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條路,朋友路旁樹,要想路好走,有空就植樹,趕路別太急,閑時澆澆樹,請客常聚會,給樹培培土,問候伴祝福,勝過甘雨露。植樹節,莫忘植樹喲!下面是YJBYS小編整理的植樹節手抄報內容,歡迎閱讀。
植樹佳話
古往今來,有許多崇尚植樹造林的趣聞佳話,源源流傳,激勵后人。
慶功栽楊
西周 有位名將沙其俊,他驍勇善戰,在多年的軍旅生涯中,每打一次勝仗,都下令全軍在獲勝的戰地上栽好一株楊樹。后來就連抓到的俘虜也令其栽樹,作為“同慶”活動。隨著沙其俊率兵打仗的不斷勝利,這種“慶功栽楊”發展到栽柳、植槐,后來許多諸侯國把這種植樹活動,作為一種慶典形式延續了很久。
治病種杏
三國東吳名醫董奉,醫術精湛,濟貧善施,為人治病不收財禮。他只要求治好一個輕病人,種一株杏樹,治好一個重病人,種五株杏樹。天長地久,他的房前屋后竟有10萬余株杏樹,人稱“董林杏仙”。后來,每當杏子成熟,董奉就把它換成糧食,賑濟窮人,這就是歷代傳為美談的“杏林佳話”。
思鄉植柳
唐代文成公主遠嫁西藏松贊干布,特地從長安帶去柳樹苗種,植于拉薩大朝寺周圍,以表達對柳樹成蔭的故鄉的思念。因此,這些樹被稱為“唐柳”或“公主柳”。現在已成為藏漢友好交往的歷史見證。
寫詩護樹
愛國名將馮玉祥愛樹如命,曾在軍中立下護樹軍令:“馬啃一樹,杖責二十,補栽十棵”。他駐兵北京,率領官兵廣植樹木,被譽為“植樹將軍”。駐兵徐州時,帶兵種植大量樹木,并寫一首護林詩喻示軍民:“老馮駐徐州,大樹綠油油;誰砍我的樹,我砍誰的頭。”
有感于植樹節
3月12日——植樹節。很多人沒有機會去植樹,但他們還是很關心綠化的。我就是其中的一員。沒有植樹我不免有些遺憾,但我要把自己對保護樹木,保護環境的很多感想說一說,以此為綠色工程做點事。
現在不少人紙張浪費嚴重。他們總是說,現在紙不貴,浪費一兩張沒什么關系。但他們可曾想過,一個人浪費的紙雖不多,但是整個北京,整個中國呢?就按一人每天浪費一張紙算,每一天整個中國就可能浪費13億張紙。而現實中有些人每天又何止浪費一張紙,這要多少樹木才能制造出那些紙呢?
我們現在已不用以前的手絹了,這被一次性紙巾所替代,也就是我們說的面巾紙。我們每天都用掉很多張面巾紙,這消耗了多少木材。不是說我們絕對不能用面巾紙,而是我們為什么在并不一定非得用面巾紙的時候毫不猶豫的選擇了面巾紙。以前沒有這么方便的面巾紙的時候,很多人都是用手帕來解決。每天帶一兩個手帕,需要的時候用一下,晚上洗干凈,晾干,第二天繼續用。即不浪費紙又保護環境。在日本、歐洲許多發達國家,手帕的使用是相當普遍的,很多人都在使用手帕而不是一次性的面巾紙。他們認為地球上樹木資源是很有限的,不能過度消耗,而且造紙浪費水資源、污染環境,廢紙的回收處理成本很高,另外紙漿漂白及紙上面的熒光劑殘留還含有致癌物,不利于健康。為了環境和健康大多發達國家仍廣泛使用手絹,這已成為一個國家文明程度的一個具體體現,我們難道不應該學學他們嗎?
植樹節不光是植樹,還有護樹,最大限度減少木材的使用。我們可以提倡從使用小小的手絹開始,每天少用一些紙,相信只有我們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我們祖國大地上的樹木才會越來越多,森林才會越來越密。
更多相關文章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