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與經濟管理論文
論文常用來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它既是探討問題進行學術研究的一種手段,又是描述學術研究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論文一般由題名、作者、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和附錄等部分組成。論文在形式上是屬于議論文的,但它與一般議論文不同,它必須是有自己的理論系統的,應對大量的事實、材料進行分析、研究,使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審計工作的研究經濟論文
一、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審計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內部審計機構獨立性不強
通過對部分行政事業單位實地調查的方式發現,目前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單獨設置內部審計機構的單位數量較少,大多數單位都沒有設置單獨的內部審計機構,這直接導致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審計的獨立性不強。同時在17家設置了內部審計機構的單位中,通過訪談與調查的方式了解到,大多數單位在進行內部審計工作的過程中都不是在完全獨立的狀態下進行的,一方面是由于受到單位領導意愿和意識以及人力資源管理體系和制度的制約,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內部審計工作開展的各種因素,比如條件與環境的制約和限制。
(二)人員能力與素質水平不高
從業人員數量少。在參與調查的30家行政事業單位中,共有從事內部審計工作的人員75人,其中有24家單位內部審計工作人員為1-3人,有4家單位內部審計工作人員為4-5人,僅有2家單位內部審計工作人員為5人以上。就目前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審計工作人員情況來看,不僅設置的人員數量較少,很難滿足內部審計工作的需求,同時在人員素質與能力方面也體現出一些問題。在參與調查的30家單位75位內部審計工作人員中,專科學歷人員為18人,本科學歷人員為51人,研究生學歷人員為6人。
(三)內部審計制度體系不完善
第一,制度與實踐貼合度不高,存在著有名無實等問題。第二,制度不夠細化、不夠具體。第三,配套制度建設缺失。除制度建設之外,在檔案管理、監督體系建設以及公開建設等方面,很多行政事業單位也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
關于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審計改進的研究經濟論文
一、民營企業的性質和特點
民營企業是一個新興的產業形式,應該履行受托經濟責任。在民營企業集團內,集團公司并不對各控股參股公司直接進行經營管理,也存在所有權和經營管理權的分離。因此,也存在經營管理者對所有者、下級經營管理者對上級經營管理者的多重受托經濟責任。民營企業內部審計正是在這種受托經濟責任下基于經濟監督的需要而產生的。民營企業內部審計是由企業內設立的專職審計機構和審計人員,按照法律法規和單位內部的有關規定,對單位內部財務收支、經營管理及有關經濟活動的真實性、合法性、效益性等進行審查,評價經濟責任,以促使其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的具有相對獨立性的經濟監督活動。
民營企業內部審計具有以下特點:
(1)民營企業內部審計具有一定的復雜性。民營企業規模大小不一,有的已發展成為集團公司,有的還是小型企業;民營企業的生產性質多樣化,有的是高科技的IT行業,有的只是生產低值產品的企業。在實施內部審計方面,沒有統一的格式。
(2)對于民營企業集團來說,審計企業集團發展戰略和發展規劃的一致性、協調性,是企業集團內部審計的一個極為重要的方面。企業集團各成員聯合的目的在于充分發揮整體協作、分工的優勢,實現整體效益最大化。為此,企業集團在投資政策、人事安排、會計核算、財務管理、生產經營、內部控制和發展戰略規劃等方面都相對集中,以使集團各單位協調一致,順利實現既定目標。民營企業集團內部審計對此應予以充分關注。