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國學的廣播稿
國學是有著很多的,也是經典的,值得我們去品讀的。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國學的廣播稿,歡迎大家的閱讀。
甲: 劉雅文
乙:史雯琦
乙:今天我們來賞析李清照的兩首古詩,都為《如夢令》
甲:學習李清照的詩,當然要了解李清照了。
李清照是北宋禮部員外郎李格非之女,早年的李清照是活潑的、幸福的,聰穎高雅
乙:中年的李清照是憂傷的、離愁的、多情的`。李清照45歲那一年,是人生的轉折,金兵已入侵北宋兩年,她和趙明誠住了20年的山東青州府已失陷,家藏十余屋的書畫古器被焚,徽、欽二帝被俘,高宗在南京即位。趙明誠南下江寧任職,李清照南遷。第二年趙明誠病故,李清照帶著丈夫的遺物在戰亂中奔逃。下面大家請聽我們為大家朗讀一遍。
甲:昨夜雨疏風驟。
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
應是綠肥紅瘦!
乙:這首小令,有人物,有場景,還有對白,充分顯示了宋詞的語言表現力和詞人的才華。
“昨夜雨疏風驟”指的是昨宵雨狂風猛。疏,正寫疏放疏狂,而非通常的稀疏義。當此芳春,名花正好,偏那風雨就來逼迫了,心緒如潮,不得入睡,只有借酒消愁。酒吃得多了,覺也睡得濃了。結果一覺醒來,天已大亮。但昨夜之心情,卻已然如隔胸,所以一起身便要詢問意中懸懸之事。于是,她急問收拾房屋,啟戶卷簾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樣了?侍女看了一看,笑回道:“還不錯,一夜風雨,海棠一點兒沒變!”女主人聽了,嗔嘆道:“傻丫頭,你可知道那海棠花叢已是紅的見少,綠的見多了嗎?
這句對白寫出了詩畫所不能道,寫出了傷春易春的閨中人復雜的神情口吻,可謂“傳神之筆。 甲:作者以“濃睡”、“殘酒”搭橋,寫出了白夜至晨的時間變化和心理演變。然后一個“卷簾”,點破日曙天明,巧妙得當。然而,問卷簾之人,卻一字不提所問何事,只于答話中透露出謎底。
乙:真是絕妙工巧,不著痕跡。詞人為花而喜,為花而悲、為花而醉、為花而嗔,實則是傷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嘆自己的青春易逝。下面我們再來一起賞析第二首
乙: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甲:現存李清照《如夢令》詞有兩首,都是記游賞之作,都寫了酒醉、花美,清新別致。這首《如夢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達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優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給人以足夠的美的享受。
“常記”兩句起筆平淡,自然和諧,把讀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創造的詞境!俺S洝泵鞔_表示追述,地點“溪亭”,時間是“日暮”,作者飲宴以后,已經醉得連回去的路徑都辨識不出了。“沉醉” 二字卻露了作者心底的歡愉,“不知歸路”也曲折傳出作者留連忘返的情致,看起來,這是一次給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賞。果然,接寫的“興盡”兩句,就把這種意興遞進了一層,興盡方才回舟,那末,興未盡呢?恰恰表明興致之高,不想回舟。而“誤入”一句,行文流暢自然,毫無斧鑿痕跡,同前面的“不知歸路”相呼應,顯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態。
乙: 盛放的荷花叢中正有一葉扁舟搖蕩舟上是游興未盡的
少年才女,這樣的美景,一下子躍然低上,呼之欲出。
一連兩個“爭渡”,表達了主人公急于從迷途中找尋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爭渡”,所以又“驚起一灘鷗鷺”,把停棲洲渚上的水鳥都嚇飛了。至此,詞嘎然而止,言盡而意未盡,耐人尋味。 甲:這首小令用詞簡練,只選取了幾個片斷,把移動著的風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一起,寫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時的好心情,讓人不由想隨她一道荷叢蕩舟,沉醉不歸。正所謂“少年情懷自是得”,這首詩不事雕琢,富有一種自然之美。
乙:今天的廣播就到這里了。同學們我們下期再見!
合:再見
【有關國學的廣播稿】相關文章:
有關于誠信的廣播稿12-11
最新有關校運會的廣播稿10-20
關于國學的思考10-12
國學中的禮儀集錦08-25
國學經典的孝道文化08-09
有關法制廣播稿12-03
有關于運動會的廣播稿01-26
有關中秋節的廣播稿10-23
有關校運會的廣播稿(精選11篇)10-10
國學熱興起的原因分析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