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企業都很重視人力資源開發,很多HR管理者也都在大力倡導人力資源的開發,但是,我們所看到的結果是——幾乎絕大多數企業的人力資源開發幾乎是沒有任何效果,有的還有負效果。
因為,在我們支離破碎的管理知識結構下,幾乎所有企業、所有HR管理者都把培訓當做企業人力資源開發的唯一手段。
一些企業有類似困惑:企業年年都請高手老師為干部員工培訓,但是培訓三年了,想在內部提拔一個能做副總經理的人都找不到。我的企業想上市,但是缺乏管理人才啊。
一家具企業老板也非常重視員工培訓。每年都邀請中山大學教授來為干部做培訓,還成立了商業學校,每周一、三、五晚上都固定進行學習培訓,大多時間都是老板言傳身教,但是,至今卻連一個能寫內部流程的人都找不到,就連部門職能是什么都沒有人說得出來。
前不久,我應邀為一家集團企業干部做管理基礎培訓,課堂效果評分平均都在96分以上,在培訓了10堂課后就舉行了一次半開卷的書面考試,但是,及格的人連一半都沒到,課堂上教給大家的方法,居然沒有一個人在實際工作中去加以運用。其他的就不用說了。
其實,類似的情況數不勝數,很多企業、很多講師都會遇到。
但是,為什么這些人聽課時一個個激情昂揚、頻頻頷首,而在下課后卻依然故我?為什么這些人在課堂上聽著感動、課后想著激動,而在工作中卻就是不動?為什么很多管理者都對企業管理高位覬覦不已,都在抱怨薪水不高、老板有眼無珠,但就是不愿改變自己、不愿學習成長和提升?這,直接導致了人力資源開發的無效。
按照人的劣根性邏輯,所有人都拒絕被改變。但是,所有人幾乎又都不愿自我改變。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面臨機會和激勵時,都曾會信誓旦旦、都會慷慨陳詞,但到最后又都會鴉雀無聲、不了了之。缺乏成長的意識、缺乏成功的欲望,更缺乏的是一種壯士斷腕、破釜沉舟式的外因激發。人要真正接受改變的前提,除非是一場刻骨銘心的災難或刺激。昔日的越王的臥薪嘗膽和精衛填海就做了一個最好的佐證。
在以上三個企業都有一個共同點:企業有一定規模,處于成熟期,薪資福利都處于行業的中上水平。但是管理卻都相對落后,人際關系較為復雜。也就是說,員工不用做任何努力,只要你能保持在那個位置上都能獲得不錯的報酬,這份報酬也足以讓他們安身立命。飽食終日自然是難得激情了。退一萬步來說,在現今的就業環境下,就是失去了這份工作,他們也是一點都不會著急。所以,很多人一次次將自己決心束之高閣。
對于企業來說人力資源開發根本在于團隊建設,與其長期進行這種自欺欺人式的人力資源開發,還不如進行“反向思維”嘗試實施“危機管理”來激發內部人力資源。通過機制的改變來激發員工的生存意識、榮譽意識和成就意識,從而達到一種脫胎換骨式的改變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