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感念的季節風吹過我的眼眸雨落在心中幾番幕起又幕落忍不住又憶起童年往事悄悄問候您!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教師節黑板報,歡迎參考借鑒。
“幫老師上頭條”的活動,之所以能迅速衍生出現實回響,顯然不僅在于,經由看似尋常的網絡個體參與,它喚醒了某種溫馨的舊時記憶,讓人重回那些教師和學生關系和諧的場景。更重要的是,它提出了一個更深刻的命題:教師節,我們究竟該怎樣幫老師“上頭條”?這讓所有人都充滿表達的欲望。
這個世界其實并不缺乏關于教師的“頭條”。深山中的“一個教師的學校”;師德的滑坡與考核;高校里的教師抄襲,乃至教授對校長的直接炮轟,總能成為某時的關注焦點和轟動性報道。在每年教師節的慶祝和討論中,亦有著兩個不變的“頭條”話題,一是要否給老師送禮的辯論;二是師道到底該如何回歸的困惑。然而這就是我們所期待的全部教師“上頭條”嗎?
當圍觀者總在對教師一吐塊壘,或者是持續地抒情,可以肯定,他們其實并未真正走進這個群體。一吐塊壘,是在習慣地放大教師的瑕疵;持續地抒情,仍然是在把教師看作有別于社會其他人群的“崇高者”,這樣自然就有意無意地忽略了教師作為一門“職業”本身的狀況。事實上就在昨天,新華網還發表了文章追問:今天,能否讓育人者從“指標爭奪名利場”脫身?因為在形形色色打著“科學”旗號的量化考核背后,掛鉤著教師們的職稱、晉升、身價……而這些,真有利于教師和教育事業嗎?
教師的職業狀態,遠比教師的新聞狀態更值得關注。真切的教師職業困惑,遠比重復的口水話題更有審視的價值。如果厘清于此,我們就會得出結論,在教師節里,最值得“上頭條”的教師話題其實是:如何來創造出一種現實的環境,既讓教師保有“不茍同”的職業氣質,亦讓其為教育事業的前行提供最大的效率?以此對比,這需要的是多重的改造。表層的舉動在于,努力去提升教師隊伍的有形或無形待遇,讓他們遠離高壓力、低收入和無成就感。更深層次的作為則應該是,在整個社會范圍內,用契合教育的方式來管理教師和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