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語文論文
當代,論文常用來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簡稱之為論文。它既是探討問題進行學術研究的一種手段,又是描述學術研究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它包括學年論文、畢業論文、學位論文、科技論文、成果論文等,論文一般由題名、作者、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和附錄等部分組成,其中部分組成可有可無。
中學語文論文1
一、在中學課堂中適時進行道德教育的滲透,可以使學校在關于未成年人道德教育的內容和途徑進行有效的方法方式補給,可以保障學校道德教育的結果和效果,完善學校德育工作的體系。
未成年人的道德教育一直是社會、學校、家庭三方面所關心的重點工作,這三個方面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構成有機的整體。但不容置疑的是,社會和家庭對于未成年人的道德教育,可謂是費時費力、費思費法,但效果卻不盡人意,甚至是收效甚微?梢哉f,在這三個方面中,學校依舊是對未成年人進行道德教育的主要陣地。
如果學校也只是采取簡單的說教、單純的宣講,就很難達到對未成年人道德領域中問題的凈化和品德的提高。如果在這時,我們能重視并實施語文課堂中對道德思想潛移默化地滲透,并適時以各種道德教育活動中學生呈現出不同的思想品德發展情況來有目的有重點的解決問題,這樣就很容易達到雙管齊下、相得益彰的效果。語文課堂是追求“真、善、美”的課堂,是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提高其做人內涵的課堂,這和學校德育教學中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德育教育目標,在精神內涵方面是一致的。
但是語文課堂是有生命力的、是鮮活的,它不但能擺脫簡單德育工作枯燥的說教和單純的宣講,還能以各種富有生動性、趣味性、哲理性、思辨性的文章或活動呈現出應該達到的效果。這樣既符合學生的接受能力,又符合他們的理解能力,讓學生既能在語文課堂中學習到豐富的知識和文化,又能讓他學生在一個個妙趣橫生的故事背后,學習到生活的哲學和做人的道理。如此,既能保障學校道德教育的結果,而且還能最大程度的獲得學生受到道德教育的效果。
二、在中學語文課堂中滲透道德教育,是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情感需要。
中華民族作為全世界優秀而又古老的民族之一,它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情感和思想內涵。在這些光輝燦爛的文化精髓之后,我們可以領略到先哲們凝聚在中國歷史中優秀的品質和卓絕的智慧,這些內容帶來了現代文明發展過程中源源不斷的文化指導和精神動力?梢哉f,它們即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又是我們國家、民族、得以繼續穩步向前發展的動力支撐。所以在語文課堂中適時、適量進行道德教育的滲透,有利于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的傳承,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縱觀現行人教版高中語文教科書中的課文,基本上每一篇課文中都蘊含著思想品德中所追求的“真、善、美”,無論是《紅樓夢》中具有反抗精神的賈寶玉,還是《老人與海》中面對鯊魚群一次又一次進攻,卻毫不退縮的桑蒂亞戈,亦或是《囚綠記》中為愛而放手的作者------這些都為學生們展現出了中華民族血液中最有魄力的精神內涵——生命不盡、奮斗不止!在教科書所選的偉大詩人屈原的一系列作品,如:《離騷》、《國殤》等課文中,作者更是以自己的親身血淚經歷書寫著對國家的堅貞不渝、對集體的誓死不改。如果在我們授課的時候,忽略了這些內容的講解,那么面對這些思想觀、價值觀、人生觀還沒有形成完整體系的中學生來說,無疑是誤人子弟、害人不淺,更是沒有完成一名合格老師對學生在思想上進行正確引導的教育使命。長此以往下去,中華民族五千年優秀的文化傳統就會出現繼承的斷層,甚至消失!
所以,在高中教育教學階段,在學校依舊是未成年人教育的前沿陣地的階段,在語文教育教學中適時、適量地用傳統文化中的優秀品德滋養高中生尚未完善的道德體系,既能為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提供思想保障,又能在這種良好的作用力的影響下,提升學生在思想品德上的甄別能力,為其身心健康發展提供可靠精神動力支持。
三、能夠強化新課改中以學生為主導的三維目標中“情感與價值觀”的目標體系,能加大落實新課改中先進的教育理念的力度。新課改的提出,全面革新了現行教育體制下的高中教學。
而語文課,這門能力與知識并重,人文與素養共存的學科,更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怎樣在優化現有語文知識結構的同時,提升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和興趣,怎樣在大面積提高語文高考成績的同時,拓寬學生的文學視野,加強其文學素養,成為符合新時代要求的,知識與能力,品德與素養齊頭并進的接班人,成為每一個語文老師共同面對的困惑之一。語文學科是一門關于“人”的學科。所以,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不但要強調“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的同時,還要強化“情感及價值”體系。因為,只有在語文的教學中“清本溯源”,才能“根直苗紅”,也就是說,我們在強調學習能力的提高、知識的掌握、過程的實效、方法的可靠的前提之下,更要側重于學生在學完每篇課文之后和人作者的情感上保持一致、心理上達到共鳴。
綜上所述,一名優秀的語文教師要在實際的教學中合理地運用各種辦法來加道德教育的滲透,因為道德教育的內容博大精深,方法靈活多樣,如果常抓不懈,那才能使每一個學生在道德的滋養下,感受到道德教育創造的寬松、愉悅的環境和氣氛中以及有歸屬感的校園;才能找到能夠給其創造發展空間的課堂;才能找到令其身在其中,心暖融融的班集體;才能找到他們所渴望、所呼喚、所向往的學習之所、心靈家園。
中學語文論文2
一、讓學生真正地成為課堂的主人
現代的教學模式中都體現出了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在課堂上占據主體地位,自由地發揮。我國的教學模式強調課堂秩序有組織有紀律,無規矩不成方圓,這樣的管理模式使得學生在上課時必須要坐有坐姿,站有站態。反之,就會被視為無組織無紀律。從學生的坐姿上我們便已經把學生的思想禁錮了。我記得看過一次國外的中學生視頻課,教師一上課并沒有直接走上講臺,向學生互相問候,開始一節的課程,而是打了一個倒翻的動作,開始了一節精彩的課堂教學,學生們的坐姿非常隨意,并且在課堂上,學生可以隨時打斷教師的講話,向教師提問問題。整節課學生都是在輕松活躍的氣氛中度過的,學生的活動不斷,提問的聲音此起彼伏。這樣的教學模式也正是我們倡導的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思想,它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能力,這樣的教學模式下的學生敢想,敢做。
教師和學生之間完全就像朋友一樣。鑒于此,我也改變了自己在課堂上的講課時間,講授知識的時間最多十五分鐘,剩下的讓學生討論,自學,回答問題。以小組形式讓學生進行集體學習,辯論。小組成員之間互相學習,共同進步,小組之間互相競爭。有時可以讓學生來講解知識。根據中學生好動的特點,讓學生表演話劇,情景劇等形式,并且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學生特點的組織形式,擴大學生在課堂上的活動時間和空間,提高學生的上課興趣和信心,在有限的時間內發揮學生最大的潛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以自主學習為主,嘗試多種途徑進行教學
學生要想學會知識,必須要親自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只有這樣學生學過的知識才會被牢牢地掌握在心中,記憶才會深刻。學生在課堂上主動地對課堂知識質疑、提問,才能說明學生已經被知識所吸引,已經主動地開始分析問題、理解問題和總結問題。教師和學生之間要進行多種多樣的互動形式,學生與學生之間也要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以此來促進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在講解《最大的“書”》這一課時,我首先提問學生:“同學們,據我觀察我們班有很多同學喜歡看書,能說說你平時喜歡看什么書嗎?”學生紛紛舉手回答。這時我說道:“讀書能讓我們獲得知識,也能從中得到快樂,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書,希望大家一直保持愛看書這個好習慣。那么世界上最大的書是什么呢?”這時學生的主動性被充分調動起來,我便開始這一節的講課。首先讓學生分成小組形式進行討論教師列舉的問題,從課文中找到答案,然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總結、回答。然后評比出回答正確的小組進行表揚和鼓勵。
在學生討論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引導。教師在講解知識同時,不僅是教者,也是學者,注意傾聽學生的發言,及時地給予講解,更正,說明。小組之間還可以互相質疑,互相學習,組與組之間不僅是競爭還可以是學習的模式;ハ嗵岢鲎约旱南敕ê陀^點,以及解決方案,以求共同進步。這種互動性的學習方式為學生的主動創新思維的培養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三、以主動探究為主要目的,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
教無定法,對于語文教學來說更是如此,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帶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以最大的熱情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去,主動地去探究知識。語文問題的答案不固定,不唯一,這就可以讓學生充分地開動大腦,對問題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進行思考,教師要鼓勵學生多層次地追尋問題的答案。不同的學生對同一個問題持有的看法不盡相同,所以在相同的問題面前,學生的答案也就會多種多樣,正所謂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教師一定要正確看待學生的差異性,教學方式要不拘一格。
學生在回答問題的時候,即使是錯誤的回答,教師也不要立即給予反駁,要給學生一個下坡的余地,讓學生有面子有自尊地知道自己的回答不正確。只要是學生經過深思熟慮回答的問題,教師就要表揚、鼓勵學生。以此充分地調動學生的探究問題的積極性,使學生能夠保持高漲的興趣去投身于探究問題的活動中去。另外,教師要鼓勵學生敢于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用創新性的思維去認識問題、思考問題,用別樣思維尋找真理。這就要求教師備課時要能夠提出善于發揮學生創新性思維的問題,學生回答時,只要言之有理,就要給予肯定,這也符合中學生的心理特點。總之,教師要轉變自己的思維,與時俱進,適應現代化教學的發展的需要,敢于把新的教學理念應用于中學語文教學中去,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身于中學語文課堂中去,取得優秀的學習成績。
中學語文論文3
在中學作文教學中,有這樣一種論調影響非常深廣:文無定法。意思是作文教學中不要用任何模式框住學生,應多搞求異思維,讓學生寫各有千秋的文章。中學生作文到底要不要定法,要不要傳授一些最基本的寫作思維模式,我們不妨看看古今有識之士的議論和中學生的實際狀況再來回答這個問題。
劉勰云:“文場筆苑,有術有門。務先大體,鑒必窮源!保ā段男牡颀垺た傂g》)這位古代文藝理論家認為為文是有“術”的。他還說:“執術馭篇,似善弈之窮數;棄術任心,如博塞之邀遇!蹦憧,劉勰多么看重“執術”。他所謂“術”,就是為文之“法”。
姚鼐云:“為文章者,有所法而后能,有所變而后大!币ω臼巧⑽拇蠹,他認為應先有所“法”而后才能寫作。
曾國藩云:“以脫胎之法教初學,以不蹈襲教成人!彼舱J為對初學作文者應教以“脫胎之法”。
綜上所述,古今有識之士都主張初學寫作者作文應有定“法”。中學生應當是初學寫作者,對初學寫作的中學生來說,教給他們寫作文之“定法”就顯得非常重要了。說起“文無定法”,當首推金人王若虛。但正是他說:“定體則無,大體須有。(《滹南遺老集·文辨》)固定的體式雖則沒有,大體的法則(即我們這里所說的為文的思維模式)卻是須有的。清代的章學誠也是主張“文成法立”,沒有“定格”的,但也還是他說:“無定之中有一定焉!保ā段氖吠x·古文十弊》)在看似沒有“定格”之中實際上卻是有“一定規則”的。這不也是在那里肯定作文有“法”嗎?
再看看我們學生的實際狀況吧。筆者曾對本校初高中學生1100人做過調查,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的作文素質較差,他們不懂寫作常規,不知作文有哪些思維模式。一般只曉得一篇文章由開頭、中間、結尾構成。因此寫出的文章總是三段。到了高中畢業還是如此。高考閱卷中我們也發現,有不少作文立意雖好,但是有佳意而無佳篇,常因結構形式及表現方法安排不當而影響了表達效果。
學生的現實狀況,映出了我們作文教學的影子?计湓,一是由于現在語文教學課時減少,課文多。課文教學在課內完成,而作文則只能放在課外作,教師沒有時間傳授“法”,有些教師則以“文無定法”為依據。無視‘法’的傳授:二是在課文教學中注意了作文之“法”的傳授,然而一篇文章一個法,學生無所適從。殊不知中學生的閱讀遠遠大于寫作,有些“法”根本不能用上,可仍然向學生灌輸。
鑒于此,筆者主張:對中學生進行作文訓練,應傳授“定法”。這里所說的“法”,指的是表情達意的思維模式。因為學生作文是不同于作家文學創作的。作家的創作已是作文技能的運用階段,為文的純熟時期,他們的責任就是不斷地盡可能地創造出更多的適合于內容的新式樣。因此,文學創作最忌雷同、模式化。而中學生作文則是用筆的起始階段,是打基礎的時期。按葉圣陶先生的觀點:中學生的寫作訓練只能以象樣為目標,至于好的要求,就已經超出了國文學習的范圍了。他的話具體是這樣說的:“記事物記清楚了,說道理說明白了;沒有語法上的毛病了,沒有論理上的毛病了,這就是象樣。至于寫得好,那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保ā吨袑W國文學習法》)既然中學生寫作訓練的目標“只能是象樣”,而象樣也就是合乎“規矩”,亦即得“法”。習武最初須一招一式地練,中學生作文亦須循“法”入門。傳授給學生的為文之“法”,不能過多,過多了學生感到眼花繚亂,訓練不能落實;也不能過少,太少了則不夠用。所以,中學生作文應有“定法”的“定”,就是說要大體規定他們作文依循的“法”的數量?傊,傳授的“法”,應能有利于學生打好扎扎實實的作文基礎,尤其是要能快速提高中、低基礎的學生的作文水平,而在群體進步的刺激下,使基礎好的學生的作文水平達到更高的層次。
那么,中學生作文應有哪些“定法”——表情達意的思維模式呢?筆者在此不揣淺陋,撮其要簡述如下:
一、插入式。
插入式的特點是:在原來的敘事記人的進程中,插入一些與所敘之事、所記之人相關的事,然后再繼續原來的敘事寫人。這種思維模式適用于訓練記敘文。范文可選用魯迅的《故鄉》來印證。
二、懸念式。
懸念式的特點是:把人物或事件的結局或某個最突出的片斷提在前邊敘述,設置懸念,引人入勝,然后再從人物事件的開頭敘述,探因釋疑。這種思維模式適用于訓練記敘文,范文可選用魯迅的《祝!穪碛∽C。
三、串珠式。
串珠式的特點是:以一件“道具”做為結構線,連綴與此“道具”相關聯的多個材料。這種思維模式適用于訓練寫抒情散文,散文可選用秦牧的《土地》來印證。
四、轉換式。
轉換式的特點是:將喻體轉換為本體,將部分轉換為整體,將自然現象轉換為社會現象,將具體的個別的社會現象轉換為抽象的一般的事物。這種思維模式可用來訓練學生寫托物抒情、借事說理的文章。范文可選用陶鑄的《松樹的風格》來印證。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這種思維模式很重要,全國高考有幾年的作文試題寫作時都必須運用這一式寫才能成功,運用這一“法”的關鍵在于要善于找出甲事物的特點,然后根據這些特點,來尋找具有一些相似特點的其他類事物,把握住了相似點,就完成了思維的轉換。
五、總分式。
總分式的特點是:先總起來說,然后分開說,最后又總起來說。分開說時,有時它們各層次間表現為并列關系,有時則表現為對比關系。這種思維模式可用來訓練寫議論文和說明文。議論文范文可選用蘇洵的《六國論》來印證;說明文范文可選用梁衡的《晉祠》來印證。
六、推進式。
推進式的特點是:思維的發展是縱向延展的,文章的各個層次層層深入,步步推進。各個層次的前后順序有嚴格要求,不能隨意變動。這種思維模式可用來訓練學生寫思想評論,范文可選用毛爺爺的《反對自由主義》來印證。
七、射靶式
本式的特點是:有意識地樹立“對立面”,把已有的或可能的錯誤觀點及有害論調“標舉”出來,作為自己主動出擊的“靶子”予以反駁、批評,使文章呈現出生動、鋒利的“論戰”色彩。這一式可用來訓練寫駁論文章,范文可選用魯迅的《文學與出汗》、《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
八、評介式。
本式的特點是:先評說某工藝產品的價值,然后再依次介紹其制作程序。這一式可用來訓練學生寫產品制作工藝流程的說明文。范文可選用葉圣陶的《景泰藍的制作》來印證。
程千帆教授說:“其在初學,始入文囿,回翔歧路,靡所適從,勢非取法前修,無以正其涂轍。故煉字安章之道。命意取材之方,莫不繩武往制,以期膚功克奏,是即所謂模擬也。及學習既久,成效漸生,不特篇章字句,可以操縱自如:即情勢體勢,亦堪積儲立,而一已之精神面目出焉,是即所謂創造也。故初學而不事模擬,則不得其門而入!币陨洗致缘亓信e了可供初學寫作的所謂“定法”八個,這只是最基本的,當然不是中學生作文之“法”的全部羅列。它做為“定法”,只是提供給中學生進入寫作大門的幾根拐杖。如程教授所說,使“回翔歧路,靡所適從”者有所模擬而已。況且,“熟能生巧”,若能在模擬上述幾種模式的基礎上加以變通,則可收益良多,可望中學生的作文水平提高一個檔次。
教師培養途徑中學語文論文
從小學、初中、高中到大學乃至工作,大家一定都接觸過論文吧,論文是一種綜合性的文體,通過論文可直接看出一個人的綜合能力和專業基礎。還是對論文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師培養途徑中學語文論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摘要:
新手教師成長為有效教師的過程并非一帆風順的,其間必然會出現各種形式的低效教學問題。本文從中學語文教師的低效教學出發,指出了現階段的中學語文教師主要存在的課堂管理混亂,教學方法不當的低效教學行為,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和有效教師的培養途徑。一是要追求職業精神,提升文學素養。二是要培養發展意識,提高教學能力。三是要完善在職培訓,健全管理制度。四是要完善薪酬體系、建立獎評機制。
關鍵詞:
中學語文;低效教學;教師培養
一中學語文有效教師低效教學的表現
新手教師成長為有效教師的過程并非一帆風順的,其間必然會出現各種形式的低效教學問題。中學語文教師低效教學行為主要表現在課堂管理混亂和教學方法不當。
。ㄒ唬┱n堂管理混亂
有效的課堂管理是語文教師順利、有序、高效地進行教學活動的前提。課堂缺乏管理,缺乏制度,將導致課堂教學難以按照教師的預設進行,難以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課堂管理混亂主要表現為教學無序指揮和學生缺乏紀律性。語文課堂是一種有序有效的課堂活動,有序的教學過程依賴于教師有序地指揮。因為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學活動的策劃、安排、實施都是由教師指揮控制的。教師在整個教學活動的指揮過程中,如某一環節出現了無序指揮,例如備課不充分、課堂紀律管理不當、教學過程不得法等,都會對學生產生錯誤的引導,導致教學活動沒有成效。有些語文教師缺乏必要的課堂管理能力,沒有制定相關的班級管理條例,學生在課上無拘無束,放任自流,沒有紀律意識。教師不會管理,學生不遵守紀律,教學過程自然不會按照教師預想的那樣順利完成。語文教師在講臺上講課,學生在講臺下做著與課堂無關的事情,學生怎能學到知識?即使老師準備得再充分,課上講得再辛苦,學生沒有認真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這節課也是收效甚微的。
中學語文教師教學論文
論文它既是探討問題進行學術研究的一種手段,又是描述學術研究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下面是關于中學語文教師教學論文的內容,歡迎閱讀!
語言是傳遞信息,交流思想,溝通情感的工具。教師語言在傳遞知識,溝通情感,感受智慧的同時展現個人修養,突出個性,從而展現語言的優美,彰顯知識的魅力。教學實踐中,我深深體會到:教師的教學語言美,不僅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積極的投入和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如何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讓自己的教學語言吸引學生呢?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一、教師語言的純潔性。
教師的語育要純潔、文明、健康。語言純潔,就是要講普通話。語言文明,就是用語要文雅、優美,語調要和諧、悅耳,語氣要親切、和藹,使學生聽后能產生愉快感,樂于接受教師的教誨。語言健康,就是在使用語言時,要切忌一切低級、粗俗的污育穢語。語言是一個人文明程度的表露。教師的語言修養是其為人師表的重要因素,會對學生的道德品質培養和審美修養產生極大的影響。
二、教師語言的準確性。
教師的語育要準確、鮮明、簡練。所謂準確,就是要觀點明確,語言清晰,發音標準,遣詞得當,造句符合文法,推理合邏輯,用語具有專業性和學術性。所謂鮮明,是指語言要褒貶分明,飽含真情實感,贊揚什么,反對什么,涇渭分明。所謂簡練,是指語言言筒意賅。論述簡明扼要,提綱挈領,描繪畫龍點睛,入木三分,見解獨到深刻,令人耳目一新。這樣的語言才會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才能像春雨一樣流入學生的心田,現時把美好的思想和科學知識一道帶進去。
中學語文文言文教學問題研究論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論文了吧,論文是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一種說理文章。你所見過的論文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學語文文言文教學問題研究論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壅文言文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部分。隨著中小學生語文課本中古詩文、文言文比例的提高,很多學者開始重視研究師范院校培養未來新型語文教師的模式。為了促進師范院校語文教師培養改革,課題組對目前中學語文文言文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梳理與分析,以期為中學語文文言文教學及未來語文教師的培養提供借鑒。
。坳P鍵詞]中學語文文言文教學;存在問題;解決方法;
語文學習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這點在中學語文中表現得特別明顯。對于文言文教學,不僅要靠學生的日積月累,而且需要把課堂上的知識內化成自己的東西并加以運用。教師正確并巧妙地教會學生牢記文言文知識點,對學生學好文言文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中學文言文教學的基本現狀概述
為了了解中學文言文的教學現狀,課題組專門走訪了多所中學,深入中學課堂,認真觀察了解中學文言文的教學方式。在觀摩課中,課題組發現教師在課堂中的模式基本是學生初讀課文后,教師進行講解,講解的方式基本為逐字逐句進行翻譯。同時,由于青春期的中學生較羞澀內斂或者教師為了節省時間等因素,中學語文教師一般跳過提問環節,以教師自身作為主導,一人翻譯,學生在課堂上奮筆疾書做筆記,教師翻譯完后再理出本課的重點字詞,囑咐學生牢記。教師講解過程單一,極少出現師生交流與對話環節。很顯然,這種授課方式確實能夠節省時間,教師在固定時間內能完成更多教學任務,講授更多的知識點,但教師在授課的環節過程中卻忽略了學生對文言文的情感培養,把文言文學習變成了一言堂,或者變成了一味地填鴨式教學。
中學語文導讀課教學論文
導語:教學論文是教師教學經驗和教學研究成果在寫作上的表現,簡單的說,就是教師將平時教學中的一些經驗或研究進行了總結,并綜合運用綜合理論知識進行分析和討論。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中學語文導讀課教學論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中學語文“導讀課”的教學原則
導讀課的教學原則就是要達到“教路、學路和文章思路的優化組合,和諧統一”。做到這一點,教師可從以下三方面入手:第一,樹立“雙主”思想。即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這是由導讀課的特殊地位決定的。只有樹立“雙主”思想,教師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達到信息的雙向交流。第二,導要有“章”。教師在閱讀教學中的領導和支配地位決定了教師必須準確把握教學方向、內容、方法和進程。在導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實際能力和水平,既不能導人“淺灘”而“滯航”,又不能導人“深海”而“沉船”,要在學生主體這個基礎上進行主導。第三,學生依導學讀。即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在具體的閱讀實踐中學會和會學。這也體現了學生接受知識的主體地位和主動精神。教師導學,學生學“閱”,學而生疑,疑則發問,問則學會,從而達到會學。
二、中學語文導讀課的三大任務
導讀課在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同時,教師講解的成分逐步減小,學生自學成分逐步增加。然而,學生和教師的活動都不能脫離教學目的而隨意馳騁,因此,導讀也必須完成三大任務:
1、知識點———即導讀課所涉及的基礎知識、文體知識、文學知識。導讀課中體現這些知識的內容則是教學的重點之一。如《春》一課中的比喻、擬人的修辭方法;《天上的街市》一文中的聯想和想象等。
中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論文
語文學科作為一門人文類基礎學科,在學生求知增智和人格發展過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語文學科的特點和教學要求,決定了它肩負著培養和發展學生情感的獨特使命,它不僅要給予學生一定的漢語言知識,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而且要在傳授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塑造學生美好的心靈和高尚的情操。但是,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我們的語文教學長期存在著重知識,輕情感,重智育,輕美育和重視語言的邏輯性而忽視語言的情感性等傾向。
近幾年來,隨著課程改革的發展,情感教育越來越被人們重視。而且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同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也提出了語文教學中需要注意的三個維度: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教師在上課是也注重了情感教育這一環節。但根據這兩年的上課、聽課感覺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一是過于形式化,往往是把這一環節放在課堂的最后幾分鐘,簡單談幾句就下課了,似乎在打發時間;二是脫離實際,學生說的很好,但做起來卻不是那么回事。
一、語文情感教育包含的層面
1.關注社會生活。
作為交際工具的語言,它是思維的直接現實;作為文化載體,它使傳統文化得以流傳,使現代文化得以傳播。因此,關注社會生活應該成為語文情感教育的一個基本原則。
2.注重人文精神。
“人文關懷”一方面是指在語文教育中關注學生內在的精神,尊重學生的個性,這是一種學生主體精神的教育。許多典型的事例告訴我們,語文學習不單單是一個純語言學習的過程,而且也是一種生命行為。
新時期中學語文教學論文寫作
作為中學語文教師,能夠學習寫作教學論文或堅持教學論文寫作,是非常值得贊賞的,下面是小編搜集整理的中學語文教學論文寫作的相關內容,歡迎閱讀參考。
一、說說“新時期”
研究教學論文寫作,首先要關注時代的背景,關注教改的形勢。
這里所說的“新時期”,指的是近幾年以及今后若干年內教改、教研、教學的背景與形勢發生深刻變化的時期,一言以貫之,就是“新課程”時期。在這個時期中,就中學語文教學而言,各方面的巨大變化給我們帶來了困難、疑慮、不安與辛勞,但更多的是給我們帶來了新的思想,新的理念,新的方法,新的手段以及非常廣闊的探索空間,給中學語文教學論文的寫作帶來了無限的機會。那么,從教育教學的角度而言,我們所說的“新時期”“新”在哪里?
1.《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頒布,標志著課程改革的序幕已經拉開,新的標準,新的教材、新的教學理念,新的教學要求一步一步地出現在我們的面前。
2.沿用已久的中學語文教學大綱包括修訂本的初高中語文教學大綱將退出歷史舞臺,義務教育階段與高中階段的課程標準已經頒布。義務教育階段和高中階段的語文教學將發生多方面的深刻變革。
3.試用修訂本的初中語文教材將匆忙結束它的歷史使命,而代之以按新課程標準編寫的多套“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語文教材。高中語文課標教材已經進入實驗區。隨之而來的是對語文教師思想和業務素質上的高要求。
中學語文語言訓練問題研究論文
1.引言
毫無疑問,語文作為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如果被認為是一門“工具性”學科,這一點還有許多待探討的問題。例如徐越化主編的《中學語文教學法》對于語文學科的認識是這樣的:“語文學科是兼有工具性和思想性的基礎性學科”,由于語言表達的內容與形式是互為表里的,因此,語言訓練與思想教育的結合是密不可分的,兩者可以作為語文學科的基本屬性。其認為知識性、文學性及社會實踐性是這一學科的從屬性質。由王世堪主編的《中學語文教學法》認為,語文這一學科的性質是“以培養學生閱讀、寫作及聽話、說話能力為主要目的和主要內容的一門文化基礎課”,不將其稱之為“工具課”是為避免其意義上的過于寬泛和籠統。在學術的研討上對于語文學科的性質還會進行更深入的`探討,但是無論會產生怎樣的提法,都不可否認語文學科在整個教育過程中所具有的重要地位。就語言技能的訓練講,低級的訓練是以重復和模仿為主的單項技能訓練,高級的具有創造性的語言綜合技能訓練,都需要進行循序漸進扎實的練習。學習的一般規律就是在事先模仿的基礎上進行創新,沒有經過基礎學習階段扎實地訓練而進行創造就等于是無本之木。因此,基礎訓練顯得尤為重要。然而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中學課堂的語言訓練仍存在諸多問題需要去面對與解決。
2.中學語文教學中語言訓練的相關問題
2.1中學語文教學中對語言訓練重視程度不夠
幼兒園時期還開設說話課,但是到看小學以后,在語文課堂中“說”的這一訓練就逐漸被忽視了。一些學生在講話時,語病很多,教師聽到之后也沒有進行及時的糾正。更嚴重的現象是,教師對語言的運用不夠講究,導致很多學生的語病其實是從老師的口中學習而來的,這是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之一。在進行寫作訓練時,如果學生沒有較高的語言質量,書面用語不夠好,則很難寫好一篇文章。在語文課堂中,對“讀”的訓練,在中學的低年級時期比較受重視,而年級越高,對于這方面的訓練則逐漸減少,這同樣是在語言訓練中的一個漏洞。無論是所學習的課文還是很好的寫作范文只有經過反復閱讀與推敲,才能將文章懂讀透,才能在這一過程中獲得語言知識的積累。由于中學課程比較緊張,尤其是進入高中以后,安排“說”或者是“讀”的訓練比較困難,這就需要多組織一些課外活動解決這一問題。開展多種形式的語言活動,例如演講、辯論、朗讀大賽等活動讓學生在課余時間積極參與其中,得到更多的語言訓練。
中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微課的應用論文范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微課的應用論文范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摘要:
在我國社會現代化教育水平不斷提高以及教育改革力度不斷深入的前提下,中學教學模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是在現代化教育理念以及多元化教學措施的促進下,使中學語文作文教學整體發展水平呈現出前所未有的上升勢態。將微課教學方式合理運用到中學語文教學中,不僅能夠將傳統教學模式具有的枯燥性和強迫性徹底解決,還能使中學生對語文寫作教學產生強烈的探索欲望和學習興趣。
長此以往,使中學生在微課教學環境的促進下,不僅能夠掌握多元化的寫作基礎知識,而且還能對相關基礎知識進行靈活應用,加深對具體知識點的理解與記憶,最終使自身的寫作水平得到全面強化。本文針對在語文作文教學中微課的有效應用途徑展開詳細分析,為中學語文作文教學水平的進一步提高以及中學生寫作素養的全面提升奠定堅實基礎。
關鍵詞:
中學;語文;作文教學;微課;
引言:
為了積極響應新教改的要求與號召,中學語文教學不僅要將中學生作為一切課堂教學活動得以順利開展的主體,而且還要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和先進的教學理念,使中學語文作文教學具有作用和價值得到充分發揮。由于受到傳統應試教育長時間的影響,導致我國中學語文作文教學整體發展水平雖然得到了提升,但是依然無法達到令人滿意的程度。因此相關人士必須加強對微課在中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重視力度,對微課的有效開展途徑進行深入研究,明確掌握其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導致相關問題產生的原因,運用多元化的措施將其中存在的問題妥善解決。在此基礎上,加大對微課教學方式的推廣和普及,使中學語文作文教學在現代化信息技術的促進下能夠為中學生語文作文能力的提高提供積極的幫助。
中學語文教育教學方法論文
【摘要】新時代的課程變化,使得中學語文教育的教育革新速度相比較中學語文教育成長速度來說慢了一大截。所以,改變教育理念,明確教育目標,創新教育方法等變成了當下中學語文教學革新的首要解決問題。以前的語文教室教育,就只把學生作為知識的接收器皿,學生的學習沒有主觀性,使得當下的教育革新速度呈現緩慢趨勢,新時代的課程準則里面,認為教室教育最關鍵的是教授者和學習者之間的交流與積極加入,教授者不能只是作為知識的輸出器,更應該是教學中的組織人、引導人,才能提升學生的學習主觀性。
【關鍵詞】中學語文;教學方法;改革與實施
一、中學語文教育教學方法改革的方向定位
1.培養“人文和工具相結合”的語文科目觀念。相關課程準則文獻中闡述:“人文和工具相結合,作為語文教育的基礎!崩蠋熓墙淌谡,必須要理解這個概念,并且使用這種嶄新觀念來提升學生能力[1]。主要養成學生的教育主觀技能,也能提升學生的人文心態。
2.培養“將學生作為重點”的教學觀念。相關課程準則文獻中闡述:“學習與成長的對象是學生”,所以需要“重視學習主管學習能動力的培養,讓學生有更優質的自主學習的環境”[2]。所以,教育過程里面,教授者需要以學生自主學習為基礎,強化學生自身的對象效應,重視養成學生自己主管學習與考慮問題的習性,創建“將學生作為重點”的教學觀念。
3.提倡主觀、團結、研究的學習模式。曾在相關課程準則文獻中,將“主觀、團結、研究的學習模式”作為課程基礎。教授者最好是將分析性質的學習作為重心,使得學生在進行課題分析的時候,不僅僅能了解基礎的概念知識,還能促進學生主觀性與積極性的學習思維,促進他們之間的協作。教授者努力目標,教授老師需要不斷加強自身的能力水準,不斷深究課本、分析學生、分析考試,考慮當下情況。上課過程中盡量講重點練重點,注重學生能力養成,擴展教育高效性。
中學語文教學新境界論文
一、引導學生學會學習,把語文課堂交給學生
每節課我都會或多或少的嘗試著把課堂交給學生,使他們在探求知識及自主學習當中找尋一條適合自身的學習路徑。我叮囑他們“盡信書則不如無書”,要積極且敢于將自身對文本獨特的想法與感悟說出來,不能一味的依照或順從教師所給出的固定思維定式,需積極將自身最為本質、最切身的想法與體會分享給其他同學。當學生得此特許后,在語文課堂上便能暢所欲言,大膽質疑,根據自己想法來領悟與感受。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有意識的多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少講解,讓學生能夠自學,真正學會學習,本人在設計學案時,不會直接性的將課文當中知識點裸露出來,而是在學生學習中給予一些提示性內容,讓學生依據所教給的方法進行自主學習,以合作交流的方式,找尋內藏性知識點,通過歸納總結之后,我在給予適當的補充與指正。比如課文當中的許多生字詞,許多教師采取的方法就是列出重要的字詞,然后讓學生認、寫與記,學生從中學到及所掌握的乃是現成的內容,雖然較省事,但較難加深其印象。對此,我在安排學案預習時,給予如下提示:請同學們自己朗讀一遍課文,標注出自己不認識的字,然后看課下注釋,如若有,將其拼音注于文字上方,而在注釋中畫出對應的解釋語句,如若注釋中無所需解釋,那么久自己查字典,把拼音注于原文,將解釋寫于此詞下方。最后將所整理的這些詞字與拼音一道卸載筆記本上,大聲朗讀,然后認真書寫,最后指派小組長于組內解詞提問與聽寫。上述內容均安排的課前預習時完成,不必擔心會耽誤課堂學習效率,也不用擔心會影響到課程進度,在上課時,則由教師從中挑選出重點內容進行隨機提問與聽寫,如此操作,學生通常都能較好的給予把握,而有時相比于學生列出知識點的方式,更具有針對性與全面性。當然,要想做好,首先必須信任學生,相信他們能做好,只有這樣,結果才能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