都在近二、三年內建成投產,物價指數的上漲造成其基本建設投資額遠大于老企業當時的投資額,從而使得其一方面固定資產的年均折舊額相對較大,導致利潤水平降低,另一方面資本占用額也相對較高。
同理,新老機組資本占用水平也有差異,具體表現在:構建同等規模的生產能力的新機組付出的代價要遠大于老機組,即新機組單位生產能力的資本占用會高于老機組,如果新老機組單位生產能力產生的NOPAT一致,則在資本成本率一定的情況下,新機組的EVA水平要明顯低于老企業。不同企業新老機組的比例可能會有差異,新機組較多的企業類似新企業,新機組較少的企業類似老企業。以某發電集團在四川省的兩家電廠為例,這兩家電廠的NOPAT均在3 500萬元左右,資本占用在60億~76億元之間,差別是其中一家電廠當年購置了一臺新機組。經過測算,有新投機組的電廠當年EVA為-268.32萬元,無新投機組的電廠EVA為69.37萬元。因此,在設計EVA考核方案的過程中必須要注意解決新老企業的問題,以及不同企業中新老機組比例不同帶來的不平衡問題。
2.重點:調整項目的差異
首先是利息費用的扣除問題。EVA公式的調整原理是,在計算NOPAT時要將利息費用加回到凈利潤中,將其作為債務資本成本在計算資本成本時一并考慮。目前央企的做法是將報表上的財務費用科目的余額作為調整數。此法的不妥之處在于財務費用中已經抵扣了利息收入、財務收益等項目,這些被抵扣的項目體現出企業融資活動的收益,是財務費用支出的抵減項,而這部分收益對于部分企業集團內的金融公司來講就是經營收益,應該計入凈利潤,因此,如果按照財務費用調整NOPAT,就會導致利息收入較大的企業的NOPAT比實際小,進而EVA比實際低。此外,目前央企對利息費用的調整扣除了所得稅的影響,但稅法規定利息費用可以稅前扣除,所以所有者應該承認企業負債利息的抵稅效應。
其次是調整項目的完整性問題。工程物資和在建工程屬于長期性、持續性投資,其不能在當期創造利潤,故不應包括在資本占用當中,而應在完工并轉入固定資產時才計入資本成本。
最后是減值準備。EVA的計算原理認為,資產減值準備是不反映企業真實經濟利潤的損失,實際發生的損失才是損失,因此僅對實際發生的損失進行扣除,而各種資產減值準備易被管理層操縱,在計算NOPAT時要加回來。此項調整的后果是增加了NOPAT,減少了存貨凈值,從而減少了總資產,最終減少了資金占用。雖然減值準備是由市價下跌造成的,但對市價的判斷失誤造成的減值恰恰體現了企業的管理水平(如煤價上漲期增加庫存,后期煤價下跌形成潛虧),因此從賬面計提存貨跌價準備,就減少了當期凈利潤,導致當期企業業績下降。但從長期來看,流動資產減值準備是有轉回的可能的,會計準則也是允許轉回的,并不會對企業長期的經濟利潤造成影響,因此從EVA追求長期價值的理念來講,流動資產減值準備的調整是沒有必要的。但長期資產的減值就很難說是與經營水平相關的,且長期資產減值準備在會計處理上是不允許轉回的。從這個角度說,流動資產減值準備可以不調整NOPAT,而長期資產減值準備是需要調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