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喜歡什么樣的父母
按理說,父母應該是子女最親近的人?墒聦嵣,越來越多的中學生不信任父母,有話不愿說給父母聽,甚至不愿意回家„„這一方面說明中學生由于身心的不斷發育成熟,獨立意識、自我意識開始增強,試圖擺脫家長的約束和管教;另一方面,可以說是不科學的家庭教育和傳統的家長專制作風造成的。
一般來講,中學生都喜歡關心體貼、和藹可親、愛護子女、理解子女的家長,最反感的是嚴厲粗暴、修養差、不通情達理的家長,而且絕大多數中學生特別厭倦母親的嘮叨。 我在學生中曾作過大量調查,對中學生喜歡的父母類型歸納如下:
1、理解尊重子女:
中學生最渴望父母能真正走進自己心里,了解自己的思想動態、興趣愛好、喜怒哀樂,從而理解、支持自己的選擇和追求。可惜很多做父母的并不懂得這一點。他們只關心孩子的生活、成績,卻不去了解子女豐富的內心世界。很多學生抱怨說:“他們只知道分、分、分。考好了,他們興高采烈;考不好,就開始指責、訓斥,從不問你為什么考不好。”
不少學生說,父母偷看自己的日記,偷拆自己的信件,偷聽自己的電話,像特務一樣在后面盯梢。一位女生說,她母親幾乎到了草木皆兵的地步。只要一有男生打電話,她立刻要問,“他是誰?哪班的?學習好嗎?家在哪住?父母是干什么的„„”查完祖宗八代,然后重重拋出一句話:你可別給我丟人!女孩哭著說,媽媽這么不信任她,真想“早戀”一把讓她看看。
2、不擺家長架子。
家長既是子女的保護者,又是子女的知心朋友;他們既尊重孩子的主動性和獨立性,又施以必要的教育和引導。一位高一男生自豪地說:“我特別愛我的父母,他們和我的關系不像家長,像是鐵哥們。從小到大,家里有什么事都擺在桌面上,一家三口商量著來。爸爸出差的時候,媽媽就說:‘男子漢,全靠你了。’我覺得自己有責任感,而且堅強、果斷。” 一名高二的女生說,她的家長特別民主,而她的媽媽更理解她。有時,她的日記本忘在書桌上,媽媽保證不看,而是小心替她保管好。同學來電話時,不管男女,總是自動避開。 她不說,媽媽決不問對方是誰。“一次”,她說,“我在夏令營認識了一個男孩子,不知為什么怎么也忘不掉。媽媽知道后沒有批評我,而是跟我講青春期心理、生理發育的特點,并且講了她年輕時的經歷。媽媽的理解、幫助和信任,使我順利地走出最初的迷惘„„我真幸運,生在這樣一個家庭。”
3、家庭和睦:
羅素在《婚姻革命》中說:“如果想讓孩子長成一個快樂、大度、無畏的人,那這孩子就需要從周圍的環境中得到溫暖,而這種溫暖只能來自父母的愛情。”弗洛伊德也說:“一個為母親所特別鐘愛的孩子,一生都有身為征服者的感覺;由于這種成功的自信,往往可以導致真正的成功。”夫妻恩愛,子女就會生活在溫馨的家庭氛圍中,得到關心和愛護,獲得愛和尊重的體驗,從而心情愉快,身心皆健;反之則影響子女的發展,甚至會毀掉子女一生的幸福。
4、賞識自己:
許多家長在教育孩子方面多少有些心理錯位,不是用賞識的目光贊美自己子女的優點,而是恨不得用放大鏡去尋找孩子的弱點,更可怕的是處處拿別人子女的長處去比自己子女的短處。一位初三男生對我講:“我媽老說我不好,動不動就拿我跟她同事的孩子比:人家某某考一百分,你怎么就考八十分?人家初一就入團了,你都初三了還什么都不是!人家這次期末又是全班第一!后來我對她說,‘我這不好那不好,你給某某當媽去吧!’”子女需要鼓勵,需要肯定,需要賞識。父母用別人作例子為自己孩子樹立榜樣,目的在于“激將”,而事實上卻導致孩子自信的喪失和崩潰,產生自卑心理。
5、真正關心子女:
很多父母只關心子女的學習成績、能否考上重點高中或者大學、孩子身體狀況等,而對孩子的心理、思想、個性關心不夠。而孩子恰恰需要父母關心的是后者。不止一位學生憤憤不平地對我說:“我父母哪是關心我呀!他們最關心的就是分!一回家就知道問兩句話:作業寫了嗎?考了多少分?除此之外你說什么他們都沒興趣。”在這種情況下,很多父母對子女的了解僅限于表面的東西。曾有一位母親驕傲地對我說,“我管得特嚴,她(指女兒)從不和男孩子打交道,見了男生就煩。”我不敢接話,因為早戀問題,她的女兒已找我咨詢過三次!
6、對子女的期望值要合乎實際:
去年高考前,一位高三的女生找到我,泣不成聲,“老師,我媽說我考不上大學她就跳樓!”我想這位母親早就該跳樓!孩子帶著這么大的壓力、背負著那么重的包袱去競爭,她可能贏嗎?某重點中學高一年級的一名女生,中考分數離重點中學的錄取分數線還差著90多分。他父親走關系、托門子,最后花了4萬元學費總算在省重點中學為女兒占了一席之地。為了讓女兒安心學習,這位父親讓愛人辭退工作,專門在省城租了一間房子陪女兒讀書,自己留在縣城拼命賺錢。一家人一星期聚上一次,每次父親見她,問的總是學習。由于孩子基礎差,在重點中學里猶如小羊和千里馬賽跑,她不可能跑過人家!于是導致嚴重的自卑傾向。期中考完試后,她坐在咨詢室里哭了好久,她說父母對她期望值那么大,她不知該怎么面對父母
對子女信任就能創造奇跡
每一個孩子,在其幼小的心靈中,都渴望得到父母和老師的信任,一句話、一個手勢、一個目光都能給孩子無窮的力量。在信任中長大的孩子充滿自信,而自信是成功的基石。
對孩子的鼓勵和贊美不應限于一時一地,而應該常常重復,有益的暗示必須反復實施才能提高效果。“只要學習努力,你又聰明,一定能學好”這種聽起來很空洞的鼓勵,只要你常常對孩子說,并且抱以確信和誠懇,孩子漸漸地就會相信父母的話,增強學習信心,從而開始努力學習。 幾個典型案例:
1、有一個知名度很高的科學家,到一所小學的一個班上去,老師請他預測一下哪些同學今后能有大的出息,他點了五、六個學生。奇怪的是,二十多年后他說的這些學生都有很大的出息,有的是科研工作者,有的是國家干部,還有的出國了。后來有人問他,你怎么會預測得那么準確,他笑著回答說“我只是隨便點的幾個人。” 家長和老師能從中受到什么啟發呢?心理暗示的作用真大,信任能創造奇跡。
2、一位母親第一次參加家長會,幼兒園的老師對她說:“你兒子有多動癥,在板凳上連三分鐘都坐不住,你最好帶他到醫院去檢查一下。”回家的路上,兒子問她老師說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點流出眼淚來。然而,她還是笑著對兒子說:“老師表揚了你,說你原來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鐘,現在能坐三分鐘了。其他同學的媽媽都非常羨慕媽媽,因為全班只有寶寶進步了。”那天晚上,她兒子破天荒的吃了兩碗米飯,并且沒有讓她喂。
兒子上小學了。家長會上,老師說:“全班50名同學,這次數學考試,你兒子排第49名。我們懷疑他智商有問題,你最好能帶他到醫院檢查一下。”回家的路上,她流淚了。然而當她回到家里,卻對坐在桌前的兒子說:“老師對你充滿了信心,他說了,你并不是個笨孩子,只要你學習刻苦些,成績會超過你的同桌,這次你的同桌排名第21名。”說這句話的時候,她發現,兒子暗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滿了光,沮喪的臉也一下子舒展開來,她甚至發現,兒子溫順得讓她吃驚,好象長大了許多。第二天上學時,去得比平時早。
孩子上初中時,又一次學生家長會。她坐在兒子的座位上,等著老師點她兒子的名,因為每次家長會,她兒子的名字在差生的行列中總是被點到。然而,這次卻出乎她的預料,直到結束,都沒有聽到,她有些不習慣。臨別,她問老師,老師告訴她:“按你兒子現在的成績,考重點高中有點危險。”她懷著驚喜的心情走出了校門,此時她發現兒子在等她,路上她扶著兒子的肩膀,心理有種說不出的甜蜜,她告訴兒子:“班主任對你非常滿意,他說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點高中。” 高中畢業了,一個第一批重點大學錄取通知書下達的日子。學校打電話讓她兒子到學校去一下。她有一種預感,兒子被清華大學錄取了,因為在他報考時,她跟兒子說,她相信他能考取這所學校。她兒子從學校回來,把一封印有清華大學招生辦公室的特快專遞交到她手里,突然轉身跑到自己房間里大哭起來。邊哭邊說:“媽媽,我其實一直都知道我不是一個聰明的孩子,是您„„”這時,她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幾年來凝聚在心中的淚水,任它打在手中的信封
關注孩子的十個變化
1、在外留宿。
2、回家很遲。
3、帶同學住宿。
4、打電話時間長,次數多。
5、受傷回家。
6、超消費要問。
7、超出友誼。
8、成績突然下降。
9、穿奇裝異服,愛好打扮,沉默寡言。
10、老是玩電腦
尤其是手機的使用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