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小升初”新政,需要教育資源均衡化、評價機制優化等聯動改革,其核心在于教育放權。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開學黑板報,歡迎參考借鑒。
前不久,教育部公布了《關于進一步做好小學升入初中免試就近入學工作的實施意見》(下稱《意見》),再次明確小升初“免試、就近入學”的原則,并強調逐步減少特長生招生。可《意見》出臺后,春節期間不少孩子們仍在辛苦地上特長班,忙于各種補習。(2月6日中國之聲)
“小升初”新政出臺,卻難給“補習風”降溫,在我看來,這并非意外。要讓孩子免于上特長班之折騰,僅靠一紙《意見》,顯然還不夠。
首先,《意見》能否得到執行,公眾仍在觀望中。其實2006年新修訂的《義務教育法》就明確規定適齡學生就近、免試入學,可該規定并沒得到很好落實,基于此,有些家長難免會對“小升初”新政的效力慣性存疑。
這種對政策失靈的擔心不乏道理,在目前的教育管理語境中,“權力擇校”恐難以避免,而學校也難拒絕上級部門布置來的“條子生”。而在此疑慮下,送孩子繼續上特長班,自然也成了不得已的法子。
其次,我國各校、各學區存在事實上的辦學質量、條件差異,實行“單校劃片入學”或“多校劃片入學”,并未改變個中差異,在此情景中,就算嚴格落實“小升初”新政,也可能出現兩類擇校:一類是政府允許的特長擇校,根據《意見》,到2016年特長擇校將控制在5%,雖說特長招生名額在減少,可這不妨礙一些家長讓孩子上特長班積攢籌碼。另一類是有經濟實力的家長買學區房擇學區。
再者,“小升初”新政只是教育政策“面”上的一個“點”。如果沒有評價機制的聯動改革,中小學(微博)生的負擔很難減輕。正因“應試”的根深蒂固,中小學生才過早地陷入“題海”。
因此,在嚴格遏制權力擇校,落實“小升初”新政之外,還必須切實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縮小學校的辦學質量、條件差異,這關鍵在于轉變義務教育資源配置方式,不能再延續傳統的“錦上添花”式撥款模式。
與此同時,要推進中高考(微博)制度改革,打破集中錄取制度,實行考試招生相對分離,建立多元評價體系,擴大學生的選擇權。
要做到這些,核心在推進教育放權。要推進義務教育均衡,要求建立教育民主管理制度,不再由政府主導教育撥款,而要變為代表公眾意見的民意機構負責教育預算,監督政府按預算撥款;還要改變應試模式,避免將考試、招生、教學的所有權力掌握在行政部門,真正放權于學校和社會。
也只有教育放權,才能改變擇校風、應試化積弊等,才能將學生從沒完沒了的特長、補課班中解放出來。
相關文章:
3.新學期黑板報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